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五章 热力学定律 第4节 熵;无序程度的量度 熵素材 鲁科版选修3-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热力学定律 第4节 熵;无序程度的量度 熵素材 鲁科版选修3-3

熵 ‎ 化学及热力学中所指的熵,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也就是当总体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标。熵亦被用于计算一个系统中的失序现象,也就是计算该系统混乱的程度。熵是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但是经常用熵的参考值和变化量进行分析比较,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 熵的热力学定义 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克氏定义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熵的增减:在一个可逆性程序里,被用在恒温的热的总数(δQ),并可以公式表示为:‎ 克劳修斯对变量S予以“熵”一名,希腊语源意为“内向”,亦即“一个系统不受外部干扰时往内部最稳定状态发展的特性”。与熵相反的概念为“反熵”。‎ ‎1923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来中国讲学用到entropy这个词,胡刚复教授翻译时灵机一动,把“商”字加火旁来意译“entropy”这个字,创造了“熵”字,(音读同:商),因为熵是Q除以T(温度)的商数。‎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公式只牵涉到熵的增减,即熵一词只是定义为一个添加的常数。往后,我们会谈到熵的另一个独特的定义。‎ 基熵作为状态函数 现在,不仅仅在循环中,而是从任何热力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熵的变化推断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首先,想像一个可逆过程,如果将系统从一个平衡状态A转移到另一个平衡状态B。假如再经过一个任何可逆过程将系统带回状态A,结果是熵的绝对变化等于零。这意味着在第一个过程中,熵的变化仅仅取决于初始与终结状态.由此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系统的任何平衡状态的熵。选择一个参照状态R,定义它的熵为SR,任何平衡状态X的熵为:‎ 因为这个积分式与热转移过程无关,所以当作为熵的定义。‎ 现在考虑不可逆过程,很明显,在两个平衡状态之间热传递造成熵的改变为:‎ 如果过程是可逆的,此公式仍然有效。‎ 注意,如果δQ = 0,那么ΔS ≥ 0。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正是:一个绝热系统的全部熵不会自动减少。‎ 设想一个绝热系统但和环境保持机械联系,和环境之间不是处于机械平衡状态,可以对环境作功,或接受环境对它作功,如设想在一个密封、绝热的活塞室内,如果室内气体的压力和室外不同,活塞会膨胀或收缩,就会作功。上述结论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系统的熵会增加(理论上可以持续增加,但实际不会。)在一定的环境下,系统的熵存在一个极大值,这时熵相当于稳定平衡 状态,也就是说不可能和其他平衡状态产生可使熵降低的传热过程,一旦系统达到最高熵状态,不可能再作任何功。‎ 熵的统计学定义,玻尔兹曼原理[编辑]‎ ‎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单一系统中的熵跟构成热力学性质的微观状态数量相关。可以考虑情况如:一个容器内的理想气体。微观状态可以以每个组成的原子的位置及动量予以表达。为了一致性起见,我们只需考虑包含以下条件的微观状态:(i)所有粒子的位置皆在容器的体积范围内;(ii)所有原子的动能总和等于该气体的总能量值。玻尔兹曼并假设:‎ 公式中的k是玻尔兹曼常数,Ω则为该宏观状态中所包含之微观状态数量。这个被称为玻尔兹曼原理的假定是统计力学的基础。统计力学则以构成部分的统计行为来描述热力学系统。玻尔兹曼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微观特性(Ω)与其热力学特性(S)的关系。‎ 根据玻尔兹曼的定义,熵是一则关于状态的函数。并且因为Ω是一个自然数(1,2,3,...),熵必定是个非负数(这是对数的性质)。‎ 熵作为混乱程度的度量[编辑]‎ 我们可以看出Ω是一个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作为有规律的系统,只有有限的几种构型,而混乱的系统可以有无限多个构型。例如,设想有一组10个硬币,每一个硬币有两面,掷硬币时得到最有规律的状态是10个都是正面或10个都是反面,这两种状态都只有一种构型(排列)。反之,如果是最混乱的情况,有5个正面5个反面,排列构型可以有 = 252种。(参见组合数学)‎ 根据熵的统计学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一个孤立系统的倾向于增加混乱程度,根据上述硬币的例子可以明白,每一分钟我们随便掷一个硬币,经过一段长时间后,我们检查一下硬币,有“可能”10个都是正面或都是反面,但是最大的可能性是正面和反面的数量相等。‎ 我们发现,混乱程度倾向于增加的观念被许多人接受,但容易引起一些错误认识,最主要的是必须明白ΔS ≥ 0只能用于“孤立”‎ 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地球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因为地球不断地从太阳以太阳光的形式接收能量。但有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孤立系统,即宇宙的混乱程度在不断地增加,可以推测出宇宙最终将达到“热寂”状态,因为(所有恒星)都在以同样方式放散热能,能源将会枯竭,再没有任何可以作功的能源了。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证明。‎ 微观计算[编辑]‎ 在经典统计力学中,微观状态的数量实际是无限的,所以经典系统性质是连续的,例如经典理想气体是定义于所有原子的位置和动量上,是根据实际数量连续计算的。所以要定义Ω,必须要引入对微观状态进行“分类”的方法,对于理想气体,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原子的位置和动量分别在δx和δp范围之内,它只属于“一种”状态。因为δx和δp的值是任意的,熵没有一个确定值,必须如同上述增加一个常数项。这种微观状态分类方法叫做“组元配分”,相对应于量子力学选择的组元状态。‎ 这种模糊概念被量子力学理论解决了,一个系统的量子状态可以被表述为组元状态的位置,选择作为非破缺的哈密顿函数的典型特征状态。在量子统计力学中,Ω是作为具有同样热力学性质的基本状态的数量,组元状态的数量是可以计算的,所以我们可以确定Ω的值。‎ 但是组元状态的确定还是有些随意,决定于微观状态的“组元配分”和经典物理学中不同的微观状态。‎ 这导致了能斯特定理,有时也叫热力学第三定律,就是说系统在绝对温度零度时,熵为一恒定常数,这是因为系统在绝对温度零度时存在基础状态,所以熵就是它基础状态的简并态。有许多系统,如晶格点阵就存在一个唯一的基础状态,所以它在绝对温度零度时的熵为零。(因为ln(1) = 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