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广东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9 广东高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w.w.w.k.s.5.u.c.o.m .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丙 ‎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 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12.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mol·L-1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A-)>c(H+)>c(OH-) B.c(Na+)>c(OH-‎)>c(A-)>c(H+)‎ C.c(Na+)+c(OH-)=c(A-)+c(H+) D.c(Na+)+c(H+)=c(A-)+c(OH-‎)‎ 二. 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2.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 ‎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 ‎23.铜锌原电池(如图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三、非选择题 ‎30.(16分)‎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 mol O2。‎ ‎(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备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Ⅱ与过量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5)与CO2类似,CO也能被固定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CO、和H2三者发生反应(苯环不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Ⅵ和Ⅶ,其分子式均为C9H8O,且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关于Ⅵ和Ⅶ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双选,填字母).‎ A.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 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 D.1 molⅥ或Ⅶ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31.(16分)‎ 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2H6 + 6H2O=2H3BO3 +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 B(OCH3)3+3H2O中,H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 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 得出:①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 响是 。‎ ②该反应的△H_____0 (填“<”、“=”或“>”).‎ ‎(3)H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 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 mol·L-1 H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 0 × 10-5mol·L-1,c平衡(H3BO 3) c起始(H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16分)‎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以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 ‎(1)步骤Ⅰ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 _______。‎ ‎(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_____________(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 ‎(3)步骤Ⅱ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___________ ___。‎ ‎(4)步骤Ⅲ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 ‎(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 ____。‎ ‎33.(16分)‎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 = 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1H2SO4、1moLL-1NaOH、0.01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参考答案 ‎7、C 8、A 9、A 10、C 11、C 12、D 22、C D 23、B C ‎30、(1)C3H8 10‎ ‎(2)+NaOH +NaBr+H2O ‎(3)‎ ‎(4) ()‎ ‎(5)A B ‎31、(1) 6H2‎ ‎(2)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 >‎ ‎(3) 依题意: H3BO3(aq)+H2O(l)[B(OH)4]-(aq)+H+(aq)‎ 起始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70 0 0‎ 平衡时各物质浓度/ moLL-1 0.70 2.0×10-5 2.0×10-5‎ K=c([B(OH)4]-)·c(H+) / c(H3BO3)‎ ‎= (2.0×10-5 moLL-1)×(2.0×10-5 moLL-1)/ 0.70moLL-1‎ ‎=5.7×10-10 moLL-1‎ ‎32、(1)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2)石灰石 ‎ (3)Fe2+、Mg2+、Ca2+ (4)2Li++CO32-==Li2CO3↓ (5)Na2SO4‎ ‎33、(1) Na2SO3+H2O (2) Na2SO3‎ ‎(3) ①只存ClO-‎ ‎②‎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molL-1KMnO4溶液 ‎(1)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 ‎(2)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 ‎(1)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 ‎(2)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中的(2),则假设2成立。‎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A卷 化学试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解析:A.纤维素不能B.蛋白质,葡萄糖不是D, 食用植水解有甘油生成 ‎8.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I―、NO3―、SiO32- B. 