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类集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集锦

第一单元 地图 ‎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读右下图,完成2~4题。‎ ‎2.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 m              B.55 m C.60 m D.65 m ‎3.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右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6.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   (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右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8.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9.(2011年高考福建卷)‎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右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 A.0.55 0.50 B.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第一单元 ‎1.【解析】选C。丙地位于600毫米年蒸发量等值线内部且介于500~600毫米之间,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规律,其数值范围应大于600毫米;图示范围的南部等值线有多处闭合,变化比较复杂,没有由东向西递减的规律;内外流区分界线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400毫米年蒸发量等值线相差甚远。甲地的等值线比乙地密集,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大于乙地。‎ ‎2~4.【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海拔可以推算,图中右上角(东北部)海拔最高,大于80 m,小于85 m;图中右下角(东南部)海拔最低,大于20 m,小于25 m。据此可知,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 m,小于65 m,正确答案为C。第3题,河水流速取决于坡度大小,等高线越密,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反之,流速越慢。从图中可以看出,③附近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河水流速最快。第4题,根据题目要求可以判断,水库大坝应建在图中河流①②之间的河谷处,据图可知,该处河谷最低处海拔在40~45 m之间,要使坝高达到13 m,坝顶海拔需达到55 m左右。根据比例尺估算该处两侧两条55 m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坝长,约为40 m。‎ ‎【答案】2.C 3.C 4.B ‎5~6.【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第5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①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④地坡度最大;④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 因此A、B、D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③地可能有茶园。第6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答案】5.C 6.A ‎7~8.【解析】第7题,溪谷的蒸发量、台风的降雨量、溪流的流速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只能通过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粗略地估计台风降雨量的大小,溪流流速的快慢。溪谷的坡度和堆积物粒径的大小可通过肉眼的观测得知。第8题,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 ‎【答案】7.D 8.B ‎9.【解析】选B。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判读。闭合等值线具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就是在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小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大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根据上述原则可推知E地的数值应介于0.25到0.45之间,F地的数值应介于0.45到0.65之间;比较四个选项,B项正确。‎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1讲 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1.(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江山如画,景象万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风向因素决定小麦的成熟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起潮落与月球密切相关 C.“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绕地球运动周期相同 D.“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南坡暖北坡寒是世界各地都存在的现象 ‎2.‎ ‎(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读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第二单元 第1讲 ‎1.【解析】选B。决定小麦成熟的不是风向,而是小麦自身的生长期,生长期取决于热量,故A错。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两三天内(由于太阳潮与太阴潮叠加),各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届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前后两三天内(由于太阳潮与太阴潮部分互相抵消),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可见,潮汐现象与月球关系密切,故B正确。日月星辰大致东升西落,但绕地球视运动的周期却不相同,特别是太阳绕地球视运动的周期与其他恒星不同,故C错。南坡暖北坡寒存在于北半球,南半球则是北坡暖南坡寒,故D错。‎ ‎2.【解析】选D。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的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因此,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 第2讲 地球的运动 ‎   (2011年高考四川卷)右图为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2题。‎ ‎1.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   (2011年高考重庆卷)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3~4题。‎ ‎3.该地最可能是(  )‎ 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 ‎4.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 ‎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 右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下题。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6.(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当北京时间为9∶00时,金砖国家之一南非的比勒陀利亚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经度为30°E)的区时是(  )‎ A.3∶00 B.4∶00 C.6∶00 D.15∶00‎ ‎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7~8题。‎ ‎ 时间 地点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7.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8.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   (2011年高考安徽卷)‎ 右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10.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11年高考浙江卷)右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1~12题。‎ ‎11.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1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13.(2011年高考天津卷)为了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行动,倡议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若将此行动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建议行动日期应选在(  )‎ A.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7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C.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个星期六 ‎14.(2011年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在6月到8月期间(  )‎ 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 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 ‎15.(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的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如下。‎ ‎(1)序号②④代表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_______________前后。‎ 第2讲 ‎1~2.【解析】第1题,由北京处于白昼可以判断AB为昏线,这时东经120°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B的经度差是90°,由此两点推知北京时间恰是正午12时,0时经线则是与东经120°相对的西经60°,也就是说与北京不在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西经60°向西到180°经线,选项中符合的是华盛顿。第2题,C地位于南半球,日出时刻越来越早说明南半球的白昼越来越长,A点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位于南纬68°及其以南的地区是极夜,说明太阳直射北纬22°,根据太阳直射点每月移动接近8°的道理,可以推知此时大约在7月初,正是尼罗河的汛期。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日出方位都是东北方,日落方位都是西北方。塔斯马尼亚岛的纬度高于马达加斯加岛,在南半球的冬半年白昼短于马达加斯加岛。‎ ‎【答案】1.B 2.D ‎3.【解析】选C。根据本地正午是北京时间13时,可以算出经度为105°E(即位于东七区),由题意‎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83°,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30.5°N,因此该地最可能为成都。‎ ‎4.【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该日最大太阳高度为83°,当上午太阳高度达到36°时,‎ 即约从日出到正午的一半时间,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约为9时左右,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应为‎6月21日21时。‎ ‎5.【解析】选C。由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可知,①处位于45°E经线上,根据船员在①处看见日出时中时区的区时是4时这一已知条件,可计算出①处地方时7时日出。由于①处位于30°S纬线上,可推知南半球昼短夜长。对照四幅晨昏线图,只有C项图中的①处位置既与日出时刻相符,又符合南半球昼短夜长的情况,故C项正确。‎ ‎6.【解析】选A。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比勒陀利亚位于东二区,当北京时间是9时时,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的比勒陀利亚的区时是3时,故A项正确。‎ ‎7~8.【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4小时,次日14小时04分),且昼逐渐变长;②地昼长小于12小时(当日11小时22分,次日11小时20分),且昼逐渐变短;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当日13小时08分,次日13小时10分),且昼逐渐变长。第7题,①③两地均昼长夜短,所以在太阳直射的半球,且纬度①高于③(纬度越高,昼越长),②与①③虽不在同一个半球,但是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纬度最低,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③②。第8题,③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如果③地为北京,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除赤道地区外,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逐渐变大。‎ ‎【答案】7.B 8.C ‎9~10.【解析】第9题,从题干“冬夏正午日照”以及图中信息可知,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6°52′,且冬夏正午时太阳均在南方天空,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从上述分析可以排除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南缘、巴西高原,故“北美洲五大湖地区”是正确答案。第10题,从地球运动的角度看,从冬至到春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排除②,进而可以排除A、B、D项,故C项正确。‎ ‎【答案】9.D 10.C ‎11~12.【解析】第11题,Q1是晨线与北半球纬线L2的交点,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Q1、Q2之间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这一天恰好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如下图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纬线圈L2纬度越高,即越接近北极点,Q1和Q2两点的经度差越大,题干中“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说明L2无限接近于90°N,Q1Q2之间的经度差理论上无限接近180°,即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二者的最短距离经过北极点。