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考创新最后冲刺模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中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名校高考创新最后冲刺模拟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中卷

全国名校高考创新最后冲刺模拟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6 分)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1.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植物根尖细 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的四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B.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C.都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2.右图是某一 DNA 片段,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 ACT 能决定一个氨基酸,则 ACT 可称为一个密码子 B.限制性内切酶的 DNA 连接酶都可作用于②处 C.若该片段能与 RNA 聚合酶结合,则该片段为 基因的编码区 D.DNA 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作用于①处,而转 录不需要 3.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 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 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依据我 们所学过的血糖恒定调节方式,请问下列何种假设较能解释这些突变老鼠所面临的状 况 A.胰岛素分泌不足 B.体内细胞缺乏胰岛素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元 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 4、下图甲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图乙为其中的突触亚显微结构示意图,a、 d 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Ⅰ Ⅱ Ⅲ Ⅳ Ⅴ 图甲 图乙 A.在图甲所示神经元的联系中,包含有三个图乙所示的突触结构 B.若在图甲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的Ⅰ、Ⅱ、Ⅲ、Ⅳ、Ⅴ等五处均能检测到兴奋 C.图乙中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⑥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d 的兴奋 5、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生长,正确的是( ) A、在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大量合成各种组成酶和诱导酶 B、在对数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也处于多变期 C、在稳定期,细菌内大量积累代谢产物,但主要是初级代谢产物,几乎没有次级代谢产 物 D、在衰亡期,如果培养的是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则菌体以高尔基体小泡的形式, 分泌胰岛素 6.勤洗手和经常对环境进行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途径。某消毒液为无色液体,用红 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该消毒液主要成分可能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乙酸 C.双氧水 D.次氯酸钠 7、2005 年 3 月 2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联合发生警告,油煎和 烘烤的食品中含有浓度严重超标的丙烯酰胺(CH2=CHCONH2,简称丙毒),它是一种二级 致癌物质.下列有关丙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烯酰胺能使溴水褪色 B.丙烯酰胺分子内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C.丙烯酰胺属于一种氨基酸 D.丙烯酰胺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生成 CH2=CHCOOH 和 NH3 8.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下面是某学生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利用液体密度可以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难易 B.利用沸点数据可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利用固体溶解度数据可判断 BaCl2 与 Na2SO4 溶液能否反应 D.由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 和 Na2O2 固体混合物并在 300℃灼烧至恒重,剩余固体 为纯净物 B.将混有少量 CO2 的 CO 通过足量的 Na2O2 并不断用电火花点燃,则最后 CO 会消耗 完,且无气体剩余 C.