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10文言文阅读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专题10文言文阅读练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 A组 2015~2013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 一、(2015·大连4月双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元景山,字珤岳。少有器局,干略过人。周闵帝时,随从大司马贺兰祥击吐谷浑,以功拜抚军将军。其后数从征伐,累迁仪同三司,赐爵文昌县公,授亹川防主。后与齐人战于北邙,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进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户。从武帝平齐,每战有功,拜大将军,改封平原郡公。‎ 治亳州总管。先是,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聚结亡命,每为劫盗。前后牧守不能制。景山下车,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禽其党与数百人,皆斩之。法令明肃,盗贼屏迹,称为大治。陈人张景遵以淮南内属,为陈将任蛮奴所攻,破其数栅。景山发谯、颍兵援之,蛮奴引军而退。宣帝嗣位,从上柱国韦孝宽经略淮南。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以轻兵袭孝宽。孝宽窘迫,未得整阵,为亮所薄。景山率铁骑三百出击,破之,斩亮传首。‎ 高祖为丞相,尉迥称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高祖甚嘉之,进位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之以郧州入陈也,陈遣将樊毅、马杰等来援。景山率轻骑五百驰赴之。毅等惧,掠居民而遁。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拜安州总管,进位柱国,前后赐帛二千匹。‎ 高祖受禅,拜上柱国。明年,大举伐陈,以景山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遣上开府邓孝儒将劲卒四千,攻陈甑山镇。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陈将鲁达、陈纪以兵守涢口,景山复遣兵击走之。陈人大骇,甑山、沌阳二镇守将皆弃城而遁。景山将济江,会陈宣帝卒,有诏班师。景山大著威名,甚为敌人所惮。后数载,坐事免,卒于家。时年五十五。赠梁州总管,赐缣千匹,谥曰襄。‎ ‎(选自《隋书·列传第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级居多,加开府,迁建州刺史  迁:升迁。‎ B.景山下车,逐捕之 下车:官吏初到任。‎ C.宣帝嗣位 嗣:继承。‎ D.未得整阵,为亮所薄 薄:轻视。‎ 解析 薄:迫近。‎ 答案 D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域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B.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C.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D.景山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与毅战/于漳口二合/皆克/毅等退保甑山镇/其城邑为消/难所陷者/悉平之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关注名词,通过判断其在句中所作成分进行断句。如“毅”指樊毅,第二个“毅”做主语,其前应断开;“甑山镇”做宾语,其后应断开。再结合句子中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及句意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景山才略过人,英勇善战。周闵帝时,跟随大司马贺兰祥攻打吐谷浑,因战功被授予抚军将军之职;后随武帝平定齐地,每战有功,被授予大将军之职。‎ B.元景山管辖亳州时,治政有方。聚结亡命之徒的州民王回洛、张季真等人,历任州官都不能制服他们,而元景山在斩杀他们后,还抓住其同党数百人。‎ C.元景山忠心于高祖,备受赏识。高祖做丞相时,元景山就因功得高祖赞许,晋升为上大将军;在司马消难之乱中,再立奇功,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 D.元景山驰骋疆场,威名大著。高祖登基翌年大举伐陈,元景山担任行军元帅,他率军出征,调兵遣将,攻城取镇,所向披靡,大败敌军,甚为敌所忌惮。‎ 解析 元景山没有斩杀王回洛、张季真,原文是说二人逃奔江南了,其同党数百人皆被斩杀。‎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荥州刺史宇文胄与迥通谋,阴以书讽动景山,景山执其使,封书诣相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人遣其将陆纶以舟师来援,孝儒逆击,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 ‎(2)陈人派遣他们的将领陆纶率领水军来增援,邓孝儒迎头拦击,打败了敌军。‎ ‎【参考译文】 ‎ 元景山,字珤岳。年少时就很有器量,才干谋略过人。周闵帝时,随从大司马贺兰祥攻打吐谷浑,因战功被授予抚军将军之职。这以后多次随军出征讨伐,多次升迁后为仪同三司,赐文昌县公爵位,被授予亹川防主之职。后来与齐人在北邙大战,斩敌首级最多,加授开府,升迁为建州刺史,晋封宋安郡公,食邑三千户。跟随武帝平定齐地,每次作战都立下战功,被授予大将军之职,改封平原郡公。‎ 元景山担任亳州总管。先前,亳州百姓王回洛、张季真等聚集一些亡命之徒,常常抢掠盗窃。历任州郡长官不能制服他们。元景山到任之后,追逐搜捕他们,王回洛、张季真孤身逃奔江南。元景山擒获他们的同党数百人,全部斩首。法令清明严肃,盗贼收敛形迹,被称为政治修明,局势安定。陈人张景遵以淮南之地归附,被陈将任蛮奴攻打,被攻破了好几个营寨。元景山调动谯地、颍地的军队救援,任蛮奴带领军队退去。周宣帝继承君位,元景山跟随上柱国韦孝宽规划治理淮南。郧州总管宇文亮谋图不轨,率轻锐部队偷袭韦孝宽。韦孝宽处境险恶,没来得及整列队阵,宇文亮军已经迫近。元景山率三百铁骑出击,大败宇文亮,斩了他的首级并传送到京师。‎ 高祖做丞相的时候,尉迥兴兵作乱。荥州刺史宇文胄与尉迥串通谋反,暗地里写信游说鼓动元景山(造反),元景山抓住他们的信使,封好书信送到丞相府。高祖非常赞许他,加封他为上大将军。司马消难举郧州郡投奔陈,陈派遣将领樊毅、马杰等增援司马消难。元景山率五百轻骑兵奔赴战场。樊毅等人畏惧,抢掠了居民就逃跑了。元景山追赶他们,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与樊毅在漳口作战,两次交战都胜利了。樊毅等退守甑山镇。该城是被司马消难攻陷的城池,全都平定了。元景山被授予安州总管,又提升为柱国,前后赏赐两千匹帛。‎ 高祖登基,元景山被授予上柱国。第二年,大规模兴兵伐陈,让元景山担任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韩延、吕哲从汉口出兵。派遣上开府邓孝儒率领四千精兵,攻打陈的甑山镇。陈人派遣他们的将领陆纶率领水军来增援,邓孝儒迎头拦击,打败了敌军。陈将鲁达、陈纪带兵镇守涢口,元景山又派遣军队,打跑了他们。陈人非常害怕,甑山、沌阳两镇守将都弃城逃跑。元景山要渡过长江时,正赶上陈宣帝死了,有诏书下令还师。元景山威名大著,很被敌人惧怕。过了几年,元景山因事获罪被免职,死在家里。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封他为梁州总管,赏赐千匹细绢,谥号为襄。‎ 二、(2015·郑州市考前适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都,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服除,迁中书侍郎。‎ 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 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笃孝:非常孝顺。‎ B.当官则正言 正言:说正确的话。‎ 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姻家:结为亲家。‎ D.以成至治 至治:大好局面。‎ 解析 “正言”在这里应解释为“言词严正”。‎ 答案 B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解析 可根据句意、句子结构、专用名词等断句。