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设计

百步穿杨意犹酣 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 1、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 2、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 3、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基本符合题意)‎ ‎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符合题意)‎ ‎ 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有新意:准—深—新)‎ ‎ 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  不给话题;材料蕴涵深广,具有现实意义;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 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 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三、审题常见病症 ‎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 ‎ ‎2、朦胧感知,似是而非 ‎ ‎3、抓一鳞而弃全鱼 ‎ ‎4、抓现象而弃本质 审题方法:‎ 1、 找对象、辨主体; ‎ ‎2、抓关键、概故事; ‎ ‎3、辨倾向、表态度;‎ ‎ 4、辨类型、联实际; ‎ ‎ 5、悟道理、定立意。‎ 四、新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 ‎ 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 五、典例分析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 ‎1、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    ‎ ‎ (1)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2)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3)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1) (2)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2、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 符合题意。 (1)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 (2) 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3)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   ‎ ‎3、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基本符合题意。    ‎ ‎ (1)创新塑造成功。‎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 (材料的主旨通常与主要人物直接关联。选择最佳立意。)‎ 六、审题立意的入手角度:‎ ‎ (一)从抓关键句入手 ‎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 ‎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关键句: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 ‎【例2】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关键句:自护其短)‎ ‎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偏题了。‎ ‎ ‎ ‎ 【例3】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了巴尔扎克塑像雕塑之后,让他的学生们谈一下看法。学生们高度赞扬了塑像的雕塑技巧。其中的一位学生说,老师,这尊塑像雕塑的太好了,太完美了。尤其是那双手,太生动、太栩栩如生了,它简直都不属于这整个雕像了,这双手真是雕塑史上的精华。听了这些,罗丹仔细端详了一会雕像,然后拿起斧头,毫不犹豫将塑像的那双手砍掉,并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不属于整体的东西就不应应该存在,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关键句: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二)从分析原因入手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主要内容:乌鸦学老鹰抓羊,结果被抓。牧羊人认为它没有自知之明,孩子认为它很可爱。)‎ ‎【分析】对象与内容:‎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 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 “它也很可爱啊!” ‎ 原因: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立意: 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 ‎【例2】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伊索寓言·徒劳的寒鸦》)          ‎ 全面理解材料:‎ 理对象,析原因:‎ 宙斯:选鸟王 不应以表选才或选拔人才应重实力。(肯定的一面);‎ 寒鸦:拾众鸟的羽毛装扮自己,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否定的一面)‎ ‎ 自不量力是要失败的。‎ 众鸟:拔光它的羽毛 嫉妒之心要不得,包容是一种美德。‎ 立意1:外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 ‎ 立意2:寒鸦不甘现状,它知道自己不美,但是它积极改变自己,追求美,这种精神正是应该肯定的。选拔人才不应该只看表面,要看内在。‎ 立意3:寒鸦知道自己不美,它把各种羽毛粘在自己身上,就变成了最美的鸟。这说明,博采众长可以取得成功。‎ 立意4:从众鸟嫉妒寒鸦,纷纷拔下寒鸦身上属于自己的毛来看,对于吸取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成功的人,我们不应该嫉妒和指责,应该宽容和高兴才对。 ‎ 立意5:为人、做事要诚实、脚踏实地,不应弄虚作假,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立意6:外表不漂亮,但也可以追求心灵美(诚实才是真的美)。‎ 立意7:美丽不需要伪装,可以用心去塑造。不必借外表美来提高自己。‎ 立意8:自己先天不足、条件比别人差不要紧,只要有进取之心,肯努力,一样可以脱颖而出。 ‎ 立意9:不应只凭表面现象去评判人。‎ ‎(三)从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 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 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1】‎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2】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构思提示:从整体材料 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授: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事无绝对;理论联系实际) 青蛙: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其他动物议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要小看他人)‎ ‎(五)寻找材料的异同点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六)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七)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分析: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七、课堂小结:‎ ‎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文章的要点就在于“识”与“才”。“识”表现在“认题”之真,“才”表现在“肖题”之尽。用现在的话说,“认题”就是要透彻地理解题目,把题目真正的内涵要求,充分发挥圆满。“肖题”就是文章符合题目要求,不要说到题外的话。无“识”‎ 难免会胡言乱语,胡编乱造,不得要领;无“才”难免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备尝“离题”之痛。 ‎ 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专心致志,有面壁僧人打坐的用功,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材料”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纷扰的材料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强化训练】‎ ‎ 【例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 ‎ ‎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 【例2】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 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 ‎,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 ‎ 立意: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 ‎ 浅谈立意方法 ‎ 一、立意法之一:虚实法 ‎ 有些话题是抽象的概念(虚),有些话题是具体的物象(实)。针对这些话题,我们可以采用“虚题实写,实题虚升”的方法。‎ ‎ 所谓虚题实写,就是遇到抽象的概念,我们把它具体化,方法是添加成分,或者是落实到具体材料上。‎ ‎ 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有位考生以《贝壳·划痕·记忆》为题,将“贝壳”“划痕”“记忆”三者并联,暗含了话题,点明了主旨。将贝壳置于“亘古的海滩上”,并让其“鸣响着历史的悲风”,用“划痕”来“诉说着记忆的不朽”‎ ‎,文笔凝练、深沉而又简约。正文部分用诗一样的文字记叙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并紧紧抓住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纵谈他们给历史留下的震撼和思考,选的事例,古今互补,切合话题,使抽象性的话题得以形象性展现。 ‎ 所谓实题虚升,就是遇到具体物象作话题的时候,在选择好材料的基础上,必须上升位抽象的道理,提升主题。‎ ‎ 2008年高考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就是一篇“虚题实写”的典范之作:‎ ‎ 世界,有爱才温暖 ‎ ——广告脚本 ‎ 一、广告时长:4分30秒 ‎ 二、广告风格(类型):公益广告,风格积极向上。为勉励5·12四川大地震灾区人民参与灾后重建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 ‎ 三、广告受众:全体爱心奉献人士和灾区人民。‎ ‎ 四、广告内容:‎ ‎ 镜头一:(黑幕,灯光渐亮。背景音乐:提琴,哀婉空长。)灾区地震的画面,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村庄被埋没,公路等交通线路被毁,惊慌流离的人群,惨叫声。(摇镜头)四周残垣断壁,鲜有完整建筑。(字幕)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情严重。‎ ‎ ‎ ‎ 镜头二:(飞机内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指挥台前,认真地倾听报告。(全国各地城市、道路,镜头切换)各地武警、消防官兵、解放军战士、志愿者开赴灾区,救灾物资被运往灾区。(背景音乐)急促的警笛声和加速行驶的汽车声。‎ ‎ 镜头三:(夜晚)广场上,用蜡烛摆成心字形,和巨大的“5·12”字样。周围群众每人捧一根火红的蜡烛,凝神祈祷。(字幕)祈福。‎ ‎ 镜头四: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字排开的捐款箱,人们排着队为灾区人民捐款。(镜头切换)各地人们捐助救灾物资的镜头。(特写)一个小女孩,排着队等候的镜头。(背景音乐)节奏加快,有着希望的旋律。(字幕)地震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民众积极响应,参与灾区救助工作,给予了灾区人民大力支持。