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解析:A. H+、I―、NO3―、三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SiO32- 生成沉淀 。‎ B. Ag+与Cl―、SO42―形成沉淀。D.NH4+与OH-和OH-与HCO3-均反应 ‎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CCl4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解析:B、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小于0.1nA个。C、条件和状态不对。D、1molFe2+作还原剂,转移nA个电子 ‎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解析:A、稀释方法不对。C、不能直接倒入,应采用玻璃棒引流。D、加热蒸干得MgO固体 ‎11、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c(Na+)=‎2c(SO32―)+ c(HSO3―)+ c(H2SO3)‎ C、c(Na+)+c(H+)=‎2 c(SO32―)+ ‎2c(HSO3―)+ c(OH―)‎ D、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 解析:A、水解为吸热,升高温度,溶液的pH升高。B、物料守恒:应为c(Na+)=‎2c(SO32―)+‎2 c(HSO3―)+‎2 c(H2SO3)。C、电荷守恒应为:c(Na+)+c(H+)=‎2 c(SO32―)+ c(HSO3―)+ c(OH―)‎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Cu2+先放电,正确;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Fe2+,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以C、正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a作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Cu2+。Cu2+向铁电极移动。错误 ‎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解析:甲为H ,乙为N ,丙为Na ,丁为Al 。所以AD正确。C、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23、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A、Br2与NaOH溶液反应,上层溶液颜色变为无色。B、产生的S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C、NO与空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D、制取氢氧化铁胶体要注意:在沸水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 ‎30、(16)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时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例如:‎ 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其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2)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3)化合物III没有酸性,其结构简式为 ;III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化合物V的结构简式为 。 ‎ ‎(4)反应①中1个脱氢剂IV(结构简式见右)分子获得2个氢原子后,转变成1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子,该芳香族胡恶化为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 ‎(5)1分子与1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类似①的反应,其产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1mol该产物最多可与 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5H8O4,‎ ‎(2)‎ ‎(3);‎ ‎(4) (5);8‎ ‎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13所示。 ‎ ‎(1)在0-30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H=+206 kJ•mol-1‎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1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27,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mol,求CH4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 △H=-802kJ•mol-1‎ ‎ 写出由CO2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 ‎ 解析:(1)VⅢ>VⅡ> VⅠ;Ⅱ。(2)①略②根据平衡的三步计算可求CH4的平衡转化率为:0.1/0.11=0.91 (3) CO2(g) +3H2O(g) ===2O2(g) +CO(g)+3H2(g) △H=+1008 kJ•mol-1‎ ‎32.(16分)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 ‎(2)将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Cl2外还含有 ;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 ‎(3)在用废碱液处理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 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AlCl4― 和Al2Cl7―形式存在,铝电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 解析:(1)①2Al +Fe2O3=Al 2O3+2Fe ②4Al+3SiO2===3Si+ 2Al 2O3(2)H2、AlCl3;NaCl。(3)Cl2+2OH—=Cl—+ClO—+H2O(4)阳极;阳极:Al-3e-=Al3+、(阴极:4Al2Cl7― +3e- = 7AlCl4―+Al )(5)铝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极薄的致密而坚固的氧化膜,它能阻止氧化深入内部,起到防腐保护作用 ‎33、(17分)某同学进行试验探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仅为BaCO3,理由是 ‎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试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 ‎ 步骤4:‎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 约0.1mol•L-1Ba(OH)2·8H2O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制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 ‎ (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③ 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4)室温下, (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L-1Ba(OH)2溶液 解析:(1)Ba(OH)2·8H2O与CO2作用转化为BaCO3(2)步骤2:预期现象和结论: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Ba2+。