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从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卷看复习备考 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137400) 李晓东 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试题考点分布及能力考查情况(如表1)。 表1 题号 考点内容 分值 能力考查 所属模块 1 减数分裂 6 识记、理解、图形分析 必修二 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6 识记、理解 必修二 3 酶 6 识记、理解 必修一 4 质壁分离和复原 6 识记、理解、图形分析 必修一 5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6 识记、理解 必修三 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6 识记、理解、分析推理 必修二 29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9 图形分析、信息提取、识记、理解、语言组织 必修一 30 体温调节 9 识记、理解、分析推理、分析探究、语言组织 必修三 31 种群 9 识记、理解、分析推理 必修三 32 人类遗传病与基因频率 12 识记、理解、分析推理、计算 必修二 37 传统发酵技术 15 识记、理解、分析推理、语言组织 选修一 38 基因工程 15 识记、理解、信息提取、分析推理、语言组织 选修三 1 从考点分布看备考 1.1考点分析 从表中考点分布数据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必修一占21分,主要考查点是光合呼吸及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二以遗传内容为主占了30分;必修三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和种群24分;选一传统发酵和选三基因工程占15分。这是近些年高考中,全国II卷首次把必修二部分做为分值比例最大的考查内容,并重点加大了遗传知识的考查。整套试卷考点着眼于教材,注重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同时也突出了核心考点、并关注了知识的细节考查,另外并未出现所谓热点问题,试卷朴素中透着不凡。 1.2备考建议 备考中要以教材为核心,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研究学习,从表1统计不难看出本套试卷仍是以代谢、遗传、调节等主干知识为命题依托,侧重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对于教材的知识细节及教材资料信息进行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如3小题正确答案“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其解答信息就可以在人教版必修一P23“与生活的联系”一栏找到知识来源。再如29题,关于NADP+与 NADH则见于人教版必修一P94页及P103页旁栏的“相关信息”。所以在备考中紧紧抓住教材,紧紧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不放弃任何一个教材知识细节,是高考备考中必需要遵循的准则。 2 从问题设置看备考 2.1问题设置方式分析 在选择题部分,1-5题的设问方式全部采用说法“正确的是”或“错误的是” 的设问形式。这种设问方式,利于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5小题,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考查,就涉及到了胰岛素的作用、大脑皮层与低级反射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等诸多内容。 在非选择题部分,则出现了4处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29题),“设置对照的目的是”(30题),“原因是”(38)和可能原因是”(38)等设问方式,这种设问的回答,不但需要考生有较好推理判断能力,更需要考生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论述的能力。 2.2备考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设置方式,在备考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备考准备,一是要,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综合的全面分析,如在备考中设置小专题专门归纳“酶”,3题就“押上”了。其实很多设问“有关什么的说法正确或错误”的题目,专题训练是最好的“押题”方式。二是在备考中注重对学生组织语言表述问题的训练,这类题目从来都是“杀手”,是学生畏惧的生物学难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在试题训练中注重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这类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是可以突破解决的。 3从题干信息看备考 3.1阅读审题分析 就全国II卷而言,该卷阅读量在2146—2439字(前者含一个选修,后者含两个选修)之间,比2015年2003—2236字多,但比2016年2605—2980字有所减少,题干表述相对简洁。按正常审题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300字(包括标注重点信息)左右算,审题大约在7-10分钟。 虽然高考生物试卷理论答题时间是45分钟,而实际生能分配给生物试卷的时间也就30分钟,最多也不会超过40分钟,否则就会影响物理和化学学科的答题质量。如果按30分钟计算,审题约占小三分之一,书写答案占小三分之一(具体数据见附录答案及解析部分),真正纯用于思考的时间也就10-15分钟。 3.2备考建议 在平时的备考中,要加强学生审题技巧的训练。训练形式可以从限时小卷到综合答卷中关注生物试题的时间分配训练。另外,在具体审题环节,要注意提醒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及关键数据的关注、分析和把握。如今年高考试卷中的6小题,如果能注意的到“F2黄:褐:黑=52:3:9”这个关键数据的背后所蕴含的F1为三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的事实,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4从试题答案看备考 4.1答案书写量和呈现方式分析 本套试卷答案书写量约在210字——240字之间(差异主要在修部分,选三书写量略多),正常人的汉字书写速度大约在每分钟30字左右,也就是说学生书写这套生物答案的时间大约需要7-8分钟。 