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全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试题全套

届新课标考点预测--酶 一、考点介绍 酶的作用探究、酶的本质的探究以及酶特性验证等,体现新课程理念强调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该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出现较多,主要涉及相关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在今年的备考复习过程中,仍然要以相关的试验设计和实验分析为重点,特别是实验步骤的设计、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以及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等。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养成探索科学知识的品格新的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开展探究性学习.因此,有关酶的探究性实验成为了新课改下高考出题的一个重点。‎ 二、高考真题 ‎1.(广东生物)6.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可以作为药品治疗某些疾病 C.蛋白酶可以水解所有的肽键 D.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 ‎【解析】:蛋白酶可以水解特定的肽键;利用酶工程可以提高蛋白酶的稳定性,固体化酶比液体的稳定性高。‎ 答案:C ‎2.(上海生物)13.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C.稳定性 D.多样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酶的专一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答案:B ‎3.(广东生物)6.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酯酶 B.固醇酯酶 C.脂肪酶 D.磷脂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专一性,要分解油脂(脂肪的一种)需要脂肪酶 答案:C ‎4.(江苏生物)34.选做题(6分)‎ A题。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解析〗⑴根据所给信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⑵加的酶的种类不同,洗涤效果有差异,说明酶的专一性的充分体现。⑶解读表格可以看出,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⑷固定化酶的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表格的能力和运用所给信息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5.(广东生物)38.(8分)‎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38一1和图38一2。‎ 图38-1产物CO: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8-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38一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38一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38-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重点考查酶的作用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运用图表形式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以及推理能力;考查考生对建立模型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答案:(1)见曲线1(评分依据:每分解1 mmol谷氨酸则产生1 mmol 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 (2)当谷氨酸脱竣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其原因:酶量增加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当温度降低10℃时,见曲线3‎ ‎,其原因:温度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但酶并不失活,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增加 ‎ (3)见曲线4(注:曲线4为一条不经过原点的平行直线,平移距离不限)。原因: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使一定量的酶失活,当加入的酶量使重金属离子完全与酶结合后,继续加入的酶开始表现酶活力,此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变化的直线关系不变。‎ ‎ 6.(江苏生物)39.(8分)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下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答题。‎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 图中的虚线。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 ,其结果可用 图中的虚线表示。‎ ‎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 ‎ 解析:本题中土豆起的就是过氧化氢酶作用(2)过氧化氢的含量前后不变则产生的氧气总量也不会变且过氧化氢酶浓度加大催化效率提高。(3)影响在酶促反应的变量:温度,ph等 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 (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7、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酶的特性 答案:C ‎8、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0分)以下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 (1)请将下列实验名称与材料、试剂、用具的对应关系用连线表示,每项只准选择一次 ‎ 实验名称 材料、试剂、用具 ‎ ‎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黑藻 ‎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斐林试剂 ‎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碘液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载玻片 ‎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乙醇 ‎ ‎ (2)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画滤液细线要注意的事项是 ;‎ 为了防止丙酮和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在研磨和层析分离时应当分别采取的操作措施 是 、 。‎ ‎ (3)某同学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请你在答题卡绘图区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其中涉及了“还原性糖的检测”“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答案:‎ ‎(1)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黑藻 ‎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斐林试剂 ‎ 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碘液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载玻片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乙醇 ‎(2)滤液细线均匀且直,滤液干后重复2—3次研磨时研钵上加开洞的纸盖层析装置要加培养皿盖 ‎ (3)如图 ‎ 9、(2005年山东)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人2滴3.5%FeCI3溶掖,向B管满人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堵住管口,轻轻振蔼;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 ‎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 ‎(3)过氧化物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 。‎ ‎②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 。‎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 号试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以及有关实验的设计。‎ 答案: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2m1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淌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3‎ ‎10、(2005年广东)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 解析: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极催化剂效率高 答案:C ‎11、(2005年江苏) ‎ ‎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够氧化果皮中的一些无色物质,形成褐色物质。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之一.褐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荔枝的深鲜效果: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常作为荔枝保鲜效果的指标,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褐变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现象.以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荔枝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中空缺的内容:‎ ‎①设计温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确定测量指标: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 ‎③选择同一品种、 和成熟度一致且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荔枝果实,将其分成 组,每组数量 ,装入保鲜袋并作好标签后.分别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 ‎④经过5天后,取出荔枝果实.测定并记录褐变面积.‎ ‎ (2)请据右图分析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 ‎ (3)请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指出对荔枝具有较好保鲜效果所需的温度范围。‎ ‎ (4)削皮后的苹果和马铃薯容易发生褐变,请据此分析要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荔枝果实为实验材料的原因=_________‎ ‎ (5)在完全无氧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将无法催化上述的褐变反应过程。如果在此条件下.荔枝果皮不会发生褐变,可否在此条件下贮藏荔枝?为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除上述温度、氧和机械损伤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果蔬保鲜效果,请提出两种相应的保鲜措施。‎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酶活性的实验,在做实验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个探究实验的原则:单因自变量原则;设立对照组原则;平行重复原则;随机变量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答案:(1)大小,6,相等;‎ ‎(2)分析:在5~30℃范围内,荔枝果皮褐变面积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内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3)0~15℃。‎ ‎(4)机械损伤的荔枝易发生褐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不可以。因为在完全无氧条件下,果实的有氧呼吸停止,但无氧呼吸明显加强,造成酒精的大量积累,从而对细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实腐烂。‎ ‎(6)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装或表面喷涂果蜡等;‎ ‎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对果蔬进行杀菌处理。‎ 三、名校试题 ‎1. (杭州学军中学20学年高三第2次月考12)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3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 ②温度设置不合理 ③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和②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应先把酶放到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答案:B ‎2.(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14)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及体内的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减少、增加、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不变、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 解析:温度降低,代谢加快,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3.(广东省实验中学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31)请阅读下列文字:在食用苹果、梨时,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极像生锈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不是生锈,是植物的这些细胞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 ‎(1)上段文字中“本来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你联想到学过的什么知识?即分开存放是由于细胞内具有___的缘故。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具有______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由细胞内的__________决定的。‎ ‎(2)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活性可加工制作商品。请试回答,红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将细胞揉破”的关键过程(红茶颜色为褐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热锅炒制的关键过程(绿茶颜色为绿色),这一过程的目的是       。‎ 解析:这是一道细胞结构与酶联系的综合题,联系实际,高温使酶失去活性 答案:(1)生物膜系统  选择透过性   遗传物质(DNA 或基因)‎ ‎(2)破坏生物膜系统(或使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接触)使酶失活 ‎4.(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 B.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 ‎ C.在A点提高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 D.在C点提高反应物浓度,产物不再增加 解析:在a点反应物浓度提高速度加快 答案:C ‎5.(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34)‎ A.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于发酵有关的问题:‎ ‎(1)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 。‎ ‎(2)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 ‎ ‎ 酶。‎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 ‎①‎ ‎②‎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 普通α-淀粉酶 ‎√‎ 淀粉溶液 ‎√‎ ‎√‎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 。‎ B.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 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 注 意 事 项 ‎①请将本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热、避湿、避光。‎ ‎②不慎溅入眼中,即用水冲洗。‎ ‎③水温以30~50℃为宜,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3)右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②③:‎ ‎②‎ ‎③‎ ‎(4)下面是有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L 油污布 ‎45℃‎ 加酶 ‎2 L ‎4 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 L ‎7 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 L ‎9 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 L ‎8 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的综合题,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答案:A(1)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2)果胶酶、蛋白酶 ‎(3)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钙)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②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B(1)碱性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2)多肽(氨基酸)‎ ‎(3)②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溅入眼中会损伤眼角膜③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 ‎(4)①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②洗衣粉中酶失效 ‎6、(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44)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答案:A ‎7、(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9)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具有:3‎ ‎%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如图示装置。‎ ‎③‎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和等。‎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画出l、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答案:(1)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2)温度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注射器的密封性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等。(2分,任答两项)‎ ‎(3)(2分)(1号、3号每条曲线各1分,曲线编号与土豆块数量一致,且最终与2号线重合)‎ ‎8.(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28)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组别 ‎10℃‎ ‎20℃‎ ‎30℃‎ ‎40℃‎ ‎50℃‎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 。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 ‎。‎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问题,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蛋白酶和脂肪酶(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9、(江苏省苏州中学-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33)下面是某校生物班同学在“生物技术实践”课中进行的实验,请回答:‎ ‎(1)在上个世纪50年代,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到了70年代又发明了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是 。‎ 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 酶。在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中,常用的包埋材料是 。 ‎ ‎(2)另一同学运用PCR技术,准备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一个DNA分子进行体外扩增。他往扩增仪中加入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此外还应加入 和 。DNA体外扩增过程包括了三个连续的步骤分别是变性、 和 。‎ ‎①‎ ‎②‎ ‎③‎ ‎④‎ 缓冲液 样品 样品 样品 ‎(3)还有同学将大肠杆菌破碎并提取得到大肠杆菌蛋白质,一同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 、 以及分子的形状等。而另一位同学则利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下图),他在操作中加样的正确顺序是 。待蛋白质接近色柱底端时,用试管连续收集流出液。先收集到的蛋白质与后收集到的蛋白质的区别是 。‎ 解析:本题为现代生物工程与酶的联系问题 答案:(1)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产物分离,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能反复利用 多酶系统(一系列、多种)海藻酸钠 ‎(2)DNA聚合酶 引物 复性 延伸 (3)带电性质 分子大小 ④①②③ 先收集到的蛋白质分子量小,后收集到的分子量大 ‎10、(江苏省盐城中学20年5月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7)关于洗衣粉中的酶说法错误的是 A.洗衣粉中的酶是人工合成的无机催化剂 ‎ B.洗衣粉中的酶是生物工程的产物 C.加酶洗衣粉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酶活性会降低或丧失 D.加酶洗衣粉中磷的含量比普通洗衣粉低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就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答案:A ‎11、(山东省诸城一中届高三阶段性评估练习(生物)2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 解析:酶在体外也能起到催化作用;少数的酶是rna 所以不需要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答案:C ‎12、(山东省诸城一中届高三阶段性评估练习(生物)35.)