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专项突破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考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专项突破含解析

‎  专题6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专项突破 ‎  1 (2018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  解析▶ A“经历”与“调查”搭配不当;“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语序不当。C“经历”与“航次”搭配不当;“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语序不当。D“执行”与“航次”搭配不当。‎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  解析▶ 上文是“对不熟悉的人而言”,为保持主语一致,可以排除A、B。D末尾“会分辨不出方向”与下文“在这里”衔接不紧密。而C末尾“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与下文“在这里”衔接紧密。‎ 答案▶ 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  解析▶ 一应俱全:所有应该有的全都有。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应选“应有尽有”。一览无余:形容事物简单,一下子全可以看清。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应选“一览无余”。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应选“轻而易举”。东山再起: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应选“再接再厉”。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  2 (2018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    ‎ ‎,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    ,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  解析▶ 这段话是围绕“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来谈的。括号前的内容是“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可见括号中的内容应是这种认识的害处,即以“创新精神的缺失”为叙述主体来谈它的害处。由此,排除A、B。D虽然也是以“创新精神的缺失”为叙述主体来谈它的害处,但结合全文“戏曲”这一重要内容,括号中的内容填“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更为妥当,因为D中“对当代戏曲发展”是状语,这一处理削弱了“戏曲”在语句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排除D。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是C。‎ 答案▶ 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  解析▶ 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应选“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响,广为人知。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应选“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应选“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应选“照猫画虎”。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  解析▶ A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缺少对象“令人”。C成分残缺,“才能探索出”前面缺少主语“这样”。D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缺少对象“令人”;主语不当,结合文段来看,“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的人不是“我们”,而是“戏曲艺术家”。‎ 答案▶ B ‎  3 (2018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    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    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    的故事出现。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  解析▶ 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盛大。应选“波澜壮阔”。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应选“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应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应选“引人入胜”。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  解析▶ A、D句式杂糅,“通过……”和“以……作为参照”杂糅。C搭配不当,“辨析”与“方向”不能搭配。‎ 答案▶ 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  解析▶ 根据后面“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一句,可知前面句子的宾语应是“它们”,因此可以排除B、D。而A“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中的介词“被”使用不当。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  4 (2017年全国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  解析▶ B根据前文“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连声道歉”这个语境,可以判断“献丑”一词不得体。“献丑”是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不是道歉语。C“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用于此处不得体。D“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此句是说郭教授的妻子,使用不得体。‎ 答案▶ A ‎  5 (2017年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  解析▶ A“失陪”是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句中使用不得体。C“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不能用于称别人家,使用不得体。D“千金”是敬辞,用于称别人的女儿。此处用于称自己的孩子,使用不得体。‎ 答案▶ B ‎  6 (2017年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  解析▶ A“承蒙”是客套话,受到。句中用于叙述对方,不得体。B“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此处用于称呼自己,不得体。D“恭候”是敬辞,表示恭敬地等候。句中用于对方等待自己,不得体。‎ 答案▶ C ‎2016~2018年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考点分析一览表 卷别 考查内容 命题特点 ‎2018年全国Ⅰ卷 成语 语病 连贯 ‎  通览2016年至2018年三年高考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①成语、语病两个知识点,每年必考,非常稳定。而连贯、得体、虚词等知识点则替换考查。‎ ‎②材料由分题选材改为一材三题,选材贴近现实,绝大部分来自生活和学习。选用有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科学素养的材料,如“《中国诗词大会》”“戏曲传承”“动物迁徙”等;也选用与国家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件,如“一带一路”“大洋一号”等。‎ ‎③命题形式非常固定,都是四选一的客观选择题。‎ ‎④在设问方式上,语病题由“没有语病的一句”改成了“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成语题由成语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正误的判断改成了近义成语的辨析。‎ ‎⑤考查内容不偏不怪,选择的成语基本是常见常用的,一些看似文气很足的成语也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句中出现的语病都是常见的类型。‎ ‎⑥2018年对于老考点采用新考法,2019年应该还会进一步变化。要关注不同考点及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 ‎2018年全国Ⅱ卷 成语 语病 连贯 ‎2018年全国Ⅲ卷 成语 语病 连贯 ‎2017年全国Ⅰ卷 成语 语病 得体 ‎2017年全国Ⅱ卷 成语 语病 得体 ‎2017年全国Ⅲ卷 成语 语病 得体 ‎2016年全国Ⅰ卷 成语 语病 虚词 ‎2016年全国Ⅱ卷 成语 语病 虚词 ‎2016年全国Ⅲ卷 成语 语病 虚词 一、成语题解题技巧 作为一个高考必考知识点,成语有其独有的特点,成语题也有其自身的命题规律,围绕着成语的理解和运用,必然有一些技巧,需要考生掌握。‎ ‎  1.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 从成语的来源看,有来自历史故事的,有来自古诗文的。这类成语都是由历史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对这类成语决不能简单地照字面意思望文生义地理解,而应该联想其出处,理解其意义,再看其是否适合语境。例如“凿壁偷光”,不能把它理解为小偷挖墙入室,把别人的东西偷得干干净净。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学者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经学大师的故事。后人就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勤学苦读。再如“文不加点”,如果按今天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的理解,是会贻笑大方的。“文不加点”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此类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口血未干、明日黄花、目不窥园、再作冯妇、七月流火、述而不作、登高自卑、尾大不掉、河鱼之患、不忘沟壑、悼心失图、南州冠冕、一定不易、具体而微等。‎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B.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是无可非议的。‎ C.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的信条。‎ D.这篇文章不但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  解析▶ 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与句意不符。B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与句意相符。C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使人以假为真。与句意不符。D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与句意不符。以上错误都是由望文生义造成的。‎ 答案▶ B ‎  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肢解成语。‎ 成语是形式固定的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更不能拆分;其意义构成并非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我们应该根据成语的结构特征来理解、掌握其含义。例如“不学无术”,从结构上看,它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而不是主谓结构。理解此成语的难点在“学”“术”二字上:学,是名词“学识”“学问”,并不是动词“学习”;术,是“技术”“能力”。因其是并列结构,根据古汉语行文对举、意义互训的特点,此成语应理解为“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再如“一衣带水”,有人理解为衣服没有晾干,这显然是错误的理解,这是把“一衣带水”看成了主谓结构。而实际上“一衣带水”是偏正结构:“一”是用来修饰“衣带”和“水”的。这个成语本身是个不含比喻词的比喻,指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此类因结构而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还有树之风声、离群索居、智尽能索、党同伐异、狗尾续貂、穷形尽相、高山景行、河山带砺、相去无几、指手画脚、乘坚策肥、灾梨祸枣、南面百城、齐家治国、发短心长、平原十日饮、危言危行等。‎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小英和丈夫是在插队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两人经常瓜田李下,走着走着就有了感情。‎ B.这么大的事,您想起我,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不学无术,实在不敢为您的大作写序言,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C.在城里时间一长,他就对钢筋水泥的建筑厌倦了,多次表示希望带几个好朋友,找个清净的地方离群索居。‎ D.为了辨别出犯罪嫌疑人,尽快破案,李技术员调出了大量中年男人的照片,一一审查,真可谓穷形尽相。‎ ‎  解析▶ A瓜田李下: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与句意不符。B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与句意相符。C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与句意不符。D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与句意不符。以上错误都是由未能切实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并整体理解成语的意思造成的。‎ 答案▶ B ‎  3.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误用对象或范围。‎ ‎  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例如“雨后春笋”,词典解释为“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它适用于值得赞扬的新事物。再如“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此成语用来形容对人已有的事迹和成就交口称赞。此类容易误用对象或范围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限于房屋建筑或装饰、布置)、登堂入室、干云蔽日(限于树木或建筑物)、狗彘不食(限于品行方面)、七手八脚、相濡以沫(限于困境)、天伦之乐(限于家人)、下车伊始(限于官员到任)、反戈一击(限于同伙)、祸起萧墙、如坐春风等。‎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走进大山,才切身体会到,大自然真是美轮美奂,与电视里看到的不一样。‎ B.造假者几乎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山洪来势凶猛,他们根本站不住,幸亏他们都拴着保险绳,没冲出多远,就被众人七手八脚地拉上岸来。‎ D.这夫妻二人年轻时感情不好,而今年纪大了,经济条件好了,孩子也成家了,两人倒能够相濡以沫。‎ ‎  解析▶ A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与句意不符。B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与句意不符。C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也形容动作忙乱的样子。与句意相符。D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与句意不符。以上错误都是由混淆了成语使用的对象或范围造成的。‎ 答案▶ C ‎  4.要切实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 有的成语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着上鲜明的感情色彩,只有它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否则,就会褒贬不分,或者褒词贬用、贬词褒用,这些都会影响意义的表达。例如“无所不为”,词典解释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可见这是个贬义词。再如“趋之若鹜”,词典解释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此类容易褒贬使用失当的成语还有始作俑者、弹冠相庆、心劳日拙、侃侃而谈、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上行下效、移天易日、当场出彩、推波助澜、摇身一变、处心积虑、一意孤行等。‎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B.电视连续剧《鸡毛飞上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D.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住在二十八楼,小偷竟能从他家的窗户爬进去,登堂入室。‎ ‎  解析▶ A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与句意不符。B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与句意不符。C情投意合: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与句意相符。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与句意不符。‎ 答案▶ C ‎  5.要切实把握成语语意的范围、程度,不要大小失当、轻重失度。‎ ‎  成语的适用范围有大有小,其蕴含的意义在程度上也有轻重之别,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做出恰当的选择,小词大用或大词小用都是不妥的。例如“罄竹难书”,有考生用来形容搞恶作剧的同学,明显犯了用词语意轻重失度的错误。“罄竹难书”,词典解释为“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再如“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也形容规模大,气势雄壮。有考生用来形容几个人的活动,也是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此类容易让人犯大小失当、轻重失度错误的成语还有无恶不作、不共戴天、惨绝人寰、恪守不渝、高山仰止、幡然悔悟、风声鹤唳、风雨飘摇、休养生息、江河日下、轰轰烈烈等。‎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一个夏天的艰苦鏖战,建设任务终于完成了,工人们也需要休养生息。‎ B.考生考前要认真复习,否则考场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C.