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1 运动图象(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物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1 运动图象(含解析)

母题01 运动图象 ‎ ‎【母题来源一】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浙江卷)‎ ‎【母题原题】(2020·浙江)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答案】C ‎【解析】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内的位移为,C正确。‎ ‎【母题来源二】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母题原题】(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 kg 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 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 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 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 s和4~5 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 kg,2~4 s内的力F为0.4 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命题意图】本类题通常主要考查对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基本运动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牛顿第二定律、直线运动规律、功、功率等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简单的应用。‎ ‎【考试方向】这类试题在考查题型上,通常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极个别情况下会出现在计算题中以考查识图、读图的能力,难度一般不大;在考查内容上一般以x-t图象、v-t图象的形式出现,少数情况下会出现a-t图象、x-v图象等不常见的运动图象,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读图、识图、画图、用图的能力。‎ ‎【得分要点】在中学教材中出现了x-t图象、v-t图象两种运动图象,因此要对这两种运动图象有深刻的理解:‎ ‎(1)x-t图象和v-t图象都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分别反映了做直线运动时的物体的位移(位置)x和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2)通过x-t图象可以知道某时刻运动物体的位置,以及在这一位置的运动情况,通过v-t图象可以知道某时刻运动物体的速度,以及在这一时刻的运动情况;‎ ‎(3)在x-t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的运动速度;‎ ‎(4)在v-t图象中,若图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的加速度,若图线为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对应时刻运动的加速度。‎ ‎(5)几种特殊、相同形状的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 x-t图象 ‎②‎ ‎①‎ ‎③‎ ‎④‎ ‎⑤‎ v-t图象 ‎②‎ ‎①‎ ‎③‎ ‎④‎ ‎⑤‎ ‎①表示从参考点开始的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横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的时刻,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相对参考点的位移 ‎④交点表示三个运动质点速度相同的时刻 ‎⑤t1时刻物体相对参考点的位移为x1‎ ‎⑤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纵截距表示初始位置 横截距表示回到参考点的时刻 纵截距表示初速度 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6)常见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的比较。‎ x-t图象 v-t图象 a-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v=常数 a=0‎ 匀加速直线运动(v0>0,a>0)‎ 抛物线 a=常数 匀减速直线运动(v0>0,a<0)‎ 抛物线 a=常数 备注 图线(或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①图线(或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分布在时间轴的上方,面积为正值,图线分布在时间轴的下方,面积为负值。‎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分析物理图象时,图象中的斜率、截距、图线与轴所围面积等,往往都是描述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读图六点关注 ‎1.坐标轴 弄清两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注意纵轴物理量为矢量情况时,横轴以上表示此物理量为正,横轴以下表示此物理量为负。‎ ‎2.图线形状 注意观察图像形状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从而弄清图像所反映的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像反映的物理意义。‎ ‎3.斜率的意义 图线某点的斜率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率,大小等于两个物理量增量的比值。‎ ‎(1)x ‎ t图像中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t图像中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这一时刻的加速度。‎ ‎(2)Wl图像的斜率表示外力的大小。‎ ‎(3)φ x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4)Φ t图像的斜率表示单匝线圈产生的电动势大小。‎ ‎4.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往往表示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的乘积的物理意义。‎ ‎(1)v 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2)a 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质点速度的变化。‎ ‎(3)Fx图像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位移内力F所做的功。‎ ‎(4)Ex图像与x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位移两端的电势差。