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

‎2011年江苏省高考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学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要求】‎ ‎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5.了解外汇和汇率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考点梳理】‎ 一、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 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二因素): 和 ‎ ‎(1)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 ;‎ ‎(2)价值:指 。‎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 。‎ 二、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充当 的商品。‎ ‎3、货币的本质是 。‎ ‎(1)一般等价物是指 ;‎ ‎(2)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是 、 。‎ ‎(3)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4、货币的基本职能: 和 ‎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 其他一切商品 的职能。‎ ‎②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的原因: 。‎ ‎③货币产生前,商品的价值用 表现和衡量;货币产生后,商品价值的大小表现为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 。‎ ‎④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 ,只需要 。‎ ‎⑤通常用“值”、“标价”等来表现该职能。‎ ‎(2)流通手段(购买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 的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 ,不能用 。‎ ‎③通常用“花了多少买”来表示。④商品流通是指 ,公式是 。(货币出现前商品交换能不能称为商品流通?为什么?)‎ ‎(3)货币的其他职能: 、 、 。‎ ‎5、货币的流通规律 在一定的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 ( )成正比,同 ( )成反比。‎ 三、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的产生: ‎ ‎2、纸币的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 的 。‎ ‎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 为限。‎ 注: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发行量,但无法决定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发行纸币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 ‎4、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 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 ‎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 ‎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四、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常见的两种结算方式:一是 结算;二是 结算。‎ ‎2、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具有 、 、 、 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 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信用卡的功能及优点:可以集 、 、 、 、 为一体,能减少 ,简化 ,方便 ,增强 ,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五、外汇和汇率 ‎1、外汇:是用 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 。‎ ‎2、汇率:(1)含义: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 。‎ ‎(2)汇率的升降:如果用一定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 ,反之,则说明 。‎ ‎(3)汇率变动的影响:(主要讨论人民币升值问题)‎ ‎①有利影响: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有利于扩大进口,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以减轻我国外债压力;‎ ‎②不利影响: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对外贸易环境恶化、资本外流;失业增加,不利于扩大内需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 ,对外 ,对 、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 、 具有重要意义。‎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1)从起源上看,货币是 ;‎ ‎(2)从本质上看,它是 ;‎ ‎(3)从职能上看,它具有 。‎ ‎2、对金钱的态度是:‎ ‎(1)取之有道,用 、 和 致富。‎ ‎(2)用之有益、用之及度。把钱用到 地方,用于做 ,用到有利于 、‎ ‎ 有利于 ,用天到有利于 。‎ ‎【在线演练】‎ ‎1.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其关键在于( )‎ A.是否为别人所消费 B.是否在社会分工中生产 C.是否与别人进行交换 D.是否出现剩余劳动产品 ‎2.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报道,目前山东临沂市已有9万手机用户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材料中的“气象信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3.在商店中一台冰箱标价为3500,这3500元 ( )‎ ‎ ①观念中的货币 ②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 ③是这台电脑的价值 ④是这台电脑的价格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4.一位顾客花2.5美元买了块香皂,在这里,美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世界货币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中规定:出售假信用卡最高判刑10年,使用骗领信用卡可判无期徒刑。‎ ‎5.美元纸币与铸币相比,有以下优点 ( )‎ ‎①印制纸币成本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低 ②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纸币比铸币的价值大 ④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运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 ④居民货币持有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国家之所以加大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力度,是因为( )‎ A.信用卡的安全性低,使用者众多 B.信用卡犯罪严重破坏了正常金融秩序 C.信用卡是国家强制发行并使用的货币符号D.出售假信用卡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8.‎2006年3月17日,欧洲央行公布数据表明,欧元正式装入欧元区12国老百姓的钱袋里后,欧元硬币共发行500多亿枚,纸币总数150亿张。欧元从本质上说是( )‎ A.货币 B.价值符号 C.一般等价物 D.商品 ‎9.外汇的本质是( )‎ A.外国货币 B.两国间的货币的比价 C.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公司债券股票 ‎10.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20元、50元、10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 )‎ A.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 B.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 D.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11.如果现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755元人民币,而过去100单位外币能兑换815元人民币,这说明外汇汇率 ,人民币 。( ) ‎ A.升高 升值 B.跌落 升值 C.升高 贬值 D.跌落 贬值 ‎12.货币出现以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B.货币是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D.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量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14. 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 A.调整汇率 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 D.提高贷款利率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2.(2008天津卷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 )‎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3.(2008海南卷1)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 ‎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 A.①② B.②⑧ C.②④ D.③④‎ ‎4.(2008宁夏卷15)‎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 )‎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2004湘鄂川渝卷34)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 (  )‎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体交换价值 ‎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6.(2008上海B组卷4)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贵金属” ( )‎ ‎①化学性质稳定、便于保存 ②可用作装饰品 ‎ ③具有很高的价值 ④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08重庆卷27)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 A.1 400万元 B.5 600万元 C.7 000万元 D.9 800万元 ‎8.(2008重庆卷29)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29,30题。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 )‎ ‎①房子的价格②房子的价值③房子的交换价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08江苏卷12)2008年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采取上述措施有利于 ( )‎ ‎ A.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B.抑制人民币汇率上升。‎ ‎ C.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D.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 ‎10.(2008广东卷8)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 )‎ ‎ A.商业银行对年满l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 B.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 C.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 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考点要求】‎ ‎1.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4.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 ‎5.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6.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考点梳理】‎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 影响价格 商品的价格时高时低,导致价格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天气、季节、时间、地域、产量,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 来实现的 ‎(1)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 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 (有利于 )。(即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 ‎(2) 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接受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 的现象,这时的价格就低。这就是所谓的 ‎ ‎(有利于 )。(即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注:二者关系还可以这样表述:‎ ‎(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2)价格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 ‎2、 决定价格 ‎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 。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二、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决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 ,与个别劳动时间 。‎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 ‎ 2、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1)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 。‎ ‎(2)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对企业而言,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在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②对社会而言,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 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 降低。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消费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 决定,商品交换以 为基础实行 。‎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 的影响, 围绕 上下波动。(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四、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需求的一般影响: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①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 ,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 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 。‎ ‎②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 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 ,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1)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2) 。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3) 。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在线演练】‎ ‎1.近年来,我国各空调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目前我国国内有近400家空调厂家,年产量达3000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400万台左右,使生产厂家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造成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是: ( )‎ A、商品价值量降低 B、产品供过于求 C、产品供不应求 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依据上题材料,厂家采取低价策略: ( )‎ A、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B、能降低商品的价值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C、能改变产品的供求关系,扩大其销售量 D、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因为市场竞争就是价格竞争 ‎3.火车票价格上涨会引起飞机运输量的增加,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火车和飞机: ( )‎ A、用途没有差别 B、属于互补商品 C、两种运输方式趋向联合 D、互为替代商品 近年来,国内啤酒市场竞争激烈,某啤酒集团致力于技术创新,围绕市场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造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实现了效益的超常增长。‎ ‎4.该集团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内在动力是: ( )‎ A、创造社会财富 B、提高商品价值量 C、获得额外收入 D、增加劳动时间 ‎5.该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效益的超常增长,是因为提高采用新技术能够: ( )‎ A、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增加本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C、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发生变化 ‎《人民日报》报道,在彩电业出现大幅度业绩滑坡,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下,部分企业开始由“规模性”追求向“技术性”概念转变,以高科技附加值的产品加快占据市场。于是康佳推出了高清晰数字技术的“柔性彩电”,海信研制了“胶性彩电”创维打出了“健康逐行王”等。据此回答6—7题。‎ ‎6.各个企业之所以重视技术创新的原因是 ( )‎ A.科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 C.高科技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一定获胜 D.技术含量高的商品使用价值大 ‎7.如果某企业率先采用了先进技术,那么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 )‎ A.一定不会淘汰 B.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低于其他生产者 C.所生产的商品价值量将降低 D.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 ‎8.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但不能由此说个别劳动时间没有意义。下面关于个别劳动时间的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B.只有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个别劳动时间越低,就有可能获是越高的经济效益 D.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可以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高考链接】‎ ‎1.(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24题)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2.(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 ‎3.(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25题)手机虽小,却能折射出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20年前,手机称“大哥大”,买一部要花2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20年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300多元便买了一部,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 A.厂家数量增多使产品供应量增大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4.(07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第3题)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生产技术条件不同 B.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C.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同 D.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5.(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12题)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07高考政治广东卷第10题)近年来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为了抑制房价涨幅,政府可以选择的措施有 ( )‎ ‎ A.扩大商品房需求 B.增加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 C.规定商品房价格 D.减少商品房用地的供给 ‎ ‎7.(07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7题)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 )‎ ‎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计划机制作用的结果 C.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8.(2008全国卷Ⅱ24)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000元/吨。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 ( )‎ ‎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9.(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 )‎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 C. 110亿元和121亿元 D. 121亿元和121亿元 ‎10.(2008上海B组卷18不定项)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得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缺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这段话中与商品价格相关的因素有 ( )‎ A.市场供求状况 B.货币流通量 C.商品自身价值量 D.价格政策 ‎11.(2008北京卷)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① 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 ‎④ 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08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 (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13.(2008江苏卷1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 )‎ ‎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14.(2008海南卷2)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 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15.(2008海南卷3)上个世纪90年代末,某国中西部出现了罕见的灾害天气,导致该地区玉米产量比预计下降了53%,造成玉米价格大幅度上升。玉米价格的上升,不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还造成小麦需求上升。这说明 ( )‎ ‎ A.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 B.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替代商品 ‎ C.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小,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 D.玉米的需求弹性较大,且玉米和小麦是互补商品 ‎16.(20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 )‎ A.110亿元 B.120亿元 C.130亿元 D.132亿元 ‎17.(2008山东卷15)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综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 )‎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考点要求】‎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3.理解恩格尔系数 4.