高考试卷答案呈现一般都是文字表述形式,偶尔会出现曲线或图的绘制答案。本套试卷中就出现了“绘制系谱图的”答案形式。这是近些年高考中首次出现这种答案呈现方式,值得引起关注。 5.2备考建议 备考训练中,答案书写上要从书写速度、书写清晰度和表述规范度上下功夫,尽力做到快速、清晰、准确。另外,也要注意对一些非文字表述答案题目的练习,如绘制细胞分裂图、绘制曲线图、绘制表格、画遗传图解,或如今年高考这类绘制遗传系谱图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纵观2017高考生物试卷在备考复习中依然要把握核心知识,抓住教材,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研究考纲,在把握基本知识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另外在应试备考中要精选试题,目标明确,针对训练,让学生从漫无边际,铺天盖地的“热点”中解脱出来,才能实现高效备考。否则,高考后只能徒叹“白练了!”。 附:2017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II卷生物部分命题、答案及解析(原创解析) 一、 选择题部分 1. 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了等位基因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关系,属于难点知识的考察,但此题的正确答案易于得出,属容易题。A选项图示正确,因为图中每个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也无等位基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的结果,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图示;B选项图示正确,道理同A;C选项图示正确,图中染色体无姐妹染色单体,且为四个细胞,可以是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且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上面两个与下面两个彼此相同,符合减数分裂结果;D选项是正确答案,该图错误,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更无等位基因,所以错误非常明显。 2.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 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值过程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的标记问题,亦属于知识难点,且本题结合了免疫缺陷病毒,并考查了T2噬菌体作为专门寄生性病毒的内容,所以具有相当的综合性,但只要真正掌握T2噬菌体的标记原理及过程,正确答案的得出不是很难的,属于中档题。A选项错误,在于T2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的病毒;B选项错误,在于病毒不能独立代谢,体内更不能合成mRNA和蛋白质等化合物;C选项正确,这正是为T2噬菌体的核酸标记过程;D选项错误,因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属于RNA病毒,其核酸类型与增殖过程都与T2噬菌体不同。 3. 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解析】本题考查了有关酶的基础知识,属于常规知识点,题目设计考查面较广,内容要求较细,属于容易题。A选项错误,由于细胞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DNA,且能独立合成,所以含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选项错误,如唾液淀粉酶等很多酶都可以在体外起催化作用;C选项正确,盐析的方法可以用来提取酶;D选项错误,唾液淀粉酶的保存应选择低温环境。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知识,并综合了渗透压的变化与曲线分析的能力问题,属中等难度。A选项错误,因为在曲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植物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而复原过程的出现,必定是由于A物质进入细胞导致的;B选项错误,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而细胞壁伸缩性小,所以二者体积变化量一定是不相等的;C选项正确,2~3h间细胞属于复原过程,所以细胞液的渗透压会大于物质A溶液溶液的渗透压,细胞吸水;D选项错误,因为0~1h内细胞失水,应该细胞质基质渗透压大。 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解析】该题考查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体液部分的综合知识内容,属于容易题。A选项表述正确,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是常识;B选项是正确答案,因为膝跳反射属于低级反射,不需要脑的参与;C选项说法正确,考查的是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选项说法正确,陈述胰腺活动受神经-体液两方面调节的事实。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难题。本题解题的突破点在于,观察分析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根据这一数量比可以推定F1必为AaBbDd,这样便可以排除ABC选项,而直接得出D选项为正确答案。 一、 非选择题部分 29.(9分)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属于常规核心知识点的考查题目,难度适中,题目在问题设置上做了拓展性设问,如:图示中② 关于NADP+的设问,还有关于[H]的设问也属于这种情况,这就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使这道看起来平常的题目,变的不平常了。当然这道题如果不注意审题,就容易引起一点歧义,就是设问中的[H]是指高中生物教材中的[H],还是指本题中在呼吸作用的阶段图示中出现的[H],这是本题造成考生难以确定答案的一个难点。当然,如果注意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提示,就可以确定这里的[H]是指题中的[H]。本题答案:(1)O2 NADP+ ADP+Pi C5 NADH(或还原型辅酶I)(2)C和D (3)在缺氧调节下进行无氧呼吸 30.(9分)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以体温调节知识为背景,设置的一道情景简单的实验考查题,难度适中。