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高考前半个月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2012.5.19 一、与STSE相联系的热点问题 环境问题 (1)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反应原理:SO2+ H2O===H2SO3, 2H2SO3+O2=== 2H2SO4(或2SO2+O2===2SO3,SO3+H2O===H2SO4) 2NO + O2=== 2NO2 ,3NO2+ H2O=== 2HNO3+ NO 防治措施:根本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中的排放。 化学方法:①石灰石脱硫:在煤中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CO3+ O2+ 2SO2===2CaSO4+ 2CO2 ②Na2SO3 吸收法:Na2SO3+SO2+H2O===2NaHSO3 , 2NaHSO3 Na2SO3+SO2↑+H2O (2)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①二氧化碳: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人工采伐林木量的增加,森林面积锐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由于二氧化碳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部分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这就会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人们把这种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要控制工业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大量植树造林。 ② 一氧化碳: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导致的,它极易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人缺氧窒息死亡。它是水煤气的成分之一,含碳燃料的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它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防治 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 危害:人受到的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损害肺部功能。 防治措施: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安装尾气净化器。 (4)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原因:农业化肥的使用、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石油泄露等。 种类: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盐,石油,农药和病原体微生物等。 危害: ①重金属污染:Hg、Cd、Pb、Cr等,其中水俣病是由Hg污染引起的;骨痛病是由Cd污染引起的。 ②植物营养素污染:水中N、P等营养元素含量过多引起的污染叫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引起“水华”或“赤潮”。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治:①根本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②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将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配合使用。 ③污水处理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a.混凝法原理: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除去污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如明矾KAl(SO4)2·12H2O净水] b.中和法原理: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pH;(如熟石灰) c.沉淀法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 d.氧化还原法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难溶物质或易除去的物质。 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主要有煮沸法和氯化消毒法。 净化浑浊的水,可以用明矾、硫酸铝、硫酸亚铁或碱式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浑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 [水解原理:Al3++3H2O===Al(OH)3(胶体)+3H+] 二、基本概念辨析归纳 1.下列过程都有化学变化 指示剂遇酸、碱发生颜色改变(实际上是指示剂与酸、碱发生了反应);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变;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变黄(无色物质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相当于电解);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压缩二氧化氮气体(一部分转变为四氧化二氮);明矾净水;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蛋白质发生了变性);钝化;裂化;干馏等。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的盐析;蒸馏;萃取;升华。 3.有化学键被破坏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加热使氯化钠晶体熔化。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混甘油酯;KAl(SO4)2·12H2O(明矾);混盐CaOCl2。 5.下列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某物质可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如C8H10的同分异构体)。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的NO2气体;纯净的牛油、汽油。 7.酸和酸(H2S+HNO3)、酸和碱( HNO3+Fe(OH)2)、酸性氧化物和酸(SO2+HNO3)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式盐和酸式盐也可能反应(NaHSO3+ NaHSO4);两种弱酸盐反应也可能生成两种强酸盐(NaClO+Na2SO3);两种弱酸可以通过反应生成两种强酸(HClO+H2SO3)。 8.挥发性酸不等于不稳定性酸(浓盐酸);弱酸的氧化性也不一定弱(次氯酸);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也不是碱性氧化物。酸式盐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既有碱性又有强氧化性。 9.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一定是该条件下该物质最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温度越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越大,但氢氧化钙相反,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气体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10.向足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m g无水Na2CO3,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g;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则溶液中溶解Ca2+的数目减少;各微粒的浓度不变;温度不变,PH值不变。 11.将某饱和KN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即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12.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不变,但溶液中钠离子数目减少。 三、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考点归纳 1.常温常压下,22.4 L 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错,<2NA) 2.常温常压下,3.2克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对) 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 (对) 4.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 NA (对) 5.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6.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 (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 7.标准状况下,22.4 L HF所含分子数为NA (错,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 8.