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梳理】‎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 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________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____________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____,而且受__________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的联系。‎ ‎3、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 ,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注意:不同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因而国家对粮食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品特别关注。‎ ‎4、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注: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1)国家应当 ,这是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 ‎(2)国家还应当 ;‎ ‎(3)企业应当 ;‎ ‎(4)个人应当 。‎ 二、消费的类型 ‎1、按照_______________,可以分为 消费和 消费。‎ ‎2、按照________________,可以分 的消费、 消费和 消费三种。‎ ‎(钱货两清的消费,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__________享有。贷款消费,商品的所有权__________,使用权__________。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__________,使用权__________。)‎ ‎3、按照________________,生活消费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2)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限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1、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 的表现 特 点 利 弊 态度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2、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行为。‎ ‎3、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着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行为的实施过程,也是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 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则要求人们的消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还应该提倡_______________消费。‎ ‎2、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消费的选择过程中坚持从___________出发,二是尽量避免_____________,三是避免重_____________,忽视_____________的倾向。‎ ‎3、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则体现了_______发展观的要求,‎ 绿色消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线演练】‎ ‎1、下列选项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有 ( )‎ ‎①家庭可支配收入 ②商品的价格 ③商品的质量与性能 ④商品的售后服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在下列选项中,制约我国贷款消费发展的因素有 ( )‎ ‎①传统消费观念 ②信用制度不健全③生产技术落后 ④消费品数量不足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 D.①②③‎ ‎3、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严禁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贷款的通知》,明令禁止商业银行发放无指定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举措,有利于 ( )‎ ‎①加强对消费的引导 ②降低信贷风险 ③提高消费质量 ④扩大信贷消费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③④‎ ‎4、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最根本的是要: ( )‎ A、发展经济,降低消费品的价格 B、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C、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价值 D、提高商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5、按产品类型划分,家政消费,如请家教、保姆、维修等属于: ( )‎ A、产品消费 B、劳务消费 C、贷款消费 D、租赁消费 ‎6.以下关于信贷消费日益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     )‎ A、提高恩格尔系数,改善消费结构   B、受到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   C、能创造新的消费热点    D、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却表明,如今老百姓花在“食”上的钱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小了。回答7-9 7、2003年,在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中,反映食品支出所占消费比例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7.9%和47.7%与1978年的57.7%和67.7%相比,分别下降了约20个百分点。表明 (     )‎ A、随着经济发展,食品方面的消费已经不太重要了        ‎ B、居民的生存资料消费在整个家庭消费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得到显著改善    ‎ D、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非常合理 8、食物支出比重的下降意味着: (   )‎ A、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B、居民收入水平降低 C、人们在生活质量上要求不高          D、正确的消费观念已深人心                ‎ ‎9、下列关于消费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B、消费结构是指人们食品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C、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D、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未来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从物资消费为主转向非物质消费为主,生活资料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消费的比重上升。回答10-11题 ‎ ‎10、 材料中消费结构变化的总趋势表明: (   )‎ A、我国的居民消费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B、物质消费与非物质消费是相互促进的   C、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是紧密联系的          D、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增加必须相一致 11、影响我国消费结构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B、国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  ‎ ‎ C、消费资料质量的不断提高  D、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                               ‎ ‎12、某山区一户农家,合理安排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除每年订3份报纸外,还陆续购买了1万余册的图书。男主人坚持业余学文化、学科学技术,获得了五项发明专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技术员,女主人自学养猪技术,每年也有可观的收入。这说明:   ( )‎ ‎①精神消费是人主要的消费               ②搞好精神消费能为物质生产发展服务    ③任何精神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④这户农家建立了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3、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坚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协调发展      B、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 C、要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   D、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 ‎14、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   ) ‎ A、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 ‎15、据报道,我国现在已经形成商品、生产力过剩的买方市场。人们的消费心理以从过去的“价格--需要--品牌”改变为“需要--品牌--价格”部分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品牌与企业信誉。上述材料说明 ‎(      )   ‎ A、人们生活消费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B、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注重产品质量,不考虑价格     C、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绿色消费   D、只要有好的品牌,人们就会消费 二、简析题 ‎ 16、有人认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意味着要限制消费。请评析上述观点。‎ ‎【高考链接】‎ ‎1.(2008广东卷9)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 ‎ A.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 B.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 C.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 D.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2.(2005·文综全国I卷·27)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  )‎ A.对外开放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 D.通货膨胀水平 ‎3.(2005·上海政治试卷·14)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为观看电影等为14.0%,衣服等支出为 15.4%,其他支出为 33.4%, 食品支出为37.2%,显示的恩格尔系数为 (  )‎ A.14.0% B.15.4% C.33.4% D.37.2%‎ ‎4.(05·广东政治试卷·14)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 ‎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06·全国Ⅱ)图4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 图4 199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这种变化意味着 (  )‎ A.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的主要性降低 D.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比增长 ‎6.(06·广东政治卷·15)根据我国统计部门的资料,平均来说,在1985年用100元能够买到的消费品,至2005年大约需要353元才能买到。上述材料说明  (   )‎ A.人民币代表的黄金数量在减少 B.市场上消费品的供给在减少 C.物价水平高低对消费水平高低有影响 D.消费者在花钱方面变得越来越不理性 ‎7.(07·天津文综卷·32)推广使用节能灯对节能降耗意义重大。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年节电总量接近三峡水库一年的发电量。由于节能灯的价格是白炽灯的数倍,尽管全球90%以上的节能灯在我国生产,我国居民节能灯的使用率却不到20%,这不利于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从材料看,缓解我国电力供应紧张局面的途径是:①居民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②节能灯生产企业降低成本 ③政府倡导节能消费方式 ④家庭消费从经济能力出发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07·江苏政治卷·26)节俭是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思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人减少。这启示我们 (  )‎ A.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应适当刺激消费 C.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9.(2007·上海政治卷·33)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 请运用所学消费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5分)‎ ‎(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5分)‎ ‎10.(2003年上海第30题)30.十三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绘这些变化。请简述消费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的一般趋势。‎ ‎11.(2008四川卷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议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贩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16分)‎ ‎【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要求】‎ ‎1.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 4.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6.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考点梳理】‎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 , (2)生产决定消费的 ,‎ ‎(3)生产决定消费的 , (4)生产为消费创造 。‎ ‎♦♦注:现实意义:‎ 必须重视生产的发展,当前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 :‎ ‎(1)消费是生产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 。(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 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 ,并提高劳动力的 ,提高劳动者的 。‎ ‎♦♦注:现实意义:‎ 必须重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一方面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 、 、 、 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 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 和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 。‎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处于 , 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 要求。‎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 ;才能 ‎ ‎ ;才能 。‎ ‎2、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须要坚持 ,坚持 。‎ ‎(2)必须通过改革,调整 ,调整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 与 。‎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是: 。‎ ‎2、社会主义公有制、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形式、含义、作用 我国所有制构成 地位 形式 含义 作用 ‎ ‎ ‎ ‎ ‎ ‎ 公 有 制 经 济 ‎ ‎ ‎ ‎ ‎ ‎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在国民经济中居于 地位。‎ 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 由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 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 的优越性,增强 、 ‎ ‎ 和 ,提高我国的 。‎ 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 由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非 公 有 制 经 非公有制经济是 ‎ ‎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 济 ‎ ‎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营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份)‎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外资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份)‎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 ‎ ‎ 部分。‎ 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 ,其作用是,可以增强 提高企业和资本 扩大公有资本的 增强公有企业 。‎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 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 作用。‎ ‎5、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表现:主要体现在 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 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 地位。‎ ‎(2)意义: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 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 的优越性,增强 、 和 ,提高我国的 。‎ ‎6、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意义 ‎(1)原因:①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 决定的;‎ ‎②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 、 的状况;‎ ‎③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符合 的本质要求;‎ ‎④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制度,有利于 、 、 。‎ ‎♦♦注: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线演练】‎ ‎1.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人民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 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 )‎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变化 ‎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 动GDP增长0.5%。这说明 ( )‎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 是因为 ( )‎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国有经济 ( )‎ ‎①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是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③其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 式存在 ④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国有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 ( )‎ ‎①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②在金融、铁路、通信、军工等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③国有经济是广大农村普遍的经济形式 ④国有资产全部由国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6.混合所有制经济 ( )‎ ‎①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②其性质是公有制经济 ③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这样理解 ( )‎ ‎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 ④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 ‎8.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后要使______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聘任制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③④ D.③④‎ ‎10.在我国,个体、私营经济都是 ( )‎ A.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D.以劳动者自己劳动力为基础的 ‎11.‎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发表文章,强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历史进程,在市场体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构架逐渐形成,各种利益主体涌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使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上述构架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A.增强综合国力迫切要求 B.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共同愿望 C.生产力水平低和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 D.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需要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中国物权法坚持了在“平等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想。参与物权法起草的专家说,在各国物权法中,我国第一个规定了“平等保护”原则,这是真正的中国特色。这表明 ( )‎ A.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 D.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某企业通过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全部资产中国有经济的股份占55%,集体经济股份占15%,外资企业股份占15%,私营企业股份占10%,个人股份占5%,回答13~14题。‎ ‎13.该企业的特点是 (  )‎ ‎①它是一个国有控股企业  ②该企业的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经济效益非常高 ③该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④企业投资主体是多元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该企业的这种做法:    (  )‎ ‎①搞活了国有资产   ②壮大了国有经济  ③使国有企业部分私有化  ④有利于增强公有制 经济的活力  ⑤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个体、私营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20%以上,它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1997年的不到1%增长到2005年的30%以上。这说明,在 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 ( )‎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新增就业的主渠道 C、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点 D、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Ⅱ27)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l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待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008上海卷11)近年来我国私营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至2007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占企业总数的60%以上,在全国工业增加值中私营经济产值增长率居首位。这一材料表明 ( )‎ A.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私营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 C.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D.