M、Q1、Q2三点显然不位于同一经线圈,Q1位于晨线上,日出的方位位于东南方向,日影则位于西北方向,同样的道理Q2日影的方向是东北方。MQ1的连线远离地轴的方向,不可能与地轴相交。第12题,若Q1、Q2是不同日期晨线与纬线的交点,晨线过MQ1,说明此时为冬半年,过MQ2时,为夏半年,故排除D项。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说明Q1、Q2不可能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若是晨昏线与同一纬线的切点,两点必然两侧对称。晨线在一年中摆动的角度范围是0°~46°52′,Q1、Q2之间的角度完全有可能介于15°之内,即位于同一时区,‎ 也有可能同位于东半球。‎ ‎【答案】11.A 12.B ‎13.【解析】选C。在当地时间20∶30~21∶30参与熄灯一小时活动,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要与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大致相等,从选项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最接近昼夜平分,与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昼夜长短也最接近,可以满足条件。‎ ‎14.【解析】选B。一个地点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就越大,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①地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比②地近,因而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A项错误;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①地和③地大致位于相同经度,①地位置偏北,日出时间早于③地,B项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则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逐渐变短,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故④地白昼时间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⑤地位于南极洲附近,在当地夏季科学考察为宜,此时为该地冬季,D项错误。‎ ‎15.【解析】(1)广州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正午有直射现象;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正午日影有朝南的现象;武汉、北京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日影只能是朝向正北,但武汉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综上所述,可推知①是海口,②是武汉,③是北京,④是广州。(2)根据广州此日有直射现象可推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 ‎【答案】(1)武汉 广州 (2)夏至 第三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大气、天气系统和气候 ‎   (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右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2.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3~5题。‎ 地点 纬度 气温(℃)‎ 降水量(mm)‎ 一月 七月 一月 七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399.0‎ ‎3.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大兴安岭西侧 D.④——西经130度附近 ‎4.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5.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6.(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  )‎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 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7.(2011年高考浙江卷)读图,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8.(2011年高考福建卷)‎ 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右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9.(2011年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2011年高考广东卷)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11.(2011年高考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右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第三单元 第1讲 ‎1~2.【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因而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 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第2题,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综上所述,只有B项正确。‎ ‎【答案】1.D 2.B ‎3~5.【解析】第3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是温带季风气候,③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的西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是它位于南半球,不符合表中①位于北半球这一条件。130°W与54°l7′N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第4题,台风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中纬度地区不可能台风活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气温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而不是使降水量增加。暖流温度高,蒸发强,能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加,而降水的条件除了水汽多以外,还需要上升冷却的条件。第5题,③地常年盛行西风,风向不会随季节而变换。季风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天多,热量和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和成熟,但是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答案】3.D 4.A 5.B ‎6.【解析】选B。天气一般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而气候则指长时间的气象特征。A、C、D三项反映的都是短时间的气象变化,是对天气的描述;B项是对云南长时间气象特征的描述,属于气候描述。‎ ‎7.【解析】选C。杭州的春季受准静止锋的影响而多雨,夏季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秋季会受台风的频繁袭击,冬季则受陆地上冷高压的影响,春夏秋冬与此对应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8.【解析】选A。E地风险度小,是由于E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夏季高温,且北面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度年变化较小,全年热量丰富;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易受冷空气侵扰,全年热量条件逊于E地,风险度较高。可见地形和大气环流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9.【解析】选B。分析图中各地天气状况可知,该日南部沿海地区阴雨,江淮地区天气晴朗,北纬40°附近地区有沙尘天气,较高纬度的北方则有降雪天气,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规律可知,此时锋面雨带位于南部沿海一带,该日最可能出现在4月。‎ ‎10.【解析】选C。暖锋是由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在锋前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由于暖气团徐徐爬升,不会形成雷暴天气,A、B 项错误。暖锋锋后由暖气团控制,气温会升高,出现晴朗天气,D项错误。‎ ‎11.【解析】根据材料“‎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以及“‎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等信息,可知影响成都的天气系统是冷锋,从等压线可以看出银川此时处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成都位于锋前,尚在暖气团控制下,银川气温低于成都。另外,纬度、地形等因素也导致银川气温低于成都,冷锋过境会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答案】(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第2讲 水循环与海水运动 ‎1.(2011年高考山东卷)‎ 右图为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该船逆水航行 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 D.④地森林密布 ‎   (2011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3.‎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4.(2011年高考山东卷)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第2讲 ‎1.【解析】选C。①处该船顺马达加斯加暖流航行,故排除A项;②处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高浪急,故排除B项;③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当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时,是地中海气候区的多雨季节,故③地河流正值丰水期,C项正确;④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故排除D项。‎ ‎2~3.【解析】第2题,根据图例,结合经纬度可以看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第3题,福岛在本州岛东部,核泄漏的污染物随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 ‎【答案】2.D 3.B ‎4.【解析】(1)美国西部山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图中内华达山脉中段位于西风带,B处位于来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迎风坡山腰处,多地形雨,而A处位于山麓部位,抬升高度不够,降水较少,C处位于背风坡,降水更少。(2)大盐湖位于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地形闭塞,降水较少,因此历史上大盐湖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形成淡水湖。但当冰川消退后,水源补给只能靠少量的雨水,随着湖水的不断蒸发,湖水盐度逐渐升高,最终转变为咸水湖。‎ ‎【答案】(1)B处大于A处,理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背风坡。 (2)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第3讲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读右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2011年高考山东卷)‎ 右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 (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3.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4.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5.(2011年高考北京卷)‎ 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6.(2011年高考广东卷)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7.(2011年高考广东卷)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第3讲 ‎1.【解析】选C。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质而成,因此A、B、D选项都是错误的。‎ ‎2.【解析】选D。图中显示,Ⅰ、Ⅲ处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可见Ⅱ和Ⅳ处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3~4.【解析】第3题,从图1剖面可以看出,①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②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③地岩层上下错动为断层,所以正确选项为C。第4题,从图2可以看出,GPS接收机间隔60秒自动记录的位置远近不同,距离近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慢,为上坡路;距离远的区域说明行进速度快,为下坡路或平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甲、乙位置,判断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答案】3.C 4.D ‎5.【解析】选A。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海南省的“南天一柱”景观位于海岸地带,其形成受到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因而A项正确;其岩体呈高大兀立的圆锥,具有岩石侵蚀的特点,B项错误;岩石对自然环境指示性并不明显,反映自然环境特点最明显的是植被,C项错误;海南岛地处热带,该岩石景观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一年四季观赏效果基本相同,D项错误。‎ ‎6.【解析】选B。读图可知,甲处岩层断裂并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项正确。‎ ‎7.【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不能理解“平均冲淤”——即以淤积为主还是以冲刷为主,流速慢(流量小)和含沙量大则以淤积为主,流速快(流量大)和含沙量少则以冲刷为主,由题干可知原来为淤积现在则为冲刷,可确定正确答案为D项。‎ 第四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   (2011年高考江苏卷)‎ 右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双选)‎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4.