标准状况下,1 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 (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 9.7.8克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 (错,0.1NA) 10.3.4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 11.2.4 g Mg无论与O2还是与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0.2NA (对) 12.5.6 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错,0.3NA) 13.6.4 g Cu 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A(错,0.1NA) 14.31 g白磷中含P—P键数为1.5NA (对) 15.1 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数为1.5NA (错,6NA) 16.12 g金刚石中含C—C键数为4NA (错,2NA ) 17.12 g石墨中含C—C键数为1.5NA (对) 18.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 (错,0.4NA) 19.6.0 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O原子 (对) 20.1 L 1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 、CH3COOH的总数为NA (对) 21.1 L 1 mol·L-1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数为NA个 (错,< NA) 22.10 g 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A (错,还要考虑水,应为1.2NA ) 23.1mol·L-1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小于NA (错,无体积不能确定) 24.1 mol —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对) 25.1 mol CH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对) 26.2 NO2和 44 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A (对) 27.25 ℃ 1 mL H2O中所含OH-数为10-10NA (对) 28.T ℃1 L 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 (对) 29.18 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错) 30.过量的Fe粉加入稀硝酸中,当溶解5.6 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错,0.2NA) 四、离子方程式知识归纳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CaSO3↓+2HCl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S+HNO3(稀):FeS+2H+===Fe2++H2↑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Na2SO3+HNO3(稀): SO+2H+===SO2↑+H2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Fe(OH)2+ HNO3(稀):Fe(OH)2+2H+===Fe2++2H2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Fe(OH)3+HI:Fe(OH)3+3H+===Fe3++3H2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检验):Ca2++2OH-+CO2===CaCO3↓+ H2O (对) 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HCO (对) 7.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CO2+3H2O===2Al(OH)3↓+CO (错,生成HCO) 8.C6H5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6H5O-+CO2+H2O →2C6H5OH+CO (错,生成HCO) 9.氨水中通入过量SO2:NH3·H2O+SO2===NH+HSO (对) 10.NaAlO2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AlO+H++H2O===Al(OH)3↓ (对) 11.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2CO+SO2+H2O===2HCO+ SO (对) 12.NaH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呈中性:H++SO+Ba2++OH-===BaSO4↓+H2O (错,物质配比不正确) 13.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HCO+Ca2++OH-===CaCO3↓+H2O (对) 14.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2Br-+2Cl2===2Fe3++Br2+4Cl- (错,物质配比不正确) 15.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错,反应物、生成物均不正确) 16.NaClO溶液与FeCl2溶液混合:2ClO-+ Fe2++2H2O=== Fe(OH)2↓+2HCl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HF与NaOH反应:H++OH-===H2O(错,HF为弱酸) 18.NaOH与H3PO4等物质的量反应:OH-+ H3PO4=== H2PO+H2O (对) 19.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CO+OH-===CO+H2O (错,NH参与反应) 20.NH4HS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NH+ OH-===NH3·H2O (错,HSO参与反应) 21.NaHCO3与NaHSO4溶液混合:CO+2H+===H2O+CO2↑ (错,HCO不能拆) 22.Na2S水解:S2-+2H2O===H2S+2OH- (错,可逆反应) 23.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OH-===NH3·H2O (错,Al3+也参与反应) 24.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Ca2++OH-===CaCO3↓+H2O (对) 25.过氧化钠溶于水:2O+2H2O===4OH-+O2↑ (错,Na2O2不拆) 26.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SO2+H2O+ClO-===SO+Cl-+2H+ (错,H+与ClO-反应) 27.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对) 28.等摩尔的氢氧化钡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3Ba2++6OH-+2Al3++3SO===3BaSO4↓+2Al(OH)3↓ (对) 29.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Fe2++2NO↑+4H2O (错,Fe被氧化为Fe3+) 30.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2H2O+2Cl-===Cl2↑+H2↑+2OH- (错,生成Mg(OH)2沉淀) 五、离子共存必考知识归纳 1.所有的弱酸根离子:CH3COO-、F-、ClO-、AlO、 SiO、CN-与H+都不能大量共存。 2.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HS-、HSO既不能与OH-大量共存,又不能与H+大量共存。 3.有沉淀生成包括有微溶物生成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CO等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S2-、CO、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2+、Al3+、 Cu2+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Fe3+必须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常温下,pH=7时不能存在)。 5.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2-、HS-、SO、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MnO、(NO、H+)、ClO-与S2-、HS-、SO、HSO、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6H+===3S↓+3H2O反应不能共存。H+与S2O不能大量共存。 6.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7.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1的溶液都有两种可能:酸溶液或碱溶液。 (2)无色溶液则没有MnO、Fe3+、Fe2+、Cu2+等有色离子。澄清溶液即没有沉淀,与无色溶液不同。 (3)遇淀粉KI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遇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六、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知识归纳 1.