年纪大了之后,他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有时常常遗忘,一觉醒来又幡然悔悟。‎ D.同学之间有一些小摩擦是正常的,毕竟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什么矛盾都可化解。‎ ‎  解析▶ A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与句意不符。B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与句意不符。C幡然悔悟:很快地转变过来,认识错误,彻底醒悟。与句意不符。D不共戴天:不跟仇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形容仇恨极深。与句意相符。以上错误都是由忽视成语语意的范围、程度造成的。‎ 答案▶ D ‎  6.要切实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  一般来说,一个成语只有一个义项。但实际上有的成语不止一个义项,在流传使用中除了适用于一般语境的常用义项外,还派生出适用于特殊语境的非常用义项,有的甚至义项有三四个之多,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陷入思维定式,就会先入为主,以对为错。例如“灯红酒绿”,既可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贬义词),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这是个典型的多义成语,但大多数考生只注意到前一种用法,误以为后一种情况使用不当。常见的有多个义项的成语有数米而炊、贪多务得、粗枝大叶、按图索骥、不绝如缕、布衣之交、间不容发、空中楼阁、夸父逐日、龙飞凤舞、十羊九牧、木人石心、淋漓尽致、暗中摸索、不衫不履、楚楚可怜、大模大样、独来独往、海阔天空、苗而不秀、两袖清风、末路之难、昏天黑地、没头没脑、东涂西抹、残山剩水、寸草不留等。‎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教师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去政府讨薪者不绝如缕。‎ C.工具书中索引的作用,在于能让人按图索骥,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D.我担心这次完不成任务,回去以后不好交代,老武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 ‎  解析▶ A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与句意相符。B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与句意不符。C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与句意相符。D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句意相符。‎ 答案▶ B ‎  7.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谦敬意义,不要主客颠倒。‎ 成语是语言的化石,它沉积着诸多的文化现象。有些表现为谦辞,有些表现为敬辞。谦辞用于自己,而敬辞只能用于他人。如果分辨不清楚,就会出现主客颠倒、对象失当的错误。例如“抛砖引玉”,请先看下面的句子:“今天的座谈会开得很成功,我非常感谢大家都能抛砖引玉,各抒己见。”“抛砖引玉”,词典解释为“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可见,“抛砖引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而此处用于陈述“大家”,显然是错的。再如“鼎力相助”,词典解释为“大力相助”。只能用于请托或感激别人,不能用于自己。此类表谦敬意义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大笔如椽、敬谢不敏、敝帚自珍、高风亮节、高抬贵手、公门桃李、恭敬不如从命、大方之家、忝列门墙、刍荛之议等。‎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厂长的发言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抓好产品质量的建议。‎ B.各位都是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就姑妄言之吧。‎ C.这是我三十年前的处女作,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但我却敝帚自珍,留作纪念。‎ D.在老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送去了一幅字,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  解析▶ A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评价他人的发言。B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与句意不符。C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与句意相符。D长命富贵:指既长寿又富裕显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与句意不符。以上错误都是由不分谦敬造成的。‎ 答案▶ C ‎  8.要切实把握成语的语法特征,不要滥加功能。‎ 有些成语,虽然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用来作句子的某个成分,有的只能作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但不能带宾语。例如“肝胆相照”,词典解释为“指以真心相见”。它只能作谓语或定语,可以说“我有一个肝胆相照的朋友”“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但不能作状语说“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再如“妄自菲薄”,词典解释为“过分地看轻自己”。它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可以,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就不符合语言习惯了。此类语法功能特别的成语还有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大名鼎鼎(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正襟危坐(不能带补语)、津津有味(只能做“吃”“读”的补语)、载歌载舞(不能做补语)等。‎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舆观调查公司17日发布报告说,近半数受调查的英国人漠不关心王子的这场婚礼。‎ B.在一次展示会上,小王耳濡目染了先生的高超技艺,对先生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C.他知道单靠这几个人办不成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吴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 D.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 ‎  解析▶ A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不能带宾语。B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与“一次”相矛盾,且该词后面不能带宾语。C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与句意相符。D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来取胜。不能带宾语。‎ 答案▶ C ‎  9.要把握成语的句式特征,不要然否不分。‎ 成语大部分源于古代诗文,有一些成语还明显地带有其初始语境的特点,所以一些“出身”于否定句式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而不能用在表肯定的句子里。例如“一蹴而就”,词典解释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式,如“航天梦想的实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再如“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一般要说“难以望其项背”或“无法望其项背”。此类具有特殊语境特征的成语还有等量齐观(限于否定句)、同日而语(限于否定句)、相提并论(限于否定句)、等闲视之(限于否定句)、无时无刻(限于否定句)、妄自菲薄(限于否定句)、一概而论(限于否定句)、万应灵丹(限于否定句)等。‎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原以为可以速战速决,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用持久战。‎ B.老板的中文真不错,一般外国人很难望其项背,可是离“京片子”还是有距离的。‎ C.两个人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但是论能力,还是可以等量齐观的。‎ D.曾沧海想到现在挣钱的法门比起他做土皇帝的时候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  解析▶ A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与句意相符。B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与句意相符。C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必须用于否定句。D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与句意相符。‎ 答案▶ C ‎  10.要切实把握成语的内涵外延,不要导致成分赘余。‎ ‎  有些成语在运用中虽然很适合句子的语境,但与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这样,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例如“贻笑大方”,大方指专家学者、内行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让内行笑话”。成语本身就包含着被动,如果前面再加上“被人”之类就纯属多余。再如“遍体鳞伤”,词典解释为“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成语本身含有“满身”“整个身体”的意思,如果前面再加上“浑身”之类的词语,就导致成分赘余。此类易使成分赘余的成语还有(浑身)体无完肤、忍俊不禁(地笑了)、(人民)生灵涂炭、(自己)妄自菲薄、(每天)日新月异、虚怀若谷(的胸怀)、惴惴不安(的心情)、(生活)安居乐业、(讲得)津津乐道、真知灼见(的意见)、三令五申(地强调)、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难言之隐(的苦衷)、(各种)形形色色、(众多)莘莘学子、(心里)无动于衷、(目前的)当务之急、(显得)相形见绌、(一场)南柯一梦、(好像)如芒在背等。‎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被人贻笑大方。‎ B.他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来,虽然没有大碍,但被石头磕碰得遍体鳞伤。‎ C.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祖国的面貌真是日新月异。‎ D.在研究作家和作品时,理论家要虚怀若谷,不存成见。‎ ‎  解析▶ A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与“被人”重复,使用不当。B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使用恰当。C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使用恰当。D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使用恰当。‎ 答案▶ A ‎  11.要切实把握成语的特指对象,不要张冠李戴。‎ 有一类源于古代诗文或历史典故的成语,使用时在年龄、性别、对象等方面都有特定的限制,其适用对象只能是某人、某事,不能移作他用。尽管语言发展演变到今天,我们仍必须遵循这个限制。例如“豆蔻年华”,豆蔻,植物名。因唐代杜牧《赠别》诗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名句,句中把十三四岁的少女比作豆蔻,人们觉得此喻新颖美妙,突出了少女的清纯淡雅、活泼脱俗,便抽象、凝练出“豆蔻”再加上“年华”为“豆蔻年华”四字,来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因而,这个成语的对象是特指的:必须是女性,而且必须是十三四岁的女性。再如“举案齐眉”,词典解释为“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可见,此成语只能用于夫妻之间,对象是特指的,用于其他人,就会闹出笑话。此类具有特指对象的成语还有藕断丝连、青梅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扫眉才子、徐娘半老、高阳公子、膏粱子弟、红颜薄命、百岁之好、并蒂芙蓉、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无肠公子等。‎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征服了现场观众。‎ B.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C.他虽然家世好,但不是那种只知饱食、不谙世务的膏粱子弟,在与革命者的接触中,他渐渐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是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  解析▶ A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此处形容“舞者形体”,属于用错对象。B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不能用于形容小说,属于用错对象。C膏粱子弟:指生活奢华的富家子弟。使用恰当。D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句中用于书法作品,使用对象不当。‎ 答案▶ C ‎  12.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逻辑范畴,不要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的内涵具有特定的逻辑范围,词义反映出的数量的多寡、事理的先后、所属的范围、情态程度的轻重,都有一定的特指。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意义范畴,就会因与上下文相违背而自相矛盾。例如“谈笑自若”,词典解释为“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如果用于比较平常的情况或环境,就算错误。再如“巧夺天工”,词典解释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很明显,成语的意义范围限定在“人工”,即人文景观方面,如果用于描写自然景观,就是自相矛盾。此类容易与上下文相违背而导致自相矛盾的成语还有(我们感到)形单影只、(老同学)萍水相逢、(终于)旗开得胜、安步当车(地跋涉而去)等。‎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其实他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虽说这些年收了些钱财,但心里从未安定过。‎ B.老同学毕业后就没有见过面,这次萍水相逢,真的很激动,有说不完的话。‎ C.我虽然有些笨拙,但是我肯吃苦,我就不信长此以往成绩还上不去。‎ D.李老师上下班从不坐车,他风趣地说:“我这是安步当车,自享其乐。”‎ ‎  解析▶ A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与“受贿之初”相矛盾。B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老同学”相矛盾。C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与语境相矛盾。D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与句意相符。‎ 答案▶ D 二、病句题解题技巧 综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语病类型,其多数存在于单句内部,少数存在于复句内部,因此,从分析单句结构入手,以单句为主,兼及复句,是解答病句题的一大原则。在此基础上,辨析或修改病句就有一些简易的方法或技巧。‎ ‎  1.观察句子主干。‎ 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一看主要成分是否残缺,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词,其中宾语的中心词残缺最隐蔽,因而最易被考查;二看主要成分是否搭配得当,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主宾之间的搭配,其中动宾之间的搭配错误最为突出;三看是否偷换主语、是否句式杂糅、是否符合逻辑。‎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逐渐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发现自然系统之间的各个元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环环相扣的。‎ C.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D.根据摩根大通集团1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紧缩措施实施后,或导致投资资金逐步流入A股、黄金和海外地产等投资市场。‎ ‎  解析▶ A“解决”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房源不足”后加“的问题”。B主语残缺,“在人类长期的实践中”应改为“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D“根据……指出”句式杂糅,应删除“根据”或“指出”。‎ 答案▶ C ‎  2.注意修饰成分。‎ 修饰成分方面易出现的语病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次序: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如:她是我们学校的(表领属)一位(数量)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词)教师。‎ 多层状语的一般排列次序: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关联的(副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的(介宾短语或副词);⑤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如:许多老师昨天(表时间)在办公室里(表处所)都(表范围)热情地(表情态)同他(表对象)交谈。‎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B.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C.要清除食品市场上的乱象,政府必须高举法律利器,全面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呼唤企业的血管里要流淌道德的血液。‎ D.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  解析▶ A语序不当,“把”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应改为“用绳子把动物缚在试验的架子上”。B语序不当,“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应移至“富有诗情画意”后,这样语意才由轻到重。D语序不当,“联合”应移至“于今年五月底”后,让位于时间状语。‎ 答案▶ C ‎  3.注意介宾短语。‎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宾短语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宾短语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可以通过去掉句首的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另外,句中有介词时,需注意句中是否有主客颠倒的情况。