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价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定价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2002年高三历史高考复习测试卷 命题人: 浙江省磐安中学 陈蒋平 322300‎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关中地区又是其中心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能够告诉我们夏、商、周三朝更替具体时间的是 ‎ A.甲骨文 B.金文 ‎ C.<<史记>> D.夏、商、周断代工程 ‎2.以下关中水利工程,最早开凿的是:‎ ‎ A.白渠 B.六辅渠 ‎ C.郑国渠 D.广通渠 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据此回答 ‎3—4题:‎ ‎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丞相 ‎ 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4.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制度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 所持的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 B. 接受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 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 D.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5.科举制的实施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 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 封建制度日臻完善 D. 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6.清朝建立初期,知识分子由“经世”到“避世”,由要求社会改革转入“为考据而考据”。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清初教育制度所致 B. 考据学容易出成就 C. 由八股取士制度造成 D. 由专制统治高压政策造成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据此回答7—8题:‎ ‎7.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 A. 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B. 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C. 洋务派已明确强与富的辩证关系 D. 洋务派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同等重要 ‎8.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 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B. 有限地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 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D. 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 19世纪70年代,台湾危机加深,清朝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以根据。”此后,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据此回答9—10题:‎ ‎9.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台湾危机”指中法战争 B. “各国”主要指美国、日本 C. 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D. 清政府意识到列强图谋侵略台湾 ‎10.上述材料表明:①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本性②清朝实行复合制的国家结构形式③清政府对台湾履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④一个中国是历史的事实。‎ ‎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 辽东半岛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 置于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C. 表面上收回,实际上仍在日本的控制下 D. 为俄、德、法三国所瓜分 ‎ 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缩影。据此回答12—13题 ‎12.清政府被迫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13.南京曾是下列哪些政治力量活动的中心舞台?①农民阶级②帝国主义势力③民族资产阶级④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但发展过程却充满着曲折。据此回答14—15题:‎ ‎14.中山舰事件和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 ‎ 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②导致国共关系破裂③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治目的④对统一战线的破坏 ‎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15.本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依据不包括:‎ A. 共产国际的影响 B. 特定条件下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 C. 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阶级立场有所改变 D. 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16.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形成独占地位是在:‎ A.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以后 B.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 C. “改订新约运动”过程中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以后 ‎17.我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时期有:‎ A. 太平天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B. 太平天国时期、经济恢复时期 C. 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公社时期 D. 经济恢复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 许多有益的尝试。据此回答18—19题:‎ ‎18.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A.城乡关系 B.经济关系 C.阶级关系 D.民族关系 ‎19.这一时期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有:‎ ‎ ①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②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③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世界近代史上出现过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据此回答21—22题:‎ ‎21.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它主要反映了:‎ A. 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 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性 C. 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D. 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2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在于:‎ A. 是否要求建立理性的法制社会 B. 是否由资产阶级领导 C. 是否用文艺作品作为战斗武器 D. 是否反对宗教迷信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据此回答23—24题:‎ ‎23.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4.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利益冲突 B.经济利益冲突 ‎ C.民族利益冲突 D.意识形态冲突 ‎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是世界资本主义的重要发展时期,据此回答25—26题:‎ ‎25.19世纪晚期到“一战”前,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特点是:‎ A. 资本主义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B. 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 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 大国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外近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回答25—26题:‎ ‎27.“二战”期间,美国曾经两次与中国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 中国与美国取得了相等的国际地位 B. 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开始转变 C. 美国为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 D. 两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互相支持 ‎28.“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 ‎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②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③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④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9.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人权问题 B.台湾问题 C.制度问题 D.贸易问题 ‎30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其根源在于:‎ A. 原先的美、苏两极格局解体 B.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苏欧剧变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 “上古时期,中国丝绸生产的产地主要在北方,秦汉以后养蚕缫丝技术才逐渐传到南方。