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是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用带塞导气管塞紧试管,把导气管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结论:试管中有气泡生成,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步骤2说明沉淀是BaCO3 。步骤4:取适量滤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其pH值。预期现象和结论:pH>9.6,说明有大量的OH—,综合上面步骤可知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假设成立。(3)①溶解、过滤;250ml的容量瓶中。②0.1980 思路:0.025x0.1x2=C’x0.05------(盐酸体积最多不能多于50ml) 得C’=0.1 mol•L-1 所以应该是选大于0.1 mol•L-1而且接近的③25xCx2=0.1980xV 得C=(0.1980/50)V , Ba(OH)2·8H2O的质量分数=250x10—3x0.1980Vx315x100%/50w。(4)不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7.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 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Fe2+、Al3+、ClO—、Cl— ‎ B.K+、Cu2+、OH、NO ‎ C.NH4+、Na+、Br—、SO42— ‎ D.Mg2+、H+、SiO32—、SO42— ‎ 解析:A.Fe2+和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有氢氧化铜沉淀生成D.有硅酸沉淀生成 ‎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已烷 ‎ B.用BaCl2溶液鉴别SO42—与SO32— ‎ ‎ 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 ‎ ‎ 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解析:A:两者密度都比水小,均发生萃取,溴水层褪色。B.两者都有沉淀生成。C.两者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且引入CO2‎ ‎10.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 B.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C.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 D.实验室用NH4Cl和Ca(OH) 2制备NH3 ‎ 解析:A有单质O2生成。B有单质Al生成。C有单质H2和N2反应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4g CH4含nA个C—H共价键 ‎ B.1 mol Fe与足量稀HNO3反应,转移个2nA个电子 ‎ C.1L 0.1 mol/L NaHCO3溶液中含有0.1nA个HCO— ‎ ‎ D.常温常压下,22.4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A个O原子 解析:B 应该是转移3 nA 个电子。C 应该是小于0.1nA 个HCO3 —。D条件错误,应为标准状况。‎ ‎12.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强氧化性 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解析:A关系不对,陈述Ⅰ应是还原性。B二氧化硅不导电。C关系不对,陈述Ⅰ应是吸水性,答案D正确 原子序数 w ‎+8‎ ‎+6‎ ‎+4‎ ‎+2‎ ‎0‎ ‎—2‎ ‎—4‎ ‎—6‎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2.图7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R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Z>Y>X Z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X Y ‎ C.WX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解析:从图看知:X为O,Y为Na,Z为Al,W ‎ 为S,R为Cl。A、应该是Y>Z>X。C、硫酸为共价化合物。‎ ‎23.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传述正确的是 ‎ A.c(H+) = c(Cl—) + c(OH—)‎ ‎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 C.由H2O电离出的c(H+) = 1.0 ×10—12 mol·L—1‎ ‎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 = c(CH3COO—)‎ 解析:电荷守恒A对。B 氨水过量,显碱性。D,反应后生成乙酸和氯化钠,水溶液为酸性。C,c(H+)水= c(OH—)水=KW/ c(H+) = 1.0×10-12mol·L-1‎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0.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O OH 反应① ‎ CH3‎ CH3‎ ‎ Br CHO + CH3C—OCHCH=CH2 一定条件下 Br Br CHCHCH=CH2 ‎ Ⅰ Ⅱ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合成: ‎ O O ‎ O CH3C—Cl OH NaOH,H2O 有机碱 CH3‎ ‎ C4H7Br Δ CH3CHCH=CH2 CH3C—OCHCH=CH2‎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 ‎ ‎(2)化合物Ⅱ与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注明反应条件),‎ O 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Ⅳ与CHC—Cl反应生成Ⅱ,其反应类型为 。‎ ‎(5)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Ⅴ与Ⅱ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其中一种)。‎ ‎30.(14分)‎ ‎(1)C7H5OBr ‎(2)‎ ‎(3)‎ ‎(4)‎ ‎; 取代反应。‎ ‎()‎ (5) ‎31.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K2S2O8、0.10 mol·L—1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82—+ 2I— = 2 SO42— + I2(慢) I2 + 2 S2O32— = 2I— + S4O62—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 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32—与S2O82—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32—):n(S2O82—) 。