“尝作陋室铭以见志”中的“以”字连接手段与目的,不可断开,排除A项和B项;“礼部尚书”是专用名词,排除C项。‎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 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 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 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便。‎ 解析 “坚决弹劾了二人”错,原文是“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时,应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译准关键词语。(1)“谒”,拜见;“存亡”,去世;“数”,多次。(2)“凡”,凡有(凡是);“曹事”,官署事务;“异同”,不同的意见。‎ 答案 (1)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 ‎(2)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 ‎【参考译文】‎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是从博陵迁居到这里的。崔沔纯正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郤诜啊!”推荐他任左补阙。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不能使他屈服。‎ 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皇帝)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姚崇、卢怀慎当时正执政,一起推荐崔沔说他有史才,让他转任著作郎,夺去了他的权力,大概是畏惧他吧。过了很久,他又担任太子左庶子。母亲离世,崔沔在房前接受宾客的吊唁,宾客都不曾进到停放棺柩的内室。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崔沔守孝期满,升任中书侍郎。‎ 玄宗因为仙州的刺史屡次死亡,打算废掉仙州,崔沔请求将治所移至舞阳,舞阳,原来是樊哙的封国,更名为樊州,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仙州最终被废掉了。崔沔喜欢谈论朝政得失,有人说:“现在的中书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行事,侍郎虽然辅佐宰相,也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崔沔回答说:“‎ 百官分担的职务不同,上下相互联系,以便实现大治,怎么可以一味顺从,空领俸禄呢?”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州内大雨,积水冲毁庄稼,崔沔放宽禁令方便百姓。后来,被皇帝召回,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任集贤修撰,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讨论增加宗庙祭祀用的礼器笾和豆,又想要提高丧服的规格。崔沔说:“增加笾、豆的数量,并不能尽盛天下的美物,而将其安放在宗庙里,只不过近乎奢侈罢了。”韦述等人的意见与崔沔相合,皇帝又下诏让中书门下审议裁定,于是宗庙每座笾、豆各设为六,其余仍然按照旧的制度。‎ 每当朝廷有难以决定的争议时,都向崔沔咨询,然后选取中间意见。崔沔去世时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崔沔持家俭省节约,俸禄随时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不营建住宅,曾经作《陋室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三、(2015·山西四校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尽,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格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第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输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 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大学士严嵩擅政      擅政:擅长政事。‎ B.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 得罪:获罪。‎ C.惟日读《周易》为疏解 疏解:做阐释。‎ D.衰病侵寻 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解析 擅政:独揽国政。‎ 答案 A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解析 作答本题,可找出各项差异处,然后对其进行语法分析,确定正误。如第一处,当断“还”之后,与“束”构成主谓关系;“父”当为下句主语,不可做“还”的宾语。第二处当断在“卒”之后,“卒”为“父”的谓语;“已前”为“卒”的修饰语。第三处当断在“饮水”之后,与“枕块”同为“束”的谓语。第七处当断在“位”之后,“嗣位”不可分开。‎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吏将沈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C.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法律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最终在家去世。‎ 解析 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 ‎(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 ‎【参考译文】‎ 沈束,字宗安,是会稽人。父亲沈尽,做邠州知州。沈束考上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授予徽州推官,被提升为礼科给事中。‎ 当时大学士严嵩独揽政权。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去世,沈束请求丧葬善后仪式,严嵩却阻挠不给予。沈束说:“周尚文作大将,以忠义称许自己。曹家庄那一场战役,他建立了奇功,应该赐封爵位给他并延及他的子孙。其他如董旸、江瀚,极力抗击强敌,随后为国而死。虽然已经立庙祭祀,但应该赐予祭祀,来表彰他们为国而死的忠心。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封官夺职,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奏章呈入,严嵩很愤恨,激起皇帝发怒,将奏章下到吏部都察院讨论。闻渊、屠侨等人说沈束没有其他居心,只是豪放不受拘束应当治罪。皇帝越发恼怒,夺去了闻渊、屠侨二人的俸禄,还将沈束关进钦犯监狱。之后,刑部以沈束奏事没有事实根据治罪,交钱赎还本职。特命在朝廷杖打沈束,仍旧关在钦犯监狱里。当时沈束进入谏官官署不到半年。过了一年,俺答迫近都城。司业赵贞吉因请求赦免沈束而获罪,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替他说话了。‎ 沈束被拘囚了很久,衣食多次断绝,只有天天读《周易》并为此做阐释。后来他的同乡沈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是沈束的同族,为同族进行报复,下令狱吏将沈的手脚铐起来。因徐阶的劝阻,才得以免除重刑。等到严嵩离位时,沈束在狱中已经被关了十六年,他的妻子张氏向皇帝上书说:“我的夫家有年老的父亲,年纪八十九岁,衰老病弱,逐渐发展,生命已朝不保夕。过去我因为沈束没有儿子,给他纳妾潘氏。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于是,我与她一起寄居在旅舍 ‎,靠织布来供沈束的衣食。日积月累,非常凄苦。想回家侍奉公公,那么丈夫的饭食就无法供给。想留下来供养丈夫,但是公公又将不久于人世。思索再三,进退无良策。我愿代替丈夫被拘囚入狱,让丈夫能够为父亲养老送终,之后再回来坐牢,这实在是陛下莫大的恩德。”法律部门也为沈束请求,皇帝还是不许。‎ 皇帝非常痛恨言官,用廷杖、流放的手段还不足以阻止他们上言,就长期拘囚来困住他们。但天天让狱吏上奏他们的言语、饮食、休息等情况,这叫作监帖。有时无所得,即使是戏言也要向皇上报告。