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2005·文综全国Ⅲ卷·27)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  )‎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分 C.有限股份公司中的公众股 D.合伙企业 ‎4、(2003年春季文综第23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5、(2004·上海卷·1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 (  )‎ A.市场经济的主体 B.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C.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由不同所有制形式通过合股方式融合而产生的 ‎6、(2004·江苏卷·10)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成为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  )‎ A.股份合作制 B.租赁制 C.股份制 D.承包制 ‎7、(2004·北京卷·2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里的股份 (  )‎ A.必须由国家或集体控股 B.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C.指混合所有制经济 D.都具有公有制性质 ‎8、(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17题)‎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不得非法改变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这表明 (  )‎ A.非公有制企业的一切财产都受法律保护 B.非公有制企业财产的权属关系始终不变 C.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财产与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D.非公有制经济不受政府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9、(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23题)《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发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这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 ‎ ‎(  )‎ A.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10、(06·江苏政治卷·20)自2002年到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私营经济(  )‎ 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 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007·上海政治卷·10)2006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161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路线图,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①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②有利于国有资产质的提高③有利于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④有利于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2007·江苏政治卷·18)十届全国人大五次合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①有利于维护杜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  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2007·广东政治卷·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  )‎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2007·上海政治卷·4)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即:①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②是否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 ③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39题)‎ ‎[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出台,指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诚实守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内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而国有资本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目前,中央明确了国有企业、国内非公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使非公有经济享受了真正的国民待遇。‎ ‎[材料三] 200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理论界指出,这是大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长期漠视农民工权益的一种“报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4年9月8日发布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显示:工资待遇长期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回答:‎ ‎(1)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试从职工和企业两个方面,说明如何维护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16、(2007·江苏政治卷·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 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    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城”“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城”。巴黎对跳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贩的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17、(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34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1)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要求】‎ ‎1.了解企业的含义 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 ‎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4.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 ‎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6.懂得应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考点梳理】‎ 一、公司的经营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 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 或 的 。‎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 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形式:任何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公司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的含义、类型、组织机构 ‎(1)含义:公司是 设立的,全部资本由 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 。‎ ‎(2)类型 公司的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股东只可以用货币出资。‎ 公司股东人数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称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公司股东对公司的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公司规模大小 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万元。‎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 ‎(3)组织机构 ‎① 及其选出的 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② 组成公司的执行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 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监督董事会与经理的工作。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3、公司制的优点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具有 、 和 等优点。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公司经营的含义:指公司为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 而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如采购、生产、市场营销等。‎ ‎(2)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 ;‎ ‎② ;‎ ‎③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④其他因素:转变增长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兼并与破产,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劳动者的素质等。‎ ‎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意义 企业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①企业兼并能够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②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破产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①企业破产能够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②企业破产能够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③企业破产能够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就业问题 ‎1、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的意义: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 ‎(2)就业的意义:‎ ‎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1)我国的 和 都比较大;‎ ‎(2) 和 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 完善, 不畅通。‎ ‎★★注: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就业的意义+严峻的就业形势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 ‎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 ‎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2)劳动者:‎ ‎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 三、新时代的劳动者——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 ‎1、劳动者的权利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必要时性:‎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 的要求;‎ ‎(2)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保障 的前提,‎ 是 保证。‎ ‎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1)基础: 。‎ ‎(2)依据: 。‎ ‎(3)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 、 、 、 、 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旋加报复。‎ ‎4、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第二、 要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 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的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切勿违法。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在线演练】‎ 企业时经营实体,必须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据此回答1—2题。‎ ‎1、企业是经营实体,意味着 ( )‎ A.独立的从事生产经营,是企业的主要活动 B.会减轻负担,企业不宜从事生产经营以外的事情 C.企业是非营利性机构 D.企业是惟一的市场主体 ‎2、企业必须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这表明 (  )‎ A.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B.企业是营利性机构 C.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 D.提高社会效益是企业生产的惟一目的 ‎  公司制是现在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我国当前正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对于公司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它是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B.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社会团体 C.它是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 D.非公有制经济一般采用公司制 ‎4、公司制的核心是 (  )‎ A.有限责任制度 B.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 C.股份多元化结构 D.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5、推进管理之所以能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因为通过科学管理可以 (  )‎ A.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的效能 B.大面积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 ‎ C.增加职工福利收入,有效地调动生产积极性 D.大幅度提高商品出厂价格,增强盈利 ‎“非典”时期,一瓶熏醋卖到上百元;艾香薰由2元一包涨到18元。这家公司销售能“杀死SARS超级病毒”的消毒剂,另一家公司就销售能“抵抗非典型性肺炎”的药丸。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中商家的行为 (  )‎ A.是正当竞争的行为,能为经营者带来良好效益 B.是正当竞争的行为,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是不正当竞这,属于欺诈性行为 D.是不正当竞争,但能增加社会财富 ‎  7、上述材料警示我们 (  )‎ ‎  A.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   B.广告宣传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C.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D.企业经营者必须注重诚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8、下列关于劳动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劳动是人类一切财富生产的决定性力量  ②劳动创造文明创造富足  ③劳动促进人的发展  ④劳动推动历史前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目前,职工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9~10题。‎ ‎9、出现下岗分流,是 的结果。 (  )‎ ‎①技术进步  ②经济结构调整  ③企业改革深化  ④第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也是 (  )‎ ‎①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关键内容  ②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做好的配套工作  ④当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方针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  )‎ ‎①表明我国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扩大就业来展开  ②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目前,我国有些用人单位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侵犯了农民工的: ( )‎ A、取得劳动报酬权 B、索取赔偿权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权 D、公平交易权 ‎13、为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 ( )‎ ‎①尽快制定《劳动法》,使农民工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②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 ③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④劳动者要提高竞争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 ‎ A、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B、只有先履行义务,才能享有权利 C、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 D、只有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才能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15、对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国有企业,有的依法破产,有的停产整顿、改组,有的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 A、规范国有企业,实现优胜劣汰 B、优化资源配置,搞活国有企业 C、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非国有经济 D、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资分配 ‎【高考链接】‎ ‎1.(2008四川卷25)经过多年的发展,某地初步形成了汽车生产的完整配套网络,从而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商进入该地.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厂商选择该地的直接原因在于,进入该地能够 ( )‎ A.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C.提高市场占有率 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2.(2008北京卷28)某地采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出职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该制度 ( )‎ ‎①提高了劳动者的竞争意识  ②实现了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保护了劳动者获得合法报酬的权利 ④体现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意志 A.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08江苏卷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 )‎ ‎ ①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 ③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 ④有利于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8广东卷27不定项选择)‎2007年12月9日,80多万名考生竞争139个中央国家机关的6691个职位。由于报名人数过多,网络系统一度瘫痪。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 )‎ ‎ A.树立竞争就业观 B.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5.(2008宁夏卷13)甲经营两年的个人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企业债务,甲应( )‎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6.(2007·江苏政治卷·21)被誉为“中国汽车名片”的奇瑞汽车,2006年出口约5万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自主技术赚钱的汽车出口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这表明企业是 ( )‎ A.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以服务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C.以出口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D.以创断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7.(2007·重庆文综卷·27)国内某企业家说:“我觉得我们企业家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要照章纳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财富。这是我们的本分。”材料启示,企业应该:①面向市场生产 ②实现充分就业目标  ③兼顾社会效益  ④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08海南卷24) (12分)‎ ‎ 我国‎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10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 (注: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4分)‎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分)‎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5分)‎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考点要求】‎ ‎1.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2.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 ‎3.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考点梳理】‎ 一、存款储蓄和商业银行 ‎1、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 将属于个人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 ,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 ,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 和 。储蓄机构依照 支付 和 本金的活动。‎ ‎(2)我国主要储蓄机构主要包括 、 以及 依法办理的 的机构。‎ ‎2、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1)利息的含义: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 收益,它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 部分。‎ ‎(2)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 × × ‎ ‎♦♦注:1、计算实际利息收入时,要注意送去减去利息税(利息所得×利息税率);‎ ‎2、注意是年利率、月利率还是日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3)利率变动的影响 ‎ ‎①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 ‎ ‎ ‎ ‎ ‎ ‎ ‎ ‎②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 ‎ ‎ ‎ ‎ ‎ ‎ ‎ ‎(4)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①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是出现通货膨胀时,会 利率,以 流通中的货币量, 总需求和物价的 。‎ ‎②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是物价指数过低时,会 利率,以 流通中的货币量, 总需求的 。‎ ‎3、储蓄存款的种类及各类储蓄的投资特点:‎ ‎①我国储蓄主要有 和 两大类。活期储蓄是储户可以 存入和提取, 起存,存款的金额和 的储蓄方式。‎ 定期储蓄是 ,存入后不到期一般 的储蓄方式。定期储蓄有 ,此外,还有 、 、 等方式。‎ ‎②各类储蓄的投资特点:‎ 活期储蓄 , ,适合 ,但 。定期储蓄收益 于 ,但 。储蓄存款比较 ,风险 。但遇到 时,也会存在存款贬值情况。‎ ‎4、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含义:它是经营 、 、办理 等业务,并以 为主要经营目的的 机构。‎ ‎(2)我国商业银行以 和 为主。‎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及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等。