为探究酶的浓度(以土豆块数多少 代表)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供选用的材料用 具有:3%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土豆(含 有过氧化氢酶),水果刀,量筒,带刻度的 ‎50mL注射器(3个),橡皮塞,计时器。‎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实验步骤 ‎①将新鲜土豆去皮, 。‎ ‎②取3个50mL的注射器并编号为1、2、3, ‎ ‎ ,如图示装置。‎ ‎③ 。‎ ‎(2)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和 等(答出两项即可)。‎ ‎(3)如果下图是2号注射器的实验结果,请在图中画出1、3号注射器实验结果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性实验,探究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答案:(1)①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小块 ②分别加入10mL(等量)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2、4、6个土豆小块(只要数量符合少、中、多即可) ③定时观察记录针筒内体积的变化 ‎ ‎(2)温度 土豆块的大小和新鲜程度 注射器的密封性 注射器针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 (任答两项)‎ ‎(3) 如右图 ‎ ‎13.(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17.)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有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者RNA ‎ B.低温和低pH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但这种降低都没有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 C.酶具有高效性,因此酶浓度不会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D.DNA聚合酶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 解析:A酶的化学本质没有脂质B低ph破坏了酶的活性C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答案:D ‎14(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右图表示某酶促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0℃‎ ‎ B.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增大 ‎ C.该酶的最适pH是8‎ D.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解析:每条曲线代表不同的温度,且每条曲线都在ph为8处时,催化效率最高。‎ 答案:c ‎15、(山东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将胃蛋白酶、淀粉、蛋清蛋白、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放入一烧杯内,调pH至2.0并保存在37℃的水浴锅内。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物质是( )‎ A、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麦芽糖、多肽、水 D、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解析:ph=2.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他会水解唾液淀粉酶为多肽。所以烧杯中应剩下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答案:D ‎16、(山东师大附中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18)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 A、酶具专一性 B、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 D、该沉淀是氨基酸 解析: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沉淀物为蛋白质类物质,酶具有专一性,只有蛋白酶才能分解蛋白质。‎ 答案:A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的来源:机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酶的存在部位:细胞内,细胞外。‎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以上四个考点常见于选择题中呈现 两个重要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P78);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83)因变量,自变量,无关变量,对比试验,对照试验等概念。‎ 这两个实验相当重要,尤其第二个“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 ‎(二)考点预测题 ‎1.将胃蛋白酶、淀粉、蛋清蛋白、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放入一烧杯内,调pH至2.0并保存在37℃的水浴锅内。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物质是( )‎ A、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C、麦芽糖、多肽、水 D、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解析:ph=2.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他会水解唾液淀粉酶为多肽。所以烧杯中应剩下胃蛋白酶、淀粉、多肽、水 答案:D ‎2、在适宜的条件下,用含有过氧化氢酶的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 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 解析: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效率高 答案:C ‎3.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 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10‎ ‎20‎ ‎30‎ ‎40‎ ‎50‎ 组别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清除血渍时间 ‎/min ‎67‎ ‎66‎ ‎88‎ ‎52‎ ‎51‎ ‎83‎ ‎36‎ ‎34‎ ‎77‎ ‎11‎ ‎12‎ ‎68‎ ‎9‎ ‎11‎ ‎67‎ 清除油渍时间 ‎/min ‎93‎ ‎78‎ ‎95‎ ‎87‎ ‎63‎ ‎91‎ ‎82‎ ‎46‎ ‎85‎ ‎75‎ ‎27‎ ‎77‎ ‎69‎ ‎8‎ ‎68‎ ‎(1)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4)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是特殊的化学物质包裹的,遇水后包裹层很快溶解,释放出来的酶迅速发挥催化作用。请说明这是否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及其理由。‎ ‎〖解析〗⑴根据所给信息,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⑵加的酶的种类不同,洗涤效果有差异,说明酶的专一性的充分体现。⑶解读表格可以看出,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⑷固定化酶的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酶的固定化技术是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上。‎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表格的能力和运用所给信息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 答案:(1)加酶和适当提高温度 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2)专一性 (3)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4)未运用酶的固定化技术,因为酶未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也不能重复利用。‎ ‎4.A.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于发酵有关的问题:‎ ‎(1)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 。‎ ‎(2)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 ‎ ‎ 酶。‎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 ‎①‎ ‎②‎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 普通α-淀粉酶 ‎√‎ 淀粉溶液 ‎√‎ ‎√‎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 。‎ B.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 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 注 意 事 项 ‎①请将本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热、避湿、避光。‎ ‎②不慎溅入眼中,即用水冲洗。‎ ‎③水温以30~50℃为宜,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3)右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②③:‎ ‎②‎ ‎③‎ ‎(4)下面是有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L 油污布 ‎45℃‎ 加酶 ‎2 L ‎4 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 L ‎7 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 L ‎9 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 L ‎8 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实验的综合题,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答案:A(1)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 (2)果胶酶、蛋白酶 ‎(3)①海藻酸钠浓度太低,固定的酵母菌数量太少 ②将海藻酸钠(钙)融化时未等冷却就将活化的酵母菌液倒入。‎ ‎(4)①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②因为淀粉分子太大难以通过琼脂扩散与淀粉酶接触而导致反应无法进行 B(1)碱性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2)多肽(氨基酸)‎ ‎(3)②洗衣粉中含有碱性蛋白酶,溅入眼中会损伤眼角膜③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30~50℃是洗衣粉中的酶适宜温度范围 ‎(4)①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②洗衣粉中酶失效 届新课标生物考点预测——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考点介绍 代谢是高考出题者容易做文章的地方,其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更为重要,光合作用在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题中,主要考查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 考点一、光合作用图解:‎ 考点二、两个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2. 探究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必修一P104)‎ 考点三、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四、光合作用强度测定:‎ ‎1、光合作用强度是一个抽象概念无法直接测出,所以只能间接测定,如测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H2O消耗量,葡萄糖生成量,O2 生成量。‎ ‎2、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以上实验测出的光合作用强度为可见光合作用强度。实际(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可见(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二、高考真题 ‎(宁夏)2.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解析: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条件:光照,二氧化碳下(NaHCO3)。“无空气”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 答案:B ‎(宁夏)28.(16分)‎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⑴0~25min 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含量。‎ ‎⑵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 ‎⑶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 ‎⑷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Ⅱ、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结合光合作用强度问题与呼吸作用的综合考察 答案:28、(16分)‎ Ⅰ、(9分)⑴CO2  ⑵强  ⑶减慢   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Ⅱ、(7分)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 观察指标:生根数量(或长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生长素浓度(合理答案都给分)‎ ‎(江苏生物)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 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解析:A.吸收的比例最小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叶绿素a吸收太阳能量而来D.CO2与碳5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答案:B ‎(江苏生物)30.(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解析:本题是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考察,低等植物细胞内无复杂的细胞器,一般只含有叶绿素。‎ 答案:(1)栅藻、水绵和菹草 (2)菹草 颤藻 (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广东生物)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A.可来自无氧呼吸C.绿体合成ATP依赖于叶绿素a D.也可来自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 答案:B ‎(广东理基)54.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多种指标表示,以下不适合的是 A.植物体鲜重增加量  B.植物体干重增加量 C.O2释放量  D.CO2吸收量 解析:植物体鲜重增加量其中含有水的含量 答案:A ‎(广东文基)7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 A.叶绿素a与叶绿素b B.叶绿素a与叶黄素 ‎ C.叶绿素b与胡萝卜素 D.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解析: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发黄无绿色所以缺少叶绿素a与叶绿素b 答案:A ‎(海南)2.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解析:ATP的分解与暗反应有关 答案:B ‎(海南)3.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吸光问题 答案:D ‎(上海理综)20.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 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解析: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C ‎(上海生物)21.叶绿体含多种色素,其中一种色素能接受其它色素所吸收的光能,该色素是 A.胡萝卜素 B.叶黄素C.叶绿素a D.叶绿素b 解析:本题考查特殊的色素叶绿素a 答案:C ‎(宁夏)37.[生物—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根据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的相关知识及胡萝卜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⑴胡萝卜素是   色的结晶。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         作为溶剂,原因是         。‎ ‎⑵‎ 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       法。用这种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粉碎、干燥、      、     、      。‎ ‎⑶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过程中,应严格将     和      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               。‎ ‎⑷提取胡萝卜素可通过       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     对照。‎ ‎⑸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     比。‎ 解析:本题考查色素体区与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答案: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⑴橘(橙)黄   亲脂性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   胡萝卜素是脂类物质 ‎⑵萃取  萃取  过滤    浓缩 ‎ ‎⑶温度   时间   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⑷纸层析  标准样品 ‎⑸反 ‎(广东理基)4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解析:A.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少但是叶黄素含量高应有色素带B.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D.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答案:C ‎(北京理综)3.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 ‎ 原因是CO2 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 b 时,造成曲线 I和 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 ‎ 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 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 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 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图像题方法:在曲线上找点并向横纵坐标轴分别做垂线独处所需的数据。‎ 答案:D ‎(江苏生物)26.右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 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解析:微生物会呼吸破坏实验的准确性 答案:B ‎(广东文基)70.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C.氮气的含量 D.二氧化碳的含量 解析:氮气的含量基本上与光合作用无关 答案:C ‎(广东理基)41.金鱼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在阳光照射下,叶片周围可以产生肉眼能看到的气泡。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A.O2 B.CO2 C.CH4 D.H2‎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A ‎(上海生物)30.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甲、乙两图分别是 A.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兰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兰紫光 答案:B ‎ (广东生物)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解析: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查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答案:(1)叶绿素b。(2)吸收光谱。‎ ‎(3‎ ‎)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份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的叶片和尚未变黄的叶片为实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再次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各种色素的组成及含量后,得出结论。‎ ‎ (广东文基)72.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有利于充分研磨 解析:色素提取 答案:D ‎(上海生物)8.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和反射光下分别是 A.红色、红色 B.绿色、绿色 C.红色、绿色 D.绿色、红色 解析:透射光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经过色素溶液之后的光,和入射光的方向是一致的。反射光是指从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色素溶液以后,反射向光源方向的光。叶绿素分子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后,电子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成为激发态叶绿素。激发态不稳定,迅速向低能级态转变,有一部分能量就以光的形式释放。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部分消耗在分子振动上,发射出的光比吸收的光波长要长些。所以透射光下呈绿色、反射光下呈红色。‎ 答案:D ‎(上海生物)2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效果与一次性加足量酒精一样。‎ 答案:D ‎1、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一)及(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2分)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和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剪取两小块相同的烟草叶片,分别放入盛有等量蒸馏水和稀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此时,叶片均浮在水面。‎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分析预测结果:‎ 解析+答案:(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光照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再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 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分析预测的结果: 1.