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O2→O3)。 2.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得到Fe2+。 3.向新制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 4.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5.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考查 (1)根据氧化反应方向判断:还原剂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常见氧化剂及氧化性强弱比较: MnO>Cl2>Br2;H2O2>Fe3+>I2>S 常见还原剂及还原性强弱比较:S2->SO>I->Fe2+>Br->Cl- (2)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a、与水能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非常活泼; b、原电池中,一般负极材料金属的还原性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弱 7.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 8.常见的吸热过程: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 9.常见的放热过程: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Na2O2+H2O、Na2O2+CO2。 七、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知识归纳 1.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有分子:Ne、CH4、NH3、H2O、HF。 阳离子:Na+、Mg2+、Al3+、NH、H3O+。阴离子:F-、O2-、N3-、OH- 、NH 2.常见的18电子微粒中,有分子:Ar、 SiH4 、PH3、H2S、HCl、F2、H2O2、N2H4、CH3F、CH3OH、C2H6。 阳离子:K+、Ca2+。阴离子:S2-、HS-、O、Cl-。 3.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越向右上方,原子半径越小。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 4.地球上绝大多数元素是金属元素,目前发现的非金属元素有 22 种。 5.核内没有中子的原子是氢;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碱性相反,其化合物能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是氮;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6.在短周期元素中 (1)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元素有Al、Be; (2)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有H、C、Si; (3)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是S;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是Be;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有Li、P。 7.X、Y两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X2Y2、X2Y,则X可能是H或Na,Y是O。 8.H、N、O形成的离子晶体是NH4NO3、NH4NO2。 9.由Na、H、S、O四种元素可形成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离子化合物,它们是NaHSO4、NaHSO3, 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HSO===SO2↑+H2O。 10.分子晶体中不一定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 11.H2S、BF3、BaCl2、PCl5、NO2、SF6、XeF4中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12.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13.氢键不属于化学键,而属于分子间作用力,HF、H2O、NH3、CH3CH2OH、CH3COOH、C6H5OH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至使熔、沸点反常。但分子内氢键对物质的熔、沸点几乎没有影响,HF、HCl、HBr、HI的沸点高低顺序为HF>HI>HBr>HCl,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以氢键结合了4个水分子,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2个氢键,冰熔化时分子间空隙减小。 14.石墨晶体中每形成一个六边形平均需2个C原子。平均每个C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 15.原子数之和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的微粒属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如与N2属等电子体的是CO,与CO2属等电子体的是N2O,与O3属等电子体的是SO2。 八、电解质溶液知识归纳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Cl、H2SO4、CH3COOH相比较 ①c(H+)的大小关系为H2SO4>HCl>CH3COOH。 ②完全中和所消耗NaOH的量:H2SO4>HCl=CH3COOH。 2.同体积同pH值的HCl、H2SO4、CH3COOH相比较 ①与相同的锌粒反应的起始速率大小:H2SO4=HCl=CH3COOH。 ②完全反应放出H2的量 :CH3COOH >H2SO4=HCl。 ③若放出相同量的H2所需酸的体积关系是H2SO4=HCl>CH3COOH,时间关系是H2SO4=HCl>CH3COOH。 ④稀释相同倍数后pH值的大小关系H2SO4=HCl>CH3COOH。 3.等体积的HCl与NH3·H2O混合后溶液显中性,则c(NH3·H2O) >c(HCl)。混合前HCl中,c(H+)与NH3·H2O中c(OH-)的关系c(H+)> c(OH-)。 4.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 5.除去MgCl2溶液中的FeCl3,可加入MgO、Mg(OH)2或MgCO3过滤。不纯的KNO3溶液中常混有杂质Fe3+,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 6.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7.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外电路电子的流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8.电解池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流由电源的正极流向阳极,电子的流向是电源的负极流向阴极,再由阳极流回电源的正极。 9.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注意: (1)注正、负(阴、阳),抓守恒(电子、电荷),关注介质。当缺氧时,需加H2O生成H+或加OH-生成H2O或加CO生成CO2或加O2-生成H2O。 (2)在碱性介质中不能出现H+或CO2 ,酸性介质中不能出现OH-,特别要关注非水溶液介质(如熔融碳酸盐、熔融金属氧化物及氢化物)。 (3)Fe作电极失2e-生成Fe2+。 (4)二次电池放电时体现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体现电解池原理。 (5)电解池阳极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失电子由易到难)为S2-> I->Br->Cl->OH-含氧酸根;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得电子由易到难)为Ag+>Cu2+>H+>Fe2+>Zn2+。 (6)对于较复杂的、陌生的反应,可利用总反应式减去一电极反应式即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解题并检验。 10.浓度相等时酸的强弱是CH3COOH>H2CO3>苯酚>HCO;浓度相等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O2、Na2CO3、苯酚钠、NaHCO3、CH3COONa。 九、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归纳 1.Na2O2与CO2、H2O反应时,氧化剂、还原剂都是Na2O2,且质量比为1∶1。 2.NaHCO3、Al(OH)3、CaCO3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3.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氨气达饱和,再通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 (NaHCO3),向滤液中加入NaCl,即析出氯化铵晶体作化肥,氯化钠溶液继续使用。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CO2气体得不到澄清的溶液,而是有NaHCO3析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H2O+CO2===2NaHCO3↓。 4.做焰色反应时,铂丝必须先用稀盐酸洗净,再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5.根据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Al可以用于冶炼难熔的金属(铁、铬、锰等)。 6.