(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四单元 ‎1.【解析】选A。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同一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相对高度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2~3.【解析】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及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图,可以看出,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②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③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过程线;④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第2题,根据上面的分析,①③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第3题,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答案】2.AC 3.BD ‎4.【解析】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答案】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第五单元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2011年高考四川卷)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秋风狂 ‎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2~3题。‎ ‎2.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3.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 (2011年高考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右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5题。‎ ‎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5.学生对图中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6.‎ ‎(2011年高考北京卷)右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 (2011年高考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9.(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10.(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第五单元 ‎1.【解析】选C。乙地位于渤海沿岸,土壤淋盐的季节就是降水多的雨季。而当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时,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丁地正是伏旱的季节,所以“稻田受旱暑骄阳”。‎ ‎2~3.【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和影响。第2题,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是由冰川融化造成的,冰川融化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第3题,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冰川融水增多,对全球水量没有影响,只是水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海洋面积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线长度减少;冰川融化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不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 ‎【答案】2.D 3.A ‎4.【解析】选A。从图中图例可看出,牧区和矿区不属于L湖流域,林区对环境不会带来污染问题。城镇位于湖泊附近,日常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会造成湖水污染。‎ ‎5.【解析】选D。图中不能显示气候、土壤、技术因素,另外从林区与牧区的划分来看,在城镇规模大以及干支流上游地形崎岖的地带为林业,在较大较长的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城市规模较小的范围内为牧业,因此只与地形和人口有关。‎ ‎6.【解析】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断层带,说明该聚落出现在断裂产生后,A项错误;图中聚落坐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B项错误;欧洲中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正确;河滩地带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D项错误。‎ ‎7~8.【解析】第7题,注意问题是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首先确定人均CO2排放量比全国平均低的省区为:闽、粤、鄂、渝、滇、琼,而在选项里面的只有:闽、粤、琼;闽、粤的人均GDP比全国平均水平高,正确答案可确定为B项。第8题,CO2排放量的多少,与燃烧矿物燃料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山西、内蒙古煤炭丰富,使用量大,故CO2排放量大。‎ ‎【答案】7.B 8.C ‎9.【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10.【解析】(1)读图可知,该峡谷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是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大致风向为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物稀少;北壁则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苍翠;谷底则由于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呈现一派荒漠景观。(2)材料显示,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建了很多水库和引水工程,它们大量拦截了流向河流下游的水,这是造成R河河口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美国西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多,也截留了部分流向下游的水,加剧了断流现象。‎ ‎【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第六单元 人口的变化 ‎   (2011年高考四川卷)‎ 右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2011年高考重庆卷) 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3~5题。‎ ‎3.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4.图中B点代表的省(市、区)在1954~1984年间是我国唯一的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也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甜菜 C.橡胶 D.青稞 ‎5.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6~7题。‎ ‎  年份 项目   ‎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382809‎ ‎78659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6.‎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7.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8~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8.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9.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   (2011年高考广东卷)‎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11.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12.(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l953年增长了225.4%‎ 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量上升 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 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呈________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________趋势。‎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________。‎ 第六单元 ‎1~2.【解析】第1题,该省在2000年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达到0.51%,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增长模式。由2000年与2010年的人口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人口密度不存在大幅减小现象。而城市人口的增加依赖于城市化过程,即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迁移。2000年城市人口是8235×27%=2223.45万,2010年的城市人口是8042×40%=3216.8万,增长不到50%。第2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为负值的前提下,只是滞缓了人口增长的速度,而不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减少,从题意看,既然研究的对象是我国西部的某省,就不可能是行政区域缩小,因为那样会失去可比性。劳务输出是西部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加大,人口迁移的规模在不断加大,会造成当地常住人口的减少。而随着西电东送工程的逐步实施,西部某些省区的水利工程移民增加,但是迁移的规模不会达到近200万之巨,况且水利工程大多是就近后靠式的迁移。‎ ‎【答案】1.A 2.D ‎3.【解析】选D。根据图中人口迁入率和人口迁出率的公式,A市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人口以迁出为主,有大量人口迁往外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于该市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收入低,主要受经济条件影响。‎ ‎4.【解析】选D。根据人口迁入与迁出平衡以及人口密度最低的特征,可以判断出该省是处于青藏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区。注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1954~1984年间人口是以迁入为主的,且人口密度也大于西藏自治区。‎ ‎5.【解析】选C。由图可知,迁出率最大值约为6.5%,迁入率最大值约为18%;净迁移率是指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小于-5%的省(市、区)和大于10%的省(市、区)都比较少。‎ ‎6~7.【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所以A错;苏南人口的变化比例与苏北、苏中有关,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基数的影响,2000年与2010年人口基数不同,所以C错:江苏省人口的数量变化受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双重影响,所以D错。第7题,‎ 从三角坐标图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向老龄化迈进。所以②③正确。‎ ‎【答案】6.B 7.B ‎8~9.【解析】第8题,从表中资料可知,该市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迁入的人口主要是15~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且以初中学历为主,说明这些迁入的人口不可能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故可排除A、D两项;环境人口容量的扩大,不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故B项错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该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加大了对居住用地的需求,扩大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面积,从而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第9题,大量外来人口主要租住在房价低廉的郊区,由于这些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子女多随之迁入,入学难问题突出。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 ‎【答案】8.C 9.B ‎10~11.【解析】第10题,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迁出率都呈波动变化,A、B、C项错误,但迁入率一直高于迁出率,故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级行政区的迁入率一直远远高于迁出率,应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上海符合条件。‎ ‎【答案】10.D 11.A ‎12.【解析】(1)经计算可知,我国人口总量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约126%,故A错;1990~2000年人口净增长1.32亿,而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0.74亿,故B错;1964年0~14岁的人口约为2.83亿,1982年0~14岁的人口约为3.39亿,故C错;2010年我国15~64岁的人口约为:13.40亿×74.53%=9.99亿,而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目前只有11个,可见D项正确。(2)读图可知,1964年以来,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在逐渐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呈现上升趋势。(3)1964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的迅速增加,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1)D (2)下降 上升 (3)减少(下降或降低)‎ 第七单元 城市及城市化 ‎   (2011年高考重庆卷)右图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  )‎ 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 ‎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 C.