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9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第9讲 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山西名校联考)图Ⅰ、图Ⅱ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 A.整体向南迁移 B.整体向东迁移 C.波动向西北迁移 D.波动向东南迁移 2.图示时间段,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 A.天山雪线上升 B.黄河汛期延长 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 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 解析:第1题,读图Ⅰ和图Ⅱ可以发现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第2题,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 答案:1.C 2.A (2018·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据此完成3~4题。 6 3.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 ) A.8 ℃ B.12 ℃ C.16 ℃ D.20 ℃ 4.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地形 D.冬季风的影响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①地位于1月闭合等温线内部,在①地北侧(纬度低的区域)应该有一条28 ℃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以推断①地1月温度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温度的范围是8~12 ℃。由此可以计算出①地1月、7月的温差范围是8~16 ℃,结合选项可知可能为12 ℃。第4题,由图中河流分布可知,②地位于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势低,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南部凸出。 答案:3.B 4.C 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 A.气温、光照、降水 B.降水、光照、气温 C.光照、降水、气温 D.降水、气温、光照 6.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坡地势高 B.东坡受暖流影响 C.东坡受海洋影响大 D.东坡多阴雨天气 解析:第5题,台湾岛中部为山脉,海拔较两侧高,气温较两侧低,故③曲线表示气温;该岛屿东部受东南季风及东北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西部丰富,故①曲线表示降水;台湾岛西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曲线表示光照。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② 6 气象要素为光照。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 答案:5.B 6.D 北极冰融是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年均海冰范围(106 km2)与年平均CO2浓度(ppm)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范围( ) A.逐年减小 B.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 C.减小速度不断加快 D.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 8.“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范围呈波动减小趋势,非逐年减小,A错。北极年均海冰范围2007-2012年先增大后减小,C错;北极年均海冰范围波动减小,年平均CO2浓度呈增加趋势,二者大体呈负相关,故选B。第8题,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的2倍,主要是海冰减少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上冰面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与大气作用关系不大,故选A。 答案:7.B 8.A (2018·重庆模拟)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9~11题。 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存在( ) 6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10.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下列地点与图中数码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 A.惠灵顿—② B.巴黎—③ C.威尼斯—④ D.开普敦—⑤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②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它们都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和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会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这五地最可能分属三种气候类型。第10题,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第11题,惠灵顿、巴黎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⑤;开普敦属地中海气候,对应③或④;威尼斯属纬度较高的地中海气候,对应④。 答案:9.B 10.B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佛山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关心,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1970-2002年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多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4分)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 6 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的地区?(6分)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6分) (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有哪些?(至少列举3点)(6分) 解析:(1)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气温距平差异两方面叙述。(2)从题目材料可知北方地区更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4)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 答案:(1)图中反映出多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运功能受影响等。 13.(2018·开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4分)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4分) (4)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1)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影响进行分析说明。(2)结合B国阴影区域所处位置及其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分析气候类型及其成因。(3)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1月盛行风的形成原因;结合盛行风的性质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4)图示两国都是海洋大国,全球变暖将对其沿海低地造成威胁。从生产活动、技术、生物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采取措施。 答案:(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 6 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 西北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降水较多。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