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高考一轮总复习区域地理综合测试题
区域地理 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九江高三模拟)下图中A点以下河段被称为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汇流而成。两河共同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山区,主要靠山区融雪和上游降雨补给,中下游地区是伊拉克灌溉农业区,建有很多灌渠和堤坝。读图,完成1~3题。 1.阿拉伯河河口的泥沙主要来自于( A ) A.K1支流 B.K2支流 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难度中等。读图分析是答题的关键。从图上看: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加上河流中下游建有堤坝,会阻挡部分泥沙;两河在流入阿拉伯河前,又流入沼泽地中,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故两条河的泥沙大多在平原区和沼泽里沉积,流入阿拉伯河的泥沙较少,所以C、D项错误。K1和K2河上游流经丘陵山地,水流速度快,K2河流中游流经平原,流经沼泽地后流入底格里斯河,水流速度缓慢,泥沙多在沼泽地沉积,到下游流入底格里斯河时泥沙较少,B项错误。K1河流到达下游后,在阿拉伯河河口附近注入该河。由于地势平坦,河面加宽,故阿拉伯河河口的泥沙沉积严重,A项正确。 2.下列月份,图中沼泽面积最大的是( B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沼泽地的水位变化,较易。两河的发源地位于中纬地区的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冬季有大量积雪,也有雨水补给。春季时,该地区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加上春季的降雨较多,河流水量大涨,沼泽地的水量补给丰富,水面广阔,所以B项正确。水资源冬季多以降雪储存在地表,沼泽地水量补给有限,A项错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区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也没有积雪融水,加上蒸发量大,沼泽地面积明显缩小,C、D项错误。 3.推测下列工业产品哪种为该国出口较大的商品( A ) A.化肥 B.钢铁 C.服装 D.水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伊拉克的工业部门,较易。读图可知该国为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天然气和磷酸盐储量丰富,其主要出口原油、天然气、椰枣、化肥等,进口各种生产资料、粮食等生活必需品,故选项A。 下面图甲为沿4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图乙为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 回答4~5题。 4.若乙图是甲图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D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剖面位于亚洲东部,读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该地冬季降水多于夏季,且最低气温在0℃以下,可以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 5.四地中最符合乙图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可知,④地位于日本本州岛北部的日本海沿岸地区,冬季由于冬季风受到日本海的增湿作用,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比较丰富的降水;夏季,由于该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 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与甲地相比,乙地( A ) A.平均气温低 B.平均海拔低 C.平均坡度小 D.林带面积大 [解析] 从图中植被可以看出,该图为我国某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分布图暗含着等值线。甲地位于山麓地带,为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为针叶林,说明其海拔较甲地高,气温较甲地低。从图中林带分界线可推知,甲地地势较乙地平坦,地域面积大,林带面积大。 7.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 A ) A.可能是湖南某山区 B.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居民区位于河流冲刷岸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明显 [解析] 该地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形来看,为山地丘陵,可能为湖南某山区;居民区位于河流凸岸,凸岸不易被侵蚀,适宜建居民区;该地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图a和图b是基于遥感绘制出的中国耕地多年平均复种指数(2019—2019年)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实行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B ) A.2.88% B.44% C.56% D.0.13% [解析] 由图b可知,一年一熟的种植制度复种指数应该≤100%,故我国实行一年一熟种植制度的耕地比例为40.60%+2.88%=43.48%,大约为44%。 9.东北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其复种指数较低,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C ) A.土壤条件 B.地形条件 C.热量条件 D.水源条件 [解析] 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无霜期短,作物生长期短,故其复种指数低。 (2019·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模拟)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与主要城镇分布图(数值为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小和最大的地区分别是( C ) A.日喀则地区、拉萨市 B.林芝地区、山南地区 C.阿里地区、拉萨市 D.那曲地区、昌都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密度的比较,较易。已知各区域占省区总人口的百分比,对比各区的面积,阿里地区面积较大,而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小;拉萨市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较大,但地区面积最小,所以人口密度最大。故选C项。 11.图示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导因素是( B ) A.沿平原分布、水源 B.集中于河谷地带、热量 C.沿山麓分布、交通 D.集中于河谷地带、土壤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镇分布的因素,难度中等。图示地区为我国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图中城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故选B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华翘楚。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3)“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答案] (1)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复杂;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2)东北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且新鲜蔬菜不易储存,过去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的原因:温室栽培技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时鲜蔬菜可随时大量供应;人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经济发展);人们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3)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而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 (4)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京杭运河因泥沙淤积,通航能力下降);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弱化。 [解析] 第(1)题,可从自然因素(环境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和社会经济因素(少数民族众多,生产与生活方式多样)两方面分析。第(2)题,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形成的原因主要从东北地区蔬菜不能越冬生长,新鲜蔬菜不易储存等方面分析。现在少见的原因可以从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地形、地势、交通、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 13.(2019·贵州高考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下图示意甲国位置,该国人口约2亿,城市化水平高,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渔业资源较为丰富,①和②海区为生产潜力较大的渔场。2019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该国,给其带来了53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进一步提高了两国互利合作水平。 (1)描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比较①和②海区渔场成因的异同。 (3)简述该国吸引中方大量投资的优势条件。 (4)有人认为该国应大力发展种植业,有人则持反对意见。选择一方观点阐明理由。 [答案] (1)赤道穿过该国北部(大部分位于低纬、热带地区);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2)异:①海区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②海区主要受益于寒暖流交汇。 同:有广阔的大陆架;水温适合鱼类生长繁殖。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该国资源丰富;城市人口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场需求量大;该国工业部门较齐全,能提供较好的工业配套条件;国家政策支持。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赞成:该国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广阔;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出口农产品可增加收入等。 反对:大力发展种植业必然会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和开垦热带草原,对植被破坏较大,会使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第(1)题,地理位置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思考;由图可知赤道穿过该国北部,大部分位于0°~23°26′S之间,属于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该国地处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该国北、西、南与多国相邻。第(2)题,根据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及成因可知,不同点:①渔场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有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所以成为渔场;②渔场地处巴西暖流与沿岸流交汇处附近,受益于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饵料丰富成为渔场。相同点:图中显示①和②海区渔场距陆地近,位于广阔的大陆架海区;海水较浅,水温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第(3)题,根据影响经济发展的资源、市场、交通、人口、政策等因素,注意结合图形和材料分析;由图可知该国煤炭、锰矿、石油等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城市人口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场需求量大;该国工业部门较齐全,能提供较好的工业配套条件;国家政策扶持吸引等,所以该国吸引中方大量投资。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注意观点与理由的统一。若赞成,巴西是世界第五大国,面积广阔,城市化水平较高,该国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图中显示该国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光、热、水等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世界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出口农产品可增加收入等,所以赞成该国大力发展种植业。若不赞成,巴西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植被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必然会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和开垦热带草原,对植被破坏较大,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同时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会下降等,所以反对大力发展种植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