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0 发布 |
- 37.5 KB |
- 17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英语课标解读及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探讨课件(共179张PPT)
2019 年高考二轮复习英语科备考 策略探讨 我们分享以下内容: 一、大纲 课标 解读 二、 题型分析 三、 备考建议 备考的策略 与 2019 年高考同行 考点的内容 高考的完胜 理性复习的依据 1. 新 课 标 ---------- 内容 2. 考试说明 ---------- 要求 3. 高考试题 ---------- 样本 一、 2018 大纲解读 2018 年考纲与往年考纲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各学科考纲前 增加了“总纲” 第一次明确指出,考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 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 第一次清楚地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三个问题。 (一体四层四翼) 第一次明文强调,考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省 命题中必须严格遵守的文件”。 为什么考?(一体) 1 、 立德树人 :高考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必须服从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2 、 服务选拔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格人才。 3 、 导向教学 :“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通常是考什么就教什么。因此,高考对教学有导向作用。 考什么?(四层) 1 、必备知识:考查学生知识储备中基础性和通用性的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2 、关键能力: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考试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3 、学科素养:语言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4 、核心价值:让高考承载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 怎么考?(四翼) 1 、基础性 2 、综合性 3 、创新性 4 、应用性 二 、 2017 版高中课标解读 3 、新《课程标准》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 一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转化的意义等。 三是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语文、历史、外语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四是强调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五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意设计能力,感悟和弘扬劳模精神。 此外,在有关课标中还体现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7 、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一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 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 1/2 ” 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 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 14 篇(首)增加到 72 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8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语文、历史、思想政治、音乐等课标都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对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做了强化。 语文课标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做到了“两个结合”。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 ; 历史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 “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让学生感悟在历史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所思所为,体会革命军人崇高的精神境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课标基本理念 1. 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3.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4. 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旧课标基本理念 ( 一 ) 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 二 ) 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 三 )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 四 )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 五 )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学分与选课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高一年级一个半学期(即 3/4 学年)的时间内完成必修课程 6 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需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完成 8 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二即高考要求。如果学生有兴趣或者需求,还可以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后,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此外,在高中三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发展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共有四个级别 ( 六至九级 ) 的目标要求。 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三个水平划分, 水平描述参见“附录 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 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学习能力目标: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 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新增 学科核心素养 1. 语言能力 2. 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 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 ,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 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高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课程内容 英语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包舍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解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 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 ; 语言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课程内容 语言技能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 viewing) 、写等 ,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 文化知识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 ; 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 ,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主题语境 主题群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 人 与 自 我 生活于学习 做人与做事 1. 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 2. 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3. 认识自我,丰言自我,完善自我; 4. 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5. 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6. 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 7.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8. 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 9. 创断与创业意识。 人 与 社 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文学、艺术与体育 历史、社会与文化 科学与技术 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2. 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 3. 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 4.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筒史、经典演讲、文学名著等; 5. 绘画、建筑等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 6. 影视、音乐等领域的概况及其发展; 7. 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 8. 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9. 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10. 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 11. 法律常识与法治意识等; 12.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造产: 13. 社会热点问题; 14. 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文化渊源; 15. 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16. 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 人 与 自 然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1. 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2. 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3. 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4. 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5. 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7. 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范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课程类别 语篇类型内容要求 必修 (毕业要求) 1. 对话、访谈; 2 记叙文,如:个人故章、人物介绍、短篇小说、童话、剧本等; 3. 说明文,如: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 4 应用文,如:日记、私人信件、简历、宣传册、问卷等; 5. 新闻报道,如:简讯、专题报道等; 6. 新媒体语篇,如:一般网络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7. 其他语篇类型,如:目录或指南,表格与图示,日程表,告示牌,地图和图例,莱单和烹饪食谱,规则,操作指令,天气预报,歌曲和诗歌等。 选择性必修 (高考要求) 1. 专题讨论、讲整、”报告等; 2. 记叙文,如:小说、科幻故事、幽默故事等; 3. 议论文,如:论说文、评论等; 4. 说明文,如:现象说明、事例阐释等; 5. 应文,如:正式书信等; 6. 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知识类成科普类等网页: 7. 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影视、笑话、广告等。 选修 (提高要求) 1. 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 2. 记叙文,如: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 3. 议论文,如:报刊社论、专栏文章、书评、影评或学术论文摘要等; 4. 说明文,如: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 5. 应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议事日程等; 6. 其他语篇类型,如:专题类文章、科研和学术报告等。 【教学提示】 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式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因此,开展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语篇不仅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还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提供平台。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把握主题的活动中,要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知识,了解了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也学习了一定的音标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侧重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语感,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楚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语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注意停顿、连读、爆破、节奏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发音和一定的语感,并通过学习相关的语音知识,形成一定的语音意识。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逐步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意图和情感,同时表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能力的培养都应该在语境中进行,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一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教师应重视通过听力练习、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视配音等活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课程类别 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 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递的意图和态度等; 2. 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 3. 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 1500-1600 个单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 5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 2000-2100 个单词(参见附录 2 )。 选择性 必修 1. 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等; 2 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 3. 学习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名词等的习惯搭配,逐渐积累词块,确切表达意思、描述事物; 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运用恰当词汇命名事物。进行指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特征,说明概念等; 5. 学习使用 1000~11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 3000~3200 个单词(参见附录 2 )。 选修 (提高类) 1. 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结合各种主题语境,积累词块,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 2.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效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正确理解和确切表达比较复杂的主题意义和观点; 3. 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成表达! 4. 学习使用 1000 个左右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系计掌握 4000-4200 个单词。 【教学提示】 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理解相关主题意义,使用词语表达相关话题的信息和意义。同时在这一系列行为中,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内化。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词语的结构和文本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借助词典等资源,学习词语的用法,并大胆使用新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话语和学生发言、对话、讨论的话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教师提示相关词语运用的要求,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词语。在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表达。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综合实践和有效积累的过程。 课程类别 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 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体,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 2.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的基本意义,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筒单地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在生活中进行一般性的人际交流; 3.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过去将来时态; 4.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定语和结果状语; 6.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 ing 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和补语; 7.