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现在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其次是铝合金。 7.HClO的结构式为Cl—O—H,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 8.加碘盐中加的是KIO3,可通过加KI、淀粉、酸来检验。可通过电解KI溶液制取。 9.H2O2可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水溶液具有弱酸性,遇MnO2迅速分解放出O2。长征二号火箭使用偏二甲肼作燃料,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 10.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 11.NO2能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 12.制NH3可用氯化铵与熟石灰共热,或浓NH3·H2O与CaO、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反应或加热浓氨水。氨气不能用浓硫酸、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干燥。13.在银氨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NH3)2]++OH-+3H++Cl-===AgCl↓+2NH+H2O。 十、有机化学知识归纳 1.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混合物。 2.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有CO、N2、C2H4; 30的有NO、C2H6、HCHO; 44的有CO2、N2O、C3H8、CH3CHO; 60的有:CH3COOH、HCOOCH3、HOCH2CHO、CH3CH2CH2OH、CH3CH(OH)CH3 3.除去C6H6中的C6H5OH,可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能用溴水。 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5.用燃烧法(李比希法)可测定有机物的实验式;现在,可直接用元素分析仪。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用质谱法;与鉴定有机物结构有关的物理方法有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 6.官能团的推测方法,(1)根据物质的性质或反应现象推断官能团,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C≡C—”或“—CHO”。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 ”、“—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 ”、 “—C≡C—”、“—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 ⑥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⑦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 遇浓硝酸变黄,可推知该物质是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 遇碘水变蓝,可推知该物质为淀粉。 加入过量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可推知该物质为苯酚或其衍生物。 ⑧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或含有肽键。 ⑨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⑩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即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是醛, C应是酸。 (2)根据特征数字推断官能团 ①根据与H2加成时所消耗H2的物质的量 1 mol 加成时需1 mol H2; 1 mol —C≡C—完全加成时需2 mol H2; 1 mol —CHO加成时需1 mol H2; 1 mol苯环加成时需3 mol H2。 ②1 mol —CHO完全反应时生成2 mol Ag↓或1 mol Cu2O↓。 与银氨溶液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2 mol银,则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若生成4 mol银,则含有二个醛基或该物质为甲醛。 ③2 mol —OH或2 mol —COOH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1 mol H2。 与金属钠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0.5 mol H2,则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活泼氢原子,即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醇羟基,或一个酚羟基,也可能为一个羧基。 ④1 mol —COOH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1 mol CO2↑。 与碳酸钠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0.5 mol 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与碳酸氢钠反应,若1 mol有机物生成1 mol CO2,则说明其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 以下关系注意体会: ⑤1 mol一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1 mol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42,1 mol二元醇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时,其相对分子质量将增加84。 ⑥1 mol某酯A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乙酸时,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则生成1 mol乙酸,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84时,则生成2 mol乙酸。 ⑦某有机物与醋酸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增加42,则分子中含有一个—OH;增加84,则含有两个—OH。 ⑧某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气氧化,若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6,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一个—CHO(变为—COOH); 若增加32,则表明有机物分子内有两个—CHO(变为—COOH)。 ⑨其有机物与Cl2反应,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71,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一个碳碳双键;若增加142,则说明有机物分子内含有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三键。 (3)根据反应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 ①若由醇氧化得醛或羧酸,可推知—OH一定连接在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2OH;由醇氧化为酮,推知—OH一定连在有1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即存在CHOH;若醇不能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则—OH所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②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③由取代反应产物的种数,可确定碳链结构。如烷烃,已知其分子式和一氯代物的种数时,可推断其可能的结构。有时甚至可以在不知其分子式的情况下,判断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7.有机反应类型 (1)当反应条件为NaOH醇溶液并加热时,必定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2)当反应条件为NaOH水溶液并加热时,通常为卤代烃或酯的水解反应。 (3)当反应条件为浓H2SO4并加热时,通常为醇脱水生成醚或不饱和化合物,或者是醇与酸的酯化反应。 (4)当反应条件为稀酸并加热时,通常为酯或淀粉的水解反应。 (5)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并有氧气时,通常是醇氧化为醛或醛氧化为酸的反应。 (6)当反应为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反应时,通常为碳碳双键 、碳碳三键、苯环或醛基的加成反应。 (7)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 (8)根据反应类型的概念判断不易得出结果的类型时,特别用好“加氢、去氧——还原反应,加氧、去氢——氧化反应”。 (9)错别字辨析: 常见错别字:酯化、油脂、炭化、褪色、加成、钝化、气体逸出、金刚石、铵盐、苯、硝化、溶解、熔点、容量瓶等。(此处为正确书写) 十一、实验部分知识归纳 1.仪器的使用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锅、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烧瓶。 标明使用温度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滴定管。 