一天,一只喜鹊在沈束的面前聒噪,沈束骂道:“哪有喜事降临到罪人身上的?”狱吏将这向皇帝奏报,皇帝心有所动。正巧户部司务何以尚正上书营救主事海瑞,皇帝大怒,用杖责打,并将何以尚禁锢在钦犯监狱中,而把沈束释放回家。‎ 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了,穆宗继位。复任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父丧期满,被召为都给事中。不久又提升为南京右通政。又以病辞官。穿粗布衣服吃粗食,最终在家去世。沈束被囚入狱共十八年,等到他出狱,最终也没有子嗣。‎ 四、(2014·吉林九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辩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无挠我者           挠:扰乱。‎ B.国计反屈于初 屈:穷尽。‎ C.利韩世忠家宝玩, 籍之 籍:登记。‎ D.衢州郑逢辰以缪举 缪:错误。‎ 解析 C.“籍”应为“抄没”。‎ 答案 C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徐鹿卿居官廉约清峻的一组是(  )‎ ‎①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②躬自钩考,尽得其实 ③富者乐分,民无死徙 ‎ ‎④行法必自贵近始 ⑤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⑥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解析 要注意题干要求“全部表明”“徐鹿卿”“居官廉约清峻”。①是说明徐鹿卿为政有方,体恤民情;③是说徐鹿卿的政绩;⑤是说冯惟说的行为。‎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中使学宫幸免。‎ 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赞许,以其政绩劝勉各县。‎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涂时,横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平民感泣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因皇上的恩遇招致越来越多人的妒忌,请求罢去官职但没有得到理宗的允许。‎ 解析 D.“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表述有误。徐鹿卿是因为“委使不当”先弹劾自己,又和诗而遭弹劾的。(信息见第三段)‎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大家”“快”(意动),“居言路”“属”。‎ ‎(2)注意“容”“击节”“出”。‎ 答案 (1)卿大夫之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2)直道不能被人容纳,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 ‎【参考译文】‎ 徐鹿卿,字德夫。广泛地通晓经史,因擅长文学在乡里闻名,后来的学者争相以他为宗师。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考中进士,有关官署按其对策决定他名列第二位,详定官因其文章直露而加以贬低,结果置第十位。徐鹿卿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曾因直言相道被贬谪居,徐鹿卿选择他的言行,刻石树立在学校以此为校训。建立养士的纲常条纪,学田多分布在溪峒,时时征赋没有准则、限度,农民为此感到痛苦不堪,徐鹿卿去抚恤民众,结果没有拖欠租赋的人。后来盗贼作乱,围绕城邑的屋宇皆被毁坏,只有学宫幸免,故徐鹿卿说:“是没有谁来扰乱我们的。”‎ 真德秀担任泉州知州,请他在南安任职,徐鹿卿以不便养母为借口推辞。真德秀说:“志同道合,可以拯民,你还担忧什么而不来呢?”徐鹿卿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她欣然答应了这个要求。到职后,首先就罢免了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注明版籍,革除预借,疏决壅塞阻滞,通达冤抑,其县邑大治。真德秀不久担任福建路长官,疏列他的政绩来劝勉各县。逢歉收年,处理得法,富有的愉快地分出财物,民众没有死亡、迁徙的。正当岳珂驻守当涂,制置茶盐,诡称为国谋利,横征暴敛百出,商旅不敢通行于此地,国家收入反不如其初。朝廷命徐鹿卿核实这件事,官吏争相逃窜隐匿。徐鹿卿宽定其期限,亲自审查勾考,全部了解了其实际情况。岳珂辟置贪官酷吏,揭人隐私陷害百姓,没收他们的财产,平民李士 贤有稻二千石,被囚禁了半年。徐鹿卿全部释放而劝他们将余财分给贫民,都感泣涕零奉命而行。徐鹿卿倡议罢去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被捕者自己说:“我是相府人。”徐鹿卿说:“行法一定得从近依富贵的人开始。”最后还是依法处罚。丞相史弥远的弟弟担任温州通判。用韩世忠家传的珍宝玩物获利,籍没之,徐鹿卿奏请削夺了他的官职。‎ 起初,徐鹿卿邀请衢州推官冯惟说来婺州断狱案,冯惟说平素廉洁、直率,到后则辨别曲直,查出湮没已久的禁查之事。卿大夫之家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不快,正值乡人聚集一起提意见,于是嘱请弹劾冯惟说。州官索要告发冯惟说的盖有手印的文书,冯惟说笑道:“是不是还可以任官呀?”自己在盖有手印的状纸上题诗后离开了。衢州郑逢辰因错误地举荐了人,徐鹿卿因为委任使者不当,两人相继自己奏请免职,又相互和诗酬唱。御史把他们二人弹劾、罢免。后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辞不就职。丞相杜范送书信给他说:“直道不能被人容纳,使人击节叹息。你不出任就职,难道是因为冯惟说的缘故吗?冯惟说即将有新的任命了。”徐鹿卿于是才出来任职。皇上对他诚恳地关心,以致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妒忌,有的撰拟假的奏疏托请徐鹿卿给以传递,屡次诋毁宰相以及各种大小官员,徐鹿卿开始不知道,后来就在皇上面前洗刷自己,请求罢去官职,理宗皇上对他说:“你离职而去,正好中了奸人的计谋。”诏令临安府根绝捕拿造假疏的人,因事件与一些有势力的要人有牵连,狱事没有依法追查到底。‎ 徐鹿卿居家忠孝友睦,喜怒不表露于形,恩怨都能泯灭不言,宗族亲属,乡里党人,都得欢喜之心。担任官职廉洁、简约、清正、严峻,不随便拿取一点点东西,一栋草庐刚能遮挡风雨。谥号“清正”。‎ 五、(2013·济南市高三5月三模)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②,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 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俞允之。‎ 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命抚、按官敦促上道。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迁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 ‎【注】 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讲官:为皇帝讲读经史的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    务:务必。‎ B.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寝:停止。‎ C.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 厘:治理。‎ D.帝乃遣行人赍手敕即家起之 赍:带着。‎ 解析 务:致力。‎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哉 B.迁乃遣子正入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 余船以次俱进 D.且足国在节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解析 A.连词,若,如果;介词,像。B.乃,连词,就;副词,竟。C.介词,在;介词,按照。D.连词,况且,递进关系。‎ 答案 D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谢迁善于进谏的一组是(  )‎ ‎①及进讲,敷词详切 ②力辞,服除始拜命 ③迁乘间言之 ④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⑤除夕赐御制诗 ⑥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解析 ①讲课认真;②守孝不做官;⑤皇帝赏赐。