‎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B.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做了详细报道。‎ C.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其形象至今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 D.《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  解析▶ B介词使用不当,“关于”应改为“对”。C主客体颠倒,“对青年人”“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应分别改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D句式杂糅,“所”应与“为”组成介宾结构,此处可将“深受”改为“为”或删掉“所”。‎ 答案▶ A ‎  4.注意指代性词语。‎ 当句子中出现了“这(些)、那(些)、其(他)、他(们)”等指代性词语时,要注意其是否存在指代不明的问题。‎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自己的正版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C.车间里人不是很多,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D.光棍节成了一个流行的节日,那些商家自然不希望错过这节日,尤其是那些电子商务网站,早早就展开了打折促销的宣传攻势。‎ ‎  解析▶ A用语重复,“否则”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自己的正版软件”语意重复。B指代不明,“这”是指“搜集史料”,还是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意思不明确。C两个“他”均指代不明,不知是张主任告诉小李,还是小李告诉张主任。‎ 答案▶ D ‎  5.注意数量词语。‎ 句子中有数量词语时,就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数量词语是否与中心词存在不搭配的情况。(2)下降、减少等情况是否使用了倍数。(3)表约数的词语是否重复或矛盾。(4)数量词的位置是否恰当,是否产生歧义。(5)使用数字时是否出现了逻辑错误。(6)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有“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达到饱和状态。‎ B.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减少了1.2倍。‎ C.国产轿车价格低,百姓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 D.2018年9月23日上午10点,首趟从北京开往香港的高铁G79次列车搭乘旅客1156人次启程,在8小时58分后抵达香港西九龙站。‎ ‎  解析▶ A成分赘余,“5到10年”是一个区间,约数词“左右”多余。B表述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表述。D用词不当,“人次”是复合量词,应改为“人”。‎ 答案▶ C ‎  6.注意否定词语。‎ 句中出现否定词语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多重否定是否造成表意相反。(2)反问句中使用的否定词语,是否有多余的情况。(3)句中有“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时,注意其是否与否定词共用会不会造成表意相反。含有否定意味的常见词还有“反对”“拒绝”“杜绝”等,考生在解答病句题时要特别注意。‎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B.我们并不完全肯定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  解析▶ A不合逻辑,“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C不合逻辑,“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形成双重否定,使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D不合逻辑,“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答案▶ B ‎  7.注意关联词语。‎ 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语,就应从多角度思考:‎ ‎(1)关联词语是否配套使用。(2)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3)关联词语所表达的关系与分句间的语意关系是否相符。(4)分句的语序是否恰当。‎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B.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里,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C.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 D.一个投资者应忌讳的不是大胆冒险,而是过于谨慎。‎ ‎  解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只有”与“才”搭配。B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多么”应改成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才用不确指的“多么”。C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答案▶ D ‎  8.注意两面词语。‎ 当句中有表肯定或否定(或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如“能否”“是否”“好坏”“成败”等时,就要审视其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词语,或已经使用的相关词语是否与之照应。如果出现了一面对两面的情况,那就是逻辑错误。‎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是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储蓄所吸收储蓄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  解析▶ A不合逻辑,“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一面性不照应。B不合逻辑,前后不相称,前面“能不能”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但后面只有“是……根本任务”一个方面。C不合逻辑,前三个分句都是两面,最后一个分句只有一面,彼此不照应。‎ 答案▶ D ‎  9.注意时态词语。‎ 如果句中有“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表示时态的副词与“着”“了”“过”等表示动态的助词时,就要考虑这些副词和助词是否搭配得当。这类错误往往容易被忽视。‎ ‎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鉴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国家质检总局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了放射性监测,确保食品安全。‎ B.由于把握好了市场趋势,中国彩电全面上位,全球彩电原有格局被彻底打破,中国彩电实现了从跟随者到主导者的蜕变。‎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抓住了大好机遇,我们的经济才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会大幅提高。‎ ‎  解析▶ A不合逻辑,应删去“了”。C不合逻辑,“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D不合逻辑,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指现在,“即将”指将来。‎ 答案▶ B ‎  10.注意多义词语。‎ 如果病句题中的句子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就要判断其表达的意思是否明晰,因为这类词语常常会导致语意不明。‎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部地区有百姓看不了北京举行的比赛,他们正焦急地等待问题的解决。‎ B.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C.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 D.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  解析▶ B表意不明,“新生”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确。C表意不明,“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D表意不明,“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答案▶ A ‎  11.注意并列短语。‎ 句中有并列短语,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2)并列顺序是否合理。(3)并列短语能否与相关词语搭配。‎ ‎1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的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等,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C.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D.全厂职工听取和讨论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都认为这个报告是从厂里实际出发的,比较客观实在。‎ ‎  解析▶ A搭配不当,对“事件”不可以进行“批评教育”。B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也是“果树”。C表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共“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就“三千余元”,意思不明确。‎ 答案▶ D ‎  12.注意判断词语。‎ 当句中出现判断词“是”或类似表判断的“成为”“变成”“称为”等词语时,则应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尤其注意在许多语境中,“是”字需要在句末有个“的”字与之搭配。‎ ‎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牌调解》栏目开播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已经现场调解纠纷800多起,被评为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 B.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C.那几天阴雨连绵,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  解析▶‎ ‎ A搭配不当,《金牌调解》只是一个电视栏目,不是一个集体,可在“被评为”前加“该栏目组”。B搭配不当,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能搭配,不能构成判断句。D不合逻辑,可以把“的物种”去掉,在“那些”后加上“物种”,将“定居、扩散、暴发危害”改为“定居,扩散,造成危害”。‎ 答案▶ C 三、语言表达连贯题解题技巧 所谓的“语言表达连贯”就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此类考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查看近几年的高考题会发现,语言表达连贯题考查形式有所变化,考查难度有所提高。尽管题型发生了变化,难度也提高了,但只要考生把握住命题人的思路,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做好语言表达连贯题。‎ ‎  1.看陈述对象、叙述角度是否一致。‎ 一个复句或语段通常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就要围绕这一中心意思来安排句子,保持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使复句或语段显得更连贯;反之,如果中途任意转换话题,变换主语,就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命题人则往往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的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考生答题时,一要看几个句子陈述对象是否一致,二要看陈述对象不一致的句子是否从同一角度展开。‎ ‎1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地上有纸团,就会很自然地弯腰拾起并放进垃圾桶里,    ,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 A.班主任看见了他 B.班主任看见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看见了 D.这一幕被班主任看见了 ‎  解析▶ 句中横线前后的陈述对象都是“他”,横线处所填的句子的主语也应是“他”才连贯。A、B的陈述对象都是“班主任”,不符合要求;C的陈述对象由原来的第三人称“他”变成了“自己”,也不符合要求。只有D保持了陈述角度的一致,“这一幕”指代“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地上有纸团,就会很自然地弯腰拾起并放进垃圾桶里”,陈述对象依然是“他”。‎ 答案▶ D ‎2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重度残疾之身,取得了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 ‎①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  解析▶ 此题①②③的主语都是“他”,④的主语是“思维”,和横线前一句中的“身体”一样,“思维”也与主语“霍金”构成领属关系,故④应放在最前面。其他三句的排序就简单多了。通过分析,我们可根据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寻求→发现→震动”,依次排出后面三句的顺序为①③②。‎ 答案▶ D ‎  2.看句子形式、内部结构是否一致。‎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短语或句子连在一起,会使语意显得连贯。命题人常会从这个角度考查。考生解题时要根据短语或句子结构的一致性、对称性原则,利用上句或下句的提示,通过查看比较,研究语段中几个短语或句子的成分结构是否一致,然后进行选择。‎ ‎3 从句式搭配的角度看,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迷惘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坚如磐石。在我骄傲的时候,你呼唤我:    。在我怯懦的时候,你呼唤我:是山的儿女就应勇敢如山。 ‎ A.是山的儿女就应不居功自傲 B.谦虚谨慎是山的儿女的品质 C.是山的儿女就应不自满自足 D.是山的儿女就应虚怀若谷 ‎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应该是语段中横线前后两个分句的句式“是山的儿女就应……”,据此首先可以排除B。再看其他选项,语段中“坚如磐石”“勇敢如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虚怀若谷”运用了同样的修辞手法,因此应选择D。‎ 答案▶ D ‎4 把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    ,    ,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着音乐的魅力。 ‎ ‎①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④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⑥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A.②①⑤④③⑥    B.②①⑥④③⑤‎ C.④③⑤②①⑥ D.④③⑥②①⑤‎ ‎  解析▶ 细心的考生应当能发现,这段文字中的第三空和第六空后有两个分号,这意味着此文段是由三个排比句构成的。从内容来看,三个句子依次讲述了小城“古老”“迷人”以及“孕育了音乐奇才”的特点。依据结构的对应性原则,第一空与第四空应该填写以“这是一个”开头的②句与④句,第三空和第六空应该是前面②句中的“古老”以及④句中的“迷人”的具体化。通过句子的前后对应关系,我们可以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答案▶ A ‎  3.看前后是否照应、语脉是否相承。‎ 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命题人经常利用这一点设置问题,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通过理解语意和分析关键词语,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准确地找出与所提示的词句相呼应的语句,进而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相承。‎ ‎5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 ‎①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②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③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④一缕冬日的阳光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  解析▶ 语段是一组以“爱心”为本体的比喻句。首先,我们要抓住“温暖”一词,思考什么使人感到温暖,经过筛选,不难发现,④句“一缕冬日的阳光”最恰当;然后,抓住“希望”一词,思考什么使人重新看到希望,显然是②句“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而①句“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③句“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则分别和“心灵的慰藉”“情感的滋润”在内容上一一对应。故选B。‎ 答案▶ B ‎6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扎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⑥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竹树 A.③①④②⑤⑥ 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①⑤③②④⑥‎ ‎  解析▶ 这段话描述了一座小城的风貌。①句总体写小城给人的感觉,③句交代了行踪,①句“出现”一词与③句“消失”一词,内容上正好暗合,推断这两句不可分割,且③句应在①句前。②句写小城中的小河,是对小城总体印象后的具体描写之一,应在①句后。④句写屋舍倒映在水中,当然应排在写小河的②句之后。⑤句着重写郊外丘陵的柳树,⑥句交代走出小城到郊外的行踪并描写郊外风景。所以这段话的顺序是③①②④⑥⑤,选C。‎ 答案▶ C ‎  4.看衔接是否合乎逻辑事理。‎ 一个语段不论什么内容,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后说哪一个,都应有合理的逻辑事理顺序。常见的顺序有时间(先后)、空间(高低、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远近)、逻辑(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由少到多)等。