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3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2013 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有的脂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素(属于固醇类)参与激素调节,A 错 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B 错误;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C 正确;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多糖和蛋白质 结合形成,D 错误。 【试题评价】该题对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基础知识,及与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行考查,涉 及面较宽,但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2.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源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中教网] B. 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 C.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D. 按孟德尔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的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答案】A 【解析】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细胞学说提到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结构和 功能的基础这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 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B 错误;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但不 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C 错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非常复杂,孟德尔定律有其适用条件, 按孟德尔的方法做杂交实验没有得到的相同结果,不能说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D 错 误。 【试题评价】此题通过细胞学说、标志重捕法、格里菲斯实验、孟德尔杂交试验等科学 研究方法或过程,考查学生对经典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掌握及理解,难度不大。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有 DNA 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分裂间期 DNA 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m]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需完成中 心体的复制,A 正确;间期 DNA 复制,DNA 数目加倍,但两条 DNA 分子连在一个着丝点上, 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都没有发生改变,B 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 C 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在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动物有丝分裂过程,要求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 化,属于识记理解层面,难度不大。 4. 某同学用洋葱进行 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B. 用蛋白酶纯化过滤后的研磨液中的 DNA C. 加入酒精后用玻璃棒轻缓搅拌 D. 加二苯胺试剂摇匀后沸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加入洗涤剂后研磨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 步骤的操作,A 错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 DNA 与蛋白质分开,起到 纯化的作用,B 正确;加入酒精溶液,静置溶液中出现的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 DNA,用 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拌,防止断裂,C 正确;用二苯胺鉴定 DNA 需要水浴加热,D 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用洋葱进行 DNA 粗提取和鉴定实验,需要掌握实验的目的,流 程及注意事项,考查基础全面,难度不大。 5.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 2-3 次 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 70%的乙醇溶解色素 【答案】B 【解析】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水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水性强的滤纸 过滤研磨液,A 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 离,B 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 错误;叶 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的,要用无水乙醇溶解,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着重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注重细 节,难度不大。 6.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B. 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C. 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前后专一性不同 D. 固定化细胞可以催化各种反应底物的一系列反应 【答案】A 【解析】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 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 A 正确;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 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B 错误;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 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 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C 错误;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 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 的催化反应,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7. 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 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D. 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 【答案】D 【解析】分化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遗传信息,A 错误;细胞的衰老和凋 亡属于细胞的正常活动,为细胞的编程性死亡,B 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基因突变是 在体细胞中发生的,因此不遗传给后代,C 错误;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 常的调节功能,机体代谢旺盛,可以延缓衰老,D 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进行全面考查,需要对基础知识有 清晰的认识,属于识记理解层面。 8. 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 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2 倍 C. 染色体 1 与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 染色体 1 与 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C 【解析】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一个着丝点上有两 条 DNA 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变,和体细胞中的数目一样,B 错误;染色体 1 和 2 是同源 染色体,在减一后期,会相互分离,进入不同子细胞,C 正确;1 和 3 是非同源染色体,在 减一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1 可以和 3 或 4 进入同一个子细胞,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识图能力,及对减数分裂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程度,难度 适中。 9. 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用 10×物镜看到 8 个细胞,用 40×物镜则可看到 32 个细胞 【答案】A 【解析】高倍镜镜头较长,换用时应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 正确;本实 验要用高倍镜观察,视野应适当调暗,但原因不是材料少,性母细胞少,B 错误;观察染色 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时,使用的是高倍镜,应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焦距,C 错误;放大倍数 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少,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重点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10.