光照下, 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叶肉细胞间隙的氧气增加,叶片上浮,而蒸馏水中缺乏二氧化碳和氧气,‎ 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试管底部. 2. 黑暗中,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NaHCO3稀溶液中,叶肉细胞间隙缺乏气体,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缺乏氧气,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间隙仍缺乏气体,因此叶片仍位于在试管底部 ‎10、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10分)‎ ‎ 材料1: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 ‎ 里栽种了一棵2.3 kg的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90.8 kg。以后的5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何物质,每年秋天柳树的落叶也没有称重和计算:5年后,他将柳树和泥土分开称重,发现柳树的重量变成了76.7 kg,泥土烘干后的重量为90.7 kg,比原来只减少0.1 kg。于是他得出结论:柳树获得的74.4kg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 材料2:科学家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波长的光下照射,然后测量该植物对不同光 质的吸光率,结果列于下表:‎ 根据你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判断海尔蒙特的结论是否确切?为什么?‎ ‎ (2)花盆内的泥土减少了0.1 kg,其原因是 。‎ ‎(3)请用上表数据在指定方格纸内绘出植物叶片光吸收变化曲线,并分析得出结论。‎ ‎(4)C0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规律如右图。当外界C02浓度处于A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02量与 相等;为提高封闭大棚内作物产量,棚内人工释放C02应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浓度为宜。‎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强度问题 答案:1不确切。柳树干重的增加来自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2土壤中的 矿质离子被柳树吸收3。略,结论: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 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C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 A.H2O、CO2、ADP B.CO2、NADPH、ATP C.H2O、CO2、ATP D.NADPH、H2O、ADP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B ‎22、2006 ‎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 CO2 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 CO2 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左移 ‎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 点左移,b 点右移 ‎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右移,b 点右移 ‎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 点左移,b 点右移 解析:光照弱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光合作用强度才能提高 答案:D ‎23、(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花盆 光 温度 水 甲 光亮处 ‎20℃‎ 充足 乙 黑暗处 ‎20℃‎ 充足 ‎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 ( )‎ ‎ 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 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 ‎ 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 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 ‎ 解析:水过多不能被利用,根被泡烂。‎ 答案:D 三、名校试题 ‎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生物))34.(11分)以小球藻为材料做下列两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而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以图中的装置Ⅰ和Ⅱ(密封环境)分别培养小球藻,将两个装置都放在阳光下,一定时间后,观察装置Ⅰ和Ⅱ发生的变化。‎ ‎(1)B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减慢/无变化),其原因是因为A瓶中酵母菌 (2分)‎ ‎ (2)C试管中小球藻繁殖速度(加快/减慢/无变化),其原因是因为D瓶中乳酸菌 。‎ 实验二:如果用图中E试管和F试管敞开口培养小球藻,E试管用完全培养液,F试管用缺镁的营养液,研究光照强度对E、F两试管中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结果如右上坐标图,分别用相对应的E、F两曲线表示。据图回答:‎ ‎ (3)P点的坐标值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 。‎ ‎ (4)Q点产生的净氧量为 ,其原因是 。‎ ‎ (5)当光照强度小于M时,限制F试管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 。‎ ‎ (6)造成E、F两试管净氧量差异的原因是 。‎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联系的题型 答案:(11分)(1)加快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能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2分)‎ ‎(2)减慢 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 ‎(3)(在光照强度为零时)小球藻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 ‎(4)零 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5)光照强度 ‎ ‎(6)F试管中缺少镁元素,影响叶绿素的正常合成,其光合作用效率就比E试管低(2分)。‎ ‎2.(广东省实验中学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33.(10分)下图(一)为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部分代谢示意图;下图(二)为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定绿色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并绘制成的相应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物质A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二)D点之后,对应图(一)中的CO2的扩散途径有____________ (以字母表示)。‎ ‎ (3)在图(二)中的A点与D点之间,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 当光照强度D点以后,进一步增加绿色植物CO2吸收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答两种)‎ ‎ (4)某同学以绿色植物叶片为材料,探究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帮助他提出一个探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实验需要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解析:(1)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有氧呼吸才能把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 (2)d点是光合作用饱和点此时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来源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另一个来源于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 (3) 限制CO2吸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实际就是问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光照,当达到光合作用饱和点时适当提高CO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都可以继续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答案:(1)丙酮酸 有氧呼吸酶、H2O等(2分) (2)b、h、c ‎ ‎ (3)光照强度 适当提高CO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 ‎ ‎(4)探究温度(0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2分) 黑暗 ‎3.(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右图为一定条件下测得的典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 ‎ 不同的光照强度下C02吸收(释放)量的曲线,有关说 ‎ 法正确的是 ‎ A.①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②代表典型的阳生植物 ‎ B.a1和a2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 ‎ C.b1和b2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 D.①和②代表的植物在c点时光合作用的速率相等 解析:a1和a2处无光强只有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答案:B ‎4.(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9.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作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3y-2z-x)/6 g·cm-2·h-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 ‎ 环剥后的叶柄 上午10时移走的叶 圆片(干重x克)‎ 下午4时移走的叶 圆片(干重y克)‎ 叶圆片(干重z克)‎ M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 答案:A ‎5.(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10.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表述是:‎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 B.③图中,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若其他条件适宜,光照强度小于b (大于零)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④图中,Z因素(Z3>Z2>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四个图中,能反映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只有②图。‎ 解析:能反映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除了有②图以外还有④图 答案:D ‎6.(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27.(9分) 下图一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图二、图三表示外界相关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 图一中①②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 ‎(2) ①过程中产生的[H]用于③过程。‎ ‎(3) 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5%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不变,叶绿体中C5含量将 。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_。‎ ‎(4)图三中,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0℃时植物体(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时的状态可用图二中点表示。‎ ‎(5)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最好控制光强为图二中的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图三中的 ℃最佳。‎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光合作用强度问题 答案:(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 (2) 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 ‎(3)下降 升高 (4)不能 乙 (5) 丁 25‎ ‎(CO2mg/100cm2/小时)‎ 光照强度(Klx)‎ 乙 ‎.‎ 光合作用速度 ‎2 4 6 8 10‎ A ‎-6‎ ‎12‎ ‎-4‎ ‎-2‎ ‎10‎ C ‎2‎ ‎4‎ ‎6‎ ‎8‎ D 吸收量 CO2‎ 光照强度 ⅠCO2浓度为0.03%‎ ⅡCO2浓度为1%‎ 甲 ‎7.(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27.(11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 ‎(2)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阻断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影响NADP+形成_________,该阻断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 ,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最终抑制杂草生长。‎ ‎(3)干旱初期,某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甲图曲线 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 。‎ ‎(4)若乙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 ‎℃,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曲线A、C、D三点位置如何移动? 。 ‎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受二氧化碳、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11分)(1)光反应 暗反应 (2)NADPH 类囊体薄膜 ‎ ‎(3)Ⅰ(2分) 因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CO2浓度下降, ‎ 光合作用速率下降(2分)‎ ‎(4)A点上移,C点左移,D点上移 (3分)‎ ‎8.(山东省青岛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生物))28.(10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100mL量筒、20W至500W的台灯、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图所示装置, 编号为1-6。在瓶中各加入约500mL0.01g/mL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W、50W、75W、100W、200W和500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 实验结果:‎ 不同光照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组次 ‎20w ‎50w ‎75w ‎100w ‎200w ‎500w 一 ‎1.8‎ ‎5.0‎ ‎9.0‎ ‎12.0‎ ‎21.0‎ ‎19.0‎ 二 ‎1.8‎ ‎5.3‎ ‎8.0‎ ‎11.5‎ ‎20.0‎ ‎18.0‎ 三 ‎2.0‎ ‎5.0‎ ‎8.0‎ ‎12.0‎ ‎20.0‎ ‎19.0‎ 均值 ‎1.87‎ ‎5.1‎ ‎8.3‎ ‎11.83‎ ‎20.3‎ ‎18.70‎ 请分析该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瓶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步骤③中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的目的是 。‎ ‎(3)根据装置图,上表中各组次的实验数据是如何读出的? ‎ ‎ 。‎ ‎(4)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 ‎ 。‎ ‎(5)通过该实验还不能够确定最合适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呢?‎ ‎ 。‎ 解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答案:(1)为黑藻进行光合作用持续提供CO2,维持实验瓶中CO2浓度的稳定(2分)‎ ‎(2)排除室内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证实验探究下的不同光照强度(2分)‎ ‎ (3)读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2分)‎ ‎ (4)在20—200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500W时氧气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2分)‎ ‎ (5)在100-500W范围内设置多组梯度进行实验(2分)‎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46.(10分)‎ 下圈中甲、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生理过程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图甲中b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a点时叶肉细胞内 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2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可为1过程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pH对乙过程的影响,则应选择甲图中____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 ‎ 实验原理:略 ‎ 材料用具:打孔器、注射器、适宜光强度的光源、烧杯、菠菜叶等 ‎ 方法步骤: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打孔器打出小厕形叶圩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用注射器将小圆形叶片中的气体抽出,反复几次。‎ ‎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在黑暗处的清水中备用。‎ ‎④取三只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20毫升富含_____________清水然后将其pH分别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pH对其他无关变量的影响忽略不计。2分)‎ ‎⑤每只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会发现它们都沉到烧杯底部,将三只烧杯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观察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备烧杯中小叶片浮起的数嚣。‎ ‎ 实验预期: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的小叶片最先浮起。‎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生理过程 答案:(1)在该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等(2分) 线粒体 ‎ (2)叶绿体基质 ADP和Pi ‎ (3)c 二氧化碳 2 7 12(只要体现出酸性、中性、碱性即可,2分) B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光合作用强度很可能会以图像题的形式出现并结合呼吸作用。‎ 色素提取实验和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 化能合成作用。‎ ‎(二)考点预测题 ‎1.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不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还有无氧呼吸;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TP不依赖氧;.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2.(7分)某班学生选取了江苏一水体中的4‎ 种生物:棚藻(单细胞绿藻),水绵(多细胞绿藻),菹草(高等植物)和颤藻(蓝藻),用其生长旺盛的新鲜材料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A、B两组同时开展平行实验,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4种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有 。‎ ‎(2)A组的实验结果如上图所示。据图推测,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的生物可能是 ;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的生物可能是 。‎ ‎(3)B组测得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明显低于A组。仔细对比发现,两组实验条件的唯一差别是B组接种棚藻的浓度明显高于A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水中也不缺乏各种营养,造成B组棚藻净光合放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大量增殖常常会引起鱼类缺氧死亡,为种情形下,导致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有 和 。‎ ‎〖解析〗⑴颤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⑵菹草在较低温度下,净光合作用就达到最大值,因此一年中最早出现生长高峰,颤藻在近30度的环境中净光合作用才达到最大值,因此夏季高温阶段最具生长优势。⑶栅藻密度过大,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⑷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表面,导致水中的高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因此释放氧减少,而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小,白天制造的大量氧气从水中逸出,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缺氧。水生植物的死亡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因食物减少而死亡,这时水体发臭,水质恶化。另外,部分藻类死亡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增殖,耗氧量增加也是使水中氧减少的重要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坐标图的能力以及水体污染的有关知识。‎ 答案:(1)栅藻、水绵和菹草 (2)菹草 颤藻 (3)栅藻密度过大导致栅藻接受光照不足 (4)藻类呼吸的耗氧量增加 藻类死亡导致微生物增殖,耗氧量增加。‎ ‎3.