此外,复句中分句或语段中句子之间常常有递进、顺承、转折、因果、条件、总分等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则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等。考生解题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语段属于哪种逻辑顺序,确定句子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把握句子的顺序。‎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为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的澄河里有。 ‎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  解析▶ 从选项来看,横线处省去的文字是对瓜鱼特点的描述。从逻辑事理看,对于一条鱼,通常先说体长,再说体色,再说体骨;从逻辑分类看,“雪白”“莹润”应放在一起,说明其色泽特点。这样答案即可选定。‎ 答案▶ A ‎8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  解析▶ 此题上下句之间环环相扣,其事理的逻辑性十分鲜明。解答此题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圈画出那些连接起前后句的关键字词。在这段议论性文字中,②句是中心观点,可以将它判定为首句;⑤句是对②句中“一种信念”的具体解说,自然应紧承其后;③句是由⑤句中的“世界是合理的”这层意思引申而来的,突出强调了“这个信念”在“数学研究”中的独特性;①④句的思路就比较明显了,两句先后阐明的是“这个信念”由“古代”到“现代”的简要发展过程。‎ 答案▶ C ‎  5.看节奏是否合理、韵律是否和谐。‎ 语句节奏和韵律的巧妙组合,常能使语句结构更加紧凑,语意更为流畅。音节的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文的押韵,要注意的是语言连贯中的押韵和诗歌中的押韵是不同的,后者要求严格,一般必须是偶数句或在规定的位置押韵,而语言的连贯可以是偶数句押韵,也可以是奇数句押韵;二是句式的对称,对称能增强节奏感。考生在解题时不要忽视语句的节奏和韵律。‎ ‎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解析▶ (1)句的空若选择①句,则句式错杂,节奏混乱;选择②句则前面是六字长句式,后面都是整齐的四字短句式,长长短短,音节和谐交错。(2)③④两句的区别比较明显,③句从远到近,④句从近到远。(2)句开头为“远眺群山”,接着自然要写到山上层林,再向远处眺望白云,合乎情理;③句中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构成押韵,读来上口。故选D。‎ 答案▶ D ‎1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    ,    ,    ,    ,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来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 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 D.③②①④⑤⑥‎ ‎  解析▶ 仔细观察语段所提供的前后语境,虽然①③⑤句都是以“时而”开头,但与横线处前一句“时而在水上遨游”能紧密相承的、节奏感最强的只能是③。与横线处后一句紧密照应的,当然是与“人”相关联的②④。“沿着水边”藏到“草丛中”,离开“幽居”来到“有人的地方”,这样的表达合情合理。故答案选A。‎ 答案▶ A ‎  6.看风格是否一致、情调是否统一。‎ 一段文字的感情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趋于统一能使语意显得连贯。考生解答这类题目要充分尊重原文语句的感情基调、感情色彩及语言风格等。比如句子的语境是热烈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凄凉的;句子的语境是壮阔的,与之衔接的句子就不能是柔婉的。具体做法是看语段中景物色调和特点的统一,抓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的和谐。‎ ‎1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 A.一列青黛斩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  解析▶ 解答此题要考虑全文所描写的意境特点:崖壁下的荒坟残碑、瘦水枯石等景物形成了极其凄凉、冷寂、萧条的氛围和基调。A“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C“夕阳的照射”“闪着不定的光”、D“闪着透明的羽翼”“一道阳光”,均体现出明朗或欢快的暖色调,唯有B写出了天气阴冷、叶落崖瘦,其意象、情调与下文协调。故选B。‎ 答案▶ B ‎12 在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 ‎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解析▶ 此题将语言的衔接连贯与诗句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解答此题时,我们要着重考虑的是,选项中哪一个能与“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更准确、更合理地照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侧重对别人说,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侧重对自己说,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和乐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侧重写送人者内心的感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是劝慰,但主要是劝酒,而且过于悲壮。比较而言,A诗句更温馨,能够起到劝慰友人的效果。‎ 答案▶ A 四、表达得体题解题技巧 语言表达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即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的差异等语境条件,选择与之匹配的语词、语体和语气,使之与语境保持和谐一致,分寸得当。达到这个要求,不仅要有语言修炼的功夫,还要有长期积累的人格修养,当然,也要有一些技巧。‎ ‎  1.分清谦敬,讲究礼仪。‎ 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内涵丰富,许多汉语语词具有一定的谦敬尊卑的倾向性,表示尊称的语词一般用于称对方,而表示谦称的语词一般用于称呼己方,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常见的谦辞还有“小”“拙”“鄙”“寒”“愚”等。常见的敬辞有“贵”“大”“高”“贤”“尊”“光”“拜”“赐”“雅”“惠”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语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这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要清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  解析▶ A“家母”是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不能用于称对方的母亲。B“令爱”是尊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称自己的女儿。C“令尊”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不能用于称自己的父亲。D“令郎”是尊称对方的儿子,用语得体。‎ 答案▶ D ‎  2.注意褒贬,把握情感。‎ 许多汉语的语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情感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褒义词和贬义词所蕴含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特别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起到讽刺作用;贬义可变成褒义,强化表达效果。‎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寻求商业发展。‎ B.李师傅被评为劳动模范,同事们来庆贺,街坊邻居来道喜,亲戚好友来闹酒,真是满城风雨。‎ C.在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为此,全国人民弹冠相庆,兴奋不已。‎ D.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如果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解析▶ A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外商来中国投资不是“攻击”“破坏”。使用不当。B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不合语境。C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此处不合语境。D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此处与语境相符。‎ 答案▶ D ‎  3.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弄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3 向人借东西,应当语气和软,措辞得当,下面的说法最得体的一句是(  )。‎ A.请把圆规借给我用用。‎ B.拿你的圆规给我用用。‎ C.我用一下你的圆规怎么样?‎ D.请把你的圆规借给我用用,好吗?‎ ‎  解析▶ A虽然用了“请”字,但仍带有命令的语气,不得体。B带有不容他人拒绝的命令语气,不得体。C和D比较,D更具尊敬、商量的语气,因此D最得体。‎ 答案▶ D ‎  4.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说(写)什么就说(写)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写)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遇到老人与遇到小孩,说话的语气不同;遇到文盲与遇到知识分子,说话的用词不同;遇到朋友与遇到对手,说话的情感不同。只有看准了对象,说话有了分寸,表达才可能得体。‎ ‎4 期中考试,小明成绩下滑,心里很难过,班主任想找他谈话。下面四种说法中,效果最理想的一项是(  )。‎ A.你怎么搞的?考成这个样子!往后怎么办?还会有希望么?‎ B.你这次是考得不理想,你难过我理解,但不能灰心,我相信下次你会考好的。‎ C.考坏了,难过不中用,该找找原因才是,争取下次考好!‎ D.你这次考得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这叫作自作自受,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下次会更糟。‎ ‎  解析▶ A完全是训斥、指责的语气,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C也带有责备的语气,效果也不理想;D不仅斥责,而且嘲笑,效果更不理想。‎ 答案▶ B ‎  5.适应场合,灵活用语。‎ 场合包括时间、地点、话题,以及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灵活自然。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信口开河,不仅达不到交际目的,反而会招致不良后果。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说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因为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有所制约。‎ ‎5 在下面两种情境中,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1:某同学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①对不起,已经超时了。②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①对不起,已经超时了。②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①已经超时了,对不起。②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①已经超时了,对不起。②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  解析▶ A“你停一下”不够委婉,C、D先说“已经超时了”,让人感觉生硬,只有B比较得体。‎ 答案▶ B ‎  6.把握语体,雅俗有别。‎ 语体是指语言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等)而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包括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语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语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语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协调性,使表达不得体,反之亦然。‎ ‎6 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新闻稿)‎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师生对话)‎ C.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政府部门答记者问)‎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家长与孩子对话)‎ ‎  解析▶ B“赏识”多用于上对下,使用不得体;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使用不得体。‎ 答案▶ A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除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苏轼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该作品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信手拈来,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是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一如《前赤壁赋》字帖,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之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C.天衣无缝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D.天衣无缝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  解析▶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前者使用正确。浑然天成:形容才德完美自然;也形容诗文书画等完美自然,无雕饰的痕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前者使用正确。悠然自得:悠闲舒适,从容自在。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前者使用正确。‎ 答案▶ 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  解析▶ 从逻辑关系方面看,补写句与前文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方面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才符合认知思维习惯。‎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  解析▶ 将病句放入语境中,本身就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辨析病句的方法是不变的。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B。‎ 答案▶ 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    ,虽没有皇家气派,却也称得上是    。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对仗上尚可    。 ‎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句当时引起了我心中强烈的震动。我那时正在看《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    。 ‎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看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差强人意 鹤立鸡群 B.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差强人意 独步天下 C.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心满意足 鹤立鸡群 D.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心满意足 独步天下 ‎  解析▶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前者使用正确。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前者使用正确。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心满意足:非常满足。前者使用正确。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独步天下:指独一无二,天下无与伦比。后者使用正确。‎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意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意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意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意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按逻辑顺序对选项进行排序,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回味之无穷”是表达效果,一般要排在最后,故选B。‎ 答案▶ 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主要问题是逻辑混乱,一是“年代久远”与“想不起来”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词,二是“想不起来”与“成了我的座右铭”之间语序不当,只有C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答案▶ 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察觉不出来,但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    。两人刚交手时    ,几个回合下来,    ,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熬”得住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定,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时刻决定输赢。 ‎ 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耽溺,处逆境不服输,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旗鼓相当 难舍难分 遍体鳞伤 前功尽弃 B.旗鼓相当 难解难分 筋疲力尽 付诸东流 C.各有千秋 难舍难分 筋疲力尽 前功尽弃 D.