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于公平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人之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于公筑治庐舍,谓匠人曰:“为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及子,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件 B.郡中离文法者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丁减:年轻男子 D.其后,母自经死 自经:上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 B.其姑告邻人之曰 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D.郡中离文法者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养其姑甚谨http://www.91beidou.com A.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C.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D.姑妄言之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殊恭谨。《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其中“孝妇”说的就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女孩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著名,这就证实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高盖驷马车。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答案】 1.C 2.D 3.B 4.A 5.C 6见译文 【附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殊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允许。她的婆母告诉怜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著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祀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 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 ‎ (二)晏子犯颜直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 共: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 北斗教育网 ‎ 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倒们慈祥仁惠。”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 ) ①导亲于父兄 ②有礼于群臣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⑥有惠于百姓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 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http://www.91beidou.com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 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 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译文: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 (2)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译文: 【答案】 1.A 2.A 3.C 4.B 5.C 6,见译文 【参考译文】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侯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理)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理)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老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你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吗?”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兴奋。 (原文节选自《晏子春秋》) ‎ ‎ (三)斗且见微知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斗且廷见令尹子常[1],子常与之语,问蓄货聚马。 归以语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见令尹,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殆必亡者也。夫古者聚货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马不害民之财用。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2],不是过也。公货足以宾 献[3],家货足以共用,不是过也。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将何以封矣?” “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恤民之故也。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禄,必逃,王止而后复。人谓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对曰:‘夫从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旷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庄王之世,灭若敖氏[4],唯子文之后在,至于今处郧,为楚良臣。”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而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馁,日已甚矣。四境盈垒,道歹堇 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5]。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成不礼于穆,愿食熊蹯,不获而死。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子常为政,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期年,乃有柏举之战,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选自《国语?楚语》,有改动。) 注释: [1]子常,子囊(即后文的“先大夫”)之孙;斗且及后文的斗子文,都是楚国的官员。文中这些人名及地名下加了横线;文中成王(后文又简称“成”)这类王名下也加了横线。 [2]称赋:与兵赋相称。 [3]宾献:馈赠及进贡。 [4]若敖氏,与斗子文同族。 [5]放:依。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羞子文 羞:羞辱 B.是勤民以自封 勤:使……劳苦 C.相楚君无令名于四方 令:美好 D.其速怨于民多矣 速: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 句读之不知http://www.91beidou.com B.而无礼不顾甚于成、灵,其独何力以待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 D.子常其能贤于成、灵乎 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国马足以行军 B.是勤民以自封也 C.至于今处郧 D.一国弃之如遗迹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一项是( )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 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 ③是勤民以自封也,死无日矣 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 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 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 临着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 禄,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 腾,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聪明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 福及子孙后代。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2],不是过也。 译文: http://www.91beidou.com (2)。四境盈垒,道歹堇 相望,盗贼伺目,民无所放[5]。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译文: ‎ ‎【答案】 1.A(羞,送给,从上下文看,羞辱不合文意。) 2.C(两个“而”字都表转折关系;A项两个“之”字,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作提宾标志;B项两个“其”字,前者是代词,代“子常”,后者是副词,表示推测语气;D项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表比较,后者表对待) 3.A 4.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5.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成的。)6,见译文 【译文】: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意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应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准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庭,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充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 ,百姓无所依赖。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 (四)叔向贺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叔向见韩宣子①‎ ‎,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②,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③,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④桓之罪,以亡于楚。谷阝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⑤。不然,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⑥以下,嘉武了之赐。”病交加 http://www.91beidou.com 【注释】①叔向:晋国大夫。韩宣子,名起,晋国正卿。后文提到的谷阝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 ②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傣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倾(一旅之田)。 ③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ǎn)晋国大夫。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④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⑤绛:晋国故都。 ⑥桓叔:韩氏的祖宗。 选自《国语?晋语八》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其德行,顺其宪则 宣:发扬 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 怀:怀念 C.