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 KCl 溶液中的 Fe3+,证明 Fe3+的水解是吸热的 D.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则证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10.2005 年美国《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 Al 的超原子结构,这种超原 子(Al13)是以 1 个 Al 原子在中心,12 个 Al 原子在表面形成的三角二十面体结构。 这 种 超 原 子 具 有 40 个 价 电 子 时 最 稳 定 。 请 预 测 稳 定 的 Al13 所 带 的 电 荷 为 ( ) A.+3 B.+2 C.0 D.-1 11.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 种类。PVC 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PVC 保鲜膜属于链状聚合物,在高温时易熔化,能溶于酒精 B.PVC 单体可由 PE 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鉴别 PE 和 PVC,可把其放入试管中加热,在试管口放置一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如果试纸变红,则是 PVC;不变红,则为 PE。 D.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燃烧消耗的氧气相等 12.钡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其结构如右 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晶体的化学式为 Ba2O2 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 CsCl 相似 D.与每个 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 Ba2+共有 8 个 13、关于右图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是负极,铝片上析出无色气体 B.石墨是阳极,石墨棒上析出黄绿色气体 C.溶液中两电极间产生白色沉淀 D.溶液中先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 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共 48 分) 1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弹簧振子,弹簧 劲度系数为 k.开始时,振子被拉到平衡位置 O 的右侧 A 处,此时拉力大小为 F,然后释放振子从静止开始向左运 动,经过时间 t 后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 O 处,此时振子的 速度为 v 。在这个过程中振子的平均速度为 A.0 B. 2 v C. kt F D.不为 0 的某值, Ba2+ 15、两束单色光 A、B 同时由空气射到某介质的界面 MN 上,由于折射而合成一复色光 C,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A 光光子的能量大于 B 光光子的能量 B.两种光照射同一种金属,B 光更容易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C.在同一种介质中,A 光的折射率小于 B 光的折射率 D.用同样的装置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 光比 B 光得到的干 涉条纹间距大 1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物质 A、B 用一根质量不 计的细绳相连接,在恒力 F 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两物体 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以下对细绳中的拉 力 T 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管水平面是粗糙还是光滑的,T 的大小都一样大 B.水平面粗糙时 T 的大小比水平面光滑时大 C.水平面粗糙时 T 的大小比水平面光滑时小 D.T 的大小与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有关 17、一简谐横波沿 x 轴的正方向以 5m/s 的波速在弹性绳上传播,波源的振幅为 0.4m.在 t0 时刻,波形如图所示,则 A.在 t0 + 0.7s 时刻质点 P 正处于波谷 B.在 t0 + 0.3s 时刻质点 Q 正经过平衡 位置向上运动 C.在 t0 + 0.9s 时刻质点 M 正处在波峰 D.从 t0 时刻至 t0 + 0.3s 时刻,质点 Q 通过的路程为 1.5m 18、如图所示,在绝热气缸中用有一定质量的隔板把气缸分成相等两部分,左侧充有理想 气体,右侧是真空.把销钉拔掉,让理想气体自由膨胀.不计隔板与气缸间的摩擦,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膨胀过程中,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B.在膨胀过程中,内能不变,温度不变,压强不变 C.由于分子永不停息的运动,气体分子可自发地回到膨胀前的状态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如图所示,D 是一只二极管,它的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 a 流向 b,不允许电流从 b 流向 a,平行板电容器 AB 内部原有电荷 P 处于静止状态,当两极板 A 和 B 的间距稍 增大一些的瞬间(两极板仍平行),P 的运动情况将是 A.仍静止不动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 D.