加强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 ‎   (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4.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  )‎ ‎6.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  )‎ A.土地形状不规整 B.交通不便 C.远离市中心 D.受铁路影响 ‎   (2011年高考浙江卷)下表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7~8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7.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8.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   (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下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该国公共住房(  )‎ 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 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 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 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 ‎10.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  )‎ 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 ‎11.(2011年高考天津卷)‎ 右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  )‎ 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 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 ‎12.(2011年高考天津卷)天津海河三岔口周边地区历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现在这里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这种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前天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B.提高了商品制造业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务区形成的基础 D.调整了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13.(2011年高考广东卷)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 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第七单元 ‎1.【解析】选D。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人均居住用地、人均工业用地都明显高于国家标准最大值,人均道路用地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只有人均绿地用地高于国家标准最小值,低于国家标准最大值才是最符合标准的。‎ ‎2.【解析】选C。区域性物流基地的货物流通量大,且由图可知,该城市人均道路用地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所以应急需采取措施加强交通建设。‎ ‎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下降,乙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在逐渐上升,故A项错误;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在上升,故B项错误;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密度不论在哪个地段都大于乙城市,且甲城市的占地面积远大于乙城市,说明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大,故C项错误;比较甲、乙两个城市,不论人口还是占地面积,甲城市都远远大于乙城市,说明甲城市的等级高于乙城市,故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小,故D项正确。第4题,根据图中2000年甲乙两城市的商务楼相对高度可知,甲城市的M处不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M处不是中心商务区,故①错误;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②正确;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③正确;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答案】3.D 4.B ‎5~6.【解析】第5题,从图例可以看出.从M—N的地价等级变化为六类~五类~四类~三类~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符合图C的地价等级变化特点。第6题,P区域地价等级为四类,虽然交通便利,也在市中心,但是受铁路的影响,噪音较大,地价比周边地区低。‎ ‎【答案】5.C 6.D ‎7~8.【解析】第7题,选项中的四个国家,英国因为城市化起步早,在发达国家中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因此可以判断甲国是英国。 沙特阿拉伯是石油国家,境内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中,从事石油的生产和加工,城市化水平高。日本是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城市化水平在四个国家中最低,C项正确。第8题,乙国是沙特阿拉伯,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出生率较高。因境内多沙漠,工业和人口主要集中在地下水丰富的绿洲地带。‎ ‎【答案】7.C 8.D ‎9~10.【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该国的公共住房多沿着巴士线、快速交通线分布,故D项正确。第10题,图中显示,该国的公共住房除靠近巴士线、快速交通线和站点等公共基础设施外,还多位于工业区与中心城区之间,这样既可方便人们上下班,又可方便购物,故A项正确。‎ ‎【答案】9.D 10.A ‎11.【解析】选A。照片中白色区域为灯光区域,明亮区域为城市分布区,可以看出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线性延伸的区域主要为城市道路两侧灯光的分布状况。不能通过灯光状况准确看出功能分区、经济状况和人口密度状况。‎ ‎12.【解析】选A。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所提到信息的理解。小型商品集散地发展为大型商品集散地,商品流通量在增大,市场范围也在扩大,因此会扩大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这种变化是商业规模的变化,会促进天津商业制造业的发展,但不一定会提高商业制造业的比重,该商业集散活动不是在中心商务区进行的,与中心商务区的形成关系不大,也不会影响到商业区的空间布局。‎ ‎13.【解析】选D。从1996~2006年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以看出,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第八单元 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 第1讲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 ‎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 A.加大科技投入 .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4.(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国家 种植面(万公顷)积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A.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5.(2011年高考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图中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第八单元 第1讲 ‎1~3.【解析】第1题,巴西由于经济落后,开发历史较晚,国内有大量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为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提供了可能,因而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第2题,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两国的国情不难判断出,巴西劳动力价格较低,使其大豆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低于美国。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大豆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品种退化、出油率低,因而要提高大豆质量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 ‎【答案】1.C 2.D 3.A ‎4.【解析】选A。多年来,中国的水稻总产量居亚洲第一位,表中显示丙国2007年水稻总产量最多,故丙国是中国;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利化程度高,尤其是科技水平高,‎ 因此水稻单产在亚洲最高,故乙国是日本;印度的水稻种植面积在亚洲最大,但单产较低,因此水稻总产量远低于中国,故甲国是印度;丁国单产最低,为泰国,故A项正确。‎ ‎5.【解析】选D。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主要从事混合农业生产,生产的谷物和畜产品在经济收入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且都面向市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③和④。混合农业发展畜牧业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天然草地,同时也依靠种植人工牧草及豆类植物作为饲料,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④图。‎ ‎6.【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应从影响牧场的条件入手。从图中经纬度及山脉和城市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区域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开阔平坦,受山地抬升,云雨较其他地区多,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再加上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比较丰富而成为广阔的绿洲。第(2)题,解答本题应从甲区域的地理位置即战略要地分析军马场设置的条件,还要从河西走廊中绿洲的存在为军马的生存提供条件分析。‎ ‎【答案】(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第2讲 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工业地域 ‎1.(2011年高考重庆卷)‎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右图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中松林与浦项相比,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 ‎(2)浦项资源贫乏,但钢铁工业发达。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源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钢铁工业布局影响的变化。‎ ‎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右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3.(2011年高考山东卷)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2: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1)据材料1,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4.(2011年高考浙江卷)图1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Ⅱ两点连线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乙市工业产值构成表。据此,简述乙市工业结构特点,并解释原因。‎ ‎                      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他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5.(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第2讲 ‎1.【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两地在原料、燃料、水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浦项的钢铁工业布局在资源缺乏的地区,说明资源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的影响增强。‎ ‎【答案】(1)①原料(铁矿石)丰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资源丰富。 (2)①资源因素的影响减弱;②(市场、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增强。‎ ‎2.【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第(2)题,‎ 根据影响企业(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所选取的城市或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1)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举例。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3.【解析】(1)汉阳是武汉市的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与汉江汇合处,水运十分便利,可利用廉价的水运从附近运入煤和铁矿石;武汉市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对钢铁的需求量大;武汉市比大冶更具有科技和人才优势。(2)钢铁企业是大型企业,污染较严重,钢铁厂的规模很大,如果在汉阳铁厂的原址建武汉钢铁厂,那么随着武汉市规模的扩大,武汉钢铁厂就会逐渐位于市区的位置,因此会出现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问题。‎ ‎【答案】(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2)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4.