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高考化学三轮专题复习考前知识回顾汇编
2014创新设计化学三轮专题复习Word版教师文档:考前体系通关小册子 一、命题分析 分析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并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发现选择题所考题型,三年来既有延续,又有创新,具体分析如下表: 题 型 份 号 题 年 2011 2012 2013 频度 化学与STSE 7 低 阿伏加德罗常数 7 9 中 离子方程式 12 低 同分异构体 8 10 12 高 有机反应类型 9 低 电化学 11 10 中 电解质溶液 10 11 11 高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3 13 9 中 化学实验 7 13 中 常见有机物及无机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8、12 8 中 通过上表题型统计可得出以下规律:(1)每年的高考试题类型具有连续性,主要考查《考试大纲》中的主干知识,如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及电解质溶液的考查。(2)求新、求异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如2011年相对2010年新增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常数题型的考查,而且这两个题型又成为2012年相对2011年的连续性题型,2012年新增的化学实验、常见无机物及有机物性质和用途这两个题型在2013年高考中得以连续,因此2013新增加的有关溶度积考查的题型也极有可能出现在2014年高考题中。二、抢分技巧 1.明确选择题的常见陷阱 在选择题中,命题者为了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常在题中设置一些陷阱。高考化学选择题中的常见陷阱有: (1)概念陷阱:化学基本概念相当多, 其命题陷阱主要是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或适用条件上。若概念混淆易掉进命题者的陷阱中,所以对概念要理解透彻,把握概念的本质。 (2)思维定势陷阱:考生往往习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者根据考生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如Al(OH)3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命题者就设置Al(OH)3也溶解在氨水中的陷阱;HNO3能氧化Fe2+、S2-、SO等,命题者就设置HNO3也能氧化Cl-的陷阱等。 (3)先后顺序陷阱:物质的性质差异往往导致物质反应有先后顺序,这是命题者设置陷阱的重要切入点,如沉淀先后顺序、结合H+或OH-的先后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分离除杂的先后顺序等。 (4)限定条件陷阱:命题者通过不同的限制条件设置相应的陷阱,如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量、燃料电池工作环境等。 2.掌握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解选择题时,要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反复分析比较,避免掉入陷阱,同时也要掌握选择题的常用解题方法,常用解题方法有: (1)排除法: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将题目所给的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凡不符合题干所给条件的就排除,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2)信息转化法:对于某些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的题目,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中所给的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信息,从而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3)守恒法:守恒思想贯穿着中学化学的始终,守恒法的灵活运用能够简化解题过程,从而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4)关系式法: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可根据中间产物找出原始反应物和最终产物的关系,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三、题型突破 题型一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简称STSE,化学与STSE这类试题取材广泛,立意新颖,具有起点高,落点低,区分度好的优点。一般选择最新科技成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材料(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问题设计依据考纲,知识源于教材、最终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题型多以选择题出现。在选择题中,通过新材料、新信息的介绍,以某点信息源辐射相关知识,以正误判断来考查知识的识记。随着社会发展趋势, 预计这类题仍是2014高考考查的热点。 【示例1】 (2013·福建理综,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解析 A项中,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它能用来生产石英玻璃、光导纤维、冶炼硅等;B项中,从海水提取食盐、淡水都可不通过化学变化实现;C项中只有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不可大量使用;D项中,“地沟油”含有有害物质不可食用,但可以氢化后再水解来制肥皂。 答案 D 1.深入扎实地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基础。 2.平时注意关心社会时事中的化学问题,善于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3.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注意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与新能源的联系、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化学与新科技的联系,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社会生活,拓展知识面。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 1.(2013·天津模拟)进入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曾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有关防治雾霾天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B.充分开发利用纯天然纤维,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 C.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D.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 解析 纯天然纤维无法满足人类现在的需求,停止使用各种化学合成材料并不现实,B项错误。 答案 B 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列说法与“低碳经济”不符合的是( )。 A.采用压缩天然气代替燃油 B.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利用硅材料制成光伏发电装置发电 D.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析 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且加速开采与使用会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环境,B项错误。 答案 B 3.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 B SO2和NO2气体大量排放 酸雨 C 汽车尾气的排放 光化学烟雾 D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赤潮 解析 温室气体CO2主要来自工业排放,相反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因素;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N、P两种元素都是营养元素,排入水体中会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缺氧,从而引起赤潮。 答案 A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加速矿物资源开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D.