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 1.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 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₂/CCl4 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A B. B C. C D. D 4.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为 0.1 NA B. 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 D. 1.0 mol CH4 与 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NA 5. 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 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 1 molC5H12 至少需要 2 molH2 6. 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W、X、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为 10;W 与 Y 同族;W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 X 的单质为气态 B.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 Y 和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W 与 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7. 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2+H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 CO2 和 H2S 的高效去 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 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 ZnO)和石墨烯,石墨烯 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 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 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ZnO@石墨烯上的低 D. 若采用 Fe3+/Fe2+取代 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二、非选择题 8. 醋酸亚铬[(CH3COO)2Cr·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 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 铬;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__。 (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 c 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 K1、 K2,关闭 K3。 ①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同时 c 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打开 K3,关闭 K1 和 K2。c 中亮蓝色溶液流入 d,其原因是________;d 中析出砖红色 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 d 可能存在的缺点______________。 9. 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 Na2S2O5,通常是由 NaHSO3 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 SO2 生产 Na2S2O5 的工艺为: ①pH=4.1 时,Ⅰ中为___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 Na2CO3 固体、并再次充入 SO2 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制备 Na2S2O5 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 SO2 碱吸收液中含有 NaHSO3 和 Na2SO3。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电解后,__________室的 NaHSO3 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 Na2S2O5。 (4)Na2S2O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2S2O5 残留量时,取 50.00 mL 葡 萄酒样品,用 0.01000 mol·L−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10.00 mL。滴定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该样品中 Na2S2O5 的残留量为____________g·L−1(以 SO2 计)。 10. 采用 N2O5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 用。回答下列问题 (1)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 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F. 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 25℃时 N2O5(g)分解反应: 其中 NO2 二聚为 N2O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t=∞时,N2O4(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 p/kPa 35.8 40.3 42.5. 45.9 49.2 61.2 62.3 63.1 ①已知:2N2O5(g)=2N2O5(g)+O2(g) ΔH1=−4.4 kJ·mol−1 2NO2(g)=N2O4(g) ΔH 2=−55.3 kJ·mol−1 则反应 N2O5(g)=2NO2(g)+ O2(g)的 ΔH =_______ kJ·mol−1。 ②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 。t=62 min 时,测得体 系中 pO2=2.9 kPa,则此时的 =________ kPa,v=_______kPa·min−1。 ③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p∞(35℃)____63.1 kPa(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 ④25℃时N 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对于反应 2N2O5(g)→4NO2(g)+O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 NO2+N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NO3 C.第二步中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11. Li 是最轻的固体金属,采用 Li 作为负极材料的电池具有小而轻、能量密度大等优良性 能,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 Li 原子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_____、_____(填标 号)。 A. B. C. D. (2)Li+与 H−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r(Li+)小于 r(H−),原因是______。 (3)LiAlH4 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还原剂,LiAlH4 中的阴离子空间构型是______、中心原子 的杂化形式为______。LiAlH4 中,存在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σ 键 C.π 键 D.氢键 (4)Li2O 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a)的 Born−Haber 循环计算得到。 可知,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_____kJ·mol−1,O=O 键键能为______kJ·mol−1,Li2O 晶 格能为______kJ·mol−1。 (5)Li2O 具有反萤石结构,晶胞如图(b)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 0.4665 nm,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为 NA,则 Li2O 的密度为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12. 化合物 W 可用作高分子膨胀剂,一种合成路线如下:[来源:学*科*网]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④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________。 (4)G 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W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写出与 E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 比为 1∶1)______________。 (7)苯乙酸苄酯( )是花香型香料,设计由苯甲醇 为起始原料制备苯乙酸苄酯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4. 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与 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 W 的电子总数相 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5.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 B. 100 mL 1mol·L−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6.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 Na—CO2 二次电池。将 NaClO4 溶于有机溶剂 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 B. 充电时释放 CO2,放电时吸收 CO2 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 =2CO32-+C D. 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7.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 0.4000 mol·L−1 的 NaOH 溶液 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 解,转移至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 生素 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 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 溶液的试管中同 时加入 2 mL 5%H2O2 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 A B.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共 58 分。第 8~10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11、12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3 分)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 SiO2 和少量 FeS、CdS、PbS 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相关金属离子[c0(Mn+)=0.1 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Fe3+ Fe2+ Zn2+ Cd2+ 开始沉淀的 pH 1.5 6.3 6.2 7.4 沉淀完全的 pH 2.8 8.3 8.2 9.4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 外还有___________;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若不通入氧气,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沉积锌后的电 解液可返回_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9. CH4-CO2 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 和 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CH4-CO2 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CO2(g)=2CO(g)+2H2(g)。 已知:C(s)+2H2(g)=CH4(g) ΔH=-75 kJ·mol−1 C(s)+O2(g)=CO2(g) ΔH=-394 kJ·mol−1 C(s)+1/2O2(g)=CO(g) ΔH=-111 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 ΔH==______ kJ·mol−1。有利于提高 CH4 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填标 号)。 A.高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低温低压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 的容器中加入 2 mol CH4、1 mol CO2 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达 到平衡时 CO2 的转化率是 50%,其平衡常数为_______mol2·L−2。 (2)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 相关数据如下表: 积碳反应 CH4(g)=C(s)+2H2(g) 消碳反应 CO2(g)+C(s)=2CO(g) ΔH/(kJ·mol−1) 75 172 催化剂 X 33 91活化能/ (kJ·mol−1) 催化剂 Y 43 72 ①由上表判断,催化剂 X____Y(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 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 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 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K 积、K 消均增加 B.v 积减小,v 消增加 C.K 积减小,K 消增加 D.v 消增加的倍数比 v 积增加的倍数大 ②在一定温度下,测得某催化剂上沉积碳的生成速率方程为 v=k·p(CH4)·[p(CO2)]-0.5(k 为速 率常数)。在 p(CH4)一定时,不同 p(CO2)下积碳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 pa(CO2)、 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10.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 题: (1)晒制蓝图时,用 K3[Fe(C2O4)3]·3H2O 作感光剂,以 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 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 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B、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 E 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 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 A 中的残留物含有 FeO 和 Fe2O3,检验 Fe2O3 存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 m g 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 H2SO4 酸化,用 c mol·L-1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 瓶中。加稀 H2SO4 酸化,用 c mol·L-1 KMnO4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KMnO4 溶液 V mL。该晶体 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 分。 11. 硫及其化合物有许多用途,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如下表所示: H2S S8 FeS2 SO2 SO3 H2SO4 熔点/℃ −85.5 115.2 −75.5 16.8 10.3 沸点/℃ −60.3 444.6 >600(分解) −10.0 45.0 337.0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 Fe 原子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___,基态 S 原子电子占 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_____形。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H2S、SO2、SO3 的气态分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不同 于其他分子的是_________。 (3)图(a)为 S8 的结构,其熔点和沸点要比二氧化硫的熔点和沸点高很多,主要原因为 __________。 (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形,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 ______种;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子,该分子中 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 型为________。 (5)FeS2 晶体的晶胞如图(c)所示。晶胞边长为 a nm、FeS2 相对式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 数的值为 NA,其晶体密度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g·cm−3;晶胞中 Fe2+位于 所形成 的正八面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______nm。 12. 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得的山梨醇(A)和异山梨醇(B)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 E 是一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由葡萄糖为原料合成 E 的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2)A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3)由 B 到 C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5)由 D 到 E 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6)F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7.30 g 的 F 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反应可释放出 2.24 L 二氧化碳 (标准状况),F 的可能结构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 峰,峰面积比为 3∶1∶1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一、选择题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 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 2∶1 D. 