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点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重点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重点中学2016年高考最后一卷 语 文 试 题 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两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92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了一个《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其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走上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我认为,这话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如果如此发展下去,将会遇到严重的危机。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虽然可以给人们造福,但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在他们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大量破坏自然的工具,而且也掌握了毁灭人自身的武器。对自然界的无量的开发和破坏,资源的浪费,不仅造成“自然和谐”的破坏,而且严重地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这种情况的存在,应该说和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有关。西方的思维模式从轴心时代的柏拉图起就是以“主-客”二分立论。然而中国哲学在思维模式上与之有着根本的不同,也是在轴心时代就以“天人合一”立论。‎ ‎  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可以说是《周易》,在1993年于湖北荆门出土的“楚简”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载:“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说的是《周易》是研究天道和人道会通道理的书。这就是说,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研究“天”不能不牵涉到“人”,研究“人”也不能不牵涉到“天”,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人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因为人要生存就离不开“自然界”。所以在中国古代一直都在关注“天人关系”问题。当然如何处理和看待“天人关系”,自古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儒家思想的主流多主张“天人合一”。‎ 由《周易》开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对解决当今“人与自然”的矛盾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或者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天人合一”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它要求人们不能把“人”看成是和“天”对立的,这是由于“人”是“天”的一部分,“人之始生,得之于天”。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人”就要受到惩罚。因此,“人”不仅应“知天”,而且应该“畏天”。现在人们只强调“知天”,只是一味用“知识”来利用“天”,征服“天”,以至无序地破坏“天”,而不知对“天”应有所敬畏,这无疑是“科学主义”极端发展的表现。“知天”和“畏天”的统一,正是“天人合一”的重要表现,从而表现着“人”对“天”的一种内在责任。“天人合一”这个哲学命题,体现着“天”与“人”的复杂关系,它不仅包含着“人”应该如何认识“天”,同样也包含着“人”应该尊敬“天”,因为“天”有其神圣性。这也许正是中国儒家没有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却具有一定的“宗教性”的原因。‎ ‎(摘选自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千余名科学家联名向人类发出警告,认为人类正走上一条和自然相抵触的道路,将会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 B.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一方面能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会为人类破坏自然、毁灭自身提供便利,所以要警惕“科技万能”的意识。‎ C.“自然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都与人类生存条件密切相关,如果持续遭到破坏,将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D.