(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1)在温度为10℃、光照强度大于 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司时,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 。‎ ‎2)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司,温度分别为10℃、20℃和30℃时的光合速度。‎ ‎(3)丙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当在 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 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 千勒克司。‎ ‎〖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暗反应阶段需要二氧化碳。生理过程的速率随限制因素的增加而增强。图丙中纵坐标为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所以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的产生速率呈正比,等于吸收量+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呈正比,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看清楚单位。计算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可以用白天积累的减去晚上消耗的有机物质,也可以用有机物的产生量减去消耗量。有光无光不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为4,所以12小时为48 ,白天光照强度为6千勒克司时每小时的吸收速率为4,所以必须大于6千勒克司才会有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1)光反应 暗反应 (2)1)L1 光照强度 2)见下图 (3)1)6 2)10.9 3)6‎ 届新课标生物考点预测——呼吸作用 一、考点介绍 代谢一直是高考的重头戏,其中的呼吸作用因其可考察的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显得尤为重要。‎ 考点一、方程式,有氧呼吸方程式,无氧呼吸方程式,以及每个阶段的方程式。‎ ‎ 酒精+CO2‎ 同时这里还牵扯了概念模型的建立,例: 丙酮酸 乳酸 CO2+H2O ‎ ‎ 考点二、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详细内容请见《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呼吸强度问题 ‎ 种子萌发问题:‎ 种子萌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生长过程。旺盛的物质代谢和活跃的物质运输等,都需要强烈的有氧呼吸来保证。因此,氧气...萌发的最适温度是在短时间内,使种子萌发达到最高百分率的温度。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 (一)充足的水分: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少,一般仅占种子总重量的5%~10%,这样的条件使一切生理活动都很微弱。只有吸足水盆,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透入,呼吸才能增强。各种生理活动才会大大加强;只有吸足水分,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溶解于水并经过酶的分解后才能转运到胚,供胚吸收利用。一般种子要吸收其本身重量的25%~50%或更多的水分才能萌发,例如水稻为40%,小麦为50%、棉花为52%,大豆为120%,豌豆为186%。种子萌发时吸水量的差异,是由种子所含成分不同而引起的。为满足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农业生产中要适时播种,精耕细作,为种子萌发创造良好的吸水条件。‎ ‎(二)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时,包括胚乳或子叶内有机养料的分解,以及由有机和无机物质同化为生命的原生质,都是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而酶的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所以温度也就成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同植物种子萌发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萌发都受影响。超过最适温度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部分种子能萌发,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高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种子萌发逐渐缓慢,到一定限度时只有一小部分勉强发芽,这一时期的温度叫最低温度。‎ ‎(三)足够的氧气:种子得到足够的水分和适当的温度后,就开始萌动,此时氧气的供应对萌发起着主导作用.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胚细胞呼吸作用逐渐加强,酶的活动逐渐旺盛,种子中贮藏物质通过呼吸作用,提供中间产物和能量,才能充分供应生长的需要。一般种子需要空气中含氧量在10%以上才能正常萌发,含脂肪较多的种子比含淀粉多的种子需要更多的氧气,当含氧量下降到5%以下时,多数种子不能萌发。如棉花、落花生或其ta 作物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或深藏于土壤深处往往不能萌发。主要是因为得不到氧气。因此,播种、浸种过程中要加强人工管理。播种后如遇雨,要注意松土,控制各调节氧气的供应,使种子萌发正常进行。‎ ‎1、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2、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 考点三、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作物栽培,水果保鲜,粮油贮藏,疾病防治等方面 ‎ 考点四、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温度,氧气,水分,CO2‎ ‎ 考点五、有关呼吸问题的计算:‎ ‎1、兼性厌氧呼吸情况分析:‎ ‎ (1)不消耗O2,释放CO2—— 仅无氧呼吸 ‎(2)O2吸收量=CO2释放量——仅有氧呼吸 ‎(3)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4)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仅无氧呼吸 ‎(5)CO2释放量>C2H5OH释放量——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2、根据呼吸作用方程式计算 二、高考真题 ‎ (四川)30.(24分)‎ Ⅰ一般来说,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续时间短的时期是_______;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假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细胞进行一次DNA复制后,该细胞分裂后期将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被标记。‎ Ⅱ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min)、中度运动(步行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炎黄子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运动状态 安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PH ‎6.1‎ ‎6.1‎ ‎6.1‎ 实验后PH ‎5.9‎ ‎5.6‎ ‎5.3‎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大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 答案:(24分)Ⅰ 分裂期 分裂间期 20‎ Ⅱ (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的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 ‎ (广东生物)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解析】: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不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还有无氧呼吸;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依赖氧、叶绿体合成ATP不依赖氧;.细胞质中消耗的ATP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广东理基)40.下列过程存在无氧呼吸的是 A.植物叶片在光下放出O2B.动物细胞内的糖分解为H2O和CO2‎ C.酵母细胞不产酒精的呼吸过程 D.苹果贮藏期间果肉积累酒精 ‎【解析】:d无氧呼吸,酒精发酵过程。‎ 答案:D ‎(广东文基)71.若在酵母菌酒精发酵后期通入氧气,与不通氧气相比,酒精的产生量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同如氧气后开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强度减弱 答案:B ‎(上海理综)20.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 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解析】:光和积累=真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C ‎ (上海生物)29.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呼吸作用场所考察,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成丙酮酸,有氧呼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无氧呼吸:丙酮酸还在细胞质基质。‎ 答案:C 三、名校试题 ‎1、(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如下图所示表示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甲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 用强度相等,处于A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 是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情况下CO2吸收量不同,其原因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不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 C.乙图中曲线CD段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加强,Ⅱ曲线所代表的植物体内固定CO2的物质是C3。‎ D.要提高农作物产量,除注意提供上述环境因素外,还必须保证无机盐和水的供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与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许多,如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原料、无机盐等,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能够固定二氧化碳的是细胞中的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是固定后的产物。‎ 答案:C ‎2、( 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有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动。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右移的距离(单位:cm)。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 A.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处理,以除去氧气和灭菌 B.表中数据可以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O2的量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随着实验的进行,液滴右移的速率越来越大 解析:本题考察探究酵母菌呼吸的实验 答案:D ‎3.(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研究发现,某些植物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放出的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 ‎ B.低温持续使淀粉合成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 ‎ C.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增加,以适应低温环境 ‎ 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限制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导致吸收能力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代谢)强弱与自由水的关系 答案:C ‎4.(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生物))分析下列甲、乙、丙三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如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大棚 解析: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综合问题 答案:B ‎5.(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某同学进行研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将该装置置于温暖、有一定光照(忽略水分的物理蒸发)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装置a和装置b中小油滴移动情况可能是(假设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A.a中向左,b中向右 ‎ B.a中向右,b中向左 C.a中向右,b中不动 ‎ D.a和b中油滴均不移动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推动a向右移动,乳酸菌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无气体产生所以b不动 答案:C ‎6.(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采用黑—白瓶(不透光—可透光瓶)法测定池塘群落各深度日代谢的平均氧浓度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该池塘一昼夜生产氧气和消耗氧气量各为多少g.m-2‎ 深度 瓶中O2的变化(g.m-2)‎ 白瓶 黑瓶 ‎1m ‎+3‎ ‎-1‎ ‎2m ‎+2‎ ‎-1‎ ‎3m ‎0‎ ‎-1‎ ‎4m ‎-1‎ ‎-1‎ 水底 ‎-3‎ ‎-3‎ A、5;7 B、8;7 C、8;11 D、5;11‎ 解析:本题考察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问题 答案:B ‎7.(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把鼠肝细胞磨碎后放入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C层必定含有的成分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细胞质基质 ④ADP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 ②和④‎ 解析: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有ATP产生。‎ 答案:A ‎8.(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第四次综合考试)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下图所示。其中A、C示线粒体,B、D示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A和D B.D和A C.C和B D.B和C 解析: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B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pH最高。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c进行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pH最低 答案:D ‎9、(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根据下图所示的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完成哺乳动物呼吸作用强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关系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哺乳动物的呼吸强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 ‎(1)哺乳动物的体温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的恒定,这种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通过完善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来实现的。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__________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__________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2)动物有氧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耗氧量来标定,耗氧量可用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进行测定并按内筒与外筒高度差计数。‎ 实验材料与用具:动物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4套,恒温培养箱4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4只,计时器,标签纸等。‎ 实验步骤:‎ ‎①将4个恒温培养箱分别调节成10℃,20℃、30℃、40℃,并编号为甲、乙、丙、丁组。‎ ‎②。‎ ‎③。‎ ‎④。‎ ‎(3)设计一张表格用于在实验时记录数据(2分)。‎ ‎(4)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结论:。‎ ‎②解释:。‎ 解析:呼吸作用实验 答案:(1)温觉感受器下丘脑 ‎(2)实验步骤:②将4只大小、生理状态相近的小白鼠分别装入4套呼吸作用强度测定装置中;‎ ‎③将4套装有小白鼠的装置分别放入4个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④定时观察、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 ‎(3)实验时记录数据(2分)‎ ‎(4)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结论:哺乳动物的呼吸强度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②解释: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散热量少,因而机体产热相应降低。‎ 四、考点预测 ‎(一)命题预测 ‎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及其变形,会以实验的形式考察,非常重要。‎ ‎2、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综合考察题 ‎3、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问题 ‎(二)预测试题 ‎ (重庆)30、‎ 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中,其结构是由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糖类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其原因是。‎ II.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画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其颜色还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振荡均匀后,在颜色变化。‎ a b ‎(3)实验结果是:‎ 解析:本题是呼吸作用,三大营养物质转化,以及三大营养物质检测综合题 答案:‎ I.(1)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子叶;受精卵 ‎(2)糖类可转换成蛋白质;氧化分解;转氨基;氨基酸 ‎(3)下降,黑暗条件下无光合作用并且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II.(1)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判断正误 a:×,更正:双缩脲试剂A混合均匀后,再加入试剂B b:×,更正:不加热或直接观察 ‎(3)实验结果:1、2、3号试管中颜色依次加深 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是否一样多,‎ 实验原理: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边浑浊,根据石灰水浑浊的程度,可以检验酵母培养液中CO2的产生的情况。‎ ‎(1)实验假设:‎ ‎(2)材料用具: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锥形瓶、直角导管、橡皮塞 ‎(3)方法步骤:‎ ‎①配置酵母菌培养液:取20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②组装实验装置: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甲、乙装置图。‎ ‎ a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B乙装置中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行瓶,这是为什么 ‎③检测CO2的产生:甲装置连通橡皮塞(或气泵),让空气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行瓶。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在25℃到30℃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乙装置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填入下面的记录表中 时间(分钟)‎ 甲中的石灰水 乙中的石灰水 ‎0‎ 澄清 澄清 ‎5‎ ‎10‎ ‎15‎ ‎…‎ 注:以“+”个数表示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 ‎(4)预期结果与结论:预期最可能的结果是组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先浑浊,且浑浊程度大。‎ 说明 解析:本题就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及其变形,实验的形式出现的典型例题。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边浑浊,根据石灰水浑浊的程度,可以检验酵母培养液中CO2的产生的情况。从而判断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是否一样多。‎ 答案:(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多(或者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少)(3)②吸收空气中CO2 吸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B瓶刚封口后,锥形瓶的空气有O2,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所以需将开始产生CO2排掉,过一段时间B瓶中O2消耗掉,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方可确保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甲,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中CO2快且多 在上海种植的新疆哈密瓜往往没有原产地的甜,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的 A.空气质量差,光合作用强 B.土壤肥力足,呼吸作用弱 C.昼夜温差小,糖分积累少 D.