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分类哲学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分类哲学篇

‎201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十六 辨证唯物论 ‎01.(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04题)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02.(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09题)2011年, 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 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 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03.(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27题)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04.(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09题)“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05.(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10题)荀子曰:“天又常道矣,‎ 地有常数矣。”图2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06.(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25题)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07.(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26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8.(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27题)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 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 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 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09.(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28题)图3漫画《破旧立新》‎ 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10.(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31题)明朝《医有百药》言:‎ 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者,无微而不改。改恶从善,是药饵也。这说明 A.人的善恶观念决定其善恶行为 B.道德教育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 C.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其身心健康 ‎ D.善恶相对,有恶方有善,有善才有恶 专题十七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0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2题)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2.(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03.(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35题)在牛顿经典力学问 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人们对 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04.(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11题)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 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 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5.(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29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6.(2012年高考·海南政治·21题)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7.(2012年高考·海南政治·22题)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 ‎ ④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8.(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文综·29题)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09.(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32题)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28题)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 ‎11.(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34题)微 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 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专题十八 唯物辩证法 ‎01.(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27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之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2.(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03题)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3.(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33题)“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 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 完美无瑕。这体现了 A.系统优化的方法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04.(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28题)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 ‎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05.(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29题)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6.(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36题)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 统一 ‎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7.(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30题)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冶。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08.(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31题)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 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09.(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32题)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文综·28题)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文综·30题)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27题)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方案,需要 ‎①具体分析每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 ②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③在分析不同方案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④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2年高考·重庆文综·30题)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联系的客观性 ‎14.(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27题)观察图8。图8蕴含的哲学寓意不包括 A.顺应发展趋势,转变思维方式 B.承认因果联系,增强科学预见 C.分清主流支流,辨别事物性质 D.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专题十九 历史唯物主义 ‎01.(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02.(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0题)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缺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 ‎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3.(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3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 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04.(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28题)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05.(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34题)对图7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 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 ‎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06.(2012年高考·广东文综·35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生可通过 高考入学的“农转非”政策取得城镇户口,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逐渐下降,有些已办理“农转非”的学生甚至有了“非转农”的念头。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时代精神的精华发生了变化 B.主体的认识能力发生了变化 C.社会生活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D.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07.(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25题)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08.(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30题)下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9.(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34题)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 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 、敢 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 ‎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2年高考·江苏文综·33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二.非选择题 ‎1.(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38题·第2小题)(16分)‎ ‎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 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燕尾服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 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等解决的课题。‎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16分)‎ ‎2.(2安徽卷)网友议题 直面道德困惑 引领价值选择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好人”能不能做?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道德典范给出了鲜明的回答。‎ 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3.(12四川卷)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 ‎ ‎4.(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30题·第3小题)(7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材料一 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1)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1.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 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2.请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网友议题”对你进行正确价值选择的启示(8分)‎ ‎【答案】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生若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正确价值选择”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3.(6)结合材料六,说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 ‎【答案】 (6)(10分)①“顶天”和“立地”是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分)②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要立足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符合农民实际需要,有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把农业科技创新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③在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中,“顶天”和“立地”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以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4分)‎ ‎4.(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7分)‎ ‎【答案】: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5.【答案】(1)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唯物论1-5ABACD 6-10AABCC ‎ 认识论1-5CAACA 6-10BBBBC 11B 辩证法1-5AAAAB 6-10CDCAC 11-14 DDDC 历史唯物 1-5BCCBC 6-10DCBBC ‎ 是的,又到春分时分,今日已是昼夜平分春色,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春天,转眼已经走到一半。不禁,有了些许淡淡的怅然。这岁序更迭啊,从来不会给任何人眷恋的机会。我们甚至来不及感叹,便匆匆走向下一个节气。‎ ‎  不经意间,我们走着走着,便把春天走成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此时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春风花草香,又把新桃换旧符。那些走过的时光,随手握一把,满是春天新鲜的味道,沁满春日阳光的暖。‎ ‎  这春风啊,总是来的那么急,那么声势浩荡,带着泥土松软的芳香,带着小河流水的哗哗声,还有桃花杏花梨花的艳。我们无需刻意寻芳,自有满眼的春色,惊艳了原本平淡的生活。‎ ‎  这就是春天,无论走着,还是睡着。一抬头,就会遇见一树花开。一低眉,便会遇见一行青柳。那些匆匆擦肩的路人,已是换了薄薄的春衫,令你眼前一亮,心情也随之明媚起来。‎ ‎  沿河缓缓行走,总会有姹紫嫣红的花事,与你撞个满怀。那小桃红,玉兰粉,梨花白,连翘黄,还有那些婀娜的柳丝,瞬间让时光变得柔软,而诗意!‎ ‎  最喜欢,吹面不寒杨柳风,斜风细雨不须归。漫步柳堤,踏着柔软的土地,看风吹叶绿,看花开满枝,心儿也随风怒放。这轻轻杨柳风,这悠悠桃花水,如诗,如画,是否也会醉了你的眼?‎ ‎  经年的淡定,昔日的重逢,漫过春天静好的光阴,让沧桑了无痕。走在繁花似锦的陌上,清风徐徐,莺声燕语,该是多么惬意。心底,全是对这个世界的感动与喜欢。随手落下的小字,亦是沾香带露,绿意莹莹。‎ ‎  是春分,平分了春天,让世界变得如此美丽。一半草色如烟,一半姹紫嫣红。平分处,春意灼灼,桃红柳绿,溪水潺潺,我听见了小麦拔节的声音,还有油菜花绽放的声音。‎ ‎  写一笔初见,落一笔惊艳。我想把整个春天,以春水为墨,桃红为笺,纳入我生命的画卷。而你,是水墨丹青中,我最美的江南。‎ ‎  迎面而来的,必是一场春雨一场暖。静好的时光,无风亦无雨。我坐在一路收藏的春暖花开里,感受春分,温暖的气息!于春风深处,折一枝柳,与你笑对花开花落,任清风拂过眉眼,我们不离不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