各有千秋 难解难分 遍体鳞伤 付诸东流 ‎  解析▶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前者使用恰当。难舍难分:形容彼此感情很好,难以抛舍分离。难解难分:双方相持不下(多指竞争或争吵、打斗),难以分出胜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后者使用恰当。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前者使用恰当。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问题是要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B.要做的是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 C.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 D.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辩证地认识”应在前,“理性地面对”应在后;二是错用时态助词“了”。A、B、C三项都没有完全解决这两个问题。‎ 答案▶ 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 B.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 C.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 D.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 ‎  解析▶ 括号内要补写的语句是对语段的小结,应由语段的思路指导。补写的内容本身,是四个对称的分句,内部逻辑性较强。虽然“浮躁”“淡定”“幼稚”“成熟”都是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但“浮躁”“淡定”是相对短时间的特点,“幼稚”“成熟”是相对长时间的特点,因而“浮躁”“淡定”在前,“幼稚”“成熟”在后,照应前文“熬人”和“树人”。同时,反面的应在前,正面的在后,故选A。‎ 答案▶ A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考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 ① )。沿着这些航标、这条航线扬帆起航,    ,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    ,走到哪算哪,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还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 ‎ 大海行船有时会遇上顺风,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快。坐在这样的船上,感觉    ,淋漓酣畅。有时也会坐逆风船、逆流船,就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大“之”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就行驶缓慢。( ② )。我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    ,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返回时,遇上了逆风,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左右。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 ‎②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 B.①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 ‎②当年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从部队回乡探亲 C.①还有航标,就是在这条航线中的一个个小目标 ‎②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 D.①还有航标,就是在这条航线中的一个个小目标 ‎②当年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从部队回乡探亲 ‎  解析▶ ①处前是说航线,后先出现“航标”一词,A、B两项内容连贯。②处后的内容主要是说坐船,使用“客船”更合适。‎ 答案▶ A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义无反顾 看风使舵 一泻千里 行云流水 B.义不容辞 看风使舵 一日千里 笔走龙蛇 C.义无反顾 随波逐流 一日千里 行云流水 D.义不容辞 随波逐流 一泻千里 笔走龙蛇 ‎  解析▶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使用恰当。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前者使用恰当。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前者使用恰当。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我就向连部写材料说明,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左右。‎ B.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 C.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左右。‎ D.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说明”后面缺宾语,应补出“原因”;二是数字表述不准确,“一两个小时”是约数,不能再用“左右”。只有D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答案▶ 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    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    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    。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 ①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 ② )。 ‎ 其实,不管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为什么这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街头表演对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    ,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确实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叹为观止 大有裨益 B.朝气蓬勃 琳琅满目 赞叹不已 有益无害 C.生机勃勃 丰富多彩 赞叹不已 大有裨益 D.朝气蓬勃 丰富多彩 叹为观止 有益无害 ‎  解析▶ 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和活力。朝气蓬勃:形容人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前者使用恰当。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前者使用恰当。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前者使用恰当。大有裨益:形容益处很大。有益无害: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②相信这也会推动成都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助力其文创产业的发展 B.①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②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推动其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C.①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②相信这也会推动成都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助力其文创产业的发展 D.①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②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推动其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  解析▶ ①处要填的内容,主要看内部逻辑顺序,按由表及里的关系,“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应在后面,A、B内容连贯。填入②处的句子主要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由整段文字的表述可知,应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的规律,B、D恰当。故选B。‎ 答案▶ B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 B.不管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C.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 D.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管”应改为“不只”“不仅”等,改为“无论”错;二是“推进”后面缺宾语,应在“专业化”后添加“管理”。‎ 答案▶ D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彰显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还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 ①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    ,困难重重。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我们对待传统,    、故步自封要不得;    、粗暴武断亦要不得。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    ,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 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 ② )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的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既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如果仅仅满足于从国学中寻找某些应对现实问题有用的技巧和方法,那就太实际、太简单化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②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B.①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C.①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长于道德规范架构 ‎②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D.①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长于道德规范架构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  解析▶ ①处要填的内容,主要看语境的中心,语境主要强调传统文化的“短”,所以“短”应在后面,A、B内容连贯。②处后有“达到寻求真知的目的”的表述,所以“再认识”应在后,B、D恰当。故选B。‎ 答案▶ 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步履维艰 自我作古 数典忘祖 不求甚解 B.步履维艰 抱残守缺 崇洋媚外 食古不化 C.举步维艰 自我作古 崇洋媚外 不求甚解 D.举步维艰 抱残守缺 数典忘祖 食古不化 ‎  解析▶ 举步维艰: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步履维艰:行走十分困难。前者使用恰当。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自我作古:由自己创始,不依傍前人或旧例。前者使用恰当。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崇洋媚外:对外国人或外国的事物盲目地崇拜、奉承。前者使用恰当。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不求甚解: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 B.这既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那么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 C.这既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的现象,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 D.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的现象,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用“既然”不合逻辑,应用“固然”;二是成分残缺,“避免”后面缺宾语,应在“为学术而学术”后添加“的现象”。‎ 答案▶ D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    ?( ① )。在央视记者采访一位观众时,那位观众的回答准确而精彩:“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是他们的‘主旋律’。” ‎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关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    。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 ‎( ② ),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    的诗句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脱颖而出   甘拜下风   爱不释手 B.脱颖而出 心悦诚服 脍炙人口 C.崭露头角 心悦诚服 爱不释手 D.崭露头角 甘拜下风 脍炙人口 ‎  解析▶ 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前者使用恰当。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甘拜下风:佩服别人,自认不如。前者使用恰当。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下。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诵读古典诗词,更别说读书了 ‎②诗意的审美是共同的,而诗心的灵感却是个体的 B.①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诵读古典诗词,更别说读书了 ‎②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 C.①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②诗意的审美是共同的,而诗心的灵感却是个体的 D.①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②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 ‎  解析▶ ①处要填的内容,主要看语境的中心,这里强调的是人们诵读古典诗词的热情,“更别说”后应是“诵读古典诗词”,排除A、B。②处后强调诗意审美的共性,所以这一点应在后面,排除C。‎ 答案▶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的典范。‎ B.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的典范。‎ C.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D.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应在开头添加“对”;二是搭配不当,“生命”不能说是“精神”,删除“精神”则没有问题。‎ 答案▶ A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    。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    。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自己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    ,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中华的大江南北,(  ),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知青生活的或长或短之后,人们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从不    ,只会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环境,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日而语 门可罗雀 跋山涉水 自怨自艾 B.同日而语 无人问津 远走高飞 怨天尤人 C.混为一谈 门可罗雀 远走高飞 自怨自艾 D.混为一谈 无人问津 跋山涉水 怨天尤人 ‎  解析▶ 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前者使用恰当。无人问津: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前者使用恰当。远走高飞:远远地离开,到别的地方。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前者使用恰当。怨天尤人:埋怨上天,怪罪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岩石的缝隙、贫瘠的旷野、湖畔甚至山冈 B.贫瘠的旷野、岩石的缝隙、山冈甚至湖畔 C.湖畔、山冈、岩石的缝隙甚至贫瘠的旷野 D.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 ‎  解析▶ 并列短语的排列,如果长短相当,一般情况下短句在前,长句在后;如果长短不相当,如三对一,则无论长短,一在后。C、D符合要求。供补写的内容中有“甚至”表示递进关系,强调虽然条件恶劣,但蒲公英仍能生存,所以应该是“岩石的缝隙”在后。‎ 答案▶ 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B.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人们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C.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知青生活的或长或短之后,他们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D.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知青生活的或长或短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或长或短”应修饰“知青生活”;二是代词使用不当,“人们”有中途易辙之嫌,因为前面有主语“同学少年”,因此后面可不用代词,即使用,也应用“他们”。‎ 答案▶ A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切割在山水之间。