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 -ed 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8.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 that 、 which 、 who 、 whom 、 whose 和关系副词 when 、 where 、 why 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9. 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简单的省略句。 选择性 必修 1. 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在那些主要方面不同于汉语语法; 2. 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当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 3.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过去完成、将来进行和现在完成进行 4.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过去进行和过去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和表语; 6.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 ing 形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宾语和表语: 7.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 -d 形式作句子中的表语; 8. 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 which 、 who 、 whom 、 whose 和关系副词 when 和 where 引导的非制性定语从句; 9.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10. 在语篇理解中借助五类句子成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有选择地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 选修 (提高类) 1. 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及其特征; 2. 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有效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 3.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倒装、强调、同位语从句等结构传递意义,以取得一定的修辞放果; 4. 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渐法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 本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一意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在语言运用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成为语篇意义建构的最重要基础。 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据此,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并不等同于语言使用的有效,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相关的语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并通过课内外和信息化环境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在语境中带助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在练习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一意义一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法书、词典、网络等学习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语法知识内容要求概括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基本要求。在这三类课程的教材和实际教学中,出于表达意义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少超出本阶段语法内容要求的现象,对这些语法现象,有必要帮助学生做到理解,不要求在表达中使用。 课程类别 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 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 ( 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 2. 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3. 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4. 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 5. 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6. 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语境与话篇结构、语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选择性 必修 1. 散文、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娱乐、获取或传造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的的语篇结构特征; 2. 论文语篇的主零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 3. 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语言特征; 4. 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 5. 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6. 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从复合句中主和从句的位置。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7. 语意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选修 (提高类) 1. 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 2. 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 3. 专愿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篇的结和语言特征; 4. 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 5. 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及常见用法; 6. 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 but 和 however 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7. 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 【教学提示】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成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的关系。语音、词汇、语法都是语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并非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增加一个语篇层次的教学,而是应该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也就是说,语言应该围绕语篇来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虽然每一类语篇有其共同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但这些结构和特征也不完全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避免单纯地讲授语篇知识。 课程类别 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 选择符合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语言形式,如正式与非正式语言,表达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回应对方观点或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插话、打断或结束交谈。并在口语交际中有效运用非语言形式,如目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身势语; 3. 根据交际具体情境,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运用特体的语言形式。如礼貌、直搜或委编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选择性 必修 1.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理解和表达道歉、请求、视愿、建议、拒绝、接受等,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2. 在比较深入的跨文化沟道中,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根据交际场合的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威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选修 (提高类) 1.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运用正式成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更广泛的交际意图,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使交际得体有效; 2. 根据不同对象、时间、地点、情境,综合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3. 熟悉英美等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有效运用将体的语言开展文化交流,体现多元思维,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顺利沟通。 【教学提示】 语言的得体使用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所处的语境。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会因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交际参与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具体而言,语境主要涉及交际的时间、地点、情绪等环境因素,也涉及参与人的交际目的、交际身份、处境及心情等个体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在设计口、笔头交际活动时,努力创设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明确交际场合、参与人的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选择受到具体交际情境的影响。 针对语用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视频、模拟实景等方式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对交际参与人身份的感知,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开展交流。同时,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对交际对象情感距离的感知,并根据这一知识,判断是否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确保交际得体有效。例如,教师在布置口语交际任务时,要明确交代交际各方的身份、年龄及其之间的关系,描述交际的场合及交际的主题等,使学生明白要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得体的礼貌用语和身势语开展交际。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新闻、论述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了解和学习这些结构和特征,有利于学生恰当地使用书面语篇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在交际时,避免冒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课程类别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必修 1.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比较中外传统节日的异同,探讨中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2.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习俗;对比中国的主要习俗,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 3.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感悟中外体育精神的共同诉求; 4.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 发现并理解语篇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理解其中的寓意; 6. 理解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对比英汉语中常用成语和俗语的表达方式,感悟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7.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得体处理差异,自信大方,实现有效沟通; 9. 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选 择性 必修 1. 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代表性动植物、世界文化遗产等),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2. 了解英美等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基本知识;比较中外差异,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3. 理解常用英语典故和传说;比较汉语中相似的典故和传说,分析一同,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 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表达方式,丰富历史文化知识,从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含义; 5.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 6. 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喜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 7. 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分析辨识其价值取向; 9.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在跨文化较集中初步体现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10. 使用英语简述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及其内涵,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选修(提 高类) 1.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文化特色,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2. 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3. 了解英美等欧国家对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祖国的仁爱,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4.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烦死自己的人生成长; 5. 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形式、意蕴等),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 6. 运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7. 了解中国对外经济、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 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需要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这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 —— 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 —— 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 —— 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 —— 行为与表征。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中外文化知识已经有了诸多积累,进入高中后将进一步扩大对中外文化知识学习的范围,丰富学习的内容,学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的故事。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按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类)三类课程分别提出要求,是为了体现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反映对文化知识理解与感悟的深化,有利于分级实施和评价设计。有些文化知识可以出现在不同阶段,但选择性必修和透修课程(提高类)的内容会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表现出更高层次的语言水平或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掌握好难度和深度的递进。 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围绕文化知识开展教学:一是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二是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与文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提供背景资料,设计相关情境进行巩固性、交际性操练;三是在学习中遇到英美等国家主要传统节日、著名人物的纪念日、重要事件纪念日、近期要事件等时,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专题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习俗,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防止盲目效仿;四是结合课外阅读,创造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题作文比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戏剧演出、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五是根据条件适当开展中外学校、学生之间的联系和联谊活动,一方面可从中外交流中直接获得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提升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 课程类别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必修 理 解 性 技 能 1. 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 2.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 3. 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 5. 