‎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K2S2O8溶液 水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0‎ ‎0.0‎ ‎4.0‎ ‎4.0‎ ‎2.0‎ ‎②‎ ‎9.0‎ ‎1.0‎ ‎4.0‎ ‎4.0‎ ‎2.0‎ ‎③‎ ‎8.0‎ Vx ‎4.0‎ ‎4.0‎ ‎2.0‎ 表中Vx = ml,理由是 。‎ C (S2O82—)‎ ‎0 t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1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82—)~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碘也可用作心脏起捕器电源—锂碘电池的材料,该电池反应为:2 Li(s) + I2 (s) = 2 LiI(s) ΔH 已知:4 Li(s) + O2 (g) = 2 Li2O(s) ΔH1 ‎ ‎ 4 LiI(s) + O2 (g) = 2 I2 (s) + 2 Li2O(s) ΔH2‎ 则电池反应的ΔH = ;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极。‎ ‎31.(16分)‎ ‎(1)Na2S2O3, <2‎ ‎(2)2, 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反应物K2S2O8浓度,从而才到达对照实验目的。‎ ‎(3)‎ ‎(4) (△H1—△H2)/2; 正极 ‎32.难溶性杂卤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属于“呆矿”,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 K2SO4·MgSO4·2CaSO4·2H2O(s) 2Ca2+ + 2K+ + Mg2+ + 4SO42— + 2H2O ‎ 为能充分利用钾资源,用饱和Ca(OH) 2溶液浸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流程如下:‎ ‎ Ca(OH)2溶液 滤渣 母液 溶浸 过滤 硫酸钾 过滤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除杂 杂卤石 过滤 ‎ ‎(1)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杂卤石。‎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a(OH) 2溶液能溶解杂卤石浸出K+的原因: ‎ ‎ 。‎ K+的浸出浓度 ‎0 溶浸时间 ‎373K ‎323K ‎288K ‎(3)“除杂”环节中,先加入 溶液,经搅拌等操作后,过滤,再加入 溶液调滤液PH至中性。‎ ‎(4)不同温度下,K+的浸出浓度与溶浸时间的关系见图14,由图可得,随着温度升高,① ‎ ‎ ② 。‎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盐为溶浸剂,则溶浸过程中会发生:‎ CaSO4(s) + CO32— CaCO3 (s) + SO42— ‎ 已知298K时,Ksp(CaCO3)= 2.80×10—9,Ksp(CaSO3)= 4.90×10—5 ,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计算结果保留三位的效数字)。‎ ‎32.(17分)‎ ‎(1)Mg(OH)2, CaSO4 ‎ ‎(2)加入Ca(OH)2溶液,OH—与Mg2+结合成Mg(OH)2、Ca2+与SO42—结合成CaSO4而析出,使平衡向右移动,杂卤石溶解浸出K+(留在滤液中)。‎ ‎(3)K2CO3 稀H2SO4 ‎ ‎(4)①在同一时间内,K+的浸出浓度增大。②K+的溶浸速率加快,达到溶浸平衡的时间短。‎ ‎(5)K=1.75×104‎ ‎33.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反应原理:‎ ‎ CH3 + 2KMnO4 Δ COOK + KOH + 2MnO2 + H2O ‎ ‎ COOK + HCl COOH + KCl 操作Ⅱ ‎①无水Na2SO4干燥 ‎②过滤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反应混合物 滤液 有机相 水相 无色液体A 白色固体B 操作Ⅰ 过滤 ‎①蒸发浓缩 ‎②冷却,过滤 浓盐酸酸化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122.4℃,在25℃和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 g和6.9 g;纯净固体有机物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 ,操作Ⅱ为 。‎ ‎(2)无色液体A是 ,定性检验A的试剂是 ,现象是 ‎ ‎ 。‎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KCl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提纯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 ‎ ‎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 ‎ ‎ ‎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纯度测定:称取1.220g产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2.40×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 ,计算结果为 ‎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3.(17分) ‎ ‎(1)分液,蒸馏 ‎(2)甲苯,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3)‎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白色固体B加入水中,加热,溶解, 冷却、过滤 ‎ 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溶液 ‎ ‎ ‎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滤液含有Cl-‎ ‎③‎ 干燥白色晶体, 加热使其融化,测其熔点; ‎ 熔点为122.4℃‎ 白色晶体是苯甲酸 ‎(4) [(2.40×10-3×122×4)/1.22]×100%; 96%‎ ‎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精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8.水溶解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Al3+、Cl-、CO32- B.H+、Na+、Fe2+、MnO4-‎ C.K+、Ca2+、Cl-、NO3- B. K+、NH4+、OH-、SO42-‎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A个电子 B.‎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4+‎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个2nA电子 ‎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11.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12.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 c(HCO3-)‎ C.饱和食盐水中:c(Na+)+ c(H+)= c(Cl-)+c(OH-)‎ D. 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2.