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3. 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来源:学.科.网] C. 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4. 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 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 时,加几滴 CuSO4 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 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 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 Na+ D. 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5. 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 与 Li+在多孔碳材料电 极处生成 Li2O2-x(x=0 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 Li2O2-x=2Li+(1- )O2 6. 用 0.100 mol·L-1 AgNO3 滴定 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描述错误的是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sp(AgCl)的数量级为 10-10 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Ag+)·c(Cl-)=Ksp(AgCl)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 c 移到 a 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 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 c 向 b 方向移动 7. W、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 X 和 Z 同族。盐 YZW 与浓盐 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 YZW 的溶液。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为 W<X<Y<Z B. X 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 Z 的[来源:学科网 ZXXK] C. Y2W2 与 ZW2 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 标准状况下 W 的单质状态与 X 的相同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8. 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回答下列问 题: (1)已知:Ksp(BaSO4)=1.1×10−10,Ksp(BaS2O3)=4.1×10−5。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 根杂质,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 试剂:稀盐酸、稀 H2SO4、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H2O2 溶液 实验步骤 现象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 ②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有刺激性气体产生 ⑤静置,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2)利用 K2Cr2O7 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测定步骤如下: ①溶液配制:称取 1.2000 g 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__________ 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 100 mL 的_________中,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 ②滴定:取 0.00950 mol·L−1 的 K2Cr2O7 标准溶液 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 KI,发生 反应: Cr2O72−+6I−+14H+ 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 发生反应:I2+2S2O32− S4O62−+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 __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 3 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 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 _________%(保留 1 位小数)。 9. KIO3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1)KIO3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利用“KClO3 氧化法”制备 KIO3 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酸化反应”所得产物有 KH(IO3)2、Cl2 和 KCl。“逐 Cl2”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滤液”中的 溶质主要是_______。“调 p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KIO3 也可采用“电解法”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①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_________,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_。 ③与“电解法”相比,“KClO3 氧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10. 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SiHCl3 在常温常压下为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潮气时发烟生成(HSiO)2O 等,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SiHCl3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2SiHCl3(g) SiH2Cl2(g)+ SiCl4(g) ΔH1=48 kJ·mol−1 3SiH2Cl2(g) SiH4(g)+2SiHCl3 (g) ΔH2=−30 kJ·mol−1 则反应 4SiHCl3(g) SiH4(g)+ 3SiCl4(g)的 ΔH=__________ kJ·mol−1。 (3)对于反应 2SiHCl3(g) 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在 323 K 和 343 K 时 SiHCl3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343 K 时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α=_________%。平衡常数 K343 K=__________(保留 2 位小 数)。 ②在 343 K 下:要提高 SiHCl3 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 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 a、b 处反应速率大小:υa________υ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速率 υ=υ 正−υ 逆= − ,k 正、k 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x 为物质的量分数, 计算 a 处 =__________(保留 1 位小数)。 (二)选考题 11. [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锌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 (1)Zn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之一,主要由 Zn 和 Cu 组成。第一电离能Ⅰ1(Zn) _______Ⅰ1(Cu)(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ZnF2 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ZnF2 不溶于有机溶剂而 ZnCl2、ZnBr2、ZnI2 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本草》等中医典籍中,记载了炉甘石(ZnCO3)入药,可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或表 面创伤。ZnCO3 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C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________________。 (5)金属 Zn 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方式如图所示,这种堆积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六 棱柱底边边长为 a cm,高为 c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Zn 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12. [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 E 与化合物 H 在 Cr-Ni 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 能团的化合物 Y,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B 为单氯代烃,由 B 生成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 A 生成 B、G 生成 H 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D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5)Y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6)E 与 F 在 Cr-Ni 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7)X 与 D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 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 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 3∶3∶2。写出 3 种符合上述条件的 X 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北京卷) 本试卷共 16 页,共 3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 制氢气用于新 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 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 将其作为能源使 用 A. A B. B C. C D. D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 和 CH4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 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 CH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 B. CH4→CH3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 B. 常温时,0.1 mol·L-1 氨水的 pH=11.1:NH3·H2O +OH− C. 由 Na 和 C1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 Cu 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Na2S 溶液滴入 AgCl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 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 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 后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6. 测定 0.1 mol·L-1 Na2SO3 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 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 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H2O +OH− B. ④的 pH 与①不同,是由于 浓度减小造成的 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①与④的 Kw 值相等 7.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 3%NaCl 溶液)。 ① ② ③ 在 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 Zn 保护了 Fe   B. 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 C. 验证 Zn 保护 Fe 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 将 Zn 换成 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 Fe 比 Cu 活泼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8. 8−羟基喹啉被广泛用作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和萃取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图是 8− 羟基喹啉的合成路线。 已知:i. ii.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 2 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1)按官能团分类,A 的类别是__________。 (2)A→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4)C→D 所需的试剂 a 是__________。 (5)D→E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F→G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7)将下列 K→L 的流程图补充完整:____________ (8)合成 8−羟基喹啉时,L 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反应时还生成 了水,则 L 与 G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9. 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 Ca5(PO4)3(OH),还含有 Ca5(PO4)3F 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___。 (3)酸浸时,磷精矿中 Ca5(PO4)3F 所含氟转化为 HF,并进一步转化为 SiF4 除去。写出生 成 HF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H2O2 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 CO2 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 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 (5)脱硫时,CaCO3 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__________;加入 BaCO3 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 a g 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 b mol·L−1NaOH 溶 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 Na2HPO4,消耗 NaOH 溶液 c mL,精制磷酸中 H3PO4 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已知:H3PO4 摩尔质量为 98 g·mol−1) 10.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 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 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 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 ii 补充完整。 i.SO2+4I-+4H+ 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 I- (4)探究 i、ii 反应速率与 SO2 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 18 mL SO2 饱和溶 液加入到 2 mL 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 易溶解在 KI 溶液中) 序号 A B C D 试剂组成 0.4 mol·L-1 KI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 溶液变黄,一段时 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 浊较 A 快 无明显现象 溶液由棕褐色很 快褪色,变成黄色, 出现浑浊较 A 快 ①B 是 A 的对比实验,则 a=__________。 ②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 的歧化反应速率 D>A,结合 i、ii 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 11.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 为紫色固体,微溶于 KOH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 生 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 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 为氯气发生装置。A 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 Mn2+)。 ②将除杂装置 B 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 ③C 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 中 Cl2 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 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 K2FeO4 的性质 ①取 C 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 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 Cl2。为 证明是否 K2FeO4 氧化了 Cl-而产生 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 取少量 a,滴加 KSCN 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用 KOH 溶液充分洗涤 C 中所得固体,再用 KOH 溶液将 K2FeO4 溶出,得到 紫色溶液 b。取少量 b,滴加盐酸,有 Cl2 产生。 Ⅰ.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 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 K2FeO4 将 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 K2FeO4 氧化了 Cl-。