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生物 高分突破模拟试卷:名师猜题卷(一)

名师猜题卷(一)‎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不含核糖体的是(  )‎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酵母菌 D.蝴蝶 解析 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不含核糖体。‎ 答案 A ‎2.人群的ABO血型由三个基因IA、IB、i控制,IA、IB这两个基因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相对显性 解析 IA、IB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 答案 C ‎3.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 B.衰老细胞内RNA含量降低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而不受环境影响 D.细胞衰老和凋亡即个体的衰老和凋亡 解析 衰老细胞已高度分化;细胞衰老时,蛋白质的更新减缓,通过转录得到的RNA减少;任何生 18‎ 命活动均会受环境的影响;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凋亡与个体的衰老和凋亡是两回事。‎ 答案 B ‎4.下列关于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B.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可在类囊体膜上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 D.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大量吸收绿光,几乎不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解析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是改变的,如叶片衰老后,叶绿素的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升高,A错误;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光合色素是胡萝卜素,C错误;叶绿素呈绿色是因为它吸收绿光最少,大量的绿光被反射,D错误。‎ 答案 B ‎5.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DNA复制是染色体形成两条染色单体的过程 B.转录产物RNA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 C.劳氏肉瘤病毒能以RNA为模板反向合成DNA,这也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D.间隙期的细胞内DNA含量明显上升 解析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存在染色体;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转录产物RNA必须在细胞核中经加工成熟后,才用于蛋白质合成;间隙期是指G1期、G2期,S期细胞中的DNA复制,DNA含量加倍。‎ 答案 C ‎6.生物变异不仅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单倍体育种培育的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 C.多倍体育种目前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 D.转基因技术实现了种内遗传物质的交换 解析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先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然后再用秋水仙素溶液诱导获得纯合的二倍体,最后选择出所需品种;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获得表达,实现了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 答案 C 18‎ ‎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异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产生的是能够适应新环境的物种 C.自然选择导致适应,但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 解析 自然选择导致适应,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答案 C ‎8.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激素具有增强代谢,影响人的行为等功能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生长激素的分泌没有反馈调节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原因是由于激素被特异性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 解析 雄激素具有增强代谢,影响人的行为等功能;各种激素的调节均存在反馈调节;激素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由于只有靶细胞或靶器官才具有与激素相匹配的受体,所以激素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但会被运输到全身各处。‎ 答案 A ‎9.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会吞噬多种入侵的病原体 B.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可被细胞外的抗原直接激活 C.成熟的B淋巴细胞最多能与两种抗原结合 D.淋巴干细胞在脊髓中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 解析 T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的抗原;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人的淋巴干细胞可能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 答案 A ‎10.下列有关群落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 A.植被的分层结构适于预测鸟类的多样性 B.水生群落的层次性是由光的穿透性决定的 C.陆地上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镶嵌 D.温带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群落的季相 解析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18‎ 答案 B ‎1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人口是使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湿润 C.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因此必须维持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进一步变干。‎ 答案 B ‎1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空间结构多样,血红蛋白像一个表面光滑的球 B.蛋白质需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出细胞 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主要是同一种蛋白质组成的 D.蛋白质变性后结构被破坏,与双缩脲试剂不再发生紫色反应 解析 血红蛋白像一个表面粗糙的球;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不能够通过主动转运进出细胞;蛋白质变性只是破坏了空间结构,肽键未断裂,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 C ‎1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B.