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人口与地理环境讲义
2019届高考高三地理一轮人口与地理环境 【考纲展示】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3.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4)转变过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开始下降,最终导致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从而完成从“高-高-低”型向“低-低-低”型模式的转变。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名称 原始低增 长阶段 高增长 阶段 增长减缓 阶段 低增长 阶段 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人口增 长特点 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自然增长率低,人口规模小,且波动较大 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规模增长趋缓 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 目前 分布 世界上极少数生产方式落后的原始群体 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英国和法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型。 (4)根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②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0,甚至是负值。 3.人口统计图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图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稳定型) 老年型(缩减型,收缩型) 主要特点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 金字塔形状 人口增长趋势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代表性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尼日利亚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如美国、日本、中国的上海 西欧、北欧的许多发达国家,如德国、芬兰 ④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⑤表示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⑥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可能是该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三角坐标图 第1步:沿三个坐标轴增大方向作三个平行箭头;第2步: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作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平行线;第3步:读上述平行线与三个坐标轴交点坐标。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国家 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养老费用增加、社会需求不旺、老年生活困难、孤独等社会问题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人口老龄化 (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2019高考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4题。 2.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19年 B.2019年 C.2019年 D.2019年 3.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4.“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青岛一模)甲、乙为人口超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9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5~7题。 5.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最大的原因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C.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政策 6.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 A.控制人口增长B.人口迁移 C.提升国民素质D.奖励生育 7.推测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 A.具有成本优势 B.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3.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举例 气候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 西非的环境难民 ②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经济因素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到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③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4.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④缓解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9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2019·山东文综)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2~3题。 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9·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19~2019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4~5题。 4.2019~2019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5.2019~2019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考点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2)人口密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部。 2.我国人口分布 (1)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多,内陆干旱的高原、高山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少。 (2)人口分布界线: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3.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自然环境 地形 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200米以下的平原 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 气候 气温:80%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降水:较丰富地区 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水资源 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片状分布 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土壤 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高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矿产资源 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的聚集 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社会经济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著: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使人口分布发生变化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历史因素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2)环境人口容量(警戒值) 制约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消费水平等。 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特征。 3.人口合理容量(合理值) 实质: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在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019·上海地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1~2题。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济南联考)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4.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人口与地理环境答案 考点一: 1.D。解析:由图可知,1990~2019年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净增长的数量呈减少趋势,反映出1990~2019年该省的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9~2019年的人口数量变化不是太大,反映出该时段的人口增长率相对平稳,故D项正确。 2.B 3.B 4.C解析:第2题,人口增长率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影响,将各年份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加,即可得到各年份的人口增长率。由图可计算出,2019年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年份。第3题,将图中各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相加,得到各年份的人口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上海市人口总量逐年增加。第4题,“单独二孩”政策会造成新生人口数量增加,但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新生人口的增加会使老年人口比重下降,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可以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同时可以改善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 5.D 6.C 7.A解析:第5题,由材料判断甲、乙分别为中国和印度,中国目前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6题,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国民素质偏低,因此可通过提升国民素质进行缓解。第7题,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考点二: 1.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项错误;北京、上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项错误;珠江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项正确;同样,从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比例低,D项错误。 2.C3.A 解析第2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吸引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大是影响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故选C。第3题,当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现象,导致当地耕地撂荒,出现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的进程,故选A。 4.C 5.B 解析 第4题,迁移人口数量是该区人口总数和人口迁移率共同决定的,贵州迁出人口比重虽然高于四川,但由于总人口远低于四川,迁出人口数量要低于四川;同理,迁入人口上海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高于江苏,而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样,故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安徽经济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天津。第5题,大量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使沪、京、津青壮年人口比重增高,延缓了三市老龄化进程。 考点三: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第2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市和④市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3.C 4.C 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答案。第4题,③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且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②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④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