【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c ‎2.弹力 c ‎3.摩擦力 c 考点一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巩固基础]‎ ‎1.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 ‎①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②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③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 ‎①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②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提醒]‎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重心是一个等效替代点,不要认为只有重心处受重力,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演练考法]‎ ‎1.(2016·4月浙江学考)如图所示是某人在投飞镖,飞镖在飞行途中受到的力有(  )‎ A.推力 B.重力、空气阻力 C.重力、推力 D.重力、推力、空气阻力 解析:选B 飞镖飞行途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B正确。‎ ‎2.(2016·10月浙江学考)中国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比赛中再度夺冠,如图为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排球受到的力有(  )‎ A.推力 B.重力、推力 C.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D.重力、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解析:选C 排球此时在空中,与人体没有接触,故排球受到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故选C。‎ 考点二 弹力 ‎[巩固基础]‎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 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提升能力]‎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条件法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假设法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状态法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替换法 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演练考法]‎ ‎3.(2017·湖州期末)如图所示,某人手拉弹簧,使其伸长了5 cm(在弹性限度内),若此时弹簧的两端所受拉力各为10 N,则(  )‎ A.弹簧所受的合力大小为10 N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弹簧的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B 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 N拉力F的作用,所以弹簧所受的合力为零,故A错误。根据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 N/m,故B正确,C错误。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弹簧弹力F的变化无关,与弹簧本身有关,故D错误。‎ ‎4.一根轻质弹簧,当它上端固定、下端悬挂重为G的物体时,长度为L1;当它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压一重为G的物体时,其长度为L2,则它的劲度系数是(  )‎ A.   B.   C.   D. 解析:选D 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则根据胡克定律得 G=k(L1-L0)①‎ G=k(L0-L2)②‎ 联立①②得k=。故选D。‎ 考点三 摩擦力 ‎ [巩固基础]‎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接触处有挤压作用;‎ ‎(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大小 ‎(1)滑动摩擦力: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