“自然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原因复杂,既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哲学方面的因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和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在本质上迥乎有别,表明中西方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 B.1993年出土的“楚简”上记载:“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意识。‎ C.如何看待“天人关系”‎ ‎,无论是立足国内还是放眼世界,自古就有不同的看法,即使在儒家内部也各不相同。‎ D.“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所以人们不能把“人”和“天”对立起来。破坏“天”就是对“人”自身的破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关注“天”与“人”的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此产生。‎ B.人应该“知天”,可惜的是现在人们不是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而是用“知识”去征服甚而无序地破坏自然。‎ C.中国儒家虽没有成为一般意义上的宗教,却有一定的“宗教性”,其中原因就可能有“天人合一”思想的消极影响。‎ D.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谨防“科学主义”的极端发展,应有意识地借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潾,本河东闻喜人。笃学,善隶书。以荫仕。元和初,累迁左补阙。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捽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会伐蔡,复以中人领使。潾谏曰:“凡驿,有官专尸之,畿内以京兆尹,道有观察使、刺史相监临,台又御史为之使,以察过阙。犹有不职,则宜明科条督责之,谁不惕惧?若复以宫闱臣领之,则内人而及外事,职分乱矣。夫事不善,诫於初;体有非,不必大。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帝虽不用,而嘉其忠,擢起居舍人。‎ 帝喜方士,而柳泌为帝治丹剂,求长年。帝御剂,中躁病渴。潾谏,帝怒,贬江陵令。‎ 穆宗立,泌等诛,召潾,再迁刑部郎中。前率府仓曹参军曲元衡杖民柏公成母死,有司以死在辜外,推元衡父荫赎金,公成受赇不诉,以赦免。潾议曰:“杖捶者,官得施所部,非所部,虽有罪,必请有司,明不可擅也。元衡非在官,公成母非所部,不可以荫免。公成取贿仇家,利母之死,逆天性,当伏诛。”有诏元衡流,公成论死。久之,繇给事中为汝州刺史,越法杖人辄死,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迁左散骑常侍、集贤殿学士。改刑部侍郎,为华州刺史。召拜兵部侍郎,出为河南尹,复还旧官。潾以道自任,悉心事上,疾党附,不为权近所持。尝裒古今辞章,续梁昭明太子《文选》,自号《大和通选》,上之。当时文士非与游者皆不取,世恨其隘。卒,赠户部尚书,谥曰敬。‎ ‎(节选自《新唐书·裴潾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摔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 B.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抨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 C.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摔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 D.于是两河用兵/宪宗任宦人/为馆驿使检稽/出纳有曹进玉者/尤恃恩倨甚/使者过/至加摔辱宰相/李吉甫奏罢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讲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B.中人,是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又称阉人、宦者、中官、内官、宫闱臣等。‎ C.刑部和吏、户、礼、兵、工等五部,共称“六部”,是我国古代社会中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 D.《文选》又名《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而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潾为臣尽忠。对于上任用用宦官,他上疏进谏,皇上不再任用宦官为馆驿使,并赞赏他的忠诚,提拔重用 B.裴潾自觉维护法律尊严。针对有司对柏公成与曲元衡等人处理不合法规之处,他积极进谏,让责任人受到法律制裁。‎ C.裴潾为人正直。他因为向皇上进谏,惹怒皇上,被贬出京城;但是他在穆宗即位后被召回京依然积极进谏、主持公道。‎ D.裴潾以道自任,尽心侍奉皇帝。他曾收集历代文章,续梁昭明太子的《文选》,名之为《大和通选》献给皇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开太平,澄本正末,宜塞侵官之原、出位之渐。‎ ‎(2)杖捶者,官得施所部,非所部,虽有罪,必请有司,明不可擅也。‎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甘肃地名,古长城的起点。‎ ‎8.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比,本诗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 ‎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向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借助听众感受,表现艺术空白给人的特殊美感。