‎ ‎(5)i 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移动的电荷量。‎ ‎5.交点、拐点的意义 ‎(1)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的含义与图像有关,如x t图线与x轴交点纵坐标表示开始计时的位置,而v t图线与v轴交点的纵坐标表示质点的初速度。‎ ‎(2)拐点表示图像的斜率大小或方向发生突变。‎ ‎(3)同一坐标系中不同图像的交点表示具有相同的物理量,如xt图线交点表示此刻相遇(在同一位置),vt图线的交点表示此刻物体速度相同。‎ ‎6.坐标单位和数量级 在识图和用图时,一定要看清坐标轴的单位和数量级,如m、cm、×10-3m等。‎ ‎(二)突破三类题型 ‎1.图像选择类 ‎(1)依据某一物理过程,设计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位移、高度、速度等)变化的几个图像或此物理过程中某几个物理量随某一量的变化图像,从中判断其正误。‎ ‎(2)解决该类问题一般依据物理过程,运用对应规律,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2.图像规律类 ‎(1)该类问题一般由某一图像提出几个结论,通过分析、判断或简单计算确定结论的正误。‎ ‎(2)解决该类问题应对图像描述的物理过程,运用该过程遵循的规律做出判断。特别对非常规图像,一般由遵循的规律推导出相应的函数表达式,进一步确定截距、交点、斜率、面积等的意义,从而对结论做出判断。‎ ‎3.图像信息类 ‎(1)一般在解答题中,对某一物理情景给出某一物理量的具体变化图像,由图像提取相关信息从而对问题做出分析解答。‎ ‎(2)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根据物理情景中遵循的规律,由图像提取信息和有关数据,根据对应的规律公式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1.(2020·广东省潮州市期末)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1 s内物体的加速度是 B.从第2 s至第3s内物体的位移是3 m C.4 s内通过的路程是4 m,位移是 D.4 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答案】C ‎【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1 s内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0,故A错误;1~3s内物体的速度为0,物体静止,则从第2 s至第3 s内物体的位移是0,故B错误;物体在4 s内的路程为s=(3 m–2 m)+(3 m–0 m)=4 m,位移为x=0 m–2 m=–2 m,故C正确;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则物体在0~1 s内的速度方向与3~4 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故D错误。‎ ‎2.(2020·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两人的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A.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答案】BC ‎【解析】ABD、由图看出,甲、乙两人起点都在O点,终点都在A点,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则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知,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A、D错误;C、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从图看出,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故C正确;故选BC。‎ ‎3.(2020·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辽河油田二中月考)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汽车的速度为20 m/s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s C.刹车过程经过3s时汽车的位移为10m 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答案】C ‎【解析】AD、由图象可得,根据可得:解得:a=﹣5 m/s2,v0=10 m/s,AD错误;B、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为:,B错误;C、汽车经过2 s停止,因而经过3 s时汽车的位移为x=10 m(要先判断在所给时间内,汽车是否已停止运动),C正确。‎ ‎4.(2020·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高三模拟)在冰壶比赛中,某队员利用红壶去碰撞对方的蓝壶,两者在大本营中心发生对心碰撞如图(a)所示,碰撞前后两壶运动的v–t图线如图(b)中实线所示,其中红壶碰撞前后的图线平行,两冰壶质量相等,则 A.两壶发生了弹性碰撞 B.碰后蓝壶速度为0.8 m/s C.碰后蓝壶移动的距离为2.4 m D.碰后红壶所受摩擦力小于蓝壶所受摩擦力 ‎【答案】B ‎【解析】由图知:碰前红壶的速度v0=1.0 m/s,碰后速度为v′0=0.2 m/s,可知,碰后红壶沿原方向运动,设碰后蓝壶的速度为v,取碰撞前红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0=mv′0+mv,代入数据解得:v=0.8m/s,‎ ‎,碰撞过程机械能有损失,碰撞为非弹性碰撞,故A错误,B正确;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碰后蓝壶移动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根据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碰后红壶的加速度大于蓝壶的加速度,两者的质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碰后红壶所受摩擦力大于蓝壶所受的摩擦力,故D错误。‎ ‎5.(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月考)如图所示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辆车在同一直线上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a的加速度最大 B.小车a、b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a、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加速度相同 D.b、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A、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小车的加速度最大,故选项A错误;B.、的斜率为负值,的斜率为正值,则知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小车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B错误;CD、、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速度相同,由于加速度方向相同,大小不等,故加速度不同,故选项C错误,D正确。‎ ‎6.