海拔高度低,水分散失多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呼吸作用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综合考察题,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答案:C 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据图回答:‎ ‎⑴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含量。‎ ‎⑵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 ‎⑶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 ‎⑷30~45min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Ⅱ、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结合光合作用强度问题与呼吸作用的综合考察 答案:28、(16分)‎ Ⅰ、(9分)⑴CO2⑵强  ⑶减慢   ⑷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与其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相等(或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 Ⅱ、(7分)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 观察指标:生根数量(或长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生长素浓度(合理答案都给分)‎ www.ks5u.com www.ks5u.com 届新课标生物考点预测 考点(2)其他植物激素I(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一.考点介绍 本考试也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对于本考点的内容中。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中,赤霉素和乙烯考查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对于这两种激素的考察也是在实验题目或者是选择题中出现的,不是专门的为了考察这个知识而出现的问题,是了考查其他的只是而附带的问题,但是要了解,这些激素的作用,对于应用一直是现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现在的高考侧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二、高考真题 ‎1.(20年高考试题上海卷2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解析〗‎ 采用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部位如花药进行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的基因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过程、MS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以及选材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内容。‎ 答案:D ‎2(2006年 广东卷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 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15 mg/L ‎〖解析〗‎ 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应用,对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协调起作用。最适的浓度是20—15 mg/L ‎〖点评〗本试题是比较简单的一道试题,属于识记的内容 答案:D ‎ 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7).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下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②果实色素积累 ‎③番茄果实发育 ‎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考查的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对于各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不相同的,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果实成熟的时期,乙烯的含量是比较大的。‎ 答案:C ‎4(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6).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 ( )‎ ‎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 B.棉花的保蕾保铃 ‎ 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 D.促进香蕉成熟 ‎〖解析〗‎ 考查的是植物生长激素的应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并且能够防止生物的落花落果。但是生长素不能够促进生物的成熟,促进生物成熟的激素是乙烯。‎ 答案:D ‎4.(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2).某植物正常授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A.种子明显增多 B.形成无籽果实 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生长不受影响 ‎【解析】‎ 正常授粉不会结出无子果实,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对于生长素来说,能够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果实的发育。‎ 答案:C ‎5(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21)(13分)‎ 回到下列I、II题:‎ I.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II.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 [解析]:‎ 考查实验设计,因为第一步中已经确认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第二步喷洒赤霉素和蒸馏水时要注意分清,对照组就是让之处于正常状态的组,实验组就是给于实验条件的组。该实验是一个验证实验,所以预测结果是一定的,要与实验目的一致。实验中为了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要注意实验材料不可以过少。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的确定方法:自变量一般就是实验要研究的目的,如“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就是“蔗糖溶液浓度”, “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的实验中自变量就是“赤霉素量的变化”。因变量就是自变量的变化导致的变量,如“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这个实验中就是“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的实验中就是“植株的高度”。‎ 答案 I.‎ ‎ (1)② 蒸馏水(1分) 赤霉素溶液(1分) ③高度(1分)‎ ‎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2分)‎ ‎ (3)有影响(1分)‎ ‎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1分)‎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3分)‎ II 探索甘蔗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1分)‎ 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1分);因变量: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分):‎ 三、名校试题 ‎1.(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5).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细胞分裂发生影响的顺序是 ( )   A.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B.先是细胞分裂素,然后是生长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C.先是生长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D.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解析:‎ 赤霉素能打破植物种子和器官的休眠促进发芽,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存在于正发育的幼果和未成熟的种子中,生长素主要促细胞伸长(细胞体积扩大)生长的作用) ‎ 答案:A2.(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7).下列植物激素中,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的是 ( )   哪几种是植物生长的促进剂 (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 解析:‎ 细胞分化是细胞分裂素作用的结果;脱落酸能使叶片脱落,高浓度的生长素也能够促进生物的落叶。‎ 答案:A ‎ ‎ ABD ‎3.(山东省威海市20年3月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6).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分别放在下表所示的含有五种物质的溶液中泡24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解析:‎ 考察的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其他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有其应用的价值。经过乙烯利处理后,花的性别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但是并不能说明乙烯利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所以不能从图示中看出本题的意思。‎ 答案:B4.(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6)、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解析:‎ 考查的是生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他的各种植物激素都是植物合成的,但是在植物体内存在的数量并不是很多的,其动能是调节生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的其他激素一起共同的协调起作用。‎ 答案:C ‎5.(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9)、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 A、 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解析:‎ 考察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其他植物激素中,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A ‎6(江苏省苏州中学-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8)、植物激素是指( )‎ A、活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 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 D、细胞合成的具有调控代谢功能的物质 解析:‎ 考察的是植物激素的定义,植物激素是植物本身产生的具有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作用的一种在生物体存在的含量很小,但是起到的作用确实生物体不可缺少的。‎ 答案:C ‎7(江苏省苏州中学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 解析:‎ 考察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植物激素的特性,植物激素中乙烯是气体激素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主要是存在与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脱落,但是脱落酸还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主要应用于一些需要茎的生物。‎ 答案:B ‎8(山东省莒南一中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8)、细胞分裂素不存在于( )‎ A、茎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实 D、萌发的种子 解析:‎ 细胞分裂素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所以,其存在与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茎尖、根尖、萌发的种子都是生长比较旺盛的部位,其分布是比较多的,但是成熟的果实不存在。‎ ‎ 答案:C ‎9(山东省莒南一中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10)、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 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解析:‎ 考察的是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具有保鲜作用的是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的激素。‎ 答案: C ‎10(山东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练习 3)、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 生长素类似物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 解析:‎ 能够促进生长的激素是赤霉素和生长素,但是题目中所说的不是生长素而是生长素的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生长素的类似物是人类合成的和生长素具有相同效应的化学物质。‎ 答案: B ‎11(山东师大附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练习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 生长素 B、赤霉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12.(山东威海模拟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 A.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 ‎ 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 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解析】考查的是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能够促进生物的生长,促进果实的发育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 A.受重力影响,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 ‎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解析】考查的是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对于生长素来说,影响因素 主要是重力和单侧光的照射,对于植物倒伏后,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原因是重力的影响,使背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速度慢。‎ 答案:D ‎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31)、植物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最早用实验证实该物质确实存在的科学家是 。此外,目前公认的其他4种植物激素是、、、。‎ 解析:‎ ‎ 考察的是生长素的发现时间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 答案:生长素 ‎ 荷兰的温特 ‎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15(山东威海模拟32).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长日照、短日)照植物。‎ (1) 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中的有关内容:测试项目、结果分析、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叶、顶端)开花激素作用的部分(叶、顶端)‎ 测试项目 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叶、顶端)‎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分(叶、顶端)‎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叶、顶端)‎ ‎(3)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取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 预期结果:。‎ 对照试验:。‎ 预期结果:。‎ 解析:‎ ‎ 考察的是植物其他激素的应用,对于植物的其他激素来说都能够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并且考察了生长素发现的试验过程,在考察试验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是一定要有对照试验,再就是在做实验过程中,一定是单一变量的原则,在设计试验的时候还要考虑的试验的可行性以及试验的科学性的试验原则。“将长日照植物条件下的菊花枝条切口,再将含开花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将长日照条件下的另一株菊花枝条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就是很明显的说明了试验的可行性和试验的单一变量的原则。再九是对照。‎ 答案:‎ ‎(1)短日 ‎ ‎(2)叶 叶 顶端 ‎ ‎(3)短日照可诱导菊花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 ‎ ‎(4)将长日照植物条件下的菊花枝条切口,再将含开花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 开花 ‎ 将长日照条件下的另一株菊花枝条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 不开花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 本考点一个是考试出现的几率不是很多的考点,但是随着高考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主要是在于植物激素的应用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植物激素的参与,植物激素的类似物也会有发展的空间,对这部分的知识将会是一个热点。‎ ‎(二)考点预测题 ‎1、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 ‎①培育无籽番茄 ②培育无籽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 解析;‎ ‎ 考察的范围是植物激素的应用,对于植物激素其应用是一个重点问题。‎ 培育无籽番茄应用的生长素的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培育无籽西瓜没有用到激素,这个也是学生比较模糊的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秋水仙素,但是那是化学试剂,不是植物激素;‎ 果树整枝修剪,应用的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的作用;‎ 带芽的枝条扦插,应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的作用;‎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没有用到激素,应用的是去掉后减少的是蒸腾作用,没有激素的参与;‎ 棉花摘心,应用的是生长素,摘心之后解除的是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理,从而使侧芽迅速的发育成侧枝。‎ 答案:D ‎2、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这说明( )‎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向侧芽 ‎ B、原顶芽不再向侧芽运送过量生长素 C、顶芽摘除后,侧芽开始分泌生长素 ‎ D、顶芽摘除后,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 解析:‎ 考察的是植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应用与生产就是棉花的摘心,应用的是生长素抑制生长的原理 答案:B ‎3、要得到番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该花的柱头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 ‎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 解析:‎ ‎ 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无籽果实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涂抹生长素的时期,没有授粉前。‎ 答案:D ‎4、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 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 ‎ 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解析:‎ ‎ 考察的植物激素的应用,高浓度生长素能够抑制生长。‎ 答案:A 届新课标考点预测: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考点介绍 ‎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素材来看,对生物与环境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来源于各种生产、生活实际。考点分布主要有:生态因素,种内种间关系,种群特征,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营养级,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内容。尤其今年的考纲与去年相比变化之一就在于将年3-6“(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要求,由“Ⅰ”提高到“Ⅱ”,一般情况选择题比较简单但非选题较难。‎ 如,20年天津高考第5题生态系统中捕食关系的问题;广东生物第14题是种间关系问题;20年江苏高考第26题考查了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掌握“三基”,夯实基础是生物高考备考的根本策略。生物与环境部分的“三基”‎ 主要有:生态学的概念与常用的研究方法,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的种内和种间关系的类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成分和结构、稳定性及其保护,动植物检验检疫的作用与意义,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学生要熟练掌握上述“三基”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解答基础类试题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可以为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培养能力,突出能力训练是高考备考的制胜策略。生物与环境部分的能力要求可归纳如下:取样调查的方法与应用;不同生态因素、种内种间关系的区分与判断,种群特征对种群发展趋势的影响分析,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分析应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合理建构与应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策略,生物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等。