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维的出现,实现了中国诗歌由质实向空灵的美丽转身。他以境为高,以逸为上,其诗也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意境真正意义上的诞生,是在王维所在的盛唐。罗宗强先生在《唐诗小史》中反复说的“兴象玲珑”“玲珑淡泊、无迹可寻”,就是严羽早就说过的盛唐诗的基本特质,也是对王维诗之“空灵”的界定。如果说,意境创造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那么王维的地位则是至高无上的。 王维特别擅长捕捉和摄入那些瞬间闪灭而动态不息的光影,表现其玄幻的迷离美。王维的诗中,时明时灭的彩翠、合而复开的绿萍、转瞬即逝的夕阳、若隐若现的烟岚都是变动不居、空幻不实、美不胜收的。王维的最大本事,就是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展现形上超越,以最简约的形式来表现最华丰的诗意内涵,诗的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形成具有象征意味的分合有无、瞬间永恒、动静变常的境界。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乎所有的哲人都十分关注人类自我救赎的问题。王维诗中思考与表现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人生的终极关怀。王维最喜欢描写自然山水的自然状态(不管什么题材的诗中都喜欢出现景物描写),最喜欢描写落日(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最喜欢描写秋天(介于夏天的热烈与冬天的肃杀之间)。通过这些描写,他演示或验证佛义禅理,探索宇宙人生与世态人情,表现人类所特有的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有限和无限的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他诗中所讨论与反映的哲学命题包括:现象与本质,规律与超验,个别与一般,宏观与微观,瞬间与永恒,以及有无生灭、动静变常等等。他的诗契合刹那永恒的本真之美,而让人于其中领悟到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物态天趣,而且是一种宇宙、人生、生命的哲理,是一种哲理化的禅悦的诗性情感。 王维的诗,是盛唐盛世的特殊产物,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与灵气,形成其特有的闲适恬静、清秀空灵的美学境界。如果真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分的话,杜甫现实主义,李白浪漫主义,而王维似乎是象征主义的。王维是以诗来做人类终极关怀之思考的,其诗是哲学的诗,是诗的哲学。因此,读王维的诗是一种智性与审美的挑战。 (摘编自王志清《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的诗实现了由质实而空灵的美丽转身,风格空灵,意境上显出高度的成熟。 B.王维特别擅长以自然静美的和谐来表现具有象征意味和玄幻的迷离美的境界。 C.王维的诗有对人生的终极关怀,通过抽象表现佛义禅理,进行深远的哲理思考。 D.王维的诗充满了静气、清气、和气、灵气,具有象征主义风格,可谓哲学的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从境界、意旨两方面介绍了王维诗歌的特点,高度评价了王维的地位。 B.文章以“为什么说‘盛世读王维’”为切入点,结合盛唐背景阐发王维诗歌的特点。 C.文章重点分析了王维诗歌哲理化、禅悦的特点,是因为艺术形式高于思想内容。 D.文章先交代王维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细致分析其特色,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维的诗可以说达到诗歌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他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 B.王维的诗在意境上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是因其擅长捕捉摄入闪灭不息的光影。 C.王维的诗表现出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考,可以说是哲学的诗、诗的哲学。 D.读王维的诗是智性与审美的挑战,因其闲适恬静、清秀空灵,富于哲学思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卜 白 袁良才 《申报》副刊《自由谈》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这样的超级大腕,一篇千字文章稿酬能开到二三十块大洋,够一家人好吃好喝一个月的。 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穿洋装,讲洋话,吃洋餐,洋气十足,倜傥风流。 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例外,不,简直就是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蹬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珐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是专司画版、校对的,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笑眯眯地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儿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小巧玲珑,妙趣横生。 据说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怪才必有怪癖。卜白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是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的。他管喝茶叫饮茶。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暖水瓶热水,简直是牛饮了。但他却很少如厕,你说怪不怪? 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做画版、校对、补白的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乐此不疲。 他动笔前总是泡一壶好茶,边饮茶边挥毫,好漂亮的蝇头小楷,茶香袅袅中,妙文著成。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他听了,微微一笑。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隔三岔五看看京戏,尤其迷恋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他结识了梅兰芳,成为票友。 