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五年高考分类汇编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7-2011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详解专题五年高考分类汇编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07-2011生物高考试题分类详解专题汇编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 ‎ ‎1、(2011江苏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原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3.(2011山东卷)8.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染色体数目个别增添或缺失相关知识。如果多的或少的是同源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如果多的是姐妹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由于没有性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而细胞中又多了一个相同基因,而正常体细胞中是等位基因,所以多了姐妹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所以A正确。‎ ‎4.(2011广东卷)6.某班同学对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并分析了其中一个家系的系谱图(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I-5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 II-5和II-6再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III-9与正常女性结婚,建议生女孩 ‎5、(2011江苏卷)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 答案:ACD 解析:甲病患者Ⅱ—4和Ⅱ—5的女儿Ⅲ—7正常,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甲病男患者Ⅲ—1的母亲Ⅱ—2不患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和Ⅱ—5不患乙病却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儿子 Ⅲ—6,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题干告知甲乙两病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而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A选项正确。假设甲病由显性基因A控制,乙病由隐性基因Xb控制,则Ⅰ—1为aaXBXb, Ⅰ—2为AaXBY, Ⅱ—3为AaXbY,其A来自于Ⅰ—2,Xb来自于Ⅰ—1,所以B选项错误。Ⅱ—2为aaXBXb,Ⅲ—8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所以C选项正确。若Ⅲ—4为AaXBXb,Ⅲ—5为1/3AAXbY、2/3AaXbY, 若Ⅲ—4与Ⅲ—5结婚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5/6,患乙病的概率为1/2,两种都患的概率为5/12,所以D选项正确 ‎6.(2011天津卷)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病的遗传系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 1酶切位点的小事是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 B II-1的基因诊断中只出现142bp片段,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 C 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个片段,其基因型为XHXh D 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其儿子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1/2. ‎ ‎8.(2011广东卷)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 A.定向突变 ‎ B.抗生素滥用 ‎ C. 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它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10(2011广东卷)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 和 。‎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 答案 (1)受精卵;S基因;S基因转录的mRNA;S蛋白。 (2)50%;60%‎ ‎(3)减少,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 热病毒的复制。‎ 解析:该题第一问考察基因工程的步骤,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DNA水平、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第二问考察了在一定条件下基因频率的计算, F1群体中都是雌雄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Bb,所以A基因频率是50%,而F2群体中,根据条件可知,只有基因型都是A B 和aabb的个体才能存活,其中1/10为AABB,2/10AABb,2/10AaBB, 4/10AaBb,1/10aabb,所以,3/10为AA,,6/10Aa,1/10aa,计算可得A基因频率是60%。第三问是属于信息题,由题目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中信息可知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 ‎11.(2011浙江卷)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请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甲病的遗传方式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I1的基因型是 。‎ ‎(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 ‎(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醇是 。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 。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 。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为终止密码子。‎ 答案: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bXDXD或BbXDXd ‎⑵‎ ‎⑶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一条mRNA上有多个楼体同时翻译 UAG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基本定律相关知识和对遗传图解的理解判断能力。对于甲病而言,由于Ⅱ代3、4个体无病而生出了一个有病的Ⅲ代5号女性,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对于乙病而言,Ⅱ代1、2个体无病生出了Ⅲ1、Ⅲ3两个有病的男孩,所以是隐性遗传病,而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不可能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只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2患甲病所以Ⅰ1对于甲病为为携带者,对于乙病,由于Ⅱ2、Ⅱ3均无乙病,所以可以是携带者,也可以完全正常所以Ⅰ1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由于Ⅲ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所以对于乙病而言,Ⅲ2是携带者,而男性双亲为患者。遗传图解见答案。⑶基因转录时启动子中有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转录的RNA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mRNA后地,才可以进行翻译,而在翻译时通常一条mRNA上可以连多个核糖体,使翻译高效进行,ACT转录对应的密码子是UGA。‎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 ‎ 生物的变异 ‎(2010年高考·福建卷5)下图为人 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甘氨酸:GGG 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2010年高考·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 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 与白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序列 C.细胞的含量 D.细胞的含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基因是否突变,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是相同的,A项错误;基因的DNA序列是决定其独特性的重要因素,B项正确;细胞的DNA含量不能作为是否发生基因突变的依据,C项错误;即使细胞未发生基因突变,其不同细胞时期RNA含量也是不一样的,D项错误。‎ ‎(2010年高考·天津卷2)根据右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 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2010年高考·天津卷7)Ⅱ.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 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的结果。