‎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 和 。 业务其实是银行对客户的负债。 是商业银行基础业务。 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是营利的主要来源。‎ ‎(贷款的原则是:真实、谨慎、安全、效益等原则进行。通过评估借款人的 状况,考虑发放。)‎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股票的含义:股票是 在 时向 出具的 。‎ ‎(2)股票的性质:对发行的企业来说,是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对持股的股东来说,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 ,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 ,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 ,收取 ,分享 。‎ ‎(3)股票投资收入决定来源:股票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 和 收入,即股东 从股份公司取得 和 。二是 (股息和红利的来源:企业的 。)‎ ‎(4)股票投资的特点:‎ ‎①股东不能要求 ,但股票可以经 部门审批同意后,在 流通。‎ ‎②股票投资有 。如果公司倒闭,则股东可能 。‎ ‎③股票买卖,其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投资风险 。所以股票是 风险的投资方式。‎ ‎(5)股票市场的作用: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 ,提高 ,筹措 ,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含义:债券是 给 的债务凭证,承诺一定时期支付 ,并 。‎ ‎(2)种类:根据 不同,我国债券分为 、 和 。‎ ‎①国债是 为筹集 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务。(注:国债≠国库券)‎ ‎②金融债券是由 和 机构发行的债券,与 相比,违约风险小。但利率低于 ,高于风险更小的 和 。‎ ‎③企业债券是 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 的债券。企业主以自身的 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是风险 的债券。但利率 于其他债券。‎ ‎(3)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债 券 股 票 不 同 点 性质不同 收益权不同 偿还方式不同 相同点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注:商业保险≠社会保险)‎ ‎(1)商业保险是 根据 约定,向 支付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或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商业保险分为 保险和 保险两类。‎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 和 作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人寿险,以外伤害险。‎ 财产保险是以 及其 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 , 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三、投资理财的原则 ‎1、投资理财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特点,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也要考虑投资的风险。‎ ‎2、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如家庭收入、节余、存款、消费等实际)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选择。‎ ‎3、投资理财要注意投资渠道的多样化,各种投资要坚持适度原则。‎ ‎4、投资理财要通过合法渠道进行投资,不合法的投资不能做。‎ 三、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不同点 储蓄存款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特点 便捷的投资方式 稳健的投资方式 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方式 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收益权 获取利息,安全性最大 获取利息、红利,收益多少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情况 获取利息高于储蓄,安全性高于股票 根据保险合同,获取相应的经济补偿 性质 储蓄 入股凭证 债务证书 限期偿还 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 偿还方式 ‎ 活期、定期 不退股金,但可以出让股票 有明确的还本付息的期限 事故发生后获取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效益 利息较低 风险很小 风险大,收益大 信用度高、收益高、流通性强、代用率高 回报与交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相同点 ‎ 投资行为,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公民生活,有收益 ‎【在线演练】‎ ‎1.“绝对高回报”、“百分之百的高收益”,这是在不少投资类广告资料上经常可以看见的一些说法。这表明是 (    )‎ ‎ A.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 B.该投资广告具有欺骗性,因为投资的收益越高,灵活性也越高 C.该投资对象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 D.投资收益的高低与投资的安全性无关 从‎2005年9月21日起,国内各银行将执行新的人民币存贷款计结息方式。活期存款由按年计结息改为按季度计结息;包括零存整取、定活两便等在内的6种存款计结息方式,也将由银行自主选择。据此回答2—3题。‎ ‎2.活期存款计结息方式的变化    (    )‎ A.会使居民活期存款的收益增加        B.会使居民活期存款的收益减少 C.使居民获得了利息以外的其他收益    D.不会改变居民活期存款的收益 ‎3.银行自主选择计结息方式意味着    (    )‎ A.储蓄机构可自主决定存款的利率 B.居民储蓄存款的风险大大降低 C.存款储蓄不再有定期和活期之分 D.相同数额同样期限的存款,选择不同的储蓄机构所获的收益可能不同 ‎4.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 A.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实行鼓励个人储蓄的改革政策 D.我国居民消费观念改善 ‎5.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它是指 ( )‎ A、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B、一定期限内本金与利息的比率 C、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乘积 D、一定期限内本金与利息的差额 ‎6.下列对银行贷款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是银行贷款的原则  B、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 C、贷款是商业银行盈利主要来源     D、贷款的本质就是银行对存款客户的责任 ‎7.决定股票收益的根本因素是 ( )‎ A、股票涨落的行情 B、持股人的个人素质和经验 ‎ C、国家对证券市场管理的力度 D、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 ‎8.购买学生平安险 ( )‎ A、能够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B、其费用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 C、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 D、按规定定期能获得有偿收入 上海农行对房贷老客户利率规定:对于‎2006年3月17日前取得农行个人住房贷款并执行优惠利率的客,在‎2007年1月1日 利率调整时无不良信用(即无到期未还本金、利息或罚息)的,可对其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的0.9倍执行;对于至利率调整时有不良信用的客户,后时贷款利率将调整为期限基准利率或根据借款人风险状况进行一定幅度的上浮。据此回答9—10题。‎ ‎9.上海农行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    )‎ A.确保个人贷款的安全性      B.为居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 C.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缩小贷款规模,防止通货膨胀 ‎10.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经济活动中    (     )‎ A.不能冒任何风险      B.坚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C.尽量不要贷款消费    D.无条件的遵守银行一切规定 ‎11.下列关于债券与股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它们都是有价证券,都有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 ②都有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③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④股票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小张在选择个人投资方向时,既要求安全性高,以要求其流通性强和收益率高。对他来说最好是 ( )‎ A. 购买股票 B.购买政府债券 C.购买保险 D.定期储蓄 ‎2007年中国股市大起大落,股民的投资收益也潮涨潮落,5至7月份的“熊途”,让许多投资者损失较大。据此回答13—14题。‎ ‎13.材料主要表明    (    )‎ A.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B.投资股票越早的人损失越大 C.股票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D.投资股票要比银行存款的收益大得多 ‎14.股市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但国家仍要维护和发展股票市场,这是因为股票市场对下列各项具有重要意义。    (    )‎ ‎①搞活资金融通    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③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④筹措建设资金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间业务是当今世界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领域。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信用活动之外,通过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服务费的各种业务。下列属于中间业务的是 (    )‎ A.吸收存款 B.发放贷款 C.转帐结算 D.发行人民币 ‎【高考链接】‎ ‎1.(2008上海卷10)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 ‎( )‎ 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益均为零 B.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越大 C.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D.恰当的资产组合,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注: 曲线中的圈点为投资者投资总额中购买股票所占百分比 ‎2.(2008江苏卷16)股票与债券的相同点是 ( )‎ ‎ A.都可以上市流通 B.收益是一样的 C.到期都还本付息 D.都是筹资方式 ‎3.(2005年文综北京卷第27题)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4.(2005年广东政治试卷第13题)李某把3万元现金存入国内某商业银行,存期为一年,到期时李某获得540元的税后利息。那么李某利息收入的来源是 (  )‎ A.银行发放贷款收取的利息 B.国家对储户的奖励 C.银行利润 D.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5.(2004春季全国文综30).我国目前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 (  ) ‎ A.储蓄存款 B.公司债券 C.政府债券 D.公司股票 ‎6.(2007·宁夏文综卷·13)在活期储蓄与国债这两种投资对象之间,某投资者如果选择活期储蓄,那么,他看中的是活期储蓄的: (  )‎ A.流动性强        B.风险小       C.收益率高         D.信用度高 ‎7.(2007·天津文综卷·29).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  )‎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8.(2000年天津第23题)某股份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  )‎ A.股票是有价证券,债券仅是一种债务凭证 B.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经济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9.(2003年广东23题)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出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和手段。股票与企业债券的本质区别之一是  (  )‎ A.风险程度的差异 B.受益权的差异 ‎ C.期限长短的差异 D.收益水平的差异 ‎ ‎10.(2004年两广卷11)“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针对的是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  )‎ ‎①流动性 ②收益性 ③风险性 ④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04·广东政治卷·9)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  )‎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 ‎12.(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第26题)货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  )‎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13.(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23题)根据发行主体不同,我国债券可分为 (  )‎ ‎① 政府债券 ② 金融债券 ③ 建设债券 ④ 公司债券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06·四川卷) 目前购买股票和债券已成为我国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14.(06·四川文综卷·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 ‎15.(06·四川文综卷·25)某人还从银行购买了20000元的政府债券,与股票相比 (  )‎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 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 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 D.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银行 ‎16.(06·江苏政治卷·22)下列关于商业保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B.商业保险是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一项措施 C.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及单位意志的体现 D.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 近年来,汽车已成为为家庭消费的热点。‎ ‎17.(06·北京卷·24)假如你家有10万元钱,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积极建议买车不是买股票 (  )‎ 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率于提高 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的股票下降 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 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 ‎18.(06·全国Ⅱ)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  )‎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要求】‎ ‎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 ‎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4.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 ‎5.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考点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决定消费,所以 所有制决定 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 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 为主体、 的分配制度。‎ ‎(2)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按劳分配 ‎(1) 是社会主义 经济中, 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 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少劳少得。‎ ‎(3)原因分析: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 前 提 第二 物质基础 第三 直接原因 ‎(4)意义:‎ ‎①劳动者的 和自己付出的 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 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 、 的社会地位。‎ ‎(5)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 地位。‎ ‎3、多种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含义 ‎【比较异同】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的有何异同点?‎ ‎ 名 称 项目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 不同点 所有制基础不同 分配方式不同 分配的客体不同 相 同 点 ‎(2)按生产要素分配 ‎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的 凭借对生产要素的 参与收益分配。‎ ‎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 按技术要素分配: ‎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 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 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 、 、 、 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争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试题举例】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场23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营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企会什,月收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 ‎(1)表现:收入分配的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要求保证人们的 。‎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怎样实现社会公平?‎ ‎(1)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坚持和完善 、 ‎ ‎ 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形成 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意义:这有利于理顺 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 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举措:要逐步提高 ,提高 。着力提高 ,逐步提高 ,建立 。‎ ‎(3)再分配更加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 的调节,保护 ,调节 ,取缔 。通过强化 调节,整顿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 。效率提高意味着 或 。‎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 , ; 反之,则会 , 。‎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1)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 和 的公平,只能导致 和 。‎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 。只有维护劳动者的 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二者又存在着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4、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样):‎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和 都要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 ,又要防止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 和 。‎ ‎♦♦‎ 分配原则: ;‎ 分配制度: ;‎ 分配政策: 。‎ ‎【在线演练】‎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 )‎ A.分配方式决定了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分配方式 ‎ C.两者都是由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下列分配方式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 )‎ A.李某因购买某企业债券而获得的分红 B.某国有企业职工年终获得的奖金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某农户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 ‎ D.国企下岗职工从劳动保障部门领取的生活保障金 ‎3.因付出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而取得个人收入,这种分配方式我们称之为 ( )‎ A.按劳分配 B.多种分配方式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4.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的可能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 本之策 ( )‎ A.大力发展经济 B.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C.提高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D.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5.决定我国现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这一制度适应了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 C.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D.党中央、国务院一心一意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6.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 )‎ ‎①二者同属生产关系范畴,都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②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后者是前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B.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这一分配方式的直接原因 C.它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D.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 ‎8.上海某药业有限公司与四位博士合办一家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原公司注册300万元拥有60%的股 份,四位年轻博士以“无形资产”——知识拥有40%的股份,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 了个人技术与国有资产的结合。这四位博士取得的收入属于 ( )‎ A.按劳分配所得 B.按劳动要素所得 C.按生产要素所得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9.对效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B、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 C、要效率就不能讲公平 D、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10.效率优先的实质是 ( ) ‎ A、发展生产力优先 B、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C、促进效率的提高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 ‎11.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面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②它要求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③它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④它主张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2.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 ( )‎ A、实现收入的绝对平等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C、消除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D、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各种手段先富起来 ‎13.