【解析】据表中的数据可以描述乙市的工业结构,从图1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图上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以煤炭、电力、油气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工业比重较小。重工业比重提高,轻工业比重降低。该市煤炭、油气资源丰富,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更强。‎ ‎5.【解析】可从R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R河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第3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影响 ‎   (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右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   (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右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4.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5.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第3讲 ‎1~2.【解析】第1题,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即商业中心,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其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题目提供“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等文字材料和图中芝加哥地理位置等图像信息可知,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第2题,20世纪之前,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这些工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其生产原料和产品主要与当地农业相联系。‎ ‎【答案】1.D 2.A ‎3~5.【解析】第3题,影响高速铁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尤其是地形因素,不仅影响铁路的造价,而且地形坡度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很大影响。第4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耕她的占用。第5题,本题需要明确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的各自特点。由于高速铁路的票价明显高于普通铁路和公路运输的票价,而与民航运输的票价比较接近,故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业的目标客户群体基本一致,将直接展开竞争。高速铁路与航空相比,由于在中短途航线上优势明显,民航客运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在题目中的高速铁路区段中,由于武汉——广州距离适中,客流量较大,受到的冲击也最大,而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因路途远,杭州——上海因路途太近受影响相对要小。‎ ‎【答案】3.A 4.B 5.A 第九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 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   (2011年高考安徽卷)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3~4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11‎ ‎33‎ ‎33‎ ‎31‎ ‎11‎ ‎11‎ ‎33‎ ‎33‎ ‎31‎ ‎22‎ ‎31‎ ‎31‎ ‎31‎ ‎11‎ ‎12‎ ‎31‎ ‎31‎ ‎11‎ ‎11‎ ‎11‎ ‎31‎ ‎11‎ ‎11‎ ‎11‎ ‎11‎ ‎3.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5.(2011年高考重庆卷)‎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右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________石窟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石窟,‎ 其表现的佛教文化由古印度扩散而来,该文化扩散方式属于________扩散。右图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2)右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3)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___。(限填上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第九单元 ‎1.【解析】选A。甲地位于山前缓坡处,在该处平整土地,可提高土地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故①正确;乙处位于北半球河流左岸并且是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护坡堤应该建在河流的侵蚀岸,故②错误;丙地位于山脊处,坡度大,不宜修建水平梯田,故③错误;丁地位于沟谷口处,在此修建挡土坝,会起到拦截沟谷中河流带来的泥沙、淤泥的作用,故④正确。‎ ‎2.【解析】选B。修建公路的目的是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4.【解析】从“辽宁西北部某地”这一条件可以看出,该地靠近内蒙古高原,处在农牧过渡带,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从1979~2005年耕地挤占了大量湖泊,湖泊面积减小。第3题,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故B、C、D项错误;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次生盐渍化会加剧。第4题,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而应该退耕还湖,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答案】3.A 4.C ‎5.【解析】(1)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三大石窟;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传入我国,翻过了喜马拉雅山这个自然障碍,由一个文化区传入另一个不同的文化区,属于文化的迁移扩散;图中标出的自然景观是壶口瀑布,其他的都是人文景观。(2)图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太行山。山西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中岩石坚硬、岩层稳定、降水较少,都增强了石窟的保存能力。(3)图中晋煤外运的铁路干线是大秦铁路。要减少SO2的排放,在工业发展中,要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技术、SO2的回收利用资源化等方面思考。‎ ‎【答案】(1)龙门 迁移 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第十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   (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 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 ‎2.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 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 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3.(2011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2: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3‎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 省区 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2011年高考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甲省 乙省 人口自然增长率(‰)‎ ‎2003年 ‎2009年 ‎2003年 ‎2009年 ‎ ‎5.64‎ ‎4.99‎ ‎8.35‎ ‎7.26‎ ‎5.(2011年高考广东卷)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1: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 材料2: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2)。‎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 ‎(3)据图2,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________。‎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5)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第十单元 ‎1~2.【解析】第1题,从图上看,该剖面穿过了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地形区应是高原。乙地是巴西,巴西的工业和农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连接里约热内卢和加勒比海之间的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第2题,甲地大约位于南回归线附近,有巴西暖流经过,而对岸为非洲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位于同一纬度上的二者相比暖流流经海域盐度更高。本格拉寒流是离岸风吹走表层暖海水,下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的,属于典型的上升流,受此寒流的影响,沿岸是热带荒漠景观。南美洲回归线穿过的东岸地区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油橄榄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 ‎【答案】1.C 2.A ‎3.【解析】(1)结合图1和图2,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2)由材料1中的“有效风能密度”信息,分析两省区的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点。(3)由材料2,分析两省区的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力量强,但矿产资源缺乏;而新疆位于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新疆、江苏的相互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5)霍尔果斯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交通,资源丰富,加上国家的特殊政策,都是有利的发展条件。‎ ‎【答案】(1)‎ ‎ 省区 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4.【解析】第(1)题,甲省为河南省,乙省为广东省,从图中信息看河南省河流流域面积小,流量小,季风气候使得流量季节变化大,并且河流大多呈平行状分布,彼此没有交织成网影响了航运能力。第(2)题,人口增长受到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的影响,乙省自然增长率明显高于甲省,并且经济增长快吸引了大量农民工的迁入。‎ ‎【答案】(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5.【解析】(1)‎2011年6月8日属于北半球夏半年,三个国家的首都都位于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在此范围内,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白昼最长的是巴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马德里。(2)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南部沿海地区都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图中显示,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意大利,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西班牙。风电与火电相比,风电可再生且不污染环境。 (4)读图可知,那不勒斯市位于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便于通过海洋运输输入原料、燃料等。另外,与北部地区相比,该地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在此处发展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也利于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5)20世纪60年代前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广大周边地区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交通条件差,城市体系不合理。 因此,要想使人口、产业均衡化,就要完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要首先发展交通;其次还要合理构建城市体系,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再就是要考虑通过政策吸引人口和产业向周边转移。‎ ‎【答案】(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小 ‎ ‎(4)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 ‎(5)措施: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 第十一单元 区域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 (2011年高考江苏卷)‎ 图1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2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  )‎ 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 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 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 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 ‎2.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  )‎ A.建设用地增加     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D.未利用地增加 ‎   (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3~4题。‎ ‎3.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4.