‎ ‎(2)韩愈《师说》中借用“ , ”两句,揭示了“道”与“师”存在的一致性,为人们选择“师”确立了标准。‎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 , ”两句,借用“幻觉”,表现“中庭”月色的清朗幽静之美。‎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谗 言 王 溱 ‎“来玩就是了,拿什么东西啊!”大姨接过李胜递过来的塑料袋。‎ ‎“没啥好东西,弄了两斤海参。”‎ ‎“海参不是好东西,啥是好东西?” 大姨热情回应着,脸上却挂着难以掩饰的笑意。‎ ‎“怎么,遇上什么难事了?说吧,我给你参谋参谋。”姨夫刘大槐很是直率。他从局长岗位上退下来快两年了,很少有人拜访。李胜不逢年不过节的带礼登门,没事就怪了。‎ ‎“局里刚搞了竞争上岗,两个实职。我也参加了,但不知有没有戏。”‎ ‎ “你要有信心,当年我就是看好你才安排你到办公室。离领导近,便于观察使用嘛!”‎ ‎“问题是您在好说,现在换领导了……”‎ ‎“不还是陈飞当局长吗?他应该了解你呀,当年我提他当副局长时,他也是在办公室里干。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他这个人还是很公正的。”‎ ‎“公正不一定没有自己的想法,局里都在传,他这次内定有人。”‎ ‎“为什么?”‎ ‎“那样人家会感谢他,帮着他出力。用了别人,还不知道去谢谁呢?”李胜说完此话故意多看了刘大槐两眼。‎ 刘大槐没说话,站起身来走了几步,然后又重新坐进沙发里。‎ ‎“陈飞会变成这样?原来他可是个正派人,我看好的就是他这点。”‎ ‎“人心隔肚皮啊……过河拆桥,人走茶凉,现如今时兴。”李胜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刘大槐。‎ 刘大槐心里突然一阵烦,李胜说的不是空穴来风……可他毕竟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啊!刘大槐想着,一股怨气涌起,不由得嘟囔了一句:“真没想到啊!”‎ ‎“就是嘛。局里的许多人都说,他陈飞用干部,应该首先征求一下老局长的意见才对。”‎ ‎“是应该说说。陈飞这样做要失去人心的。”刘大槐突然觉得有一种责任意识。他对李胜说。“你把最近一个时期了解到的局里的情况跟我说说。我找陈飞要有的放矢,不能说空话。空话不服人,也不是我刘大槐的作风。”‎ 李胜歪着头,皱着眉,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 ‎“看看你,说正事了就理不出个头绪来了。”‎ ‎“对了,您还记得大黄沙那个项目吗?”‎ ‎“大黄沙酒店?”‎ ‎ “对啊,您在任时确定的不批规划,现在又起死回生了。”‎ ‎“真的?”刘大槐有些惊讶的直起身子。‎ ‎“千真万确。陈飞要开绿灯。”‎ ‎“这简直胡来了!”刘大槐紧锁着眉头,有些气愤地说。五年前,市里黄金地段的一家酒店因质量原因被强拆。开发商蜂拥而至,都想着在那里竖起新的地标建筑。规划报到刘大槐手里,他和专家们研究讨论了多次,一致意见,不能再盖高层建筑,那样会把最佳景色挡住,使整个城市黯然失色。意见在市里引起了强烈反响,市领导层的意见就不一致,刘大槐被压得实在喘不过气来。当时分管规划的正是副局长陈飞,他坚决站在刘大槐一边。可现在,陈飞怎么就改变了初心呢?‎ ‎“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输送呢?”‎ ‎“那倒不至于。听说他开始是不同意,后来上面一直压着。陈飞没法跟您比,底气不足,不敢跟领导碰硬。”‎ ‎“压,是领导的事,坚持,是自己的事。”刘大槐说得很得意。‎ ‎“不过陈飞也很有心机,他同意,但又提出让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与论证。”‎ ‎“是吗,如果这样的话我看十有八九通不过。陈飞还在坚持自己的意见,只不过换了种形式而已。”刘大槐松了一口气,当年这个办法他也用过。刘大槐想到此,禁不住露出笑容来,这还是跟着自己学嘛!不禁又得意起来。‎ 李胜没有察觉到刘大槐微妙的心理变化,还在继续叨叨。‎ ‎“对了,陈飞把王潇给开了。”‎ ‎“开了,怎么叫开了?”‎ ‎“让她回设计院了。”‎ 王潇是市里一位退下来领导的孙媳妇。有一次在饭局上跟刘大槐说,孙媳妇不是科班出身,在设计院工作只能打零杂。与其这样,能不能调到局里找个差事干,面子上好看。当时刘大槐想婉拒,但话还没出口,现任的一位市领导便发话,说应该照顾。好在那当口市里要组织庆祝党的生日歌咏比赛,王潇是文艺骨干,刘大槐就以此名义把她安排在局机关党委帮忙。‎ ‎“都知道是市老领导的亲戚,可陈飞一点面子也不给。”‎ 刘大槐点点头,但转念又一想,陈飞这是代己受过呀,心里倒有些感激。‎ 看老伴直打哈欠,刘大槐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找陈飞谈谈。”‎ 几天后李胜打来电话,很兴奋。他干上了实职。‎ ‎“陈局长找我谈的,看来他对我还是很认可的。对了,真没看出来,他城府极深。我说感谢领导信任,也感谢老领导关心。您猜人家什么反应,像没听到一样。深藏不露啊!”‎ 刘大槐“啊,啊”‎ 的应付着,心里在说,自己聪明也理智了一回,没找陈飞是对的。人家不是阿斗,自己也不是诸葛亮。‎ ‎(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注重侧面描写,其中重要人物陈飞一直没有出场,但是其鲜明的性格、出色的表现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介绍事件的背景,揭示社会种种不良现象,诸如任人唯亲、利益输送等,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 C.小说从细微处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如“歪着头,皱着眉,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暗示李胜故作胸无城府之态。‎ ‎ D.