‎ 答案 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迁做官后曾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建议皇帝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的事。‎ B.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及尚书倪岳坚持反对。‎ C.孝宗晚年,宦官违法乱纪,以空名领取粮饷,危害很大。谢迁进谏得到了皇帝的赞同。‎ D.谢迁善于进谏,得到几任皇帝的赏识,晚年依然得到皇帝的重用,并且待遇优厚。‎ 解析 “以皇帝过于年轻为由”不对,应该是以“礼”为主因。‎ 答案 A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近贤人疏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 ‎(2)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 ‎(3)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的使者。‎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是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 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获得孝宗多次称赞。‎ 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近贤人疏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堪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也持反对意见,此议于是搁置下来。‎ 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一定诛杀,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 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遣官员带着自己亲手写的诏书到谢迁家起用他,命巡抚、按官敦促他上路。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六、(2015·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 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注】 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委于一        委:交付。‎ B. 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C. 余既以谴来此      谴:被贬职。‎ D. 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 解析 幸:希望。‎ 答案 D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B.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C.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D.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 解析 可根据动词中心、联系语意断句。‎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B. 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C. 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D. 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解析 “终能分享颜氏之乐”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 ‎(2)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参考译文】‎ 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 ‎,种了两株衫树,一百棵竹子,作为宴请宾客和自己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盐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哑然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暗地里奇怪,颜渊凭着一竹筒食物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渊却不改变自己的乐趣。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如此困窘贫穷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务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想远离污浊的尘俗,摆脱琐事的羁绊,在讲修养道德品质的地方徜徉,却每每被琐事羁绊而脱不了身。这样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一个士大夫,当他尚不懂深刻人生的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以获取玉帛美女为满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照义理去探求人生的真谛,抛弃那些身外的浮华而收获他的充实,做事从容自得,心胸宽广的,不以天地为大,生死不以为忧,更何况在此之下的事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这种快乐)即使是帝王也不能超过他,大概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诚心实意地想磨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秽,追慕圣人贤者的高尚品德,我连别人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却想得到颜渊那样的快乐,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做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时做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就能追随得到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老体衰。但是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B组 2015~2013各省市模拟试题精选 一、[2015·沈阳市高三质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燮字德公,后汉谏臣李固之子。初,固既策罢,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同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积德累仁,何以遇此?”密与二兄谋豫藏匿燮,托言还京师,人咸信之。有顷难作,下郡收固三子。二兄受害,文姬乃告父门生王成曰:“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成感其义,乃将燮入徐州,令变名姓为酒家佣。‎ 燮从受学,酒家异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后梁冀既诛而灾眚 屡见。明年,大赦天下。燮乃以本末告酒家,酒家具车重厚遣之,皆不受,遂还乡里。姊弟相见,悲感傍人。既而戒燮曰:“今弟幸而得济,岂非天邪!勿妄与外人往来,慎无一言加于梁氏。加梁氏则连主上,祸重至矣。唯引咎而已。”燮谨从其诲。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宾之位而祠焉。‎ 州郡礼命,四府并辟,皆无所就,后征拜议郎。及其在位,廉方自守,所交皆舍短取长,好成人之美。时颍川荀爽、贾彪,虽俱知名而不相能,燮并交二子,情无适莫,世称其平正。