‎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一条梦境般的高速公路。这条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    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而有心,记着他们的    ,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延伸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    。 ‎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野山菊热热闹闹开得正盛,像是晚秋摆出的一道盛宴,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 ① ),一丛丛、一片片地在那里微笑,( ② )。它们遥相呼应,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虽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却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B.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C.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D.然而,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尽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前后脱节,应改为“在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二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里不是递进关系,而是选择关系,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为“不再是……而是”。‎ 答案▶ B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鬼斧神工 筚路蓝缕 拍案叫绝 心有灵犀 B.天造地设 风餐露宿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 C.鬼斧神工 筚路蓝缕 叹为观止 心照不宣 D.天造地设 风餐露宿 拍案叫绝 心有灵犀 ‎  解析▶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这里用“鬼斧神工”不合适,适用对象有误。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这里没有创业艰苦之意,用“风餐露宿”合适。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案叫绝:形容极为赞赏。这里体现了“赞叹、赞美”的意思,用“叹为观止”合适。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后也泛指彼此心意相通。这里是说“它们遥相呼应”,并没有心意相通的意思,用“心照不宣”合适。‎ 答案▶ 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尤其是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 ‎②仿佛与巍峨的长城有个约定似的 B.①尤其是开满野山菊的金山岭 ‎②仿佛与巍峨的长城有个约定似的 C.①尤其是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 ‎②巍峨的长城仿佛与它有个约定似的 D.①尤其是开满野山菊的金山岭 ‎②巍峨的长城仿佛与它有个约定似的 ‎  解析▶ ①处,下文是“一丛丛、一片片地在那里微笑”,可见下文写的是野山菊,根据承前省略的原则,①处的陈述对象是野山菊,故A、C正确。②处,要注意后面的句号,这就意味着包括两处括号在内的一句话语意表达结束,而“巍峨的长城仿佛与它有个约定似的”是个不完整的句子,所以C、D错误。‎ ‎  答案▶ A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    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且他们往往以弱者的面孔出现。(  )。 ‎ 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爆炸式”扩散,大量的网民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    ,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造成公共危机事件。 ‎ 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    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    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目了然 半信半疑 道听途说 狼子野心 B.显而易见 疑信参半 海外奇谈 居心叵测 C.一目了然 疑信参半 海外奇谈 狼子野心 D.显而易见 半信半疑 道听途说 居心叵测 ‎  解析▶ 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第一空选“显而易见”。半信半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疑信参半:对某事抱有怀疑的态度,无法完全相信。第二空填哪个都可以。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海外奇谈:指没有根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第三空填“道听途说”。狼子野心:狼崽子虽幼小,也有凶残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本性难改;也指险恶的用心,野心。居心叵测:存心险恶,不可推测。根据语境,第四空选“居心叵测”。‎ 答案▶ 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谣言的产生和扩散都和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B.这些现象都在主观上促进了谣言的扩散和产生 C.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D.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扩散和产生 ‎  解析▶ A偷换话题,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这些现象”。B“主观”不合语意,此处强调客观原因;不合逻辑,谣言应该先“产生”再“扩散”。D不合逻辑,谣言应该先“产生”再“扩散”。‎ 答案▶ 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B.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C.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公众一旦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造成公共危机事件。‎ D.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造成公共危机事件。‎ ‎  解析▶ A成分残缺,“谣言”前缺少介词“在”。C成分残缺,“谣言”前缺少介词“在”;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需要将“一旦”提到“公众”前;“造成”与“事件”搭配不当。D搭配不当,“造成”与“事件”搭配不当。‎ 答案▶ B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在令郎结婚之际,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我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对此我心里十分感谢。‎ B.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D.李教授出院了,小王在电话里对他说:“听说您这位先贤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 ‎  解析▶ C“忝列”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句中使用得体。A“令郎”是敬辞,称对方的儿子,不能用于称自己儿子。B“垂询”是敬辞,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不能用于自己。D“先贤”是敬辞,指已经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在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不合语境。‎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为方便顾客,本店把原每天营业8小时改为营业10小时,欢迎惠顾。‎ C.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连同惠书一封,请查收。‎ D.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做了斧正。‎ ‎  解析▶ B“惠顾”指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使用得体。A“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使用不得体。C“惠书”称对方的书信,使用不得体。D“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使用不得体。‎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在某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获悉对方的父亲获得国家杰出科学奖时,马上说:“我代表观众对令尊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慰问,希望再接再厉。”‎ B.某青年向某作家请教,青年在信中写道:“拙作您是否收到?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以来信或打电话给我,我一定不吝解答。”‎ C.老师,我们十五班大部分同学都回北京了,明天大家会在母校聚会,想顺便来看望您,不知您是否方便接见我们?‎ D.妈妈,我已经毕业一个月了,昨天,我领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特意买了一条围巾送给您,东西不贵,希望妈妈喜欢。‎ ‎  解析▶ A“表示慰问”和“希望再接再厉”都不得体,“慰问”“再接再厉”均是上级对下级的话语。B“不吝”是敬辞,客套话,不吝惜(用于征求意见),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看望老师,“顺便”一词显得诚意不够;“接见”用于老师见学生也不妥。‎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六十多岁的著名画家拿出作品时对客人说:“老朽不才,让你见笑了。”‎ B.校办干事看到孙教授夸赞道:“几年不见,您这么高的造诣,真是马齿徒增。”‎ C.退休老干部老张对赞扬他妹妹的媒体记者说:“贱内不过是市级优秀企业家。”‎ D.方局长到下属新房观看时说:“有我大驾光临,你家可蓬荜生辉了。”‎ ‎  解析▶ A“老朽”是谦辞,老年人的自称;“不才”指没有才能(多用来表示自谦),用语得体。B“马齿徒增”是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用于描述他人不得体。C“贱内”是谦称自己的妻子,称自己妹妹不得体。D“大驾光临”是敬辞,“蓬荜生辉”是谦辞,使用不得体。‎ 答案▶ A ‎5.某中学文学社发出一封信,邀请某知名作家担任文学社顾问,下面的用语中准确得体的一句是(  )。‎ A.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得到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您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我们感到无比高兴。‎ C.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社顾问,敬望如约。‎ D.聘请您为我社顾问,将是我们一大荣幸,敬望欣然赏光。‎ ‎  解析▶ B“荣幸”使用不得体。C“望如约”不得体。D“欣然”不得体。只有A得体。‎ 答案▶ A ‎6.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日前在机场丢失支票等重要物件,蒙您及时送回,我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这是很正常的,不必担心,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D.聆听您的教诲,如坐春风,无以为谢,特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指正。‎ ‎  解析▶ D“拙著”“鄙人”等都是谦辞,使用得体。A“拨冗”是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使用不得体。B“责成”一般用于上级要求下级做某项工作,这里说学生会“责成”学校领导,不得体。C“指点”“不吝赐教”都是敬辞,用于自己不得体。‎ 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小王在公园里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爷爷打太极,上前恭敬地说:“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 B.编辑部李老师郑重回一封信给该书作者,其中写道:“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郝教授在微信上就学术关键问题做了精辟分析。学生回应称: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D.在师德师风的调查问卷中,高二的同学写道: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品格和教法。‎ ‎  解析▶ C“领教”是表示接受别人的教诲或意见,使用得体。A“多大了”用于老者不得体,应问“高寿”。B“就正于读者”是用于自己的客气话,使用不得体。D“赏识”多用于上对下,使用不得体。‎ 答案▶ C ‎(45分钟 4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            ‎ ‎  【注】本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诗人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色”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两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  解析▶ “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错,诗人主要是为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而感伤。‎ 答案▶ C ‎2.《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答: ‎ ‎ ‎ ‎ ‎ ‎ ‎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的“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少陵”是杜甫的号,这句话的意思是陈与义忧国爱民的精神与杜甫没有区别。回答此题就要抓住陈与义在诗中是如何表达忧国爱民之情的。‎ 答案▶ 两位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自己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2分)在本诗中,诗人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2分)接下来描摹凄迷的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诗几男子(节选)‎ 余秋雨 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 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就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却不存在。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就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这个自己,看似俗务缠身,居然也能与高山共俯仰,与白云同翻卷,与沧海齐阴晴。‎ 这个自己,看似学历不高,居然也能跟上那么优雅的节奏,那么铿锵的音韵,那么华贵的文辞。‎ 这样一个自己,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是稀有的,但由于唐诗,在中国却成了非常普及的常态存在。‎ 正是这个原因,我才说,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产生唐诗的土地,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世界的人了,对国际的文化信息并不陌生,当然知道处处有诗意,不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坑。但是正因为看得多了,我也有理由做出一个公平的判断:就像中国人在宗教音乐和现代舞蹈上远远比不上世界上有些民族一样,而唐诗,则是人类在古典诗歌领域的巍峨巅峰,很难找到可以与它比肩的对象。‎ ‎(有删改)‎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篇即以自己在生活中的些许不快反衬自己对唐诗的喜爱,最终得出下辈子还愿投生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是产生唐诗的土地的结论。‎ B.在作者看来,唐诗已经不仅仅是文学,它与看到的山山水水、父母和老师的相授等已经结为一个整体,读唐诗能够唤醒记忆中的细节和形象。‎ C.文章第8段运用对比,认为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这是因为唐诗更容易唤起人的思乡之情。‎ D.作者立足于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接触到的文化信息,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唐诗是全人类的,它是古典诗歌的巅峰,很难有对象和它相媲美。‎ ‎  解析▶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说法错误,第8段并没有运用对比;且在异国他乡看到类似于唐诗中的美景,产生失落的主要原因是“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不存在了,“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 答案▶ C ‎4.结合全文,说明唐诗对于中国人的意义。(6分)‎ 答: ‎ ‎ ‎ ‎ ‎ ‎ ‎ ‎  解析▶ 通读文章,可根据文章中“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诗境,却不存在”“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嗡喤喤,一下子就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等信息,从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两个方面分析说明唐诗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答案▶ ①作为一种整体存在,唐诗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可以全方位地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②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唐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5.