0刻度在上边的仪器是滴定管,0刻度在中间的仪器是温度计,没有0刻度的仪器是量筒。 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位置加热。 ②药品的称量:先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性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容器中),再放药品称量;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2)选择仪器时要考虑仪器的量程和精确度。如量取3.0 mL液体用10 mL量筒;量取21.20 mL高锰酸钾溶液用25 mL的酸式滴定管;配置100 mL 1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200 mL烧杯。 (3)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 (4)试管上的油污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银镜用稀硝酸洗,久置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久置硫酸铁溶液的试剂瓶用稀盐酸洗等。用其他试剂洗过后都必须用蒸馏水洗涤至既不聚集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 2.药品的保存、配置 (1)Na、K保存于煤油中,白磷保存在水中,且白磷必须在水中切割。用多的钠、钾、白磷必须放回原试剂瓶中,金属钠着火可用沙子盖灭。 (2)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必须用棕色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浓硝酸、新制氯水、硝酸银等。 不能使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强碱、水解生成强碱的盐;不能使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的试剂有强氧化性试剂、溴水、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3)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这些试剂必须随配随用。 (4)KMnO4不能用盐酸酸化,检验亚硫酸钠样品是否变质不能用硝酸酸化,也不能用硫酸酸化;检验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水解产物不能用硫酸酸化。 (5)配制FeCl3、AgNO3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相应酸中,再加水稀释。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的酸。 3.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操作几个先后 ①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后再撤酒精灯。 ③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 ④中和滴定实验:洗净后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再装入相应的溶液;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判定终点;读数时,先等片刻,后读数。 ⑤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 ⑥焰色反应实验中: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灼烧至无色,再做下一次实验。 ⑦定容操作:先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下1 cm~2 cm后,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⑧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再加热,目的有的是防止爆炸,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有的是保证产品的纯度,如氮气与镁反应制氮化镁;有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影响实验测量的准确性,如用燃烧法测氨基酸的组成;用CO加热还原氧化铜时,实验结束后,先取出后端浸在液体中的导管,再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后才能停止通入CO。 ⑨检验卤代烃水解产物中的X-时,需先用HNO3酸化(中和碱),再加AgNO3溶液; 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时,要先用碱中和硫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用I2检验淀粉时,溶液中不能有碱。 ⑩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再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2)几个上下 ①用排气法收集气体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用向上排空气法;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时,用向下排空气法。 ②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面出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③用水冷凝气体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判断萃取后液体的位置:密度小的溶剂在上,密度大的溶剂在下。 (3)几个不能 ①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能与橡胶反应的溶液)。 ②容量瓶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不能贮存溶液,配制好即转移到试剂瓶中。 ③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溶液。 ④中和滴定的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或标准液)润洗。 ⑤加热后的坩埚、蒸发皿不能直接用手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⑥化学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能用鼻子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绝不能品尝。 (4)用pH试纸测pH值时,试纸不湿润。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试纸要湿润,其中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醋酸铅试纸。 (5)欲检验100 mL NaOH溶液中含有的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经数据处理后即可得到结论。 检验所加试剂是否过量的操作是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加氯化钙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钙过量。 洗涤沉淀的操作是向漏斗中加水,至水面浸过沉淀物,待水滤出后,再重复1~2次。 检验沉淀洗涤是否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的滤出液加入硝酸银滤液,若没有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6)草酸酸性较强,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热分解生成CO、CO2、H2O 由于加热时草酸晶体熔化,所以试管口必须向上倾斜,将生成的产物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生成的H2O,然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是否全部除去,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7)几个标志 ①灼烧充分的标志: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不超过0.1 g 。 ②滴定终点的标志:滴加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由A颜色变成B颜色,且半分钟内不再变化(或且半分钟内不再变成A颜色)。[注 A颜色、B颜色分别指滴定过程中两种具体的颜色 ] (8)检查气密性 微热法 如图甲。A.把导管b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捂热试管a,B.b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C.松开手后,水又会回升到导管b中,这样说明整个装置气密性好。 液差法 ①启普发生器:如图乙。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溶液的液面,静置片刻,液面不变,证明装置气密性好。 ②简易发生器:如图丙。连接好仪器,向B管中注入适量水,使B管液面高于A管液面。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 液封法 如图丁。关闭止水夹K,从长颈漏斗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若漏斗颈出现稳定高度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4.实验安全 (1)苯酚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浓硫酸溅在皮肤上应先用干棉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NaHCO3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溅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或醋酸。 