‎ 二、高考真题 ‎(理综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甲为藻类,乙为浮游动物,丙是某种鱼,鱼和浮游动物竞争藻类,同时鱼又捕食浮游动物,,该生态系统中最后只能剩下生产者 答案:C ‎(天津)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种间的关系 答案:C ‎(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菟丝子吸收果树而不是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与龙眼、柑橘为寄生而不是竞争关系。‎ 答案:D ‎ (海南)16.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入侵等知识,难度较小。由材料可知该植物喜光,入侵后当地植物是缺少阳光而死亡,二者之间是因为阳光发生了竞争。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也可能外来生物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繁殖下去,也可能是对当地有利的。盲目引种是不对的,再引入喜阴植物不一定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入侵的原因一般常见的是由于缺乏天敌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误认为只有食物才可以引起竞争,阳光不会引起竞争而错选。‎ 答案:A ‎(山东)27.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 ‎ 。如果这种现状 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 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 ‎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解析〗(1)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由于由于资源有限的。最适人口应当是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55a可供养的人口是原来的55a/28a=1.96倍。(4‎ ‎)计划生育控制是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有效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江苏生物)1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①‎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 00m3‎ ‎2‎ ‎1 000m3‎ ‎②‎ 淡水湖泊 鲰鱼 ‎10 000kg ‎34‎ ‎3 600kg ‎③‎ 山地 甘草 ‎1 000kg ‎20‎ ‎300kg ‎④‎ 滩涂 沙蚕 ‎10 000kg ‎30‎ ‎500kg A.① B.②C.③ D.④‎ ‎〖解析〗①中的采收量与增长量相差3%,②相差2%为,③相差10%,④的增长量大于采收量。通过比较可以看出,③的年采收量远远超过了年增加量,会使种群密度迅速变小,严重影响其平衡性,10年后将灭绝。‎ ‎〖点评〗本题考查解读表格的能力和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际应用。‎ 答案:C。‎ ‎ (海南)14.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 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 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C.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 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解析】:废弃的甘蔗田发生了群落的演替有原来比较单一的甘蔗种植,被杂草代替,物种的丰富度增加了,结构复杂了。在该群落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分层现象的,如土壤中有蚯蚓,田中可能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 答案:C ‎ (海南)1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平均增长量 鱼类种群密度 平均增长量 鱼类种群密度 平均增长量 鱼类种群密度 平均增长量 鱼类种群密度 A B C D ‎【解析】:由于鱼类种群密度的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死亡率升高,出生率下降,增长量就会下降。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增长量就会为0。‎ 答案:B ‎(上海生物)24.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解析〗题中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所以第10年时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S型曲线的K/2的水平,所以环境容纳量为2*200=400。‎ 答案:D ‎(广东生物)1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可能为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的细菌,固定CO2合成有机物,自养型,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答案:D ‎ (广东生物)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沟通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各种群生物之间的关系上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是经由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体现出来的。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 (上海生物)38.(10分)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① ‎ ‎ ;② ;③ 。‎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 。‎ ‎(4)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 。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 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 ‎ ‎ 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破坏。‎ ‎〖解析〗能量金字塔的研究对象是营养级,死亡率最大的时期应该是种群数量下降最快的时期。蜘蛛会随食物食草虫的减少而减少。‎ 答案:(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 (3)一龄幼虫 ‎(4)减少 细菌→线虫→沼蟹(言之有理即给分) 藻类→线虫→沼蟹 (5)下降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 ‎ (海南)24.(9分)‎ 轮虫 鲫鱼 绿藻 水草 螺蛳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 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 KJ和 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两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食物链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因素是 。‎ ‎【解析】:(1)食物链都是从生产者(绿藻、水草)开始,到最高营养级图中的鲫鱼为止,可以看出其中水草开始的有2条,绿藻开始的有3条,共计有5条食物链。(2)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来自绿藻提供的就是50KJ,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需要绿藻500KJ;其中轮虫提供的就是100KJ,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那么就需要轮虫500KJ。(3)水面长满了浮萍,将会遮光,导致水草缺少光照而死亡,同样绿藻也大量死亡,轮虫缺少食物而死亡。五种生物死亡3种只剩下引入的浮萍和剩余2种构成两条食物链。(4)绿藻爆发覆盖水面,水中溶解氧气减少,动物死亡。最终绿藻大量死亡导致细菌大量反正消耗氧气,厌氧菌大量繁殖产生硫化氢等气体,导致水体发臭。‎ ‎(二)选考题答案:(9分)(1)5 绿藻和水草(每空1分,共2分)‎ ‎(2)500 500(每空1分,共2分)‎ ‎(3)光线 绿藻(或食物)(每空1分,共2分)‎ ‎ (上海生物)3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是以各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数值为研究对象的,大约在10%--20%之间,乙、丙相差不多,可能是同一营养级。‎ 答案:A ‎ (广东文基)75.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解析: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水 答案:A ‎ (四川)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提高,其稳定性才提高 答案:B ‎(宁夏)6.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解析】: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作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故选D。‎ 答案:D ‎ (江苏生物)26.(8分)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入进行___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这种肥料用物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身散热、地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 。‎ ‎〖解析〗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生态农业的突出特色。(1)牛的呼吸为蔬菜提高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产生的氧气为牛棚更新空气;(2)秸秆和牛粪经微生物的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3)外界温度与牛体温相差越少,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就较少;(4)太阳光能是牛棚内热能的主要来源,另外微生物发酵也产热;(5)生态农业的优越性体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利用)。‎ ‎〖点评〗本题以生态农业为切入点,以生态模式图为图解信息,考查了图文转换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1)二氧化碳 氧气 (2)发酵 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 (4)太阳光能 发酵产热 (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海南)17.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的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难度中等。早期调节属于负反馈,反馈的作用是使藻类减少。后期调节属于正反馈,反馈的作用是污染越来越严重。负反馈是由于反馈调节作用导致作用或者效应减弱,正反馈正好相反。不理解反馈的内涵,误认为反馈就一定是负反馈。‎ 答案:B ‎ (广东生物)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答案:C ‎ (理综Ⅰ)30.(25分) ‎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 和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 ‎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理由是 ‎ ‎ 。‎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 链中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 → →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化现象 答案:(Ⅱ)(13分)(1)无机盐(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光(1分) 氧(1分) (2)乙(2分) 由于蓝藻等夜间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2分) 大(1分)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2分) (3)蓝藻(1分) 浮游动物(1分) 鱼(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广东生物)27.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采样的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用)‎ 铬浓度(mg/kg)‎ ‎0.25‎ ‎0.25‎ ‎0.12‎ ‎0.‎ 螨类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 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 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 ‎ 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 ‎【解析】:指示生物法是指根据对环境中有机污染或某种特定污染物质敏感的或有较高耐受性的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来指示其所在水体或河段污染状况的方法。它是经典的生物学水质评价方法。选作指示种的生物是生命期较长比较固定生活于某处的生物,可在较长时期内反映所在环境的综合影响。静水中指示生物主要为底栖动物或浮游生物,流水中主要用底栖动物或着生生物,鱼类也可作为指示生物,大型无脊椎动物是应用最多的指示生物。‎ 答案:ABC ‎ (广东生物)32.(10分)‎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_______和_______,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_________。‎ ‎【解析】:(1)杀藻剂处理水华的主要缺点: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藻类和挺水植物,鱼类属于消费者.‎ ‎(3)种间关系的主要变化: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2)藻类挺水植物消费者.‎ ‎(3)种间关系的主要变化: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挺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广东理基)52.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 A.不规则波动   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    D.季节性消失 解析:水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短期内早类物质大量繁殖的现象 答案:C 乙 甲 ‎-‎ ‎-‎ 种群数量 海底生物 底栖生物 浮游生物 海洋中鱼类的食物分布 丙 ‎(理综II)5.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 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共生关系不是简单的靠食物来反映 答案:D ‎(宁夏理综)甲 乙 丙 种 群 数 量 ‎%‎ ‎( )‎ 食物大小 3.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解析:甲与乙有共同的食物 答案:B ‎(江苏生物)6.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A ‎(宁夏理综)28.II.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的题目)。‎ 答案: II.(3分) 病虫害对西瓜产生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上海生物)6.沙漠植物常具有较小的叶片,且叶片的气孔较小。这是利于 A.减少呼吸作用 B.减少水分散失C.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D.不被动物食用 答案:B ‎(上海生物)11.右图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与牧草数量的关系。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A.消费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 C.分解者数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 答案:B ‎(上海理综)16.根据下列果实形状判断,不适合借风力传播的是( )‎ 答案:C ‎(理综I)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宁夏理综)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答案:C ‎(北京理综)4.根据右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B ‎(广东生物)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答案:C ‎*(广东理基)4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答案:D ‎ (江苏生物)41.(6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答案:(1)N=Mn/m (2)144 高(3)8/9(或32/36) (4)2.5 :1‎ ‎ (江苏生物)2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答案:D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 ‎(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C ‎(江苏生物)40.(11分)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 E代表5种生物)。 ‎ 答案:(1)‎ ‎(2)‎ ‎*(广东文基)7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列现象中,与物理信息传递相关的是 A.花香引蝶 B.豪猪遇敌竖起体刺 C.候鸟南飞 D.警犬嗅寻毒品 答案:C ‎(山东基本能力)5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天津理综)31(22分)‎ I、(12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_;‎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产生CO2。‎ 答案:31 I(12分) (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上海生物)36.(9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 ‎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________关系。‎ ‎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 ‎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_。‎ ‎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___Kg。‎ 答案:(1)1)生物间的相互(1分)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分)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1分)‎ ‎(2)1)蝗虫(1分)因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2分)2)175(2分)‎ ‎*(山东理综)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案:C ‎*(山东理综)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答案:A ‎(四川理综)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 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C ‎(江苏生物)1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人侵物种 ‎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答案:B ‎(广东生物)16.“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C ‎(广东生物)35.(8分)‎ ‎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各举一例) 。‎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 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解析: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构建知识网络、运用分析与归纳等方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图表精确表达有关生态学现象的能力,正确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生态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的能力。‎ 答案:(1)捕食:虫吃水稻(或杂草),或鱼吃虫竞争:水稻(或红萍)与杂草竞争;寄生:病菌寄生在水稻上;互利共生:红萍与蓝藻共生。(任答对两种关系得1分,共2分)‎ ‎(2)化学。(3)昆虫会进化(或产生抗性)。‎ ‎(4)见下图(写对图中所有的箭头给3分,(或其他草食动物);正确写出具体生物给1分,共4分)。‎ ‎ (上海理综)54.容器底部是培养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如果有人 在配制培养基的矿质元素时使用了NH4NO3、KNO3、CaCl·2H2O、‎ MgSO4·7H2O鳌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 )。‎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 答案:C ‎ ‎(上海理综)55.“植物宝宝”制成后,要使其中的微型植物正常生长,容器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一定的光照 ②肥沃的土壤 ③充足的水分 ④适当的温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上海理综)56.微型植物在密闭的容器里能长期正常呼吸,是因为 ‎ ‎ 。‎ 答案: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产生氧气 ‎ ‎ (广东生物)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答案:B ‎(广东生物)24.‎ 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 B.观赏作物 C.能源植物 D.纤维植物 答案:BCD ‎(广东生物)30.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答案:BC ‎(广东生物)37.(9分)‎ ‎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解析: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读表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 答案:(1)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相对稳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森林。‎ ‎ (广东理基)44.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答案:A ‎(上海理综)‎ 五.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处理和利用二氧化碳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48.分析右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 、‎ ‎ 等。‎ 答案:绿色植物减少、汽车排放尾气、森林大火、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上海理综)4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影响植物的生长。右图提示我们: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A.植物中的有机物的含量降低 B.