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   (2011年高考天津卷)‎ 右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6.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7.(2011年高考广东卷)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8.(2011年高考广东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1: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 材料2: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_____;深度1.6米处是____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十一单元 ‎1~2.【解析】第1题,从图1中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曲线变化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先减小后趋于平缓,各年减少幅度不同,其耕地总量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2002年~2003年曲线的坡度最陡,说明减少最快。第2题,从图2可以看出各类土地的变化状况,林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等呈增加趋势,且林地增加较为显著;耕地、未利用地减少较快,说明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建设用地增加,二是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答案】1.BC 2.AC ‎3~4.【解析】第3题,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主要原因是山坡地的坡度大,肥料易随水流失,故C项正确。第4题,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减小了坡度,有利于保水保肥,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故B项正确。‎ ‎【答案】3.C 4.B ‎5.【解析】选D。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 ‎6.【解析】选C。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 ‎7.【解析】选C。由关键词“岩石溶蚀与侵蚀”可判断该地区是石灰岩地区,且该地区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故不可能是受单一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应是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8.【解析】(1)图中显示,石羊河水主要来自祁连山东北坡的冰雪融水,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最后消失在腾格里沙漠,属于内流河。(2)一般来讲,在没有遭到强烈地壳运动破坏的情况下,埋藏越深的地层,年代就越久远。图2显示,在1.6米深处分布有湖沼沉积物,说明距今5000年前后该地区分布着湖泊、沼泽,可推测当时气候较现在湿润。(3)本地位于河西走廊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早,水源缺乏,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4)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加剧的措施,可以从禁止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滥采滥挖,控制种植业规模,推广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退耕还牧,生态移民,促使其恢复自然植被等方面考虑。‎ ‎【答案】(1)西南—东北 内流 石羊河中途消失,没有流入海洋 ‎(2)久远 湖沼 湿润 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土地荒漠化 ‎(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田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第十二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联系 ‎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   (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 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B.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C.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D.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4.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A.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B.农矿产品产量下降 C.基础设施投资扩大 D.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   (2011年高考安徽卷)‎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右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题。‎ ‎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   (2011年高考广东卷)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8.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9.(2011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右图表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________(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0.(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单元 ‎1~2.【解析】第1题,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日本的汽车公司为了抢占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建汽车生产厂,而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则可以为整车生产厂提供配件,从而降低整车生产成本。第2题,东日本大地震使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应该是由于灾区的零部件生产受到影响所致,根据区域产业分工的规律可知,日本的汽车公司在本国生产的零部件应该是核心零部件。‎ ‎【答案】1.B 2.C ‎3~4.【解析】第3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21世纪初,‎ 我国各类产品中技术型加工产品出口额占40%~50%,比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为10%~20%,技术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比重小于10%,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大于资源型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第4题,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型加工产品转化,是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 ‎【答案】3.BC 4.AD ‎5~6.【解析】第5题,重心变化规律的分析是该题的难点,“重心变化”这一名词考生不易理解,但却是解题的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的油气产量增产空间越来越小,相反,中西部的煤、水电等的开发越来越快,能源生产重心从东北地区向西南方向转移,故曲线c代表能源生产总量重心变化轨迹。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使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都向南偏移,其中体现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GDP的重心更靠近东南沿海。故曲线b和a分别代表能源消费总量重心和GDP重心的变化轨迹。第6题,能源生产的重心偏西,能源消费的重心偏东,要缩小这个东西间距,就要在东部建设能源生产基地,故D项正确,而A、B、C项发展的均是西部的能源基地。‎ ‎【答案】5.B 6.D ‎7~8.【解析】第7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P代表的产业比较符合配套产品生产,所以A项正确。第8题,汽车服务业主要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答案】7.A 8.B ‎9.【解析】根据图中有关信息可以看出,甲地制造业比重低,位于市中心,可以得出结论:该地的功能区类型是商业区。 国产大飞机是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落户上海,可以利用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作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是现阶段的主要因素,题目也要求从“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说明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安徽迁移的结果。‎ ‎【答案】(1)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掘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10.【解析】由图1分析佛山市的工业、农业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工业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工业集聚的优点和图2企业间联系分析(2)(3)(4)题。‎ ‎【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第十三单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2011年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2.(2011年高考北京卷)‎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第十三单元 ‎1.【解析】选B。遥感具有时效性强的优点,即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采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病虫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将抽象的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电子图,从而直观地显示病虫害发生地点及地域分布,故B项正确。‎ ‎2.【解析】选C。该城市中心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反映的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利用该图可以查询交通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第十四单元 世界地理 ‎   (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3.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4.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 ‎5.(2011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2011年4月,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在我国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砖五国地处东半球 ②南非与巴西的人口均以黑色人种为主 ③中国的经济总量在金砖五国中位居第一 ④俄罗斯是金砖五国中唯一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7.(2011年高考江苏卷)‎ 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试从气压带、‎ 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1年高考浙江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月份 甲 乙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第十四单元 ‎1.【解析】选A。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赞比西河流域可判断该区域的气候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之一为终年炎热。‎ ‎2.【解析】选B。根系不发达、板状根大和叶面宽大都是多雨的湿润环境下的植被特征;叶质坚硬、树皮厚是为了减少旱季水分蒸发和防止强光灼伤而形成的特征,符合热带草原气候下典型树种特征。‎ ‎3.【解析】选A。由于上游河段一般支流少、流量小、流域集水面积小,‎ 且从图中可看出上游段主要流经了地形平坦的高原地区,流量小、流速慢。‎ ‎4.【解析】选B。图中20°纬线大陆东侧为热带草原、西侧为热带荒漠,主要原因是大陆东岸为莫桑比克暖流、西岸为本格拉寒流,即最终是由于洋流性质决定两岸景观的不同。‎ ‎5.【解析】选D。五国中,巴西位于西半球,故①错;巴西的人口以白种人为主,故②错;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五国中居第一,俄罗斯是五国中唯一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故③④正确,因此本题选D。‎ ‎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文信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分布可以判断出该区域为恒河三角洲。(1)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简述气候特征。(2)从图中可以看出,黄麻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上,从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出地势大致北高南低。(3)该题可以结合材料中提供的黄麻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恒河三角洲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其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黄麻的生产和运输两方面。(4)甲城市为印度的加尔各答,其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原料丰富、劳动力充足廉价、交通运输便利、工业基础较好和生产历史悠久等方面。‎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7.【解析】(1)由图中气候资料及甲、乙所在的地点可知,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其降水、气温特点差异显著。从成因上看,甲地气候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信风控制。