李胜是刘大槐的妻外甥,被刘大槐安排在局办公室工作,但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即使让他说正事,他也半天理不出头绪来。‎ ‎ E.小说结尾语句耐人寻味,如“人家不是阿斗,自己也不是诸葛亮”表现出刘大槐的自嘲和对陈飞的赞赏,有暗示小说主旨的作用。‎ ‎ ‎ ‎(2)小说在刻画刘大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 ‎ ‎(3)小说结尾可谓“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 ‎ ‎(4)小说以“谗言”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们的家长——钱穆先生 叶龙 ‎ 钱先生究竟是怎样一位学者呢?新亚同学曾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过钱先生。今摘录几段,让大家对他可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 “我们的院长个子并不高,身体也说不上胖。夏天他爱穿一套白丝绸的衫裤。出去时,就套上一件灰绸子的大褂儿。冬天,他穿的是为我们全校同学所熟悉的那件蓝棉袍。至于西装,他只偶尔的穿那么一两次……他述说目前青年对历史观点的错误,他说的是那么幽默而激昂,教室充满了一阵阵的笑声。但笑过了之后,我们细细地回味他的话,又是如此的沉痛。”‎ ‎ “他的仪态使人感到和蔼可亲,却又肃然起敬。他是一个富有人生情趣的人,常常和同学在一块谈天,即使是青年的爱情问题,他也可以和我们谈出劲儿来。然而,当提起当前民族的忧难、人类的危机时,他的表情便马上呈现出内心的沉重……”‎ ‎ “钱先生在讲学的时候,全神贯注,有声有色。如讲《庄子·逍遥游》一篇时,他所表现的姿态与神情,真是大鹏逍遥于空际之气象,扮演之贴切迫真,使人的心绪也随之而遨游……在登山旅行中,钱先生常常是健步如飞地跑在前头的。”‎ ‎ 钱先生娴于辞令,当他讲学时,抑扬顿挫的声调加上喜怒哀乐的神情,因此很能够引人入胜。每一堂课,总常常博得满座的笑声,有时也感动得使人流泪。因为钱先生对于古老中华,有着说不出的爱;对于深远的中国历史文化,更有着说不出的敬重。‎ ‎ 中国历史是钱先生最亲密的伴侣。当初钱先生为要证明梁启超先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他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地研究着中国历史,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说:“我认为中国不仅不会亡,甚至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加伟大光明的前途。证据何在呢?我敢说,我这一个判断,固然是挟着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成分,然而并不是纯情感的,而是经过我长期理智的检讨,而确实有其客观的证据的,这证据便是中国以往的历史。”‎ ‎ 钱先生认为如果要研究世界人类的文化和世界人生以往一切经验的话,最可宝贵的一部资料,就要推中国史。但是他又很感慨地说:“论历史本身,中国最伟大;论历史记载,中国最高明。但论到历史知识,则在今天的中国人也可说最缺乏。”所以钱先生常常呼吁国人应该知道以往中国的历史,不但要知道,而且还要对以往的中国历史有温情与敬意。‎ ‎ 钱先生著作等身,其中《国史大纲》可以说是钱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自序中钱先生记有这样一段话:“‎ ‎(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秋,卢沟桥倭难猝发,学校南迁,余藏平日讲通史笔记底稿数册于衣箱内,挟以俱行……余以是稿未毕,滞留蒙自,冀得清闲,可以构思。而九月间空袭之警报频来。所居与航空学校隔垣,每晨抱此稿出旷野,逾午乃返,大以为苦。”从这段轶事中足见钱先生对这部书稿的爱护和对中国历史之视如珍宝。‎ ‎ 钱先生看中国历史独具慧眼,当他讲解时往往发表前人所未曾阐述的精辟见解。他纠正古今学者对中国历史的错误认识和看法;他常常提出两个以上的论证来确定某一种古制度的存在是真的。对于历史上的古人或者一种政制的是非之论,他决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他说,我们决不能以今人今日的地位来批判古人或古代政制的得失,乃是要用客观的处在当时环境的立场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 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幸福是钱先生常常关心的话题。钱先生认为战争不能解决国际问题,原子弹和暴力的征服也绝不是谋求世界和平的快捷方式。他说:“惟有实行中国的道义才可使世界和平,世界上任何一民族,没有能像中国这样大,这样久,这因中国往往在最艰苦的时候,能发挥出她的道德精神来挽救危机……中国以往文化精神正在此,以后的光明前途也在此。也惟有发扬中国的道德精神,才能挽救世界战争的危机,而趋向和平幸福的途径呀!”‎ ‎(有删改)‎ ‎【相关链接】‎ ‎ ①钱穆坦言,“我创办新亚的动机,是因为当初从大陆出来,见到许多流亡青年,到处彷徨,走投无路,而我觉得自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怎忍眼看他们失学。同时,也觉得自己只有这一条适当的路可以走。虽然没有一点把握,但始终认定这是一件应当做的事”。(摘编自陈勇《钱穆传》)‎ ‎ ②钱穆在本世纪(20世纪)中国史学家之中是最具有中国情怀的一位。他对中国的光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在钱穆看来,只有做到以下两件事才能保证中国的未来,即中国人不但具有民族认同的胸襟,并且具有为之奋斗的意愿。(我国著名科学史专家许良英评价其恩师束星北时所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钱先生对中国历史满怀温情和敬意,所以他娴于辞令,讲课时声调抑扬顿挫,于历史课堂中常能把学生感动得流泪。‎ ‎ B.