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2019届二轮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学案

第 9 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 综合应用 [考试要求和考情分析] 历次选考统计 命题角 度考试内容 选考要求 2016/04 2016/10 2017/04 2017/11 2018/04 2018/11 追寻守恒量 ——能量 b 重力势能 c 4 12 13 5 弹性势能 b 20 5 机械能守恒 定律 d 20 能量守恒定 律与能源 d 12 22 22 13 20 单 体 与 系 统 的 机 械 能 守恒、功 能关系、 能 量 与 物 体 的 多 过 程 问题  对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理解 [要点总结] 1.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提醒 (1)重力做功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2)重力做功,一定会引起重力势能的变化; (3)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意义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平面的重 力势能大还是小。 2.重力势能的求解方法 (1)定义法: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物体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 h,代入 Ep=mgh 求解 重力势能。 (2)WG 和 Ep 关系法:由 WG=Ep1-Ep2 知 Ep2=Ep1-WG 或 Ep1=WG+Ep2。 [精典题组] 1.(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如图 1 所示,巴西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薇以 262 公 斤(抓举 115 公斤,挺举 147 公斤)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世界纪录。某次抓 举,在杠铃被举高的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 A.杠铃的动能一直增大 B.杠铃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杠铃的机械能守恒 D.杠铃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杠铃被举高的过程一定经历了先加速向上,后减速向上的运动,所以动能 应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A 错误;杠铃一直向上运动,重力势能一直增大,选项 B 正确;因人对杠铃的支持力做正功,杠铃的机械能增加,选项 C 错误;加速度先 向上,后向下,杠铃先超重,后失重,选项 D 错误。 答案 B 2.如图 2 所示,物块 A 质量为 m,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根轻质弹簧,原长为 L, 劲度系数为 k,下端与物块 A 相连接。现将弹簧上端点 P 缓慢地竖直提起一段高 度 h 使物块 A 离开地面。这时重物具有的重力势能为(以地面为零势能面)(  ) 图 2 A.mg(h-mg k ) B.mg(h-L-mg k ) C.mg(L-h) D.mg(h-L+mg k ) 解析 物块 A 刚离开地面时,弹簧所受的弹力等于物块的重力,根据胡克定律得 弹簧伸长的长度为 x=F k =mg k ,弹簧上端 P 缓慢的竖直向上提起的距离为 h,则物 块上升的高度为 H=h-x,以地面为势能零点,这时物块 A 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Ep= mgH=mg(h-mg k ),选项 A 正确,B、C、D 错误。 答案 A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要点总结] 1.机械能守恒的判定方法 (1)做功判断法:若物体系统内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或其他 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能量转化判断法: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 能增加),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典例分析] 【例 1】 (2018·浙江名校联盟联考)如图 3 所示,用两根长度均为 l 的轻绳将一重 物悬挂在水平的天花板下,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 θ,整个系统静止,这时每根 轻绳中的拉力大小为 T。现将一根轻绳剪断,当小球摆至最低点时,轻绳中的拉 力大小为 T′。θ 为某一值时,T′ T 最大,此最大值为(  ) 图 3 A.9 4 B.2 C. 3 2-2 D.54 25 解析 剪断细线之前有 2Tsin θ=mg;剪断细线后,摆到最低点时 1 2mv2=mgl(1- sin θ),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T′-mg=mv2 l ,联立解得T′ T =6sin θ-4sin2 θ,由数学知 识可知,此比值的最大值为9 4 ,选项 A 正确。 答案 A [精典题组] 3.(2018·浙江嘉兴一模)如图 4 是一种名为“牙签弩”的玩具弓弩,现竖直向上发 射木质牙签,O 点为皮筋自然长度位置,A 为发射的起点位置。