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插图的意义; 6. 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 7.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8.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 9. 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 10. 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11. 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指代和衔接关系; 12. 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 13. 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14. 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 15. 理解多模态语篇(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16.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30 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 1500 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 4.5 万词)。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1. 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该话并维持交谈; 2. 清楚地简述事件的过程; 3. 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经历和事物特征; 4.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逻辑关系; 5. 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6. 根据表达目的选择适当的语篇类型; 7.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8.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式语或非正式语; 9. 借助语调和重音突出需要强调的意义。 选择性 必修 理 解 性 技 能 1. 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 2. 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3. 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 4. 理解多模态语篇中文字信息与非文字信息(图表、画面、声音、符号)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 5. 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语或术语: 6.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 7. 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 8. 通过预测和设问理解语篇的意义; 9.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10. 借助语气、语调、停顿识别说活者的讽刺、幽默等意图: 11. 根据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 12.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13. 识别话语中加强或减弱语气和态度的词语; 14.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 40 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 2500 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 10 万词)。 选择性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1.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概括经历和事实;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 3. 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4. 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 5. 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 6. 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 7. 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体和字号等手段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8. 在口头表达中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非语言手段表达意义; 9. 讲话时进行必要的重复和解释; 10. 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预示和结束谈话; 11. 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提高表达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选修(提 高类) 理 解 性 技 能 1. 阐释和评价口语和书面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理解电影、电视、画报、歌曲、报纸、杂志等媒介语篇中的文字、声音、画面和图像是如何共同建构意义的; 3. 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 4. 将语篇的内容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 5.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6. 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 7. 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 8. 分辨语篇中的冗余信息; 9. 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传递的意义。 选修(提 高类) 表 达 性 技 能 1. 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 3. 通过罗列、举例、对此等方式进行论证; 4. 借助词语和句式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 5. 根据需要使用委婉语、模糊语; 7. 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8. 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9. 使用图像、声音、图表等非文字资源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10. 根据需要插话或转换话题; 11. 在人际交往中建构必要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教学提示】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时使用。因此,在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关注具体枝能的训练,也要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可以设计看、听、说结合,看、读、写结合,看、读、说、写结合,以及听、说、读、写结合等综合性语言运用活动。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课程类别 策略 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必修 元认知策略 1.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计划和安排预习和复习; 2. 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困难; 4. 选择适合的参考书和词典等工具辅助英语学习; 5.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 6. 有意识地注意和积累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7. 反思自己使用不同策略的效果,总结经验,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认知策略 1. 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2. 从不同的角度认知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用法; 3.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4. 通过分类等手段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 6. 根据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 7. 根据语篇类型和特点,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 8. 根据语篇中的核心词、代词等,理解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内在衔接; 9. 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 10. 通过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 11.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表达; 12. 计划、监控、评价认知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交际策略 1. 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2. 通过解释、澄清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交际; 3. 计划、监控、评价交际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情感策略 1. 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我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 3. 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4. 计划、监控、评价情感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选择性 必修 元认知策略 1.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善于分析成因,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2. 根据目标,实施并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与计划; 3.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查找语言学习所需的信息和材料; 4. 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学习成效,归纳和总结有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策略 1. 通过构词法、话题词等方式建构训词族、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 2.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具体语言形式的结构、意义和使用规律; 3. 根据不同语篇中的衔接方式,理解语篇的逻辑,以及段落间的衔接; 4.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语篇的文体、语言和结构的特点,概括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语篇类型; 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揣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6. 根据说话人的语调或用词,推断其态度和意图; 7. 在获得的信息与个人的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8.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列出主要信息,组织基本信息结构; 9. 利用语篇衔接手段,有逻辑地组织信息; 10. 利用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编辑等手段创建和完善文本。 交际策略 1. 借助语音、语调、重音和节奏的变化以及眼神、手势等手段进行交流; 2. 在交际中,恰当运用补白语、插入语等手段做到自然表达; 3. 遇有沟通障碍时,通过解释、复述、举例等手段重建交流; 4. 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情感策略 1. 能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或急躁情绪,分析原因,采用有效方法进行自我调整,有毅力坚持学习; 2. 使用英语时不怕出现错误,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3.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愿望,积极争取获得各种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 选修(提 高类) 元认知策略 1. 理性并自觉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 2.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实施、反思和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4. 完成理解或表达任务后,反思和巩固所使用的有效的理解或表达的策略。 认知策略 1.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辨析作者为使语篇连贯所采用的衔接手段和所达到的效果; 2.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解释具体文本中特有的语言形式的意义和意象效果; 3. 分析篇章结构的特点,解释作者是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篇章结构来传递意义并达成目的; 4. 通过事物说明、特性描述,以及必要的修辞手段创建文本; 5. 根据主题表达需要,合理运用语篇知识,有逻辑地组织信息结构; 6. 使用恰当的例子、段落和篇章结构,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7. 有效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等,为不断扩展知识和创建新信息奠定基础。 交际策略 1.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礼貌习惯和规范进行交流,如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义或想法等; 2.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使用特定的习惯用语和口语进行有效交流。 情感策略 1. 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坚持不懈,创造和把握多种机会练习和运用英语; 2. 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课外学习。 【教学提示】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面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适时反思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学习;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分析语言和文本结构的能力、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 形成有效运用策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突出策略训练的过程性,保证策略运用的实际效果。教师可以将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中,结合学习内容有重点地训练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作用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反思运用策略的效果。教师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策略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和指导学生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有部分重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确定语篇的主题意义时,运用快速浏览策略,并借助语篇标题、图示和关键词来推测中心意思,这里既体现了对阅读技能的运用,也体现了在阅读中认知策略的运用。学习策略的内容要求虽然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类)三个阶段分别描述,但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跨级别选择合适的策略开展学习。 序号 质量描述 1-1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日常生括语篇的大意,获取主要事实、观点和文化背景。 1-2 能根据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适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1-3 在听的过程中,能注意到图片、符号、表格、动画、流程图等传递的信息。 1-4 能简要地口头播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1-5 能口头介绍中外主要节日等中外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1-6 在口头表达中,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身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表达方式),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能借助手势、表情、图表、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表达效果。 1-7 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表达特殊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1-8 能高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保特交际的顺畅。 1-9 能通过读与看,抓住日常生活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能借助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理解语篇的意义。 1-10 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基于所读和所看内容,进行推断、比较、分析和概括。 能识别语篇的类型和结构,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识别语篇为传递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能以书面形式管要描述自己成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价说明:能介绍中外主要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面表达中所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表达主要意思。 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能借助多模态语篇资源提高表达效果。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序号 质量描述 2-1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熟悉话题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 2-2 理解说话者选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手段所实现的特殊表达效果。 2-3 能借助说话人使用的图片、表格、动画、视片段、示意图等多模态资源,更准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2-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播迷人或事物的特征,阐释和说明观点。 