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卜白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急急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火烧眉毛似的! 卜白闻听,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你看如何? 梅兰芳将信将疑,此时台下观众已哄叫闹将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白浑然一体。 事后,梅兰芳特意在华懋饭店摆盛宴答谢,卜白说,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儿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气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吧! 为使上海城市免遭破坏,解放军方面禁止使用重型武器,伤亡甚重。 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算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吧! 新中国成立后,卜白担任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后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卜白留下遗嘱:丧事一切从简,请把我葬在普通百姓的墓地之侧,为逝者补白。 他还对悲悲切切的夫人说,记住!找一个好男人,补我的白。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到的编辑和记者洋气十足、倜傥风流和卜白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朴实与低调。 B.卜白是资深编辑,国学功底比较深厚,为《申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却甘心做补白这样的琐事,表现出其对名利的淡泊。 C.卜白宁愿挨饿也要饮好茶,每天饮很多热水却很少如厕,说明他爱好的清雅及肚量之大,也说明他从饮茶中品出了人生清淡的真味。 D.本文通过写卜白的各种补白,充分表现了一种甘做配角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的背后,是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5.小说中写到大家对卜白甘心补白的表现,“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写卜白为梅兰芳配唱补白,这一情节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忆杜润生老人 陈开国 得知杜润生老人离世,心中自然哀伤。我在杜老领导下工作,直到农研室撤销。杜老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我的榜样。 杜老报国之心特强,民主作风特浓,如饥似渴地吸收发达国家治国的新知识,喜欢和有思想有理想有才华又经历过磨练的青年人打交道。他曾提醒我,写文章是创造,要动脑筋,不要用老话、套话、空话。这些话让我终身受益。 杜老的工作方式大致是这样,从春到秋,他带一批研究人员深入农村,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讨论,一边形成思想。冬季回来,杜老开始召集各种专题会议,听汇报,讨论。杜老一般下午召开中层干部和研究人员会议,用很长时间听大家讲。大家讲完了,杜老开始讲,这一讲就是一个小时以上,班车开走了,大家习惯了,一直安静地听杜老讲,边听边记。杜老这时思考的重心,就是下一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杜老是战略家。凭个人的魅力,他可以调动中央农口及相关部委、各省主管农业的负责人、知名研究人员的力量。杜老总是待人尊重、和气、谦卑,善于从任何一个和他接触的人那里吸取养分。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农民这么干了,效果很好,这是农民的创造。杜老他们发现了,在理论上总结得好,制定为政策,被持各种观点的人士接受,所有的改革阻力被化解。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八十年代的一号文件有一个著名的提法,就是“可以……可以……也可以……”。一般人容易看轻这句话,但经历过共和国前三十年苦难的思想正常的人们懂得,在改革启动之时,这个公式无论放在什么场合,都是思想解放的催化剂,是打破禁锢的重锤。中国国情复杂,政策不能整齐划一,要实事求是。老人这一辈子做的最大的事,就是要把农民、农村的事情做好。杜老的职务几经变化,但他为农民办事的心一直没变。他以极大的毅力最终得到了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大好时机。 杜老九十岁还在工作。他的办公室竟是五十年代的水平,桌子简陋,沙发简陋,唯一有现代气息的是桌上的电脑。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恐怕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人物,他为中国农民争到了自己土地的使用权,使他们从饥饿半饥饿状态走出来,而他已身处暮年,却仍在非常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为争取中国农民的民权而忘我工作。 有一次,杜老指指脑袋,说,就是老想问题,停不下来。我曾写了这样几个字给他:“活过百岁,看世界变化。”他看了看,笑着收了起来。杜老真的活过了百岁,现在应该去了一个可以放松一下的地方。 【相关链接】 ①杜润生,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是党内最资深的农村问题专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享年102岁。(百度百科) ②从年轻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到耄耋之年坚持不懈地呼吁实现农民的社会经济政治权利,他始终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一直尽其所能将理想付诸实践。(朱玲《怀念杜老》)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得知杜润生老人去世,心中哀伤,因为杜老曾是作者的领导,是作者做人做事的榜样。 B.杜润生乐于和年轻人打交道,曾经指导作者说写文章是创造,要动脑筋,使作者终身受益。 C.杜润生根据农民联产承包、双层经营做法制定的政策被持各种观点的人士接受,化解了所有的改革阻力。 D.八十年代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三个“可以”的提法,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催化了思想的解放。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杜润生亲历了我国农村改革,决定了重大政策,他以不懈的努力,为解决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B.杜润生有强烈的报国之心、浓厚的民主作风,努力学习发达国家治理经验,善于指导下级,平易近人,深受拥戴。 C.杜润生重视对一线材料的调查研究,在汇集集体智慧基础上形成核心意见,以此工作方式形成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初稿。 