我国政府之所以要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因为 ( )‎ A、有收入差距就容易引起两极分化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D、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不能出现分配差距 ‎14.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这表明 ( )‎ A、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 ‎ B、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C、我国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 D、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5.有人说:“个体劳动者的收入直接和他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紧密联系,是典型的按劳分配。”试评析这一观点。(变式: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成果分配。)‎ ‎16.有人说:“在分配关系中要兼顾公平,就必须消除收入差距。”(变式: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试评析这一观点。(变式: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成果分配。)‎ ‎【高考链接】‎ ‎1、(2008江苏卷17)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2、(2004·上海卷·16)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近50万元。科技人员的技术入股属于 (  )‎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经营成果分配 ‎3、(2005·文综全国卷Ⅲ·28)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回答: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4、(2005年广东大综合卷第14题)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强调指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再就业,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等。这说明,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 (  )‎ A.把按劳分配作为我国现阶段唯一的分配方式 B.实行平均分配,从源头上遏制两极分化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把按需分配作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分配方式 ‎5、(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31题)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  )‎ A.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B.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C.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D.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6、(06·全国Ⅲ)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07·海南政治卷·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8、(2007·全国文综卷Ⅱ·25)某“80 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  )‎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人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人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人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人 ‎9、(2007·上海政治卷·3)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 ‎10、(2007·上海政治卷·9)十余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控问题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高政策。这体现了: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 ‎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1、(07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第5题)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人,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人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12、(07·上海卷·13,共同部分)今年我国首次实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在右图所示“所得项目”中属于资本要素分配的是 A.①⑤ B.⑤⑦ C.⑦⑧ D.①⑧‎ ‎13.(2008海南卷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08广东卷28不定选)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 )‎ ‎ A.提高增值税率 B.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C.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2008山东卷29)‎ ‎(5)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点。根据图10,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2分)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变化:生存资料消费逐渐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贤料消费逐渐增加,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若答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酌情给分)‎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一)‎ ‎【考点要求】‎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考点梳理】‎ 一、财政收入与支出 ‎(一)财政收入 ‎1、财政 ‎(1)财政的含义: ‎ ‎(2)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一种 关系。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3)财政的分配主体: (4)财政的分配目的: ‎ ‎2、国家预算和决算 ‎(1)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 ,‎ ‎ 法定程序审查批准体现了 ‎ ‎(2)国家决算:上一年度的 ,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及来源 ‎(1)财政收入的含义: ‎ ‎(2)财政收入的形式:税、利、债和其他收入,其中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居于 地位,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 利:国家凭借 的身份获得利润。如国企税后上缴的利润,国家参股企业的分红。‎ 债:包括内债和外债 ‎ 费:其他收入,如罚款等。‎ ‎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 和 (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 。 , 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 ‎①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②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③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 ,既保证国家 稳步增长,又促进 的持续发展和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财政支出 ‎ ‎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 和 的过程。‎ ‎2、财政支出的分类: 、 、 、 、 。‎ ‎(1)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 ,在全部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绝大部分,这反应了国家财政参与经济建设的重点。)‎ ‎(2)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 ‎(4)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优抚 。‎ ‎(5)债务支出:包括内债和外债。‎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 支出,或收入 支出略有结余,或支出大于收于略有赤字。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 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对财政赤字的分析:‎ ‎(1)在通货紧缩时,适时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 ‎(2)若财政赤字过大,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必须抑制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3)扩大财政赤字不一定就造成通货膨胀,关键是政府要正确把握和适时调控宏观经济形势,用好手中的钱。‎ ‎(4)在特定时期喝特定条件吓,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注意:财政结余并非越多越好,结余过多,意味着国家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二、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 、 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 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 作用。‎ ‎(1)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 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 政策,通过 、 ,刺激 ,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 时,政府可以采取 政策,通过 、 ,抑制 ,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疑难解析】‎ ‎⊙在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时,国家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国家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异同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实施条件 措施 目的 联系 ‎【在线演练】‎ ‎1.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正确的是 ( )‎ ‎  ①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 ‎  ③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 ④预算是国家的基本收支计划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我国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  A.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B.国家加强税收征管 ‎  C.国家加大国债筹集力度 D.国家严格各项事业收费 ‎ ‎3.‎2006年6月7日《上海证券报》载文说,全国财政收入的飞快增长令人忧虑。这是因为,财政收入过快增长 ( )‎ ‎①会加重公民负担,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会加重国家负担,不利于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③会加重企业负担,不利于再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④会抑制消费的释放,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投入巨资修建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四大工程,这些投资属于( )‎ A.财政收入 B.税收收入 C.财政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5.‎2006年6月27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指出,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改革和发展情况比较好,全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达到31649.29亿元,全国财政支出33930.28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280.99亿元。这种状况反映了 ( )‎ ‎  A.财政出现了赤字   B.财政出现了盈余 ‎  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D.必须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 ‎6.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要不足制约时,为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应该实行 (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            D.外向型经济政策 ‎7.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这说明财政能够 ( )‎ A.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B.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C.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D.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收支平衡 ‎8.2007年,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粮农直接补贴,农村教科文卫事业,财政这一投资方向的目的在于 ( )‎ A.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强化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D.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9.2008年,我国将在农村建立新型的医疗合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这这体现了财政 ( )‎ A.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高科技产业基础与保证 B.促进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 C.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障 D.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10.近年来,国家多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这表明财政 ( )‎ A.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B.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C.为人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D.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 ‎11.目前,我国有1.8亿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已成为典型的产业工人。但这样的产业工人还处于流动状态,劳动时问长,工资低,缺少社会保障和医疗条件。这就需要建立纳入财政预算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纳入财政预算,有利于 ( )‎ ‎  A.巩固国家政权 B.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C.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D.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12.(综合探究)江苏省昆山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直接补贴和农业技术投入等支农的力度。2005年,该市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8450元,率先达到了8000元的小康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7: 1,低于全省2.21 : 1的水平。昆山市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的财政支农政策,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1)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某校高三(5)班同学决定围绕“江苏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 ‎【高考链接】‎ ‎1.(2008上海卷6)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至‎5月22日14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95亿元.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结余 D.财政决算 ‎2.(2008天津卷34)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 )‎ A. 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3.(2007·海南政治卷·4)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政府开支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 )‎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④‎ ‎4.(2004·上海卷·17)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此同进,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 (  )‎ 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 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 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 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5.(2005·文综北京卷·27)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回答: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 (   )‎ 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 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 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 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 ‎6.(2005·天津文综卷·29)近一时期的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回答:天津市政府通过落实粮农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农业科技攻关经费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表明政府通过财政可以 (  )‎ A.调节资源配置 B.促进经济发展 C.实行经济监督 D.巩固国家政权 ‎7.(06·广东政治卷·13)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 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  )‎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二)‎ ‎【考点要求】‎ ‎1.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作用 2.理解个人所得税 ‎ ‎3.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考点梳理】‎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 ,依法取得 的基本形式。‎ ‎(1)有国必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 。同财政收入的其他形式相比,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 、 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 。‎ ‎(2)有税必有法: 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税收有三个基本特征,即 、 和 。‎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①税收的 要求具有 , 是 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实现无偿征收。‎ ‎②税收的 和 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 。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而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③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税收的权威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 、 、 、 、 五大类。‎ ‎(2)增值税(属于 )‎ ①征税对象: 。‎ ②纳税人: 。 ‎ ③基本税率:17%‎ ④计税方法: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⑤意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 ,而且可以防止 。它有利于 ,也有利于 。‎ ‎(3)个人所得税(属于 )‎ ①征税对象: 。 (注意:是合法所得,并非全部所得,有一定的范围和起征点)‎ ②纳税人: 。 ‎ ③税率: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 和 。‎ ④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⑤意义:个人所得税是 的重要来源,也是 的有效手段。‎ ‎(4)消费税(属于 )‎ 作用: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税有利于调节生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培养公民科学(绿色)的消费观念,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 二、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 ‎(1)含义:指税法规定的 纳税义务的 和 。‎ ‎(2)条件: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________,是否____________。‎ ‎【疑难解析】中学生都不是纳税人吗?‎ ‎2、负税人:指 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3、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1)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负税人也不一定是纳税人;(转嫁)‎ ‎(2)纳税人和负税人也有一致的时候,纳税人所缴的税款由自己承担;‎ ‎(3)不一定人人都是纳税人,但人人都是负税人,都为国家财政收入做了贡献。‎ 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纳税人意识包括: 意识和 意识。‎ ‎(1)义务意识:自己依法纳税;监督别人依法纳税。‎ ‎(2)权利意识:监督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行为进行批评检举。‎ ‎2、依法纳税是基本义务的原因 ‎(1)我国的税收和性质:社会主义税收是 、 。根本原因:我国是 国家。‎ ‎(2)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 作为物质基础。‎ ‎(3)从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看: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有同时,必须承担 纳税的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 。‎ ‎3、依法纳税的要求:‎ ‎(1) 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2)公民要增强对 及 的 意识,以 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 和 ,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 和 ,以维护 和 的利益。‎ ‎4、违反税法的表现和处理:‎ 表 现 ‎ 手 段 处 罚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在线演练】‎ ‎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税收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 A.我国实行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 B.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C.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D.公民的依法纳税意识增强 ‎2.