植物的生长速度降低 C.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答案:D ‎ (上海理综)57.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该学生考虑到了实验中水分的蒸发问题。他应该定期在每个水箱添加( )‎ A.相同数量的蒸馏水 B.相同数量的原水样 ‎ C.与蒸发掉的水量相同的蒸馏水 D.与蒸发掉的水量相同的原水样 答案:C ‎(上海理综)58.下表为该学生实施方案后所得原始数据记录表(水体氮浓度单位为mg/L):‎ 水箱号 原始水体氮浓度 ‎1个月后氮浓度 ‎2个月后氮浓度 ‎3个月后氮浓度 ‎4个月后氮浓度 Ⅰ组 ‎(放金 鱼藻)‎ A ‎2.91‎ ‎2.87‎ ‎2.65‎ ‎2.04‎ ‎1.86‎ B ‎2.86‎ ‎2.63‎ ‎2.02‎ ‎1.89‎ C ‎2.87‎ ‎2.66‎ ‎2.05‎ ‎1.84‎ Ⅱ组 ‎(放凤 眼莲)‎ A ‎2.91‎ ‎2.45‎ ‎2.06‎ ‎1.53‎ ‎1.33‎ B ‎2.48‎ ‎2.10‎ ‎1.50‎ ‎1.32‎ C ‎2.43‎ ‎2.04‎ ‎1.54‎ ‎1.33‎ Ⅲ组 ‎(对 照组)‎ A ‎2.91‎ ‎2.88‎ ‎2.88‎ ‎2.88‎ ‎2.89‎ B ‎2.90‎ ‎2.90‎ ‎2.87‎ ‎2.86‎ C ‎2.90‎ ‎2.90‎ ‎2.91‎ ‎2.91‎ 处理实验数据,取各组平均值,在右面的坐标系内画出3组水体氮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折线图。‎ 答案:‎ ‎(上海理综)59.根据以上数据,该学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凤眼莲和金鱼藻均能吸收水中的氮,其中的吸收能力更强。但不能据此判断它是理想的治理富营养化河水的植物,说出三条理由:‎ ‎。‎ 答案:凤眼莲 ‎ 1、单凭氮浓度变化不足以说明凤眼莲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最有效的植物;‎ ‎ 2、实验时间不够长,不足以确定长期效果;‎ ‎ 3、植物样本选择范围太大,只限制在两种植物,也许还有更好的植物。‎ ‎(上海生物)41.(11分)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目的原理:大气中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SO2模拟酸雨,研究不同SO2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实验材料:1.实验装置如右图。‎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SO2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1.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务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3.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下。在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SO2量 C1‎ C2‎ C3‎ C4‎ C5‎ 死亡率 ‎(%)‎ 甲 ‎0‎ ‎10‎ ‎40‎ ‎80‎ ‎0‎ 乙 ‎0‎ ‎0‎ ‎20‎ ‎40‎ ‎0‎ ‎2.在下面空白处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存活率。‎ 讨论: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模拟产生酸雨的方法 植物受影响的指标 ‎ 。‎ ‎ 。‎ 答案:41.(11分)‎ 实验步骤;‎ ‎1.实验组的对照组(1分)‎ ‎4.向四套实验装置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SO2气体;对照组应充入空气(2分)‎ ‎5.适宜的温度 光照(每格1分)‎ 实验结果:‎ ‎2.(3分,正确画出图2分;坐标1分)‎ 讨论(1分)‎ SO2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影响越大,但不同植物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间接说明酸雨对 自然界植物的影响。‎ 拓展实验 (方法与指标各1分)‎ ‎ 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盐酸或者硝酸溶液作为模拟硫酸 ‎ 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 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 植物出现其他不正常生长现。‎ ‎ (江苏生物)25.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答案:A ‎(广东生物)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I、II、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 多样性 C.图Ⅱ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 地共存 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 气候特点 答案:C ‎(山东基本能力)36.(2分)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美好的世界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但生物多样性很容易受到破坏。例如水葫芦这一外来物种在云南滇池的疯狂生长,就严重影响了滇池其他生物的自然生长。除了外来物种入侵外,请再例举两种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因素。‎ 答案: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均可)‎ 过渡开发利用(乱砍乱伐、过度捕捞等均可)‎ 品种单一化(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例子均可)‎ ‎(山东基本能力)37.(1分)为挽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措施一般不选用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迁地保护 C.用生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D.引入被保护动物天敌的天敌 答案:D 三、名校试题 ‎(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31)Ⅰ.下图20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 (1)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共有个营养级。‎ ‎(2)浣熊和蛇之间的关系是。若想使鹰增重1 kg,至少消耗植物kg。‎ ‎(3)由于人类的捕杀,蛇的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种群数量最可能减少的生物有 ‎ 。‎ ‎(4)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当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解析: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食物链,食物网以及物种间的关系。‎ 答案:(1)6‎ ‎ (2)捕食与竞争,25kg ‎ (3)昆虫,食虫鸟 ‎ (4)蛇,浣熊,鹰,狮子,狼 ‎(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 生物6).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关系是竞争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合理的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中。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但它们的关系是捕食。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但棉铃虫仍然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答案:C ‎(年山东省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 生物9).(17分)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玉米农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正常玉米的基因型为AB,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基因型为aaB的玉米不能开出雌花而成雄株;基因型为A bb或aabb的玉米的顶端长出的是雌花而成为雌株(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协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⑴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⑵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是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对初级、次级消费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禁捕或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⑶当玉米幼苗长青的时候,“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若废弃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                    。‎ ‎⑷若要调查玉米地里老鼠的种群密度,其方法是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 ‎ ‎⑸玉米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在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杂交育种时可免除人工去雄的麻烦。为了确保纯合子雄株和雌株的杂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那么选育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基因型分别为             。‎ ‎ ⑹请根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利用该农田中的正常植株,设计选育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纯合体雌株的育种过程:‎ ‎  ①                                                                      ;‎ ‎ ②                                                                     ;‎ ‎③利用杂交的方法,进一步选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雄株和雌株。请简要写出步骤:‎ ‎                                                                    ‎ 解析:主要涉及到生态系统、种群、群落、育种等知识点,综合性强,考查范围广。该玉米农田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玉米,其能量流动一般有3条途径:一是大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二是通过食物链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三是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的一部分。对消费者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玉米)。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蝗虫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0。根据题意,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正常株(AABB)、雄株(aaBB)、雌株(AAbb、aabb)三种表现型;选取多株雌株玉米(AAbb、aabb)与雄株(aaBB ‎)玉米分别杂交,若杂交后代只有正常株(AaBb),则亲本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AAbb)和雄株(aaBB);若后代有雌株和雄株,则亲本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 答案:⑴)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1分)⑵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玉米)⑶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1分) 次生演替(1分)⑷标志重捕法(1分) 0(1分) ⑸ AAbb、aaBB⑹①选取正常植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②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单倍体玉米幼苗,得到纯合体二倍体玉米植株的表现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③选取多株雌株玉米与雄株玉米分别杂交,若杂交后代只有正常株,则亲本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若后代有雌株和雄株,则亲本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体雌株和雄株 ‎(江苏省镇江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32)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下面是几个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请回答:‎ ‎ (1)在相应的空格内填写碳循环的内容 碳循环 ‎(2)在下图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 (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③和④分别属于 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 ‎ (3)在草一兔一狼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 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 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解析:通过物质循环来考察食物链食物网等问题 答案:(1)‎ ‎(2) 兔→狼(1分) 草(1分) 兔(1分)‎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l分) 负反馈(1分)‎ ‎(辽宁省抚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31)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 A.狐吃了一只兔,狐就可获得兔的全部能量 ‎ B.影响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 C 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移离后,植物竞争的强度会降低 D.新疆哈密瓜大又甜,昼夜温差是影响其糖分含量的因素之一 解析:A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前一营养级10%-20%的能量B温度C由竞争变为中内斗争 答案:D ‎(辽宁省抚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生物)36)下列有关有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B 烟草能释放挥发生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有竞争关系,并通过化学信息完成 C 抗虫棉由于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不会产生抗药性 D 用性引诱剂作为化学信息诱杀雄性个体,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 解析:A环境容纳量不能随意改变B捕食关系C基因表达出毒素蛋白质同样会对害虫有选择作用 答案:D ‎(辽宁省抚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生物)37)20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人“福娃”。其中的藏羚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有分布。人们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 )‎ A 保持可可西里的植被 B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 保护遗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D 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解析:藏羚羊是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护它就是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C ‎(辽宁省抚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生物)38)我国科学家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复制出解毒酶基因,并通过生物技术合成了酯酶,只要将其加入三氯杀虫酯(一种毒性较强的常用有机农药)中,几小时以后便能将毒性完全解除。以下关于这项科研成果在生产、生活实际应用中较为合理的是:( )‎ A.制成蔬菜洗涤剂,降解可能带有的农药 B.制成解毒药物,与冰水混合后用于抢救农药中毒病人 C.制成消毒剂,与沸水混合后用于生食瓜果的消毒 D.将该酯酶与农药混合使用,降低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毒害 答案:C ‎(辽宁省抚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生物)39)右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 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A ‎(如东、启东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生物)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 ‎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答案:ACD ‎(如东、启东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生物)23.)在自然条件下,下列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 A.物种组成多样 B.营养结构复杂 C.食物链缩短 D.功能完善 答案ABD ‎(浙江省台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生物)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 C、马尾松林中所有树木构成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D ‎(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A a 时间 基因频率 P Q 13.)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C ‎(江苏省启东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试卷(生物)32.)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可以在种群、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下列是生态学家研究能量流动做了以下实验,以一定速率加入单细胞藻类喂养水蚤(通常全部被吃掉),并以不同速率移走水蚤,同时移走不同年龄的个体对转化效率(移走水蚤的量/添加的单细胞藻类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横轴表示移走数占亲生幼体数的比率,纵轴表示转化效率,曲线①②分别表示移走的是成年、幼年个体。)‎ ‎(1)水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该实验研究的是在 层次上的能流分析。‎ ‎(2)研究表明水蚤的收获量总是远小于取食量,主要原因是 ,这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实验结果表明移走成年个体比移走幼年个体的转化效率高,原因是 。‎ ‎(4)研究结果表明,转化效率与 有关。这项研究对渔业生产所具有的指导意义是 。‎ 答案:(1)消费者种群(2)水蚤的呼吸消耗逐级递减(3)移走成年个体,使种群年龄趋向增长型,有利于种群增长(4)移走比率、移走水蚤的年龄合理确定捕捞量,及时捕捞成鱼 ‎(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环境变化对种群基因频率产生定向的改变 ‎ C ‎(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26.)下图表示碳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以及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进行a、b生理过程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a、b生理过程发生的条件为 。‎ ‎(2)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将通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c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 ‎(3)进行d、e生理过程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d、e生理过程对维持血糖相对稳定的作用。(2分)‎ 答案:(1)生产者 酶,ATP,H(缺一不给分)(2)3 线粒体 ‎(3)组织液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d生理过程降血糖;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e生理过程升血糖(2分)‎ ‎(江苏省南京一中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32.)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环保部门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 材料1: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 材料2: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 ‎(1)检验员将1mL水样稀释10000倍后,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检测每毫升蓝藻的数量: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少许培养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已知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中格80个小格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个/ml。‎ ‎(2)将统计数据记录在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水样编号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O.2‎ ‎0.3‎ l ‎10‎ ‎9‎ ‎7‎ ‎7‎ ‎6.5‎ 通过A组(或D组)数据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该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_。‎ ‎(4)假如下图是太湖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kJ/m2.A)。请分析回答:‎ 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之间,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答案:(1)5n×105‎ ‎(2)能 A组和D组⑤号水样中蓝藻数量剧增(只要答出⑤号可以给分)‎ ‎(3)P、N P (4)5.5~16.4% 不增加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32.)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B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33.)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 根据上表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 B.