(2020·江苏省泰州市期末)静止的物体在合外力F作用下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图中与F–t图象对应的v–t图象、a–t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D ‎【解析】由F–t图象可知,0~t0时间内,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a1;t0~2t0物体沿原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a1=–a2,所以,2t0时刻速度为0,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a–t图象与F–t图象形状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7.(2020·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适应性考试)一个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质点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小于 C.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 D.质点运动中过程中,机械能可能减小 ‎【答案】BCD ‎【解析】从图可知,s与v成正比,即s=kv,k是比例系数(常量),则 ‎,显然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随着速度增大,质点的加速度增大,所以质点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故A错误,C正确。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知该质点通过的位移小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该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质点运动中过程中,可能有外力对质点做负功,机械能可能减小,故D正确。‎ ‎8.(2020·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为甲物体和乙物体在平直地面上同向运动的v–t图象,已知t=0时甲在乙前方x0=70 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时,甲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0~4 s内,甲和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8 m C.3 s时,甲、乙物体相遇 D.在0~3 s内,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3 s~4 s内乙物体在甲物体前面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0~4 s内甲的速度都为正,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C、t=3 s时甲和乙两物的速度相等,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s=x甲+x0–x乙=,故B正确,C错误;D、t=3 s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则3 s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甲仍在乙的前面,故D错误。‎ ‎9.(2020·江西省新余市四模)A、B、C、D四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做直线运动,A物体的x–t、B物体的v–t、C物体和D物体的a–t图象依次如图所示,规定水平向右为正,已知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且此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 A.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B物体 B.其中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 C.t=2.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D.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 ‎【答案】BD ‎【解析】0~4 s内物体A、B的位移为零;物体C一直向右运动;物体D在0~1 s内先加速,在1~2 s内减速到零,然后2~3 s内反向加速,3~4 s内减速到零回到出发点,故0~4 s内物体运动位移最大的是C物体,选项B正确,A错误;1~3 s内C的位移;3~3.5 s内C的位移:;即C向右的位移为1.5 m+0.375 m=1.875 m;同理在0~3.5 s内D的位移,因开始时C物体在D物体的左边1.75 m处,则t=3.5 s时C物体追上D物体,选项D正确,C错误;故选BD。‎ ‎10.(2020·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三模)根据动滑轮省力的特点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取g=10 m/s2)‎ A.物体加速度大小为0.5 m/s2‎ B.拉力F的大小为12 N C.2 s末拉力F的功率大小为96 W D.2 s内拉力F做的功为48 J ‎【答案】BC ‎【解析】A、根据v–t图象知加速度,故A错误;B、牛顿第二定律得,2F–mg=ma,解得,故B正确;C、2 s末物体的速度v=4 m/s,则F的功率P=Fv′=2Fv=12×8 W=96 W,故C正确;D、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则拉力作用点的位移x=8 m,则拉力F做功的大小为W=Fx=12×8 J=96 J,故D错误。故选BC。‎ ‎11.(2020·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二模)某同学为了研究物体下落的过程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本书AB从高楼楼顶放手让其落下,两本书下落过程中没有翻转和分离,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其v–t图像如图所示,虚线在P点与速度图线相切,已知,由图可知:‎ A.t=2 s时A处于超重状态 B.t=2 s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下落过程中AB的机械能守恒 D.0~2 s内AB机械能减少量大于99 J ‎【答案】BD ‎【解析】根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t=2 s时A的加速度为正,方向向下,则A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t=2 s时AB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B正确。由于空气阻力对AB做功,则AB的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0~2 s内AB下落的高度h>×9×2 m=9 m,AB重力势能减少量△Ep=(mA+mB)gh>2×10×9=180 J,动能增加量△Ek=(mA+mB)v2=×2×92=81 J,则AB机械能减少量△E=△Ep–△Ek>180 J–81 J=99 J,故D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