我国税收平稳较快增长 ( )‎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人 ②势必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 ‎ ‎③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实现 ④为国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税收的“三性”特征决定了有税收可能就意味着冲突,税收在强制性中为国家聚积财力,在强制性中缩小分配不公,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的税收强制性主要体现在 ( )‎ ‎①国家与纳税人不存在偿还关系 ②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 ‎ ‎③纳税人若不依法纳税将受法律制裁 ④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缩小分配不公体现了 ( )‎ A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标 B.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C.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收人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5.某服装厂从纺织厂购进一批布料,付出9 945元,其中布料销售价为8 5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 445元,这笔增值税纺织厂在为服装厂购买布料开据的发票已明示。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售给百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为15 000元。服装厂应交纳的增值税是(增值税税率为17%) ( )‎ A.1 105元 B.2 550元 C.2 500元 D.859.35元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并规定各地应统一执行,不允许擅自浮动。据此完成6—8题。‎ ‎6.个人所得税是指 ( )‎ A.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B.国家对个人偶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C.国家对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D.国家对在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人征收的一种税 ‎7.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直接涉及公民的个人利益,其意义是 ( )‎ ‎ ①调节个人收人分配 ②能够减轻中低收人者的负担 ‎ ③调节收人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规定“不允许擅自浮动”主要是基于税收的 (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福利性 ‎9.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 ( )‎ A.税收具有强制性、有偿性和多样性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C.税收具有强制性、随意性和有偿性 D.税收具有自愿性、随意性和无偿性 ‎10.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采用的是典型的 ( )‎ A.定额税率  B.灵活税率  C.比例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 A.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B.在我国,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负税人 ‎ C.在我国现有税法规定的范围内,每个公民都是纳税人 ‎ D.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12.对“纳税人”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 ‎ ‎ ①纳税人是指缴纳税款的主体 ②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 ‎ ③是否成为纳税人的依据是个人的经济地位 ④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 ‎13.我国税收之所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根本原因在于 ( )‎ ‎ A.在我国,国家是税收分配的主体 B.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税收具有有偿性 C.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 D.我国税收是全体人民缴纳的 ‎14.一些企业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这一行为构成了( )‎ ‎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 ‎ ‎15.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诸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各种公共物品,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无法得到充分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加以解决。提供公共物品所需费用的主要来源应该是 ( )‎ ‎ A.政府征税 B.个人捐款 C.社会募捐 D.群众集资 ‎ ‎16.对下图漫画《优惠税钱》理解正确的是 ‎ ‎( ) ‎ ‎ ①商家是负税人,消费者是纳税人 ‎ ②商家的行为是偷税行为,税务机关应依法予以处罚 ‎ ③买卖双方互利互惠,是正当行为 ‎ ④索取发票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利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Ⅱ25)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l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 )‎ ‎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08上海A组卷19不定项)现代税制在规定纳税人依法承担义务的同时,也保障纳税人享有相应的权利。以下行为体现纳税人权利的是 ( )‎ A.依法按照向税务部门缴纳营业税 B.依法要求政府部门公开财政支出用途 C.就某个征税行为依法对税务部门提出质疑 D.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依法主动向税务部门提交申报表 ‎3.(2008广东卷10)‎2007年5月30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l%e调整为3 ‰,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财政政策 B.货币扩张政策 C.收入政策 D.货币紧缩政策 ‎4.(2008海南卷6)在我国,中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原为33%,外资企业一般享受1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这一政策调整将 ( )‎ ‎ ①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②提高外资企业管理水平 ‎ ③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④促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06·江苏政治卷·16)我国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  (  )‎ ‎①是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④有利于间接调节收入分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06·全国Ⅰ·28)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  )‎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7.(07·全国文综卷Ⅱ·26)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①决定分配方式 ②消除地方保护 ③调节消费行为 ④优化投资结构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8.(2007·广东政治卷·11)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  )‎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9.(2007·广东政治卷·12)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  )‎ A.收人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 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   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10.(2007·宁夏文综卷·14)‎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收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为16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5%;超过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0%;超过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税率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资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的个人收入所得税为: (  )‎ A.165元        B.190元            C.400元              D.525元 ‎11.(2007·江苏政治卷·27不定项)2007年3月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相税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这改变了以前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的状况。该法的通过有利于 (  )‎ A.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 B.更大规模地吸引外资 C.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D.进一步强化税收的固定性 ‎12.(2007·上海政治卷·7)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 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 ‎13.(2005·广东政治试卷·12)税务部门向开小卖部的小王征税,小王拒绝纳税,理由是:“我是个体户,小本经营,还要纳税吗?”你如何看待小王的行为 (  )‎ ‎①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涉嫌违法,但与道德无关 ②小王拒绝纳税的行为既涉嫌违法,又是不道德的 ③小王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④小王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单元知识结构】‎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要求】‎ ‎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 ‎ ‎2.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5.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考点梳理】‎ 一、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和 。‎ ‎3、市场经济的含义: 。‎ ‎4、市场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 ‎(1)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价格提高,将会促进生产;反之,则减少生产,刺激需求。‎ ‎(2)供求: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生产者根据供求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配置。‎ ‎(3)竞争:是市场活力的灵魂,通过买者之间、卖者之间围绕价格喝质量的较量,使社会资源不断向效益好,急需发展的行业、企业流动。‎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1) ;‎ ‎(2) 。‎ ‎6、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①市场有不能调节的领域: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领域;‎ ‎②市场有不让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麻醉品、毒品、危险品等。‎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 、 。‎ ‎ ①自发性: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自发做坏事。‎ ‎②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吓;‎ ‎③滞后性:事后调节、资源浪费。‎ ‎(3)危害:‎ ‎①导致 , ;‎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会导致 不公平, 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 。‎ 二、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 、 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 。‎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 ‎①市场规则的含义: 。‎ ‎②内容: 、 、 。‎ ‎(2)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①原因: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诚信缺失会导致 。‎ ‎②要求:‎ 第一,形成以 为支撑、 为保障的社会 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 之策。‎ 第二,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 和 机制。‎ 第三,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树立 观念,遵守市场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 、 的良好风尚。‎ ‎【知识拓展】如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1)政府: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尽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使失信者得到惩罚。依法行政、建立透明、高效、务实、廉洁的政府,打造法治政府、信用政府,做诚信表率。‎ ‎(2)企业:提高经营者素质,遵循市场交易原则,依法经营,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公民: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小做起,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积累良好的个人信用。‎ ‎★总结: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通过制订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厉打击扰乱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管理。‎ ‎④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是同______ _ ____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________作用的经济。‎ ‎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___________市场化,___________自主化,___________间接化,___________法制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________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___________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___________。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四、加强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具有 、 、 ,为弥补___________的不足。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_______决定的。_______ _ ___及___________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 、增加 ,稳定 ,保持 平衡。‎ ‎4、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疑难解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制定者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手段 财政预算(国债、税收等)‎ 利率、法定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等 目标 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等的调节来影响货币供 应量,使之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联系 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共同为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等宏观调控目标起作用 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扩张性和紧缩性之分,扩张性政策通常用于防治通货紧缩,紧缩性政策通常用于防治通货膨胀。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相应增发国债);减少税收来增加社会总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征收利息税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紧缩性政策则反其道而行之。‎ ‎(2)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___________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___________,采取带强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注意: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拓展深化】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形式 市 场 调 节 宏 观 调 控 区 别 含义不同 实现方式 不 同 地位不同 联 系 ‎【在线演练】‎ ‎1.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 )‎ A.消费既有的资源 B.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 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D.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2.资源配置主要有两种基本手段,它们是 ( )‎ A.价格与供求 B.价格与竞争 C.供求与竞争 D.计划与市场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 )‎ A.价格、供求和竞争 B.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4.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看不见的手”是指 ( )‎ A.价值规律 B.经济规律 C.国家的宏观调控 D.市场交易原则 ‎5.彩铃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彩铃的内容快速更替,“彩铃内容制作”这一新兴职业吸引了众多的从业者,彩铃制作师也都具有不菲的收入。这一现象表明 ( )‎ A.新兴行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B.新兴职业创造的价值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C.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的 ‎ D.从事非物质产品的生产风险小、收益高 ‎6.俗话说:“商有商规,店有店法。”这表明 (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C.市场交易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秩序 D.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7.某县为保护啤酒生产,自行决定在公路上设卡,对外地运到本县销售的啤酒每瓶收取0.5元。对这一现象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此做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利 B.此做法实际上是排斥竞争,保护落后 C.此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 D.此做法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保护。其中,主要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的是 ( )‎ A.公正原则 B.市场交易原则 C.市场竞争原则 D.市场准入原则 ‎9.近年来,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现象,让人们对市场诚信多了几分怀疑;商业贿赂、欺诈行骗等现象的出现,也让人们对市场取向多了几分忧虑。因此,我们在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必须 ( ) ‎ A.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 B.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失信惩戒制度 欺诈 C.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D.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市场 诚信 ‎10.右边漫画《难博芳心》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与欺诈是不可分离的 B.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必须把树立全民信用意识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D.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11.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这是因为 ( )‎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导致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机制不健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还不完善 ④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关于信用缺失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质量 ②降低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 ‎③严重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和成长 ④使市场交易根本无法进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中国方便面也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从‎2007年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但本次涨价,是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组织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的结果,这中联合涨价带有浓重的“价格联盟”色彩。据此回答13~14题:‎ ‎13.对“价格联盟”的正确认识的是 ( )‎ A.从长远看,有利于本行业的发展 B.违背了市场规则,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 C.是遵循价值规律的体现 D.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4.有关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价格联盟”联合涨价的行为,是市场调节 的表现。(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灵敏性 ‎15.一些果农“跟风种树”,见苹果价格很高,就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几年后他们的苹果上市时,苹果价格却直线下跌,甜苹果变成“伤心果”。这些果农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收益,主要是因为市场调节具有 ( )‎ A.垄断性     B.开放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16.右边漫画《“食”面埋伏》的经济寓意是 ( )‎ ‎①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要遵守市场道德规范 ‎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 ‎③生产决定消费 ‎ ‎④消费者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为了控制虚高的房价,‎2007年6月13日,上海地税部门发布《关于个人转让非普通住房征免土地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从‎7月15日起,正式对转让居住未满5年的非普通商品住房开征土地增值税。上海地税部门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18.近期由于我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07年06月26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应对猪肉价格上涨、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国家要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生猪生产。国家财政部的决定 ( )‎ ‎①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结果 ②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猪肉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 ‎③有利于解决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民生问题 ‎ ‎④有利于帮助农民增收,并加快建立健全生猪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19.