厌氧呼吸不需氧气参与,不属于氧化反应 C.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D.人体生成ATP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解析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需氧呼吸,但能进行厌氧呼吸,A错误;厌氧呼吸也属于氧化反应,B错误;葡萄糖酵解发生在细胞溶胶中,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C错误;人体ATP产自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D正确。‎ 答案 D ‎14.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与正常细胞相比可能存在差异 B.癌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 C.癌细胞表面因存在过多的粘连蛋白而容易发生转移 18‎ D.某些病毒可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畸形分化 解析 癌变可以由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等因素所致,A正确;癌细胞最大的特点便是无限增殖,B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因此容易发生转移,C错误;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而某些病毒可能成为致癌因素,D正确。‎ 答案 C ‎15.某同学为探究酶的专一性,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1%蔗糖溶液/mL ‎3‎ ‎-‎ ‎3‎ ‎-‎ ‎3‎ ‎-‎ ‎2%淀粉溶液/mL ‎-‎ ‎3‎ ‎-‎ ‎3‎ ‎-‎ ‎3‎ 新鲜唾液/mL ‎-‎ ‎-‎ ‎1‎ ‎1‎ ‎-‎ ‎-‎ 蔗糖酶溶液/mL ‎-‎ ‎-‎ ‎-‎ ‎-‎ ‎1‎ ‎1‎ 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 A.1、2号试管应各滴加l mL蒸馏水 B.4、6号试管可换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 C.所有试管应置于‎37 ℃‎恒温水浴中保温 D.1、2号试管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 解析 实验应遵循等量原则,从3~6号试管可知,1号和2号试管是对照组,需在试管中各滴加1 mL蒸馏水,A不符合题意;碘-碘化钾溶液遇淀粉变成蓝色,试管4和6的底物都是淀粉,4号试管加入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分解淀粉,6号试管加入的是蔗糖酶,无法分解淀粉,4号试管中的淀粉无法确定是否分解彻底,因此4号试管和6号试管可能都会出现蓝色,另外,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或者底物种类,那么其他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综合各组实验,该实验只能用本尼迪特试剂进行检测,B符合题意;实验用到唾液,其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 ℃‎,因此该实验所有试管应置于‎37 ℃‎恒温水浴中保温,C不符合题意;1、2号试管是对照组,用于检验淀粉、蔗糖能否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6.若下图表示哺乳动物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过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8‎ A.线粒体外膜上也存在该种载体蛋白 B.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发生渗透失水 C.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此相同 解析 葡萄糖在细胞溶胶中酵解,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外膜上不存在该种载体蛋白,A项错误;将红细胞置于清水中,因红细胞质的浓度大于清水,细胞将发生渗透吸水,B项错误;图示的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易化扩散的物质转运方向是从高浓度的一侧到达低浓度的一侧,即葡萄糖的运输方向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C项正确;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转运,与此不同,D项错误。‎ 答案 C ‎17.在生物学相关的很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显微镜,以下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需使用显微镜,且可观察到橙黄色的油脂分布在细胞内和细胞间 B.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间期细胞可以看到核仁和松散状态的染色质 C.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无需染色就能看到液泡周围不均匀分布的叶绿体 D.科学家研究质膜时,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线是脂双层外面的两层蛋白质 解析 染色质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科学家研究质膜时,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线是两层磷脂分子,D错误。‎ 答案 A ‎18.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32P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 B.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1/8‎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的(A+C)/(T+G)的值不同 解析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表达的结果,A错误;亲代噬菌体DNA连续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32P的DNA占1/4,B错误;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正确;噬菌体DNA与大肠杆菌DNA都是双链的,(A+C)/(T+G)的值都等于1,D错误。‎ 答案 C 18‎ ‎19.某同学对野生果蝇(2n=8)的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建立如下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过程中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B.丙时期的所有细胞含有中心体、纺锤丝和同源染色体 C.甲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与丁时期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相同 D.丙→乙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 丙时期的核DNA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分别为2n、n、2n,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该时期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B ‎20.如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 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 解析 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含32‎ 18‎ P,A错误;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须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进行相互对照,C错误;若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 答案 B ‎21.