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训练十五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训练十五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罗伯特·林德和海伦·林德在《中小城市的变迁》中写道:“它不偏不倚地向所有美国人的头上劈下,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断送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断送了他们的美好梦想。这次经历比美国近代史上的任何一次持久的情感经历都更具有普遍性。”该状况出现在( ) A.南北战争期间 B.美苏争霸时期 C.战后“滞胀”阶段 D.经济大危机时期 解析:D 经济大危机时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困难,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体现对富人和穷人都是劫难。 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解析:B 经济民族主义色彩即通过贸易战、关税战转移国内经济危机。调整农业,扭转危局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向国外倾销国内过剩商品,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以工代赈,扩大内需有助于扩大就业、拉动生产,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有利于避免生产的无序,与转嫁经济危机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11月选考)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是( ) A.《农业调整法》 B.《紧急银行法》 C.《社会保险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解析:D 《农业调整法》规定国家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A项错误;《紧急银行法》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并成立联邦储备银行以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B项错误;《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有助于社会稳定,C项错误;《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时,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这保护了劳工的权利,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D项正确。 4.(2017·浙江湖州期末)美国某法规规定:“如总统发觉任何行业或产业或分支实行有害的工资削减或价格削减或有其他违反本章政策的活动……不得参加交易。……雇员应有组织起来和通过自行选出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据此判断该法规是( ) 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 解析:B 根据材料“雇员应有组织起来和通过自行选出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结合所学,《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5.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两院提出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 - 6 -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 ) A.体现了货币学派的经济观念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 C.凸显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 解析:A 材料中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就是“三砍一稳”,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表明美国政府抛弃凯恩斯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经济理论,故A项正确;“小政府”表明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运行活动的干预,但不等于对经济放任不管,故B项错误;“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表明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故C项错误;里根总统的“经济复兴计划”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项错误。 6.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 解析:A 二战后“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福利国家政策导致政府财政负担沉重,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美国家缩小福利国家规模,这不是“修补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欧洲共同体成立于1967年,是西欧联合起来增强实力对抗美苏,不是“修补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加速发展“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比较低,这不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故D项错误。 7.(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从1949年一直到1963年连续四届执政,形成一种“强人政治”和“独断专行”的作风。这一时期,他强力推进( ) ①经济领域的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②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③《欧洲煤钢联盟条约》的签署 ④“统制经济体制”的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B 根据材料“从1949年一直到196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经济领域的大规模国有化改革是法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②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③《欧洲煤钢联盟条约》的签署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C项错误;④“统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日本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8.(2017·浙江衢州期末)某一经济模式虽然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采用这一经济模式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联邦德国 D.英国 解析:B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可以判断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选择B。 9.该政策引发了农民们的不满,出现了不愿种粮或尽可能少种粮、故意缩减耕地等不合作行动,苏联农业急剧萎缩,1920年的谷物总产量比战前减少了一半……最终在1921年酿成了一场波及苏俄17个省份的大饥荒。该政策指的是( ) A.实物配给制 B.余粮收集制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6 - 解析:B 实物配给制并没有损害农民的利益,不会引发农民的不满,故A项错误;苏俄在1918~1921年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在战后继续实施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发农民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以至酿成大饥荒,故B项正确;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1928年“一五”计划开始的,故C项错误;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是在1929年,故D项错误。 10.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B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指的是新经济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允许自由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阴影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的是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 11.“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这些内容应出自( ) 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 D.新中国三大改造 解析:A 材料强调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B、C两项的基础为私有制,D项旨在改造非公有制经济,故A项正确。 12.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联( )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5 2 电力 15 10 3 钢 5 5 3 A.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D.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 解析:C 材料不能体现农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相关信息,故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后,苏联的工业经济世界排名迅速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苏联工业品内销还是外销,故D项错误。 13.(2017·浙江嘉兴选考模拟)20世纪30年代的头五年,苏联在外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与苏联建交的热潮。这一现象( ) A.反映出苏联发展模式及广阔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吸引 B.说明作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苏联开始得到各国认可 C.证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现代化建设道路探索的正确选择 D.反映出欧美各国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下积极谋求集体安全 - 6 - 解析:A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苏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广阔,故A项正确;成为第二大工业强国应在斯大林模式形成后,故B项错误;事实证明斯大林模式自身存在许多缺陷,故C项错误;这一建交热潮主要源于经济利益,而非集体安全需要,故D项错误。 1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析:A 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知,该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故A项正确;该模式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该模式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期弊端日益显现,压抑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故D项错误。 15.1991年,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解体,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经济改革中,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的作用 B.改革初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政治领域改革上,后将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在政治改革中,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D.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解析:B 戈尔巴乔夫改革初期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但陷入困境,后将改革重心转入政治领域,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危机会对国家和民族带来冲击,面对危机的应对措施,是对人类政治智慧的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冷战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达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启示 ——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试举一例说明这些调整对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2)阅读材料二,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美苏对立有什么影响?(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在经济方面,运用凯恩斯主义思想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各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立法,完善美国的法律制度;政治方面全面干预经济,总统的行政权力扩大,通过各项立法,完善美国的民主制度;第二小问,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 - 6 - “黄金时期”的出现;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美国福利建设模式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缓和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固有矛盾。第(2)问第一小问,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成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加剧双方的对立冲突;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可知,美苏尖锐对立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由“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可知,美苏实力的相对均势使得世界维持了相对的和平。 答案: (1)调整:在经济方面,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干预经济)的经济制度;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政治方面,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加强社会立法,完善美国的法律制度。(4分) 影响: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或以福利政策为例,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答出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引起了美国的敌视;美苏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2分) 影响:美苏冷战一方面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双方势均力敌,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或维持了一段较长的和平时期)。(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给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首次出版) (1933年)4月19日……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条文(引者按:指《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二 1919年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实行一种特殊的粮食制度。我国史学界以往译为“余粮收集制”。近年一些史学研究者指出这个译名是错误的,按俄文本义,应译为“粮食摊派制”,其基本内容是:由中央粮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包括红军)的需要确定年度征粮总额后,依次摊派至产粮省、县、乡、村,直到每个农户。地方上用半军事化方式,按国家规定的价格强制征购农民粮食。 ——据赵旭黎《错译的“余粮收集制” 与国内史学界对苏联史的误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两种观点的差异。《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中提出“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的观点,罗斯福新政在“工业复兴”立法中有何体现?(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特殊粮食制度”的两种译名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并说明该制度对苏俄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强调的是自由竞争,材料“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强调的是限制自由竞争;第二小问,依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分别写出有关限制资本家自由竞争和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方面的规定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所给的“粮食摊派制”一词的概念出发,将其与所学的“余粮收集制” - 6 - 进行比较,可以从两者的征收范围和征收强制程度等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该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答案:(1)差异:第一段材料提倡自由竞争;第二段材料主张限制自由竞争。(2分) 体现: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2分) (2)差别:征收的范围不同:“余粮收集制”指征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以外的全部余粮,而“粮食摊派制”征集农民的全部粮食;征收的强制程度不同:“粮食摊派制”比“余粮收集制”更体现了征收的强制性。(4分) 影响: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对粮食的需求,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强制征购粮食引发了苏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分) - 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