用 K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 K2FeO4 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 Cl2________ (填“>”或“<”),而方案Ⅱ实 验表明,Cl2 和 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 > ,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 b 滴入 MnSO4 和足量 H2SO4 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 >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 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 化学部分 理科综合共 3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6 页,共 100 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 用条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 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6 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1. (2018•天津)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 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 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 D. 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2. (2018•天津)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A. 溶解度:Na2CO3C6H5OH 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 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r(Z) > r(Y) B.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B.反应4Fe(s)+3O2(g) 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3 mol H2与1 mol 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 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 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 分;若正 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 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 分。学科&网 11.化合物Y 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 −甲基丙烯酰氯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X 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Y与Br2的加成产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Y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 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 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 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 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 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 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 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 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 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13.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甲是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 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图乙是室温下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 C.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1某 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一元强酸 D.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 c(Ba2+ )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42− )越大c(Ba2+ )越小 14.H2C2O4为二元弱酸,Ka1 (H2C2O4 ) =5.4×10−2,Ka2 (H2C2O4 ) =5.4×10−5,设 H2C2O4溶液中c(总)=c(H2C2O4) +c(HC2O4−) +c(C2O42−)。室温下用NaOH溶液 滴定25.00 mL 0.1000 mol·L−1H2C2O4溶液至终点。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 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0.1000 mol·L−1 H2C2O4溶液:c(H+ ) =0.1000 mol·L−1+c(C2O42− )+c(OH−)−c(H2C2O4 ) B.c(Na+ ) =c(总)的溶液:c(Na+ ) >c(H2C2O4 ) >c(C2O42− ) >c(H+ ) C.pH = 7的溶液:c(Na+ ) =0.1000 mol·L−1+ c(C2O42−) −c(H2C2O4) D.c(Na+ ) =2c(总)的溶液:c(OH−) −c(H+) = 2c(H2C2O4) +c(HC2O4−)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 生反应2SO2(g)+ O2(g) 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 v2,c2< 2c1 B.K1> K3,p2> 2p3 C.v1< v3,α1(SO2 ) >α3(SO2 ) D.c2> 2c3,α2(SO3 )+α3(SO2 )<1 非 选 择 题 16.(12 分)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Fe2O3、SiO2,少量 FeS2 和金属 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 Fe3O4 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 SO2,用 NaOH 溶液吸收过量 SO2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添加 1%CaO 和不添加 CaO 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 如题 16 图所示。 已知:多数金属硫酸盐的分解温度都高于 600 ℃ 硫去除率=(1— )×100% ①不添加 CaO 的矿粉在低于 500 ℃焙烧时,去除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 ②700℃焙烧时,添加 1%CaO 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 CaO 的矿粉硫 去 除 率 低 , 其 主 要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向 “ 过 滤 ” 得 到 的 滤 液 中 通 入 过 量 CO2 , 铝 元 素 存 在 的 形 式 由 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 Fe2O3。Fe2O3 与 FeS2 混合后在缺氧条件 下焙烧生成 Fe3O4 和 SO2 ,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 n(FeS2 )∶n (Fe2O3)=__________________。 17.(15 分)丹参醇是存在于中药丹参中的一种天然产物。合成丹参醇的部分路 线如下: 焙烧后矿粉中硫元素总质量 焙烧前矿粉中硫元素总质量 已知: (1)A 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 (2)D E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B 的分子式为 C9H14O,写出 B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4)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①分子中含有苯环,能与 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不能发生银镜反 应; ②碱性条件水解生成两种产物,酸化后分子中均只有 2 种不同化学环 境的氢。 (5)写出以 和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 图(无机试剂和乙醇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8.(12 分)碱式硫酸铝溶液可用于烟气脱硫。室温下向一定浓度的硫酸铝溶液 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粉末,反应后经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反应方程 式为 (2−x)Al2(SO4)3+3xCaCO3+3xH2O 2[(1−x) Al2(SO4)3·xAl(OH)3]+3xCaSO4↓+3xCO2↑ 生成物(1−x)Al2(SO4)3·xAl(OH)3 中 x 值的大小影响碱式硫酸铝溶液的脱硫 效率。 (1)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时,维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变,提高 x 值的 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碱式硫酸铝溶液吸收 SO2 过程中,溶液的 pH___________(填“增大”、 “减小”、“不变”)。 (3)通过测定碱式硫酸铝溶液中相关离子的浓度确定 x 的值,测定方法如 下: ①取碱式硫酸铝溶液 25.00 mL,加入盐酸酸化的过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 应,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固体 2.3300 g。 ②取碱式硫酸铝溶液 2.50 mL,稀释至 25 mL,加入 0.1000 mol·L−1EDTA 标准溶液 25.00 mL,调节溶液 pH 约为 4.2,煮沸,冷却后用 0.08000 mol·L−1CuSO4 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 EDTA 至终点,消耗 CuSO4 标准溶 液 20.00 mL(已知 Al3+、Cu2+与 EDTA 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 1∶1)。 计算(1−x)Al2(SO4)3·xAl(OH)3 中的 x 值(写出计算过程)。 19.(15 分)以 Cl2、NaOH、(NH2)2CO(尿素)和 SO2 为原料可制备 N2H4·H2O (水合肼)和无水 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①Cl2+2OH− ClO−+Cl−+H2O 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 沸点约 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 NaClO 剧烈反应生成 N2。 (1)步骤Ⅰ制备 NaClO 溶液时,若温度超过 40 ℃,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 生 成 NaClO3 和 NaCl , 其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 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合成 N2H4·H2O 的装置如题 19 图−1 所示。NaClO 碱性溶液与尿 素水溶液在 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 110 ℃继续反 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使用冷凝管的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 Na2CO3 制备无水 Na2SO3(水溶液中 H2SO3、 、 随 pH 的分布如题 19 图−2 所示,Na2SO3 的溶解 度曲线如题 19 图−3 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 Na2CO3 溶液中通入 SO2 制备 NaHSO3 溶液。实验中确定 何时停止通 SO2 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 补 充 完 整 由 NaHSO3 溶 液 制 备 无 水 Na2SO3 的 实 验 方 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20.(14 分)NOx(主要指 NO 和 N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 中的 NOx 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用水吸收 NOx 的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NO2 (g)+H2O(l) HNO3 (aq)+HNO2 (aq) ΔH=−116.1 kJ·mol−1 3HNO2 ( aq ) HNO3 ( aq ) +2NO ( g ) +H2O ( l ) ΔH=75.9 kJ·mol−1 反 应 3NO2 ( g ) +H2O ( l ) 2HNO3 ( aq ) +NO ( g ) 的 ΔH=___________kJ·mol−1。 3HSO− 2 3SO − (2)用稀硝酸吸收 NOx,得到 HNO3 和 HNO2 的混合溶液,电解该混合溶液 可 获 得 较 浓 的 硝 酸 。 写 出 电 解 时 阳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酸性(NH2)2CO 水溶液吸收 NOx,吸收过程中存在 HNO2 与(NH2)2CO 生 成 N2 和 CO2 的 反 应 。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 M 能催化 NH3 与 NOx 反应生成 N2。 ①NH3 与 NO2 生成 N2 的反应中,当生成 1 mol N2 时,转移的电子数 为___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 O2、NH3 和 NOx 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 M 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 20 图−1)。 反应相同时间 NOx 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题 20 图−2 所示, 在 50~25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NOx 的去除率先迅速上升后上 升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温度高于 380 ℃ 时 , NOx 的 去 除 率 迅 速 下 降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 分)【选做题】本题包括 A、B 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 A 小题评分。 A.[物质结构与性质] 臭氧(O3)在[Fe(H2O)6]2+催化下能将烟气中的 SO2、NOx 分别氧化为 和 ,NOx 也可在其他条件下被还原为 N2。 (1) 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 的空间构型为 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2)Fe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与 O3 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阴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4 ) N2 分 子 中 σ 键 与 π 键 的 数 目 比 n ( σ ) ∶ n ( π ) =__________________。 (5)[Fe(H2O)6]2+与 NO 反应生成的[Fe(NO)(H2O)5]2+中,NO 以 N 原子与 Fe2+ 形成配位键。请在[Fe(NO)(H2O)5]2+结构示意图的相应位置补填缺少的 配体。学科¥网 B.[实验化学]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微溶于水,实 验室可用 KMnO4 氧化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制备,其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向反应瓶中加入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和水,快速搅拌,于70~80 ℃ 滴加 KMnO4 溶液。反应结束后,加入 KOH 溶液至碱性。 步骤 2:趁热过滤,洗涤滤饼,合并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 3:对合并后的溶液进行处理。 步骤 4:抽滤,洗涤,干燥,得 3,4−亚甲二氧基苯甲酸固体。 2 4SO − 3NO− 2 4SO − 3NO− (1)步骤 1 中,反应结束后,若观察到反应液呈紫红色,需向溶液中滴加 NaHSO3 溶液, 转化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加入 KOH 溶 液至碱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 2 中,趁热过滤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 3 中,处理合并后溶液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4 中,抽滤所用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____、吸滤瓶、安全瓶和 抽气泵。 3HSO− 全国卷 1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 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 Li、P、F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 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 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 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 正确;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B 正确; C、得到含 Li、P、Fe 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 是 Fe3+,C 正确;学科@网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 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以废旧电池的回收为载体考查金属元素的回收,明确流程中元素的转化关系是解 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 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 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 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 正确; 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2/CCl4 溶液褪色,C 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 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 B,注意酶的性质特点。 