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溯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的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对照组,②~⑥是实验组 B.②③的结果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 C.④⑤⑥的结果不能证明幼苗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 D.根据该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②~⑥是实验组,A正确;②③的单一变量是否有尖端,有尖端的弯向光源生长,无尖端的直立,该结果证明苗尖端是感光部位,B正确;④⑤⑥的结果能证明幼苗弯曲的部位在苗尖端下面,C错误;根据该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从而影响其生长,D正确。‎ 答案 C ‎22.某科研小组研究稀土元素镧和2,4-D对富贵竹短穗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CK为空白对照组)。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La(NO3)3和2,4-D对富贵竹不同发育阶段插条生根率的影响(1为基部茎段,2为中间茎段,3为顶端茎段)‎ A.镧和2,4-D对三种茎段的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 18‎ B.镧和2,4-D一起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C.自然扦插的情况下,只有基部茎段才会生根 D.2,4-D对顶端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解析 根据图示实验结果可知,处理组比对照组生根率都高,说明镧和2,4-D对三种茎段的生根都具有促进作用,A正确;据图可知,对基部茎段来说,镧和2,4-D一起使用与单独实验效果一样,B错误;由对照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自然扦插的情况下,只有基部茎段才会生根,C正确;由图中2,4-D处理实验结果可以看出,2,4-D对顶端茎段生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D正确。‎ 答案 B ‎23.如图是某自然水域中草履虫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是600只 B.当草履虫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自然增长率一直为0‎ C.影响草履虫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资源和空间有限 D.在10天后,若草履虫因为其天敌而发生数量变化,则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解析 环境容纳量指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因此草履虫的环境容纳量在500~600只;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资源、空间和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在到达K值后会停止增长(自然增长率为0)或在K值上下波动(自然增长率上下波动);在10天后,草履虫种群数量因为捕食者而在K值上下波动,这种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答案 D ‎24.科研人员对某一受到污染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发现该湿地公园主要河道沿途有许多生活污水的排污口,下表表示对几种生物研究的相关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生物 毒素含量μg/L 铵盐吸收率 有机物去除率 硅藻 ‎0.1‎ ‎52%‎ ‎0‎ 18‎ 蓝藻 ‎0.554‎ ‎7.8%‎ ‎0‎ 红假单胞光合细菌 ‎0‎ ‎87%‎ ‎92%‎ A.据表分析,治理污水效果最好的生物是蓝藻 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仅仅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公园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是次生演替 D.河道中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的意义只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 解析 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蓝藻的有机物去除率为0,治理污水效果不好,A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化学能,B错误;由于食性不同,河道中各种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D错误。‎ 答案 C ‎25.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 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仍旧可能修复 D.如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少见 解析 据图分析,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污染加重,使生态系统更不稳定,A正确;图示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B错误;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仍旧可能修复,C正确;生态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而图示为正反馈调节,D正确。‎ 答案 B ‎26.【加试题】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导入水稻后,在某一温度下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双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影响如图1; 在光照为1 000 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影响光合速率如图2。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8‎ A.PEPC 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 B.用温度‎25 ℃‎重复图1相关实验,A点会向左下移动 C.转双基因水稻提高了酶的最适温度而增强光合速率 D.转双基因水稻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 解析 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PEPC 酶基因与PPDK酶基因不会影响水稻的呼吸强度,A正确;如图可知在‎30 ℃‎时做的实验,25时净光合变低,所以A点会向左下移动,B正确;据图2分析,两种水稻的相关酶最适温度都为35度,C错误;图2中温度相同时,转双基因水稻光合速率强,更适合栽种在高温度、强光照环境中,D正确。‎ 答案 C ‎27.【加试题】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会“红脸”的人体内有乙醇脱氢酶但不含有乙醛脱氢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脸”人的基因型有5种 B.饮酒后酒精以易化扩散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并且在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中“解毒”‎ C.一对“白脸”夫妇后代出现白脸与红脸比为3∶1,其原理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同 D.