无法判断 20、如右图所示,宽 h=2cm 的有界匀强磁场,纵向范围足够大,磁感应 O N 空气 介质M C A B Da b A B P V a c b 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群正粒子从 O 点以相同的速率沿 纸面不同方向进入磁场,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 径均为 r=5cm,则( ) A.右边界:-4cm4m 和 y<-4cm 有粒子射出 C.左边界:y>8cm 有粒子射出 D.左边界:0C(CO3 2-)>C(OH-)>C(HCO3 -)>C(H+) (3 分) ③ CH4(g) +O2(g)=CO2(g)+2H2O(l) △H=-890KJ/mol (3 分) ④ 8H++2NO3 -+3Cu == 3Cu2++2NO+4H2O (每空 2 分)⑤ Na2O2 NO2 28⑴测定 A 晶体的组成 (每空 2 分) ⑵抑制 Fe2+的水解 ⑶用 0.02mol/LKMnO4 溶液润洗滴定管两次 ;偏高 ⑷取最后的洗出液少许滴加稀硫酸,若无沉淀则证明已洗净 (其它合理试剂也行) ⑸⑤ ;直接取一定量 A 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观察 ⑹(NH4)2Fe(SO4)2·6H2O 29、(共 16 分) (1)Cl-C6H4-CH2CH2Cl ;Cl-C6H4-CHClCH3(苯环侧链取代基位于临位)4 分 (2)羧基、醛基 (4 分) (3)3mol ;取代反应和中和反应 (4 分) H+(或催化剂) (4)(CH2O)n nHCHO(2 分) (5)-O-C6H4-COO- +CO2 +H2O HO-C6H4-COO- +HCO3-(2 分) 物理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AC A CD A A AD C 22.⑴(7 分)①2.060cm(3 分)②BCE(4 分) (2) 0 0 ( )UR R R ER UR   ;2.04 k 23.(16 分) (1)子弹射入木块过程动量守恒,设射入后速度为 v,有 mv0 = (m + M) v 得 v = 5m/s (1) 子弹射入木块后整体沿光滑圆弧轨道运动符合机械能守恒设上升最大高度为h,有: 2 1 ( m + M ) v2 = (m + M ) gh, (2) 解得 h = 1.25m. (2)木块在最高点与圆心连线跟竖直方向夹角为 ,cos = (360 – 1.25) / 360 = 0.996, 即 不超过 5°,木块和子弹在光滑圆弧轨道的运动可看成做简谐运动,从子弹射入 到回到轨道底端用时半个周期,即 t1 = T / 2 = s 6 g R (3) 滑到圆弧轨道底端速率仍为 5m/s,在水平轨道上由于摩擦力作用最终静止,设经历 时间为 t2,利用动量定理  (m + M) gt2 = (m + M) v, 解得 t2 = 1s (4) 所以从子弹射入到最终停止经历时 t = t1 + t2 = (1 + 6 ) s = 19.84s (5) 评分标准:(1)(2)(3)式每式 4 分,(4)式 3 分,(5)式 1 分,共 16 分 24,(19 分)解:(1)设电荷为正电荷,电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板间的电场力和洛伦 兹力平衡,则 AB 应向左匀速运动,设其速度为 v,则有: U=BL v0 ,L 为两板间距 (5 分) 依题意: 0:, vBL U B EvqvBqE  即 (5 分) 若为负电荷,上述结论不变。 (2 分) (2)AB 突然停止运动,两板间电场消失,电荷在 B 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依题意,由 几何关系可知,电荷轨迹圆弧所对圆心角为 60°,则: qB mTt 36  (7 分) 25. (20 分)(1)对 B、C 碰撞过程有 mv0=2mv ,碰后共同速度 v=v0/2 (3 分) 由于 C 作匀速运动,C 所受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同理,B、C 碰后也作匀速运动,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Em= 2 1 ×2mv2= 4 1 mv02 (3 分) (2) 在(1)问中 B、C 碰后的总动能为 4 1 mv02,设碰后弹簧压缩为 s,则在弹簧反弹 后有 Em-2mgssinθ= 2 1 ×2mv12 ,即 4 1 mv02-2mgssinθ=mv12 ○1 (1 分) C 离开弹簧后 a= m fmg  sin = m mg sin2 =-2gsinθ, 故 v1=2 singl ○2 当 C 以 2v0 的初速度运动时,B、C 共同速度 v’= m vm 2 2 0 =v0 (1 分) B、C 碰后的总动能为 mv02,是(1)问中的4倍,根据题意,弹簧最大压缩长度 是(1)问中的 2 倍,则在弹簧反弹后有 4Em-2mg×2ssinθ= 2 1 ×2mv22 , 即 mv02-4mgssinθ=mv22 ○3 (1 分) P、R 间的距离为 s’= a v 2 2 2 = sin4 2 2 g v ,由○1 ○2 ○3 得 s’=2L+ sin8 2 0 g v (3 分) (3)当斜面光滑时,设弹簧开始时被压缩 x,则由受力分析知 x= k mg sin (1 分) 设 所 求 的 C 的 初 速 度 为 v3, 则 C 在 与 B 碰 撞 前 的 速 度 为 vc= 2 3)(sin2 vxLg  = 2 3sin)sin(2 vk mgLg   (1 分) 对 C、B 碰撞过程,有 mvc=2mvBC ,vBC= 2 1 2 3sin)sin(2 vk mgLg   (1 分) 由对 A 受力分析可知,当弹簧伸长也为 x= k mg sin 时,A 才能离开档板 M, 同时由于弹簧被压缩 x 与伸长 x 时的弹性势能相同,且 C、B 刚能将 A 拉离档板 M 时末速度为 0,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1 ×2m× 4 1 (2gLsinθ+ k mg 22 sin2 +v32)=2mg×2× k mg sin sinθ (2 分) 所求的木块 C 的初速度 v3  k kgLmg  sin2sin14 22  (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