自来水厂常加入FeSO4和Cl2处理水,能同时达到杀菌、消毒和聚沉水体中悬浮物的目的 解析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况且也不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A项错;碳纤维的成分是单质碳,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项错;矿物资源开采后不能再生,应该合理开采,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C项错;氯气溶解于水生成次氯酸,能杀菌、消毒,而硫酸亚铁溶解于水与Cl2反应可生成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能够聚沉水体中的悬浮物,D项正确。 答案 D 5.(2013·青岛模拟)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新方法,以减少污染,防止浪费等。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是( )。 A.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并用少量品红溶液吸收尾气 B.将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C.用CCl4完成萃取操作练习时,将溴水改成碘水 D.将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后再清洗玻璃仪器 解析 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CuSO4,会放出有害气体SO2,品红溶液可以用来检验SO2气体,但不能用来吸收SO2尾气,A项错误;CO还原Fe2O3后的尾气中含有少量CO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B项错误;溴易挥发,而碘不易挥发,C项正确;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D项错误。 答案 C 6.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 ③在含硫的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 ④利用苯、甲苯等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⑤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 ①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是清洁能源;②不宜大量开采地下水;③加入生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④苯、甲苯等有机物有挥发性、毒性,易对环境产生污染;⑤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生产一次性饭盒,可避免“白色污染”。 答案 B 7.(2013·南昌统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家用燃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利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发电,可以获取清洁能源 C.大量排放SO2、氮氧化物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采用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为无害气体 解析 大量排放CO2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答案 C 8.“镁合金自行车样品已通过国家检测,近期即可面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淄博宏泰防腐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侯保荣介绍,随着现代产业发展,钢铁、铜、铅、锌、铝等材料受制于资源瓶颈,具有替代作用的镁合金不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火车、豪华游艇、计算机、通讯等领域,还被视为极具商用和民用价值的工业新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镁合金具有质量轻的特点,使其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B.镁粉、铝粉和其他原料混合可制成烟花,在节日的夜晚,随着阵阵悦耳响声,人们可以看到“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烟花在夜空飞舞 C.镁合金的硬度很小 D.镁合金可以作结构材料 解析 由于镁合金密度小,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A正确;在达到一定的温度时,镁会燃烧,燃烧时会发出非常强烈的光亮,利用镁的这一特点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制成烟花,B正确;镁合金的硬度很大,可以用作结构材料,C错误、D正确。 答案 C 化学驿站:做选择题的小技巧 做选择题时,先考虑每个选项,当排除了一个选项后,就在该选项字母上画叉。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防止你重新考虑那些心里早已排除的选项。你将节约宝贵的时间。 题型二 化学常用计量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有关化学常用计量的考查,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区分度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通常以常见的某种物质或某种表达方式为背景来考查有关概念和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溶液中的离子数目,一些物质中共价键的数目,常见物质的聚集状态,单一或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的换算,以及平衡体系中微粒数目的求算等。 【示例2】 (2013·广东理综,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A个电子 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A个NH 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解析 A项,8 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16NA=4NA,正确。B项,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所以1 L 0.1 mol·L-1的氨水中NH的数目远小于NA个。C项,在盐酸溶液中不含有HCl分子,错误。D项,1 mol Na完全被氧化生成Na2O2,应转移NA个电子,错误。 答案 A 该题型的解答一般采用逐项分析法,结合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特点,理清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与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的相关计算,并注意题目设置的陷阱,排除干扰因素,逐一分析每个选项,从而正确回答。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完全燃烧产生的CO2的分子数为NA B.含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 L 0.1 mol·L-1硅酸钠溶液中含有0.1NA个SiO D.标准状况下,a 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 解析 A项,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故错误;B项,含1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浓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错误;C项,SiO会发生水解,故1 L 0.1 mol·L-1硅酸钠溶液中含有的SiO少于NA个,错误。 答案 D 2.(2013·杭州调研)绝大部分元素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位素原子,如氢有1H、2H、3H,氧有16O、18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HO的摩尔质量为24 B.18 g2HO含有的质子数为6.02×1024 C.由不同核素组成的水分子,摩尔质量有18种 D.1HO和2HO是同种物质,含有的中子数、质子数均相等 解析 3HO的摩尔质量为24 g·mol-1;18 g2HO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含有的质子数为9×6.02×1023;水分子摩尔质量最小的是1HO(18 g·mol-1),最大的是3HO(24 g·mol-1),共计7种。 答案 D 3.(2013·江苏三校联考)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NA B.25 ℃时,pH=7的NH4Cl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OH-数为10-7NA C.42 g丙烯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9NA D.两份均为2.7 g的铝样品分别与100 mL浓度均为2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3NA 解析 1 mol甲基中含有电子数为9NA,故A错误。B选选中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B错误。丙烯的结构式为CHHCHCHHH,故C正确。2.7 g铝与100 mL 2 mol·L-1的盐酸反应时,盐酸的量不足,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D错误。 答案 C 4.