‎ ‎ 镜头五:(成都机场)世界各国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不断飞来,救灾人员走下飞机。(特写)救援飞机和人员身上的英文字样。(字幕)中国的救灾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的支持。他们的参与给了我们更大的力量。‎ ‎ 镜头六:(汶川灾区)一顶帐篷前的空地上,一棵小草在碎石的夹缝中,随风摇摆。一个牙牙学语的女孩儿,在妈妈的怀抱里,用稚嫩的小手指着小草。(画外音,稚嫩的童声)“春天”。‎ ‎ 镜头七:(帐篷教室里)美丽的女教师领读“‎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春天是希望的使者……”孩子们认真而坚强的表情。(字幕)春来草自青,有爱心自明。‎ ‎ 镜头八:(夜晚,中景,远景)用蜡烛组成的长城。(画外音,浑厚的男音)“我们手拉手,凝聚爱的长城。”(黑幕)‎ ‎ 镜头九:(字幕)世界,有爱才温暖。(小字)春天来了,小草绿了……‎ ‎ 简评:文章通过许多具体材料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春的象征意义——爱,正因为有爱,我们才能经受住震灾如此大的考验。春天的到来让小草变绿,人间有爱,世界才如此温暖。众多材料让“春”、“草”等概念具体化,很好地对“虚题”进行了“实写”,行文切合题意,自然能从众多写抗震救灾的作文中脱颖而出。‎ 二、立意法之二:反正法 ‎ ‎ 我们鼓励学生正面表达思想,但也不反对用求异思维反弹琵琶,反面立意,即我们主张“以正为主,以反附之”的方法。‎ ‎ 但反面立意要注意的是,不能为反求反,必须注意话题本身的合理性和辨证性。 ‎ ‎ 比如就话题“关心”而写的满分作文《这个名字最贱》,前半部分极力描写亲朋好友给一个百日小孩取小名的情景:爸爸认为“名字越贱越好”,于是大姨为他取名“野草”,舅舅取名为“狗儿”‎ ‎。正当大家争论不休时,突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响声,原来,躺在小黑屋里病床上的爷爷——脏兮兮的,瘦瘦的,热天还盖着被子——想喝水,由于身体虚弱,一不小心摔碎了杯子。面对围过来的家人,老人挣扎着坐起来,口里吐出了几句话:“我看,就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 ‎ 这位考生从反面落笔,对比鲜明地点出了大家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今社会上某些人漠视老人的不良现象。 ‎ ‎ 反正法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克服从众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提出与正面或常见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 ‎ 从一种事物想到和它相反的事物,从一种条件想到相反的条件,从一种可能想到相反的可能,从结果想到原因,从而提炼出新主题。‎ ‎ 如“班门弄斧”可翻新出弄斧就要到班门,以便及时得到行家的批评和指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说能找米为炊者方为“巧妇”,重在强调方法创新和探求;“知足者常乐”可写成“知足者不常乐”“不知足者常乐”;对于“蚕”,传统赞颂它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可另得新意:它也有自我束缚的一面——“作茧自缚”。‎ ‎ 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 ‎ 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比喻只要不断努力,事情就能成功。以《“水滴石穿”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有一位同学却反其道而行之,说水滴石穿不可取,为什么呢?他如此分析:水要滴穿石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浪费时间;要滴穿石头不一定要用水,可以用电钻、炸药,可见滴水穿石方式落后;一滴水要穿石头,效率不高;由此可见,滴水穿石不可取。‎ ‎ 这种分析只是抓住字面的意思,忽略了成语蕴含的深刻含义。按这种分析,我们很多的成语、寓言、歇后语等等就毫无道理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等。‎ ‎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三、立意法之三:点面法(化大为小)‎ ‎ 点指局部,面指整体。有些范围很大的话题,可以采用“缩小范围,以点写面”的方法。‎ ‎ 如2002年上海卷《面对大海》这个大范围的话题,有考生就缩小为大海那边的台湾,文章通过看中国地图入手,巧妙地引出了台湾问题,想“越过这片海”,表达了众心盼归的愿望。也有同学缩小为大海中的一滴水,表达只有融入大海才有生命价值的主题。‎ ‎ 又如上海1995年的《父辈》,可缩小为写父辈中的一个人、一件事,或者几个人、几件事,像“我的父亲”之类,来状写他们的精神风貌,为一代人立传。‎ ‎ 有一则材料的话题是“人和工具”,如果不缩小范围,就会大而无当,空洞贫乏,可以缩小为“我和电脑”,写学习电脑、运用电脑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趣事,来说明工具只能被人合理利用才有价值,人不能自己堕落为工具的道理。‎ ‎ “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 ‎ 比如:“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精神家园”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是伦理道德、文明修养,也可以是亲情友情、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没有化大为小的意识,很容易泛泛而谈守住精神家园的重要性,缺少具体深刻的内容。‎ ‎ 如果我们从小处入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守住善良,守住正直,守住尊严,守住诚信,守住孝心,为了崇高理想甘守清贫等美好的品德,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 ‎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 ‎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 ‎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 ‎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 ‎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 ‎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试题评析:全国卷Ⅰ(河南、陕西、山西等用)的作文题延续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属典型的新材料作文。