‎ 灵帝时拜安平相。先是安平王续为张角贼所略,国家赎王得还,朝廷议复其国。燮上奏曰:“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时议者不同,而续竟归藩。燮以谤毁宗室,输作左校。未满岁,王果坐不道被诛。‎ 擢迁河南尹。时既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陈谏,辞义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邵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节选自《后汉书·李燮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酒家异之,意非恒人     恒:平常的、普通的。‎ B.后梁冀既诛而灾眚屡见 眚:灾难。‎ C.州郡礼命,四府并辟 辟:征召。‎ D.虽俱知名而不相能 能:胜任。‎ 解析 能:和睦。‎ 答案 D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 B.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 C.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 D.‎ 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 解析 解答断句题,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名词,如本语段中的“邵”“燮”为人名,分别指甄邵、李燮,判断其在句中所做成分,进行断句。二是注意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如“会”“然后”等。三是注意文意。‎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燮的姐姐李文姬贤能又有智慧,看到兄长归来预知李家有灭族之祸,与兄长商量将李燮藏匿起来,并假称李燮返回京城了。‎ B.李文姬告诫李燮应当与外人彻底断绝来往,谨慎小心,不要去说梁氏的坏话,若提及梁家则会牵连到皇帝,祸殃恐怕立刻就降临。‎ C.王成逝世,李燮按照应有的礼节为其安葬,感激他的旧恩,并设了上宾牌位,四时祭奉他。‎ D.有个人得罪了梁冀,逃走去投奔甄邵,甄邵假装接纳而暗中告诉梁冀,梁冀将此人逮捕并杀害。‎ 解析 原文是“勿妄与外人往来”“祸重至矣”,曲解了原文。‎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执义先公,有古人之节。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续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守藩不称,损辱圣朝,不宜复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您对我父亲很讲道义,有古人的品节。现在把一个孤儿托付给您,李氏血脉的存亡就在您了。‎ ‎(2)刘续在封国没有好的政绩,又被妖贼俘虏,他守土不称职,玷污了朝廷,不应该恢复封国。‎ ‎【参考译文】‎ 李燮字德公,是后汉谏臣李固的儿子。当初,李固被罢官,知道自己不能免于灾祸 ‎,于是让三个孩子返回家乡。当时李燮十三岁,姐姐李文姬是同郡赵伯英的妻子,贤能而且有智慧,看到两个哥哥回来,知道了事情的前前后后,独自默然哀伤地说:“李家灭了!几代人积善累仁,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遭遇?”秘密地与两位哥哥商量预先将李燮藏匿起来,假称李燮返回了京城,人们都相信了。不久灾难发生,到郡抓捕李固三子。两个哥哥遇害,李文姬于是对父亲的门生王成说:“您对我父亲很讲道义,有古人的品节。现在把一个孤儿托付给您,李氏血脉的存亡就在您了。”王成为其义理所服,就带着李燮进入徐州,让李燮改名换姓给酒家当小工。‎ 李燮跟人学习,酒家感到很奇怪,认为他不是普通的人,把女儿嫁给他。李燮特别用心钻研经学。后来梁冀被诛杀,灾难屡次出现。第二年,大赦天下。李燮就将自己的身世本末告诉酒家,酒家备好车马重资送他上路,而李燮都没有接受,于是返回家乡。姐弟相见,悲伤得感动了旁边的人。事后李文姬告诫李燮说:“如今弟弟你幸运地活了下来,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你以后不要随便与外人来往,千万注意不要去说梁氏的坏话,若提及梁氏则会牵连到皇帝,灾祸会再次降临。只有归过失于自己罢了。”李燮恭敬地听从姐姐的教诲。后来王成去世,李燮也按照礼节为其安葬,感激他的旧恩,设了上宾牌位,四时祭奉他。‎ 州郡以礼召请,朝廷四府都征召李燮,而李燮都不应征。后来李燮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李燮担任议郎期间,始终廉洁方正以自守,交友都取其长而舍人之短,喜欢成人之美。当时颍川的荀爽和贾彪,虽然都知名当世却相互不和,而李燮却能和他们两人交往,感情上没有亲疏厚薄,世人都称赞李燮公允平正。‎ 灵帝时被任为安平相。以前安平王刘续被张角俘虏,国家把他赎回,朝廷商议让刘续恢复封国。李燮上奏说:“刘续在封国没有好的政绩,又被妖贼俘虏,他守土不称职,玷污了朝廷,不应该恢复封国。”当时议者意见不同,而刘续终以安平王身份归藩。李燮则因为毁谤宗室的罪名,而罚为输作左校。不到一年,刘续果然以不道罪而被杀。‎ 李燮被提拔为河南尹。当时朝廷不仅可以花钱买官,诏书又无故征募百姓三亿钱财来充实西园。李燮便上书进谏,辞义情切,皇帝才停止。之前颍川人甄邵巴结依附梁冀,担任邺令。有个同岁生员得罪梁冀,逃亡投奔甄邵,甄邵假装接纳而暗中告诉梁冀,梁冀立即将此人逮捕并杀害。甄邵被升迁为郡守,恰逢他母亲去世,甄邵暂且将母亲的尸体埋到马厩之中,先接受任命,然后才发丧。甄邵回到洛阳,李燮在路上遇见他,派人将甄邵的车扔到水沟之中,用皮鞭和木棍猛抽乱打,在布帛上大书“谄贵卖友,贪官埋母”,挂在甄邵的背上。(李燮返回后,)便上表列叙他的罪状。甄邵便被禁锢终身。李燮在职两年去世,时人有感于他家世代忠义正直,都哀伤痛惜。‎ 二、(2015·河南开封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权阉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阳明学”云。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守仁计取南昌,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初,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兵部尚书王琼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乱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笃信不疑       笃信:坚信深信。‎ B.学者翕然从之 翕然:安宁和顺。‎ C.官军奄至 奄至:突然到达。‎ D.谗邪构煽 构煽:挑拨煽动。‎ 解析 翕然:一致的样子。‎ 答案 B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C.‎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解析 解答此题时,先要阅读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由语境可知“龙场万山草木丛生”,“丛薄”是修饰万山的,不宜断开。这样可以排除A、D两项。后面“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应理解为“当地百姓十分欢喜,接着砍树建造房屋”,这里写了百姓的两种行为,可以断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天资聪明,潜心向学。十七岁和上饶娄谅谈论朱熹格物致知的大意,后来在阳明洞中苦思潜修,顿悟要义,学业大进。‎ B.王守仁刚正不阿,不惧权贵。他反对当权太监刘瑾滥捕,上疏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C.王守仁善于用兵,精于奇谋。巡抚南、赣,他亲率精锐士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计取南昌,纵火烧船,三十五天就平定宁王叛乱。‎ D.王守仁文武全才,颇受赞誉。他创立“阳明学”,弟子遍布天下,多次剿贼平乱,战功赫赫,百姓称赞,廷臣颂功,朝廷追封。‎ 解析 “顿悟要义”理解有误,原文为“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守仁急忙赶赴吉安,征发调集士兵粮草,整治军器船只,传发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使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卒尽力于王事。