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七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七) 难度:0.55‎ 命题人:刘俊杰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建议各中学考试用时40-50分钟(一课时)。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共12小题,共48分)‎ ‎1.《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 观点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3.下表为1852—1863年英国部分商品在广州与上海进口数量比较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商品种类(单位)‎ 广州 上海 广州比上海 羽毛纱(万匹)‎ ‎2.25‎ ‎9.99‎ ‎—7.74‎ 粗哗叽(万匹)‎ ‎12.31‎ ‎17. 85‎ ‎—5.54‎ 呢绒(万匹)‎ ‎4. 75‎ ‎9.13‎ ‎—4.38‎ 印花布(万匹)‎ ‎38. 24‎ ‎61. 48‎ ‎—23.24‎ 平织布(万匹)‎ ‎380. 07‎ ‎748.61‎ ‎—368.54‎ 铁器(万担)‎ ‎1.23‎ ‎11.79‎ ‎—10.56‎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放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4.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人民反抗 B.激烈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朝的统治 C.“民变”导致部分立宪派人士转向反清斗争 D.“民变”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5.下左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传单图片,下列关于此传单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5‎ A.内容纯为欺骗宣传,与事实完全不符 B.宣传目的是为了削弱我抗战军民士气 C.此传单包藏祸心,为日本的侵华服务 D.体现了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6.选举制度的实行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人选举权 ‎ ②美国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两年 ‎ ③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④1986年,我国吉林省梨树县村级换届时的“海选”是我国新时期基层民主的重大发展 ‎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7.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8.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 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 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9.“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10.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 ‎ B.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 ‎ C.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 D.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 ‎11.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5‎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12.一个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看到这样一段对白:“咱们走吧”“咱们不能”“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所反映作品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 A.《日出·印象》 B.《向日葵》‎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第Ⅱ卷 (共2题,共52分)‎ ‎13.(26分)养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唐玄宗即位后下《禁屠杀马牛驴诏》:马牛驴皆能任重致远,济人使用,先有处分,不令宰杀。‎ ‎ ——乜小红《略论唐代民间养牛业的兴盛》‎ ‎ 材料二: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西部大平原北部放牧业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美国东部和欧洲资本流入美国西部牧区,建立牧牛场或牧牛公司。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牛肉加工业的发展,牛奶和奶酪制作也从农场转变为工厂化生产,以满足越来越大的需要。‎ ‎ ——周钢《美国大平原北部放牧业的发展及经验教训》‎ ‎ 材料三:农民个体饲养,奶牛产奶量不高。为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伊利集团首创了“公司十农户”发展模式,1999年又提出“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2000年,伊利又率先实施了“公司十牧场小区十奶户”的发展模式。众多牛奶公司和牛肉加工公司纷纷仿效伊利模式。‎ ‎ ——周占华、马志刚《解决三农问题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牛的主要用途。(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国养牛业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机遇。(8分)‎ ‎(3)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出现了大量屠宰牛畜的现象,美国甚至出现倾倒牛奶的情况,这与两国实行的农业政策有关,请问分别是什么农业政策?(4分)‎ ‎(4)材料三中国养牛业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哪些重大的改革举措。(6分)你对“伊利模式”有何认识?(4分)‎ ‎14.(26分)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推动了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 材料二: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越出国界,跨过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理论武器。许多作品,已传遍世界,……一直起着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积极作用。‎ ‎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 材料三:据人民网报道,韩国歌手朴载相演唱的歌曲《江南style》MV2012年7月15日在国外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上线后,其夸张的“骑马舞”被各国网友疯狂传播,至12月22日YouTube点击率已破10亿次。‎ ‎(1)据材料一概括柳永的词流传广泛的原因。(4分)‎ ‎(2)18世纪下半期启蒙思想在美国传播结出了累累硕果,请概括其中两项最重要的成果及其意义。(6分)20世纪初,启蒙思想在中国反封建斗争中“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表现有哪些?请运用史实说明。(8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文化传播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概括最近20年世界文化传播具有这种趋势的原因。(8分)‎ 5‎ ‎2014届广东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共12小题,共48分)‎ ‎1.D 【解析】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A项体现的是儒家“仁”的思想;B项反映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分封制;D项意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体现了宗法制。‎ ‎2.B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中“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与选官制度相结合”。察举制主要以品行为选官标准,“举孝廉”是察举制的重要内容,故选B项。‎ ‎3.B 【解析】从表中广州、上海进口英国商品数量的变化看,广州港的地位被上海取代。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 ‎4.C 【解析】材料反映的“民变”与清末“新政”有一定关系,立宪派人士转变态度是因清朝“皇族内阁”的设立而离心,频繁的“民变”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 ‎5.A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后险恶的宣传手段和意图,传单内容宣扬“蒋政权灭亡”与事实不符,但日军占领武汉是事实,故不能说完全不符合事实。‎ ‎6.D 【解析】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不是扩大工人的选举权,而是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新中国第一次普选是在1954年,故选项ABC均错误。‎ ‎7.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中缅两国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及边界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前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选项A、B、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8.C 【解析】“最高民主阶段”的出现主要是因伯利克里改革,故排除A项;在古代雅典,各级官职曾向广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故BD两项错误;津贴制的实行推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9.B 【解析】从“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和“如坐针毡”看,公社委员不愿意搞特殊化,脱离群众;他们廉洁奉公,具有“公仆意识”。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信息与“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无关。‎ ‎10.C 【解析】从信件内容看,列宁强调的是形势危急,不能拖延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而这与巩固政权无关,故C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信件反映的是十月革命,与推翻沙皇无关,故A项错;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1.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12. D 第Ⅱ卷 (共2题,共52分)‎ ‎13.(26分)‎ ‎(1)牛车运输;牛耕犁田。(4分)‎ ‎(2)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养牛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工业化为牛肉、奶制品的加工提供了生产技术;新式交通工具为牛肉、奶制品的运输提供了交通条件;欧美资本流人为养牛业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8分)‎ ‎(3)苏联:斯大林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生产,实行农产品减产补贴的政策。(4分)‎ ‎(4)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实行增强活力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6分)‎ 认识:“伊利模式”是与我国当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农工结合的养牛业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养牛业及相关产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答有利于养牛业及相关产业的现代化亦可)(4分)‎ ‎14.(26分)‎ ‎(1)统治者的喜爱和传播;柳永的词通俗易唱而受到市民欢迎。(4分)‎ ‎(2)美国:1776年通过《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3分)制定三权分立的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 ‎ 5‎ ‎ 中国: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4分)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4分)‎ ‎(3)趋势: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多。(2分)‎ 原因: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新的文化传播媒介;冷战结束消除了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障碍;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文化的传播。(6分)‎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