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www.ks5u.com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月球很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B. 研究地球的自转周期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 C. 引入“质点”的概念是为我们提供一种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 D.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体积很大的物体也可以看成质点,这要看分析的是什么问题,比如在研究月球绕地球的运动的时候,月球的大小比起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来就可以忽略,月球就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故不能看作质点,故B错误.‎ C、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把物体看成一个具有质量的点,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建立的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故C正确.‎ D、当研究地球的公转速度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可以看作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 ‎2.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无法判断哪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设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乙先加速后减速,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丙先减速后加速,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小于v,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v.根据,知乙的运动时间最短,所以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 故选C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还可以画出三辆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汽车的位移,就可以判定哪辆汽车先到下一路标。‎ ‎3.下面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由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量,其值可由算出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 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 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 D.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速度的定义,知道加速度是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A错误;‎ B、速度定义,当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B正确;‎ C、伽利略实验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C正确;‎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D正确;‎ 故本题选不正确选项:A。‎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极限法、微元法等,要理解,解决物理学方法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判断所用的研究方法。‎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重的物体g值大 B. 同一纬度的 g值一定一样大 C. 重力加速度都竖直向下,所以方向都相同 D. g值在赤道处小于在北极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是由重力产生的,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g,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赤道处;‎ ‎【详解】A、 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力加速度相等,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故A错误;‎ B、同一纬度,重力加速度g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B错误;‎ C、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即总是垂直水平面向下,而地球是近似球形的,在地球的任意一个不同的地点上,其重力加速度的方向都是近似指向地心,不相同,故C错误;‎ D、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大于赤道处,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  ‎ A. 甲的加速度大小为 B.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C. 甲在4s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D. 乙在4 s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 ‎【答案】B ‎【解析】‎ A、在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故A错误;‎ B、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a,故B正确;‎ C、甲在内的位移大小为,故C错误;‎ D、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内的位移大小为 ‎,故D错误。‎ 点睛: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图象与图象的区别,知道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两种图象不能混淆。‎ ‎6.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在某一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10 m/s,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A. 在t=4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B. 在t=10 s时,乙车恰好回到出发点 C. 乙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 D. 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即t=4s时相距最远,故A正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10s内乙车的位移大于零,即在t=10s时没有回到出发点,故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0-10s内,乙的速度图象一直在时间轴的上方,速度一直为正,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乙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注意图象中的点表示某时刻的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而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 二、多选题 ‎7.图示是甲、乙、丙、丁、戊五个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时间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B. 乙比甲早出发的时间 C. 丙在内,物体的位移大于2m D. 丁、戊两物体在25s时相遇 ‎【答案】AD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乙从原点出发,甲从距原点x0处出发。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故A正确;甲在t=0时刻开始运动,而乙在t1时刻开始运动,故甲比乙早出发t1时间,故B错误;丙在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0-0=0m,故C错误;丁、戊两物体在25s时到达同位置而相遇,故D正确。‎ ‎8.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为,经过时间运动位移为,速度变为,则在这段时间内 A. 平均速度是 B. 平均速度是 C.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D. 中间位罝的瞬时速度是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 B.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故,故B正确;‎ C.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还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故,故C正确;‎ D.设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v,则有:,,联立解得 ‎,故D错误;‎ ‎9.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 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整个过程中图线的斜率不变,知甲在整个6s内运动的方向不变,总位移为4m,故A错误,B正确;‎ CD.乙在前3s沿负向运动,后3s时间内沿正向运动,来回运动,故C正确,D错误。‎ 三、实验题 ‎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频率为______.‎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选填“甲”或“乙”)应和重物相连接. ‎ ‎(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取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交流220V (2). 50Hz (3). 乙 (4). 9.40‎ ‎【解析】‎ ‎【详解】(1)[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交流220V;[2]频率为50Hz;‎ ‎(2)[3]纸带开始运动时速度比较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所以实验时纸带的乙端与端应和重物相连接;‎ ‎(3)[4]根据逐差法求得加速度:‎ ‎11.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从右向左 (2). 0.19 (3). 0.038‎ ‎【解析】‎ ‎【详解】(1)[1]小车在桌面上做匀减速运动,故相等的时间内,桌面上连续两水滴的位置会组建减小,故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 ‎(2)[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点睛】处理纸带问题,一般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求出打纸带上某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四、解答题 ‎1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4s内位移为20m,求:‎ ‎(1)质点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质点4s末的速度大小;‎ ‎(3)质点2s末的速度大小。‎ ‎【答案】(1)(2)(3)。‎ ‎【解析】‎ ‎【详解】 s内的平均速度 代入数据得: ‎ 因为 代入数据得4 s末的速度: ‎ ‎ s末为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 故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13.一小石块从空中自由下落5m后掉入淤泥,落到淤泥底时速度恰好为零,全过程用时1.1s,假设石块在淤泥中的加速度恒定。(取g=10m/s2)求:‎ ‎(1)石块在淤泥里下落的时间t;‎ ‎(2)石块陷入淤泥的深度d。‎ ‎【答案】(1)0.1s(2)0.5m ‎【解析】‎ ‎【详解】(1)石块自由落体时间: ,‎ 因此石块在淤泥中匀减速的时间t2=t总-t1=0.1s ‎(2)石块落入淤泥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末速度为v, 得v=gt1=10m/s 石块陷入淤泥后做匀减速运动,则进入的深度 。‎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本题也可以考虑用速度-时间图象去解题.‎ ‎14.一辆汽车从O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s内经过相距27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如图所示,求:‎ ‎(1)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   ‎ ‎(2)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答案】(1) 12m/s(2) 48m ‎【解析】‎ ‎【分析】‎ 由27m和2s,可求汽车在AB间运动平均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和的一半,可求经过A时的速度;利用AB两点的瞬时速度间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应用位移速度关系式解得OA间的距离。‎ ‎【详解】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由加速度公式得: 从O到A过程,设OA间位移为有运动学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点睛】匀变速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有两种求法,另外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是个核心物理量,要重点求出来,结合另外的三个基本公式和推论解决问题。‎ ‎15.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匀减速刹车直到静止后保持不动,其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 ‎(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A恰好追上B?‎ ‎【答案】(1)16 m (2)8 s ‎【解析】‎ ‎【详解】汽车A和B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 ‎(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 v=vB-at=vA,‎ 解得t=3s 此时汽车A的位移 xA=xAt=12m 汽车B的位移 xB=vBt-at2=21m 故最远距离 Δxmax=xB+x0-xA=16m.‎ ‎(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运动的位移 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此时相距 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 故A追上B所用时间 t=t1+t2=8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