发展到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见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 --引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 请回答:‎ ‎(1)用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向周边地区和国家输出的情况。(2分)‎ ‎(2)用唐至明朝的有关史实说明南方丝绸主要生产地分布的特点及成因。(6分)‎ ‎(3)北方丝绸生产萎缩的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 --摘自朱钅容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2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是有哪些不同?(4分)‎ ‎(3) 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6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重商主义的商业政策是由城市商业政策中产生的。英国政府执行限制或禁止原料和半成品的输出与限制或禁止半成品输入的政策,这就是保护关税政策。……都铎王朝政府还推行逐步取消国内关税的办法,以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关卡就这样逐渐消失了,因为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王权在关卡设置满期后即不再批准。旧有的地方割据领域的界限,逐步推进到国境线上,使国境内各地渐渐统一起来,再没有关税限制将他们截成支离破碎的各个部分。英国税制统一的实现,使其国内贸易和商品转动最终通畅繁荣起来。‎ ‎--摘自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 ‎ 材料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最尖锐的内部矛盾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即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上。最好只进口原料,对奢侈品课以高税、尽可能不进口成品。……在对外贸易中始终要求多出口和以高价多出口,少进口和以低价少进口,从这样一些要求中产生的障碍所起的作用就更坏。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中,只有当人们有可能实施强制时,也就是说具有经济或政治和军事优势时,这才是可能的。‎ ‎ --摘自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下半叶>>‎ 材料三:没有葡萄园的国家,须从外国取得葡萄酒;同时,没有矿山的国家也无疑必须从外国到得金银。然而,政府似乎不必更多注意一物品而更少注意另一物品。一个有资力购 买葡萄酒的国家,总会获得它所需要的葡萄酒;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决不会缺少这些金属。……我们完全有把握相信,自由贸易无须政府注意,……自由贸易总会按照我们所能购入或所能使用的程度,给我们提供以流通商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全部金银。‎ ‎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重商主义政策对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及其内在的问题。(6分)‎ ‎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4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2分,共计41分。‎ ‎34.东汉后期与唐朝后期存在着哪些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结合具体史实加上说明。(6分)其中哪一问题的发展对两朝及以后的政局影响最大?有何表现?(4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4分)‎ ‎35.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6分)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探索活动?(6分)‎ ‎36.试分析德国、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的相似原因。(6分)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对所犯罪行的反思比日本深刻些?(6分)‎ ‎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D C D C A D C B A C B B C B C ‎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D B B B A A A A B B C D C B B ‎ 二、材料题(共34分)‎ ‎31、(1)西汉时期出现“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西传至西域、安息、大秦等地区;唐时更广泛地向边疆地区扩展,同时输入朝鲜、波斯、大食等国家;明朝时随郑和下西洋远销到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给2分)‎ ‎(2)主要生产地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1分)唐朝丝织业中心有定州、扬州、益州;五代十国时期杭州、成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北宋丝织技术以四川地区为最高;明朝丝织业中心在苏州、杭州;清朝的南京丝织业水平后来居上。(2分)原因是:长江流域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桑麻的种植;人口、科技南迁;统治者重视;政治相对稳定等。(3分)‎ ‎(3)北方环境恶化;削减桑麻改种谷物。启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人们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分)‎ ‎32、(1)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2分)‎ ‎(2)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局的需要。(4分)‎ ‎(3)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以后西部工业虽有很大的发展,但改革开放后20年间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局面。(6分)‎ ‎33、(1)政治:加强中央王权,削弱封建割据势力,促进统一。(2分)经济:统一税制,削除关卡,促进商业的发展。(2分)问题:由于各国都实现禁止金银外流、禁止原料出口和促进成品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造成各国的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进而抑制经济发展和形成国家间的矛盾。(2分)‎ ‎(2)材料三认为国家无须干预金银货币和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政策。(2分)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加强和巩固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要求解除封建束缚,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2分)‎ 三、问答题(共41分)‎ ‎34、问题: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出现外戚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局面,朝政混乱。(2分)②中央集权削弱,出现地方分裂割据局面。(2分)③阶级矛盾激化。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分)‎ 最大问题及表现:地方分裂割据,中央集权削弱。导致两朝统治结束;封建统一国家分裂,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分)‎ 根源: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②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4分)‎ ‎35、变化:(1)探索者的阶级属性有了新变化:由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分子和农民阶级的代表转到民族资产阶级。(2)探索的内容有了新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前,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分子一味提出学习西方技术以富国强兵;农民阶级提出了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的反封建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初步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资政新篇>>。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经济上提出振兴资本主义工商业,政治上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进而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要求。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开始运用西方的政治学说。(6分)‎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2分)‎ 评价:(1)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些活动在当时是进步的,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也是爱国的。(2)他们的活动是中国民主革命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民主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3)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行不通,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4)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分)‎ ‎36、相似原因: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两国的沉重打击,造成阶级矛盾的尖锐;两国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都要改变这一世界旧秩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6分)‎ 反思态度不同:德国遭受战争的破坏程度比日本严重,德国人民遭受的痛苦比日本相对深重。纽伦堡审判,美、苏、英、法四国密切合作,对德国法西斯势力的惩罚比较彻底和全面,不反对对战犯判以重罪,还宣判了纳粹党为犯罪组织。东京审判则由美国占主导地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保留了天皇制,力图把日本建成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基地。对日本实行特殊的扶植政策,关于严厉惩罚战犯的决议没有得到执行,甚至包庇一些杀害中国人民的日本战犯。一些军国主义分子乃至战犯又重新回到军界、政界、财界等,有的担任要职,这些人形成一股极右势力。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也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和批判,留下诸多隐患。(6 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