3、【答案】D 【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 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来源:学科网] 详解: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 正确; B、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吸收,注意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以防止倒吸,B 正确; C、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实现分离,C 正确; D、乙酸乙酯是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不能通过蒸发实现分离,D 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 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4、【答案】B 【解析】分析:A、胶体是大分子的集合体; B、根据氩气的组成解答;[来源:学*科*网] C、根据丙三醇的结构分析; D、根据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分析。 详解:A、16.25g 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 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 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小于 0.1 NA,A 错误; B、标准状况下 22.4L 氩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氩气是一个 Ar 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 的质子数是 18 NA,B 正确; C、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92.0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 NA,C 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 CH3Cl 分子 数小于 1.0 NA,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选项 D 是易错点,主要是不清楚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属于自由基取代反应,每个氢原 子都有可能被取代,其产物比较复杂,这与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完全不同。 5、【答案】C 【解析】分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根据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判断; C、根据饱和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 D、根据氢原子守恒解答。 详解:A、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 C5H8,环戊烯的分子式也是 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 异构体,A 正确; B、分子中的 8 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 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氯代物超过两种,B 正确; C、由于分子中 4 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 4 个原子一定构成四面 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 错误; D、戊烷比螺[2,2]戊烷多 4 个氢原子,所以生成 1 molC5H12 至少需要 2 molH2,D 正确。答 案选 C。 点睛:选项 B 与 C 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 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 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 D 生成 1 mol C5H12 至少需要 2 mol H2 6、【答案】B 【解析】分析: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W 与 Z 形成的 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生成物是 HF,因此 W 是 F,Z 是 Ca,W 与 Y 同族,则 Y 是 Cl。W、X、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则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0-7-2= 1,所以 X 是 Na,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W、X、Y、Z 分别是 F、Na、Cl、Ca。则 A、金属钠常温常压下是固态,A 错误; B、CaH2 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 正确; C、Y 与 Z 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水溶液显中性,C 错误; D、F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没有正价,Cl 元素的最高价是+7 价,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准确判断出元素名称是解答的关键,突破点是能腐蚀玻璃的物质为 HF,进而推断出 CaF2 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 HF。易错点是选项 B,注意金属氢化物的结构特点,与非金属氢化 物的不同。难点是氟化钙与浓硫酸反应属于学生不熟悉的知识点。 7、【答案】C 【解析】 A、CO2 在 ZnO@石墨烯电极上转化为 CO,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O2+2H++2e-=CO+H2O,A 正确; B、根据石墨烯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可知①+②即得到 H2S-2e-=2H++S,因此总反应式为 CO2+H2S=CO+H2O+S,B 正确; C、石墨烯电极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因此石墨烯上的电势比 ZnO@石墨烯电极上的高, C 错误; D、由于铁离子、亚铁离子均易水解,所以如果采用 Fe3+/Fe2+取代 EDTA-Fe3+/EDTA-Fe2+, 溶液需要酸性,D 正确。答案选 C。 点睛:准确判断出阴阳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反应和还 原反应,进而得出阴阳极。电势高低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物理学的角度借助于阳极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去分析。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 去除水中溶解氧 (2). 分液(或滴液)漏斗 (3). Zn+2Cr3+= Zn2++2Cr2+ (4). 排除 c 中空气 (5). c 中产生 H2 使压强大于大气压 (6). (冰 浴)冷却 (7). 过滤 (8). 敞开体系,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 【解析】分析:在盐酸溶液中锌把 Cr3+还原为 Cr2+,同时产生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 氧化。生成的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可以把生成的 CrCl2 压入 d 装置发生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1)由于醋酸亚铬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尽可能避免与氧气接触,因此实验中所用蒸 馏水均需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氧;根据仪器构造可知仪器 a 是分液(或滴 液)漏斗; (2)①c 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说明 Cr3+被锌还原为 Cr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2Cr3+=Zn2++2Cr2+; ②锌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能氧化 Cr2+,所以氢气的作用是排 除 c 中空气; (3)打开 K3,关闭 K1 和 K2,由于锌继续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导致 c 中压强增大,所以 c 中亮蓝色溶液能流入 d 装置,与醋酸钠反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醋酸亚铬难溶于水冷水,所 以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需要采取的操作是(冰浴)冷却、过滤、洗涤、干燥。 (4)由于 d 装置是敞开体系,因此装置的缺点是可能使醋酸亚铬与空气接触被氧化而使产 品不纯。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醋酸亚铬制备原理的实验探究,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原理、有关物质的性质尤其是题干信息中提取和应用是解答的关键。 9、【答案】 (1). 2NaHSO3=Na2S2O5+H2O (2). NaHSO3 (3). 得到 NaHSO3 过饱和 溶液 (4). 2H2O-4e-=4H++O2↑ (5). a (6). S2O52-+2I2+3H2O=2SO42-+4I- +6H+ (7). 0.128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守恒书写方程式; (2)①根据溶液显酸性判断产物; ②要制备焦亚硫酸钠,需要制备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据此判断; (3)根据阳极氢氧根放电,阴极氢离子放电,结合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解答; (4)焦亚硫酸钠与单质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书写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计算残留量。 详解:(1)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脱水生成焦亚硫酸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方程式 为 2NaHSO3=Na2S2O5+H2O; (2)①碳酸钠饱和溶液吸收 SO2 后的溶液显酸性,说明生成物是酸式盐,即Ⅰ中为 NaHSO3; ②要制备焦亚硫酸钠,需要制备亚硫酸氢钠过饱和溶液,因此工艺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并再 次充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是得到 NaHSO3 过饱和溶液; (3)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区是稀硫酸,氢氧根放电,则电极反应式为 2H2O -4e-=4H++O2↑。阳极区氢离子增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a 室与亚硫酸钠结合生成亚 硫酸钠。阴极是氢离子放电,氢氧根浓度增大,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所以电解 后 a 室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增大。 (4)单质碘具有氧化性,能把焦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S2O52-+2I2+3H2O =2SO42-+4I-+6H+;消耗碘的物质的量是 0.0001mol,所以焦亚硫酸钠的残留量(以 SO2 计) 是 。 点睛:本题以焦亚硫酸钠的制备、应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流程的分析、电解原理的应用以及 定量分析等,题目难度中等。难点是电解池的分析与判断,注意结合电解原理、交换膜的作 用、离子的移动方向分析电极反应、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变化。易错点是最后一问,注意计算 残留量时应该以二氧化硫计,而不是焦亚硫酸钠。 10、【答案】 (1). O2 (2). 53.1 (3). 30.0 (4). 6.0×10-2 (5). 大于 (6).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总压强提高;NO2 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 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7). 13.4 (8). AC 【解析】分析:(1)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转化为氧化产物判断; (2)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②根据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计算; ③根据温度对压强和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 ④根据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计算出二氧化氮、氧气的压强,然后再根据二氧化氮转 化的方程式计算平衡时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的压强。学科%网 (3)根据三步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详解:(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 化产物是氧气,分子式为 O2; (2)①已知: ⅰ、2N2O5(g)=2N2O4(g)+O2(g) △H1=-4.4kJ/mol ⅱ、2NO2(g)=N2O4(g) △H2=-55.3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ⅰ÷2-ⅱ即得到 N2O5(g)=2NO2(g)+1/2O2(g) △H1=+53.1kJ/mol; ②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 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 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 是 35.8kPa-5.8kPa=30.0kPa,因此此时反应速率 v=2.0×10-3×30=6.0×10-2 (kPa·min-1); ③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 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 解后体系压强 p∞(35℃)大于 63.1 kPa。 ④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 63.1kPa,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 最初生成的二氧化氮的压强是 35.8kPa×2=71.6 kPa,氧气是 35.8kPa÷2=17.9 kPa,总 压强应该是 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 89.5 kPa-63.1kPa= 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 2NO2(g) N2O4(g)可知平衡时四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 26.4kPa,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 71.6 kPa-26.4kPa×2=18.8kPa,则反应的平衡常数 。 (3)A、第一步反应快,所以第一步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的逆反应速率,A 正确; B、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中间产物还有 NO,B 错误; C、根据第二步反应生成物中有 NO2 可知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 正确; D、第三步反应快,所以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 错误。答案选 A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侧重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有关分析与计算, 题目难度较大。试题设计新颖,陌生感强,计算量较大,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压强和平衡常 数的计算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角度去理解压强与气体物质的量之间的关 系,注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和表中数据的灵活应用。也可以直接把压强看作是物质的量利用 三段式计算。 11、【答案】 (1). D (2). C (3). Li+核电荷数较大 (4). 正四面体 (5). sp3 (6). AB (7). 520 (8). 498 (9). 2908 (10). 【解析】分析:(1)根据处于基态时能量低,处于激发态时能量高判断; (2)根据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判断;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微粒判断化学键; (4)第一电离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 能量,据此计算;根据氧气转化为氧原子时的能量变化计算键能;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 1 摩尔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据此解答; (5)根据晶胞中含有的离子个数,结合密度的定义计算。 详解:(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 Li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1,则 D 中能量最 低;选项 C 中有 2 个电子处于 2p 能级上,能量最高; (2)由于锂的核电荷数较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大,因此 Li +半径小于 H-; (3)LiAlH4 中的阴离子是 AlH4-,中心原子铝原子含有的价层电子对数是 4,且不存在孤对 电子,所以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sp3 杂化;阴阳离子间存在离 子键,Al 与 H 之间还有共价单键,不存在双键和氢键,答案选 AB; (4)根据示意图可知 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 1040 kJ/mol÷2=520 kJ/mol;0.5mol 氧气 转化为氧原子时吸热是 249 kJ,所以 O=O 键能是 249 kJ/mol×2=498 kJ/mol;根据晶格 能的定义结合示意图可知 Li2O 的晶格能是 2908 kJ/mol;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锂全部在晶胞中,共计是 8 个,根据化学式可知氧原子个数是 4 个, 则 Li2O 的密度是 。 点睛: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轨道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构型,电离能、晶格能,化学键 类型,晶胞的计算等知识,保持了往年知识点比较分散的特点,立足课本进行适当拓展,但 整体难度不大。难点仍然是晶胞的有关判断与计算,晶胞中原子的数目往往采用均摊法:① 位于晶胞顶点的原子为 8 个晶胞共用,对一个晶胞的贡献为 1/8;②位于晶胞面心的原子为 2 个晶胞共用,对一个晶胞的贡献为 1/2;③位于晶胞棱心的原子为 4 个晶胞共用,对一个晶 胞的贡献为 1/4;④位于晶胞体心的原子为 1 个晶胞共用,对一个晶胞的贡献为 1。 12、【答案】 (1). 氯乙酸 (2). 取代反应 (3). 乙醇/浓硫酸、加热 (4). C12H18O3 (5). 羟基、醚键 (6). 、 (7). 【解析】分析:A 是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氯乙酸钠与 NaCN 发生取代反应生 成 C,C 水解又引入 1 个羧基。D 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E,E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F,在催 化剂作用下 F 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将酯基均转化为醇羟基,2 分子 G 发生羟基的脱水反应成 环,据此解答。 