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环境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复习教案要点(BY HXX)‎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大纲】‎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知识网络】‎ 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能量来源:太阳短波辐射能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 地面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传递热量 ‎ 近地面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 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温室农业等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维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 形成过程:地表的冷热差异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原理应用: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 风的方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合力决定 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作用: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形成因素: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南北纬30°之间 ‎ 形成过程 中纬环流:南北纬30°~南北纬60°之间 ‎ 高纬环流:南北纬60°~南北纬90°之间 ‎ 分布特点: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 成因: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大陆上:亚洲低压和北美低压 ‎ 分布 海洋上: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 ‎ 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大陆上:亚洲高压和北美高压 ‎ 海洋上: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亚洲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西北季风 夏季:夏威夷高压和亚洲低压之间存在气压差,形成东南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 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 大气环流 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间水热得到交换,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 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 ‎ 低纬度热带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案例分析 中低纬度亚热带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中高纬度温带地区: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气团、锋面、锋线、锋的概念 影响 ‎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锋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出现的一个倾斜 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天气晴朗 天气变化 过境中:阴天、下雨、刮风、降水等天气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 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湿度小、天气晴朗 天气变化 过境中:云雨、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湿度升高,天气晴朗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天气变化:形成长时间持续的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低气压 气流运动 垂直方向:上升 ‎ 低压系统(气旋) 水平方向:辐合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 ‎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阴雨天气 中心气压:高气压 天气系统与天气 气流运动 垂直方向:下沉 ‎ 高压系统(反气旋) 水平方向:辐散 北半球:顺时针方向 ‎ 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天气状况:晴朗天气 ‎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附近风力可达12级以上 ‎ 台风 源地 台风:西北太平洋 ‎ 飓风:印度洋、大西洋 灾害性天气 灾害: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 形成: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寒潮 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 灾害:主要由强烈降温、大风、大雪、冻雨等造成 ‎ 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气候变化概念 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 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 分类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 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过去1万年的气温变化:波动上升 ‎ 全球:气温升高,平均上升‎0.6℃‎ ‎ 近百年的气温变化 整体:与全球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 ‎ 我国 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增温最明显,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明显 ‎ 季节:冬季增温最明显 气候变暖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 ‎ 海水热膨胀 农业生产 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 ‎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有可能增加 水循环 蒸发加剧 ‎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对策 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量 气候变化的适应 ‎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手段 实行直接控制 ‎ 应用经济手段 ‎ 鼓励公众参与 技术 节能技术 ‎ 生物能技术 ‎ 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要点串讲】‎ ‎1.大气受热过程 l 太阳辐射能是地面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地面是近地面(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 直接 的热源(所以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递减:-6℃/1000米)。‎ 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大部分得以到达地面→地面获得太阳能量后→地面长波辐射把能量传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增温 ‎(是否需要把大气分层,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等知识粗略讲解?)‎ 太阳短波辐射 大气长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l a太阳辐射传到地面使得 地面增温;b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使得 大气增温;c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把热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保温 作用。‎ l 案例: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多云的夜晚云层厚,大气 逆辐射作用强; 阴天比晴天温差小——阴天云层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 保温作用 强,温度不低。‎ ‎3.简单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地表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海陆差异(下垫面性质)等。‎ ‎4.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 Ø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Ø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Ø 关于水平气压的问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判断;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的变化与比较;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区别;‎ 案例:在下图中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甲地等压线比乙地等压线 (稀疏或稠密),表明甲地风力比乙地风力 (大或小)。‎ ‎5.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现象。‎ ‎6.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圈环流形成: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可见,三圈环流的极度理想的一个模式,因为不考虑海陆差异与海拔差异,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可能满足。故而其结果(气压带与风带)在现实中也与大图有着很大的不同。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压场(重点内容,可以放到季风环流处补充)‎ 南半球海洋面积大,尤其是南纬40度到60度,几乎全部是海洋,故而海陆差异很小,相当于满足了三圈环流所假想的条件,气压带状分布也比半球明显得多(等压线近似与纬线平行)。‎ ‎7.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总体来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趋势一致 ‎8.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地表性质均一(无海陆差异,无海拔差异,无地转偏向力)→形成单圈环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理想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尤其是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独立气压场(掌握考试中常见气压场的名称,位置,及出现的月份)‎ 如1月份,北纬60度,副极地低压带被亚洲高压,北美高亚切断;7月份北纬30度,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9.季风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断裂成气压场不同季节高低压位置转换→季风环流(东亚为代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南亚夏季风为代表)‎ 季风环流出现于陆地东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南亚 季风 ‎① ;‎ ‎②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1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多种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亚热带季风的夏季风形成等等。‎ 案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 ‎ ‎ ‎ 热带季风气候 ‎ ‎ ‎ ‎ 热带沙漠气候 ‎ ‎ ‎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 ‎ 地中海气候 ‎ ‎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 ‎ ‎ 温带季风气候 ‎ ‎ ‎ ‎ ‎11.大气环流的气候意义 大气环流主要决定气候里面的降水因子,(当然高低纬之间的气流交换,也能传递热量)‎ 高压带多雨;低压带少雨。西风带湿润,极地东风带、信风带干燥。‎ 气候模式图要背,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要熟悉。‎ ‎12.锋面的概念、类型。‎ 掌握概念,会画示意图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被迫抬升 主动爬升 暖气团运动 图示 符号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 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单一 冷气团控制,天气 气温较低。‎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天、大风、雨雪、降温 多为连续性降水 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温度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降水区 主要在锋后 锋前 天气实例 ‎①冬季的寒潮 ‎②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 一场春雨一场暖 ‎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13.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冷暖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的不同对比;雨区位位置的判断;锋面气旋知识点的补充;一些典型锋面的代表,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等。‎ 案例: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 ‎(1)从图中用“高”、“低”分别标注出气压中心的气压状况。‎ ‎(2)分别填出下列两气团性质:A         B            ‎ ‎(3)分别填出下列两地的风向:A偏    ,B偏     ,A地风力比B地更       。‎ ‎(4)冷暖锋都能引起降水,则甲、乙、丙、丁四地处于雨区的是            。 ‎ ‎14.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会画气流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示意图;高压脊、低压槽处的典型天气,风向的画法等。‎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南北球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简图 ‎(北半球)‎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 案例: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实线M表示的含义是 ,虚线N表示的含义是 。‎ ‎(3)图中①②两处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 ;如果此图所示范围在南半球,则①②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 和 ;若就气压分布而言,又分别被称为 , 。‎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 。‎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原因是 。‎ ‎(6)图中MN两条线附近,将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且为 锋面。该锋面过境时,一般常出现 。‎ 思考:低压槽部时有锋面相伴而生,为什么锋面不会出现在高压的脊部?‎ ‎16.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 l 台风及其危害:热带气旋 特大暴雨、狂风、风暴潮 l 寒潮及其危害:冬半年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剧烈的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 注意这些灾害出现的季节,以及一些特殊的地方,如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弱,藏南谷地不受寒潮,也不受台风影响等。‎ ‎15.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生产生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 ‎16.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对不同纬度地区的影响(如我国中纬度地区将因蒸发量的增加而更加干旱,而俄罗斯等高纬度国家,却因积温上升而受益)‎ ‎17.减缓全球变暖的基本对策 节能减排,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采用绿色能源替代矿物燃料;调整产业结构,压缩高耗能产业;提高植被覆盖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