若不计一切阻力, 则(  ) 图 4 A.A 到 O 的过程中,牙签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A 到 O 的过程中,牙签的机械能守恒 C.在上升过程中,弓和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牙签的动能 D.根据牙签向上飞行的高度可测算出牙签被射出时的速度 解析 从 A 到 O 的过程中,牙签受重力和弹力,当弹力大于重力时是加速上升, 处于超重状态;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减速上升,是失重状态,选项 A 错误;A 到 O 的过程中,牙签的动能和势能均增加,故机械能增加,选项 B 错误;在上升过 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弓和皮筋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牙签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选项 C 错误;由于不计一切阻力,牙签向上飞行过程是竖直上抛运动,根据运动 学公式 v2=2gh 可知,根据牙签向上飞行的高度可测算出牙签被射出时的速度, 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4.(2018·浙江瑞安选考模拟)总质量约为 3.8 吨“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距月面 3 m 处关闭反推发动机,让其以自由落体方式降落在月球表面。4 条着陆腿触月信号 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月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约为 1.6 m/s2,4 条着陆腿可视作完全相同的四个轻弹簧,在软着陆后,每个轻弹簧获得 的弹性势能大约是(  ) 图 5 A.28 500 J B.4 560 J C.18 240 J D.9 120 J 解析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4Ep,解得 Ep=mgh 4 =4 560 J,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5.(2018·浙江宁波适应性考试)宁波高中科技新苗项目的同学在一个连锁机关游 戏中,设计了一个如图 6 所示的起始触发装置:AB 段是长度连续可调的竖直伸缩 杆,BCD 段是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三圆弧弯杆,DE 段是长度为 2R 的水平杆,与 AB 杆稍稍错开。竖直杆外套有下端固定且劲度系数较大的轻质弹簧,在弹簧上端放 置质量为 m 的套环。每次将弹簧的长度压缩至 P 点后锁定,设 PB 的高度差为 h, 解除锁定后弹簧可将套环弹出,在触发器的右侧有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的左 侧最高点 Q 和 P 点等高,且与 E 的水平距离为 x(可以调节),已知弹簧锁定时的 弹性势能 Ep=10mgR,套环 P 与水平杆 DE 段的动摩擦因数 μ=0.5,与其他部分 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不计套环受到的空气阻力及解除锁定时的弹性势能损失, 不考虑伸缩竖直杆粗细变化对套环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 g。求: 图 6 (1)当 h=7R 时,套环到达杆的最高点 C 处时的速度大小; (2)在(1)问中套环运动到最高点 C 时对杆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 h 在 3R 至 10R 连续可调,要使该套环恰能击中 Q 点,则 x 应该在哪个范围 内调节? 解析 (1)当 h=7R 时,套环从 P 点运动到 C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g(h +R)+1 2mv2 Ep=10mgR,解得 v= 4gR=2 gR。 (2) 在最高点 C 时,对套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FC=mv2 R 解得 FC=3mg,由牛顿第三定律,套环对杆的作用力为 3mg,方向向上。 (3) 套环恰能击中 Q 点,环由 E 到 Q 做平抛运动 h-R=1 2gt2 x=vEt 从 P 到 E,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Ep=mg(h-R)+μmg·2R+1 2mv2E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0≤x≤2 14R。 答案 (1)2 gR (2)3mg 竖直向上 (3)0≤x≤2 14R 6.(2018·浙江诸暨选考模拟)如图 7 所示,两个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构成的 光滑细管道 ABC 竖直放置,且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圆心连线 O1O2 水平。轻弹 簧左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右端与质量为 m 的小球接触(不拴接,小球的直径略 小于管的内径),长为 R 的薄板 DE 置于水平面上,板的左端 D 到管道右端 C 的 水平距离为 R。开始时弹簧处于锁定状态,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3mgR,其中 g 为重 力加速度。解除锁定,小球离开弹簧后进入管道,最后从 C 点抛出。 图 7 (1)求小球经 C 点时的动能; (2)求小球经 C 点时所受的弹力; (3)弹簧锁定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满足什么条件,从 C 点抛出的小球才能击中薄 板 DE? 