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ZQ ‎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0.(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molO2.‎ ‎(2)化合物Ⅱ可使___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工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 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5)一定条件下,‎ 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 ‎31.(16分)‎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Ⅰ-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Ⅰ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Ⅰ-氧化成Ⅰ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Ⅰ-(aq)+ O3(g)=ⅠO-(aq)+O2(g)△H1‎ ‎②ⅠO-(aq)+H+(aq) HOⅠ(aq) △H2‎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反应△H=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3) 为探究Fe2+对氧化Ⅰ-反应的影响(反应体如图13),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Ⅰ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14和下表。‎ ‎① Ⅰ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 图13中的A为____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Ⅰ-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Ⅰ3-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 A.C(H+)减小 B.c(Ⅰ-)减小 C. Ⅰ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14,计算3-13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l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2.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的:‎ ‎(1)点解精练银时,阴极反应式为 ;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 ;在省城固体B的过程中,余姚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 mol CuAlO2,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 L.‎ ‎(5)CuSO2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时 、过滤、洗涤和干燥。‎ ‎33.(17分)‎ 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 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 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时 。‎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 ‎(2)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点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 完成原电池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 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 ‎③ 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其原因是 。‎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 作阳极。‎ 参考答案:‎ ‎7. 【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物的性质。‎ ‎【思路点拨】糖类是多羟基的酮或多 羟基的醛,所含的官能团不一定相同,A项错误;水果香精的主要成分是酯类,B项正确;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的是硬脂酸和丙三醇,C项错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所含的官能团是氨基和羧基,D项错误。‎ ‎8.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共存问题 ‎【思路点拨】Al3+与CO32—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H+、Fe2+、MnO4-在水溶液中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NH4+、OH-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9. 【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思路点拨】解析:常温常压下,8gO2为0.25mol,1molO2含有的电子数为16mol,故8gO2含有4nA个电子,A项正确;氨水是弱电解质,‎1L0.1mol·L-1的氨水中有NH4+小于nA个,B项错误;盐酸在标况下是液态,C项错误;1mol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Na从0价升高到+1价,失去个nA电子,D项错误。‎ ‎10. 【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除杂、鉴别、保存等。‎ ‎【思路点拨】 解析:NH4Cl为强酸弱碱盐,加热也可除去NaCl中的N号4Cl,但是二者无因果关系,A项错误;Fe3+具有氧化性,与Fe3+用KSCN溶液的检验无因果关系,B项错误;CaCO3的溶解度大于Ca(HCO3)‎ ‎2,但是Na2CO3溶解大于NaHCO3,C项错误;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与HF能反应,所以不能用玻璃瓶保存,D项正确。‎ ‎11. 【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关反应。‎ ‎【思路点拨】 SO2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和草帽辫,A项正确;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且硫酸能与铁反应,所以不能用硫酸清洗锅炉,B项错误;高温下焦炭与SiO2反应的得到Si与CO,C项正确;Cu2+和Hg2+与S2—能生成难溶物CuS和HgS,D项正确。‎ ‎12. 【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计算与关系。‎ ‎【思路点拨】pH=4的醋酸中:c(H+)=0.0001mol·L-1,A项错误;小苏打溶液中,由于HCO3—的水解,所以c(Na+)>c(HCO3-),B项错误;饱和食盐水中:c根据电荷守恒,有(Na+)+ c(H+)= c(Cl-)+c(OH-),C项正确;由于题干给的温度不是常温下,所以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无法计算,D项错误。‎ ‎22. 