‎ ‎(2) 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3) 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 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进化 ‎(2010山东高考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2010年高考·江苏卷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2010海南卷)1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 ‎ 生物的变异 一、选择题 ‎1.(2009福建理综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1.B。【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2.(2009广东生物7)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机会 ‎2.C。【解析】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诱导株为四倍体,不能使所有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加倍,根尖细胞的分裂为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增加重组机会。多倍体细胞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的分裂,所以细胞周期是不完整的。‎ ‎3.(2009上海生命科学2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 ‎3.C。【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花粉染色体数目已减少一半(含三个染色体组),单倍体高度不孕。‎ ‎4.(2009上海生命科学22)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4.A。【解析】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①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②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②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 ‎5.(2009上海生命科学25)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5.C。【解析】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仍为同一物种;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须观察蓍草种子在不同海拔高度生长情况,需要原海拔处的数据作对照。‎ ‎6.(2008宁夏理综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6.C。【解析】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引起生物体内基因重新组合的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常见的有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精子与卵细胞中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以及基因拼接技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7.(2008广东生物25)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多选) ‎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7.BCD。【解析】由于“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不会影响起始密码,故一定有蛋白质产物。如果缺失后刚好形成终止密码,将出现B情况;如果终止密码在缺失的那个核苷酸对后出现,将出现C情况;由于只缺一个核苷酸对,导致其后段三个相邻的碱基排序全部打乱,将出现D情况。如果缺失的核苷酸对出现在内含子中,则蛋白质不变。‎ ‎8.(2008广东生物24)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正确的描述是(多选)‎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8.ABD。【解析】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这是与基因突变的一个明显区别。它包括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两种。低温与秋水仙素都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不能正常地进入分裂期,而多数停留在间期(复制完成后)。由于观察细胞分裂的分裂相对,要将洋葱分生组织进行解离、.固定、染色等,细胞已成死细胞,因此,不会看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动态过程。‎ ‎9.(2007上海生物14)一杂合体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体的是 A.根 B.茎 C.叶 D.花粉 ‎9.D。【解析】二倍体杂合体植物的根、茎、叶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以一对等位基因为例),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新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aa,是杂合体。花粉的基因型为A或a,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新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是纯合体。‎ ‎10.(2007广东生物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0.D。【解析】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突变。‎ ‎11.(2008广东生物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11.B。【解析】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获得抗病基因,而单倍体育种不能。‎ 二、非选择题 ‎12.(2008山东理综26)(19分)番茄(2n=24)的正常植株(A)对矮生植株(a)为显性,红果(B)对黄果(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AaBB与aaBb的番茄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 种, 基因型的植株自交产生的矮生黄果植株比例最高。自交后代的表现及比例为 。‎ ‎(2)在♀AA×♂aa杂交中,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比, ,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 。‎ ‎(3)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 在第二个密码子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 ‎(4)转基因技术可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番茄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①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 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b. 。‎ c. 。‎ ‎②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 ‎③若假设成立,据此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 ‎12.【答案】(1)4/aaBb/矮生红果∶矮生黄果=3∶1;(2)13或11/正常或矮生;(3)Y/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4)①答案一: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b.通过转基因技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c.通过转基因技术,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测定其赤霉素含量和株高。(答案二中b和c次序不做要求)②与对照比较,正常植株在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与对照比较,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株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③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 (2009广东生物26)《物种起源》出版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多选)‎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1.D。【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 ‎2.(2009江苏生物20)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 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故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2.B。【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 ‎3.(2009上海生命科学27) 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基因组变异过快 B.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3.D。【解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复制增殖。‎ ‎4.(2009上海生命科学32)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4.B。【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 ‎=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 ‎5.