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三)

1 第三部分 热点串讲篇 板块提升练(三)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 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 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 现象说明( ) A.新政促进了第三产业繁荣 B.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C.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 D.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同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新政的影响,故排除 A 项;据材料可知,人们购买口红是因为它“能给 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 反映了经济危机引发了精神危机,故 B 项正确;C 项与史实不符,D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均可排除。 答案 B 2.(2018·山西晋城一模)1933 年 7 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 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 福提出“一揽子规约”( ) A.意在维护工人阶级权益 B.解决了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C.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D.使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 答案 C 3.(2018·哈师大附中二模)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 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 2 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解析 从材料“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 义”可知,新经济政策有利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实现近代化,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4.(2018·河南洛阳二模)下表为苏联部分年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苏联当时( ) 1953~1958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总产量 生荒地的产量 其它地区的产量 1953 82.5 26.9 55.6 1954 85.6 37.3 48.3 1957 105.0 38.1 66.9 1958 141.2 58.4 82.8 A.把发展农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 B.注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C.大力垦荒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中荒地的产量不断提升,农业也有了发展,结合时间分析得出产量增长是由 于赫鲁晓夫统治时期重点对农业进行改革,扩大农民的自主权和鼓励垦荒的政策,故 C 项正 确。 答案 C 5.(2018·吉林长春三模)1947 年 6 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 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 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 知( ) 3 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解析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提出的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扶植和援助 的计划,美国要求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情况,而苏联主张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这表 明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C 项正确。 答案 C 6.(2018·四川绵阳考前预测)20 世纪 60 年代初,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美苏接触的同时, 欧洲国家应该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和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以把“铁 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充分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美矛盾进一步激化 C.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据材料“欧洲国家应该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和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 这样可以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可知,戴高乐对“铁幕”并不满意,说明资本主义阵 营出现分化,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7.(2018·广东广州一模)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 年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 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 12%;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 27%~33%, 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 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 A.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B.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解析 根据材料“1963 年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 19%……20 世纪 80 年代,其与西方工业 国的贸易占 27%~33%”可知,东西方两大阵营贸易量不断上升,这说明双方关系有缓和迹 象,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8.(2018·安徽宣城调研)下图是《过去 20 年新兴市场占世界 GDP 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 历史背景是( ) 4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 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 解析 图中的时间是 1996~2016,这一时间正值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 给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故 A 项正确;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使 南北差距加大,故 B 项错误;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属于绝对化选项,故 C 项错误;两极 格局在 1991 年已经瓦解,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9.(2018·山西太原一模)下表为“一五”期间我国在东北、中部、西部等地投资额及所占 比例,据此可知,影响当时我国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地区 投资额(亿元) 所占比例(%) 东北 87 44.3 中部 64.6 32.9 西部 39.2 20 其他 5.3 2.8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家安全形势 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 D.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 解析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项目大部分分布在 内陆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远离沿海,靠近苏联,有利于中国战略后方的稳固,加强了国防 建设,适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A 项正确;B、C、D 三项与史实 不符,排除。 答案 A 10.(2018·河北邯郸一模)下表反映了我国 1961~1962 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 ) 5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 年 750 万吨 2.5 亿吨 59.5 亿元 19.2% 1962 年 600 万吨 2.39 亿吨 46 亿元 10.4%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答案 D 11.(2018·山东聊城一模)1984 年 5 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 的暂行规定》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 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表明,当时我国( ) A.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 B.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 D.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 解析 根据题目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 划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得出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 经济,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2018·新疆乌鲁木齐三模)1982 年至 1992 年,北京市房管局先后组织多次换房大会, 需要换房的市民因为不涉及房子产权变更问题,交换的都是“公房”,因此手续非常简单; 1998 年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居民买房代替了换房。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发展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减弱 C.关注民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D.房改是确立市场经济的前奏 解析 据材料中由政府组织换房到居民自主买房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在探索中发展,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生问题,故 C 项错误;房改是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D 项错误。 6 答案 A 13.(2018·湖北八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 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 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 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解析 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 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建国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4.(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 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 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 A.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解析 根据题意,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其共同点是均重视权力过度集 中的问题,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5.(2018·山西四校联考)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中国方面要求:尼克松可以坐 自己的专机到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经协商后,最后达成协 议:总统专机先飞到上海,上海飞往北京时,不必转乘中国专机,但是中方要派先遣小组带 领一名领航员登机。这说明此时中国外交( ) 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意识 C.意在表明中国的主导地位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倾向 解析 由材料“在中国境内则必须乘坐中国方面提供的飞机”可知中国旨在维护领空权,表 现出强烈的主权意识,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7 16.