(1)(2)小问属于容易部分,只要对体温调节的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3)小问关于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这道题目的亮点和点,这个看上去无比简单的问题,会让无数考生感觉无从下手(感觉对照就是对照呗),只有真正透彻理解对照本身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的同学才能给出正确的结论,对对照真正理解应该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只体现自变量所起的效果,结合本题答案就是“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另外第(4)小问,也设计的很好,结合一般同学对温度低酶活性低这样一个心理结论,来考查恒温动物温度低的情况下的体温调节,一定具有比较好的区分度,因为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低时,要保持体温恒定,代谢就要加强,耗氧就会增多。 答案:(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 (4)增加 增加 31.(9分)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 (3)理论上,出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中间关系是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干精炼的生态题目,但难度层次非常明显,如(1)问最基础,属送分题目;(2)问开始变难,最后给出的高考答案是“迁出”,但个人感觉“出生率降低” 也未尝不可,所以这就增加了考生的答题难度;(3)问关于种间关系,看似简单,答案就是“捕食”,但答“捕食与寄生”不行吗?个人感觉可能更佳。因为我们知道“天敌”是这样定义的: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可以是捕食关系或是寄生关系,如T2噬菌体就是大肠杆菌的天敌。所以这样一个空考生能不觉得难吗?第(4)小问,更是一个无形杀手,别看只是一个教材中的简单概念,但能表述清楚的考生估计不多,因为这个概念,易理解而不易准确表述。 答案:(1) J (2) 苗圃中鼠群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32.(12分) 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______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_____。 【解析】本题以人类遗传病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属于难题。(1)小问的问题设置就很有新意,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绘制系谱图的情况很少出现,学生平时也很少自己画,可谓易中见难;(2)问有关概率的计算属于常规的遗传学计算问题,难度适中,第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考虑小女儿基因型是正常和携带者两种情况,并结合患病男孩(而不是男孩患病)计算出正确结果,第二个概率问题,则需要厘清信息,与大女儿基因相同,意思是小女儿携带者这种情况下来计算;(3)第一个空较为简单,只要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但第二个空,则是这套生物卷中的最难点,需要应用到哈代温伯格定律,这是中学教材中没有要求的内容(不知是否算超纲?),好在平时生物教师一般是会给学生讲这个定律的应用的,如果知道并会应用这个定律,此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1) (2)1/8 1/4 (3)0.01 1.98% 选修部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布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以传统的生物发酵技术为命题背景,表述简练,问题设置规范,难度适中,也可以说较为容易。即使没有学过选修一,用必修一的知识此题即可解。(1)是实验变量设问,必修一学过;(2)问则可以根据必修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判断;(3)问可类比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探索解答;(4)问则用必修一中化合物的知识便可解答。 答案:(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多肽 甘油和脂肪酸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以基因工程有关的知识作为命题背景的,与选修一题目相比,难度相对较大。(1)问第一个空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原因就不容易回答,标准答案给的是“嫩叶组织细胞易破碎”,但本人认为这个空填“嫩叶代谢旺盛,mRNA含量多”可能更准确,其实二者皆选择嫩叶而不选择老叶的原因,只是一个外因,一个内因而已;(2)看似简单,但对于这个相对较长的原理表述还是有难度的;(3)需要考虑基因表达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几个关键结构: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4)、(5)难度较小,只需要掌握化学键名称和理解基因表达需要转录和翻译两步便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了。 答案:(1)嫩叶组织细胞易破碎 防止RNA降解 (2)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cDNA (3)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 目的基因无表达所需的启动子 (4)磷酸二酯键 (5)目的基因的转录或翻译异常 个人简介 李晓东,内蒙古乌兰浩特一中生物教师(邮编:137400;QQ:406419708;联系电话:13948202189),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盟级教学能手,在《中学生物教学》、《班主任之友》、《读写算》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篇,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主持负责完成自治区级课题一项。坚持书写教育博客(http://lxd4518.blog.163.com/),积累教育素材近百万字,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其网上名师工作室点击率暂列全区高中生物学科教师第一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