(2013·安徽名校四次联考)如图所示,分别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充入空气(已知空气体积占整个容器容积的)、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若将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之比可能为( )。 A.2∶7 B.5∶4 C.2∶1 D.7∶2 解析 假设密闭容器体积为4V,则反应前空气体积为V,H2、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3V,根据反应后活塞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可知参加反应的H2、O2体积为2V,则剩余H2或O2的量为原来的。通过计算可求得H2、O2的体积之比为7∶2或4∶5。 答案 D 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8 g的H2SO4和H3PO4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4NA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硫酸与高氯酸(HCl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4NA C.33.6 L NO2溶于足量的水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NO数为NA D.32 g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NA个电子 解析 选项A,98 g的H2SO4和H3PO4,其物质的量均为1 mol,故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4NA,A项正确。选项B,没有告诉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溶质物质的量,且硫酸溶液和高氯酸溶液中除溶质外,还含有大量的水,故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硫酸与高氯酸(HCl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无法计算,B项错。选项C,没有指明为标准状况下,C项错。选项D,Cu与S反应生成Cu2S,32 g Cu失去0.5 mol电子,D项错。 答案 A 6.阿伏加德常数约为6.02×1023 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2 g丙烯(CH3CH===CH2)和乙烯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0.3×6.02×1023 B.4.48 L N2O与CO2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0.2×22×6.02×1023 C.1 mol HCl和NH3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6.02×1023 D.100 mL 1 mol·L-1醋酸溶液中CH3COO-数目为0.1×6.02×1023 解析 A项,丙烯和乙烯的最简式都为CH2,所以n(C)=n(CH2)==0.3 mol,正确;B项,没有标明“标准状况”,不能用“22.4 L·mol-1”计量,错误;C项,氯化氢和氨气相遇会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错误;D项,醋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错误。 答案 A 7.(2013·广西三市联考)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以用NA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4O6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键,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1 mol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12NA B.28 g氮气和4 g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相等,均为NA个 C.7.8 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NA,小于0.2NA D.Fe和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H2,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 解析 A项,P4O6的分子结构为,其结构中只含有单键, 1 mol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是12NA,故A正确;28 g氮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4 g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故B错误;C项,Na2S和Na2O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相同质量的Na2S和Na2O2的物质的量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Na2S和Na2O2含有相同的阴离子数,7.8 g混合物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NA,故C错误;D项,Fe和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H2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故D错误。 答案 A 8.将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 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V 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解析 设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根据溶液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有:(+m)×a%=V×c×M,解得:c=。 答案 D 化学驿站:解题口诀 微观粒子要确定,宏观微观靠n连; 各量要以n为心,正确运用公式算。 题型三 特定条件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类问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可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盐类水解等知识,既能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又能考查考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规律等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因此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该类题型考查的方式往往以典型的反应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的理解。从考查内容上看一般有两个特点:(1)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多数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拆分不合理、没有配平、电荷不守恒、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2)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主要以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示例3】 (2013·江苏化学,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Mn2++2Cl-+Cl2↑+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C.Na2O2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Ca2++OH-===CaCO3↓+H2O 解析 A项,浓盐酸为强酸,应拆成离子形式,其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错误;B项,Al(OH)3胶体不是沉淀,不能加沉淀符号,错误;C项,原子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错误;D项,NaOH少量,则OH-计量数为1,根据“以少定多”原则,该离子方程式正确。 答案 D 在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时,第一步要确定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要关注反应条件、反应物用量等特定要求)。第二步要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电离情况、掌握拆分原则,确定能否用离子符号表示。第三步要确定是否配平,若是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其逻辑关系是: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若是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其逻辑关系是: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 1.