酸、碱溅到眼睛中应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边洗边眨眼睛。 大量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碳酸氢钠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2)废液混合若有有毒气体放出,则不能倒于同一废液缸中。如Fe(NO3)2与硫酸。 (3)尾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必须要加以吸收或点燃或用塑料袋接收。 (4)棉花团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 ①作载体 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吸收HCl、HBr、HI、H2S、Cl2、Br2、SO2、NO2等气体。 焰色反应时可用脱脂棉作盐或盐溶液的载体,蘸取盐的固体粉末或溶液放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焰色。 ②作阻挡物 阻挡气体:制NH3或HCl时,由于NH3或HCl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气压减小,会导致外部空气冲入,里面气体排出,形成对流,难收集纯净气体,在试管口堵一团棉花,管内气体形成一定气压后排出,能防止对流。 阻挡液体:制C2H2时,若用大试管作反应器,应在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泡沫和液体从导管口喷出。 阻挡固体:a.用KMnO4制取O2时,为防止生成的K2MnO4细小颗粒随O2进入导管或集气瓶,堵塞导管,在管口放一团棉花。b.碱石灰等块状固体干燥剂吸水后变为粉末。在干燥管出口处放一团棉花,以保证粉末不进入后续导管或仪器。 5.物质的分离提纯 (1)物质的分离提纯解题思路 通常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来确定,具体如下: ①固体样品: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洗涤沉淀——干燥;溶解——加热蒸发结晶(或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②液体样品:分液(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蒸馏(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萃取(从溶液中提取溶质)——分液。 (2)常见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①粗盐的提纯:溶解——加过量BaCl2(除SO)、过量Na2CO3(除Ca2+、Ba2+)、过量NaOH溶液(除Mg2+)——过滤——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pH=7)——加热蒸发结晶(当有较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②海带(紫菜)中提取碘:海带(紫菜)烧成灰——加水溶解——过滤——滤液中通入氯气——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萃取)——分液——下层溶液进行蒸馏得到单质碘。 ③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硬脂酸钠、甘油、水):加入食盐搅拌——过滤得硬脂酸钠(肥皂)——滤液进行蒸馏得甘油。 ④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分液。 ⑤分离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样品溶解——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a.沉淀——洗涤后加稀盐酸至恰好溶解——边通HCl边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氯化镁晶体;b.——滤液通入过量CO2——过滤——沉淀加稀盐酸至恰好溶解——边通HCl边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氯化铝晶体。 ⑥FeCl3溶液中有FeCl2:通入过量氯气或加入过量双氧水。 ⑦FeCl2溶液中有FeCl3: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答题注意的问题 ①对于过滤操作:若试题中保留沉淀,一般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纯净固体”,若试题中需要知道沉淀质量,必须“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②对于结晶操作: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以及结晶水合物,通常采用冷却结晶法,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物质通常采用蒸发结晶法,具体操作是“加热蒸发,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③对于蒸馏实验,烧瓶中应加碎瓷片防止暴沸,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④对于萃取分液实验:a.萃取剂必须具备的条件,b.分液应注意的4点。 (4)常见的除杂实验 ①除去C2H5Br中的Br2可用亚硫酸钠溶液而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 ②除去CaCl2溶液中的盐酸可用碳酸钙。 ③除去CuCl2中的FeCl3可加入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再过滤。 ④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⑤除去H2中的H2S可用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碱石灰。 ⑥除去CH4中的HCHO可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⑦除去Mg中的Al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⑧除去BaSO4中的AgCl可用氨水。 ⑨除去SO2中的SO3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98.3%的浓硫酸。 6.要记住以下重要的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 (2)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 (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6)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7)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成无色。 (8)新制氯水中加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9)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10)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氯气:试纸变蓝。 (11)氯气遇到润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12)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13)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14)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15)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放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16)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白烟产生。 (18)加热(研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9)加热氯化铵:在试管口附近有白色晶体产生。 (20)无色试剂瓶中长期放置浓硝酸;瓶中部分显棕色,浓硝酸呈黄色。 (21)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2)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23)向含Fe2+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24)向含Fe3+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 7.物质的检验 (1)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 ①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 ②NH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 ③Fe3+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 液。或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④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⑤SO能与含B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2)物质的检验一般解题思路 ①对于固体,首先考虑加热,看是否有效;若不能达到要求,则应加水配成溶液后检验离子。 ②a.若为易溶于水的固体,通常要配成溶液;b.若为溶液,取出后可直接检验;若是很稀的溶液,首先要蒸发浓缩后进行检验;c.对于气体:一般是通入溶液中或使用试纸进行检验。 ③若试题要求检验固体成分,则既要检验阳离子,又要检验阴离子。 ④回答问题的模式:按照“各取少许于试管中→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模式进行规范作答(特别注意“试剂——现象——结论”顺序不可颠倒)。 8.常见化学实验中的规范用语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上,一会儿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注意广泛pH试纸读取整数)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4)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如往含SO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将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6)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7)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8)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 (10)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或酒精灯微热烧瓶,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③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后,若长颈漏斗和试管(烧瓶)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会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压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十二、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熟记课本中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注意向前走得通,倒退能否行) 1.常见无机化学反应 (1)Na→ Na2O→ Na2O2 → NaOH→ Na2CO3→ NaHCO3→ NaCl→ Na Na→ NaOH→ Na2CO3+ CaCl2 → CaCO3→ CaO→ Ca(OH)2→ NaOH (2)Mg→ MgO→ MgCl2→ Mg(OH)2→ MgSO4→ MgCl2→ Mg (3)Al→ Al2O3→ AlCl3→ Al(OH)3→ Al2(SO4)3→ Al(OH)3→ Al2O3 → Al→ NaAlO2→ Al(OH)3→ AlCl3→ NaAlO2 (4)Fe→ Fe2O3→ FeCl3→ Fe(NO3)3→ Fe(OH)3→ Fe2(SO4)3→ FeSO4→ Fe(OH)2→ Fe(OH)3→ FeCl3→ Fe(SCN)3 (5)Cu → CuO →CuSO4→ Cu(OH)2 → CuO → Cu→ CuCl2 → [Cu(NH3)4]SO4 (6)C→ CO→ CO2 → CaCO3 → Ca(HCO3)2 → CO2→CO (7)Si→ SiO2→ Na2SiO3→ H2SiO3 → SiO2→ Si(粗硅)→ SiCl4→ Si ( 纯硅)→ SiO2→ SiF4 (8)NH3→ N2 → NO→ NO2 → HNO3 → NO2 → N2O4 NH3→ NH4Cl→ NH3→ NH3·H2O→ (NH4)2SO4→ NH3 → NO → HNO3 → Cu(NO3)2 → NO2 → HNO3 →NO2 (9)H2S→ S→ SO2→ SO3→ H2SO4→ SO2→ H2SO4→ BaSO4 (10)Cl2→ HCl→ Cl2→ NaClO→ Cl2→ Ca(ClO)2→ HClO→ O2 金属+Cl2、卤素间的置换、H2S+Cl2 2.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1)CH3CH3→CH3CH2Cl→CH2==CH2→CH3CH2OH→CH2==CH2→CH3CH2Br→CH3CH2OH→CH3CHO→CH3COOH→CH3COOCH2CH3→CH3CH2OH→CH2==CH2→CH2-CH2n (3)淀粉 →葡萄糖 →酒精 →CO2→葡萄糖→淀粉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溴单质 光 取代 2 H2 Ni,加热 加成 3 溴水 加成 4 HBr 加成 5 H2O 加热、加压、催化剂 加成 6 催化剂 加聚 7 浓硫酸,170 ℃ 消去 8 H2 Ni,加热 加成 9 溴水 加成 10 HCl 催化剂,加热 加成 11 催化剂 加聚 12 H2O 催化剂 加成 13 催化剂 三聚 14 H2O(饱和 食盐水) 水解 3.常见有机反应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NaOH/H2O 加热 水解(取代) 2 NaOH/醇 加热 消去 3 Na 置换(取代) 4 HBr 加热 取代 5 浓硫酸,170 ℃ 消去 6 浓硫酸,140 ℃ 取代 7 O2 Cu或Ag,加热 氧化 8 H2 Ni,加热 加成(还原) 9 O2溴水或KMnO4/H+ 催化剂,加热 氧化 10 乙醇或乙酸 浓硫酸,加热 酯化(取代) 11 H2O/H+ 水浴加热 水解 序号 反应试剂 反应条件 反应类型 1 H2 Ni,加热 加成(还原) 2 浓硝酸 浓硫酸,55~60 ℃ 取代(硝化) 3 液溴 Fe(Fe3+) 取代(卤代) 4 NaOH/H2O 催化剂,加热 取代(水解) 5 NaOH 中和(取代) 6 CO2+H2O 复分解 7 溴水 取代 8 FeCl3 显色 9 KMnO4/H+ 氧化 10 浓硝酸 浓硫酸,加热 取代 11 CH3COOH 取代 12 H2O H+或OH- 水解 常见有机物与试剂的反应 试剂 Na NaOH Na2CO3 NaHCO3 Br2水(Br2) KMnO4/H+ 烷烃 √ × 烯烃 √ √ 炔烃 √ √ ×(√) × ×(√) √ R—Cl × √ × × × × R—OH √ × × × √ √ √ √ × √ √ R—CHO × × × × √ √ R—COOH √ √ √ √ × × RCOOR’ × √ × × × × 注:×表示不能反应,√表示能发生反应。 十三、考前特别关注的几个考点 1.容易写错的20个字:酯化、氨基、羰基、醛基、羧基、苯酚、铵根离子、三角锥、萃取、过滤、蘸取、砷、锑、硒、碲、坩埚、研钵 2.20个重要的数据 (1)合成氨的适宜温度:500 ℃左右 (2)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3.1~4.4(红橙黄) 酚酞:8.2~10(无粉红红) (3)浓硫酸浓度:通常为98.3%;发烟硝酸浓度:98%以上 (4)胶体粒子直径:10-9~10-7m (5)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体积比3∶1 (6)制乙烯: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1∶3,温度170 ℃ (7)重金属:密度大于4.5 g·cm-3 (8)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 (9)同一周期ⅡA族与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 (10)每一周期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2 第二周期:8 第三周期:8 第四周期:18 第五周期:18 第六周期:32 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为118) (11)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 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 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 (12)共价键数:C-4 N-3 O-2 H或X-1 (13)正四面体键角109°28′,P4键角60° (14)离子或原子个数比: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15)通式:烷烃CnH2n+2 烯烃CnH2n 炔烃CnH2n-2 苯的同系物CnH2n-6 饱和一元醇CnH2n+2O 饱和一元醛CnH2nO 饱和一元酸CnH2nO2 (16)各种烃基种类 甲基-1 乙基-1 丙基-2 丁基-4 戊基-8 (17)单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约为85.7%,有机化合物中H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5% (18)C60结构:分子中含12个五边形,25个六边形 (19)重要公式c=(1 000×w%×ρ)/M M=m总/n总 M=22.4×ρ标 (20)重要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Mg3N2 、CaCO3、KHCO3、C7H16 98 H2SO4、H3PO4 78 Na2O2、Al(OH)3、C6H6 16 O、CH4 3.20种有色物质 黑色:C、CuO、MnO2、FeO、Fe3O4 黄色:Na2O2、S、AgI、AgBr(浅黄) 红色:红磷、Cu2O、Cu、NO2、Br2(g)、Fe(SCN)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CuCl2溶液、Fe2+ 4.20种重要物质的用途 (1)O3:①漂白剂 ②消毒剂 (2)Cl2:①杀菌消毒 ②制盐酸、漂白剂 ③制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3)N2:①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②填充灯泡 ③保存粮食作物 ④冷冻剂 (4)白磷:①制高纯度磷酸 ②制烟幕弹和燃烧弹 (5)Na:①制Na2O2等 ②冶炼Ti等金属 ③电光源 ④钠钾合金作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6)Al:①制电线电缆 ②食品饮料的包装 ③制多种合金 ④做机械零件、门窗等 (7)NaCl:①化工原料 ②调味品 ③腌渍食品 (8)CO2:①灭火剂 ②人工降雨 ③温室肥料 (9)NaHCO3:①治疗胃酸过多 ②发酵粉 (10)AgI:①感光材料 ②人工降雨 (11)SO2:①漂白剂 ②杀菌消毒 (12)H2O2:①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 ②火箭燃料 (13)CaSO4:①制作各种模型 ②石膏绷带 ③调节水泥硬化速率 (14)SiO2:①制石英玻璃、石英钟表 ②光导纤维 (15)NH3:①制硝酸、铵盐、纯碱的主要原料 ②用于有机合成 ③制冷剂 (16)Al2O3:①冶炼铝 ②制作耐火材料 (17)乙烯:①制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②植物生长调节剂(果实催熟) (18)甘油:①重要化工原料 ②护肤 (19)苯酚:①制酚醛树脂 ②制合成纤维、医药、合成香料、染料、农药 ③防腐消毒 (20)乙酸乙酯:①有机溶剂 ②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5.20种常见物质的俗名 重晶石-BaSO4 明矾-KAl(SO4)2·12H2O 蓝矾、胆矾-CuSO4·5H2O 熟石膏-2CaSO4·H2O石膏-CaSO4·2H2O 小苏打—NaHCO3 纯碱—Na2CO3碳铵—NH4HCO3 干冰—CO2 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氯仿—CHCl3 甘油-CH2OH—CHOH— CH2OH 石炭酸-C6H5OH 福尔马林(蚁醛)-HCHO 冰醋酸、醋酸-CH3COOH 草酸-HOOC—COOH 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 甘氨酸-H2N—CH2COOH 6.20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2H2SO4(浓) CO2↑+2SO2↑+2H2O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C+H2O(g)CO+H2 (6)3Fe+4H2O(g) Fe3O4 +4H2 (7)8Al+3Fe3O49Fe+4Al2O3 (8)2Mg+CO22MgO+C (9)C+SiO2Si+2CO↑ (10)2H2O22H2O+O2↑ (11)2NaCl+2H2O2NaOH+H2↑+Cl2↑ (12)4NH3+5O2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 (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2NH3 (16)2SO2+O22SO3 (17)C2H5OHCH2==CH2↑+H2O (18)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9)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20)C2H5Br+H2OC2H5OH+HBr 7.常见物质密度对比 密度比水轻的:苯、甲苯、乙醇、氨水、乙酸乙酯、油脂、Na、K 密度比水重的:CCl4、硝基苯、溴苯、苯酚、浓硫酸、浓硝酸 8.极易溶于水的物质 气体:NH3、HF、HCl、SO2、HCHO 液体:CH3OH、CH3CH2OH、CH3COOH、H2SO4、HNO3、乙二醇、丙三醇 9.重要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4OH--4e-===2H2O+O2↑ 2Cl--2e-===Cl2↑ M-xe-===Mx+ 阴极:Cu2++2e-===Cu 2H++2e-===H2↑ 负极:M-xe-===Mx+ H2-2e-===2H+ H2-2e-+2OH-===2H2O 正极:2H++2e-===H2↑ O2+4e-+2H2O===4OH- O2+4e-+4H+===4H2O 10.常见的化学工业 (1)合成氨工业:N2+3H2===NH3 (氧化还原反应) 设备合成塔 (2)硝酸工业: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氯碱工业:2NaCl+2H2O2NaOH+H2↑(阴极)+Cl2↑(阳极)设备离子交换膜 (4)侯氏制碱法:NH3+H2O+CO2+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 (5硅酸盐工业 ①水泥原料-粘土和石灰石。主要成分-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设备-回转窑 ②玻璃原料-纯碱、石灰石和石英(1∶1∶6)。设备-玻璃熔炉③陶瓷(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十四、考场答题要领 1.答题前,开考铃响前的几分钟不要让脑子空白。保证考试用具齐全。试卷拿到后,要迅速清点试卷,按规定填涂姓名、考号、科目,然后浏览试卷,了解本科试题的难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自己的答题顺序。开考前,学生可以大致将草稿纸分好区,按题号较整洁地列式计算,保留好原始反应式和分析方程,算式等。这样做有两大好处。第一可以避免计算的差错;第二检查时可以节省时间,特别是一些叙述冗长的题目,可在草稿上用简洁的文字或符号理出过程,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2.答题中的注意事项 (1)分配时间要合理。理综考试提倡按试卷的顺序作答,从时间上来讲,由于每个人对理、化、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所用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每一部分答题时间都应有一个底线,切忌因某一部分答题时间过长耽误了后面会答题的作答。 考试时既要注意答题的准确度,又要注意速度,凡是会做的题,力求一遍做对。一份试卷中各题的分值不一样,要学会看分数花时间,切忌被某个难题缠住而费时太多。宁可放弃某个难题,也要留点时间检查全卷。第Ⅰ卷选择题相对难度低,分值高,化学选择题占7道题共42分,建议用12~15分钟时间拿到42分;化学非选择题共4道题,安排在第Ⅱ卷的中间部分,思维要求高、容量大,建议用35~40分钟的时间完成Ⅱ卷的化学部分,力争拿到优势分,体现出个人的实力。 (2)建议按试卷编制顺序答题。试题编制一般先易后难,但不排除呈波浪形布局,因而建议考生一般先浏览全卷,应从上到下,先易后难,遇难不乱。遇新不慌,沉着应战。若遇到一时解不出的题,可做好记录暂时放下(保留草稿备查),尽快放手,说不准放一放,又突来灵感或唤起记忆,等把容易题做完后再回过来做。但切勿做着这一题,想着那一题,一心多用,影响思维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常规题的正常发挥。同时也要有冲击难题的勇气,不轻易放弃每个得分机会。 (3)审题是关键,作答要规范。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失分是由审题引起的,题意审错,全盘皆输。审题时务求一字一句理解题意,必须搞清楚题目告诉了什么(注意隐含条件),要求做什么,切忌题目未读完,已开始作答,或因题目似曾相识而匆忙作答。审题时要注意抓关键字、关键量,防止答非所问。答题时一定要按题目要求作答,特别要注意化学的选择题中选是非、选同异、选大小以及选强弱等问题。例如:看清Ⅱ卷的填空中是金属性由强到弱还是由弱到强;是填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是填名称还是填化学式,等等。 (4)卷面保持整洁,草稿不潦草。整洁美观的试卷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主观试题会因为你的书写工整、布局和谐而高出很多分;而潦草错乱的试卷,即使答题正确合理,也可能得不到应得的分。因此,保持卷面整洁非常重要。养成草稿不草的习惯,有序演算,以便复检。 (5)试卷不留空白。考试时出现有的题目不会做或没有把握,都是正常的,但试卷不能留空白。对一时做不出的题,要善于变换角度思考或采用排除法,若都不行,可凭第一感觉进行猜题。对于选择题碰碰运气;对于计算题,相关正确的方程式的书写,或相关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的计算,也有得分的希望。 3.答题后,认真检查试卷,检查试题卷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高考中一定要留点时间检查试卷。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有无遗漏;②填涂是否有误,是否错位;③心存疑虑的题目的作答过程和结果。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应全面检查一遍,时间不够可重点检查。在检查时,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第一感觉的答案。 十五、调整自己的心态 高考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减压,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坚定信心,良好的自信能提高成绩。学习实力并不是决定高考成绩好坏的唯一因素,心理状态也会影响高考的发挥。2.不要过分考虑结果。当下最关键的是充分利用时间,做好最后的复习,高考时尽自己所能发挥,而至于结果如何,留待高考后再去解决。现在去想结果并不能对现在的复习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产生焦虑的情绪。3.要保持适度的期望。不要强求“超常发挥”,只求“正常发挥”。然后瞄准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能发挥出好的水平。 4.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最后这段时间,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保持微笑。再者,回忆一些甜美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好心情。 5.要正确对待失眠。临近高考失眠,或是高考期间失眠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对失眠本身的焦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远大于失眠本身。对付失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去关注它,不去夸大它。当然,你也可以掌握一些促进睡眠的方法,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睡眠。例如,可以给自己做一些身体上的放松,也可以在睡前做一次短时间的散步,散步时把需要考虑、需要安排的事情考虑好,利用散步把情绪调整到平静的状态。情绪平静、身体放松、大脑没有焦虑,自然就容易入睡。 祝同学们高考大捷 圆梦大学http://617001906.qzone.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