解析 (1)解除锁定后,小球运动到 C 点的过程,弹簧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 恒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mgR=2mgR+Ek 解得 Ek=mgR。 (2)小球过 C 点时的动能 Ek=1 2mv2 设小球经过 C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v2 R 解得 F=mg,方向竖直向下。 (3)小球离开 C 点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2R=1 2gt2 水平方向:x1=v1t 若要小球击中薄板,应满足 R≤x1≤2R 弹簧的弹性势能 Ep=2mgR+1 2mv21 所以 Ep 满足 17 8 mgR≤Ep≤5 2mgR 时,小球才能击中薄板。 答案 (1)mgR (2)mg 方向竖直向下 (3)17 8 mgR≤Ep≤5 2mgR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要点总结] 1.功能关系的应用技巧 运用功能关系解题时,应弄清楚重力或弹力做什么功,合外力做什么功,除重力、 弹力外的力做什么功,从而判断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的变化。 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 (1)确定初、末态。 (2)分析状态变化过程中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少,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 (3)能量的减少量与能量的增加量一定相等,即 ΔE 减=ΔE 增。 [典例分析] 【例 2】 (2018·浙江台州高三期末)如图 8 所示为一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场 地示意图,比赛场地由出发区 AB、助滑坡 BC、第一过渡区 CD、跳台 DE、第二 过渡区 EF、着陆坡 FG 和终点区 GH 组成,在 H 处安置半径为 R=2.0 m 的圆形 轨道,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第一过渡区和终点区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出发区距地面的高度 hB=8.4 m,跳台最高点 E 和着陆坡最高点 F 离地面的高度 均为 h0=4.0 m,着陆坡坡度为 37°。运动员从助滑坡顶端 B 由静止滑下,离开跳 台在空中完成预定动作后到达 F 点正上方以水平速度 v=4.0 m/s 飞出,在落到倾 斜雪道 FG 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方向的分速度 而不弹起。假设运动员连同滑雪板的总质量 m=100 kg,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 质点,滑雪板与雪道 GH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不计其余滑道和空气的阻力,sin 37°=0.6,cos 37°=0.8,取 g=10 m/s2,求: 图 8 (1)运动员到达 F 点正上方时离地面的高度 h; (2)运动员在倾斜雪道 FG 上滑行的距离; (3)若运动员能够不脱离圆形轨道顺利通过最高点,雪道 GH 的最大长度。 解析 (1)运动员连同滑雪板从 B 点运动到 F 点正上方过程,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B=mgh+1 2mv2 代入数据解得 h=hB-v2 2g =7.6 m (2)设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 K 点,离地高度为 h1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 h-h1=1 2gt2 位移关系为h0-h1 tan 37° =vt 代入数据后解得 h1=0.4 m 或 5.8 m (不合题意) 运动员在倾斜雪道 FG 上滑行的距离 KG= h1 sin 37° ≈0.67 m。 (3)运动员落在倾斜雪道 K 点保留沿斜面方向的速度 vK=vcos 37°+vysin 37° 竖直方向有 v2y=2g(h-h1) 代入数据后解得 vK=10.4 m/s 当运动员恰好不脱离圆形轨道通过最高点时 mg=mv R 从 K 点运动到 M 点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gh1-μmgl-2mgR=1 2mv 2M-1 2mv2K 代入数据后解得 l=4.04 m 运动员不脱离圆形轨道顺利通过最高点,雪道 GH 的最大长度为 4.04 m。 答案 (1)7.6 m (2)0.67 m (3)4.04 m [精典题组] 7.(2018·浙江瑞安选考模拟)如图 9 所示,某一兴趣小组对遥控汽车的性能进行 研究,遥控汽车从斜面上 A 点由静止出发,遥控汽车的功率恒为 7 W,到达 C 点 后关闭电源,在 B 点没有动能损失,水平面 BC 在 C 点与光滑半圆轨道 CD 平滑 连接,遥控汽车刚好能通过最高点 D。遥控汽车的质量为 m=0.2 kg,汽车与 AB、 BC 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25,AB 的长度为 L=5 m,AB 的倾角为 37°,BC 的 长度为 s=8 m,CD 为半圆轨道的直径,CD 的长度为 d=3.2 m,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 图 9 (1)小车离开 D 点后的水平位移大小; (2)经过 C 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是多大? (3)从 A 点出发运动到 C 点经历了多长时间?