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1级高二下期期中考试 物理测试试题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选错得0分 ‎1.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的“西瓜模型”是错误的 C.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并不是α粒子撞到金原子核后发生反弹造成的 D.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2.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普朗克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短 B.爱因斯坦最早发现光电效应现象,并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 C.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但并没有准确测出其电量 D.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Be,发现了质子 ‎3.放射性原子核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最终变为稳定的原子核,则 A.n=7,m=5 B.n=5,m=7 C.n=9,m=7 D.n=7,m=9‎ ‎4.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某手机运营商通过5G超高清技术向广大用户进行九路信号同时直播武汉城市实况,全方位展现镜头之下的武汉风光,共期武汉“复苏”。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具有超高速的数据传输速率。5G信号一般采用3.3×109—6×109Hz频段的无线电波,而现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频段范围是1.88×109—2.64×109Hz,则 A.5G信号比4G信号所用的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更快 B.5G信号比4G信号波动性更显著 C.5G信号比4G信号更不容易绕过障碍物,所以5G通信需要搭建更密集的基站 D.无线电波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 ‎5.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某种频率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到激发后的氢原子只能辐射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a、b、c,频率νa>νb>ν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射氢原子的光子能量为12.75eV B.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频率为νa C.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频率为νc D.光a能使逸出功为10.2eV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6.某同学在做如图所示的自感实验时,在灯泡两端并联了自感系数L很大的线圈,其直流电阻大于灯泡电阻。则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S A.开关S接通瞬间,灯泡会逐渐变亮 B.开关S接通稳定后,灯泡会熄灭 C.开关S断开后瞬间,流过灯泡的电流从b向a D.开关S断开后,灯泡会闪亮一下再熄灭 ‎7.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大多数恒星内部温度非常高,可进行轻核聚变,核反应方程为A+B→C。对于金、铂等重金属的产生,目前科学界有一种理论认为,两颗中子星合成过程中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该能量的作用下能够合成金、铂等重金属,其核反应为D+E→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E F 比结合能 原子序数 O A.较轻的核A和B聚合成C的过程中核子平均质量变大 B.重核F裂变成D和E的过程中,会产生质量亏损 C.较重的核D和E聚合成F的过程中,会释放较大能量 D.A和B聚合成C的过程中,C的结合能小于A和B的结合能之和 ‎8.若以M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m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m和v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9.为了行驶安全,汽车轮胎在冬季和夏季的胎压应有差异。按照行业标准,冬夏两季的胎压分别为2.4atm和2.2atm。某地冬季路面的平均温度为7℃,夏季路面的平均温度为57℃。为了使胎压与标准一致,夏季来临时要给车胎放气。假设车胎密闭性良好,放气过程缓慢,且忽略放气前后车胎容积的变化。则放出的气体与胎内剩余气体分子数目的比值为 A. B. C. D.‎ ‎10.用电脑软件模拟两个相同分子在仅受相互间分子力作用下的运动。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分子从x轴上的 -x0和x0处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其中B分子的速度v随位置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无限远处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x0‎ ‎-x0‎ O A B 甲 x0‎ x1‎ v1‎ v2‎ v x O 乙 A.A、B间距离为x1时分子力为零 B.A、B间距离为2(x1-x0)时分子力为零 C.