(2013·郑州二调)下列所述事实与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 A.能说明氧化性H2O2>Fe3+:2Fe2++H2O2+2H+===2Fe3++2H2O B.能说明NH3结合H+能力比H2O强:NH3+H3O+===NH+H2O C.能说明盐酸是强酸:2HCl+CaCO3===CaCl2+CO2↑+H2O D.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CH3COO-+H2OCH3COOH+OH- 解析 在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A项正确;B项中NH3夺取了H3O+中的H+,正确;C项只能说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酸性,但不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错误;CH3COO-发生了水解,说明CH3COOH是弱酸,D项正确。 答案 C 2.(2013·合肥一检)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将Al条投入NaOH溶液中:Al+OH-+H2O===AlO+H2↑ B.铜溶于稀硝酸中:Cu+4H++2NO===Cu2++2NO2↑+2H2O 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OH-===CO+H2O 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醋酸:CO+CH3COOH===CH3COO-+HCO 解析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Al+2OH-+2H2O===2AlO+3H2↑,故A错误;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故B错误;碳酸氢钙溶液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a2++2HCO+2OH-===2H2O+CaCO3↓+CO,故C错误。 答案 D 3.(2013·南京二模)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水解:CO+2H2OH2CO3+2OH- B.硝酸银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O===AgOH↓+NH C.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镁溶液:2Cl-+2H+H2↑+Cl2↑ D.用过氧化氢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2H+===I2+2H2O 解析 A项,CO应分步水解,不正确;B项,滴加过量氨水后得不到沉淀,得到的是银氨溶液,故不正确;C项,电解氯化镁溶液时有OH-生成,则同时应生成Mg(OH)2沉淀,故不正确。 答案 D 4.(2013·南昌一模)类推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 类推 A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CO2气体:Ca2++2ClO-+CO2+H2O===CaCO3↓+2HClO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 B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2Cu+O2↑+4H+ 用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2++2H2O2Cu+O2↑+4H+ C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pH=7时,2H++SO+Ba2++2OH-===BaSO4↓+2H2O 硫酸氢钠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pH=7时,2H++SO+Ba2++2OH-===BaSO4↓+2H2O 续表 D 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铝钾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2Ba2++4OH-+Al3+ 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铝铵溶液至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2Ba2++4OH-+Al3+ +2SO===2BaSO4↓+AlO+2H2O +2SO===2BaSO4↓+AlO+2H2O 解析 A项,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次氯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者可以发生反应;B项中,铜是活泼电极,本身溶解失电子,而不会产生氧气;D项中,忽视NH也参与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NH+2SO===2BaSO4↓+Al(OH)3↓+NH3·H2O。 答案 C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CaCO3↓+CO+2H2O B.磁性氧化铁置于氢碘酸溶液中:Fe3O4+8HI===2Fe3++Fe2++4H2O+8I- C.NaHSO4溶液中滴加过量Ba(OH)2溶液:H++SO+Ba2++OH-===BaSO4↓+H2O D.醋酸与氨水混合: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解析 澄清石灰水过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HCO===CaCO3↓+H2O,A项错误;HI是强酸,应写成离子形式,同时Fe3+能氧化I-,B项错误;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应该写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 答案 C 6.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后溶液恰好为中性:Ba2++H++SO+OH-===BaSO4↓+H2O C.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 D.在强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4OH-+3ClO-+2Fe(OH)3===2FeO+3Cl-+5H2O 解析 A项,漂白粉变质生成碳酸钙,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钙;B项,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Ba2++2H++SO+2OH-===BaSO4↓+2H2O;C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答案 D 7.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Ca(HC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时,不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A.OH-+HCO===CO+H2O B.Ca2++OH-+HCO===CaCO3↓+H2O C.Ca2++2OH-+2HCO===CaCO3↓+2H2O+CO D.Ca2++3OH-+3HCO===CaCO3↓+3H2O+2CO 解析 因溶液中存在Ca2+,故不可能生成CO,而应生成CaCO3沉淀。 答案 A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3O4溶于足量稀HNO3:3Fe3O4+28H++NO===9Fe3++NO↑+14H2O B.用食醋检验牙膏中碳酸钙的存在:CaCO3+2H+===Ca2++CO2↑+H2O C.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2Fe2++4H++O2===2Fe3++2H2O D.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H2↑+Cl2↑+2OH- 解析 选项A,Fe3O4与HNO3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选项B,食醋的有效成分为乙酸,应该写成分子式形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选项C中得失电子和电荷均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4Fe2++4H++O2===4Fe3++2H2O。选项D,电解氯化镁水溶液生成的OH-与Mg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Mg(OH)2↓+H2↑+Cl2↑。 答案 A 化学驿站:解题口诀 三个“守恒”要牢记,该拆分时就拆分。 少量足量要注意,判断正误不迷惑。 写、拆、删、查四步曲,正确书写不出错。 题型四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与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知识面广,可与元素化合物、离子共存、电化学、化学实验等知识紧密结合,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一条主线,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最为常见的命题角度为以某个新型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几组概念的辨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化学(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等。