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泰:骄恣、奢侈 D.夫八谷阝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 宠:荣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 ‎3.对下列短语中画横线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贷居贿 居贿:积蓄财物 B.贪欲无艺 无艺:没限度 C.而无其实 其实:他的实权 D.行刑不疚 不疚:无过失 4.将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 ( ) ①无一卒之田 ②顺其宪则 ③行刑不疚 ④修武之德 ⑤有栾武子之贫 ⑥忧德之不建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 B.曾经显赫一时的谷阝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 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 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拯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译文: (2)起也将亡,赖子存之。 译文: 【答案】 1.B(怀,应解作“归向”。) 2.A ‎ (两个“而”字都是转折连词。B项,上一句的“何”字,表疑问,作“什么”讲;下一句的“何”字,作“怎么”讲,使语句有反诘语气。C项,上一句的“其”字,指示代词,作“那些“讲;下一句的“其”字,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D项,上一句的“之”字,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下一句的“之”字,相当兼词“诸”。) 3.C(其字,在这里是指“正卿的财产”。) 4.D(①和⑤说的是状况,②③④⑥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 5.C(桓子贪婪骄横,是事实,但他沾了父亲栾武子光,免于难而混过一生。) 6.(1)现今您有如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您能够施行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2)我韩起在趋近灭亡的时候,靠您的教诲而生存下来。 【附录】文言阅读材料补充注释及译文 ①而无其实:实,财。 ②行刑不疚:刑,法律,与文中“宪则”同义。疚,病;另,疚,也通“咎”;不疚,没有毛病。 ③略则行志:略,违犯;则,法律;行志,任意妄为。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穷而忧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宣子说:“我只有正卿的虚名,而没有正卿的财产。没有条件与卿大夫们交往,我为此而忧愁。你向我表示祝贺,这是什么缘故?”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叔向回答:“从前,栾武子边百顷田产也 没有,他家里置备不齐那些祭奠用的器皿。但他能发扬美德,笃行法度,使晋国地位超过各诸侯国。各诸侯国亲近晋国,戎、狄也归附晋国,因此晋国安定。栾武子执法没有弊病,而避免受责难。到桓子时,他骄纵自大,奢侈无度,贪欲无餍,干犯法度,任意妄为,借放债而聚敛财物。他本应罹祸遭难,只是依恃其父栾武子的道德影响而终其一生。到怀子时,他一改其父桓子的作法而修飞祖父栾武子的德行。这本可使他免遭灾害,但因受父亲桓子罪孽的牵连,而流亡楚国。那个谷阝昭子,他家的财富抵得上晋 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的子弟在晋国三军将佐中占了半数。他依仗自己富有而骄纵,在国中不可一世。最终,他被杀,尸首在朝堂示众,他的宗族在晋国故都绛被灭门。倘若不是这样,谷阝家八人中有五位大夫三位卿相,那荣耀是够大的了,但一朝被诛灭,竟没有人来哀悼,只因谷阝氏太无德了。 现今,您有如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您能够施行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为没有建树德行而忧虑,而为财产不足发愁,表示哀悼都来不及,还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宣子跪拜,并叩头说:“我韩起在趋近灭亡的时候,靠您的教诲而生存下来。不只我韩起一人承受您的恩德,从我先辈桓叔以下,世代都赞许您的恩德。” (五)苏秦游说六国 ‎ >北斗教育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候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 ‎ 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士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盛起来。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形容枯稿 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蛇行匍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引锥自刺其股 B.抵掌而谈,赵王大说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 D. 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 )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毂过骑,炫煌于道 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若钻研,布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各侯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倨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译文: ‎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 译文: ‎ ‎【答案】 1.D(“使赵大重”的意思是“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2.D(A“形容”这里是“体态面容”,现代是动词“描述”。B“简练”这里是“在学术技艺上下功夫磨难”,现在是“简明精练”。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现在指山东省。) 3.C(A①其,他的;②其,其中的。B①而,连接状语与中央词;②而,表并列。C项两个“之”都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①于,表比较;②于,表被动。) 4.B 5.C(“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就包含了秦国,文中讲的是“山东之国”。)6,见译文 【参考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离开秦国回家。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讯,选来熟习,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登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博得赵王的赏识(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六国不跟秦沟通)。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侯,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相互亲近赛过亲兄弟。贤能的人得到任用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天下人跟随。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政治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黄金万镒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彩夺目,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卑躬屈膝呢。” (说明:黑貂裘不是苏秦自己穿的,是托人进见用的礼物。译文避繁就简。)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 (六)释之公平执法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 北斗教育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岁不得调 调:升迁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属:牵连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阿:迎合,偏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欲以观其能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释之久之前曰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 C.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振长策而御宇内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口对响应无穷者 像回声那样回应(得快) B.尉无赖 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C.吾马赖柔和 驯良、不急躁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一同遵奉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严正守法、“守法不阿意”的一组是 ( ) ①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 ②乃止不拜啬失 ‎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於是使骑捕 ⑤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 慎。 B.文帝对啬夫能具体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足,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 ‎ 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 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 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 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 轻重了。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译文: (2)民安所措其手足? 译文: 【答案】 1.C(属:通“嘱”,交给,委托) 2.C(转折;并列。A.代词。B.音节助词。D.竟。) 3.B(不可靠,不能信任。) 4.B 5.C(“太后的包庇”不合文意。“弹劾”也在太后行动之前。) 6.(1)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断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更, 重,是,信”翻译落实各得0.5分,整体表达1分)(3分) (2)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 在哪里好呢?(“安,所,措”翻译落实各得0.5分,整体表达0.5分)(2分) 【附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县人,字季。他因为有家财而当了骑郎,事奉孝文帝,十年时间都没有升迁,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张释之跟随皇上出行,登上虎圈。皇上问上林尉登记各种禽兽档案的情况,问了十多个问题,上林尉左顾右盼,全都答不出来。看守虎圈的啬夫从旁边代替上林尉很详细地回答了皇上问的禽兽档案的情况,想借这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才能,对答如流如同回响应声一样没有究尽。文帝说“官吏不应当像这样么?上林尉无能!”于是诏令张释之任命啬夫为上林苑令。张释之过了很久上前说:“如今陛下凭着啬夫能言善辩而破格提升他,我恐怕天下受这风气影响,争着夸夸其谈而没有实质内容。况且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国 君的一举一动不能不谨慎啊。”文帝说:“好。”于是作罢,不任命啬夫了。不久,太子和梁王一同乘车入宫朝见,经过司马门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来拦住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殿门。于是控告他们不在司马门下车是犯不敬罪,报告上去。