释放时A、B系统的分子势能为 D.A、B间分子势能最小值为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都与温度有关,它们都是分子的运动 B.理想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取无限远处势能为零)‎ C.温度相同的不同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同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无关,内能与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 ‎12.由铅块包裹的放射源可以从右侧小孔向外发射α、β和γ三种射线,射线出射的速度方向均平行于纸面水平向右,速度大小分别为0.1c,0.99c和c(c为光速),且离开铅块后立刻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并存的区域,其中电场方向竖直向上,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区域面积足够大。现调整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强度,使在该区域中仅能观察到两条轨迹a和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放射源 A.γ射线一定在a轨迹中 B.β射线一定在b轨迹中 C.a轨迹中可能同时包含α射线和γ射线 D.b轨迹中可能同时包含α射线和β射线 ‎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封闭在容器中,其p-V图如图所示,气体状态从A→B→C→D→A完成一次循环,A→B和C→D为等温过程,温度分别为T1和T2。D→A为等压过程,B→C为等容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p V O A B C D T1‎ T2‎ A.T1>T2‎ 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vA = vB < vC = vD C.从微观角度讲B→C过程压强降低是由于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引起的 D.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ND>NA>NB>NC ‎14.某单位应急供电系统配有一小型发电机,该发电机的内阻为r = 5.0Ω,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配电原理示意图如图乙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2,R1 = 5.0Ω,R2 = 5.2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系统正常运作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 10A。则系统正常运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V t/s O ‎0.02‎ ‎0.01‎ 甲 乙 V A R1‎ R2‎ ‎~‎ 发电机 A.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720V B.灯泡的工作电压为272V C.变压器输出的总功率为2720W D.若负载电路的灯泡增多,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会增大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请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作答)‎ ‎15.某同学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③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采取以下做法:______是为了保证实验的恒温条件,_____是为了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填入相应的字母代号)‎ A.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B.移动活塞要缓慢 C.实验时,不要用手握注射器 D.在注射器光滑活塞一周涂润滑油 ‎(2)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过程中该同学发现,环境温度逐渐升高,则实验得到的图象应是p ‎1/V O p ‎1/V O p ‎1/V O p ‎1/V O A B C D ‎16.如图所示,这是工业生产中大部分光电控制设备用到的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由电源、光电管、放电器、电磁继电器等几部分组成。其原理是:当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产生光电流,经放大器放大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使铁芯M被磁化,将衔铁N吸住.当光照消失时,电路中电流消失,衔铁N自动离开M.‎ M N a b A K 电源 衔铁 放大器 ‎(1)示意图中,为了尽可能增大光电流,a端应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 ‎(2)当用绿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可以发生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绿光照射强度,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大 B.增大绿光照射强度,电路中光电流增大 C.仅改用同等强度的紫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D.