若ADH基因仅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ADH基因占的比例为1/2n 解析 由题可知,“红脸”人的基因型是A_B_,“白脸”人的基因型是A_bb、aaB_、aabb,“白脸”人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基因型,A正确;酒精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B错误;一对“白脸”夫妇后代出现白脸与红脸比为3∶1,这对夫妻的基因型是Aabb×aaBb,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C错误;DNA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均为模板,且是半保留复制方式,ADH基因仅一条母链上的G被A所替代,则该基因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型ADH基因占的比例是50%,D错误。‎ 答案 A ‎28.【加试题】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18‎ A.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 B.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C.产生a段是由于K+经载体蛋白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 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 解析 图中c→b→a的过程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产生a段是K+经通道蛋白外流造成的;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而动作电位是因为Na+内流引起的,所以d点将上移。‎ 答案 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44分)‎ ‎29.(6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草固定的能量可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在最长的食物链中处于第______个营养级。‎ ‎(2)在正常情况下,蛙、蛇和鹰的数量可通过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方式保持相对稳定。若蛙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会增加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防止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若该地受到DDT污染,若干年后发现顶位肉食动物体内积累的DDT浓度最高。由此说明,食物链可成为杀虫剂______________的通道。‎ 18‎ 解析 该食物网中,草固定的能量可通过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蛙→蛇→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蛙→蛇→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蛇→鹰、草→食草昆虫→肉食昆虫→蜘蛛→蛙→蛇→鹰、草→食草昆虫→肉食昆虫→蜘蛛→蛇→鹰6条食物链传递给鹰。蛇的食物有蛙、鼠和蜘蛛,若蛙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会增加对另外两种食物的捕食压力。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重捕样本中标记个体所占比例偏少,导致计算出的种群数量偏大。‎ 答案 (1)6 七 (2)负反馈 对鼠和蜘蛛的捕食压力 ‎(3)偏高 (4)移动(或浓缩)‎ ‎30.(7分)选取某植物绿色叶片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研究光照强度、CO2浓度和适宜恒定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考虑O2浓度变化对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由图可知,t1时台灯与叶室内的距离逐渐____________。t2时叶肉细胞产生氢的载体的场所有____________。t3时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____。‎ ‎(2)若图中t4后光照适宜,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合成速率会________,补充CO2后发现显著提高了该叶片的________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纵坐标是CO2变化速率,即该实验的因变量是CO2变化速率。由图可知t1时二氧化碳变化速率是下降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应是光照强度增强,所以与台灯的距离是逐渐减小的。t2时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氢的载体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t3时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即真光合作用速率为a+a=‎2a。‎ ‎(2)若图中t4后光照适宜,二氧化碳浓度充足,其与RuBP共同形成三碳酸,而三碳酸会还原为糖类和RuBP,所以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合成速率会增加。补充CO2后会显著提高了该叶片的光饱和点,因为CO2浓度升高,其固定生成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的量增多,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增多,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 答案 (1)CO2变化速率 减小 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2a (2)增加 光饱和 CO2‎ 18‎ 浓度升高,其固定生成三碳酸(3-磷酸甘油酸)的量增多,需要光反应提供的NADPH和ATP增多,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 ‎31.(7分)某植物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该植物的性别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关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 P F1‎ F2(由F1中的正常株自交获得)‎ 一 纯合全雌株×纯合全雄株 正常株131‎ 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27∶90∶28‎ 二 纯合全雌株×正常株 全雌株∶正常株=65∶63‎ 全雌株∶正常株=32∶95‎ 请回答:‎ ‎(1)实验一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正常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实验一F2中的全雌株和全雄株杂交获得F3,则F3中能稳定遗传的正常株占________。‎ ‎(4)实验二中从P→F1遵循________定律。若实验二F1的某一正常株自交获得F2,F2均为正常株,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P中的全雌株”“P中的正常株”或“F1中的该正常株”)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特别是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获取信息能力。‎ ‎(1)实验一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这是两对基因自由组合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一中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这是两对基因自由组合F2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说明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正常株占,则F2正常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2∶4∶1,其中的纯合子为AABB和aabb,占。