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复习 人口统计图 含答案打印版
一、柱状图的判读 【例1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回答: (1)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反思归纳】柱状图的判读: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线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够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 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路:①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_高低_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纵坐标因子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规律;④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二、结构类图(圆形图)的判读 【例2】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乙、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2)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自然增长率高 【反思归纳】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的分析思路 圆形图,是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表。这种图表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 分析圆形图的一般思路: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三、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例3】读下面三角形坐标图,其中X、Y、Z分别表示某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那么图中A点代表的国家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反思归纳】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三条边的若干条 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_三_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 百分比结构。 (1)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特点 ①三角形统计图因为是表示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③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⑤读图中某一点数值时,可以采取过该点作辅助线与坐标轴相交去读数的简便方法,但要注意所作辅助线一定要针对所对应坐标轴,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倾斜且要平行于相邻坐标轴。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下图中的箭头①、②、③所示的方向。 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 a、b、c(即转为所读坐标轴原点处的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 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5%,15~64岁为70%,65岁及以上为5%。 二、金字塔图的判读 【例4】 18~20岁是高考适龄人口,从2000年至2008年,全国高考适龄人口持续增加,2009年是中国高考适龄人口的转折年。下图为“2000年和2009年10岁至20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人口金字塔图”。据图回答下题。 下列有关广东和山东两省高考适龄人口,叙述正确的是 ( ) A.广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小于山东省2000年的高考适龄人口总数 B.2000年和2009年相比,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下降最多的是19岁的高考适龄人口 C.广东省2013年高考适龄人口总数将出现大幅度下降 D.2009年以后几年山东省高考适龄人口数递减速度快于广东省 【反思归纳】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图表构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两栏(男左女右),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下小上老),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横坐标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判读技巧: (1)人口金字塔图能够说明某区域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将出现的人口问题。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第一种,年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传统型”人口自然增长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是育龄人口比重高,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大,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就是_迅速增长,不断扩张__。 第二种,成年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传统型),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总规模继续增大。 第三种,老年型(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上宽下窄)。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低出生、低死亡、低的自然自然增长率——现代型)。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口比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将呈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将会缩减。 (2)、人口金字塔图还能说明各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由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别、战争以及人口迁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某一年龄段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的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问题在人口金字塔图上表现为图形的左右不对称,如下图所示。 图1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多女少,原因可能是由于大量的青壮年男性人口迁入所造成的。而图2中,青壮年人口性别比例是男少女多,原因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生过战争,夺去了大量的青壮年男性的生命所致。 【例5】(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图1 【例6】(2009·江苏地理)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回答: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图2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例7】 (2011·上海)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年到 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例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 2000年(灰色)和2050年(白色)我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2009年8月媒体报道,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温州、重庆等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用工荒”。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的技工,有些地区的普工、服务员、学徒工也出现较大缺口。 (1)材料一中“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珠三角、长三角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练习题】读下图,完成1~2 题。 1.2000年与2050 年中国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 人口总量庞大 ② 人口增长快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 A.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B.面临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 D.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大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据统计,整个清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占当时整个东北人口的近一半。“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影响巨大的文化现象,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次空前的移民壮举。据此完成3-4题。 3.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北地区(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4.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使东北人口金字塔最有可能接近于图中的( )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5~7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 A.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7.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 A.中国 B.泰国 C.印度 D. 日本 8.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人口问题,使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专家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 材料二: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据《南方日报》2005年8月4日报道,广东省缺少的主要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 ⑴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 。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中提及“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 (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是 。 ⑶“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4)请简要分析广东省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9.读图,回答问题:(1)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________年。 (2)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具有___________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例1 】1C 2A 【例2】1B 2D 【例3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例4】D 【例5】1B 2B 【例6】1B 2D 【例7】答案:(1)1 (2)2010 (3)1986 1990 (4)1953年: 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高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医疗保健状况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982年:0~4岁婴幼儿比例明显低于5~9岁儿童比例,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 【例8】[答案] (1)“未富先老”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负担加重。问题: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参考答案:1—7.BDBABCD 8.⑴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70年代初)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⑵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⑶“未老先富”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社会负担加重 劳动力短缺、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寂等 ⑷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9.(1)2015—2020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028(+2) (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 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