2-5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2-6 能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2-7 能在表达中借助语育难构交际角色,体现路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2-8 能判断和识别书画语篇的意图,获取其中的意要信息和观点:使识别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支撑论据;能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汇或术语;能理解文本信息与非文本信息的关系。 能识别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能理解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能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等。 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能理解语篇中特定语言的使用意图以及语言在反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所起的作用。 能根据所学概念性词语,从不间角度思考和认识周国世界;能识别语篇间接反映或除合的社余文化现象。 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 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 . 体现意 | 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 3-1 能通过听,抓住较为复杂的口语语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景。 理解专题报告、演讲、辩论等正式语语篇的结构和主要语言特征。 理解电影、电视、广告等视燃媒体传递的信息、意义和信感态度。 与不同地城的人进行交时,可以识别出其发音和语调的不同。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并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交流和表达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能针对所看的电影、电视、演讲等发表评论。表达个人观点。 能在口头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插话或转移话题;能归纳、提练和总结日头交流中的主要内容。 能闹释和评价语篇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能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能分辨语篇中的冗余信息。 能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站构和连贯性;能识别正式文体的谣策站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能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所传递的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使用的隐咖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能识别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电影、电视等,分析评价语篇所包含的审美元素。 能通过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率物,对事实、观点、经历进行评论;能根据需要创建不同形式的语箱。 能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书面语篇的连贯性;能使用特殊词汇、语法 | 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 素养级别 素养 1 :语言能力 一级 意识到英语和英语学习与个人发晨、国家发辰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意识到语言与世界、语言与文化和思维之间有联系,具有初步的英语语感。在熟悉的语境中。较为熟练地使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多模态暗语篇传递的要义、主要信息和意图,辨识语篇的整体结构和文体,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陈述事件,传遍信息,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在熟悉的 | 人际交往中,尝试构建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二级 认识英语和英语学习与个人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认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英语语感,在理解和表达中发挥英语语感的作用。在常见的语境中。较为熟练地整合性运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要义和具体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提炼主题意义,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厘清主要观点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体现意图、态度和价值取向,在常见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三级 深刻认识英语和英语学习与个人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语言与世界、语言与文化和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感,在英语理解和表达中有效发择英语语感的作用。在更加广泛的语言情境中,熟练地整合性运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准确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要义和具体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提炼并拓尽主题意义,解析语篇结构的合理性和语篇主要观点与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内容、观点、情感态度和文体特征,赏析语篇中精彩语段的表意手段;准确、熟练等和得体地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体现意图、态度和价值取向,在较为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素养级别 素养 2 :文化意识 一级 能够在明确的情境中根据直接提示找出文化信息;有兴趣和意愿了解并比较具有文化多样性的活动和事物;感知中外文化的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了解中外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感知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能够用所学的英语简单介绍中外文化现象。 二级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在课堂等现实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为中外文化的异同提供可能的解释,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跨文化意识,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注意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运用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策略;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国际视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和欣赏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有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能够用所学的英语描述、比较中外文化现象。 三级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获取文化信息:基于对中外文化差异和融通的理解与思考,探究产生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具有跨文化意识,能够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方式调适交际策略;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优秀文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感;能够用所学的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描述、阐释中外文化现象。 素养级别 素养 3 :思维品质 一级 注意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的异同;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简单逻辑关系;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取共同特征,形成新的简单概念,并试用新概念解释新的问题,尝试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针对所获取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简单的求证手段,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形成自己的看法,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 二级 主动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根据所获得的多种信息,归纳共同要素,建构新的概念。并通过演绎、解释、处理新的问题,从另一个视角认识世界;针对所获取的各种观点,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辨析、判断观点和思想的价值,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级 正确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把握全局;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存在的各种矛盾,梳理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逻辑关系;根据所获得的综合信息,归纳、概括内在形成的规律,建构新的概念。并在实践中,用于处理、解决新的问题,从多视角认识世界;针对各种观点和思想的假设前提,提出合理的质疑。通过辨析、判断其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以此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素养级别 素养 4 :学习能力 一级 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有学习动力;有学习计划;掌握英语学习的常用方法和策略;有学好英语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虚心学习并向他人求教;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了解多种学习资源渠道;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 二级 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对英语学习抱有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愿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制订并按需调整学习计划;有稳定的学习动机;面对学习困难能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英语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开展课外学习,能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学习内容和信息渠道;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反思学习效果并据此优化学习策略和方法,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级 全面和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对英语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按需制订、调整并优化学习计划;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积极拓宽课外学习资源,通过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取最新知识,并根据学习需要加以取合;勇于面对学习困难并加以解决,主动调控心态和情绪,积极反思学习效果,对英语学习有很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举一反三,积极争取和把握各科学习和表现机会,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案例 1 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主题:人与社会 —— 责任、权利及规章制度 单元标题:“ Other Houses, Other Rules ”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责任和权利以及规章制度,并通过以下四个语篇呈现主要内容:高中学生对规矩的态度、各自家庭的家规、年龄与责任和权利、社团的意义与章程。语篇类型有问卷调查、家规讨论、学校社团章程,以及有关学生责任和权利的议论文。 整个单元按照“说”“听”“读”“写”四大板块编排。每个板块都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为主,兼顾对其他技能的培养,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有: ( 1 )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的方法; ( 2 )责任和权利(相关情态动词)的表达; ( 3 )规章制度的文体和语言特点。单元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规章制度、责任和权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 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②结合各自家庭情况,组织家规讨论,整理各自家庭的家规,并说明增减家规内容的理由; ③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并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进行清楚的表述; ④与人合作,共同组织一个社团,拟订社团的章程。 课时计划: 第 1 课时(完成第一个语篇):学生能够 完成问卷调查,分享对“规矩”的认识和态度;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正确认识“规矩”的重要性,形成对“规矩”的正确态度。 第 2 课时(完成第二个语篇):学生能够 听懂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规介绍,并归纳要点; 与自己家庭的家规作对比,整理并完善自己家庭的家规; 正确使用有关话题词语,介绍自己家庭的家规。 第 3 课时(完成第三个语篇):学生能够 正确认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和权利; 正确使用有关情态动词,表达自己在家庭、学校、团队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利; 对照高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自我反思。 第 4 课时(完成第四个语篇):学生能够 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意义,评价学校已有的各种社团的章程; 设计并组织一个社团,以书面形式说明社团成立的理由、社团的章程和成员的责任与权利。 案例说明: 本单元目标都是直接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完成的,同时与表达责任、权利、说理等语言功能密切联系。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可达成、可操作和可检测的特点,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对学生构建社会规则意识、锻炼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 开展合作学习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基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①中“从正反两方面陈述观点”,聚焦思维品质培养; 目标②中“整理家规”体现优秀文化认同,“说明理由”亦关注思维品质培养,“结合……组织讨论”立足学习能力提升; 目标③中“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促进文化意识形成,突出知行合一;目标④中“与人合作、组织社团、拟订章程”助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 三、题型分析 听力 词汇 阅读 完形 填空、改错 写作 大纲 课标 解读 题型分析 备考建议 听力理解 总题数 :20 30 分 听力话题 年 份 第一节 (Txt) 第二节 (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借 书 看电 影 旅 行 搭便 车 生日 蛋糕 弄坏 CD 就餐 换相 机 节假 日活动 吉尼斯纪录 13 照相 住 所 打电 话 邀请参加篮球 比赛 取干 洗衣 服 庆祝 生日 取消 旅行 打电话告知被 录用 制作最爱餐馆 名单 参观 城镇 14 问路 搭 车 准备 报告 读 书 天 气 找借口拒绝活动 看电 影 纽约 出差 面试 大城市 与小县城 的生活 比较 15 赶火车 谈论天气 参加会议 选择 课程 希望对方关掉收音机 度假旅行 餐馆就餐,谈论食物 准备报告,身体不适 住房,租房 伦敦茶叶贸易中心 16 生日礼物 求助 解决矛盾 餐馆点餐 是否开窗 暑期工作 毕业计划 改变预定酒店信息 周末计划 美国大学毕业生求职状况 17 生日礼物 赶公交车 希望工作时间别打电话 就餐点餐 是否开窗 暑期工作 毕业计划 修改预订 旅店 信息。 节假日活动 求职就业 ——“ 重复 ” 考查 听力话题 ——“重复”考查 听力 材料 —— 变长(增加 130 词) 听力部分 储备 “话题 语境 ” 知识 复习策略 听力 拓展“ 训练 ”方式 听写 —— 准确性(听 — 记笔记) 听读 —— 语速、发音、反应速度、准确性 (跟读、背诵高考听力主播录音) 高考题型专练 —— 细化、善后 高考英语听力答题技巧总结 众所周知,在高考英语试卷中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听力,占整个英语高考卷的 1/5 分值;由于听力与语法、阅读等书面考试题型相比,听力考试具有极强的时间效应,听力过程不具备复制性,考生必须学会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充分利用宝贵的每一分钟。 一、预测技巧 1 ) . 根据问题预测对话或短文的内容及考查的重点及听时要关注的重点 EG1: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 、 7 题。 (2015 全国 ) 6. 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 Five days. B. One week. C. Two weeks. 7. 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 Russia. B. Norway. C. India. 预测: 1 、第六题重点听的是 Michael 待在中国的长短, 第七题则是地点 2 、对话内容推测: A :对话关于 Michael 到中国旅行(重点注意时间) B : Michael 去年也去某地旅行了(重点关注地点) 2 ) . 依靠开篇句预测 英语听力的第一句话通常会透露整篇的主题,所以考生要善于抓住听力材料的首句信息。 EG2 : Americans have a popular saying “Time is money 。 ” 从这一句开篇句我们可以预测的信息范围: (1) 这是一篇关于时间的话题。 (2) 涉及的对象是美国人。 EG3 : Look at this picture. It’s the London Tea Trade Centre. ( 全国卷 -10 首句 ) 从这一句开篇句我们可以预测的信息范围: (1) 这是一篇谈论图画的短文 ( 2 )涉及的对象是伦敦的茶贸易中心 再看试题 20 : What is the speaker talking about? The life of tea tasters. B. Afternoon tea in Britain. C. The London Tea Trade Centre. 3 ) . 根据打印在试卷上的听力试题内容预测。 EG4 : (A)Husband and wife. (B)Waiter and customer. (C)Student and teacher 根据听力试题,考生可以预测到该对话肯定是侧重于对话人的身份,所以在听力过程中抓住透露双方关系的关键词即可。 EG5: Who suggests a price for each tea? Tea tasters. B. Tea exporters. C. Tea companies. 根据常识推测答案为 A EG6 :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3 至 16 题( 2015 全国卷)。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 B. Homeowner and cleaner. C. Husband and wife. 14. What kind of apartment do the speakers prefer? A. One with two bedrooms. B. One without furniture. C. One near a market. 