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 一 年 物理 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2014年10月8日晚6时,红月亮现身夜空,月亮由盈变亏再变盈,完成了一次完美月全食,整个月全食过程约2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日晚6时”是时间间隔 B. “约2小时”是时刻 C. 研究月全食时,可以把月亮当做质点 D. 研究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可以把月球当做质点 ‎【答案】D ‎【解析】‎ ‎8日晚6时,红月亮现身表示动作的发生,为时刻,A错误;整个月全食过程约2小时,表示动作的持续,为一个过程,表示时间间隔,B错误;研究月全食时,需要用到月亮的形状和大小,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研究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其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故可看做质点,D正确.‎ ‎2.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在C点相遇时(AC为圆的直径)‎ A. 瞬时速度不同 B. 位移不同 C. 路程不同 D. 平均速度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两个人在C点相遇时,他们的速度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速度不同,故A正确;‎ B.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他们的起点和终点都相同,所以位移相同,故B错误;‎ C. 两个人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均为半圆的弧长,所以他们的路程相同,故C错误;‎ D. 两人的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平均速度是指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 物体的重心只能在物体内 D.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可以运用悬挂法确定重心的位置。‎ ‎【详解】A、B项: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一大部分表现为物体的重力,一小部分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故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全部,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静止的物体与运动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故A、B错误;‎ C项: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C错误;‎ D项: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几何形状有关,故D正确。‎ 故应选:D。‎ ‎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关于物体所受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重力、冲力、支持力、摩擦力 B. 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 D.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匀速下滑的速度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由题意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由力的合成与分解可得出各力间的关系。‎ ‎【详解】A项: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项: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B错误;‎ C项: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物体受到的合力应为零,故支持力应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即支持力小于重力,故C错误;‎ D项:滑动摩擦力F=μFN,故摩擦力与下滑速度无关,只与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有关,故D正确。‎ 故应选:D。‎ ‎【点睛】在研究共点力的平衡时,应注意两种方法,若物体受三力而平衡时,常用合成法,即任意两力之和与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物体受四力及以上时,可以采用正交分解法,应根据题意灵活掌握。‎ ‎5.一物体从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t/4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为( )‎ A. , B. , C. , D. ,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根据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v=gt 可得出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比、速度比。‎ ‎【详解】根据v=gt,可知在和t末的速度比为1:4,所以在末的速度为 ‎ 根据公式,可知在和t内的位移比为1:16,所以内的位移为,离地面的高度为。‎ 故应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速度公式v=gt。‎ ‎6.图中物体A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小球的重力应为竖直向下,故A错误;‎ B图中:F2方向应与曲面的切面垂直,指向圆心。故B错误;‎ C图中:小球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二力平衡,故C正确;‎ D:小球除受重力、拉力外,还受到墙对小球水平向右的弹力,故D错误。‎ 故应选:C。‎ ‎7.如图所示,物体A不受摩擦力的是( )‎ ‎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物体A沿粗糙竖直面下滑 B. 图乙物体A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 C. 图丙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D. 图丁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项:图甲物体A沿粗糙竖直面下滑,物体只受重力,故物体不受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项:图乙物体A沿粗糙斜面向上滑动,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项:图丙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拉力,静摩擦力而平衡,故C不符合题意;‎ D项:图丁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8.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 A. 18m/s B. 15m/s C. 36m/s D. 14.7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设汽车的总位移为4x,前的位移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此段时间表达式.后位移,汽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求出此段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列出全程平均速度与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求解v。‎ ‎【详解】设全程的位移为4x,则汽车以速度v1=20m/s行驶了前x的位移,以速度v行驶了后3x的位移。‎ 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 ‎ 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为: ‎ 解得:。‎ 故应选:B。‎ ‎9.下列对我们所学的几种性质力理解正确的是(  )‎ A. 放在桌子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桌子的形变产生的 B. 弹力产生于两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一定产生于两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且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D.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就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项:放在桌子上的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书的形变产生的,故A错误;‎ B项:弹力产生于两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故B正确;‎ C项:滑动摩擦力一定产生于两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且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故C正确;‎ D项: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故D错误。‎ 故应选:BC。‎ ‎10.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 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D. 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 ‎【答案】D ‎【解析】‎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选项A、B错误;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增大,可能减小,选项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选项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11.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第1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质点在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C. 质点在第6s末回到出发点 D. 在前6s内质点的位移为正值 ‎【答案】BD ‎【解析】‎ ‎【分析】‎ 速度的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由速度-时间的斜率分析加速度。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质点的运动性质。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根据几何知识求出位移大小。‎ ‎【详解】A项:在第1s末前后速度都是正值,说明质点在第1s末运动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 B项: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的斜率是一定的,所以质点在第2s内和第3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故B正确;‎ C、D项:、根据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图象在时间轴上方表示的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轴下方表示的位移为负,则知在前6s内质点的位移等于前2s内的位移,是正值,故C错误,D正确。‎ 故应选:BD。‎ ‎【点睛】对于速度图象问题,抓住“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是关键。