详解:(1)根据 A 的结构简式可知 A 是氯乙酸; (2)反应②中氯原子被-CN 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3)反应④是酯化反应,所需试剂和条件分别是乙醇/浓硫酸、加热; (4)根据 G 的键线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C12H18O3; (5)根据 W 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和羟基; (6)属于酯类,说明含有酯基。核磁共振氢谱为两组峰,峰面积比为 1:1,说明氢原子分 为两类,各是 6 个氢原子,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或 ; (7)根据已知信息结合逆推法可知合成苯乙酸卞酯的路线图为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涉及官能团的性质、有机物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的 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知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反应条件的选择、 物质的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结 构简式的书写及物质转化流程图的书写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掌握常见的有机 代表物的性质、各类官能团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物质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与各类官能 团的数目关系,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设计合成路 线图时有关信息隐含在题干中的流程图中,需要学生自行判断和灵活应用。 全国卷 2 1、【答案】D 【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 C.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 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 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 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 X 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 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 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答案】C 【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 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学科%网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点睛: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 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 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 综合性考查要求。 3、【答案】D 【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 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所以液面会上升。但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 选 D。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 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 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4、【答案】A 【解析】分析:W、X、Y 和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 与 X 可生成一种 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 是 N,X 是 O;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因此 Y 只能 是第三周期,所以 Y 是 Na;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 W 的电子总数相同,Z 的最外层电子 数是 7 个,Z 是 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 体是解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较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 注意掌握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用途、制备等。 5、【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分析; B.根据铁离子水解分析; C.根据甲烷和乙烯均含有 4 个氢原子分析; D.根据反应是可逆反应判断。 详解:A.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的物质的量是 1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含有 6 个 P -P 键,因此其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6NA,A 错误; B. 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 100 mL 1mol·L−1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小于 0.1NA,B 错误; C. 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 4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C 正确; D. 反应 2SO2+O2 2SO3 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 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NA,D 错误。答案选 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 水解、转移电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 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 6、【答案】D 【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阳 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 ClO4-向负极移动,A 正确; B. 电池的总反应为 3CO2+4Na 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 CO2,放电时吸收 CO2,B 正确; C. 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2-+C,C 正确; D. 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 2CO32 -+C-4e−=3CO2,D 错误。答案选 D。 电解: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 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 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 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7、【答案】B 【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 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 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 D.反应的方程式为 HSO3-+H2O2=SO42-+H++H2O,这说明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 象,因此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错误。答案选 B。 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 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 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 D 是解答的易 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8、【答案】 (1). ZnS+ O2 ZnO+SO2 (2). PbSO4 (3). 调节溶液的 pH (4). 无法除去杂质 Fe2+ (5). Zn+Cd2+ Zn2++Cd (6). Zn2++2e- Zn (7). 溶 浸 【解析】分析:焙烧时硫元素转化为 SO2,然后用稀硫酸溶浸,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和硫 酸镉,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转化为滤渣,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 1 中还含有硫 酸铅。由于沉淀亚铁离子的 pH 较大,需要将其氧化为铁离子,通过控制 pH 得到氢氧化铁 沉淀;滤液中加入锌粉置换出 Cd,最后将滤液电解得到金属锌,据此将解答。学科*网 详解:(1)由于闪锌矿的主要成分是 ZnS,因此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S+3O2 2ZnO+2SO2。 (2)由于硫酸铅不溶于水,因此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2 外还有 PbSO4;要测定铁离子, 需要调节溶液的 pH,又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需要利用氧化锌调节 pH,即氧化除杂工 序中 ZnO 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 pH。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沉淀亚铁离子的 pH 较大,所以若不 通入氧气,其后果是无法除去杂质 Fe2+。 (3)溶液中的 Cd2+可用锌粉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Zn+Cd2+=Zn2++Cd。 (4)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因此阴极是锌离子放 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2++2e-=Zn;阳极是氢氧根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 氢离子,所以电解后还有硫酸产生,因此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点睛: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 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①反应物是什 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应;③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即抓住一个关 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的。另外本题中呈现的内容展示了中华优秀科 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 9、【答案】 (1). 247 (2). A (3). (4). 劣于 (5). 相对于催化剂 X,催化剂 Y 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 (6). AD (7). pc(CO2)、pb(CO2)、pa(CO2) 【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根据反应特点结合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解答;根据转化率利用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 (2)①根据活化能对反应的影响分析;根据反应热结合温度对平衡状态的影响以及图像曲 线变化趋势解答; ②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式分析影响其因素结合图像解答。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相对于催化剂 X,催化剂 Y 积碳反应的活化能大,积碳反应的速 率小;而消碳反应活化能相对小,消碳反应速率大,所以催化剂 X 劣于 Y。A.正反应均是 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 K 积、K 消均增加,A 正确;B.升高温 度反应速率均增大,B 错误;C.根据 A 中分析可知选项 C 错误;D.积碳量达到最大值以 后再升高温度积碳量降低,这说明 v 消增加的倍数比 v 积增加的倍数大,D 正确。答案选 AD。 ②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式可知在 p(CH4)一定时,生成速率随 p(CO2)的升高而降低,所以根据 图像可知 pa(CO2)、pb(CO2)、pc(CO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pc(CO2)、pb(CO2)、pa(CO2)。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化学计算等知识。图 像分析是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注意化学平衡图像分析的答题技巧,看图像时:①一看面: 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②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③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然后根据图象中呈现的关系、题给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 10、【答案】 (1). 3FeC2O4+2K3[Fe(CN)6] Fe3[Fe(CN)6]2+3K2C2O4 (2). 隔绝空气、 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3). CO2 (4). CO (5). 先熄灭装置 A、E 的酒 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6). 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 1~2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 Fe2O3 (7). 粉红色出现 (8). 【解析】分析:(1)根据亚铁离子能与 K3[Fe(CN)6]发生显色反应解答; (2)①根据氮气能隔绝空气和排尽气体分析; ②根据 CO2、CO 的性质分析; ③要防止倒吸可以根据外界条件对压强的影响分析; ③根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答; (3)①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红色 ;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计算。 详解:(1)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3[Fe(C2O4)3] 2FeC2O4+3K2C2O4+2CO2↑, 反应后有草酸亚铁产生,所以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C2O4+2K3[Fe(CN)6]= Fe3[Fe(CN)6]2+3K2C2O4。 (2)①装置中的空气在高温下能氧化金属铜,能影响 E 中的反应,所以反应前通入氮气的 目的是隔绝空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中有气体生成,不会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B、F 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应中一定产生二氧化碳。装置 E 中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即有还原性气体 CO 生成,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 中一定含有 CO2、CO; ③为防止倒吸,必须保证装置中保持一定的压力,所以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 置 A、E 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即可。 ④要检验 Fe2O3 存在首先要转化为可溶性铁盐,因此方法是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 硫酸溶解,滴入 1~2 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 Fe2O3。 (3)①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根离子,其溶液显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粉红色出现。 ②锌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中消耗 高锰酸钾是 0.001cVmol,Mn 元素化合价从+7 价降低到+2 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 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005cVmol,则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分解产物检验、元素含量测定等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 中等,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关于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 要因素如下: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 防爆炸(如 H2 还原 CuO 应先通 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防氧化(如 H2 还原 CuO 后要“先 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污染性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 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气管堵塞;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 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11、【答案】 (1). (2). 哑铃(纺锤) (3). H2S (4). S8 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范德华力强 (5). 平面三角 (6). 2 (7). sp3 (8). (9). 【解析】分析:(1)根据铁、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解答; (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3)根据影响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是分子间范德华力判断;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学科%网 (5)根据晶胞结构、结合密度表达式计算。 (4)气态三氧化硫以单分子形式存在,根据(2)中分析可知中心原子含有的价层电子对数 是 3,且不存在孤对电子,所以其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分子中存在氧硫双键,因 此其中共价键的类型有 2 种,即 σ 键、π 键;固体三氧化硫中存在如图(b)所示的三聚分 子,该分子中 S 原子形成 4 个共价键,因此其杂化轨道类型为 sp3。 (5)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有铁原子的个数是 12×1/4+1=4,硫原子个数是 8×1/8+6×1/2= 4,晶胞边长为 a nm、FeS2 相对式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其晶体密度的计 算表达式为 ;晶胞中 Fe2+位于 所形成 的正八面体的体心,该正八面体的边长是面对角线的一半,则为 nm。