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 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答案】B 【解析】种植植物与不干预相比,生物数量及种类都明显提高,因此移栽植物会提高该 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 错误;种植植物后小型土壤动物的明显增多 B 正确; 边坡甲实验时 没有移栽乔木,但也有可能发生群落的演替自然长出乔木,C 错误;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 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11. 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 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 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 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 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 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答案】B 【解析】茎段扦插、幼芽嫁接、植物组织培养都是无性繁殖,可以大量快速得到与原有 性状相同的个体,A、C、D 均可选用;采用花粉粒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幼苗,但由于花粉 粒为雄配子,发育来的单倍体植株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B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无性繁殖及单倍体植株的特点,难度适中。 12. 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 DNA 相似度)。 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 1% /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 合理的是 A. 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 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人类与黑猩猩的 DNA 差异经历了约 99 万年的 累积 D. 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答案】C 【解析】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变异,经过长 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 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 然选择决定,B 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 DNA 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 1% / 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 DNA 差异经历了约 99 万年的累积,C 正确;大猩猩和人类 相差 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 1.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 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知识及理解,并且对识图能力和提取信 息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适中。 13.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 HH 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 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B. 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C. 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 hh 的胚胎 D. 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答案】D 【解析】超数排卵可以得到多个次级卵母细胞,以便于体外受精得到更多的胚胎,A 正 确;检测基因型,是从囊胚中分离细胞,以便于选择正常胚胎,B 正确;软骨发育不全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健康个体基因型应为 hh,C 正确;人类进行胚胎移植的时间一般 8-16 个细胞时期,D 错误。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胚胎工程的原理及关键技术,难度不大。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 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 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答案】D 【解析】醋酸菌是嗜热菌,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A 错误;进行果酒、果醋发 酵实验,要先进行隔绝空气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B 错误;人工接种菌种单一, 自然发酵菌群丰富,风味及品质更好,C 错误;适当加大接种量,让菌体快速形成优势菌群, 可以抑制杂菌生长,提高发酵速率,D 正确。 【试题评价】此题考查果酒、果醋发酵实验,内容基础,难度不大。 15.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B.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答案】B 【解析】转基因生物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尚在争论之中,国家为了维护消费者对转基因 产品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一般会加贴标注,但不会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B 错误。 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答案】C 【解析】贮藏的种子含有自由水和结合水,A 错误;水分通过导管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运 输,而导管是死细胞的细胞壁,B 错误;高渗溶液中,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能通过排出体内 多余的盐分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 正确;缺水时,动物体的负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 分的散失,维持水盐平衡,D 错误 1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 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 a B.经管口 3 取样检测酒精和 CO2 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 2 连通 【答案】B 【解析】图中管口 1 为进气口,管口 2 为排气孔,管口 3 可以检查液体中的成分,因此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应打开阀门 a 通入氧气,A 正确;管口 3 可以检测酒精,管 口 2 可以与澄清石灰水相连以检查 CO2,因此 B 错误。 18.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答案】B 【解析】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 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 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 正确;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 错误;培养 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 错误。 19.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 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答案】D 【解析】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激素不可以,A 错误;激素和抗体具有特异 性,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有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的细胞,抗体作用于抗原,抗 原并非都是细胞也可以是病毒或是大分子异物;B 错误;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还有未致 敏的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C 错误;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兴奋区和未兴奋区 之间形成局部电流的形式为前导,D 正确。 20.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答案】D 【解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排列顺序可能不同,A 正确;结构不同的蛋白质, 功能可能相似,比如酶,B 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的顺序可能不同,方 式相同的,因此 C 正确,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5 题,每题 3 分,共计 15 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 意。每题全选对者得 3 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在 1、3、5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蒸馏水,2、4、6 号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发芽的 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 1~4 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 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 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5 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3 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 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 号试管内呈紫色 【答案】AD 【解析】小麦匀浆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还原糖和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砖红色, 而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不能发生反应的试管中则呈现出婓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原本的颜色,即蓝色,因此试管 1、2、3、5 为蓝色、4 号为砖红色、6 号为紫色,因此答案 为 AD。 