(2)依据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及地理位置分析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热量、光照、温差、水源等。(3)根据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交通等)分析该地区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4)结合图1中的等高线、城镇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信息分析、判断。‎ ‎【答案】(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8.【解析】(1)河流水位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补给水源的变化和沿途湖泊、地下水的调节,从气候资料上分析,圣劳伦斯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再加上五大湖的调蓄作用,使其水位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水量、落差、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方面描述,而流域内的气温变化决定着河流有无冰期及冰期的长短,从纬度看①地纬度低,但是冬季气温也在0℃以下,有封冻期但是短于②地,从图中的水面高程可以看出落差(流速)的大小,②地位于下游,有支流的汇入,流量大于①地。(2)读图可以描述出雪带的分布特点,降雪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水汽,二是水汽要上升冷却至0℃以下,三是有一定的凝结核,结合五大湖及周围的地理环境,可以解释“雪带”的成因。(3)分析某一港口成为某种产品的输出港,一般要从三个条件分析,一是要有货物可运,二是这种货物适合水运,三是水运本身具备的优势。蒙特利尔位于圣劳伦斯河谷,正是加拿大的粮仓,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答案】(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 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第十五单元 中国地理 ‎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2011年高考北京卷)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 A.湘、辽、宁 B.台、鲁、苏 C.青、粤、晋 D.桂、甘、豫 ‎3.(2011年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5)简中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4.(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示有关地理要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幅范围内:①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3)乙城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试分析乙城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4)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丙地所在的大地形区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5)图幅最南与最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差异明显,试比较两地区在发展种植业方面的不同。‎ 第十五单元 ‎1.【解析】选D。该题可用排除法,从海拔看,该地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不可能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因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从海拔和地势起伏状况可以确定该地不可能是华北平原,因为华北平原海拔多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东南丘陵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与该图所示的海拔相吻合,故选D。‎ ‎2.【解析】选B。A项中宁夏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高于位于第三级阶梯的湖南和辽宁,该选项错误;C项中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最高,但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广东的平均海拔应低于位于第二级阶梯的山西,该选项错误;D项中甘肃位于第二级阶梯,应高于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广西和河南,该选项错误;B项各省区中,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最高,山东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次之,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最低,故B项正确。‎ ‎3.【解析】(1)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地形有关。该地深居内陆,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2)该区域降水稀少,河流主要补给来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其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3)管道运输特别适宜液体物质的长途运输。塔中距离库车和轮台的距离远,加上该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和聚落稀少,不利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因此,最合理的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4)本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水资源是其主要制约因素。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地带及河流沿岸。(5)读图可以看出,该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绿洲上。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等级越来越低,其服务范围也就越来越小。‎ ‎【答案】(1)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秋季。‎ ‎(3)方式:管道运输;特点: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4.【解析】第(1)题,图中从A所在哈萨克丘陵,经过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一直到B所在的中南半岛湄公河谷地,地势起伏较大。A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低,并且年较差大;B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第(2)题,甲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地处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地表多沙漠,城市稀疏,这些都是选择航空运输的条件,另外航空运输本身具有陆路交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塔里木盆地适宜发展航空运输。回答本题时,要从塔里木盆地本身的特征和航空运输本身具备的特点上加以分析。第(3)题,乙城市是河南郑州,分析其成为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区位条件可以借鉴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即本身具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交通便利,具有经济发达的腹地,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省会这一城市职能加以完善即可。第(4)题,丙地形区是青藏高原。首先,它阻挡了季风的深入,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其次,山脉对水汽的抬升作用使迎风坡降水增多,而背风地带降水稀少。第(5)题,最南地区是中南半岛,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热量充足,最北为中亚地区,属于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只能在有水源的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从熟制、种植的农作物、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比较两地区种植业的差异。‎ ‎【答案】(1)中部高,东南部、西北部低 东南暖(高)、西北寒(低),南北温差大。‎ ‎(2)甲盆地内沙漠、戈壁广布,建设地面交通不便;盆地面积广大,城市分散(或者城市间距离远),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宜长距离运输;盆地内无高大山脉且晴天多、云雾少,有利于飞机航行。‎ ‎(3)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4)丙地形区(青藏高原)阻挡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深入内陆,使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在丙地形区东南缘形成丰富降水,丙地形区西北部降水稀少。‎ ‎(5)最南地区:水田农业,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粮食作物水稻为主、热带经济作物;最北地区:绿洲农业,熟制一年一熟,粮食作物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棉花。‎ 第十六单元 海洋地理 ‎1.‎ ‎(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右图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材料2: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3: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第十六单元 ‎1.【解析】(1)从图示数据的变化可以分析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2)E地处在长江入海口附近,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处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照强,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3)①②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由小到大,其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由小到大。(4)沿海赤潮对沿海环境、海洋生物都会产生影响。‎ ‎【答案】(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2.【解析】(1)图中有三条表层海水等温线,从所标的温度数值不难看出,该海域的表层水温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规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可判断出图中的陆地是南美洲大陆,海域是太平洋东南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导致近岸水温较低;海域北部有赤道穿过,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高,南部纬度高,水温低。(2)若M地表层水温升高,就会使沿岸气温升高,气流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导致降水增多;若M地表层水温降低,就会使沿岸气温降低,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更干旱。‎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第十七单元 旅游地理 ‎1.(2011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A.②⑥ B.①② C.③④ D.⑤⑥‎ ‎(2)与皖南古村落景区相比,请说明黄山景区客流量的特点与原因。‎ ‎(3)请说出皖南古村落的特色。‎ ‎2.(2011年高考山东卷)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5.(2011年高考北京卷)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第十七单元 ‎1.【解析】(1)本题属于识记性的内容,黄山、皖南古村落、长城和丽江古城都属于世界遗产,但是选项中的正确组合只有③④。而华山、衡山不属于世界遗产。(2)属于读图说话的题目,需要从景区客流量的总量和变化两方面据图作出描述,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别找出相应的原因。(3)皖南古村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和“村落”的特点。‎ ‎【答案】(1)C (2)客流量峰值比皖南古村落提前1~2天;客流量大。黄山景区知名度高,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3)徽派建筑艺术的明清古代民居。‎ ‎2.【解析】(1)线路一经过的旅游景点比线路二多,游览价值高,如自然保护区、寺庙、世界遗产等,且游览路线较线路二短许多,交通用时少。线路二旅游景点少,只是观赏海景和瀑布,交通用时多,旅游效率低。(2)由材料可知,该岛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要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要提前预订行程,说明该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交通单一,严重制约其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3.【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和旅游资源的特点、类型等知识,判断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类型与价值。分析从海口到三亚的三条旅游线路,要结合图中景点数量以及空间组合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和旅游开发中注意的问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自然 科学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4.【解析】分析旅游发展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客源地状况等方面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集中,其发展旅游业的客源地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一方面该地区与客源地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另一方面,这些客源地经济发达,收入高,私家车多,因而有利于发展自驾车旅游。‎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5.【解析】从经济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选择其一,分析红色旅游的作用。