民生问题,涉及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穷人问题。为此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穷人致富”工程,让广大群众读得起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说明 ( )‎ A.政府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最主要参加者 B.加强市场监管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内容 C.行政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D.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0.读漫画《“药品降价,又遇尴尬”》,为改变这种情况,‎ 建议政府要认识到 (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药价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 ‎ B.政府应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 C.必须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 D.要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1.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标志。‎ C.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在人均年消费奶量只有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一半的郑州市,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由于牛奶销售不畅和价贱伤农等原因,少数养牛户把牛奶喂了猪;因为养奶牛赔本,郑州市郊的养牛户甚至被迫卖掉奶牛。据此回答22~23题。‎ ‎22.“牛奶喂猪”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一定波动时,当地的乳制品企业只顾眼前自身利益,处处“卡”农、“挤”农导致如此结果。这告诉我们 ( )‎ A.市场调节具有及时性、灵敏性 B.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C.市场调节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宏观调控要以市场为取向 ‎ D.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24.由于“牛奶喂猪”现象表明市场调节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有人据此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对这一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 A.否认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错误的 B.看到了市场调节的固有弱点和缺陷,是正确的 C.只看到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否认了市场经济优越性,是错误的 D.既看到了市场调节的灵敏性,又看到了其自发性,是正确的 ‎25.有人说,举行价格听证会是“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真诚握手,这里握手的双方是( )‎ A.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 B.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 ‎ C.价格听证与价格制定 D.生产厂家与消费者 ‎26.(辨析题)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市场规则是最重要的,有无诚信无所谓。(变式: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有了社会信用制度就有良好的市场秩序。)‎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Ⅰ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 )‎ ‎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2.(2008天津卷30)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的职责。这是 (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3.(2008北京卷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宏观调控目标看,图8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是 ( )‎ A.1986年至1990年 B.1990年至1996年 C.1996年至2002年 D.2002年至2006年 ‎4.(2008宁夏卷14)维持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 )‎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03广东江苏第19题)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 ‎ 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之所以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市场调节具有 A.开放性 B.竞争性 C.自发性 D.滞后性 ‎6.(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全国统一开通价格举报电话,是政府运用  进行宏观调控。 (  )‎ A.经济手段 B.舆论手段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7.(06·天津卷)看病难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农村每千人的病床数为0.79张,仅为城市的32.9%,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毕业生仅占1.6%。为此我国政府提出,要实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解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主要应当 (  )‎ A.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B.健全社会救济制度 C.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D.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8.(2007·宁夏文综卷·15)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  )‎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9.(07·综合能力试卷·文科使用上海卷第2题)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2006-2007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右图中所示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属于 ( )‎ A.扩张的财政政策 ‎ B.紧缩的货币政策 ‎ C.有效的行政干预 ‎ D.适度的计划调控 ‎10.(2008全国卷Ⅱ26)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随明香薷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 ‎ 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 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 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11.(2008北京卷38)(33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图10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2分)‎ ‎(3)结合图10,分析图11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4)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6分)‎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考点要求】‎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3.说明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 ‎【考点梳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的小康水平:‎ ‎①从微观上看, ‎ ‎(1)表现:‎ ‎②从宏观上看, ‎ ‎(2)不足:总体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疑难解析】‎ ‎◎如何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指刚刚进入小康的门槛。一是指人均水平还不高,二是指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还没有进入小康。‎ 不全面,是讲我们以往总体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经济方面也侧重在解决生存需要,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温饱有余。‎ 发展不平衡,是讲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总体上说,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城乡看,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从收入差距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 ,集中力量,全面对调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1) 基本实现、 显著增强、 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4)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5)对外更加开放、更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 ,努力实现经济 。‎ ‎(1)实现 到 年比 翻 番。‎ ‎(2) 更完善。‎ ‎(3) 显著提高,进入 行列。‎ ‎(4) 机制基本形成。‎ ‎2、全面 。‎ ‎(1)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2)覆盖城乡居民的 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3)合理有序的 基本形成,中午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建设 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 、 。‎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 ‎【拓展深化】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GDP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将更好地表达和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 ‎2、科学发展观 ‎(1)地位: 。‎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核心是 ,基本要求是 ,根本方法是 ,主旨是 。‎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必须坚持把 作为党执政兴国的 。‎ ‎②科学发展观核心是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国家的 和 。‎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推进 、 、 、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面是 。要统筹 发展、 发展、 发展、 发展、 ;统筹 ;统筹 、 、 ;统筹 两个大局。‎ ‎(二)、促进国民经济持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 ‎2.提高 ,建设 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 。‎ ‎3.加快转变 ,推动 。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 。‎ 要坚持走 ,坚持 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 向依靠 转变,由主要依靠 向依靠 转变,由主要依靠 向依靠 转变。‎ ‎4.统筹 发展,推进 。‎ ‎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村问题,事关 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措施:‎ 要加强农业的 ,走中国特色 ,建立 、 长效机制,形成 新格局。‎ ‎5.加强 和 ,增强 。‎ ‎6.推动 发展,缩小 。‎ ‎①原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这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②措施:深入推进西部 ,全面振兴 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 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 ‎【在线演练】‎ ‎1.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总体小康,在微观上表现为 ( )‎ ‎ A.国内生产总值将近9万亿人民币 B.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C.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下列关于全面小康社会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 ‎ B.全面小康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C.人均纯收入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D.环保、“三农”等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3.党的十六大鲜明地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上看主要体现了  (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是要坚持  ( )‎ A.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 B.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建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的发展 ‎5.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方面,要实现以 下指标 ( )‎ ‎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 ‎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④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消除 ‎ ‎⑤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⑥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6.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至20世纪末,我们顺利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并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成就从微观上看,现阶段人们的消费 ( )‎ A.已从贫困型消费过渡到温饱型消费 B.已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 C.已从小康型消费过渡到比较富裕型消费 D.已从比较富裕型消费过渡到高度富裕型消费 ‎7.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确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 A.可以促使人们按价值规律办事 B.能够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C.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D.能够确保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被拉大 ‎8.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由此可见,下列对GDP认识正确的是 ( ) ‎ A.GDP的数量越大负面效应越大 B.GDP的增长始终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发展内容 C.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GDP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D.首先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其次才能发展经济 ‎9.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道,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 )‎ A.就是发挥政府在调节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B.就是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C.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D.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方针体现了 (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B.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D.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要求 ‎11.“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是 ( )‎ A.“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 B.“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C.科学发展观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D.科学发展观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最终目标 ‎12.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的斗争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实践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国家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增加对公益事业和公共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致力于 ( )‎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 ‎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我国《水法》的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 )‎ A.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B.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 C.坚持协调的发展观 D.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14.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国家特别重视能耗指标,这表明我国在贯彻和落实   的要求 ‎ ‎( )‎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统筹城乡发展   C.优化产业结构   D.统筹区域发展 ‎15.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说明( )‎ A.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应把实现工业化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B.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C.我国已实现了信息化,但仍面临着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任 D.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16.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说明 ( )‎ 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17.近几年,我国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开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这一材料表明 ( )‎ A、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信息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D、我国完成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艰巨任务 ‎18.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在现阶段要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 ) ‎ A.加快小城镇建设,开辟农民就业的新途径       B.依靠科技,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C.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 D.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9.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 ) ‎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20.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主要是 ( )‎ A. 消除城乡差别 B.扩大消费,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需要 C.推进工业化的需要 ‎ D.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论述题:‎ 表一:2005年昆山社会发展情况与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比较 指标 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 社会发展 生态环境 人均GDP 二、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村人均收入 农村医保覆盖率 高中阶段入学率 森林覆盖率 环境综合质量指数 江苏全面 小康指标 ‎24000‎ ‎92%‎ ‎16000‎ ‎8000‎ ‎85%‎ ‎90%‎ ‎20%‎ ‎80分 昆山社会发展情况 ‎68900‎ ‎98.6%‎ ‎16800‎ ‎8450‎ ‎99.5%‎ ‎96.3%‎ ‎20.3%‎ ‎85分 ‎ 表二:昆山发展模式的变迁 ‎2003‎ ‎2005‎ 发展动力 外资带动为主 民资、外资“双轮驱动”‎ 产业结构 制造业为主 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 空间布局 分散布局 集中布局 社会阶层结构 宝塔层 橄榄型 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注重经济增长 ‎“三个文明”协同发展 注:橄榄型社会是指中间群体日益壮大的社会。昆山市2005年底,全市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的占65%,低于2000元的仅占1.1%。‎ 材料 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形成了“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志气,面对困难有豪情;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勇气,面对事业有激情;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锐气,面对工作有热情”“的新昆山精神”‎ ‎(1)表一、表二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请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省应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Ⅰ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 )‎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008上海A组卷3)2008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草拟的扶贫标准调整办法把贫困标准从2007年的1057元提高到1300元,首次达到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收入,还考虑他们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支付能力。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 A.贫困红标准的提高,不利于我国减事业的发展 B.与国际标准接轨是减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 C.贫困线标准的提高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新标准在保障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加入了促进发展的理念 ‎3.(2008上海B组卷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 )‎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 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4.(2008上海卷8)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 )‎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项目 吃 穿 用 其他 总计 金额(亿元)‎ ‎1700‎ ‎500‎ ‎1700‎ ‎100‎ ‎4000‎ A.温饱水平 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 D.极度富裕 ‎5.(2008上海卷13)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有利于 ( )‎ ‎①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②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③高起点上加速实现工业化 ④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6.