15. How much rent should one pay for the one-bedroom apartment? A. $350. B. $400. C. $415. 16. Where is the apartment the speakers would like to see? A. On Lake Street. B. On Market Street. C. On South Street. 根据 15 题可知谈话的内容是关于租房的话题,根据 16 题可知谈话的两个人都要去看房,因此可以推测 13 题选 C 二、 识别关键词的技巧 1 ) . 透露说话人身份的关键词 如果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很快判断对话者的关系和身份,将有助于考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并在脑海中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EG7 : I just can’t believe you are a police officer , Kay. I remember in high school, you always wanted to be a lawyer. 如果考生意识到该对话中的关键词为 in high school ,那么他马上可以意识到这是两个老同学之间的对话。 EG8 :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 Welcome to Universal Studio. I’d like to guide you all the way in the amazing park and share the wonderful moments with you.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 guide, park ,从中考生可以推断说话人是导游。 以下是常见的对话者关系: husband——wife teacher——student boss——employee doctor——patient parents——kid waiter——customer classmates roommates shop assistant——customer 2 ) . 透露地点 / 场合的关键词 考生如果善于捕捉听力材料中的关于地点或场合(即语言环境)的关键词,也有助于他们判断听力材料的主题、说话人之间关系等等。如果对话中出现 special price ,那么对话很可能发生在商店; treatment ,等词可以透露出医患关系,以下是有关机场或者旅馆的关键词: Check in 入住登记 check out 结账 porter 搬 luggage 行李 book a room 预定房间 double room 双人房 passenger 乘客 economy class 经济舱 business class 公务舱 runway 跑道 passport 护照 flight 航班 stewardess 乘务员 3 ) . 捕捉数字 许多听力材料中涉及数字,例如年代、日期、价格、数量等等,并且会以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小数、百分比等形式出现,这就要求考生辨别各种形式的数字,还要熟悉数字之间的关系。例如: 减价: 20% off , special offer , special price , 25% discount , sale 原价: regular price , normal price 增长: 10% increase in…1/3 climb in…… 下降 :23% fall in…5.5% decrease in… 三 、听力速记技巧 高考听力材料的不可重复性,单纯靠记忆难度较大,有些可以边听变得出答案,立即标出答案,但有些需推理或计算,因此需要适当的做信息记录。如果考生能够培养一定的速记技巧,有助于保持部分听力内容,帮助记忆。毕竟高考的长篇对话时间并不算太长,高三考生只要进行初级的入门速记锻炼,不必把听到的所有内容写下来,只要捕捉一些关键性问题即可,比如时间、地点、数字以及相关信息等等。考生可以尝试以下技巧: 1 ) . 运用速记符号 例如: ↑up ↓down ←left →right =equal 2 ) . 发明并运用字母的缩写形式 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本着便于记忆、快速、容易联想的原则,发明一些只需自己明白的字母搭配来表示相应的信息。例如: Ex——expensive lg——large eq——earthquake ys——yesterday 通过运用这些字母和符号,帮助考生储存信息,帮助回忆。 四、时间运用技巧 1 )充分利用试卷刚发下来,听力还未播放的宝贵时间,阅读听力试题,并用铅笔在听力试题上画出重点 ( 听力的试题部分考生可以在上面涂写,但是答卷部分禁止 ) 。此刻考生可以运用预测技巧,对听力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预测。 同时利用好给出的看题时间和答题时间。 2 )建议考生在听力播放过程中在试题卷上答题,而不是直接写在电脑答卷上,以节约时间。 3 )切记对于没有听清的试题(尤其是 Part A——short conversation )采取及时放弃的原则,即随便选择一个选项,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一题,一定要抢在下一题播放之前,看完下一题的全部 4 个选项,千万不可纠缠于已播放好的前一题。 词汇 许多考生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听力过程中整个句子中仅仅因为一个单词未理解,使得考生对整个句子甚至语篇的理解产生误解,所以高三考生需要掌握尽可能大的词汇量,以备不时之需。 听力是一个不断实践的学习过程,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高三考生须本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训练方针,在 语法、词汇、听力技巧、心理素质 等各个方面进行操练。 高考英语听力常用词汇 一、餐馆场景 1.go out for dinner / dinner out 出去吃饭 2.go Dutch AA 制 (Let’s go fifty fifty.) 3.buffet 自助餐 4.dining hall; 5.coffee shop; 6.cafeteria ;7.restaurant; 8.canteen; 9.snack bar 小吃街;大排挡 10.appetizer 开胃物 11.steak 牛排 12.cheese 奶酪 13.sandwich 三明治 14.bacon 腌肉 15.soup 汤 16.plain water 自来水(西餐中洗手用的) 17.hamburger 汉堡包 18.doughnut 多纳圈 19.dessert 甜品,水果(作为正餐的最后一道) 20.coke 可口可乐 21.French fries 炸薯条 22.order 点菜 23.serve 上菜 24.change 零钱 25.tip 小费 26.treat ( This is my treat! 我请客!) 27.Keep the change! 不用找零钱了! 二、邮局场景 1.stamp 2.envelope 3.package / parcel 包裹 4.overweight 超重 5.extra postage 额外邮资 6.send / post / deliver a letter / mail 寄 / 发信 7.express mail 快件 8.airmail 航空信件 9.surface mail 陆地邮寄 10. open an account 开一个帐户 三、图书馆场景 1.library card; 2.borrow; 3.lend; 4.keep; 5.renew; 6.bookshelf; 7.novel; 8.science fiction 科幻小说; 9.magazine; 10.periodical 期刊; 11.reference book; 参考书 12.librarian 图书管理员 13.pay a fine 交罚款 14.Can I help you? / What can I do for you? 四、医院及健康场景 1.emergence department 急诊室 2.ICU (= intensive care unit) 特护病房 3.treatment 治疗手段 4.take one’s temperature / blood pressure 测量体温 / 血压 5 . medicine: pills / tablets 药丸 / 药片 6.aspirin 阿司匹林 7.heart attack 心脏病 8.cold / flu 流感 9.have/catch a cold; 10.pain; 11.headache; 12.stomach-ache; 13.backache; 14.sore-throat 喉咙痛 15.cough; 16.fever; 17.regular doctor 私人医生 18.What’s up? ( 多用于男生之间 ) 19.How is it going? How are you? 20. 答 - 好: I’m fine./I feel good/terrific./I couldn’t be better. /Nothing is very wrong with me. 21. 答 - 不好 I am not feeling good./I feel terrible/horrible/awful. / I am not myself these days. (注意听语气:身体 好 的时候,语调上扬,语气非常欢快; 身体 不好 的时候,降调,语气非常郁闷。) 五、电话场景 1.operator 接线员 2.call/ telephone/ ring/ phone sb.; 或 give sb. a call/ ring 3.Hello! This is … speaking. Who’s speaking? / Who is that? 4.Extension six two two six, please. 请转 6226 。 5.long distance call 长途电话 6.The line is bad/ busy / engaged. 或 It kept a busy line. 电话占线。 7.collect call 对方付费的电话 8.put through 接通电话 9.hold on / up ; Hold the line, please. 10.I’ll call back later / again. 或 I’ll ring him / her up again. 11.I couldn’t get through. 12.Sorry, I’m afraid you have the wrong number. 六、酒店场景 1.make a reservation 预定房间 2.reception desk 接待处 3.check in 入住 4.check out 结账 5.single room 单间 6.suite 套间 7.Do you have a reservation, Sir? 8.Have you got any vacant room? (= Is there any room available here?) 有空房间吗? 9.All the room are occupied. 房间已满。 10.Can I have a suite please? 11.How much do you charge for that? 12.Smoking or no smoking? 13.Meals included. 包括饮食。 14.Can I show you your room? / Can I carry your luggage? 七、超速场景 1. speeding 2.May I see your license, please? 3. You will be fined by $20. 八、购物场景 1.store 杂货店 2.department store 百货商场 3.shopping center 购物中心 4. 商品信息: size; color; style; price; What color/size/kind do you want? 5. 商品论贵贱: expensive, cheap 6. 价格论高低: high, low, bargain 便宜货 7. popular / fashionable 流行的 in fashion 流行,时尚 8.out of fashion 过时的 9.brand 品牌 10.counter 柜台 11.pay in cash 用现金支付 12.pay in check 用支票支付 13.credit card 信用卡 14.shop assistant 商店营业员 15. out of stock 脱销 / 缺货 16.in stock 有货 九、天气场景 1.cloudy 阴天 2.overcast 多云 3.thunder 打雷 4.strong/ high wind 大风 5.tornado 龙卷风 6.typhoon 台风 7.storm 风暴 8. blizzard 暴风雪 9.downpour 倾盆大雨 10.shower 阵雨 11.It rains cats and dogs.(=The rain is pouring.) 下着倾盆大雨。 12.clear up 天空放晴 13.put away clothes 下雨收衣服 14.weather in London / Seattle 意指不好的天气 15.weather in California 意指好天气 经常和天气相联系的情况: vacation 和 flight (航班) ( be delayed/cancelled by the bad weather ) 十、机场场景 1.flight 航班 2.Welcome on board! 欢迎登机 3.bound for… 飞往 …… 方向去的 4.check in 办理登机手续 5.behind schedule 晚点 6.take off 起飞 7.land 降落 ( 1 ) 培养学生的语音听觉识别技能 ( 2 ) 培养学生的基本听力理解技能 ( 3 )平时多听多练,熟悉常考话题 ( 4 )培养学生语言灵活转换的能力 ( 5 )进行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训练 ( 6 ) 选择贴近高考真实的听力材料 备考建议 听力 词汇 阅读 完形 填空、改错 写作 大纲 课标 解读 题型分析 备考建议 词汇 写作之魂 完形之根 阅读之本 英语之基 高考试题中对词汇语用能力的考查 1. 趁机利用 现在 , 社会上有一些人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欺骗他人 , 但其结果是他们自己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At present , some people in society are always taking advantage of chances to cheat others. As a result , they have paid a high price for it. at present / nowadays pay a high price for take advantage of … make full use of … make the best of… make the most of to the best advantage Nowadays, 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society who are always taking advantage of every chance to cheat others . But as a result, they have paid a high price for it. 2. 对 … 很熟悉 be familiar with sth = be familiar to sb know … very well 这个地方似乎对她很熟悉。很有可能她来过这里。 The place seems to be familiar to her. It is likely that she has been here.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that he will come around to help you with the broken machine. It is unlikely that she will come all the way to help you to repair the broken machine. 他不可能过这里来帮你修这个坏机器。 3. 全力以赴 make great effort to do … spare no effort to do … go in all out to do … 目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捐款,献血,捐献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给灾区的人民,以便帮助他们尽快重建家园。 Nowadays, the whole people are making great effort to give away money, donate blood and send food, drinking water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living to the people in the quake-hit areas so as to help them rebuild their hometown as soon as possible . 4. 肩负 … 的责任 为了成功地举办 2008 年奥运会,全体北京市民应该肩负起保护环境和讲文明的重任。 With the purpose of hosting the 2008 Olympic Games successfully, all the residents of Beijing ought to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good manners. resident environment be responsible for…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We children should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going home to see our parents as often as possible. 我们晚辈应该肩负起常回家看看的重任。 5. 减轻 / 摆脱 relieve sb of sth free sb of sth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刻不容缓。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free/relieve the students of the pressures from their school work. burdens pressures urgent Obviously,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us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keep the air clean when the 29th Olympic Games are being held. 很明显,当 29 届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对我们来说努力保持空气清洁是刻不容缓的。 在河的对岸有一座 3 层楼的房子,在屋顶上长着 各种各样 美丽的花。 6. 各种各样的 all kinds of … / various kinds of …/ a variety of …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river stands a three-storey house, on whose top grow a variety of beautiful flowers . In front of the mirror stands a little boy, who is looking into the mirror with his thoughts running wildly . 镜子前面,站着个小男孩,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思绪万千。 听力 词汇 阅读 完形 填空、改错 写作 大纲 课标 解读 题型分析 备考建议 1. 理解归纳语篇的 主旨要义 ; 2. 获取 事实性 信息 ; 3. 利用上下文 推测词义 ; 4. 推断 隐含意义 ; 5. 理解作者的 意图、观点和态度 6. 理解篇的 基本结构 ; 考生应能 :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 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 2018 (1212 词 ) A 263 应用文 日常生活: 文章介绍了骑自行车到 Washington, D.C. 旅游的四中路线的相关行程及注意事项。 B 270 说明文 社会现象: 文章介绍了一档英国系列电视节目,给观众介绍如何减少食物浪费以及如何以较少的预算做出美味佳肴。 C 300 议论文 社会现象: 文章讲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语言越来越少及其原因。 D 363 说明文 实验报告 : 文章讲述了新旧电子设备的差别,旧电子设备耗能高,不环保。所以作者主张使用新电子设备。 短文特点 短文特点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 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 2017 (1196 词 ) A 298 应用文 参观指南: 太平洋科学中心指南”,介绍了太平洋科学中心的相关信息 B 296 记叙文 人与自然: 作者做营救野生动物的志愿者的经历,通过为一只无家可归的猫头鹰幼鸟搭巢所得到的人生感悟 C 324 说明文 文化节: 对爵士乐的保护 D 314 说明文 实验报告 : 蒸馏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短文特点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 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 2016 (1212 词 ) A 285 应用文 人物:人物介绍 B 290 说明文 人际关系:家庭关系 C 276 记叙文 日常生活:送干细胞 D 361 议论文 社会现象:沉默在对话中的意义 卷别 年 份 编号 词数 体 裁 题 材 全国 Ⅰ 卷 2015 (1101 词 ) A 236 应用文 文化:伦敦运河博物馆每月举办的讲座安排 B 341 记叙文 节假日活动:作者从纽约到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度假的经历 C 217 说明文 艺术:著名现代艺术家萨尔瓦多 · 达利的作品展览 D 307 说明文 社会现象:巴黎的“心理关怀”等主题咖啡馆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I 2018 (1170 词 ) A 284 应用文 日常生活 : 文中讲述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可以参加的活动 。 B 268 说明文 日常生活 : 文中讲述了人们热爱水果丰盛的 7 月,这时候各种水果营养丰富且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 C 310 说明文 社会现象: 青少年和年幼的孩子们读书的乐趣大大减少。文中从阅读的乐趣,阅读的时间,阅读方式和父母对孩子阅读的影响等角度展示了该报告的内容。 