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 D 点满足 mg=mv R 又 R=d 2 ,则 vD= gd 2 =4 m/s 离开 D 点后做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有 d=1 2gt2 水平方向位移 x=vDt 得 x=3.2 m。 (2)从 C 点到 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 -mgd=1 2mv2D-1 2mv2C 在 C 点有 FN-mg=mv R ,得 FN=12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F 压=FN=12 N。 (3)从 A 到 C 的过程由功能关系可得 Pt+mgLsin 37°-μmgLcos 37°-μmgs=1 2mv2C 解得 t=8 7 s。 答案 (1)3.2 m (2)12 N (3)8 7 s 8.(2018·浙江苍南中学高二质检)如图 10 所示,在某电视台举办的冲关游戏中, AB 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半径 R=1.6 m,BC 是长度为 L1=3 m 的 水平传送带,CD 是长度为 L2=3.6 m 水平粗糙轨道,AB、CD 轨道与传送带平滑 连接,参赛者抱紧滑板从 A 处由静止下滑,参赛者和滑板可视为质点,参赛者质 量 m=60 kg,滑板质量可忽略。已知滑板与传送带、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分别 为 μ1=0.4、μ2=0.5,g 取 10 m/s2。求: 图 10 (1)参赛者运动到圆弧轨道 B 处对轨道的压力; (2)若参赛者恰好能运动至 D 点,求传送带运转速率及方向; (3)在第(2)问中,传送带由于传送参赛者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 (1) 对参赛者 A 到 B 过程,由动能定理 mgR(1-cos 60°)=1 2mv2B 解得 vB=4 m/s 在 B 处,由牛顿第二定律 NB-mg=m v R 解得 NB=2mg=1 20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参赛者对轨道的压力 N′B=NB=1 200 N,方向竖直向下。 (2) C 到 D 过程,由动能定理-μ2mgL2=0-1 2mv2C 解得 vC=6 m/s B 到 C 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 μ1mg=ma 解得 a=4 m/s2 参赛者加速至 vC 历时 t=vC-vB a =0.5 s 位移 x1=vB+vC 2 t=2.5 mmgsin θ,故 F 的方向与 OA 不再垂直, 有两种可能的方向,F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夹角可能大于 90°,也可能小于 90°, 即拉力 F 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重力做功不影响机械能的变化,故根据功 能原理,物体机械能变化量等于力 F 做的功,即机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故 A 错误,C 正确。 答案 BC 二、非选择题 10.(2018·浙江诸暨高二期中)如图 8 为特种兵过山谷的简化示意图。将一根不可伸 长的细绳两端固定在相距 d 为 20 m 的 A、B 两等高点,∠APB=α=53°。绳上挂 一小滑轮 P,战士们相互配合,沿着绳子滑到对面。如图所示,战士甲(图中未画 出)水平拉住滑轮,质量为 50 kg 的战士乙吊在滑轮上,脚离地,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 AP 竖直。然后战士甲将滑轮释放。若不计滑轮摩擦及空气阻力,也不计绳 与滑轮的质量(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图 8 (1)战士甲释放滑轮前对滑轮的水平拉力 F; (2)假如 B 靠近 A,绳长不变,F 将如何变化?简述理由。 (3)不改变 d 情况下将滑轮释放,战士乙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小。 解析 (1)战士乙静止时,对滑轮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T1sin 53°=F T1cos 53°+T2=G 又 T1=T2 联立解得 F=250 N。 (2)战士乙从 A 到 B 运动过程,力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AB 间距缩短,绳长不变,∠APB=α 变小,由(1)得 F=T1sin α= Gsin α cos α+1 ,因 sin α 变小,cos α 变大,得 F 变小。 (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运动到最低处时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即有最 大速度,AP=15 m,BP=25 m,所以 AP′=BP′=20 m,ΔABP′是正三角形,P′在 AB 水平线下方 10 3 m,以 P′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则 hP=(10 3-15) m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P+0=0+1 2mv2 解得 v= 2ghP= 2 × 10 × (10 3-15) m/s 所以最大速度大小为 v=6.81 m/s。 答案 (1)250 N (2)F 变小 见解析 (3)6.81 m/s 11.(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如图 9 所示,质量 m=0.2 kg 小物块,放在半 径 R1=2 m 的水平圆盘边缘 A 处,小物块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8。