中华民族必有伟大光明的前途,钱先生之所以这样认为,固然有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成分,却也是理智思考的结果。‎ ‎ C.论历史本身,中国最伟大;论历史记载,中国最高明。但令人遗憾的是国人普遍对其缺乏理解、温情和敬意。‎ ‎ D.钱先生回忆说,当年天天跑警报,总是抱着自己的《国史大纲》一书,如此可见钱先生对《国史大纲》的珍视。‎ ‎ E.中国往往在最艰苦的时候,能发挥出她的道德精神来挽救危机;这应是钱先生对中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根本原因。‎ ‎(2)在新亚同学看来,钱穆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钱穆先生“对于深远的中国历史文化,更有着说不出的敬重”,这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钱穆先生对中华民族乃至人类表现出深重的忧虑,请问:他为何而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要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国防大学就不能 ,而要自觉深入全军先进的军事院校和地方先进院校,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 ‎ ②虽然ZEPP现有产品覆盖的体育项目在国内的普及程度算不上非常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场“棒球赛”,对智能体育的未来进行一次“ ”。‎ ‎ ③在供给侧改革火热之际,不少人为各个行业提供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我翻出旧文一篇,改了下题目,提出自己的 。‎ ‎ A.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孔之见 ‎ B.坐井观天 一孔之见 管中窥豹 ‎ C.管中窥豹 一孔之见 坐井观天 ‎ D.坐井观天 管中窥豹 一孔之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据《2015年十大现象级华语影片报告》显示,《捉妖记》《寻龙决》《夏洛特烦恼》位居榜单前三,《煎饼侠》《解救吾先生》也入围十大现象级华语影片。‎ ‎ B.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小微文化企业是培育大型文化企业的摇篮,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则是我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保障。‎ ‎ C.甘肃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成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达成了各级相关行业部门共享贫困户的信息。‎ ‎ D.全体干部认真贯彻“三严三实”的关键是能否深入学习专题活动,只有把“三严三实”作为行动指南,才能真正地转变思想,从而有效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汉乐府民歌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都表达着对忠贞爱情的赞叹。一个是“秦氏好女”罗敷,采桑时遭“使君”调戏,她严词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里强调的“自”,就是认为各自应该忠诚于自己的爱情。另一个是勤劳贤惠的刘兰芝,因不讨婆婆喜爱而与丈夫焦仲卿殉情,她以自己的生命呼喊:爱情就要像“蒲苇”“磐石”一般坚贞。‎ ‎ A.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以爱情生活为其重要内容,通过歌颂爱情来歌颂生活 ‎ B.古代情感生活中,女子相对于男子,对爱情更加投入,爱得更加坚贞 ‎ C.古代女子常常会用自己智慧去捍卫自己的爱情,从而成就一段段佳话 ‎ D.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形成了优秀的爱情品质——爱要真挚,情要坚贞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5分)‎ ‎ 人们说一个作家的作品好,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是说他的语言好,我却说这个作家的文字好。虽说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它们联系紧密,但我觉得 ① 。与语言相比,文字的单元更小,更细分,更有颗粒感,也更具独立性。好比一穗儿高粱和一些高粱种子的关系, ② ,那么高粱的种子就是文字。取来一穗儿高粱,谁都不能保证穗儿头里的高粱没有秕子,没有虫眼,谁都不会把每一粒高粱都当作种子。而美好的文字呢, ③ ,饱满,圆润,闪耀着珠玑一样的光彩,蕴藏蓬勃的生命力。‎ ‎17.下面是安徽皖智教育集团为“安徽高中十校发展共享联盟”设计的徽标,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近日,某高中校长收到自称“诚实守信、好学上进”的初中生的联名信,信中反映最近举行的中招体育和理化生实验测试中的人情监考与人情判分现象,他们说“听到了太多同学家长托人找关系打招呼走后门的事”,也“目睹了一些同场次考生获得人情分的现实”,进而表现出对中招升学和未来进入高中按成绩分班的担忧。校长收到信后,将联名信“贴”到学校领导微信工作群里,从而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 ‎ ‎ 假如你是校长微信工作群中的一员,请针对联名信的内容、写作和呈递表现出来的学生意识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