D 320 议论文 社会现象: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公共场合或沉迷于智能手机,或与不舒服的沉默抗争,陌生人之间缺乏沟通。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I 2017 (1131 词 ) A 262 应用文 日常生活 : 不同国家剧院用不同语言、方式演绎莎士比亚的活动 B 289 记叙文 人际关系: : 叙述了作者和 Paul Newman 的友谊 C 307 说明文 实验报告: 新型的交通工具——“飞车”,介绍了飞车基本结构、飞车的前景和成为车主的条件 D 297 说明文 实验报告: 主要描述了植物遇到外界袭击时会做出的反应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I 2016 (1131 词 ) A 282 应用文 日常生活 :广告类阅读 B 290 记叙文 日常生活 :通过让学生拼装玩具发现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C 272 说明文 社会现象:介绍 BookCrossing.com D 287 记叙文 日常生活 :讲述了 Frank 的图片记录了一次不成功的航海故事。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新 课 标 卷 II 2015 (1104 词 ) A 267 记叙文 购物:讲述购买彩电后遇到的种种麻烦 B 319 说明文 饮食:介绍改变屋内环境进行饮食调节的方法 C 249 说明文 学校生活:越来越多的学生休“间隔年” D 269 应用文 旅游:几则一日游的广告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全 国 Ⅲ 卷 2018 (1177 词 ) A 192 应用文 旅游指南 : 文章主要介绍了去 Holker Hall& Garden 旅游的相关信息 B 316 说明文 社会现象: 文章主要介绍了 Dawson 这座城市的发展原因、过程与现状 C 372 说明文 新闻报道 : 文章主要报道了中国建筑设计师王澍在其作品中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D 307 夹叙夹议 日常生活 : 文章讲述作者引导孩子主动捐献玩具,并从玩耍简单玩具中获得快乐的做法。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全 国 Ⅲ 卷 2017 (1104 词 ) A 244 应用文 交通旅游:主要介绍了旧金山坐消防车旅游的几条线路的开设时间、可看到的景色、出发时间、持续时长等 B 275 记叙文 社会现象:讲述老电影院在与现代影院的竞争中被迫关停 C 291 说明文 生态环境:说明把灰狼重新引入黄石公园的原因以及这一方案从提出到实施的经过和其会产生的影响 D 318 说明文 科技发明:主要介绍了为老年人研制的一款电动汽车 卷别 年份 篇号 长度 体裁 题材 全 国 Ⅲ 卷 2016 (1104 词 ) A 187 应用文 音乐:本广告介绍了五项音乐活动的地点、主题、时间和联系方式等 B 304 记叙文 文学:作家 Eudora Welty 在纽约的朋友聚会上,遇到了两位陌生人,一起交谈的内容成为她的写作素材 C 270 说明文 节日:介绍英国 10 月 21 日的苹果节 D 328 说明文 社会:介绍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正面消息较负面消息更易传播 考点分析 卷别 全国新课标卷 I 总数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主旨大意题 2 1 1 4 事实细节题 8 8 11 10 7 44 推理判断题 4 5 2 4 6 21 词义推断题 1 2 1 1 2 7 卷别 全国 Ⅱ 卷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主旨题 2 1 1 1 细节题 6 9 7 8 推断题 6 3 5 5 词义题 1 2 2 1 卷别 全国 Ⅲ 卷 总 数 年份 2018 2017 2016 主旨题 2 2 1 5 细节题 10 9 8 27 推断题 2 3 4 9 词义题 1 1 2 4 答案分布 卷别 全国 Ⅰ 卷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A 3 4 4 4 B 4 3 3 4 C 4 4 4 3 D 4 4 4 4 卷别 全国 Ⅱ 卷 全国 Ⅲ 卷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2018 2017 2016 A 4 4 4 4 3 3 4 B 4 3 3 4 4 4 4 C 4 4 4 3 4 4 4 D 3 3 4 4 4 4 3 The good news is that each of us has the potential to live a resilient life on and off the job. It may be difficult, but that just makes it all the more powerful and important. If you believe the above paragraph to be true, then you’re probably more resilient than you think you are. It takes confidence to be resilient but that too much confidence is a killer is so true of leadership. For example, Ron Johnson, the ill-fated CEO of JC Penney, was so stubborn that he completely missed all sorts of signals from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and instead listened to all those who agreed with him, which failed his strategy. Bouncing back from failure requires that you recognize something has gone wrong, and you were the one who made it happen. The challenge of resilience is not just about our work. When parents help their kids deal with every challenging situation, they are doing an unhelpful action to their children. Parents want to protect their kids from failure, but doing so takes away the opportunity from them to practice not just a life skill but an essential work skill. When self-esteem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results, we are accidently training young people to become less adaptable, not more. Resilience is not just about getting up off the floor, but also being ready for whatever comes next, even when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Failures and setbacks are no longer unusual events, but regular features of a dynamic, competitive and highly demanding work environment. Getting up to finish your skate is no longer optional. 67. The example of Jeremy Abbott shows that one should ______. A.recover from failure B. stick to his own viewpoint C. take others’ opinions to heart D. challenge difficulties bravely 68.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what can best build up resilience? A. Being positive and powerful. B. Being competitive and helpful. C. Being modest and open-minded. D. Being confident and responsible.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amples shows us resilience? A. A teacher offers students timely help and care. B. A determined athlete practices skating hard every day. C. A confident leader persuades his staff to follow his plan. D. A student has got a low grade but continues to work hard. 70. Which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An Example of Resilience: Ron Johnson B. Resilience : A Lesson from Sochi C. Optional Challenges of Resilience D. Resilience in Family Education 选项太长或太难或者主旨大意必须找中心词: 1. 名词短语,中心词是名词; 2. 动词短语,中心词是动词加宾语; 3. 句子,中心词是主 / 谓 / 宾。 Multitasking People who multitask all the time may be the worst at doing two things at once, a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e findings , based on performances and self-evaluation by about 275 college students, indicate that many people multitask not out of a desire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but because they are easily distracted ( 分心 ) and can’t focus on one activity . And “those people turn out to be the worst at handling different things,” said David Sanbonmatsu, a psyc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Utah. Sanbonmatsu and his colleagues gave the students a set of tests and asked them to report how often they multitasked, how good they thought they were at it, and how sensation-seeking ( 寻求刺激 ) or imperative ( 冲动 ) they were. They then evaluated the participants’ multitasking ability with a tricky mental task that required the students to do simple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while remembering a set of letters. Not surprisingly, the scientists said, most people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than average at multitasking, and those who thought they were better at it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using a cellphone while driving or viewing multiple kinds of media at once. But those who frequently deal with many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were found to perform the worst at the actual multitasking test. They also were more likely to admit to sensation-seeking and impulsive behavior, which connects with how easily people get bored and distracted. “People multitask not because it’s going to lead to greater productivity, but because they’re distractible, and they get sucked into things that are not as important.” Sanbonmatsu said. Adam Gazzaley, a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who was not a member of the research group, said one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was that it couldn’t find out whether people who start out less focused toward multitasking or whether people’s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ies change as a result of multitasking. The findings do suggest, however, why the sensation-seeker who multitask the most may enjoy risky distracted driving. “People who are multitasking are generally less sensitive to risky situations.” said Paul Atchley, another researcher not in the group. “ This may partly explain why people go in for these situations even though they’re dangerous.” 67. The research led by Sanbonmatsu indicates that people who multitask . A. seek high productivity constantly B. prefer handling different things when getting bored C. are more focused when doing many things at a time D. have the poorest results in doing various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68. When Sanbonmatsu and his colleagues conducted their research, they . A. assessed the multitask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 evaluate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the students C.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he participants’ tricky mental tasks D. measured the changes o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69. According to Sanbonmatsu, people multitask because of their________. A. limited power in calculation B. interests in doing things differently C. inability to concentrate on one task D. impulsive desire to try new things 70.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learn that multitaskers usually . A. drive very skillfully B. go in for different tasks C. fail to react quickly to potential dangers D. refuse to explain the reasons for their behavior What is proactivity? What is reactive? The word proactivity is fairly common in management literature, but you won’t find it in the dictionary. It means that as a human being you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own life. Look at the word responsibility: ability to choose your response, response-ability. Effective people are proactive because they take responsibility. Their behavior is a product of their own decisions, based on values, rather than being a product of their own conditions, based on feelings . For instance, you are planning a picnic with your family. You’re excited. You have all the preparations. You’ve decided where to go, and then it becomes stormy, killing your plan. Proactive people carry weather within them . They realize what their purpose really was, and they creatively have a picnic elsewhere even if it’s in their own basement with some special games, and make the best of that situation. The opposite of being proactive is to be reactive. Reactive people would say, “What’s the use?” “We can’t do anything.” “Oh this is so upsetting after all of our preparations and arrangements.” They try to persuade the people around them and usually the picnic will be cancelled. Being proactive is really just being true to your human nature. Your basic nature is to act, and not to be acted upon. That’s true, despite widely accepted theories of determinism used to explain human nature. Determinism says that you don’t really choose anything and that what you call choices are nothing more than automatic responses to outside conditions. The language of reactive people is like: “I can’t.” “Don’t have time.” “I have to.” “I must.” The whole spirit of that language is the transfer of responsibility. They think thing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environment, or by their conditions, or by their conditioning or their genetic ( 基因的 ) makeup. Psychologically, people who believe they are determined will produc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belief, and they increasingly feel victimized and out of control. They’re not in charge of their life at all. On the contrary, a proactive person exercises free will, the freedom to choose the response that best applies to his values. In that way, he gains control over the circumstances, rather than being controlled by them.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proactive person’s behavior can result from _____. A. the environment B. an inner belief C. the genetic makeup D. a temporary feeling 68. When a picnic plan is threatened by a sudden storm, reactive people will probably _____. A. have the picnic as planned B. make the best of the picnic C. complain and give up the picnic D. find somewhere else for the picnic 69. What does “carry weather within them”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 Manage to improve the weather. B. Give in to the weather passively. C. Str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weather. D. Find a solution to the weather problems. 