【试题评价】本题考查还原糖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旨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22.小鼠杂交瘤细胞表达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人体试验时易引起过敏反应,为了克服这个 缺陷,可选择性扩增抗体的可变区基因(目的基因)后再重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设计扩增目的基因的引物时不必考虑表达载体的序列 B.用 PCR 方法扩增目的基因时不必知道基因的全部序列 C.PCR 体系中一定要添加从受体细胞中提取的 DNA 聚合酶 D.一定要根据目的基因编码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 【答案】BD 【解析】设计引物时应当与表达载体两端的序列进行互补配对 A 错误;PCR 法扩增目的 基因只需要知道基因两端的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即可,而不必知道其全部序列,B 正确;PCR 中应用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C 错误;根据目的基因的编码产物选择合适的受体细胞,以有 利于基因的表达,D 正确,因此答案为 BD。 【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中 PCR 技术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 析能力。 23.为了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①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②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③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④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ACD 【解析】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溶液的 PH 会 影响淀粉的水解,并且碘液可与碱反应,婓林试剂可与酸反应,不宜用淀粉酶探究 PH 对酶 活性的影响;因此一般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的影响,综上答案为 ACD。 【试题评价】本题通过探究温度、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24.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 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 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右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答案】AB 【解析】由图可知土埋方式下残留物下降最快,即分解最快,因此是还田后合理的处理 方式,A 正确;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体外有机物分解和体内细胞呼吸作用,土壤中一定的空 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细胞呼吸,B 正确;如果处理时间提前,则处理期间的平均温度比原处 理的平均温度要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故秸秆的残留量会呈现下移趋势,C 项错误;堆放 时氧气较为充足,而残留物的减少速率最慢,可推测好氧型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弱于厌氧性微 生物,D 错误。 【试题评价】本题通过小麦秸秆三种不同的处理实验,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现有小麦种质资源包括: ①高产、感病; ②低产、抗病; ③高产、晚熟等品种。 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 3 类品种:a.高产、抗病; 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 A.利用①、③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 a B.对品种③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 b C.a、b 和 c 的培育均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 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③中获得 c 【答案】CD 【解析】欲获得 a,应利用和品种间进行杂交筛选,A 错误;染色体加倍后结实率 降低,欲获得 b 应对进行诱变育种,B 错误;诱变育种可以产生新基因,因此 a、b、c 都 可以通过诱变育种获得,C 正确;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获得 c 可通过基因工 程实现,D 正确。 【试题评价】本题通过育种方式的选择,考查变异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和 理解能力。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8 题,共计 65 分。 26.(7 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 月 5 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 后放养 300 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 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 有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实验持续 2 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 3 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 。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 析如下:放养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为浮游植物提供营 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 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 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 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 (填序号) ①鸟 ②土壤质地 ③光照 ④水体肥力 ⑤稻田杂草 【答案】(7 分) (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准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 (5)① 【解析】(1)进行实验时设置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 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鱼类会捕食体型较小的浮游动物,减小这些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使实验 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生长旺盛的水稻和浮游植物会因水中的矿质营养、光照等因素而产生竞争关系。 (4)放养鱼类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鱼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 (5)鸟类的存在会改变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而影响生物的种间关系, 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 【试题评价】本题以稻田养鱼实验研究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 则、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 27.(8 分)右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 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 此时 S1 和 S2 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 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 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 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 KNO3 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 X 和 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 装置 X 和 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 KNO3 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 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 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 KNO3 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8 分) (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 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解析】(1)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 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故两者浓度关系仍是 S1>S2。 (2)图中半透膜模拟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从功能上,半透膜只是利用孔径大小 控制物质进出;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靠能量和载体控制物质出入,具有生物活性,可 以完成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 (3)①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 KNO3 能够通过半透膜,渗透平衡时装置 X 能出 现液面差,装置 Y 不能出现液面差。 