‎ ‎(2)假如没有王守仁,东南的事情几乎危险了,明世宗对此很了解,刚登帝位,立即征召王守仁入朝接受封赏。‎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是浙江余姚人。他天资特别聪敏,十七岁时拜见上饶娄谅,和娄谅谈论朱熹推究事物之理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研习学问),数年之后仍没有收获。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喜欢谈论军事,而且擅长射箭。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个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刘瑾大怒,王守仁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草木丛生,苗人、僚人杂居,王守仁根据当地的民俗教化引导百姓,当地的百姓十分欢喜,纷纷砍树造屋,让王守仁居住。荒远之地没有书籍,王守仁每日整理以前的见闻。突然领悟到推究事物之理获得知识,应当求之于内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培养良知为主。当时求学的人一致跟从他,弟子遍布天下,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称呼。十一年,王守仁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在此时,南中盗贼纷然并起。王守仁到了之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贼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贼营,俘虏、斩杀七千多贼人,远近的人惊叹他是神人。十四年,朝廷命王守仁去勘察福建叛军。他走到丰城,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急忙赶赴吉安,征发调集士兵粮食,整治军器船只,传发檄文揭露朱宸濠的罪行,使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卒尽力于王事。王守仁用计攻取南昌,朱宸濠十分害怕,发动南康、九江的全部兵力。丙辰日双方再次交战,官军败退,王守仁斩杀了首先逃跑的人。各军拼死作战,叛军又被打败。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臣子,官军突然来到。王守仁下令用小船装上干柴,乘风放火,焚烧了朱宸濠的副船,朱宸濠的船搁浅,他仓促间换船逃跑,王冕部下的士兵追赶擒住了他。共用了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叛军。当初,京城听到叛乱消息,大臣们都很震惊恐惧。兵部尚书王琼高声地说:“王守仁在南昌上游,一定能擒住叛贼。”到这时,王守仁果然传来捷报。当此时,谗佞奸邪的人挑拨煽动,祸患变乱不可推测。假如没有王守仁,东南的事情几乎危险了,明世宗对此很了解,刚登帝位,立即征召王守仁入朝接受封赏。思恩、田州的土酋卢苏、王受造反,朝廷于是下诏让王守仁凭原官的身份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祸乱平定,王守仁已经病得很厉害,上书乞求辞官。走到南安去世,灵柩经过江西,军民没有不穿着丧服哭着送别的。隆庆初年,朝廷大臣多称颂他的功劳。朝廷下诏追赠他为新建侯,谥号文成。‎ 三、(2015·银川一中第五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馀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注】 ①丞相,指秦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不能夺     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 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解析 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 答案 B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解析 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分析语句中的名词、谓语动词等。名词一般担当主语或宾语,它的前面或后面可以断句。比如“琥”,在“琥有请属”中“琥”担任了主语,其前应断句,而“面数琥”中“琥”为宾语,其前不能断开。‎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学校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学校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悦权贵,终致入狱。‎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撰《徽宗实录》,且有人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解析 “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的意思。‎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 ‎(2)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 ‎,冤情最终昭雪。‎ ‎【参考译文】‎ 高登,字彦先,是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努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避讳,负责官员厌恶他的直率,就授予他富川主簿一职,接着又命他兼任贺州学事。学校原来有田地房舍,州里出台法令将其撤掉,交由买马司经管,高登请求恢复过去的制度。太守说:“买马、养士哪一个更急迫?”高登说:“买马固然急迫,然而学校是礼义诞生的地方,一旦废弛,士大夫与堂下走卒有什么区别?”太守说:“你这是违抗官长!”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仗的标准,只有礼义与法度罢了,既然两者都抛弃了,还有什么可说!”太守不能改变他,最终听从了他。任官期满,士人百姓请求留任未获批准,相继赠金五十万,不告知姓名。告诉太守说:“高先生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辞谢这笔钱,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校里,(用来)买书来答谢士人百姓。‎ 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经过湖州,湖州太守汪藻安置他在宾馆里。汪藻挽留他参与修撰《徽宗实录》,他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作为升官的阶梯。”高登说:“只是我不想做而已。”于是辞行。广西驻军首领沈晦问高登用什么治理县事,高登逐条写了十几件事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政治,现在的人狡诈,怀疑不能实行。”回答说:“忠诚讲信用可在蛮荒之地推行,说不能实行,是诚信不够而已。”豪民秦琥用武力横行乡里,把持官吏的短处,号称“秦大虫”,县令以下都屈服于他。高登到任,他颇有改变,而高登喜欢他去恶为善,任他为学官。过了些时日,秦琥有请托的事,高登辞谢拒绝他,秦琥恼怒,图谋用危害法律来中伤高登。恰逢有人控告秦琥侵占学校经费,高登把他喊来,当面指责秦琥,声气俱厉,喝令他下去,告诉郡守及各部门按法律处置他,秦琥愤恨而死,全郡的人们都为此感到痛快。‎ 驻军首领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父亲治理的旧地,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为什么不建祠祭祀他?”高登说:“秦桧做宰相不像话,生祠不能设立。”胡舜陟大为恼怒,指摘秦琥的事,调荔浦县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亲生病离职。胡舜陟于是创立秦桧祠并自己写了记,并且用专权杀人之罪来诬陷高登,朝廷下诏押送高登到静江府监狱。胡舜陟派遣有勇力的士兵逮捕高登,恰逢高登母亲死在船上,简单埋葬在河边,渡海回朝廷上书,请求免官赎罪。故交中有担任右司一职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经和您在太学中认识,如果你能见一见他,终身的大事将不必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道有君王,不知道有权臣。”