从经济方面主要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从社会文化层面主要是增加就业、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第十七单元 旅游地理 ‎1.(2011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黄山、皖南古村落是我国重点旅游景区,下图是2006~2007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两地客流量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黄山 ②华山 ③皖南古村落 ④长城 ⑤丽江古城 ⑥衡山 A.②⑥ B.①② C.③④ D.⑤⑥‎ ‎(2)与皖南古村落景区相比,请说明黄山景区客流量的特点与原因。‎ ‎(3)请说出皖南古村落的特色。‎ ‎2.(2011年高考山东卷)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________价值。‎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________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立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5.(2011年高考北京卷)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第十七单元 ‎1.【解析】(1)本题属于识记性的内容,黄山、皖南古村落、长城和丽江古城都属于世界遗产,但是选项中的正确组合只有③④。而华山、衡山不属于世界遗产。(2)属于读图说话的题目,需要从景区客流量的总量和变化两方面据图作出描述,然后根据二者的差别找出相应的原因。(3)皖南古村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最大的特点就是“文化”和“村落”的特点。‎ ‎【答案】(1)C (2)客流量峰值比皖南古村落提前1~2天;客流量大。黄山景区知名度高,对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3)徽派建筑艺术的明清古代民居。‎ ‎2.【解析】(1)线路一经过的旅游景点比线路二多,游览价值高,如自然保护区、寺庙、世界遗产等,且游览路线较线路二短许多,交通用时少。线路二旅游景点少,只是观赏海景和瀑布,交通用时多,旅游效率低。(2)由材料可知,该岛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要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要提前预订行程,说明该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交通单一,严重制约其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路线较短(交通用时少,游览时间相对较多)。‎ ‎(2)海岛旅游环境容量有限;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3.【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和旅游资源的特点、类型等知识,判断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类型与价值。分析从海口到三亚的三条旅游线路,要结合图中景点数量以及空间组合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作用和旅游开发中注意的问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自然 科学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4.【解析】分析旅游发展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状况、交通状况、客源地状况等方面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分布集中,其发展旅游业的客源地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一方面该地区与客源地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交通便利;另一方面,这些客源地经济发达,收入高,私家车多,因而有利于发展自驾车旅游。‎ ‎【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5.【解析】从经济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选择其一,分析红色旅游的作用。从经济方面主要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分析;从社会文化层面主要是增加就业、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经济方面: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第十八单元 城乡规划 ‎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甲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第十八单元 ‎ 【解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88年到2007年的方向变化,结合图甲可以看出影响扩展的因素主要是河流与铁路。(2)重化工业大气污染与水体污染严重,M地在河流下游,由风向玫瑰图可以看出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该地交通发达,可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3)东南部地区是城市的扩展方向之一,交通相对落后,所以新修一条高速公路。‎ ‎【答案】(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第十九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   (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4.据上图中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   (2011年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下题。‎ ‎5.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6.(2011年高考北京卷)在右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7.(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8.(2011年高考山东卷)‎ 右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9.(2011年高考浙江自选模块)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甲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  )‎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山东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3)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可通过预警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防范。你认为泥石流发生前会出现哪些征兆?‎ ‎10.(2011年高考福建卷)‎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右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第十九单元 ‎1.【解析】选B。图中显示的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二者都是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发生的。‎ ‎2.【解析】选B。图中显示地形是影响四处房屋日照时间的主要因素,b处于山脊的南侧,其东西两侧地势较低,不影响日出后和日落前的阳光照射;泥石流在山谷之中最易发生,而b处于山脊上,因此受泥石流的威胁应最小。‎ ‎3.【解析】选C。寒潮天气的发生过程与冷锋活动密切相关,其发生过程就是冷锋南下的过程。‎ ‎4.【解析】选B。在四个过程图中,冷锋的位置不同,不同地区的天气特征也不同,a、b图中的武汉和天津基本都处于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天气;c、d图中的北京和杭州都处于冷锋过境前,都是温暖晴朗的天气。‎ ‎5.【解析】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年度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其次是贵州和陕西,分析题目各选项提供的山脉分布省区和山地规模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发生该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横断山和秦岭。‎ ‎6.【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分析图中各自然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地震导致岩体松动,容易诱发崩塌和滑坡,山区破碎的岩体和土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堵塞河道则形成堰塞湖。‎ ‎7.【解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与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解题时应结合图文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材料中提到黄土,而黄土的重要特点是垂直节理发育,图中展示人类活动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再加上材料中提到长江下游的夏季暴雨,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8.【解析】(1)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该地区总体上寒潮发生的总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从而不难发现,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2)水的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降低地表温度下降速度,从而产生防御寒潮冻害的结果。‎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9.【解析】(1)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暴雨、风暴潮三部分组成,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因此风暴潮的大小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从图上看,福建正是台风登陆的地方,并且正是迎风的海岸,风力大,风暴潮明显。(2)读图可知,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而台风的西部吹西北风,因此“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东面。(3)泥石流是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发生前水的流量必然发生异常变化,同时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流动的声音必然异常。‎ ‎【答案】(1)B (2)A (3)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混浊;泉水停止等。‎ ‎10.【解析】(1)由图示折线的变化可知,冰雹发生集中在3、4月,即春季。分析此季节多发生冰雹灾害的原因时需结合题干中有关冰雹形成原因的描述,提取关键的信息——气流强烈升降条件,再结合春季的特点如“春季气温回升快、冷暖气流易交汇”等方面加以解释即可。(2)回答冰雹的危害,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同时提取题干中的信息——冰雹的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加以描述。防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提高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第二十单元 环境保护 ‎1.(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年份 湿地斑块 数目(块)‎ 湿地总 面积(hm2)‎ 湿地 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2.(2011年高考山东卷)‎ 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3.(2011年高考江苏卷)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和________。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1年高考福建卷)‎ 右图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单元 ‎1.【解析】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该地区湿地的变化特点。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湿地比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结合湿地的环境效益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l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解析】(1)已知B城市的唯一水源是A处的水库,因此保护B城市的水源就是保护A处的水库。注入水库的河流发源于森林茂密的山区,若森林遭到破坏,则水土流失势必严重,使水库淤积变浅,因此保护森林是一项重要措施;水库周围的耕地和居民地较多,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源;农田应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居民应禁止向河流、水库排污,以避免污染水库。(2)C处山地森林茂密,也是河流的源地,若在此开山取石,必定造成森林破坏,环境恶化,同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等问题。‎ ‎【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3.【解析】图甲明确表示了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的生产活动、进入人体的途径、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仔细阅读可得出正确答案。阅读图乙可以看出重金属在高速公路两侧的分布特点,对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措施可以从其污染源分析,如使用无铅汽油、汽车节能等方面来说明。‎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4.【解析】(1)描述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需要结合图示进行判断,由图示可以看出1986~2002年地面沉降面积在不断扩大,且沉降的深度不断增加。 出现上述现象的人为原因,可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的扩大、需水量的增加、‎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等方面进行分析。‎ ‎(2)防治措施可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关键是要解决水的短缺问题,从而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具体措施可以从管理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