薄太后听说了,文帝脱下帽子谢罪说:“我教儿子不够谨严。”薄太后于是派使者秉承诏令释免了太子、梁王,然后他们才得以进入。文帝因为这事认为张释之与众不同,任命他们为中大夫。不久,皇上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面跑出来,使皇上驾车的马受了惊吓。于是命令骑士捉住,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审问,那人说:“我乡下人来到这里,听到清道戒严,就藏在桥下面。过了很久,认为皇上已经过去,就出来,看到皇上的马车和仪仗队,马上就跑了。”廷尉上奏应判的罪刑,一个犯了清道戒严的禁令,应该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亲自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好在脾性柔和,假如是其他的马,一定不是摔伤我了吗?可是廷尉却只判处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一辈子和天下人一同遵奉的。如今依法律是这样判定的,而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会取得人民的信任。况且在当时,皇上假如连忙诛杀了他也就罢了。如今既然交下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之所在,一旦有倾斜,天下使用法律时都任意取轻或取重,人民把自己的手脚放在哪里好呢?希望陛下明察此事。”过了很久,皇上说:“廷尉应当这样。”……太史公说:张释之谈论“长者”的话,坚守法度不逢迎皇上意旨。 (七)陈平任相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 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或 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 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廉 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骨 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 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反 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为 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王 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恶 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王 ‎ 北斗教育网 ‎ 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 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管理 B.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C.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顶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平少有大志,神机妙算。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能够用贤不够,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 北斗教育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范曾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 【答案】 1.D(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 2.B(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严厉而有礼貌。A. 古代汉语意为紊乱貌,此处语境义为纷争;现代汉语限用以形容言论、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C.古代汉语意为支出与收入,此处语境义为支出,句意为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现代汉语意为出去和进来,或指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D.古代汉语意为宣言、声明,此处语境义为扬言、公开散布;现代汉语亦可释为宣告、声明,限用于对政治纲领或对重大政治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 3.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A.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C.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 4.C(排除①⑥,其中①是评价项羽的优点带来的结果,⑥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 5.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 6.见译文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 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 陈平感触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 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 提出建议,魏王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 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 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 “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谦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 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现在看来楚军中存 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 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 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轻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会 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 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 ‎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 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聩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 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 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 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预备了丰盛的酒席, 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奇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 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 项王,项王果然更加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 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气愤地说:“天下 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已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赐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 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 (八)汲黯直言进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庞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http://www.91beidou.com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召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这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 比:并排,挨着 B.伏矫制之罪 矫:纠正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发:打开 D.以数切谏 切:急切,切迫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黯以父任 ②‎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①以数切谏 ②群臣或数黯 C.①公卿皆为黯惧 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D.①宁令从谀承意 ②宁死不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弘大体,不拘文法 C.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 D.天子方召文学儒者 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汲黯为官清正忘我的一组是 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②其治,责大旨而已,不苛小。 ③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91beidou@gmail.com ④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⑥且已在己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⑤⑥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派汲黯去视察东越之间的争斗,汲黯只到达吴郡就回来了,因为他认为不必为这样琐屑的事而前派使臣。 B.汲黯学习黄老学说,又因多病,所以处理地方政务主张无为,人们因此对他大加称赞。 C.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都来拜见,只有汲黯见他从不曾行拜礼,只是拱拱手。 D.汲黯因为总是直言进谏,不能久留宫内。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汉武帝恼怒他过分卤莽,但他始终以朝廷为重。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译文: (2)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译文: 【答案】 ‎ ‎1.B(矫:假托) 2.C(A、因为/用 B、屡次,多次/数落、责备 C、替,为,介词 D、难道/宁可) 3.C(A、内室/女子住的闺房 B、文书法令/语法 C、辅佐、辅助 D、有学问的、有学识的/文学) 4.A 5.B 6。见译文 【文言文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 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的任职,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厉使人畏惧。孝景帝驾崩,太子即皇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还没到达地点,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屋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史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曾行跪拜礼,只是经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真是卤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说:“天子把公卿辅佐的大臣放在一起,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地方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