(2018·山东青岛一模)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 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 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 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 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解析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新 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 C 项正确。 答案 C 17.(2018·四川乐山二模)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 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 是因为牛顿革命( ) 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 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 解析 根据题干中“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主要是指牛顿力学体系内容中确 立的理性思维模式对欧洲的影响,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8.(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 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 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 ( ) 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B.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 C.其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 D.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解析 由材料“世纪病”、“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可知为 18 世纪 8 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是浪漫主义 文学的特点,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9.(2018·河南安阳二模)下面图 1、图 2 两幅美术作品的共同风格是( ) A.细致地刻画人物所生活的社会 B.侧重展示作品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C.体现形式的完美和线条的清晰 D.表现现实生活对人心态的深刻影响 解析 两幅作品共同风格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细致地刻画人物所生活的社会是现实主义的特 点,故 A 项错误;侧重展示作品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代主义不符,故 B 项错误;体现形 式的完美和线条的清晰与现代主义不符,故 C 项错误;表现现实生活对人心态的深刻影响与 现代主义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20.(2018·福建漳州调研)1978 年 2 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 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 “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解析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 5 月份才有具体的结论,材料中的“1978 年 2 月”与之 不符,故 A 项错误;“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 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可以看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故 B 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 1978 年底召开,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双 百”方针的真正贯彻落实是在思想的拨乱反正后,“1978 年 2 月”思想还没有太大的解放, 故 D 项错误。 9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 21 题 19 分,第 22 题 19 分,第 23 题 12 分,共 50 分) 21.(2018·安徽安庆二模)(1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族中的贫富相恤,除临时性的救助外,又有制度性的义庄,以田产为经济基础, 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义庄之制,始创于北宋范仲淹,继为他族所仿效。范氏 义庄有详细的规矩,由范仲淹所订立,大致上是计口逐日支米一升,每年支衣一疋(同“匹”), 丧葬嫁娶皆有补助。赡给对象以居住在苏州的族人为主,外乡的亲戚如确有急需,也酌量予 以济助。南宋义庄也多由士大夫在仕宦之后,以俸禄之余购置田产,义庄成为构成宋代以后 家族制度的一个基本要素。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德国于 1863 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 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 1889 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 20 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 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 年,英国伦敦经济 学院院长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 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 的公共津贴,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摘编自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义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成因。(9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与宋代义庄之制相比,概括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10 分) 答案 (1)特点:赡给制度化,管理严格;以族人为主要赡给对象;以实物赡给为主; 以士 大夫俸禄为主要收入来源。 成因: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儒家仁政、德治思想的影响。 (2)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要。 特点:由国家主导;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覆盖对象更广泛;影响更深远。 22.(2018·广西桂林模拟)(19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 19 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即“西 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20 世纪以来,“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 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取代。 10 进入 21 世纪,曾经被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制的政治制度 存在一定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 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2013 年奥巴马政府“医改方案”未获通过, 导致政府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 效整合,2014 年 9 月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 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今天财政赤 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 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当今 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 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秦“百家”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 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 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 20 世纪冲击“西 方秩序”的因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 明先秦思想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10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人文主 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联系 20 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 说明。第(2)问,第一小问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西方民主制度的缺陷、不同党派之间 的争权夺利等方面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可从先秦诸子思想的当代意义方面进行阐述,言之有 理即可。 答案 (1)确立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的确立和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发 展及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冲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的胜利;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2)缺陷:民主制度下的权力分立与制衡使行政效率低下;议会中不同党派争权夺利,政党 轮流执政使国家决策缺乏长远规划;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高福利政策导致财政 赤字严重。历史价值:儒家“德治”“仁政”的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而不同”的思 想可缓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对立与冲突;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墨 家“兼爱”“非攻”的主张有利于世界和平。 11 23.(2018·四川乐山二模)(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以“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发展变化”为视角,自拟论 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角度准确,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深刻影响中国的国家地位。 论述: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中国凭借强大的传统经济坚持 朝贡贸易体制并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逐渐主导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 中国被迫接受的条约通商体制导致国家地位不断下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经济秩序发 生剧烈冲突和动荡剧变,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并收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二战后, 世界经济秩序进入两个市场对立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升了国力和地位;20 世 纪末以来,借助 WTO 等贸易自由化机制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并积极参与制 定多边贸易规则,国家实力与地位迅速提升。 结论:总之,近代以来,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家地位就得 到提升,反之国家地位与利益就会受损。 示例二 论题:世界经济秩序的演进推动中国社会逐渐转型。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和暴力掠夺,中国总体维持传统的贡赐贸易, 但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霸主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借助条约框架将中 国卷入世界市场,中国经济近代化也开始起步;二战前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 的无序与动荡,国民政府推动经济建设和法币改革,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二战后,美苏 对抗导致两个市场对立,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20 世纪末以来,面对经济全球 化浪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结论:总之,随着世界经济秩序变化,中国经济逐步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其他论题:中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世界经济秩序的构建;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经济的发 12 展存在联动关系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