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讲学案

第十一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考纲解读 考点 考纲 主要内容 高考示例 ‎“文革”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 ‎(1)“文化大革命”‎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015山东文综,22‎ ‎2015安徽文综,18‎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曲折探索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探索与失误 ‎(2)国民经济的劫难 ‎2015福建文综,18‎ ‎2015广东文综,16‎ ‎2014大纲全国,19‎ ‎2014山东文综,20‎ 科技、“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两弹一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3)教育方针;动乱中的教育 ‎2017北京文综,19‎ ‎2016浙江文综,19‎ ‎2016北京文综,37(2)‎ ‎2015山东文综,19‎ 分析解读  1956—1976年的20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20年,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大量出现,属于高考热点章节。(2)从内容看,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均属于高考热点。(3)从考查角度看,中美关系的改善多从过程和影响的角度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多从“左”倾错误的角度考查;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多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角度考查;科技多从“两弹一星”及其意义的角度考查。(4)从难易度看,本单元综合性考查特别多,难度和跨度都较大。‎ 备考建议:(1)本单元内容较为琐碎,注意归纳这一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2)注意与其他单元相应知识点联系起来思考。(3)注意梳理本单元的线索和重大事件。‎ 命题探究 13‎ 五年高考 考点一 “文革”与新中国的外交突破 ‎1.(2015山东文综,22,4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 B ‎2.(2015安徽文综,18,4分)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 D ‎3.(2014福建文综,17,4分)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13‎ 答案 A ‎4.(2013广东文综,17,4分)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 ‎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 B ‎5.(2013安徽文综,18,4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 C ‎6.(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4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3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 ‎(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答案 D ‎2.(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答案 D ‎3.(2014大纲全国,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记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答案 D ‎4.(2014山东文综,20,4分)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dà yuè 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 C ‎5.(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3‎ 答案 A 教师用书专用 ‎6.(2015上海单科,29,2分)下侧的新闻出自哪一时期(  )‎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 A ‎7.(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A ‎8.(2014重庆文综,9,4分)1989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答案 B 考点三 科技、“双百”方针与教育的发展 ‎1.(2017北京文综,19,4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 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 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 C ‎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 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 D 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 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答案 C ‎2.(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答案 B ‎3.(2015山东文综,19,4分)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13‎ 甲 ‎722‎ 乙 ‎287‎ 丙 ‎614‎ 丁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C ‎4.(2016北京文综,37,10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  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 答案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用书专用 ‎5.(2015北京文综,41,10分)(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6分)‎ 答案 (2)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 ‎6.(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材料二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分)‎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13‎ 答案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文革”时期;(2分)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4分)‎ ‎(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满分80分 5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二调,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 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 A.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答案 D ‎2.(2018江苏无锡期中,12)经济学家顾准认为新中国在某次大饥荒之后,由于“贯彻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1963年各地蔬菜供应大增,1964年肉蛋鱼供应大增,油菜籽和蔗糖成倍增产”。这里“正确的政策措施”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B.“农业合作化”的政策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3.(2018湖北荆州一检,21)1973年初,中国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在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包括已经批准的12.5亿美元进口设备),史称“四三方案”。该方案的实施(  )‎ A.推动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奠定了对外开放的基础 D.有利于国民经济复苏 答案 D ‎4.(2018江西二测,13)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这次“外交核爆炸”(  )‎ A.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 B.使美国封锁、扼杀新中国的政策破产 C.促进日内瓦会议对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 D.使新中国正式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 答案 B ‎5.(2018河北衡水中学六调,13)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 A.追随美国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13‎ 答案 B ‎6.(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4)‎1964年10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合众国际社东京十七日电:“红色中国……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 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答案 C ‎7.(2017山东菏泽一模,3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  )‎ 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 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8.(2017安徽江南十校3月,31)毛泽东曾指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是一种错误的想法。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不断扩大援助规模。下列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 A.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援助 B.新中国的对外援助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难 C.新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 D.苏联援助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9.(2017河南适应性测试一,31)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该规定(  )‎ A.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 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C.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出现不足 答案 A ‎10.(2017湖南衡阳一联,30)下面是1957—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B.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 C.“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答案 B ‎11.(人教必2,11—本课测评,变式)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些决策有利于(  )‎ A.改变农村所有制结构 B.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C.深入推进“大跃进”运动 D.扭转当时农村经济形势 答案 D ‎12.(2017四川遂宁零诊,32)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13‎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答案 D ‎13.(2017湖南百校联考,12)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  )‎ A.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 B.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特征 C.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 D.