余秋雨的散文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  解析▶ 通读文章可知,文章在说唐诗时巧妙引用了诗句,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先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然后结合文中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比如作者在说唐诗时巧妙引用了“羌笛孤城”“黄河白云间”“空山新雨后”“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独钓寒江”等诗句,把唐诗说得既有画面感,而又不显得堆砌,同时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文章巧妙设喻,把唐诗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声;把在异乡看到的美景比作“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惊喜之后的失落。文章第10~12段的段首运用“这个自己”构成排比,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容厚实,饱含激情。‎ 答案▶ ①巧引诗句说唐诗。“羌笛孤城”“黄河白云间”“空山新雨后”“浔阳秋瑟”“月落乌啼”“独钓寒江”等诗句的灵活引用,既有画面感又不显得堆砌。②巧比妙喻。把唐诗比作“玉杵叩扉”,有形有声;把在异乡看到的美景比作“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惊喜之后的失落。③“这个自己”的三个排比段,铺陈凡夫俗子读唐诗的体验和提升,内容厚实,饱含激情。④对比。首段将不想留在中国的理由和想留在中国的理由进行对比,末段将中国古典诗歌领域的成就与世界上有些民族在“宗教音乐”“现代舞蹈”进行对比,突出作者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遇到一位    的老师,希望你是一名怀敬畏、有信仰的学生。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就会明白,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一位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插上怎样的人生梦想。孩子,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师,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如果你在学校整天地    ,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    ;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不要心怀不满,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抹黑学校。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你。在这青春岁月中,( ① );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 ② )。希望你    ,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威风凛凛 不学无术 充耳不闻 不孚众望 B.威风凛凛 不务正业 置之不理 不负众望 C.不怒而威 不学无术 置之不理 不孚众望 D.不怒而威 不务正业 充耳不闻 不负众望 ‎  解析▶ 不怒而威:不发怒却有威严,使众人折服。威风凛凛:形容气概威严,令人敬畏。前者使用恰当。不务正业:不从事正当的职业,也指不搞好本职工作而去干其他的事。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能力。前者使用恰当。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前者使用恰当。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前者使用恰当。‎ 答案▶ D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 B.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就会明白,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一位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 C.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 D.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一位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 ‎  解析▶ 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就会明白”前应添加“你”;二是语序不当,“一位”应移到“手持戒尺”前;三是搭配不当,“插上”与“人生梦想”不能搭配。‎ 答案▶ C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①你可以不为自己而战,但你必须为我们学习 ‎②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 B.①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 ‎②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 C.①你可以不为自己而战,但你必须为我们学习 ‎②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也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 D.①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 ‎②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也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 ‎  解析▶ 语段的中心是强调孩子要为自己而努力,家长和老师都是为孩子好。①处要填的内容,强调的应是“为自己”,“为自己”应在后面,B、D内容连贯。②处的内容应由浅入深,“立足社会”应在后,A、B恰当。故选B。‎ 答案▶ B ‎9.请简要说明下面一段话想要表达的目的,分析作者的理由。(6分)‎ 那些特有的“老土食品”,在市场上已经绝迹有三四十年了,我至今回忆起来仍垂涎三尺,却已无处寻影。饮食文化里面,牵涉的不单单是一种口味,还有一种对文化的回忆与传承。‎ 答: ‎ ‎ ‎ ‎ ‎ ‎  答案▶ 目的:希望“老土食品”能够重返社会生活。(2分)理由:①消失的“老土食品”里有一代人的文化回忆。(2分)②饮食中包含着文化传承。(2分)‎ ‎10.联系背景材料阅读漫画,请解读漫画的主要内容。(6分)‎ 背景材料:因为与会各方无法就联合公报达成一致意见,2018年西方七国集团峰会不欢而散。法国总统马克龙强势表态说“不介意签署一个六国协议”,特朗普的怒火则让他如愿以偿。看上去,G7已经变成“6+1”,而且大有变成“G6”的架势。‎ 答: ‎ ‎ ‎ ‎ ‎ ‎ ‎ ‎ ‎ ‎ ‎ ‎  答案▶ 漫画中把“G”和“7”分别变形成人的头像造型。(2分)粗看是两人在一起开会商谈,表示七国集团开会。细看“G”又像阿拉伯数字“6”,她眉眼间满含委屈;“7”则像特朗普标志性的头发,他正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2分)原来,G7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六国为一方,美国为一方,吵得不可开交。(2分)(大意正确即可)‎ ‎ 06 青山绿水 美丽中国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几句诗,便能使一片自然和谐的景象浮现在脑海中。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绝不能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同样,中华文明也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的警示和启示。中华传统文明,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况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其关键在于人,在于思路。‎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因地制宜,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发展与环境的“舟水关系”。②人类只有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才能生存和发展。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体现了民生福祉论和综合治理论。④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的发展迈向新境界。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对原有发展观和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大学的阿龙寒假回到农村老家过年,为了响应国家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号召,阿龙劝爸爸今年不放鞭炮了。爸爸禁不住阿龙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了今年过一个移风易俗的时尚新年。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爷爷、大伯及左邻右舍,都对阿龙家的这种做法议论纷纷。有的人说,过年去给祖宗上坟、烧香、放鞭炮,这都是祖制,旧的习俗,不能随便改!有的人说,阿龙不给祖宗烧香、放鞭炮,这是大不孝啊!也有小部分年轻人说,阿龙做得对,为环保出力了。为此,阿龙一家都陷入了苦恼之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权衡、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审题立意▶ 一要破除争议,确定论点。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面对争议,掷地有声、旗帜鲜明地肯定一方,不要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很明显,阿龙一家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但对于村民的行为我们不能苟同。所以说,得出的论点要合乎法律规范,即法不容情。‎ 二要各个击破,多种议论。针对环保或者树新风进行议论。在“议”的时候要一针见血,摆事实,讲道理,特别是要结合材料,夹叙夹议。同时,也可以从反面进行批判,如:假如不改革,环境会更加恶化;坏的制度只能让好的改革半途而废。‎ 三要联系实际,发出呼吁。例如,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一些改革故事进行批判。批判要有力,还要结合现实,全方位、多角度地辩证分析,防止出现过左或过右的言论。最后,指出出路,即解决问题的办法。‎ 爆竹无声辞旧俗 阿龙家为保护环境着想,响应国家号召,过年不放鞭炮,未曾想却遭到了乡邻亲友的嗤笑,并被斥为大不孝。但在我看来,爆竹无声辞旧俗,才是面对当今雾霾重重的环境状况的恰当做法。‎ 青山不绿,蓝天不澄,才真正是对祖宗的大不孝。上坟放鞭炮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习俗,甚至是虚伪的孝顺。只有以实际行动保护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才是对祖宗最大的孝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只是为了表示那一点虚伪的孝心,逢年过节就大放烟花爆竹,长此以往,大量废气、烟雾的排放,使环境极度恶化,也许最后连人类也无法继续生存。上穷碧落下黄泉,人类竟无栖身之所,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孝吗?况且生态环境恶化,草木难生,将来祖宗的坟上甚至连棵草都没有,这算孝吗?所以说给祖宗上坟烧香时不放鞭炮不一定是不孝,但不保护环境,任绿水青山不在,一定是大不孝。‎ 况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民俗也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阿龙农村老家的习俗是中国农村的普遍风俗。但如今国家正在极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种民俗显然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民俗,不但对社会的发展毫无益处,而且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更何况民俗乃人定,愿改自然可改。清朝末年,中国人仍然坚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认为剪辫子乃大不孝。但当革命风暴席卷而来时,剪去象征封建统治的辫子则成了潮流。可见,为了社会的进步,完全可以摒弃这种无意义的、形式上的孝顺。革除此等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危害生态环境的民俗,不仅有理应行,而且有据可行。‎ 那怎样革除这种不合时宜的旧俗呢?在我看来,应思想、制度两手抓。阿龙的乡邻亲友的愚昧思想,正是他们对阿龙家的行为产生误解的根源。在广大偏远农村宣传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新风,使村民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性,从而理解阿龙家的行为,并积极参与,是一项行之有效且意义重大的工程。同时,当村民的思想高度还未达到要求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控制甚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才能及早减少因民俗而造成的污染。阿龙一家的行为,不应只是单打独斗,而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并最终得到全村乃至全中国的响应,真正做到爆竹无声亦迎新年。‎ 民俗有很多,而地球却只有一个。只有好好地保护环境,让生命之花开满地球的每个角落,并欣欣向荣,民俗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爆竹无声辞旧俗真的来临时,中国环境上的“改革开放”也许就到来了。那时,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除却雾霾,喜庆佳节,多好啊!‎ ‎【名师点评】‎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的立意角度比较多,这是一篇从破除旧俗的角度写出来的佳作,具体来说,有三大亮点:‎ 一是标题新颖,先声夺人。作者巧妙地改“爆竹声声辞旧岁”为“爆竹无声辞旧俗”,让人眼前一亮,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是立意激进,大刀阔斧。文章具有改革的时代气息,敢于“亮刀剑,树新风”,将旧俗在改革中予以批判,大刀阔斧,颇见大气。‎ 三是语言精美,回味无穷。全文语言精练,例如“青山不绿,蓝天不澄”“环境恶化,草木难生”等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让民俗与环保同行 大学生阿龙回到农村老家过年,为响应国家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号召,好不容易说服父亲过一个移风易俗的新年,却遭到亲朋好友的“围攻”,被指责为不孝。应该说这并非个例,生活中旧民俗与环保等先进思想相碰撞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落后民俗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应大力提倡环保等先进思想。‎ 为什么旧民俗会成为环保的挡路石?所谓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一方面,它对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旧社会的一些落后腐朽思想也会通过传统民俗表现出来。大学生阿龙劝说父亲在祭祖烧香时不放鞭炮,却被乡邻指责为不孝,这正是封建落后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的表现。将放不放鞭炮与孝不孝直接挂钩,未免太过牵强,但穷其根本,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传统的小农经济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放鞭炮作为一种热闹、喜庆的象征,长期延续,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观念,想要改变肯定会面临重重困难。在当今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作为先进的新生事物,它必然会遭到旧事物的极力抵制和扼杀。另外,人们接受新思想也有一个过程。‎ 落后民俗影响环保进程,阻碍社会进步。面对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阿龙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除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生活中燃煤所排放的有害气体,人们在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所释放的有害气体也不容小觑。‎ 社会需要变革。如果对落后民俗听之任之,不加以改造,环保便无法落到实处,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化。当呼吸洁净的空气都已成为一种奢望时,空谈孝心、祭祖又有何意义呢?没有变革的社会,就像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机与活力。唯有通过移风易俗,逐渐改变落后观念,提倡环保生活,中国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保护和改善们的生活环境才能得到改善,也才能让中国为世界环保、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落后民俗,传播环保新观念,需要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要从根本上变革落后民俗,就要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个人则应自觉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主体。阿龙不仅自己接受了环保思想,还积极响应国家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号召,并竭力地影响家人。虽然遭遇了挫折,但他的做法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而阿龙老家的乡邻们对不燃放鞭炮的抵制也折射出中国部分偏远农村落后思想亟待变革的现实,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先进思想的宣传力度,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魔戒》里有言:“时代变迁,你可以把自己关在小圆圈内,却不可能永远阻止外人进来。”在新的时代,只有变革方能进步。让我们打破落后民俗的桎梏,与环保同行,与更多新理念共行。‎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写出来的佳作,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观点鲜明,毫不含糊。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注意材料中的争议焦点。作者开头就紧扣材料,对于其中的争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落后民俗变革势在必行,因此应大力提倡环保等先进思想。‎ 二是层次分明,论证有力。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注意用任务去驱动写作。本文从第2段开始,以“为什么旧民俗会成为环保的挡路石”为过渡,抽丝剥茧,步步为营,摆事实,讲道理,直到最后得出结论。全文论述有力。‎ 三是对比引用,手法多样。作者写了新旧对比、改革与保守的对比,同时还引用了名人名言,如最后一段就引用了《魔戒》里的话,手法多样,引人思考。‎ 全球变暖与城市“热岛”‎ 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与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纬度地区将会因气候变暖、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因气候变暖而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某些地区。