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选洁净的载 玻片分别编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初始状 态。 ③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蔗糖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不会自动复原,KNO3 能 被细胞吸收,导致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被消除,从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渗透装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 验的操作以及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等知识,难度适中,较易得分。 28.(7 分)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 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 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 A、B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 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 的场所是 。 (2)B 的浓度从 0.1 mg/L 提高到 0.5 mg/L 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 变化是 。 (3)与 B 相比,A 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 ( 4 ) 两 种 生 长 调 节 剂 中 , 与 细 胞 分 裂 素 生 理 功 能 更 相 似 的 是 。 (5)与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 分子结构 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 A、B 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 响,选用 A、B 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 。 【答案】(1)叶绿体 (2)增加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5mg/L,0.1mg/L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相关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并分析问 题的能力。(1)雨生红球藻是真核生物植物中的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中; (2)植物生长调节剂 B 浓度为 0.1mg/L 时,干物质增加量为 119.7%,虾青素含量的增 加量 8.5%,虾青素含量的增加量与干物质增加量的比值为 8.5/119.7;植物生长调节剂 B 浓 度为 0.5mg/L 时,干物质增加量为 41.7%,虾青素含量的增加量 3.9%,虾青素含量的增加量 与干物质增加量的比值为 3.9/41.7;由于 8.5/119.7<3.9/41.7,可知 B 的浓度由 0.1mg/L 增加 到 0.5mg/L 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的含量在增加; (3)由表中数据 A 的浓度由 0.5mg/L 增加到 0.5mg/L 时,虾青素的含量增加量由 57.1% 增加到 137.8%,当 A 的浓度增加到 5.0mg/L 时,虾青素的含量减少到-95.4%,说明 A 的浓 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上升较快,下降也较快; (4)细胞分裂素的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分裂,从表中数据随 A 浓度的增加细胞数也增加, 所以 A 的功能与细胞分裂素的功能更相似; (5)从题干可知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而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 (6)要考虑 A、B 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应选取表中 A、B 分别 对虾青素增加量最大的相应浓度,由表中数据可知,A 为 0.5mg/L,B 为 0.1mg/L。 【试题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对基本的生物知识应有所了解,比如应知道叶黄素为类胡萝 卜素;更主要的是要理解题目所问内容,并从所给资料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进行解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考查方向,应加强学生从陌生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能 力的训练。 29.(8 分)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 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 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 ,此时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 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 是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1)核孔 选择 (2)磷脂双分子层 膜转运蛋白 (3)叶绿体和液泡 (4)分裂间期 核仁 (5) ③ 【解析】(1)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以囊泡的形式转运至细胞膜,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将蛋白质分子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内 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分泌蛋白,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外,无法进入细胞核, 如各种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抗体等。而细胞内生命活动所需的蛋白质,主要是在游离在 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核膜上核孔是控制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 择透过性。 (2)细胞膜上的脂质分子是疏水的,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的尾部。细胞膜上的转运蛋 白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能与被转运物质特异性结合,体现了膜对物质运输的专一性。 (3)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并且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 (4)核仁在前期消失,在末期重现,图中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核仁存在,因此该细胞 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 (5)细胞内线粒体参与细胞有氧呼吸,缺硒线粒体膜无法稳定,影响到细胞内能量的 产生,而题目提供的细胞中心肌细胞对能量要求最高,所以最先受损。 【试题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涉及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细胞膜 结构与功能,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增殖等多项内容,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 识记,理解和灵活运用。考查内容多,但试题难度不大。 30.(9 分)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 40 名 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 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 1、2、3 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 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 2 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 是 。 (2)在 4 组实验中,早餐后 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 。 (4)若餐后 1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 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填序号)。 ①A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 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 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28. (7 分) (1)叶绿体 (2)增加摇 (3)上升较快,下降较快 (4)A (5)叶黄素 (6)0. 5mg/ L,0. 1mg/ L 29. (8 分) (1)核孔 选择 (2)磷脂双分子层 膜转运蛋白 (3)叶绿体和液泡 (4)分裂间期 核仁 (5) ③ 30. (9 分) (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高糖早餐 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 收 (3)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 ④ (5)之后 胰岛素浓度的升高和血糖浓度的降低会促进 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6) ②④ 31. (8 分) (1)不是 1、3 常染色体隐性 (2)AaBb AABB 或 AaBB(AABB 或 AABb) 5/ 9 32. (9 分) (1)细胞核 (2)26% (3)T//A 替换为 C//G(A//T 替换为 G//C) (4)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5)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33. (9 分) (1)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2)气孔 CO2 CO2 (3)光合色素含量降低 胞间 CO2 浓度降低 (4)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 量(光合作用产生的 O2 量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绘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