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空间构型、晶体熔沸点比较以及晶胞结构 判断与计算等,难度中等。其中杂化形式的判断是难点,由价层电子特征判断分子立体构型 时需注意: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 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①当中心原子无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一致;② 当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能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 但不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成键情况,但不能预测分子的几何 构型。两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达到处理问题简便、迅速、全面的效果。 12、【答案】 (1). C6H12O6 (2). 羟基 (3). 取代反应 (4). (5). (6). 9 (7). 【解析】分析: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醛基的加成反应生成 A,A 在浓硫酸的作 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 B,B 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C,根据 C 与 D 的分子式可知 C 生成 D 是 C 分子中另一个羟基与硝酸发生酯化反应,D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 E, 据此解答。 详解:(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6H12O6。 (2)葡萄糖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醛基的加成反应生成 A,因此 A 中含有的官能团的 名称为羟基。 (3)由 B 到 C 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学#科网 (4)根据 B 的结构简式可知 C 的结构简式为 。 (5)由 D 到 E 是乙酸形成的酯基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 (6)F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7.30 g 的 F 与足量饱和碳酸氢钠可释放出 2.24 L 二氧化碳(标准 状况),说明 F 分子中含有羧基,7.30 g F 的物质的量是 7.3g÷146g/mol=0.05mol,二氧化碳 是 0.1mol,因此 F 分子中含有 2 个羧基,则 F 相当于是丁烷分子中的 2 个氢原子被羧基取代, 如果是正丁烷,根据定一移一可知有 6 种结构。如果是异丁烷,则有 3 种结构,所以可能的 结构共有 9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即 、 、 、 、 、 、 、 、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 面积比为 3∶1∶1 的结构简式为 。 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 机物的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 及相互转化关系,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 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高考有机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本题的难点是同分异构体数目判 断,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 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 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本 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全国卷 3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 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 解答。 详解: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 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 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 错误。 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 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 正确。 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 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 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 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正确。 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 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需要指出的是,选项 D 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保护方法。 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结构,需要先分析该物质中含有的微观粒子或组成的情况, 再结合题目说明进行计算。 详解:A.1 个 Mg 原子中有 12 个质子,1 个 Al 原子中有 13 个质子。24g 镁和 27g 铝各自 的物质的量都是 1mol,所以 24g 镁含有的质子数为 12mol,27g 铝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13mol,选项 A 错误。 B.设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 X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 mol,臭氧(O3)的物质 的量为 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 ×2= mol 和 ×3= mol,即此时氧 气和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 8 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 和臭氧中一定含有相同的电子数,选项 B 正确。 C.重水为 ,其中 含有 1 个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重水分子含有 10 个中子,1mol 重水含有 10mol 中子。水为 ,其中 没有中子, 含有 8 个中子, 所以 1 个水分子含有 8 个中子,1mol 水含有 8mol 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比为 10:8=5:4,选 项 C 错误。 D.乙烷(C2H6)分子中有 6 个 C-H 键和 1 个 C-C 键,所以 1mol 乙烷有 7mol 共价键。 乙烯(C2H4)分子中有 4 个 C-H 键和 1 个 C=C,所以 1mol 乙烯有 6mol 共价键,选项 D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中含有的各种粒子或微观结构的问题,一般来说先计算物质基本微 粒中含有多少个需要计算的粒子或微观结构,再乘以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相应 结果。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应该先确定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特定结 构(苯环等非官能团),再根据以上结构判断其性质。 详解:A.苯乙烯中有苯环,液溴和铁粉作用下,溴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所以选项 A 正确。 B.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选项 B 正确。 C.苯乙烯与 HCl 应该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氯代苯乙烷,选项 C 错误。 D.乙苯乙烯中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聚苯乙烯,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选项 A,题目说将苯乙烯与液溴混合,再加入铁粉,能发生取代, 这里的问题是,会不会发生加成反应。碳碳双键和液溴是可以发生加成的,但是反应的速率 较慢,加入的铁粉与液溴反应得到溴化铁,在溴化铁催化下,发生苯环上的氢原子与溴的取 代会比较快;或者也可以认为溴过量,发生加成以后再进行取代。 4、【答案】B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 Na+,选项 C 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 体积的三分之二,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选项 B 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 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 pH=8~10)和甲基橙(变色 范围为 pH=3.1~4.4)。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 pH 约为 5.6),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 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 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 剂。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应该先根据题目叙述和对应的示意图, 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再根据正负极的反应要求进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科&网 详解: A.题目叙述为:放电时,O2 与 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 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 A 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 选项 B 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 向锂电极移动,选项 C 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 O2 与 Li+得电子转化为 Li2O2-X,电池的负 极反应应该是单质 Li 失电子转化为 Li+,所以总反应为:2Li + (1- )O2 = Li2O2-X,充电 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 Li2O2-X = 2Li + (1- )O2,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可充电电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还可以直接判断反应的氧化剂和 还原剂,进而判断出电池的正负极。本题明显是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所以通氧气的为正极, 单质锂就一定为负极。放电时的电池反应,逆向反应就是充电的电池反应,注意:放电的负 极,充电时应该为阴极;放电的正极充电时应该为阳极。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 过程。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详解:A.选取横坐标为 50mL 的点,此时向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中,加入了 50mL 0.1mol/L 的 AgNO3 溶液,所以计算出此时溶液中过量的 Ag+浓度为 0.025mol/L(按照银离 子和氯离子 1:1 沉淀,同时不要忘记溶液体积变为原来 2 倍),由图示得到此时 Cl-约为 1×10-8mol/L(实际稍小),所以 KSP(AgCl)约为 0.025×10-8=2.5×10-10,所以其数量级为 10-10, 选项 A 正确。 B.由于 KSP(AgCl)极小,所以向溶液滴加硝酸银就会有沉淀析出,溶液一直是氯化银的饱 和溶液,所以 c(Ag+)·c(Cl-)=KSP(AgCl),选项 B 正确。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 决定,将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改为 50mL 0.04mol/L 的 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 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0.8 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 0.8 倍,因此 应该由 c 点的 25mL 变为 25×0.8=20mL,而 a 点对应的是 15mL,选项 C 错误。 D.卤化银从氟化银到碘化银的溶解度应该逐渐减小,所以 KSP(AgCl)应该大于 KSP(AgBr), 将 50mL 0.05mol/L 的 Cl-溶液改为 50mL 0.05mol/L 的 Br-溶液,这是将溶液中的氯离子换为 等物质的量的溴离子,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或溴离子都是 1:1 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 标不变,但是因为溴化银更难溶,所以终点时,溴离子的浓度应该比终点时氯离子的浓度更 小,所以有可能由 a 点变为 b 点。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滴定过程——沉淀滴定,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 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这种滴定的理论终点都应该是恰好反应的点,酸碱中和滴定是酸碱 恰好中和,沉淀滴定就是恰好沉淀,这样就能判断溶液发生改变的时候,滴定终点如何变化 了。 7、【答案】D B.HCl 是强酸,HF 是弱酸,所以 X(F)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弱于 Z(Cl)的。选项 B 错误。 C.ClO2 的中心原子是 Cl,分子中只存在 Cl 和 O 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选项 C 错误。 D.标准状况下,W 的单质 O2 或 O3 均为气态,X 的单质 F2 也是气态。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单,根据题目表述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元素,再代 入四个选项判断即可。要注意选项 D 中,标准状况下氧气、臭氧、氟气的状态为气体。 8、【答案】(1). ③加入过量稀盐酸 (2). ④出现乳黄色浑浊 (3). ⑤(吸)取上层清液, 滴入 BaCl2 溶液 (4). ⑥产生白色沉淀 (5). 烧杯 (6). 容量瓶 (7). 刻度 (8). 蓝色褪去 (9). 95.0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硫酸根离子的 检验,一个是硫代硫酸钠的定量检测。 详解:(1)检验样品中的硫酸根离子,应该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但是本题 中,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以及钡离子都反应,所以应该排除其干扰,具体过程应该为先 将样品溶解,加入稀盐酸酸化(反应为 S2O32- + 2H+ = SO2↑+S↓+H2O),静置,取上层清液中 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所以答案为:③加入过量稀盐酸; ④有乳黄色沉淀;⑤取上层清液,滴加氯化钡溶液;⑥有白色沉淀产生。学#科网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先称量质量,在烧杯中溶解,在转移至容量瓶,最后 定容即可。所以过程为:将固体再烧杯中加入溶解,全部转移至 100mL 容量瓶,加蒸馏水 至刻度线。 ②淡黄绿色溶液中有单质碘,加入淀粉为指示剂,溶液显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溶液 中的单质碘,滴定终点时溶液的蓝色应该褪去。根据题目的两个方程式得到如下关系式: Cr2O72-~3I2~6S2O32-,则配制的 100mL 样品溶液中硫代硫酸钠的浓度 c= ,含有的硫代硫酸钠为 0.004597mol,所以样品纯度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基本,其中第一问中的硫代硫酸钠样品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在 2014 年的天津、山东、四川高考题中都出现过,只要注意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就可以准 确作答。 9、【答案】(1). 碘酸钾 (2). 加热 (3). KCl (4). KH(IO3)2+KOH 2KIO3+H2O 或(HIO3+KOH KIO3+H2O) (5). 2H2O+2e- 2OH-+H2↑ (6). K+ (7). a 到 b (8). 产生 Cl2 易污染环境 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工业以及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应该从题目的化工流程入手, 判断每步流 程操作的目的,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详解:(1)根据氯酸钾(KClO3)可以推测 KIO3 为碘酸钾。 (2)将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排出的一般方法是将溶液加热,原因是气体的溶解度是随温度 上升而下减小。第一步反应得到的产品中氯气在“逐 Cl2”时除去,根据图示,碘酸钾在最后 得到,所以过滤时 KH(IO3)2 应该在滤渣中,所以滤液中主要为 KCl。“调 pH”的主要目的是 将 KH(IO3)2 转化为 KIO3,所以方程式为:KH(IO3)2+KOH=2KIO3+H2O。 (3)①由图示,阴极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为水电离的氢离子得电子,反应为 2H2O + 2e- = 2OH- + H2↑。 ②电解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阴极迁移,明显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钾离子迁移,方向为 由左向右,即由 a 到 b。 ③KClO3 氧化法的最大不足之处在于,生产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氯气。 点睛:题目的电解过程,可以理解为:阳极区的单质碘和氢氧化钾反应:3I2 + 6KOH = KIO3 + 5KI + 3H2O,生成的碘离子在阳极失电子再转化为单质碘,单质碘再与氢氧化钾反应,以 上反应反复循环最终将所有的碘都转化为碘酸钾。阴极区得到的氢氧化钾可以循环使用。 10、【答案】(1). 2SiHCl3+3H2O (HSiO)2O+6HCl (2). 114 (3). ①22 (4). 0.02 (5). ②及时移去产物 (6). 改进催化剂 (7). 提高反应物压强(浓度) (8). ③大于 (9). 1.3 (3)①由图示,温度越高反应越快,达到平衡用得时间就越少,所以曲线 a 代表 343K 的 反应。从图中读出,平衡以后反应转化率为 22%。设初始加入的三氯氢硅的浓度为 1mol/L, 得到: 2SiHCl3 SiH2Cl2 + SiCl4 起始: 1 0 0 反应: 0.22 0.11 0.11 (转化率为 22%) 平衡: 0.78 0.11 0.11 所以平衡常数 K=0.112÷0.782=0.02。 ②温度不变,提高三氯氢硅转化率的方法可以是将产物从体系分离(两边物质的量相等,压 强不影响平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就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大压 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加入更高效的催化剂(改进催化剂)。 ③a、b 两点的转化率相等,可以认为各物质的浓度对应相等,而 a 点的温度更高,所以速 率更快,即 Va>Vb。根据题目表述得到 , , 当反应达平衡时 , = ,所以 ,实际就是平衡常数 K 值,所以 0.02。