试题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 ‎ ‎ 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尽可能想人之所未想,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 比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入题,可联系总书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题词、温总理“多难兴邦”的题词拓展文思,或者集中写“总理语录:直抵人心的感动”;‎ ‎ 比如把立意放在“爱心”上,用人间之爱、人性之爱、人情之爱诠释抗震救灾中的奉献、付出乃至牺牲(可拟题“废墟中彰显人性的光辉”);‎ ‎ 再如专论“举国哀悼”的价值与意义——教诲我们的是关乎生命的真理和世界的智慧,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内涵,以及我们每个具体的人与人性的关系。 ‎ ‎ (2008年上海卷)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 ‎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 题目评析:不能忽略材料所给的“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言外之意是要求我们平时多关注别人,这里所说的“别人”其实就是“他们”。这里的关注有两层意思:一是关心,二是重视注意。这样,作文的主题就应该落在帮助别人上。行文可以从现实社会中人们过多地追求自我入手,对“以我为中心”的观点进行彻底的否定,高举“我为人人”‎ 的大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爱奉献给那些需要关心的人,通过正反对比,达到弘扬社会正气的目的。 ‎ ‎“他们”文题本身意味着引导考生学会关注他人,把视线转向“他们”,从而避开自我这个“小我”。并学会采用取景的多元视野和提炼感点的多元主题去关注社会,表现人物。‎ ‎ “他们”可以是当今的城里人、乡下人,也可以是历史记载中的古代百姓、文人骚客。‎ ‎ 考生可以不拘一格,确立主题思想和立意要点。‎ ‎ 如可以用喜爱、赞美的笔调去褒扬“他们”的崇高人格和坚强的信念,以及不屈的精神品格;可以用同情或怜悯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个人的不幸遭遇等,思考他们的命运、处境,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也可以站在批判的角度,用厌恶、批评的贬义情感,写“他们”的庸俗与琐鄙的生活,或对在道德底线上徘徊的危险事实与行为进行分析等。‎ ‎ 但是,不管是褒扬、贬抑,还是站在不褒不贬的立场上,都不得简单地去对生活进行拍照、翻版或复制,一定得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挖掘出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品味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味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人情的美好。‎ ‎ (2008年山东卷)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 ‎ 题目评析:必须明白“春来”和“草青”之间的因与果的辩证关系。从这一点来讲,小到个人、大到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曲折、困境、灾难总是难免的,也是一定会好转、变化的,就像自然界的“枯”和“荣”一样,冬去春来,自然更替。在揭示规律时,云卷云舒,笔墨不离希望与美好。‎ ‎ 这个话题反映的是一个很普通的自然规律:有甲自然也就有乙了,无需再加什么条件,从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探讨人生这个话题,这是命题人的内心的潜要求,考生必须透过“春来草自青”的表层,写出更深层次的富有哲理的意思。 ‎ ‎(2008年广东卷)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 试题评析: ‎ ‎ 没有材料引子,审题只需咬文嚼字了。题目“不要轻易说‘不’”,是一个无主语的否定的祈使短语。这道题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 要思考在什么问题上说“不”。在什么问题上是“不要轻易说‘不’”呢?‎ ‎ 分析本文的题目不难发现,“轻易”一词是理解题意的关键,“轻易”‎ 一词在这里是轻率、随便的意思,与之相对的词恐怕有慎重,谨慎等。那么,我们对题目可以做这样分析:说“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绝不能盲目,必须想得周全后才能做最后的拒绝。行文过程中,最好选出生活中不假思索地拒绝造成恶果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不要轻易说“不”的科学合理性。号召人们看事物的时候要使用显微镜与望远镜,冷静对待一切事物,因为理智,所以智慧。‎ ‎ ‎ ‎ 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例1】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 ‎【例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 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二)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例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 ‎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三)限制原则 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材料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四)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根据以下自选角度作文: ‎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就明显偏离题意。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