(2008江苏卷18)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 )‎ ‎ A.采用先进工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D.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7.(2008海南卷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07·上海综合卷·1)绿色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在未来20年内,我国将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是为了:①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 ②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扩大内需、刺激投资 ④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07·广东政治卷·‎4l)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l:2001年-200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变动状况。‎ 增长速度 材料2:2001年一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年份)‎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广东省人均 GDP(美元)‎ ‎1660.22‎ ‎1812.09‎ ‎2081.38‎ ‎2382.95‎ ‎2882.00‎ ‎ 材料3: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变动状况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材料l、材料2和材料3之间有什么联系?(5分)‎ ‎(3)材料2和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要求】‎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2.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 ‎ ‎3.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5.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理解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考点梳理】‎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含义:指 、 、 、 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连的趋势。‎ ‎2.表现:经济全球化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 全球化、 全球化和 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 含义 ‎ ‎ 表现 共同点 ‎1、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2、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的表现。‎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相比较而存在的优势,在这两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时,这种优势使双方能够从中得到不同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更准确地说明了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理由。只要两个国家产品成本的比例不一样,即使处于绝对的劣势也可以进行分工并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时,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选择自己优势更大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专门从事自己劣势更小产品的生产。‎ ‎(2)一国在产品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来自于各国所拥有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例如,土地辽阔的国家如加拿大比土地匮乏的国家如日本种植粮食的成本要低,而日本劳动力富裕,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产品生产上的成本就要比人口较少的加拿大要低。美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也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而中国劳动力很多,出口的主要还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加工产品,等等。‎ 该知识可分析美国跨国公司R&D投资的趋势分别体现的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分析我国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比较劣势。‎ ‎3.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等 ‎4.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1)跨国公司含义: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作用:‎ ‎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 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 的发展。‎ ‎(2)促进了 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的提高以及 的迅速发展。‎ ‎(3)推动了 的提高、各国 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疑难解析】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为什么?‎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实质:经济的全球化是一场以 为主导, 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不有利影响)‎ ‎(1)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2)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2)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拓展深化】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3)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4)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1、世贸组织的成立、地位: 年 月 日,与 、 并称为世界三大 组织。因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 ”。‎ ‎2、世贸组织的作用:‎ ‎(1)在 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 ,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它加强了 ,深化了 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促进了 ‎ 和 ,推动了 的转换。‎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有 、市场准入原则、 、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 ,包括 原则与 原则。‎ ‎4、中国与世贸组织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 ;‎ ‎②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 。‎ ‎♦♦回顾《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中关于中国入世对中国的意义:‎ ‎ ‎ ‎ ‎ ‎ ‎ ‎ ‎ ‎ ‎ ‎ ‎ ‎(3)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4)中国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能否把有利条件用足,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关键 。‎ ‎⊙单元探究归纳:‎ ‎①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 ‎②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 ‎③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④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⑤要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标准,突破“绿色壁垒”。‎ ‎⑥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注意两个角度:‎ 从政府角度来看: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和我国作出的承诺,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增强法制透明度;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和政策措施,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等等。‎ 从企业角度来看:熟悉和掌握WTO的游戏规则,学会运用WTO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权益;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等。‎ 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 ;‎ ‎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作用:‎ ‎(1)格局: 、 、 ‎ ‎(2)作用: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1)我国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基本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把“引进来”与 “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①新形势下怎样坚持“引进来”?‎ a.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更好发挥外资作用;‎ b.同时,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 、 和高素质人才。‎ ‎②什么是“走出去”?为什么要“走出去”?‎ a.原因:条件:国家、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要求:迫切需要利用国际市场。‎ b.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层次。‎ c.形式: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 d.内容:鼓励和支持具有 优势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瓶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拓展深化】如何全面认识“引进来”和“走出去”?‎ ‎“引进来”‎ ‎“走出去”‎ 含义 通过优化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内容或 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新形势下,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联系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疑难解析】‎ ‎⊙如何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积极实施国际环境绿色标志认证,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的步伐;加快“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提高我国产品和相关技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规则意识,了解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按照WTO的非歧视原则,反击各种“绿色壁垒”。‎ ‎⊙要创立与世界接轨的技术标准,突破“绿色壁垒”。‎ 企业要主动适应国际惯例,敢于和坚决应诉,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销,以维护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对行业的协调和管理,齐心协力应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 ‎【在线演练】‎ ‎1.伴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投资者只要在计算机上敲几个键,大量资金就可以瞬间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发生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出现 B.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C.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D.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2.下列关于资本全球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资本在全球的流动畅通无阻,不受约束 B.资本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C.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D.随着金融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本在国际间的流速加快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据此回答:3—4题 ‎3.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下面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 ‎ ‎①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②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 ‎③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在于 ( ) ‎ A.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 B.为我国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 D.为我国吸收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5.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 ( )‎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美国的“耐克”鞋,美国耐克公司只负责设计、选厂、监制和销售,生产则分散在世界40多家工厂完成。可见 ( )‎ A.当今世界的生产已具有全球化的特征 B.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 C.必须抵制跨国公司的发展 D.美国自己缺乏工人 ‎7.甲国与乙国劳动生产率对比 ‎ 生产单位数量的毛呢 生产单位数量的葡萄酒 甲国 ‎90人劳动一年 ‎120人劳动一年 乙国 ‎100人劳动一年 ‎80人劳动一年 下列选项中,对该表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甲国生产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国 ②乙国生产毛呢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甲国 ③对于甲国来说,向乙国输出毛呢以换取葡萄酒是有利的 ④对于乙国来说,向甲国输出毛呢以换取葡萄酒是有利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这种经济全球化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C.这种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经济、金融势力强大的西方国家实现其追逐最大限度超额利润的目标 D.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机遇是均等的 ‎9.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缩小了两极分化 C.它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D.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10.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 ( )‎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对层次开放 C.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积极加入世界各种贸易组织 ‎11.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打破经济的行政区划分割状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这是因为 ( )‎ ‎ A.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B.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C.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不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D.市场经济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对立的 ‎12.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借船出海,主动出击”。“借船出海,主动出击”的策略可以 ( )‎ A.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B.进一步扩大商品贸易和出口额 C.扩大商品贸易和进口额 D.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 ‎13.商务部部长薄颐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在自由贸易的长河中,中国企业勇敢地跳下去了,并通过几年的搏击,游泳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主要反映了 ( )‎ A.我国企业积极为世界自由贸易作贡献 B.我国企业通过参与者国际竞争,不断提高竞争力 C.我国的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 D.国有企业是参与者国际竞争的主体 ‎14.在我国参与者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外设置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和滥用反倾销,其实质是 ‎( )‎ A.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 B.坚持国际贸易的平等互利原则 ‎ C.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15.加入WTO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 A.使我国经济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 B.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C.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D.积极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成果 ‎16.(简答题)2006年江苏省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 增长%‎ 出口总额 ‎1604.2‎ ‎30.5‎ 进口总额 ‎1235.8‎ ‎17.7‎ 其 高新技术产品 ‎699.6‎ ‎33.4‎ 其 高新技术产品 ‎505.5‎ ‎25.3‎ 中 外商投资企业 ‎1236.2‎ ‎31.2‎ 中 外商投资企业 ‎1074‎ ‎18.7‎ 实际利用外资 ‎174.3‎ ‎32.3‎ 境外投资 ‎3.32‎ ‎61.7‎ 注:2006年,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占全省全部商品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达43.6%和40.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4以上,位居全国第一。‎ ‎(1)上述表格(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常识,谈谈江苏省应如何进一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7.(辨析题)经济全球化只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变式: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因此它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高考链接】‎ ‎1.(2008全国卷Ⅰ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 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07年进出 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 )‎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2008全国卷Ⅱ28)‎200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致函美方,就美对铜 版纸反补贴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世贸组织中 独立起诉他国的贸易政策。这表明 ( )‎ ‎ A.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 B.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 C.中国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 ‎ D.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3.(2008上海卷7)目前我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数千项,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食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用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 )‎ ‎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②优化外贸结构 ‎③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 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2008江苏卷19)2007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747.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187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 ( )‎ ‎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5.(2008山东卷16)2003~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这说明我国 ( )‎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04·两广卷·15)国际贸易平衡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内容,以平衡国际收支为手段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7.(2007·上海综合卷·22).“入世五年,成绩A.+”。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如此盛赞中国,是因为我国政府严格、有效地履行了入世承诺。其主要表现是①积极参与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谈判 ②开放铁路、电信市场 ③开发大西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④依法清理、修订、废除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 (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 (07·上海综合卷·25)入世以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我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在上升。除了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采取歧视政策外,从国内来讲,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我国的商品价格适中  ②企业间低水平的价格竞争 ‎ ‎③我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高  ④企业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的能力不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2007·上海综合卷·28)我们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加强与WTO的合作,利用WTO原则保护自己。WTO的原则较多,最重的原则是: (  )‎ A.最惠国待遇原则 B.无关税原则 C.透明度原则 D.非歧视原则 ‎10.(2007·天津文综卷·33)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  )‎ A.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11.(2005年江苏政治试卷第24题)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12.(06·江苏政治卷·24)‎2005年11月8日,中美就纺织品问题经过七轮磋商最终达成协议。这说明 ( )‎ A.独立自主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立场 ‎ B.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C.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 D.保护民族工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 ‎【单元知识结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