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阅读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1概括局部内容 1.1.1概括局部内容要注意3点 (1)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并且还应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段”,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 (2)概括段意,概括段意要理解各句所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句间关系。 ①关键词语往往指每段首、段尾的总领或总结作用的词句。阅读时,需要标示出来。 ②分析句间关系就是指根据句间关系确定段落重心,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句子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忘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3)在概括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并注意按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 【答题模板-概括局部内容】先摘取关键词再整合作答。此题问“哪些方面”,应有几点答几点。 1.2概括中心意思 1.2.1整体概括要注意4点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主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从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显示文章的主旨。 (3)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答题模板-概括内容要点】对原因的概括,一般要分点作答,有几点答几点。 【答题模板-概括全文主旨】如果要求用一句话,其答题方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分析散文的结构艺术 2.1把握整体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它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结构是思路外在的表现。常见的结构思路有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按空间顺序安排结构、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以线索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以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2.1.1把握整体思路五步法 (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每一个段落做出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4)理——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通读全段,合成段意。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再综合考虑。 【答题模板-把握整体思路】对思路的概括,可采用“首先”“其次”“然后”等顺序词引领表述。 【答题模板-分析安排材料特点】谋篇(谋划安排篇章结构)属于结构技巧,而立意则属于文章主题方面的要点,要分开来答。 2.2分析句段作用 对句段的分析,有四个维度: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表达技巧、读者心理。 2.2.1分析开头段作用的5个角度 (1)开篇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引起下文: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是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答题模板-分析开头段的作用】段落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表现了…,渲染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做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2.2.2分析中间段作用的2个角度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2)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 【答题模板-分析中间段的作用】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形象、主旨、情感等)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结构作用(含相关结构作用的文本内容分析)。 2.2.3分析结尾段作用的3个角度 (1)总结全文,呼应题目或开头:总结、收束是内容上的作用,呼应是形式上的作用。 (2)点明、深化或者升华主题:如果前文没有点出主题,结尾一般就是点明主题,也叫卒章显志;如果前文已经点明了,后边又提,就是深化主题;如果主题往横或者纵的方向有拓展,就是升华主题。 (3)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思:一般没有直接点明主题的,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答题模板-分析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或者再+“读者心理上的作用”) 3.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3.1理解词语含义 3.1.1五类词语含义的理解方法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①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的意思。②明确词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③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者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结合上下文,还原修辞手法 特殊指代词语(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①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②圈定特殊语境。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③将答案代入原文理解,看是否恰当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①理解词语本义。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②联系语境分析。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情感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①解释词语本义,根据词语本义,确定词语的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②联系语境,确定词语的特殊用法。语境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模板-理解词语含义】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采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答题,有时可直接写出“深层含义”。 3.2理解句子含意 3.2.1理解语句含意的4个角度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或修饰成分入手: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从中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2)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具体地说,首括句常常总起全文或概括段意,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尾括句往往作总结,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文去找;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理解它就必须从它的上下文中去找。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 (3)从相邻句入手:对于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要特别注意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抓住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重点看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这相邻的上下句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4)从分析其作者的表达意图入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做详细阐述。 【答题模板-理解语句含意】(如果有手法)“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3.3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 3.3.1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要注意4个角度 鉴赏角度 表达效果 用词之美 精美的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引用化用 引用诗词、化用典故——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这类句子,句式整齐,节奏谐和,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强化表达的情感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子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辞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这类手法,往往能使描写生动、细腻,刻画事物逼真、形象、鲜明 在回答这一类问题时,主要从这样三步来回答: 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 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 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一般采用“特色(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3.4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3.4.1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要注意如下3点: (1)运用了什么手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手法。 (2)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情感、思想。 (3)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作用):并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种类 特点及效果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绘。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借代 以实代虚,以局部代整体。形象生动,特征突出,简洁明快 夸张 以夸大或缩小的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描述,以突出其本质和特征,或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让人产生相关联想 对偶 追求上下句形式的工整、对应,内容的对比、映衬,使语句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义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两句以上结构大体相同、内容相关的语句,并列在一起。内容集中,叙议详备;叙事周密,议论透辟;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反复 相同的词语、短句多次出现。