仅改用同等强度的紫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3)已知用光照强度为Ja的a光和光照强度为Jb的b光照射该光电管,分别产生的光电流I随电源电压U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其中电源按(1)问连接时电压为正),且在电源电压和入射光频率确定时,光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则a光的频率______b光的频率(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比较”)。实验发现,用光照强度为Ja的a光照射该光电管时,电压须大于+0.2V,继电器才能将衔铁吸附。若用光照强度为Jb的b光照射该光电管,调整电源电压,当继电器刚好不能将衔铁吸附时,电源电压为_____V(需指出正负);若将电源电压调整为+1.6V,用a光照射该光电管,能使继电器将衔铁吸附的最小光强为______Ja(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 U/V O ‎1.0‎ ‎2.0‎ ‎3.0‎ ‎-1.0‎ a光 b光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依次为8分,8分,12分,12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7.如图所示为一台小型发电机的示意图,该发电机内的矩形线圈面积为S = 0.2m2、匝数为N =100匝、电阻为r = 2.0Ω,线圈所处的空间是磁感应强度为B =T的匀强磁场,发电机正常供电时线圈的转速为n =r/min。已知外接灯泡的电阻R = 18Ω,其余电阻不计。线圈逆时针转动,发电机正常工作。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求:‎ ‎(1)0~内流过灯泡的电量q;‎ ‎(2)线圈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W。‎ V O O′‎ N S ‎18.α粒子以初速度v0轰击静止的氮14原子核打出一种新的粒子,同时产生原子核氧17,新的粒子速度为3v0,且方向与α粒子初速度相同,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完全转化为系统的动能。已知中子质量为m,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相等,质量数为A的原子核的质量为m的A倍,光速为c,求:‎ ‎(1)写出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 ‎(2)计算此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 ‎19.如图所示,一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内部灌有水银,左端封闭了一部分气体,右侧与大气相通。玻璃管底部长10 cm。起初两侧液面相差19 cm,气柱长19 cm。外界环境温度恒为27℃,大气压强为76cmHg,重力加速度为g = 10 m/s2。现通过几种方法,使玻璃管两侧液面相平,则:‎ ‎(1)若通过继续注入水银的方法使玻璃管两侧液面相平,求注入的水银柱的长度;‎ ‎(2)若通过加热管内气体的方法使玻璃管两侧液面相平,求需将温度升高到多少;‎ ‎(3)若玻璃管在纸面内沿水平地面匀加速运动,求使玻璃管两侧液面相平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0.如图所示,平行、光滑、间距为L = 1 m的金属导轨倾斜放置,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 = 37°,导轨底部有一与导轨垂直的绝缘固定挡板P。质量均为m = 0.1 kg的金属直杆a和b间系一轻质弹簧,a杆紧靠挡板P,b杆静止在导轨上。在b上方某处,沿导轨宽为d = 0.75 m的矩形范围内有垂直导轨向下的匀强磁场。质量也为m的金属直杆c从沿导轨方向距磁场上边界d的位置由静止释放。c杆恰好能匀速地穿过整个磁场,与b杆碰撞后立即与b杆结为一体,之后a杆恰好不能离开挡板P,c杆恰好没有再次进入磁场。已知c杆在导轨间的电阻为R = 4 Ω,其余所有电阻不计,弹簧始终没有超出弹性限度,g = 10 m/s2,sin37° = 0.6。‎ ‎(1)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求b杆初始位置到磁场下边界在沿导轨方向的距离x和轻弹簧的劲度系数k;‎ ‎(3)若将c杆换成相同材料相同长度但截面积为c杆3倍的e杆,其余条件均不变,求a杆第一次刚要离开挡板P时be杆整体的速度大小。‎ a b c L d d θ P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A C D C B C A D BD AC AD CD ‎15.(6分)(1)BC,AD(2)B ‎16.(8分)(1)正(2)BD(3)小于,-0.4,0.77—0.80‎ ‎17.(8分)解:(1)由 ‎ 可得,‎ ‎ ‎ (2) 线圈转动过程产生的交变电流电动势瞬时值为 又 回路电流的有效值为 外力做功等于回路产生的焦耳热,故 ‎18.(8分)解:(1)‎ ‎(2)反应过程遵循动量守恒,4mv0 = 3mv0 + 17mv 反应过程能量守恒,‎ 解得 ‎19.(12分)解:(1)未注入水银前,封闭气体压强p1 = p0-ph = 57 cmHg,注入后,p2 = p0‎ 该过程T不变,故p1l1 = p2l2‎ 解得l2 = 14.25cm 由几何关系得需注入的水银柱长度Δh = 28.5cm ‎(2)两侧液面相平时,由几何关系得气柱长度l3 = 28.5cm,T1 = 300K ‎ 解得T2 = 600K ‎(3)该过程T不变,故p1l1 = p3l3,解得p3 = p0/2 = 38cmHg 对玻璃管底部水银柱,p0S-p3S = ma m = ρSl 可得a = 38 m/s2,方向水平向左 p0 = ρgh ‎ ‎20.(12分)解:(1)(3分)c杆刚进入磁场前 ‎,得 恰好能匀速进入磁场 得 ‎(2)(6分)c与b碰前速度为v1碰后为v2,则 碰前:‎ 碰撞:‎ b杆最初静止时,弹簧压缩量记为x1‎ a杆恰好离开P时,弹簧伸长量记为x2‎ 两状态弹簧形变量相同,故弹性势能相等,bc杆从碰后到恰好不能进入磁场 得 ‎ 由 ‎ 得 ‎ ‎(3)(3分)对于e杆 ‎, ‎ 由(1)问可知,e杆仍以速度v匀速通过磁场并以v1与b杆相碰。‎ 碰时:‎ 由(2)问可知,碰时和a杆刚要离开P时,弹性势能相等,从碰后瞬间至末态 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