a 点时,转化率为 20%, 所以计算出: 2SiHCl3 SiH2Cl2 + SiCl4 起始: 1 0 0 反应: 0.2 0.1 0.1 (转化率为 20%) 平衡: 0.8 0.1 0.1[来源:学。科。网 Z。X。X。K] 所以 =0.8; = =0.1;所以 点睛:题目的最后一问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实际题目希望学生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应该等于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的比值。要考虑到速率常数也是常数,应该与温度相关,所以 不能利用 b 点数据进行计算或判断。 11、【答案】(1). [Ar]3d104s2 (2). 大于 (3). Zn 核外电子排布为全满稳定结构,较难失 电子 (4). 离子键 (5). ZnF2 为离子化合物,ZnCl2、ZnBr2、ZnI2 的化学键以共价键为 主、极性较小 (6). 平面三角形 (7). sp2 (8). 六方最密堆积(A3 型) (9). 【解析】分析:本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综合题,需要熟练掌握这一部分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一般来说, 题目都是一个一个小题独立出现的,只要按照顺序进行判断计算就可以了。 详解:(1)Zn 是第 30 号元素,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 (2)Zn 的第一电离能应该高于 Cu 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Zn 的核外电子排布已经达到了 每个能级都是全满的稳定结构,所以失电子比较困难。同时也可以考虑到 Zn 最外层上是一 对电子,而 Cu 的最外层是一个电子,Zn 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还要拆开电子对,额外吸收能 量。学.科网 (3)根据氟化锌的熔点可以判断其为离子化合物,所以一定存在离子键。作为离子化合物, 氟化锌在有机溶剂中应该不溶,而氯化锌、溴化锌和碘化锌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的极性较 小,能够溶于乙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4)碳酸锌中的阴离子为 CO3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其中心原子 C 的价电子对为 3+(4 -3×2+2)/2=3 对,所以空间构型为正三角形,中心 C 为 sp2 杂化。 (5)由图示,堆积方式为六方最紧密堆积。为了计算的方便,选取该六棱柱结构进行计算。 六棱柱顶点的原子是 6 个六棱柱共用的,面心是两个六棱柱共用,所以该六棱柱中的锌原子 为 12× +2× +3=6 个,所以该结构的质量为 6×65/NA g。该六棱柱的底面为正六边形,边 长为 a cm,底面的面积为 6 个边长为 acm 的正三角形面积之和,根据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该底面的面积为 6× cm2,高为 c cm,所以体积为 6× cm3。所以密度 为: g·cm-3。 点睛:本题是比较常规的结构综合习题,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多数习题考查的重点知识。需要 指出的是最后一步的计算,可以选择其中的晶胞,即一个平行六面体作为计算的单元,直接 重复课上讲解的密度计算过程即可。本题的解析中选择了比较特殊的解题方法,选择六棱柱 作为计算单元,注意六棱柱并不是该晶体的晶胞(晶胞一定是平行六面体),但是作为一个 计算密度的单元还是可以的。 12、【答案】(1). 丙炔 (2). (3). 取 代反应 (4). 加成反应 (5). (6). 羟基、酯基 (7). (8). 、 、 、 、 、 【解析】分析:根据 A 的结构,第一步进行取代得到 B,再将 B 中的 Cl 取代为 CN,水解 后酯化得到 D;根据题目反应得到 F 的结构,进而就可以推断出结果。 详解:A 到 B 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l 应该取代饱和碳上的 H,所以 B 为 ;B 与 NaCN 反应,根据 C 的分子式确定 B 到 C 是将 Cl 取代为 CN,所以 C 为 ;C 酸性水解应该得到 ,与乙醇酯化得到 D,所以 D 为 ,D 与 HI 加成得到 E。根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 F 中一定要 有醛基,在根据 H 的结构得到 F 中有苯环,所以 F 一定为 ;F 与 CH3CHO 发生题目已知反应,得到 G,G 为 ;G 与氢气加成得到 H;H 与 E 发生偶联反应得到 Y。 (1)A 的名称为丙炔。 (2)B 为 ,C 为 ,所以方程式为: 。 (3)有上述分析 A 生成 B 的反应是取代反应,G 生成 H 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4)D 为 。 (5)Y 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酯基。 (6)E 和 H 发生偶联反应可以得到 Y,将 H 换为 F 就是将苯直接与醛基相连,所以将 Y 中的苯环直接与羟基相连的碳连接即可,所以产物为 。 (7)D 为 ,所以要求该同分异构体也有碳碳三键和酯基,同时 根据峰面积比为 3:3:2,得到分子一定有两个甲基,另外一个是 CH2,所以三键一定在中间, 也不会有甲酸酯的可能,所以分子有 6 种: 点睛:本题的最后一问如何书写同分异构,应该熟练掌握分子中不同氢数的影响,一般来说, 3 个或 3 的倍数的氢原子很有可能是甲基。2 个或 2 的倍数可以假设是不是几个 CH2 的结构, 这样可以加快构造有机物的速度。 北京卷 1、【答案】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 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生成 CH3COOH 的总反应为 CH4+CO2 CH3COOH,原子利用 率为 100%;B 项,CH4 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C 项,根据图 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 C-C 键;D 项,催化剂只影响化 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详解:A 项,根据图示 CH4与 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 CH3COOH,总反应为 CH4+CO2 CH3COOH,只有 CH3COOH 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 100%,A 项正确;B 项,CH4 选择 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 1 个 C-H 键发生断裂,B 项正确;C 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 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 C-C 键,C 项正确;D 项, 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项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 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 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 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答案】A 【解析】分析: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B 项,氨水为弱碱水溶液,存 在电离平衡;C 项,Na 易失电子形成 Na+,Cl 易得电子形成 Cl-;D 项,电解精炼铜时,精 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详解:A 项,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硬脂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18OC2H5+H2O,A 项错误;B 项,常温下 0.1mol·L-1 氨水的 pH=11.1,溶液中 c(OH-)=10-2.9mol·L-1 0.1mol·L-1,氨水为弱碱水溶液,电离方 程式为 NH3·H2O NH4++OH-,B 项正确;C 项,Na 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Na 易失电 子形成 Na+,Cl 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Cl 易得电子形成 Cl-,Na 将最外层的 1 个电子转移 给 Cl,Na+与 Cl-间形成离子键,C 项正确;D 项,电解精炼铜时,精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 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D 项正确;答案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酯化反应的机理、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电解 精炼铜的原理。注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 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4、【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 (OH)3;B 项,红色褪色是 HClO 表现强氧化性;C 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l+Na2S=Ag2S+2NaCl;D 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 详解:A 项,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产生白色 Fe(OH)2 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 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 化还原反应;B 项,氯水中存在反应 Cl2+H2O 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 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 HClO 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 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 氧化还原反应;D 项,Cu 与稀 HNO3 反应生成 Cu(NO3)2、NO 气体和 H2O,气体由无色 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 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C 项,答案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分析颜色变化的原因、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解 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分析: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的单个分子为 、 ;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 、 , 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详解:A 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 , 、 中 苯环都只有 1 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 项错误;B 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完全 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为 、 ,含有的官能团为-COOH 或-NH2,B 项正确;C 项,氢键对该分子的性能有影响,如影响沸点、密度、硬度等,C 项 错误;D项,芳纶纤维的结构片段中含肽键,采用切割法分析其单体为 、 ,该高分子化合物由 、 通过缩聚 反应形成,其结构简式为 ,D 项错误;答案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肽键的水解、氢原子化学环境的分析、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高分子化合 物的书写。注意掌握单体的判断方法,首先根据高聚物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然后 根据推断单体的方法作出判断:(1)加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弯箭头法”,单键变双键,C 上多余的键断开;(2)缩聚产物单体的推断常用“切割法”,找到断键点,断键后在相应部 位补上-OH 或-H。 6、【答案】C 【解析】分析:A 项,Na2SO3 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B 项,取①④时刻的 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 Na2SO3 被氧化成 Na2SO4,①与④温度相同,④与①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 c (OH-),④的 pH 小于①;C 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①→③的过程,升高温度 SO32-水 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 项,Kw 只与温度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影响水的离 子积的因素、SO32-的还原性。解题时注意从温度和浓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7、【答案】D 【解析】分析:A 项,对比②③,②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 附近 的溶液中含 Fe2+,②中 Fe 被保护;B 项,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 K3[Fe(CN)6]将 Fe 氧化成 Fe2+;C 项, 对比①②,①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 (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 换成 Cu 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 详解:A 项,对比②③,②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②Fe 附近的 溶液中不含 Fe2+,③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③Fe 附近的溶液 中含 Fe2+,②中 Fe 被保护,A 项正确;B 项,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 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①②的异同,①可能是 K3[Fe(CN)6]将 Fe 氧化成 Fe2+,B 项正确;C 项,对比①②,①加入 K3[F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①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①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C 项正确;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CN)6]可能 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 换成 Cu 不能用①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D 项错误;答案选 D。 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 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 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①中没有取溶液,②中取出溶液, 考虑 Fe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 Fe 比 Cu 活泼,可用②的方法。KS5U 8、【答案】 (1). 烯烃 (2). CH2=CHCH3+Cl2 CH2=CHCH2Cl+HCl (3). HOCH2CHClCH2Cl ClCH2CH(OH)CH2Cl (4). NaOH,H2O (5). HOCH2CH(OH)CH2OH CH2=CHCHO+2H2O (6). 取代反应 (7). (8). 氧化 (9). 3∶1 【解析】分析:A 的分子式为 C3H6,A 的不饱和度为 1,A 与 Cl2 高温反应生成 B,B 与 HO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C 的分子式为 C3H6OCl2,B 的分子式为 C3H5Cl,B 中含碳碳双键,A→B 为取代反应,则 A 的结构简式为 CH3CH=CH2;根据 C、D 的分子式,C→D 为氯原子的取 代反应,结合题给已知 ii,C 中两个 Cl 原子连接在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则 A 与 Cl2 高温 下发生饱和碳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B 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2Cl、C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ClCH2Cl 或 ClCH2CH(OH)CH2Cl、D 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OH)CH2OH;D 在浓硫酸、加热时消去 2 个“H2O”生成 E;根据 F→G→J 和 E+J→K,结合 F、G、J 的分子 式以及 K 的结构简式,E+J→K 为加成反应,则 E 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O,F 的结构简 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J的结构简式为 ;K的分子式为C9H11NO2, L 的分子式为 C9H9NO,K→L 的过程中脱去 1 个“H2O”,结合 K→L 的反应条件和题给已知 i,K→L 先发生加成反应、后发生消去反应,L 的结构简式为 。 (2)A→B 为 CH3CH=CH2 与 Cl2 高温下的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CH2+Cl2 CH2=CHCH2Cl+HCl。 (3)B 与 HOCl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由于 B 关于碳碳双键不对称,C 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HOCH2CHClCH2Cl 或 ClCH2CH(OH)CH2Cl。 (4)C→D 为氯原子的水解反应,C→D 所需的试剂 a 是 NaOH、H2O,即 NaOH 水溶液。 (5)D→E 为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OCH2CH(OH)CH2OH CH2=CHCHO+2H2O。 (6)F 的结构简式为 、G 的结构简式为 ,F→G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7)K 的分子式为 C9H11NO2,L 的分子式为 C9H9NO,对比 K 和 L 的分子式,K→L 的过 程中脱去 1 个“H2O”,结合 K→L 的反应条件和题给已知 i,K 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L,补充的流程图为: 。 (8)根据流程 L+G→J+8-羟基喹啉+H2O,即 + + +H2O,对比 L 和 8-羟基喹啉的结构简式,L 发生了去氢的氧化反应。根据原子 守恒,反应过程中 L 与 G 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点睛:本题以 8-羟基喹啉的合成为载体,考查有机推断、有机物类别的判断、有机物结构 简式和有机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推断时主要依据分子式判断可能的反应 类型,结合所学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题给信息分析。 9、【答案】 (1). 研磨、加热 (2). < (3). 核电荷数 P<S,原子半径 P>S,得电 子能力 P<S,非金属性 P<S (4). 2Ca5(PO4)3F+10H2SO4+5H2O 10CaSO4·0.5H2O+6H3PO4+2HF↑ (5). 80 ℃后,H2O2 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6). CaSO4 微溶 (7). BaCO3+ +2H3PO4 BaSO4+CO2↑+H2O+2 (8). 【解析】分析:磷精矿粉酸浸后生成粗磷酸和磷石膏,粗磷酸经过脱有机碳、脱硫等步骤获 得精制磷酸。 (1)根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 加热。 (2)①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酸性:H3PO4 H2SO4。 ②用元素周期律解释,P 和 S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 P S,原子半径 P S,得电子能 力 P S,非金属性 P S。 (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Ca5(PO4)3F 与 H2SO4 反应生成 HF、磷石膏 和磷酸。 (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 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2O2 分解速率大,H2O2 浓 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 (5)脱硫时,CaCO3 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CaSO4 微溶于水。加入 BaCO3 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 BaSO4 难溶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2PO4-+H2O。 (6)根据题意关系式为 H3PO4~2NaOH,由消耗的 NaOH 计算 H3PO4。 详解:(1)研磨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研磨、加热。 (4)图示是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80℃前温度升高反 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有机碳脱除率增大;80℃后温度升高,H2O2 分解速率大,H2O2 浓 度显著降低,反应速率减慢,相同条件下有机碳脱除率减小。 (5)脱硫时,CaCO3 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 SO42-残留,原因是:CaSO4 微溶于水。加入 BaCO3 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因为 BaSO4 难溶于水,其中 SO42-与 BaCO3 生成更难溶的 BaSO4 和 CO32-,H3PO4 的酸性强于 H2CO3,在粗磷酸中 CO32-转化成 H2O 和 CO2,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 BaCO3+SO42-+2H3PO4=BaSO4+CO2↑+2H2PO4-+H2O。 (6)滴定终点生成 Na2HPO4,则消耗的 H3PO4 与 NaOH 物质的量之比为 1:2,n(H3PO4) = n(NaOH)= bmol/L c 10-3L= mol,m(H3PO4)= mol 98g/mol= g=0.049bcg,精制磷酸中 H3PO4 的质量分数为 。 点睛:本题以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强 酸制弱酸”的复分解反应规律、元素周期律、指定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物质含量的计算等。 解题时必须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流程分析,如第(5)问注意脱硫的反应是在粗磷酸中进行的, BaCO3 或 CaCO3 中碳元素最终变为 CO2;第(6)问中 H3PO4 与 NaOH 物质的量之比的确定 等。 10、【答案】 (1). 3SO2(g)+2H2O (g) 2H2SO4 (l)+S(s) ΔH2=−254 kJ·mol−1 (2). > (3).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 的 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4). SO2 (5). SO42− (6). 4H+ (7). 0.4 (8). I−是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9). 反应 ii 比 i 快;D 中由反应 ii 产生的 H+使反应 i 加快 【解析】分析:(1)应用盖斯定律结合反应 II 分析。 (2)采用“定一议二”法,根据温度相同时,压强与 H2SO4 物质的量分数判断。 (3)依据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 i+反应 ii 消去 I-得总反应。 (4)用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 详解:(1)根据过程,反应 II 为 SO2 催化歧化生成 H2SO4 和 S,反应为 3SO2+2H2O=2H2SO4+S。应用盖斯定律,反应 I+反应 III 得,2H2SO4(l)+S(s)=3SO2 (g)+2H2O(g)ΔH=ΔH1+ΔH3=(+551kJ/mol)+(-297kJ/mol)=+254kJ/mol,反应 II 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 3SO2(g)+2H2O(g)=2H2SO4(l)+S(s)ΔH=-254kJ/mol。 (3)反应 II 的总反应为 3SO2+2H2O=2H2SO4+S,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 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总反应-反应 i) 2 得,反应 ii 的离子方程 式为 I2+2H2O+SO2=4H++SO42-+2I-。 (4)①B 是 A 的对比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B 比 A 多加了 0.2mol/LH2SO4,A 与 B 中 KI 浓度应相等,则 a=0.4。 ②对比 A 与 B,加入 H+可以加快 SO2 歧化反应的速率;对比 B 与 C,单独 H+不能催化 SO2 的歧化反应;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I−是 SO2 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 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 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对比 D 和 A,D 中加入 KI 的浓度小于 A,D 中多加了 I2,反应 i 消耗 H+和 I-,反应 ii 中 消耗 I2,D 中“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 A 快”,反应速率 D A, 由此可见,反应 ii 比反应 i 速率快,反应 ii 产生 H+使 c(H+)增大,从而反应 i 加快。 点睛:本题以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应 用、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方程式的书写、控制变量法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答案】 (1). 2KMnO4+16HCl 2MnCl2+2KCl +5Cl2↑+8H2O (2). (3). Cl2+2OH− Cl−+ClO−+H2O (4). i. Fe3+ (5). 4FeO42−+20H+ 4Fe3++3O2↑+10H2O (6). 排除 ClO−的干扰 (7). > (8). 溶液的酸 碱性不同 (9). 若能,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 Fe3+和 O2,溶液浅紫色 一定是 MnO4−的颜色(若不能,方案:向紫色溶液 b 中滴加过量稀 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 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解析】分析:(1)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 Cl2;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得Cl2 中混有 HCl 和 H2O(g),HCl 会消耗 Fe(OH)3、KOH,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Cl2 与 Fe(OH)3、KOH 反应制备 K2FeO4;最后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 Cl2,防止污染大气。 (2)①根据制备反应,C 的紫色溶液中含有 K2FeO4、KCl,Cl2 还会与 KOH 反应生成 KCl、KClO 和 H2O。 I.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a 中含 Fe3+。根据题意 K2FeO4 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 产生 O2,自身被还原成 Fe3+。 II.产生 Cl2 还可能是 ClO-+Cl-+2H+=Cl2↑+H2O,即KClO 的存在干扰判断;K2FeO4 微溶于 KOH 溶液,用 KOH 洗涤除去 KClO、排除 ClO-的干扰,同时保持 K2FeO4 稳定存在。 ②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对比两个反应的异同,制备反应在碱性 条件下,方案 II 在酸性条件下,说明酸碱性的不同影响氧化性的强弱。 ③判断的依据是否排除 FeO42-的颜色对实验结论的干扰。 详解:(1)①A 为氯气发生装置,KMnO4 与浓盐酸反应时,锰被还原为 Mn2+,浓盐酸被 氧化成 Cl2,KMnO4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 KCl、MnCl2、Cl2 和 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 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离子方程 式为 2MnO4-+10Cl-+16H+=2Mn2++5Cl2↑+8H2O。 ②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所得 Cl2 中混有 HCl 和 H2O(g),HCl 会消耗 Fe(OH)3、KOH, 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HCl,除杂装置 B 为 。 ③ C 中 Cl2 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还有Cl2 与 KOH 的反应,Cl2 与 K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KOH=KCl+KClO+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Cl2+2OH-=Cl-+ClO-+H2O。 (2)①根据上述制备反应,C 的紫色溶液中含有 K2FeO4、KCl,还可能含有 KClO 等。 I.方案 I 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a 中含 Fe3+。但 Fe3+的产生不能判断 K2FeO4 与 Cl- 发生了反应,根据题意 K2FeO4 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 O2,自身被还原成 Fe3+,根据 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能的反应为 4FeO42-+20H+=3O2↑+4Fe3++10H2O。KS5U II.产生 Cl2 还可能是 ClO-+Cl-+2H+=Cl2↑+H2O,即KClO 的存在干扰判断;K2FeO4 微溶于 KOH 溶液,用 K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 KClO、排除 ClO-的干扰,同时保持K2FeO4 稳定存在。 ③该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能,根据题意 K2FeO4 在足量 H2SO4 溶液中会转化为 Fe3+和 O2, 最后溶液中不存在 FeO42-,溶液振荡后呈浅紫色一定是 MnO4-的颜色,说明 FeO42-将 Mn2+氧 化成 MnO4-,所以该实验方案能证明氧化性 FeO42- MnO4-。(或不能,因为溶液b 呈紫色, 溶液 b 滴入 MnSO4 和 H2SO4 的混合溶液中,c(FeO42-)变小,溶液的紫色也会变浅;则设 计一个空白对比的实验方案,方案为:向紫色溶液 b 中滴加过量稀 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 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点睛:本题考查 K2FeO4 的制备和 K2FeO4 的性质探究。与气体有关的制备实验装置的连接顺 序一般为:气体发生装置→除杂净化装置→制备实验装置→尾气吸收。进行物质性质实验探 究是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尤其注意最后一空为开放性答案,要注重多角度思考。 天津卷 1、【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 虑清楚对应化学物质的成分,再结合题目说明判断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或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 解答。 详解:A.谷物中的淀粉在酿造中发生水解反应只能得到葡萄糖,葡萄糖要在酒化酶作用下 分解,得到酒精和二氧化碳。酒中含有酒精,醋中含有醋酸,显然都不是只水解就可以的。 选项 A 不合理。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是铜锡合金。选项 B 合理。 C.陶瓷的制造原料为黏土。选项 C 合理。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是利用青蒿素在乙醚中溶解 度较大的原理,将青蒿素提取到乙醚中,所以属于萃取操作。选项 D 合理。 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 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 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 D 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比较问题,要求根据元素周期律,结合具体物质的 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 A.碳酸钠的溶解度应该大于碳酸氢钠,实际碳酸氢钠在含钠化合物中属于溶解度相 对很小的物质。选项 A 错误。 B.同周期由左向右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稳定性应该是:HCl> PH3。选项 B 错误。 C.C2H5OH 分子中有羟基,可以形成分子间的氢键,从而提高物质的沸点。选项 C 正确。 D.同周期由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所以碱性应该是:LiOH> Be(OH)2。选项 D 错误。 3、【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化学理论进行的综合考查,需要对每一个选项的理论表述进行分析, 转化为对应的化学原理,进行判断。 详解:A.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HA 的 Ka 越小,代表 HA 越弱,所以 A-的水解越强, 应该是 NaA 的 Kh(水解常数)越大。选项 A 错误。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形成锌铁原电池,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锌为负极,对正极铁 起到了保护作用,延缓了铁管的腐蚀。选 B 正确。 C.反应的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进行的应该是越困难(可以简单理解为需要“翻越”的山峰越 高,“翻越”越困难)。选项 C 错误。 D.红外光谱是用来检测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的,C2H5OH 和 CH3OCH3 的官能团 明显有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用红外光谱区分,选项 D 错误。 点睛:反应的活化能是指普通分子达到活化分子需要提高的能量,则活化能越大,说明反应 物分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越高(即,引发反应需要的能量越高),所以活化能越大,反应进行 的就越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课本中表述为,活化能越大,反应的速率应该越慢,这样 也可以认为活化能越大,反应越困难。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化学实验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物质检验和性质比较实验的问题。根 据题目表述,与课上讲解的实验进行对比,比较异同,就可以判断了。 详解:A.某溶液中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Fe2+,但是无法证 明是否有 Fe3+。选项 A 错误。 B.向 C6H5ONa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 得到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选 B 正确。 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 溶液,虽然有 ZnS 不溶物,但是溶液中还有 Na2S,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后,Cu2+一定与溶液中的 S2-反应得到黑色的 CuS 沉淀,不能证明 发生了沉淀转化。选项 C 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有很多可能),再加入盐酸时,溶液中就会 同时存在硝酸钡电离的硝酸根和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如果上一步 得到的是亚硫酸钡沉淀,此步就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依然不溶,则无法证明原溶液有硫 酸根离子。选项 D 错误。 点睛:在解决本题中选项 C 的类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判断溶液中的主要成分。当溶液混 合进行反应的时候,一定是先进行大量离子之间的反应(本题就是进行大量存在的硫离子和 铜离子的反应),然后再进行微量物质之间的反应。例如,向碳酸钙和碳酸钠的悬浊液中通 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先和碳酸钠反应得到碳酸氢钠,再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基本知识。根据题目的反应,主要判断外界条件 的变化对平衡和速率的应该结果即可。 详解:A.加入 NaOH,中和 HBr,平衡逆向移动,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选项 A 正确。 B.增大 HBr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生成 C2H5Br。选 B 正确。 C.若反应物增大至 2 mol,实际上就是将反应的浓度都增大至原来的 2 倍,比例不变(两 次实验反应物的比例都是 1:1,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这里有一个可以直接使用的结论: 只要反应物的投料比等于系数比,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是相等的。所以两种反应物 的转化率一定是 1:1。选项 C 正确。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 60℃,考虑到 HBr 是挥发性酸,在此温度下会挥发出去,降低 HBr 的浓度减慢速率,增加了反应时间。选项 D 错误。 点睛:本题中的反应是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但是考虑到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而生成的溴乙烷是不溶于水的,即本题中的溴乙烷应该是没有浓度的,所以选项 D 中是不 需要考虑温度升高将溴乙烷蒸出的影响的。 6、【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应该从题目的两个图入手,结合磷酸的基 本性质进行分析。 详解:A.溶液中存在 H2PO4–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存在 HPO42–的电离平衡,存在水的 电离平衡,所以至少存在 4 个平衡。选项 A 错误。 B.含 P 元素的粒子有 H2PO4–、HPO42–、PO43–和 H3PO4。选 B 错误。 C.从图 1 中得到随着 c 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 pH 不过从 5.5 减小到 4.66,谈不上明 显变小,同时达到 4.66 的 pH 值以后就不变了。所以选项 C 错误。 D.由图 2 得到,pH=4.66 的时候,δ=0.994,即溶液中所有含 P 的成分中 H2PO4–占 99.4%, 所以此时 H3PO4 几乎全部转化为 LiH2PO4。选项 D 正确。 点睛:本题中随着 c 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 pH 有一定的下降,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基本不变了。主要是因为 H2PO4–存在电离和水解,浓度增大电离和水解都会增加,影响会 互相抵消。 7、【答案】 (1). r(H+)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