不久中书省上奏说按照惯例没有免官赎罪的 ‎,仍旧押送高登回静江府监狱。高登回乡安葬他的母亲,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胡舜陟先前因事被关进监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教授学生来维持生计,对家事全不介意,只是听说朝廷所行事有小过失,就皱眉不乐,有大过失就随之恸哭。临死,所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他的学问用君子慎于独处做根本,有《东溪集》传世。‎ 四、(2015·洛阳市学年高三统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注】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问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 ‎ ‎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 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卫王侍读      释褐:担任官职。‎ B.遣平驰驿往代之 驰驿:兼程而进。‎ C.自是州里丰衍 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 大戏:非常高兴。‎ 解析 “大戏”一词,意为“肆意玩乐”。‎ 答案 D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 解析 结合语境,弄懂大意,根据大意去划分。‎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平颇有才干,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无论贫富,均交一石以下的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 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解析 邴绍并非被人“诬告”,而是被人告发。诬告的意思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陷害他人。邴绍的确说过批评朝廷的话,这可以从下文中“邴绍之言,不应闻奏”看出来。‎ 答案 C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关键词: “逼于”受威逼,“通意”互通信息;句意通顺。‎ ‎(2) “资”依靠,“勒”下令,“劝”鼓励;句意通顺。‎ 答案 (1)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 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 ‎(2)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把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作为急务。‎ ‎【参考译文】‎ 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拜授长孙平乐部大夫。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轻慢朝廷,高祖特别担心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强壮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致。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把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作为急务。”皇上大为嘉许采纳。从此州县乡村粮食充足,百姓多得益于此。几年后,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发大都督邴绍,说他毁骂朝廷昏聩,皇上盛怒,将要斩杀他。长孙平进谏说:“河流大泽容纳污物,所以能成就其深广;山岳能藏纳疾疠之气,所以能成就其高大。望陛下发扬高山大海的洪量,推广宽恕优容的大德。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后来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互攻伐,都派使者来请求援助。皇上派遣长孙平持符节宣告旨意,要他们和解。长孙平到了突厥人的地方,为他们陈说利害关系,于是各自罢兵。可汗赠送长孙平二百匹马。回来后,长孙平进献所得的马,皇上全部赐给了他。一年多后,授任汴州刺史。其后历任许州、贝州刺史,都有好的政声。邺都风俗薄恶,素来号称难治,先后几任刺史大多不称职。朝廷因为长孙平在各处都有称誉,改任他为相州刺史。他很有贤能的美名。在任几年后,遇正月十五,百姓肆意玩乐,把衣服画成头盔铠甲的样子,皇上大怒,罢免其官职。随即又感念他平定镇守淮南时的功绩,升官位为大将军。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 五、(2015·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 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其冬,首辅叶向高至。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向高默然。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及向高去,韩爌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爌皆具揭恳留。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忠贤恨不置。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      讦: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 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 疾:痛恨。‎ 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 沮:阻止。‎ 解析 元:首要。‎ 答案 B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 ‎/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解析 “准许上报”表述错误,应为“传旨准许流放”。‎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诣”“顾命重臣”“奉”。(2)注意:“去国”“率”“执”。‎ 答案  (1) 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 ‎(2)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 ‎【参考译文】‎ 缪昌期,字当时,是江阴人。作诸生时有盛名,万历四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这时年龄已五十二岁了。张差梃击东宫事件,刘廷元首先说是疯癫,刘光复附和他,‎ 上疏攻击揭发的人,说不应当惊诧地把它当作奇货,以此取得首功。缪昌期愤怒,对朝士说:“奸徒攻击东宫太子,这是何等大事,却用‘疯癫’二字庇护天下的乱臣贼子,用‘奇货元功’四字辱没天下的忠臣义士!”刘廷元之流听到他的话,深深地忌恨他。给事中刘文炳弹劾大学士吴道南,于是暗中诋毁缪昌期。当时他刚任检讨,刘文炳第二次上疏公开攻击,缪昌期就称病离职了。天启元年缪昌期回到朝廷,刘一燝以次辅当权。这年冬天,首辅叶向高到任。小人向叶向高离间刘一燝,说刘一燝想阻止他来京,叶向高不高兴。恰逢给事中孙杰秉承魏忠贤旨意,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魏忠贤立刻传旨准许流放。缪昌期急忙拜见叶向高,极力申说二人是受先帝遗诏的重臣,不可轻易流放,内宫传旨不可遵奉。叶向高生气地说:“皇上所传,怎敢不遵奉?”缪昌期说:“你是三朝老臣。刚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争,一定能成功。如果一传旨就流放两位大臣,以后天子行事不加节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叶向高沉默不语。缪昌期于是详细陈说刘一燝质朴正直没有其他企图(叶向高怒意稍微缓解),恰逢顾大章也为此事向叶向高进言,刘一燝才得以平安离去。杨涟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呈上,缪昌期正好拜见叶向高。