要注意位移的正负。‎ ‎12.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Q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M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0内有相同的位移 C. t0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 D. 0~t0及t0以后,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 ‎【答案】CD ‎【解析】‎ ‎【分析】‎ 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的是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图象可得出物体的位置的变化,由图象的斜率可以得出物体的速度。‎ ‎【详解】A项:由图可知,两物体位移时间的图象是直线,斜率不变,速度不变,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项:M点表示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但是位移不等,故B错误;‎ C项:t0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正确;‎ D项: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正确。‎ 故应选:CD。‎ ‎【点睛】本题考查位移时间图象,关键掌握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注意物体在某一时间内经过的位移为初末位置的纵坐标的差值。‎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 在做该实验时,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了图甲所示的F–x图象,其中F为弹簧弹力,x为弹簧长度。请通过图甲,分析并计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该同学将该弹簧制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___cm。‎ ‎【答案】 (1). 8 (2). 12.5 (3). 32‎ ‎【解析】‎ ‎【分析】‎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k(l-l0),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根据F=kx求得弹簧的形变量,即可求得弹簧的长度。‎ ‎【详解】当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故原长为x0=8cm,在F-x图象中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则 ‎ ‎ 在乙图中弹簧秤的示数F=3.00N,根据F=kx可知, ‎ ‎,故此时弹簧的长度L=x+x0=32cm。‎ ‎【点睛】考查了胡克定律,注意F-l图象的认识,要理解在图象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 ‎14.小明与他的同伴进行探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由于他的同伴不太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及原理,他从实验室里借取了如下器材: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直流电源;④细绳;⑤纸带;⑥秒表;⑦钩码和小车;⑧一端附有定滑 轮的长木板.小明看后觉得不妥,请你思考一下不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 缺少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D.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3)小明经过实验获得如下图所示的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A,然后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A、B、C、D、E、G等几个计数点,测得xl =6.19 cm,x2=6. 60 cm,x3 =6. 98 cm,x4 =7.39 cm,x5=7.80 cm,x6=8.18 cm。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E =_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小车加速度为a= _____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纸带的哪端与小车相连?____________(左端或右端)。‎ ‎(6)如果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实验者如不知道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大于50Hz,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②③⑥ (2). 交流电源,刻度尺 (3). AC (4). 0.76 (5). 0.40 (6). 右端 (7). 偏小 ‎【解析】‎ ‎(1) 不需要的器材有②天平、③直流电源、⑥秒表,原因是该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打点计时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不需要秒表来测时间。‎ 缺少的器材有刻度尺和交流电源,原因是要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 ‎(2)AB: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能够充分利用纸带。故C项正确。‎ D: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这样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故D项错误。‎ 综上答案为AC。‎ ‎(3) 每5个计时点取1个计数点,计数点间时间间隔 打点计时器在打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4) 小车加速度 ‎(5)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纸带上各计数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即打点计时器先打A点,则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 ‎(6)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大于50Hz,则打点的真实时间间隔变小, ,由可知,。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36分。在答题卷上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质量为20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是 0.1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用水平力推此物体。(g取10m/s2)‎ ‎(1)水平力多大时,可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依次用20N和50N的水平力推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大。‎ ‎【答案】(1)F=f=30N (2)水平拉力,摩擦力 ;水平拉力,摩擦力 ‎【解析】‎ ‎【详解】(1) 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水平推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所以有:‎ ‎;‎ ‎(2) 由于20N<30N,所以空木箱静止不动,此时为静摩擦力,大小为20N;‎ 由于50N>30N,所以空木箱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N。‎ ‎16.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7s后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过2s着地。(g取10m/s2)‎ ‎(1)求运动员匀减速运动的时间;‎ ‎(2)求出运动员离开飞机时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1)(2)‎ ‎【解析】‎ ‎【详解】(1) 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7s后的速度为:,‎ 由速度公式可知: 即 ‎ ‎ 解得:;‎ ‎(2) 跳伞运动员自由下落7s的距离为:‎ 匀减速的距离为:‎ 匀速运动的距离为: ‎ 所以运动员离开飞机时离地面的高度为:。‎ ‎17.如图所示,质量为60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θ为37°的斜坡顶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100m到达坡底,用时10s。(忽略空气影响,g取10m/s2)‎ ‎(1)在图上用刻度尺作出运动员的受力示意图;‎ ‎(2)求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3)求运动员最后1s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20m/s (3) ‎ ‎【解析】‎ ‎【分析】‎ 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运动员下滑时的加速度;‎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员到达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求解。‎ ‎【详解】(1)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 ‎(2)由位移公式可知: ‎ 解得:‎ 由速度公式可得:;‎ ‎(3)运动员第9s末的速度为 ‎ 所以最后一秒的平均速度为:。‎ ‎【点睛】本题关键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末速度和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合力,要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18.现有甲、乙两汽车均以v0=15m/s的速度驶向路口,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两车距离为s0=3m。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黄灯开始闪烁(3秒黄灯提示后转为红灯),且车头距警戒线L=30m,为避免闯红灯(越过警戒线)他经短暂的反应时间紧急刹车。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开始减速刹车后经短暂的反应时间也紧急刹车(甲、乙两车司机的反应时间△t=0.4s,反应时间内车视为匀速运动)。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5m/s2、a2=6m/s2。求:‎ ‎(1)甲车停止时车头到警戒线的距离;‎ ‎(2)乙车开始减速后经多长时间与甲车同速;‎ ‎(3)两车都停止时两车的距离(不计车长)。‎ ‎【答案】(1)1.5m(2)t=2 s (3)‎ ‎【解析】‎ ‎【分析】‎ 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做匀速运动,刹车后匀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 ‎【详解】(1)甲车在反应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 ‎ 甲车匀减速到停止的位移为:‎ 甲车停止时车头到警戒线的距离:;‎ ‎(2)由题意可知,当乙车开始减速时,甲车已减速0.4s,此时甲车的速度为:‎ ‎ ‎ 设乙车开始减速后经t时间与甲车同速,则有:‎ ‎ ‎ 解得:t=2s;‎ ‎(3)由 (1)可知,甲车停止时运动的距离为:‎ 乙车停止时运动的距离为:‎ 所以两车都停止时两车的距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学公式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