70. 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determinists ______. A. accept things passively B. are in charge of themselves C. are similar to proactive people D. respond to outside conditions actively What is Limitations Theory? What is Central Governor Theory? Running on Empty For almost a century, scientists have assumed, tiredness—or exhaustion—in athletes originates in the muscles( 肌肉 ) . Precise explanations have varied, but all have been based on the “Limitations Theory”. In other words, muscles tire because they hit a physical limit: they either run out of fuel or oxygen or they drown in harmful by-products( 副产品 ). In the past few years, however, Timothy Noak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pe Town, South Africa, has examined this standard theory. Tiredness, he argues, is caused not by signals springing from overtaxed muscles, but is an emotional response which begins in the brain.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his new theory is that the brain paces the muscles to keep them well back from the edge of exhaustion. When the brain decides it’s time to quit, it creates unbearable muscle tiredness. This “Central Governor” theory remains controversial, but it does explain many puzzling aspects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A recent discovery that Noakes calls the “lactic acid paradox” made him start researching this area seriously . Lactic acid is a by-product of exercise, and the increase of it is often mentioned as a cause of tiredness . But when research subjects exercise in certain conditions created artificially, they become tired even though 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low. Nor has the oxygen content of their blood fallen too low for them to keep going. Obviously, something else was making them tire before they hit either of these physiological limits. Noakes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with seven cyclists. It has long been known that during exercise, the body never uses 100% of the available muscle fibres( 纤维 ). The amount used varies, but in some tasks such as this cycling test the body calls on about 30%. His team found that as tiredness set in,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in cyclist’s legs declined—even when they were making a great effort to cycle as fast as they could. To Noakes, this was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ld theory was wrong. “The cyclists may have felt completely exhausted,” he says, “but their bodies actually had considerable reserves that they could theoretically tap by using a greater amount of the resting fibres.” This, he believes, is the proof that the brain is regulating the pace of the workout to hold the cyclists well back from the point of extreme tiredness. 6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upported by “the Limitations Theory”? A. Tiredness is caused by signals from brain. B. Athletes feel tired when they use up all their energy. C. The body uses 100% of the muscle fibres in exercise. D. Athletes become tired though 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low. 68. Noakes has found out that _____. A. muscle fibres control athletes’ movements B. Lactic acid levels remain high in cycling test C. mental processes control the symptoms of tiredness D. different exercises use different amount of muscle fibres 69. It is likely that both theories accept that _____. A. lactic acid is produced in muscles during exercise B. the oxygen content in blood may rise after sports C. tiredness is a harmful by-product of exercise D. the energy in human bodies can be balanced 70. What is Paragraph 3 mainly about? A.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test. B.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C. The puzzling evidence of a study. 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Ever walked to the shops only to find, once there, you’ve completely forgotten what you went for? Or struggled to remember the name of an old friend? For years we’ve accepted that a forgetful brain is as much a part of ageing as wrinkles and grey hair. But now a new book suggests that we’ve got it all wrong. According to The Secret Life of the Grown-up Brain, by science writer Barbara Strauch, when it comes to the important things, our brains actually get better with age. In fact, she argues that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our brain hits its peak between our 40s and 60s – much later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Furthermore, rather than losing many brain cells as we age, we retain them, and even produce new ones well into middle age. For years it’s been assumed that brain, much like the body, declines with age. But the longest, largest study into what happens to people as they age suggests otherwise. This continuing research has followed 6,000 people since 1956, testing them every seven years. It has found that on averag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better on cognitive ( 认 知的 ) tests in their 40s and 50s than they had done in their 20s. Specifically, order people did better on tests of vocabulary, verbal memory (how many words you can remember) and problem solving. Where they performed less well was number ability and perceptual speed – how fast you can push a button when ordered. However, with more complex tasks such as problem-solving and language, we are at our best at middle age and beyond. In short, researchers are now coming up with scientific proof that we do get wiser with age. Neuroscientists are also finding that we are happier with ageing. A recent US study found older people were much better at controlling and balancing their emotions. It is thought that when we ’ re younger we need to focus more on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life in order to learn about the possible dangers in the world, but as we get older we ’ ve learned our lessons and are sub-consciously aware that we have less time left in life: therefore, it becomes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be happy. 59. Barbara Strauch probably agrees that __________. the young are better at handling important things people ’ s brains work best between their 40s and 60s C. ageing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brain D. wrinkles and grey hair are the only symbols of ageing 60. The continuing research has found older people perform better on __________. A. vocabulary tests B. number ability C. perceptual speed D. body balance 61. People are happier with age because __________. they learn to value the time left B. they know how to share feelings C. they cannot focus on negative aspects D. they do not realize the possible dangers 6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People get wiser with age. B. People get more forgetful with age. C. People get happier with age. D. People get more self-aware with age. 不同文体呈现不同特点 文体 记叙文 应用文 说明文 议论文 重 点 关 注 ●事件发生的顺序、前因后果 ● 人物内心世界、情感态度 ● 事实 ● 细节 ● 说明的事物之特征 ● 说明方法的特点 ● 总论点(观点)、分论点 ● 论证过程和方法 ● 不同观点 敏感语段 命题方式 首段尾段处 主旨大意 段首段尾处 段落主旨 长句难句处 指代关系,句子层次 文章举例处 推理判断,细节理解 文章引用处 佐证观点,入题激趣 因果关系处 因果倒置,逻辑推理 转折对比处 作者观点,文章主题 特殊词汇处 词义推测,指代关系 Linking words; Time reference; Noun reference; Sequence; Pronoun reference; verb reference 1. Our school leavers face so much competition that they seldom care what they do as long as they can earn a living. Some stay long at a job and learn to like it; _______ A. the young graduates look for jobs that offer a salary up to their expectation. B. others quit from one another looking for something to suit them. C. in choosing the job, you should first consider whether they suit your interest. D. they never bother to think whether they are suited for the job. 2. Today, the economy of Italy is stronger than in the past. ______ Now, manufacturing and tourism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income. A. The country used to depend on agriculture. B. While there are some supermarkets, many people shop at small, neighborhood markets. C. The famil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Italian way of life. D. Italy has several islands off the coast. 3. ____ These few minutes will give you the opportunity to focus on the positive things in your life and will lead you to continuous happiness . A. What makes one person happy may be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makes someone else happy . B. There are some tips in life that lead to happiness . C. It’s also important to take some time each day to do something nice for yourself . D. Spend a few minutes each day thinking about the things that make you happy. 4. People do not find it easy to learn to write in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ntrast, _______ A. they can normally learn to write well if enough time and effort are given. B. writing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may present them with no problems at all. C.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start their writing in other language. D. they give up any chances to practice writ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5. What is your favorite color? Do you like yellow, orange, and red? _______ Do you prefer grays and blues? If you do, then you are probably quiet, shy, and you would rather follow than lead. You tend to be a pessimist. A. The rooms are painted in different colors as you like. B. Life is like a picture or a poem, full of different colors. C. If you do, you must be an optimist, a leader, an active person who enjoys life, people and excitement. D. They tells us, among other facts, that we do not choose our favorite color as we grow up——we are born with our preference. 6. A major source of teen stress is school exams, and the test anxiety is not uncommon. When you recognize your teen under stress, how can your parents help your teen stay calm before an exam? Be involved. Parents need to be involved in their teen’s work. The best thing is simply to be there. ….. Help them get organized. Help your teen think about what she has to study and plan accordingly. …. Provide a calm setting. Help your teen set up a quiet place to study and protect his privacy. …. __________ Persuade your teenager to get some sleep and/or do something active when she needs a real break from studying. Help your teen balance her time so that she will feel comfortable taking time out from studying to spend time with friends or rest. A. Help your teen to be well prepared. B. Whatever you do, do it well. C. Encourage your teen to relax. D. Actually, stress is a normal state of affairs. E. Stay with your teen. F. Make positive comments of your teen. G. They will only make the situation worse A.Wise decisions B. The value of money C. Permit the child to choose between them. D. Tell your child why he can –or cannot --- have certain things. E. Ask yourself what things that cost money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F. Talk about how the money bought the thing after you leave the toy store. G. The best time to teach a child anything about money is when he shows an interest. Company Logo Money Matters Parents should help their children understand money. 