叶向高说:“杨先生这奏疏太轻率。魏在皇上面前时有扶正,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这种小心谨慎的人在皇上的身边?”缪昌期惊愕地说:“谁说这样的话来误导你?可以处斩。”于是叶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请求皇帝允许魏忠贤辞去,魏忠贤大怒。恰逢有人说杨涟的奏疏是缪昌期代为起草的,魏忠贤于是对他深恨不可解。到叶向高离去,韩爌执政,魏忠贤赶走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杨涟、左光斗,韩爌都写揭帖恳留。魏忠贤和他的同党认为实际上是缪昌期在左右他们。而缪昌期在众人离开京城时,全都送到郊外,拉着手叹息,因此魏忠贤更加仇恨他。天启五年春天,缪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讼词牵连,被削去官职传讯审问。魏忠贤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谴责缪昌期已经削去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车延请宾客,命令缇骑逮捕审问。过了一个月,又把他列入李实疏中,投入钦犯牢狱。四月底,死在狱中。‎ 六、(2014·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聊且园记 钱谦益 ‎①侍御莱芜李君雍时谒余而请曰:“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曰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①也。其东亭之曰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迕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曰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暍,渫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籍,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曰则喜,夹窗助明,琴书搘 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树之眉曰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挈,茂林晻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②余惟侍御荷橐簪笔,供奉赤墀②,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靖,浃辰③而克我河东,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曰聊且。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荀然于疆圉而戎索④坏。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之义,如公子荆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戮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⑤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③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 ①茇:在草舍住宿。②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丹漆涂饰,故称“赤墀”。③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④戎索:戎人之法,泛指法令。⑤佟夷:古代对满人的蔑称,满族多佟姓,故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柏翳如,花竹分列 翳:茂密。‎ B.凿沼矢鱼 矢:捕射。‎ C.余惟侍御荷橐簪笔 荷:继承。‎ D.东夷不靖,浃辰而克我河东 靖:平定。‎ 解析 荷:扛,担。‎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明余之比于梅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子其为我记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 且秦强而赵弱 D.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 弃甲曳兵而走 解析 A.连词,表目的,“用来”;B.介词,“替”/介词,“同、跟”;C.副词,“将要”/副词,“况且”;D.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 答案 A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注意“缘”“盈”“余之所……也”(判断句)。(2)注意“之”“而已”,判断句。‎ 答案 (1)桃李沿着(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 ‎(2)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 ‎ ‎4.从全文看,作者为李雍时写《聊且园记》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赞扬李雍时非苟且之人,而能为国效力建立功业;②借此告诫世人,强调国家尚不安定,应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 闻 也 非 达 也 夫 达 也 者 质 直 而 好 义 察 言 而 观 色 虑 以 下 人 在 邦 必 达 在 家 必 达 夫 闻 也 者 色 取 仁 而 行 违 居 之 不 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答案 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参考译文】‎ 莱芜的侍御李雍时拜访我并请求说:“我在城北建了一个园子,它的中亭叫‘可以’。‎ 槐树和柏树都长得很茂盛,花和竹分别排列,凿开池塘捕鱼,嶙峋的石头耸立在阴凉的树下,这就是我住宿的地方。它东边的亭子叫学稼。种上梨树枣树,混杂栽种柿子树、杏树,亭后修整土地、筑造场地,铲除茅草结庐安居,沟渠和田埂交错,鸡犬都能辨识路途,这就是我辛苦劳作的成果。园子西边的亭子叫学圃。栽植桑树形成绿荫,种菜能够用来避暑,淘去井中污泥形成池塘,土地得以更加肥沃,茂盛的树木生长在周围,瓜果杂乱,这就是我平时所食用的东西。改变方向向南,其中有间房子叫则喜,双层的窗户有助于光线更明亮,古琴和书籍靠着柱子,这是我抱膝而坐、幽居独处的地方。梅树盘结回旋,编成篱笆,聚集生长,向四周扩展,香雾纷杂,梅树的上端写着“梅花深处”。园子东边栽种桃树李树,西边种杏树,交错遮蔽,半隐半现,是梅花外部的屏障,以此来表明我自比于梅花之志。园子的北部则是老树枝叶披覆,茂盛的树林重重叠叠,园中小径蜿蜒没有尽头,深远如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又折向西北,地势忽然向下,流水下泻,清池深广,高大的树木覆盖着它,就像眉毛附着在人脸上。桃李环绕大堤,莲藕长满池塘,没有什么时候不鲜花盛开,这是我散步喝酒吟咏诗歌的地方。所有的亭子合起来命名为聊且园。你一定要替我为它写一个记。”‎ 我想李侍御负书担橐,插笔于冠,供职皇宫,今天将要去云中、上谷间巡行,向那些种族部落宣扬威力,一座小山、一片沟壑,哪里是他应该有的事情呢?东边的夷人还没有平定,很短的时间就攻克了我河东地区,(礼记上说: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士大夫的耻辱,不仅在四郊有很多危机,又哪里是宴饮游乐的丰足呢?李侍御把园命名为聊且。聊且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就是苟且随便的意思。现今苟且的人很多,在朝廷上苟且国家的大政方针就会受损,在边防方面苟且法令就会受到损毁。侍御所说的苟且,就是在花园亭台间宴饮游玩这些事罢了,他要告诫世人的,不已经很多了吗?如果从依附于止足之义的角度来说,像公子荆所说,他对于取名聊且,本来就不相违背,所谓睡同一个枕头却有不同的梦的情况就是应该的,那用什么来阐发侍御的意图呢?李侍御全力为君王,替天子收复河东旧地,确定对满人的声讨,使我们这些人能拿着毛笔,做太平盛世的幸运之人。将来有一天,裹着头巾,拄着拐杖,到东海之滨来拜访李侍御,坐在这园子里,并查访其旧迹,并因为我了解到这番话,那种快乐又是怎样的呢?‎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