‎ 城市的气温比近郊要高得多,城市犹如一座温暖的岛屿。我国最大的城市“热岛”北京,市区比郊区的温度高出9.6摄氏度,上海市区与郊区的最大温差也达6.8摄氏度。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中由混凝土、石料、砖瓦堆砌成的建筑群与由柏油、水泥、陶瓷、石料等铺设的路面、人行道、广场,代替了原来为植被、作物所覆盖的自然地面。它们反射率小,热容量高,因此大量吸收太阳能。‎ 物种迅速灭绝 人类活动尤其是人们乱伐森林、滥垦草原,以及环境污染,造成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或生长地的丧失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再加上人们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世界上许多种野生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国际保护自然联盟1996年发表的濒危物种《红色警报名单》显示,世界现存的4500种哺乳动物中,面临灭绝的已占24%,而现存的约9500种鸟类中,有12%即将灭绝。在已知的大约1万种木本植物中,濒临灭绝的约占6%,其中1000种左右危在旦夕。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物种永远告别地球。资料表明,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中国生物的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被子植物中,濒危种有1000种,极危种有28种;裸子植物中,濒危种有63种,极危种有14种,已有1种灭绝;受威胁的脊椎动物有433种。‎ 世界水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现状,已有20%的人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人无法得到卫生用水。近年来,许多国家用水紧张,美国、日本及东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连淡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俄罗斯与加拿大,有些地区也面临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有人预计,缺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不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全球性的问题了。一个地区发生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往往会大大超过该地区。例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的上游被污染,将使河流全流域遭受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废水甚至固体废弃物都可以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例如,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更是威胁着全人类。‎ 大气污染 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的气管、肺等呼吸系统。造成大气污染的因素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或尘埃,尤其是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上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另外,污染物随风飘散,甚至会影响农业、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美国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我国的损失也相当严重。‎ 噪声污染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道路上汽车的喇叭声、人群的喧闹声等,都是令人头痛的噪声。有时节奏强烈的摇滚音乐、迪斯科等也会成为噪声,影响到人的生活及健康。强烈的噪声会造成听觉器官的损伤,例如长期在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工作的人员,其听力往往不及一般人。噪声还会严重干扰人的中枢神经,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甚至恶心、头痛。噪声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有很大影响,它会使人失眠、没有食欲,或者产生烦恼等不愉快的情绪。科学家还发现,长期受噪声的刺激还会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①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和贫瘠的沙漠。‎ ‎②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举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③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④绿化做得好,污染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 ‎⑤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 ‎⑦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建设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力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一个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农村,定难承载游子的乡愁,更不可能承载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党的十九大擘画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目标。中央领导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的福祉的宗旨精神,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问题为焦点,切实解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不久前,中央电视台连续曝光了山西三维集团往农村违法倾倒工业废渣事件,陕西、四川等地的农村垃圾无人管理问题。应看到,近年来在各城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治理环境污染的力度后,城镇地区的环境有了明显好转;而广大农村地区,则由于垃圾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力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环境治理呈现明显短板。只有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治理、有效治理,“垃圾围城”“污染下乡”才不会成为困扰城乡发展的痛点。‎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效果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批示,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点赞。从2003年到2018年,浙江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有74%的建制村的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浙江的示范,正是全国行动的有益参照。以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多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范例。‎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必须以责任为抓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从陕北农村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农村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之策,到“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兴农之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用心谋划、推动、示范,为广大干部树起标杆。造就万千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对亿万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只有各地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才能绘好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新图景。‎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让新时代的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放眼广阔大地,跨越千山万水,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成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诠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的新见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等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那么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使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不断减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先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有破坏性的东西,再来补救环境,成本却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20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如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行不通的,而应探索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才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了,并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不计代价地污染环境,将难以为继!而应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道路,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2018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绿水青山图 ‎ ‎          ——穿越千年的神农生态村 海淀考生 张禾强 最近读《大秦帝国》有点入迷,迷迷糊糊间,我梦到了墨家总院的神农大山,又见玄奇带秦孝公嬴渠梁进山。这回他们不是来墨家解释误会的,而是欣赏人类科技和自然山水完美融合的神农生态村。‎ 时值仲夏,神农大山处处是莽莽苍苍无边无际的绿色。悬崖绝壁上有一条蜿蜒的栈道,栈道上两个身影在说说笑笑中行进,边走边看。孝公对山中奇绝的风光大为感慨。‎ 神农村的民居都用山石砌成,尽量建在树丛或者山岩之下,除了具有坚固和冬暖夏凉的特点之外,还很隐蔽,完全隐于大自然中,除了用于标示位置的几个黄色屋顶之外,很难发现大片的房子。重要的所在如各类管理机构、工厂、仓库、物流中心,都设在有密道通行的石窟里,坚决避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在千山万壑、茫茫林海中,这些屋舍很难被发现。屋顶之下全部被涂成了绿色,这样可以迷惑能够纵窜跳跃的猿猴、山猫等野兽。少数极其隐蔽、孩子不会触摸到的地方,设有专门防备大型野兽的秘密机关,全体机关连在一起,既可自主启动,也可由设在秘密石窟里的中央控制室启动。‎ ‎“玄奇,到你的居处了。”秦孝公笑道,指着不远处河畔的一片小小谷地。即使是骄阳四射的仲夏,这里也还是一片阴凉,绿意葱茏的两山间,一条小河流过,一间茅屋靠在山岩边,与山色融为一体。不远处的草滩上有一匹红马在悠闲地吃草,时而长嘶一声,山鸣谷应。‎ 到了谷地的茅屋外,那两株曾经让玄奇丰衣足食、可养寒蚕、可制木屐、可做上等琴弦的柘桑和女桑,早已穿越千年,只树遮天,长满了紫红透亮的桑葚果。玄奇摘下几颗,送到秦孝公嘴里。秦孝公咀嚼之下,不由惊叹:“清凉舒爽,甘美异常,若能日食百颗,必定长生于此!”玄奇笑笑:“我天天吃,就你没见识,大惊小怪。”接着从陶罐里倒出一木碗清水:“河中活水,喝。”秦孝公接过木碗,咕咚咚饮尽。甘甜清冽之气霎时传遍全身经络,孝公顿觉神清气爽。‎ ‎“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科技时代,还要如此原始地生活吗?”秦孝公有些疑惑。‎ 玄奇笑了:“你看桑树边上的那棵蒲公英。”‎ 秦孝公凑上前去,发现蒲公英随风摇曳,毫毛尖端不断有细小的水珠渗出,若非近距离观察,极难发现。他不由地好奇:“这是什么?”‎ ‎“这是最新的生态融合滴灌技术,不仅能确保灌溉效果,更能确保生态融合度。生态融合度是现在科技运用的第一标准,这个标准不达标,是禁止生产使用的。具体标准是,远观无碍自然风光,近观半米内视觉无觉察,听觉无觉察,嗅觉无觉察,非认真感受触觉无觉察。科技必须悄无声息地为人类服务。你再细看这茅屋。”玄奇嘻嘻地笑着。‎ 细看之下,那茅屋中有一种极为坚韧的材料,足可承受十级大风,观感、触感却与茅草无异,和茅草混编起来,真是以假乱真。‎ 秦孝公惊叹之下,大步向外奔去,到一处高地,但见山中古木参天,不知来源的溪流飞瀑如空谷雷鸣,洒下漫天雨丝。深深谷底,镶嵌着明镜般的湖泊。放眼望去,奇峰嵯峨,隐隐有千家万户错落其中。据玄奇说,整个神农大山,有八万六千多间房屋。‎ 山风掠过,林海涛声弥漫整个天地,一切声音消融在山神吼啸之中。风息山空,鸟叫兽鸣近在咫尺,却看不见一只飞禽、一只走兽。‎ 一种博大无边的虚空,一种无可形容的清幽,一种亘古洁身的纯净,一种吞噬一切的包容,一种浑然一体的和谐,使这片大山大水充满了自然灵秀和生命智慧。‎ 望着这深邃祥和、博大灵动的绿水青山图,孝公喃喃道:“这哪里是村?一处群山,就是一座广袤之城。”‎ ‎“对,一座山,一座城。”我念叨着,从梦中醒来。‎ 绿水青山图 ‎          ——父亲与他的楼上花园 我出生在京西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小山沟,一个叫千军台的美丽的地方。那里青山绿水,盛产优质煤炭,据说开采时间有上百年了,我父亲也一直从事着下井挖煤的工作。‎ 可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扩大,曾经的绿水青山逐渐变了样。终于在我上高中那年,国家关闭了这里的煤矿,父亲被分流到了另外一家企业,我家也在琉璃渠附近有了一套安置房。‎ 新家就在那栋楼的最高层,在这个京西比较偏远的小区里。我们住的地方虽不算繁华,但也没有了扰人的喧嚣之音,平添了些许难得的静谧。‎ 楼顶空间很大,父亲突发奇想:何不砌几许方池,放些土,种上花果蔬菜,再在剩余的隔热层上用水泥摊个大平台,搭上瓜架子,一来夏天可以遮蔽太阳的灼热,二来可以拥有自己的真正的绿色食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想法是好的,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单是运砖块、水泥、黄土等,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于是父亲叫来几个同事帮忙,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楼上花园大功告成。‎ 花巨款买带花园的别墅,那是富豪们的生活,像我们这样一个工薪家庭不敢奢望。如今巧动脑筋,我们也有了自娱自乐的地方,岂不乐乎!‎ 冬天到了,雪来了,楼上白茫茫一片。此时别忘了无处觅食的麻雀,上楼来,在平台上扫出一片空地,撒些吃剩的米粒,引得鸟儿纷纷飞来。在这寒冷的冬季,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场所。‎ 而父亲也在这个春节后退休了,闲暇之余,他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冬天。拉到楼上的生土里有不少的泥疙瘩,生土是不适合种菜的,但倘若历经冬天的冰冻,土疙瘩里的水分就会凝结,待到寒冬过去,天气转暖,那生土就会自然风化,用抓钩轻轻一砸,土疙瘩便豁然散开。‎ 春天来时,父亲把家里的盆景和盆栽都拿上楼来,又在菜池边加了一个小水池,水池中放了几块模样古怪的石头做假山,再在里面养了一些金鱼。楼上一共有两个菜池,父亲在一个池子中撒上白菜、香菜种子,母亲又不知从哪弄来一些番茄秧栽上;另一个池子专门用来种萝卜,我再沿池边撒几粒丝瓜和南瓜种子。靠菜池的四周,用盆花点缀,那盆花红黄相间。浇水的事不用愁,从透气孔拉上一根水管即可,既可浇花又可浇菜,再在水管上安个瓦笼,这浇水就开关自如了。‎ 辛勤的劳动就期盼着能有收获,播种了种子,心里就充满了期望。每天放学后,上楼观察是我最大的乐趣,看那希望的种子怎样破土,看那稚嫩的花苞儿怎样绽放。我一天天地浇水,它们一天天地长大,我想,世上从无到有的娇弱生命,都需这样细心呵护。‎ 那丝瓜秧儿渐渐长高了,又慢慢爬上了预先插在土里用来引导的竹竿。丝瓜是一种很有灵性的植物,它仿佛能理解你的心思,纤细的秧丝就是它白嫩的小手,竹竿儿牵着它的小手慢慢地长高,直到爬上瓜架,绽开鹅黄的笑脸对着太阳呼唤。‎ 池子里的白菜、萝卜也发芽了,这时浇水可要千万注意。瓦笼一开,带着压力的自来水不能直对着地里浇,那样只要两三下,准把土壤冲走,刚露头的小生命露出白花花的根须,那样你可就前功尽弃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在这座楼上,这里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吸收阳光、雨露可谓得天独厚。慢慢地,南瓜藤、丝瓜藤爬满了瓜架,瓜架有一人多高,占满楼上天台的一半;香菜也长大了,郁郁葱葱;小白菜翠叶滴露,时不时还要为它捉虫;那红萝卜露出了诱人的肚皮,引得上楼的邻家小孩拔起一个来就要咬上一口;番茄红了,挂满了枝叶,那几排植株,就像一个微型的果园,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偷偷溜入看山老头的瓜果林,躲在粗大繁茂的枝叶下偷摘果子的情景。‎ 在楼上晨读也别有一番情致。那时我在读高二,每早起来上楼,只觉眼前豁然开朗,空气如此新鲜,仿佛时间已停滞,而记忆和思维顿然像通畅的河流,无往而不至。此时,我想起了周树人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只是待我抬起头,看到的是东方橘红的太阳而不是美女蛇的笑脸。‎ 秋天来了,瓜儿坠满了架子,黄花满眼。不知什么时候,那无意中丢在池子里的牵牛花也缠着瓜颈爬上来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引来采花的蝴蝶在藤叶间翩翩飞舞。阳光如此明媚,诱得久待在房间里的鹦鹉也欢叫起来。我赶忙提起鸟笼,挂在楼上的瓜架上,鸟儿兴奋地唱着歌,引得秋虫也随声附和。此时,父亲定邀几个好友,置酒菜于瓜架下的小桌上,真可谓对饮当空。喝得高兴时,顺手摘个熟透了的番茄,拔个地里的萝卜,当场洗一洗就地下酒。透明的空气在流动,天空是湛蓝的,偶尔有鸽子从头顶盘旋飞过,眼前呈现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景象。花叶摇曳,清风送酒,每每此时父亲就会略带酒意地环顾着他的杰作,工作过大半辈子的千军台的绿水青山仿佛又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是的,多么美丽的一幅浓缩的绿水青山图啊!人生如是,世上美好的时光又怎么舍得不珍惜呢?‎ 其实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我们身处其中,如果始终做到眼中饱含春色芬芳,心中怀着青山绿水,那么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将充满着灿烂的春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