D.杜润生为中国农民争取到了土地使用权,而他自己于耄耋之年仍在五十年代的办公条件下忘我工作。 E.杜润生始终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尽其所能将理想付诸实践,为实现农民的社会经济政治权利奋斗了一生。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分析杜润生老人作为八十年代中围农村改革的战略家有哪些特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小民穷蹙,自立无所。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 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D.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附于先灵合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B.刘穆之依据情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C.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5分)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②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蕲:祈求。③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是说一个人要是多次断了手臂就知道怎么医治断臂,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久病成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起势突兀,北与南距离遥远,加一“海”字,更显相见之难。 B.第二句以拟人写法,写自己欲托鸿雁传书却遭拒绝,再写路途之遥远。 C.第五句借四立之壁写支撑生计的艰难,暗写了为官环境的艰苦、恶劣。 D.第六句意为:朋友本有才干,不必“三折肱而为良医”,应得到重用。 E.尾联写想看朋友读书情景,而自己颓然变老,猿隔溪而哭,瘴气满藤。 15.本诗的颔联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里引用《谐》的话说:鹏迁徙到南海去,“ , , ”,极写其气势之大。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自己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 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新上市的这款轿车可谓2017年家用轿车的颜值担当,从外观看,真是不可理喻的性感,我从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②白云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云山,一团团的白云,有的在山坳,有的在山腰,等爬到山顶,但见山脉起伏,云浪翻腾,栩栩如生。 ③用圆珠笔作画,不能擦改,为了让作品光彩夺目,要一笔一划认真细描且需一蹴而就,要有一定的耐心和达到极致的细心。 ④在风雨如晦的艰苦岁月,电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强烈的纪律意识,这是取得抗战伟大胜利的保证。 ⑤字写得太好了,我把它贴在门框上,拜年的时候,我抱着逢人说项的想法,介绍朋友的大作,大家赞叹不已。 ⑥卡西尼号探测器将在运行20年后寿终正寝——它将进入土星的内环,并在分解于行星大气中之前传回最后的数据。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参观溶洞,切忌不要用手去触摸钟乳石,因为钟乳石被摸过,就好比人的皮肤洒上硫酸,接触面就不再生长了,只能形成伤痕。 B.总理的这番话,安抚的不仅是快递从业者的心,也彰显了中央政府在经济新业态上的笃定姿态,是提醒审慎监管的大势所趋。 C.该广告使用医疗用语,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含有易与药品相混淆的内容,违反了《广告法》第十七条之规定,故给予处罚。 D.民警砸窗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目的是为了使他人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损害较小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陈说:“ 家父刚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我的大作发表在《中国安全生产报》1435期4版,今天收到了样报和400元稿费,多谢编辑同志抬爱。 C.李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您的教学方法,您分析透彻,循循善诱,带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D.贵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职工的敬业精神一向是有口皆碑,希望我能有机会为贵公司尽一点绵薄之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仅一些自然现象会释放汞, ① 。冶金、化工、燃煤产业、水泥、电池、造纸等行业产生的废水、废气都可能是汞污染的源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② ,比如汞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和一些电子产品等,都含有汞。这些含汞物品废弃后, ③ ,一旦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汞污染。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同学考试作弊,他有如下的认识:平时学习太苦了,我吃不了苦,作弊只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分数,如果分数很低,我在父母面前就会抬不起头来;有了好的分数,大家会认为我聪明能干,会佩服我,尊重我,这样一定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不是只有作弊才能提高自己的分数。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场景一 地铁上,一大妈让小伙子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小伙子说工作太累,拒绝了。大妈拿出手机拍小伙儿,说要将其发到公众号上惩戒他。小伙子抢手机,双方发生纠纷。 场景二 大街上,一个年轻乞丐乞讨,一个小伙子给了他一元钱要走,乞丐说:大哥,你是好人,一块钱能干什么啊?把那张十块的给我吧。小伙子转身拿回刚才给的一元钱。 场景三 一个孩子拿石子在一辆汽车上划来划去。车主看到了,告诉了孩子的妈妈。孩子的妈妈说:我没看到啊!你怎么和孩子一般见识啊?有没有素质啊你?两人发生了口角。 对于上述事情,你怎么看,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