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两岸关系缓和 答案 C ‎14.(2016江苏南通一调,10)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 A.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已开启 B.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美苏在军事防务中直接对抗 D.中美苏构成了制衡的局面 答案 B ‎15.(2016北京西城一模,15)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 C ‎16.(2016天津十二区县一联,6)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17.(2016河北石家庄二检,30)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 C ‎18.(2016四川凉山二模,31)有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这体现出(  )‎ A.婚姻受阶级斗争的影响 B.国家政治决定婚姻 C.意识形态制约人们的生活 D.个人崇拜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8分)‎ ‎19.(2017河南中原名校三检,28)(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新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4分)‎ 答案 (1)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步骤:打破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原因:美苏争霸过程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急于从越战泥潭中脱身;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满分85分 5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2018 广东广州调研,31)1953 年至 195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18%,其中内陆地区为 20.4%,沿海地区为 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政府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B.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答案 A ‎2.(2018河南八市一测,15)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58年底,全国职工人数比1957年底增加了40%,即增加了990万,职工总数达到了4400万人。这表明(  )‎ A.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 B.国家大办工矿企业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 D.全国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 B ‎3.(2018安徽皖南八校一联,13)据统计,1961年7月l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58.5亿千克,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79亿千克。这说明(  )‎ A.工业化建设得到保障 B.对外贸易出现“大跃进”‎ C.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D.农村经济困难需要缓解 答案 D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4)1963年6月,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农村中生猪、家禽发展很快,收购量大大增加。”“市场上许多传统的小吃已经恢复起来,饮食业比过去活跃了。”这说明当时(  )‎ A.集体经济走向规模化生产 B.经济建设重心已转向农业 C.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振兴 D.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答案 D ‎5.(2018河北衡水中学五调,3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 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另起炉灶”政策 B.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3‎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答案 B ‎6.(2018湖北稳派教育二联,31)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  )‎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 B.促成“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 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 答案 C ‎7.(2017福建福州质检,35)‎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这一事件(  )‎ A.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 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C.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D.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答案 B ‎8.(2017江西赣州3月,29)下列对表格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1971—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 ‎1971年 ‎1972年 亚洲 科威特、土耳其、伊朗、黎巴嫩、塞浦路斯 日本、马尔代夫 非洲 尼日利亚、喀麦隆、塞拉利昂、卢旺达、塞内加尔 毛里求斯、多哥、马达加斯加、乍得 欧洲 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冰岛 马耳他、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卢森堡 美洲 秘鲁 墨西哥、阿根廷、圭亚那、牙买加 A.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结果 B.中国开始超越意识形态的外交 C.是不结盟运动推动的结果 D.新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答案 D ‎9.(2017山西太原一模,31)1960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这项政策(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根除了“左”的错误 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 答案 D ‎10.(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31)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减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减”。该通知意在(  )‎ 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B.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答案 C ‎11.(2017湖南六校联考,13)毛泽东在‎1961年9月29日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及有关各同志的信中写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过去过了六年之久的糊涂日子(一九五六年,高级社成立时起),第七年应该醒过来了吧。”材料表明(  )‎ A.认识到调整人民公社政策的必要 B.决定彻底解决高级社的根本矛盾 C.完成了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认识到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的必要 答案 A ‎12.(2017山东泰安期中,22)下面是《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13‎ ‎1952年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47.6‎ ‎26.4‎ ‎13.2‎ ‎9.5‎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 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 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 答案 C ‎13.(2017河南郑州一模,22)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  )‎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有利于强化公民对新意识形态的认同 D.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答案 C ‎14.(2016重庆一模,31)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答案 C ‎15.(2016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二模,10)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 C ‎16.(2016湖北武汉四调,31)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深受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答案 C ‎17.(2016广东深圳一调,31)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答案 C ‎18.(2016安徽合肥二检,31)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13‎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9.(2018河北名校联盟一测,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是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适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6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示例 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地位,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封锁,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70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0.(2017山东烟台期中,27)(节选)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体说来是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经常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日 期 封 面 ‎1950年12月11日 封面人物是毛主席,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 ‎1954年5月10日 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总理,他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1972年3月6日 封面用汉字“友”把画面切割成几块,其中包括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会面;尼克松一行参观长城、观看芭蕾舞《红色娘子军》‎ ‎1979年1月1日 封面人物是邓小平,他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美国、世界的政治影响。(7分)‎ 答案 (1)变化:结束了与中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影响 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国在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得以从越南战争中抽身,缓解了国内反战情绪,有利于政治稳定。‎ 对世界:打破了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国际紧张局势有所缓和,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