另外,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与能源、环境、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新型题,通常以典型物质或社会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示例4】 (2013·上海化学,16)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2++bBr-+cCl2===dFe3++eBr2+fCl- 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解析 根据题意,氧化性Br2>Fe3+,则还原性Fe2+>Br-故Cl2应先氧化Fe2+,再氧化Br-,则B项错误。 答案 B 解答氧化还原规律及应用题目应注意以下三点要求 1.抓住两个相等: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2.理解三个同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同时生成。 3.做到三个会:会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进行有关计算;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规律综合分析问题。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 1.(2013·南京调研)向酸化过的MnSO4溶液中滴加(NH4)2S2O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反应:Mn2++S2O+H2O―→MnO+S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Mn2+ B.氧化性比较:S2O>MnO C.MnSO4溶液可以使用盐酸酸化 D.若有0.1 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 mol 解析 由于S2O的氧化性大于MnO的,当用盐酸酸化时Cl-会被S2O氧化为Cl2。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Na→Na2O→Na2O2中钠元素被连续氧化 B.1 mol金属钠发生反应Na→Na2O和发生反应Na→Na2O2转移电子数相等 C.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3 mol电子 D.将1 mol Cl2通入1 L水中转移的电子为1 mol 解析 Na→Na2O中被氧化的元素为钠元素,Na2O→Na2O2中被氧化的元素为氧元素,A项错误;Na2O和Na2O2中钠的化合价均为+1价,1 mol金属钠转化为Na2O或Na2O2转移的电子都是1 mol,B项正确;C项氯气不足量,完全反应后转移2 mol电子,错误;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不彻底,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答案 B 3.有如下变化:AAn- ΔH1<0, BBn- ΔH2<0,且ΔH1<ΔH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B B.还原性:An-<Bn- C.稳定性:B<A D.稳定性:An-<Bn- 解析 ΔH<0,说明为放热反应,ΔH1<ΔH2,说明前者反应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故A的氧化性强于B的,A、C不正确;还原性An-Br2>(SCN)2>I2,故(SCN)2不能将Br-氧化,D错误。 答案 D 6.(2013·大连双基测试)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该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3>O2 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C.若氯酸分解所得1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b=3,则生成3 mol O2时该反应转移20 mol电子 解析 根据非金属性只能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故B错误。 答案 B 7.已知离子方程式:As2S3+H2O+NO―→AsO+SO+NO↑+________K(未配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4 B.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8 D.氧化产物为AsO和SO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3As2S3+4H2O+28NO===6AsO+9SO+28NO↑+8H+,据此可知A、B、D均正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3,故C错误。 答案 C 8.(2013·长沙二联)LiAlH4、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反应放出H2,LiAlH4在125 ℃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LiH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1 B.1 mol LiAlH4在125 ℃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 C.LiAlH4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2H2O===LiAlO2+4H2↑ D.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 解析 LiAlH4、LiH中氢元素化合价均为-1价,与水反应时都发生氢元素的归中反应,因此,LiH与D2O反应产生的氢气的分子式为DH,其摩尔质量为3 g·mol-1,故A项错误,C项正确;1 mol LiAlH4在125 ℃完全分解,Al化合价降低,转移3 mol电子,B项正确;乙醛转变成乙醇的过程为还原反应,LiAlH4是该反应的还原剂,D项正确。 答案 A 化学驿站 失升氧化还原剂,得降还原氧化剂, 两条主线要分清,先定两剂与两物, 再平电子和原子,计算关键用守恒。 题型五 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有关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题型,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是高考热点之一,特别是“位—构—性”三者关系的考查更是重中之重。该类题目通常以元素推断为背景多角度、多层次灵活考查原子或离子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微粒间的作用力,有关化学用语的规范应用,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规律等知识内容。 【示例5】 (2013·浙江理综,9)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Q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 B.由Z与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 C.W得电子能力比Q强 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解析 由X的原子结构特点知X为C,依次推出Y为O;Z为Si;W为S;Q为Cl。A项中S与O的结构相似,也可形成Na2S2等;B项中SiO2是共价化合物, 熔融时不导电;C项,根据元素周期律,Q得电子能力比W强;D项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 A 从“位—构—性”三角关系中的一点突破,注意挖掘和应用元素周期表中隐含的重要知识和规律,是解答元素推断题的主要线索和方法。如果是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摆”元素的相对位置,进而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如果是从原子结构开始设问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必须抓住原子的结构特征,进而推断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通关演练 (建议完成时间:20分钟) 1.(2013·广州二模)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的最高价氧化物与乙的气态氢化物同时通入水中,得到的生成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丙位于第ⅠA族,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乙<丁 B.原子半径:甲<乙 C.丙的两种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解析 由题中信息分析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碳、氮、钠、磷。由于氮的非金属性强于磷,所以NH3的稳定性强于PH3,故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C的原子半径大于N,B错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硝酸是强酸,磷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即酸性:硝酸>磷酸>碳酸,D错误。 答案 C 2.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D形成的两种氧化物都是大气污染物。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C>A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