【答案】B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思路点拨】“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R为F元素;根据图中元素的关系,则X为S元素,T为Cl元素,Z为Ar元素,Q为Br元素。Z为惰性气体元素,故非金属性的大小比较为F>Cl>Ar,A项错误;Br的原子序数为35,F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序数只差为26,B项正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F>HCl>HBr,C项错误;HClO4的酸性大于HBrO4,D项正确。‎ ‎23. 【答案】A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与现象分析。‎ ‎【思路点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与蔗糖固体变黑,A项正确;Al在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化学反应,B项错误;Na与无水乙醇反应得到H2,反应原理是Na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C项正确;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得到的是黑色的Fe3O4,D项错误。‎ ‎30.(1)C6H10O3 7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 +NaOH+ NaCl。‎ ‎(3) (4)CH2OHCH=CHCH2OH OHCCH=CHCHO ‎(5)‎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 ‎【思路点拨】(1)根据题给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数出其分子式为C6H10O3,根据1molCxHyOz消耗O2为(x+-)mol,计算含有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7molO2。(2)化合物Ⅱ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根据化合物Ⅱ的结构简式,可推知化合物Ⅲ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NaCl。(3)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该有机物分子内除苯环外含有四种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1:2,即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1:1:2。(4)由V的结构特征可推知其为CH2OHCH=CHCH2OH,其在铜做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过量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OHCCH=CHCHO 。(5)根据题给信息只能是脱去羟基和碳碳三键的氢原子生成:‎ ‎31. (1) (2) (3)①H+被消耗,其浓度降低;②结合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增大了氢离子浓度,使向右移动,使减小;③BD (4)‎ ‎【解析】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1)根据题给信息,总反应为O3氧化I-生成I2,将所给的三个反应:①+②+③可得 △H=。(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3)①该反应消耗H+,随反应进行c(H+)浓度降低,pH升高。②见答案(也有认为该转化是二价铁与三价铁的转化,故A为Fe2+,Fe3+氧化生成I2,使减小;但是解释不了为什么氢离子浓度减小)。‎ ‎③c(Fe3+)增加,减小都会使c(I3-)急剧减小。(4)3~18s内,‎ v(I3-)=。 ‎ ‎32.(1)Ag++e-=Ag 2NO+O2=2NO2 ‎ ‎(2)Al(OH)3和CuO的混合物 Al(OH)3+OH-=AlO2-+2H2O ‎(3)4 2 4 O2 ‎ ‎(4)50 25 ‎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艺流程问题。(1)电解精炼时,阴极上Ag+得电子生成金属银,电极反应式为Ag++e-=Ag;气体迅速变红是因为生成的NO气体被空气氧化为NO2,2NO+O2=2NO2。‎ ‎(2)Al2(SO4)3和Cu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得到的固体为Al(OH)3和Cu(OH)2的混合物,但是煮沸后,氢氧化铜在80度即分解,故应该为氢氧化铝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该过程中加入的NaOH过量后会使生成的Al(OH)3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3)在该未完成的方程式中,产生的气体只能是氧气,故配平后的方程式为4CuO+2Al2O3=4CuAlO2+O2↑。‎ ‎(4)根据铜守恒可知n(CuAlO2)==50mol;因为n(Al)=n(Cu)=n(CuAlO2)=50mol,故需要溶液的体积为‎25L。‎ ‎(5)从硫酸铜溶液中得到晶体的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33. (1)①C ②Cl2、HClO、ClO- 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溴化钠溶液、震荡使其充分反应,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 橙红色。(2)①;②电极逐渐溶解;③装置甲,可以避免铁和铜离子的接触,从而避免能量损失,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 (3)Zn。‎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非金属性的比较、电化学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等知识。(1)①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只有C合适;②氯气溶于水后有一部分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故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有Cl2、HClO、ClO-三种;③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可以通过两种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来实现。(2)①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左边的烧杯中的电极为负极,右边烧杯中电极为正极,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做负极,故左边烧杯中盛有ZnSO4溶液,插入锌片,右边烧杯中盛有CuSO4 溶液,插入铜片;②由所给的电极材料可知,当铜片做电极时,铜片一定是正极,则负极是活泼的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的现象是电极逐渐的溶解;③以Fe和Cu做电极为例,如果不用盐桥则除了电化学反应外还发生Fe和铜的置换反应,反应放热,会使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转化掉,使其不能完全转化为电能,而盐桥的使用,可以避免铁和铜离子的接触,从而避免能量损失,提高电池效率,提供稳定电流;(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知被保护的金属作阴极,即Zn作为阳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