兔所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超过9.5 X 109kJ/(km2·a)‎ D.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答案D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34.)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答案B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35.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 C.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 D.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 B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37.)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D.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答案D ‎(江苏省启东中学20年高考考前辅导(生物)8、)20年,陕西镇坪“华南虎”事件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这种濒危生物的关注。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lO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⑴ 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⑵ 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_______信息。‎ ‎⑶右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到达_______________。‎ ‎⑷ 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如果陕西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库 (2)化学 ‎ (3)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5B ‎ (4)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2分)‎ ‎ (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18.)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 根据上表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 B.兔所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超过9.5 X 109kJ/(km2·a)‎ D.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答案D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24.)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甲图,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深度分布如乙图.有四位同学围绕“第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哪些观点是合理的?‎ A.第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B.第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C.第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 D.第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答案CD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26.)在狼和鹿的化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狼和鹿在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彼此都形成了动作敏捷、快速奔跑的特性,这是共同进化的一个实例 ‎ B.在进化过程中,因为狼的追捕而使得鹿产生奔跑速度快的变异 ‎ C.狼和鹿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生殖隔离现象 D.突变使狼和鹿产生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则定向地决定着它们向奔跑速度快的方向进化 答案ACD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35.)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危险变化。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请分析并作合理解释。‎ ‎(1)据图写出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出现上述生殖 发育不同步的原因是 ‎ ‎ 。‎ ‎(3)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类型主要是 。‎ ‎(4)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对鸟类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 ‎(5)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答案:(1)橡树 毛 虫鸟 ‎ (2)橡树发芽长叶提前,毛虫峰值数量提前;但鸟类哺育幼鸟时间不变(1分)‎ ‎ 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1分)‎ ‎(3)物理信息 ‎(4)哺育幼鸟时期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 ‎ ‎(5)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2分) ‎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36.)在河口(河流与海交接处)生活着某种小虫,若将小虫移放在淡水中,在数小时内测量小虫的体重及其呼吸速率的变化,有关数据绘制成如下曲线图(若在淡水中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小虫的细胞会因不能排出多余的水爆裂死亡)。请分析回答:‎ ‎(1)小虫的体重在最初一小时会增加。其原因是 。‎ ‎(2)若小虫放回河口,其呼吸速率会回复正常。小虫在淡水中呼吸速率上升的目的是 。‎ ‎(3)小虫的体重在第4小时后维持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4)第4小时后,往淡水中加入少量盐,小虫的呼吸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解释原因。‎ 答案:(1)小虫体液的浓度高于淡水的溶液浓度,小虫身体(细胞)渗透吸水(2分)‎ ‎(2)在淡水中,由于小虫吸收较多水,因此需要排出体内多余的水,该过程需要能量(1分)。小虫通过加强呼吸作用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排出水分(1分)‎ ‎(3)此时的呼吸作用所提供的能量使小虫排出水的速率等于吸水的速率 ‎(4)呼吸速率会下降(1分)。原因是加入盐可以提高淡水的溶液浓度,使水进入小虫身体的速率下降(1分)。小虫体内含的水量减少,小虫用于排出多余水分的能量减少(1分)。‎ ‎(广东省广州市20年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生物)37.)下图是某实验室将发电厂排出的废气(含较多CO2等)引入温室来增加植物的生长速率的研究示意图。该实验将一些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幼苗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在两个相邻的温室培养,除气体外室内其它条件相同。‎ 在实验前和实验第14天,这两组植物的茎的平均高度记录如下表 ‎(1)解释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B组的原因。‎ ‎(2)试解释A、B两组结果的差别。‎ ‎(3)该实验为什么使用相邻的两个温室,而非不同地区的两个温室?‎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两组植物在第14天至第28天的生长速率的差别只是由废气引起的?‎ ‎(5)以废气培养种植蔬菜和水果供人类食用,试提出一个可能风险并解释。‎ 答案:(1)找出没有废气(或只有空气)的情况下的生长速率,将其与有废气供应的数值相比,由此可知有废气供应对生长速率的影响(1分)‎ ‎(2)A组有废气供应,废气中钓二氧化碳浓度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中的原料,原料供应较多使到A组的植物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生长速度也因而较快(2分)‎ ‎(3)相邻的温室有较相近的周围环境,确保两组植物在生长速率的差别不是因周围环境不同所引起的(2分)‎ ‎(4)将A组植物移去温室B和将B组植物移去温室A,观察B组植物是否生长较快(或比较两组植物茎的长度) (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分) ‎ ‎(5)废气可能含有毒物质,植物可能吸收这些有毒物质而贮存在叶或果实中,人类进食有 ‎ 可能有损健康(其他合理建议也可) (1分)‎ ‎(广东省实验中学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2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 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 c点时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CD ‎(广东省实验中学2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34)图(一)是某池糖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下图(二)所示:‎ ‎ 则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 ‎ A.______ ____;B.______ 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4)由图(二)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答案:(1)捕食、竞争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 ‎(3)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 C.分解者利用 D.呼吸作用 ‎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预测年的高考,生物与环境部分将围绕以下内容命题:(1)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如:害虫防治、工农业及生活废水污染的治理和预防、生态农业的建构与分析、资源的多级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湿地、森林、草原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3)种群的特征、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4)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及禽流感等相关疾病的防控。要求学生在掌握“三基”的同时,要关注生物与环境有关的现实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在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关注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1.酸雨 ‎ 酸雨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性沉降物。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这是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出来的SO2,燃烧石油及汽车尾气释放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 我国酸雨是硫酸型酸雨。酸雨改变了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正常酸碱度,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存。‎ 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是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同时要植树造林,运用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来净化空气。如一公顷柳杉一个月可吸收SO260kg。 ‎ ‎2.水污染 ‎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大约占体重的60%~95%,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源。 ‎ 水污染在我国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主要有重金属、农药、过量的N、P 等植物矿质元素和致病微生物等。当水中的上述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时,就发生了污染。而水中污染物主要来自未加工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废水等 ‎ ‎3.重金属污染 ‎ 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铜、铅及非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重金属的主要释放源,采矿和冶炼也是向环境释放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 ‎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在天然水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 ‎②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甲基汞。 ‎ ‎③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即表现为生物富集作用。例如,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经过生物富集作用而引起的。 ‎ ‎5.富营养化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染和农田排水。当它们汇集到池塘、湖泊、海湾时就会使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增多,致使藻类植物、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 由于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氧气用以进行呼吸作用,致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而且当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死亡之后,其遗体首先被水中需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降低溶解氧的含量,然后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同时产生H2S、CH4等有毒气体,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 ‎ 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弯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发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如图11-1所示。‎ ‎6.固体废弃物污染 ‎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采矿业的废石、工业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等都属于固体废弃物的范畴。这些废物日积月累、长期堆放,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实际上,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在另一生产过程中往往可以作为原料加以利用,所以被称为“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因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已日益成为环境科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受到各国重视。 ‎ 发展无废技术是解决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有效办法。 ‎ 所谓无废技术是指采用闭路循环方式,使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又不排放污染物质。也就是说,生产第一种产品后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可用为第二种产品的原料;第二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再作为下一种产品的原料,如此等等。 ‎ 如黑龙江省建成的硫酸厂,利用西林铅锌矿的废渣一硫精砂作为原料。炼钢厂的钢渣对钢厂来说是废渣,但对水泥厂来说却是一种上等的原料。火力发电厂排放出来的粉煤灰,含有铅、汞、砷等有害元素,但可用来生产水泥、烧结砖等。由此可见,发展无废技术,实现三废资源化,可以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 ‎7.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的主要特征: ‎ 噪声是一种感觉公害,通常噪声是由不同振幅和频率组成的无调嘈杂声。但有时,优美的音乐旋律,在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时,也被认为是噪声。因此,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 噪声是暂时性污染,噪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即消除。不象其他污染物,即使停止污染,污染物还在长时间内残留着,污染是持久性的。 ‎ 噪声污染的危害有损伤听力、干扰睡眠、诱发多种疾病、影响心理健康等。 ‎ ‎8.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 大气中的CO2、CH4、N2O及氯氟烃(CFCl3)等微量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不吸收短波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等),但吸收长波辐射(红外线等)。太阳的短波辐射可直达地球表面,被地表吸收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了长波辐射后,就将这一部分长波辐射的能量留在大气中,使地表的大气温度升高,如同玻璃温室一样。 ‎ 温室气体的这种功能效应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维持地球温度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地球温度不致发生骤然变化。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迅速增加,造成全球气候趋于变暖。 ‎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CO2。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燃烧生物物质,造成CO2的过量排放,打破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所有生物的呼吸作用之间的平衡,是导致大气中CO2上升的主要原因。CH4是作用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烷烃。CH4主要来源于有机废物的生物发酵,人口数量的增加,农业、畜牧业急剧增长,相应地增加了CH4的排放。 ‎ ‎(1)温室效应加剧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 ‎①极地冰雪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被淹没,沿海城市、岛屿更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的袭击 ‎ ‎②中纬度地区河湖干枯、森林死亡,高纬度地区的低地出现涝灾,森林火灾更为频繁;夏季酷热;许多物种灭绝等。 ‎ ‎(2)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 一是保护植被、绿色荒山,保护森林、草原,防止海洋污染等是增加 CO2吸收的有效措施 ‎ 二是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增加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新能源是指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核能和生物能等能源。‎ ‎(二)考点预测题 ‎1.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是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入侵等知识,难度较小。由材料可知该植物喜光,入侵后当地植物是缺少阳光而死亡,二者之间是因为阳光发生了竞争。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也可能外来生物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繁殖下去,也可能是对当地有利的。盲目引种是不对的,再引入喜阴植物不一定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生态入侵的原因一般常见的是由于缺乏天敌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误认为只有食物才可以引起竞争,阳光不会引起竞争而错选。‎ 答案:A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沟通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生物群落内各种群生物之间的关系上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是经由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体现出来的。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D ‎3.(9分)‎ ‎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0.1‎ ‎0.5‎ ‎1.0‎ ‎2.0‎ ‎4.0‎ 动物类群数(类)‎ ‎20‎ ‎23‎ ‎37‎ ‎50‎ ‎58‎ 动物个体总数(个)‎ ‎365‎ ‎665‎ ‎750‎ ‎1983‎ ‎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② ‎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解析:考查考生对生态学主干知识和重要实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考查读表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生态学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并引导考生关注环境污染等社会现实问题。‎ 答案:(1)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相对稳定性;不同的耐污能力;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3)①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②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森林。‎ ‎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位“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 ‎ 。如果这种现状 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 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 ‎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解析〗(1)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由于由于资源有限的。最适人口应当是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55a可供养的人口是原来的55a/28a=1.96倍。(4)计划生育控制是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有效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