71 So you may start talking about money when your child shows an interest in buying things, candy or toys, for example. 1.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Begin explaining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by showing how people trade money for goods or services. It is important to show your child how money is traded for the things he wants to have.If he wants to have a toy, give him the money and let him hand the money to the cashier( 收银员 ). 72 When your child grows a bit older and understands the basic function of money, you can start explaining more complex ways of using money. 根据相邻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72. F. Talk about how the money bought the thing after you leave the toy store. G. The best time to teach a child anything about money is when he shows an interest Company Logo 2.Money lessons Approach money lessons with openness and honesty. 73 If you must say no to a child’s request to spend money, explain, “ You have enough toy trucks for now.” Or, if the request is for many different things, say, “ You have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this toy and that toy.” 3. 74 Begin at the grocery store. Pick out two similar brands of a product--- a name-brand butter and a generic ( 无商标产品 ) , for example. You can show your child how to make choices between different brands of a product so that you can save money. 75 If he chooses the cheaper brand, allow him to make another purchase with the money saved. Later, you may explain how the more expensive choice leaves less money for other purchases. 段意或主题句 A.Wise decisions 73. D. Tell your child why he can –or cannot --- have certain things. 75. 根据相邻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 C. Permit the child to choose between them 词汇 听力 阅读 完形 填空、改错 写作 大纲 课标 解读 题型分析 备考建议 2019 完形填空 价值取向在于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永恒主题。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卷别 年份 短文长度 体裁 题材 ( 话题、主题或内容 ) 课标卷 I 2018 218 夹叙夹议 文章讲述了我在大二学的免费课程 —— 下棋及它对我生活的指导意义。 2017 263 记叙文 作者通过大学学习手语而产生的人生感悟 。 2016 254 记叙文 讲述了见义勇为的司机 Larry 及时扑灭出事汽车大火的事迹 2015 260 记叙文 作者记叙自己的两个孩子帮助一位乞讨者的经历 卷别 年份 词数 体裁 主题 Ⅱ 卷 2018 270 记叙文 讲述了作者 13 年后和儿子见面的情景。在和儿子见面的地点,作者救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竟然是自己 13 年未见的儿子。 2017 267 记叙文 作者以与旅行代理人通话与见面的不同感觉的事例,说明装置给人的印象不一定准确 2016 259 夹叙 夹议 记叙一位既有爱心又乐观的学生乐人助人的经历 2015 242 夹叙 夹议 本文通过女儿踢足球的经历说明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卷别 年份 词数 体裁 主题 Ⅲ 卷 2018 257 记叙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 Dennis Williams 认真对待陌生人的信息,使陌生人倍受感动的故事。 2017 261 记叙文 讲述一位年轻有潜力的模特以学业为重的故事 2016 269 记叙文 作者梦想成为学校足球队的明星,经过刻苦训练终于如愿 考点分析 卷别 课标卷 I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选 项 特 点 单词 名词 7 5 4 6 动词 9 9 5 7 形容词 2 4 2 3 副词 1 1 1 3 从句连词 0 0 3 1 短语 短语 1 1 2 0 有单词有短语 0 0 2 2 正确选项 ABCD 分布 5555 5555 5555 5555 卷别 课标卷 II 年份 2018 2017 2016 2015 选 项 特 点 单词 名词 3 9 4 6 动词 9 8 6 6 形容词 5 3 4 2 副词 2 0 3 3 从句连词 0 0 0 1 短语 短语 1 0 1 1 有单词有短语 0 0 0 1 正确选项 ABCD 分布 5465 5555 5555 5555 考点分析 卷别 选项 课标卷 Ⅲ 2018 2017 2016 单 词 名 词 6 6 6 动 词 9 7 5 形容词 4 4 4 副 词 2 连 词 1 代 词 1 词组或短语 1 3 1 正确答案分布 5555 5555 5555 命题特点 1. 材料特点: 是长度大约 250 个词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题材内容是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可读性较强。 2. 唯一考点: 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信息选出意义符合语境的词,即只考语篇意义之间的衔接或语篇意义的完整,确保上下文语义贯通。 3. 不考点: 一般不考单纯的语法,不考固定搭配,不考同义词辨析。 4. 设空词: 2013 年和 2014 年,都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其他年份有 1 ~ 2 题中有短语,或有关联词。从句连词和并列连词一般不考查,最近 5 年来,仅 2015 年有 1 个小题。 5. 不设空: 代词、介词、和限定词不设空,从句连词 (2010 年和 2015 年除外 ) 也很少设空。 6. 四选项: 通常为同一词类且为同一语法形式,但 2014 和 2012 年各有一个小题例外。 7. 选项分布: 指正确答案中 A,B,C,D 的个数,通常是均等或大致均等的。 After 40 of the 70 days of housework, Bob was ready to ______. “I was beaten down ,” admits Bob. “Not only is motherhood a _________ task, it is an impossible job for any normal human being . ” give up difficult Bob tried hard to learn cooking, but the meals he prepared were ________. For the last few weeks, the family had to ______ a lot ---- sometimes having MacDonald’s hamburgers for lunch and dinner. terrible eat out On a cold November afternoon, my mother and I were walking home from a pizza store. We were dressed and equipped with the rented video we had been dying to watch. I was feeling a little as I was carrying our shopping, and decided to throw something . warmly t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an unusual tale telling of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One day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a lake, the girl 36 to see 20 eggs laid by a wild goose. After some time the girl 37 the mother would not return to her eggs and she 38 to take them home. There she carefully 39 the eggs in the heat of a lamp. Several days 40 the eggs broke and the baby geese came into the 41 . 36.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happened D. supposed 37. A. realized B. expected C. imagined D. admitted 38. A. helped B. decided C. afforded D. meant 39. A. placed B. protected C. treated D. examined 40. A. ago B. out C. later D. long 41. A. family B. lake C. home D. world 前后两句话之间有稳定的逻辑关系: unusual;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he assembled (组装) a small aircraft ; 逻辑节点上的超钢词要注解。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an unusual tale telling of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One day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a lake, the girl 36 to see 20 eggs laid by a wild goose. After some time the girl 37 the mother would not return to her eggs and she 38 to take them home. There she carefully 39 the eggs in the heat of a lamp. Several days 40 the eggs broke and the baby geese came into the 41 . 36.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happened D. supposed 37. A. realized B. expected C. imagined D. admitted 38. A. helped B. decided C. afforded D. meant 39. A. placed B. protected C. treated D. examined 40. A. ago B. out C. later D. long 41. A. family B. lake C. home D. world 句子内部或两句话之间用“分号,冒号,句号, and ”等链接,则认定为顺承关系,其中前后两部分逻辑性相同。 A1: 他很帅 and 聪明 B1: 他很帅 and 笨。 A2: 我猜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and 我把秘密告诉他。 B2: 我明确知道他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and 我把秘密告诉他。 guess fact fact f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an unusual tale telling of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One day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a lake, the girl 36 to see 20 eggs laid by a wild goose. After some time the girl 37 the mother would not return to her eggs and she 38 to take them home. There she carefully 39 the eggs in the heat of a lamp. Several days 40 the eggs broke and the baby geese came into the 41 . 36.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happened D. supposed 37. A. realized B. expected C. imagined D. admitted 38. A. helped B. decided C. afforded D. meant 39. A. placed B. protected C. treated D. examined 40. A. ago B. out C. later D. long 41. A. family B. lake C. home D. world 37 realized( 知道 )-----38 decided ( 决定 )----39 placed( 放置 ) 37 imagined( 猜想 )-----38 meant ( 想要 )----39 placed( 放置 ) fact fact fact 猜想 想要 fac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an unusual tale telling of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One day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a lake, the girl 36 to see 20 eggs laid by a wild goose. After some time the girl 37 the mother would not return to her eggs and she 38 to take them home. There she carefully 39 the eggs in the heat of a lamp. Several days 40 the eggs broke and the baby geese came into the 41 . 36.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happened D. supposed 37. A. realized B. expected C. imagined D. admitted 38. A. helped B. decided C. afforded D. meant 39. A. placed B. protected C. treated D. examined 40. A. ago B. out C. later D. long 41. A. family B. lake C. home D. world 39 protected( 保护 )------broke 不构成逻辑 39 place---hatch-------broke 构成逻辑 选词替换技巧: 1. 有同义词选同义词 Hatch----breed-----cultivate 2. 没有同义词选上下级词 Hatch---place/put/settle/leave----make 背同义词等于背正确答案!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re was an unusual tale telling of the daughter of a mechanic (技工) . One day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bank of a lake, the girl 36 to see 20 eggs laid by a wild goose. After some time the girl 37 the mother would not return to her eggs and she 38 to take them home. There she carefully 39 the eggs in the heat of a lamp. Several days 40 the eggs broke and the baby geese came into the 41 . 36. A. managed B. attempted C. happened D. supposed 37. A. realized B. expected C. imagined D. admitted 38. A. helped B. decided C. afforded D. meant 39. A. placed B. protected C. treated D. examined 40. A. ago B. out C. later D. long 41. A. family B. lake C. home D. world 1. 没有同义词选上下级词 Came into the world = be born The world ( family/lake/ home) 1.Over the months he tried and tried while the teacher __37__ and encouraged him. At the end of each lesson he'd always say, "My mom's going to hear me play some day.“ 37. A. listened B. learned C. checked D. played 2.It was an early morning in summer. In the street, sleepily-eyed people were moving quickly, heading towards their ____ . A. offices B. homes C. buses D. jobs 3.Upon a wakening, I went to the kitchen to 42 the coffee, tea, and morning goodies. 42. A. start B. cook C. set D. serve 4.Then came the recital night. The gym was __45__ with parents. 45. A. lined B. packed C. piled D. covered 5.it is my only dream college— and that I would use my time here to the best 49 . 49. A. contribution B. condition C. advantage D. consequence 词汇 听力 阅读 完形 填空、改错 写作 大纲 课标 解读 题型分析 备考建议 试题分析 卷别 年份 体裁 主题 命题形式 全国 Ⅰ 卷 2018 回复邮件 告诉新西兰朋友餐桌礼仪 中文提纲 2017 告知信 告诉英国朋友下次上课的计划 中文提纲 2016 求助信 请外教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 中文提纲 2015 约稿信 约美国朋友彼得给校报“外国文化”栏目写稿 中文提纲 卷别 年份 体裁 题材或主题内容 命题形式 全国 Ⅱ 卷 2018 通知 请大家观看一部英语短片 Growing Together 中文提纲 2017 邀请信 邀请外教参加中国剪纸艺术展 中文提纲 2016 约稿信 约请英国朋友提供摄影作品 中文提纲 2015 邀请信 邀请外教露西一同去敬老院陪老年人过重阳节 中文提纲 2014 描述文 报社征文:畅想十年后的我 中文提纲 卷别 年份 体裁 题材或主题内容 命题形式 全国 Ⅲ 卷 2018 回复信件 给英国朋友 Peter 介绍学校体育运动情况 中文提纲 2017 邀请信 邀请留学生朋友参加乒乓球队 中文提纲 2016 道歉信 你因故不能赴约而给留学生朋友写道歉信 中文提纲 旧大纲书面表达能力要求 根据不同文体, 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完成书面 交际 任务 2. 运用 恰当 的 句式 、 词汇 、 语法 叙述 、 描写 、 表达观点和态度 新大纲书面表达能力要求 1. 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 2. 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书面表达题启示 书面表达题内容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提示我们在备考时要结合语境多写多练,多记忆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未来的高考英语作文将更加 注重对于真正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考察,即对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能力; 而非仅仅对于已知信息的翻译能力。 对不熟悉的作文题目,大家要想尽一切办法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内容来表达。不是题目太难,是大家想的太复杂,或是思维太固化。 与你共勉 勤奋为铸就事业之基石, 执著乃通往成功之桥梁。 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