(2008山东理综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件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5.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进化的结果是使种群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 ‎6.(2008江苏生物1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6.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16%AA 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 ‎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 ‎7.(2008广东生物23)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7.A、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野生型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是有利的。‎ ‎8.(2007广东生物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8.C。【解析】该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织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 二、非选择题 ‎9.(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34)(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采用的简便技术是______。‎ ‎9.(10分)【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解析】注意“基因库、进化论、生存斗争、种群基因频率、PCR技术”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内在因素:具有普遍性、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适者生存是结果。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江陵一中生物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0.(2009上海生命科学41)(11分)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项 目 浅色蛾 黑色蛾 工业污 染区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 (4)结论: 。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 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 ‎②结果与分析: 。‎ ‎10.(11分)【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右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解析】注意“正反交判断显隐性、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深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人类遗传病 一、选择题 ‎1.(2009安徽生物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II2为色觉正常的耳袭患者,II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II4(不携带d基因)和II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1、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1.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必修2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综合知识。设红绿色盲正常基因为B,不正常的基因为b,可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DdXBY,Ⅱ4基因型为1/2DDXBXB或1/2DDXBXb,后代中不可能患有耳聋,单独考虑色盲这一种病,只有1/2DDXBXb这种基因型与DdXBY才能会出现有色盲的男孩患者,几率为1/4。‎ ‎2.(2009广东生物8)下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2.B 【解析】红绿色盲遗传为交叉遗传,而Ⅲ-9只有一条X染色体,且其父亲7号正常,所以致病基因来自母亲6号,6号表现正常,肯定为携带者,而其父亲Ⅰ-2患病,所以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3. (2009广东生物20)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3.A 【解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A 或Aa,发病率为19%,可知正常概率为81%,a基因频率为9/10,可推出妻子为AA的概率为1%/19%=1/19,Aa的概率为2×9/10×‎1/10/19‎%=18%/19%=18/19。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1/19+18/19×1/2=10/19‎ ‎4.(2009江苏生物18)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所谓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疫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①中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③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而②中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1三体综合症,21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而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 ‎5.(2008广东生物7)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 如图所示,预防该 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5.A 【解析】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遗传病,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异常,因此胚胎时期,通过进行染色体分析,即可检测是否患病。由图可知,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呈正相关,提倡适龄生育。‎ ‎6.(2008上海生物23)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 A.体细胞的细胞质 B.生殖细胞的细胞质 C.体细胞的细胞核 D.生殖细胞的细胞核 ‎6.D 【解析】病人的致病基因大部分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因此把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的致病基因替换后,就可以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 ‎7.(2007上海生物2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7.C 【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先天性疾病不全是遗传病,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 ‎8.(2007广东生物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8.C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对夫妇父母均为杂合子Aa,这对夫妇为杂合子Aa为2/3,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榔率为:2/3×2/3×1/4=1/9。‎ ‎9.(2008广东理基46)下图9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9.B 【解析】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5为XbY,I1为XBXb,I2为XBY,II3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当II3为XBXb时,与正常男性婚配,会生出患病男孩。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正常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当II4与携带者婚配时,后代可能会出现患病男孩。‎ ‎10.(2007上海生物9)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下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A.XHY,XHXH B.XHY,XHXh C.XhY,XHXh D.XhY,XHXH ‎10.C 【解析】由系谱图可知其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XhY,XHXh ‎ 二、非选择题 ‎11.(2009江苏生物33)(8分)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 。‎ ‎(3)若Ⅳ-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 ‎11.