圆心角 为 θ=37°,半径 R2=2.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 BC 与水平轨道光滑连接于 C 点,小 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0.5。开始圆盘静止,在电动机的带动下绕 过圆心 O1 的竖直轴缓慢加速转动,某时刻小物块沿纸面水平方向飞出(此时 O1 与 A 连线垂直纸面),恰好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 B 处,经过圆弧 BC 进入水平轨道 CD,在 D 处进入圆心为 O3,半径为 R3=0.5 m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绕过圆轨道 后沿水平轨道 DF 向右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sin 37°=0.6, cos 37°=0.8,g 取 10 m/s2,求: 图 9 (1)圆盘对小物块 m 做的功; (2)小物块刚离开圆盘时 A、B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3)假设竖直圆轨道可以左右移动,要使小物块能够通过竖直圆轨道,求竖直圆轨 道底端 D 与圆弧轨道底端 C 之间的距离范围和小物块的最终位置。 解析 (1)小物块刚滑出圆盘时 μ1mg=mv R1 , 得到 vA=4 m/s 由动能定理可得到 W=1 2mv2A,得到 W=1.6 J。 (2)物块正好切入圆弧面,由平抛运动知识可得 在 B 处的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 vBy=vAtan 37°, 运动时间 t=vBy g AB 间的水平距离 x=vAt=1.2 m。 (3)物块刚好通过竖直完整圆轨道最高点 E 处,有 mg=mv R3 由 B 到 E 点由动能定理得到 mgR2(1-cos 37°)-μ2mgL-mg·2R3=1 2mv2E-1 2mv2B, 且 vB= vA cos 37° = 4 0.8 m/s=5 m/s 可得 L=1 m 即 D、C 之间距离不大于 1 m 时物块可通过竖直圆,最后物块必定停止,由动能 定理可得 mgR2(1-cos 37°)-μ2mgx=0-1 2mv2B 即最后物块停在离 C 位置 3.5 m 处。 答案 (1)0.6 J (2)1.2 m (3)见解析 12.(2018·浙江永康一中高二模拟)在竖直平面内建立如图 10 所示的平面直角坐 标系。将一绝缘细杆的 OM 部分弯成抛物线形状,其抛物线部分的方程 y=-5 9 x2 ,MN 部分为直线并与抛物线在 M 点相切。将弯好的绝缘细杆的 O 端固定在 坐标原点且与 x 轴相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共面。已知绝缘细杆的 M 点纵坐标 yM =-0.8 m。一处于原长的绝缘轻弹簧套在 MN 杆上,弹簧下端固定在 N 点。现将 一质量 m=0.1 kg、带电荷量 q=+10-3 C 的小球(中间有孔)套在绝缘杆上,从 O 点以初速度 v0=5 m/s 水平抛出,到达 M 点时速度大小为 vM=6 m/s,继续沿直杆 下滑压缩弹簧到最低点 C(图中未画出),然后小球又被弹簧反弹恰能到达 M 点。 已知小球与绝缘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 6 ,整个装置处于沿 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 中,电场强度大小 E=103 N/C,若 g=10 m/s2,sin 37°=0.6,cos 37°=0.8,空气 阻力忽略不计。求: 图 10 (1)抛出的小球沿绝缘杆抛物线 OM 部分滑动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上述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要使带电小球在抛物线部分下滑过程中无能量损失,所施加的匀强电场强度为 多大? 解析 (1)对抛出的小球沿绝缘杆抛物线 OM 部分滑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qEh-W 克 f=1 2mv 2M-1 2mv20 解得 W 克 f=1.05 J。 (2)小球又被弹簧反弹恰能到达 M 点,设沿 MN 下滑的最大距离为 s,MN 杆与水 平方向的夹角为 θ,从 M 点开始到再次返回到 M 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g+qE)2scos θ=0-1 2mv 2M 根据抛物线部分的方程 y=-5 9x2 可知,当 y=-0.8 m 时,x=1.2 m 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tan θ=y x 2 ,解得 θ=53° 设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p,从 M 点到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可 得 mgssin θ+qEssin θ-μ(mg+qE)scos θ-W 弹 =0-1 2mv 2M 且 Ep=W 弹 联立解得 Ep=8.1 J。 (3)要使带电小球在抛物线部分下滑过程中无能量损失,则小球的运动轨迹应与轨 道抛物线重合,设小球在竖直方向加速度为 a,由抛体运动规律可得 y=-1 2at2,x=v0t 由轨道方程 y=-5 9x2 得 a 2v =5 9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mg+qE′ m 解得 E′=16 9 ×103 N/C。 答案 (1)1.05 J (2)8.1 J (3)16 9 ×103 N/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