‎ ‎(3)假设全雌株为A_bb,全雄株为aaB_,则实验一F2‎ 18‎ 中的全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全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前者产生的雌配子为Ab、ab,后者产生的雄配子为aB、ab,因此杂交得到的F3中,能稳定遗传的只有aabb,占×=。‎ ‎(4)设实验二中纯合全雌株基因型为AAbb,若要使实验二中的F1全雌株与正常株的比值为1∶1,且F1正常株自交后代全雌株∶正常株为1∶3,则亲本中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才符合条件。因此亲代组合为AAbb×AABb,F1全雌株为AAbb,正常株为AABb,F2代全雌株为AAbb,正常株为AAB_,综上所述,可知从P→F1遵循分离定律。若实验二F1的某一正常株自交获得F2,F2均为正常株,说明F1正常株为纯合子AABB,因此推测可能是P中的全雌株产生配子过程中b基因突变成B基因。‎ 答案  (1)2 (2)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1/5 (3)1/9 ‎ ‎(4)分离 P中的全雌株 ‎32.【加试题】(14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滤膜法的大致流程:用滤膜过滤待测水样→水样中的细菌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转移到伊红美蓝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上培养→统计菌落数目。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指示剂伊红美蓝可使大肠杆菌菌落呈现紫黑色。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滤待测水样需要用到滤杯、滤膜和滤瓶,其中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与过滤有关的操作都要在________________旁进行。‎ ‎(2)将完成过滤之后的滤膜紧贴在EMB培养基上,这属于微生物培养中的________操作。从物理状态角度分析,EMB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某同学尝试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定,无菌操作下将10 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 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EMB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4,紫黑色菌落数平均为31,则推测‎1 L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进行扩大培养时,用摇床振荡培养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5)在配制尿素培养基的过程中,通过选用合适________的滤膜代替G6玻璃砂漏斗,也可达到去除尿素溶液中杂菌的目的。‎ ‎(二)浙江某地家庭农场模式简图如下,请回答与生态工程有关的问题:‎ ‎(1)农场主将种植、养殖、旅游副业(采摘、垂钓)等进行了合理优化。还将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的转化、再生及资源化等综合起来,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这种做法正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模式,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由于果树幼苗间空间很大,农场主将甘薯、油菜________在果园中。打落菜籽以后,农场主把这些油菜秸秆置还果园地,覆盖在果树的根部上,又把榨油以后的菜籽饼施入果园,保持________,提高水果的品质,求得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________。该生态农场能生产出无公害水果的原因是减少了________的使用量, 减少了环境污染。‎ 答案 (一)(1)滤杯、滤膜和滤瓶 酒精灯火焰 (2)接种 固体 (3)3 100 (4)提供氧气和使大肠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5)孔径 ‎(二)(1)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利用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 (2)套种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农药化肥 ‎33.【加试题】(10分)铁皮石斛位居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其富含多糖成分。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多糖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OD值能反映细胞增殖水平。为研究其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促进效果。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提出并完善实验思路,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 材料与用具:400 μg/mL的铁皮石斛多糖溶液、生理盐水、小鼠胚胎干细胞(mES)、细胞培养液、5%二氧化碳培养箱、96孔细胞培养板、移液器、0.05%胰蛋白酶等 ‎(说明:不考虑加入多糖对体积的影响;96孔细胞培养板的孔内可进行细胞培养,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组别; 3天内每隔24小时计数一次,OD值的具体测法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18‎ ‎(1)实验思路:(实验分组用表格形式表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设置G组为不加mES的空白对照组。‎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证明,铁皮石斛多糖浓度在50 μg/mL~200 μg/mL时,处理24 h、48 h、72 h均对mES的增殖有促进效果,处理时间与效果呈正相关,且浓度为 ‎100 μg/mL时达到最高点。请用曲线图在一个坐标系中表示该实验结果。‎ 答案 (1)①利用浓度为400 μg/mL的铁皮石斛多糖溶液和生理盐水配制(0.5 分)25 μg/mL、50 μg/mL、100 μg/mL、200 μg/mL的铁皮石斛多糖溶液。(0.5分)(共1分,仅答稀释,未提浓度0.5分)‎ ‎②表:多糖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增殖影响的实验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G组 生理 盐水 ‎25μg/mL ‎50μg/mL ‎100μg/mL ‎200μg/mL ‎400μg/mL 生理 盐水 ‎24h mES mES mES mES mES mES 无mES ‎48h mES mES mES mES mES mES 无mES ‎72h mES mES mES mES mES mES 无mES ‎(表格共3分,三种以上不同的浓度1分,空白对照0.5分,3个时间段1分,表头0.5分)‎ ‎③按上述分组,用移液器取等量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和细胞培养液加到96孔细胞培养板的A~F组中培养(0.5分),每个浓度做4个重复(0.5分)。‎ 18‎ ‎④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0.5分),每24 h取对应组细胞用0.05%胰蛋白酶处理(0.5分),测定每组细胞的OD值,并记录(0.5分)‎ ‎⑤分析统计实验数据(0.5分)‎ ‎(2)曲线图:‎ ‎(共3分,横纵坐标0.5分,横坐标要标出具体浓度或组别,标题0.5分,曲线及图例共2分。要求24 h、48 h、72 h的OD值呈正相关,且浓度为100 μg/mL时达到最高点。)‎ 1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