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设问 问后自答。突出强调,引发思考,增强语句说服力 反问 寓答于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人深刻印象 【答题模板-鉴赏修辞手法】这类题目一般是指明手法,说出效果即可。 3.4.2表达方式 对表达方式的鉴赏,要注意如下3点: (1)明确具体的表达方式。在一篇散文中,作者往往综合运用诸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每种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要点。 (2)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要将表现内容的特点与该表达方式本身的作用两者相结合,指出该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 分析某段落或全文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时,要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散文的主旨;鉴赏文中某段文字特定的表达方式时,要关注该段文字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答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时,要联系人称的一般作用。 常见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种类 方式与作用 记叙 顺叙 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来叙述,使文章眉目清晰 倒叙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叙进行叙述,收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效果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时插入与之相关的情节和事件,为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 对上文的人事作简明的补充交代,它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平叙 先叙一件事,再叙另一件事,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描写 肖像描写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外部特征进行描写,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 动作描写 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 语言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色的语言(包括对话与独白),刻曲出人物性格,反映出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出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心理描写 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它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 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式描写。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揭示主题鲜明、准确、深刻 场面描写 对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环境描写 描写自然景物,用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描写社会环境,用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时代背景 白描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 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 抒情 直接抒情 直接抒发作者对某人、某事的思想情感,酣畅淋漓,撼人心魄 间接抒情 将思想情感融入景物描写或事件叙述之中。含蓄隽永,蕴藉情感 议论 叙后议论 在叙述后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夹叙夹议 叙述中自然地表达作者自己的倾向和评价 比喻说明 用人们熟悉的事例、寓言故事做比喻说道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模板-鉴赏表达方式】答题方式一般是:“指出某种手法(或具体运用的地方)+“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的”+“表达效果”。 3.4.3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的鉴赏,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准确判断。 第二步,列举实例。 第三步,分析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种类 方式及作用 象征 通过描写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深刻的思想情感,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渲染 以浓重的笔墨描写某一事物,用来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抑扬 先郁后扬或先扬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 将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村托相比,对比设有主次 衬托 用另外的事物来陪衬、对照,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分一相关联或相似的事物、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它们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 以小见大 以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甚至是一个细节,表现生活中的大主题、作者的深刻的看法与认识。感人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眼前为实,想象、回忆、虚构之事为虚。虚实结合,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主旨 点面结合 通过面上大环境、大背景的扫视和点上事物的具体描写,鸟瞰与特写结合,更好地表达主题 铺垫 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 伏笔 在文章的前边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将要表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 后文对前面写过的内容做回应。作用是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悬念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使读者欲罢不能,急切阅读 开门见山 叙事,直接从事件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人胜;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板-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方式同“ 鉴赏表达方式”。 【答题模板-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特别提醒:高考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多综合考查。因此,对技巧手法的鉴赏,要避免单一角度思考] 4.散文常考的三种探究 4.1探究深层意蕴 4.1.1探究深层意蕴要分清角度与层面 (1)要掌握“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内涵 ①从不同角度发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做多侧面的探究。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 ②从不同层面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做出深浅度不同的认和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 (2)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和进行层面的切割 ①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对一篇散文,可以从社会、政治、教育、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等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联 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 ②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我们可以对它做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对文本进行解读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还不够,我们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对文本进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一般性意义。 【答题模板-探究深层意蕴】此类题目的答题方式与理解语句含意答题方式基本一致,从不同的角度逐层阐释。 4.2探究标题内涵 4.2.1探究标题内涵的5个角度 角度 阐释 思考标题的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含意 以词组或短语为标题的,要注意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以语句为标题的,要注意标题的表层含意和在文中的深层含意 思考题目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通过对象前面的修饰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思考题目是否表达作者主观的感情和态度 在题目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写作对象主体特征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思考题目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有些题目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 思考题目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 【答题模板-探究标题内涵】解答此类题目,要分出层次,逐层阐释。 4.3探究情感体验 4.3.1探究情感体验4步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对作品作体验式探究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联系生活,明确观点: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分析评判作者的观点。分析时要客观求是,评判时要辩证分析,公正公允。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3)内引外联,言之有据:内引,即引用文中的观点材料,必要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背景;外联,要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这两个方面都要兼顾,绝不可架空分析或随意褒贬。 (4) 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或阐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要做到结构清晰、小巧、完整,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答题规范,要点分明。 【答题模板-探究情感体验】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阐述理由。答题方式一般是:观点+理由①+理由②+理由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