(8分)【答案】(1)Y染色体遗传和X染色体隐性遗传;(2)X染色体显性/ 1/40 000、 10 002/40 000、 29 997/40 000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AA、Aa、a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疾病的推导和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1)用代入排除法,分别用各种情况代入遗传系谱图逐一排除,遗传系谱图中没有只传男性所以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Ⅱ ‎-4有病,其子正常,所以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该遗传病在后代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所以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成立则Ⅳ-5的基因型为1/2、1/2,她可能与正常的男性XaY(概率9999/10000)和患病男性XAY(1/10000)结婚,然后组合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则为1/10000x1/4=1/40 000, 为1/4x9999/10000+1/2x1/10000= 10 002/40 000, 为29 997/40 000。(3)若Ⅳ-3表现正常,但是Ⅳ-4有病,那么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Ⅳ-5的基因型为Aa,他的丈夫可能是AA、Aa。其女儿可能为AA、Aa、aa。‎ ‎12.(2009山东理综27) (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Ⅱ-2的基因型为 ,Ⅲ-1的基因型为 。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着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此项研究的结论: 。‎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 的结合。‎ ‎(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 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②下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 ‎12.【答案】(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AaXbY aaXBXb 7/32;(2)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翻译(蛋白质的合成),并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发病程度)有关/核糖体;(3)(小鼠)睾丸/解离固定液/醋酸洋红染液/压片/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缺失。【解析】本题考察了以下的知识点:(1)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由图示难以推断甲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不满足有中生无和无中生有的任何一个规律)。这样我们可以直接来看Ⅱ-2病而I—1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较易推断出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Ⅲ-2的基因型AaXBY, Ⅲ-3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①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3/4=3/32②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1=1/8,所以二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32+1/8=7/32。(2)图表形式呈现一定的信息,要求学生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并作出相关推测。由图标中的数据发现CGG重复次数不影响F基因的mRNA数,即不影响F基因的转录,但影响F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数,即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推测很可能是由于CGG重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进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3)本题考察了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比较贴近课本。首先学生要对课本上关于有丝分裂实验中的系列步骤要熟知,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然后将知识迁移到减数分裂实验观察中。‎ ‎13.(2009上海生命科学40)(12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1)甲病属于 遗传病。‎ ‎2)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遗传病。‎ ‎3)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4)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1)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 基因和 基因。‎ ‎2)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 ‎3)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 ‎13.(12分)【答案】(1)Y的差别;(2)1)常染色体隐性; 2)X连锁显性(伴X染色体显性); 3)1/4;4)1/200;(3)1)H/ IB;2)HhIAIB ;3)7/16。【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相关知识。⑴Y的差别部分指只位于Y染色体上,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⑵①由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患病可以推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Ⅱ2是女患者但其父亲不患病则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对于乙病Ⅰ1和Ⅰ2患病而Ⅱ1正常,应为显性遗传病,再根据子代男女患病率不同可知应为X连锁;③根据遗传系谱图,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Y(2/3)或AAXBY(1/3)(A,a代表甲病致病基因,B,b代表乙病致病基因)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3/4,则同时患病的概率为1/3*3/4=1/4;④Ⅱ4基因型为aa,正常女子是携带者(Aa)的概率为1/50,子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50*1/2=1/200;⑶①解题关键是仔细阅读题中相关信息,H物质在IB基因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②Ⅲ2的表现型为AB型,既有凝集原A又用凝集原B,应有H基因同时又会由Ⅱ2继承一h基因,则基因型为HhIAIB;③该夫妇所生孩子中O型血所对应的基因型为HHii、Hhii、hhIAIB、hhIB i、hhii和hhIAi,几率为7/16。‎ ‎14.(2008江苏生物27)(8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 。‎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因此建议_____________。‎ ‎14.(8分)【答案】:(8分)(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 1/60000和0 优先选择生育女孩。【解析】由I1和I2正常,II1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知乙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且II6和II7正常,III7患乙病,推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3基因型为aaXbY,推知II2为AaXBY,II3为AaXBXb,推知III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AAXBY,1/3,或AaXBY,2/3。正常女性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00,后代如果是男孩甲病发病率为1/100000×2/3×1/4=1/60000,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如生男孩乙病发病率为1/100×1/2=1/200。如果生女孩,甲病发病率为1/1000×2/3×1/4=1/60000,乙病发病率为0,从优生角度看应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15.(2007广东生物33)(7分)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排列(STB,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 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请问:‎ ‎(1)双亲中哪一位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 正常分离?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题中A~G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 正常分离____方的基因型(用+、-表示)。‎ ‎(2)21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 中。‎ ‎(3)能否用显微 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其依据。‎ ‎15.(7分)【答案】(1)父亲,并正确填出图中A的基因型;正确填出图中B、C的基因型;正确填出图中D、E、F、G的基因型。(A、B、C圆圈中括号内、外的内容相对应)请严格参照下图评分:‎ ‎(2)细胞核;(3)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21三体综合症患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解析】考查考生对遗传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解释、判断相关遗传学现象和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