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鉴赏散文的表 达技巧 一、必备知识 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鉴赏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 本原则。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鉴赏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全文。从 各省市高考卷命题的切入点来看,多是一两个句子或者一个语段,而且这些句、段多是描写性的,有的题 目题干中直接有“描写”字眼,有的虽有“赏析”字眼,但其句、段仍是描写性的。因此,描写性句、段 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从考生作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答题没有明确 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度不全面,往往要点不全。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 段赏析题呢? 1.从描写角度切入进行赏析。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 (如动作、心理等);是景物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 赏析);调动多种感觉,赏析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等方法的妙处。 2.其他切入角度有: (1)修辞手法 (局部看修辞) 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表现手法 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整篇文章赏析用的象征、托物 言志、以小见大等。 (3)语言表达 如某段文字语言有特色,就应从这个角度考虑。至于表达方式,则需 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对描写性句、段的赏析往往可从多角度切入,当然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从最有把握的角度答起;还要 看清问题本身,有些考题在题干中已指明答题方向,考生只需按题目要求的角度去思考即可。 [题型 1] 鉴赏表达方式 [解题指津] 1.熟悉散文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1)叙述的人称和顺序 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 真实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 感,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叙述顺序 顺叙的好处是条理清楚。 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波澜起伏。 插叙的好处是对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和说明,使内容更充实、 结构更严密、行文更活泼。 (2)描写 描写技巧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 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的描写。 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④选取某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 ⑤语言描写。 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远近,高低,内外。 描写作用 ①交代时间、季节、地点、气候及景物,提供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 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 ③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④为下文作铺垫。 ⑤推动情节发展。 (3)抒情和议论 用在开头 能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哲理和意义,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用在中间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用在结尾 点明意义,升华思想,起收束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还与开头相照应, 首尾圆合。 2.解题基本思路 ► 明确所适用的表达方式。 ► 分析语句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 结合具体语句阐明表达效果。 ► 注意联系全文主题。 [题型 2] 鉴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表现手法”这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只指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 合、以小见大等手法,广义的则包括修辞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狭义” 后“广义”的步骤思考,即先考虑狭义的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 [解题指津] 1.熟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比喻 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 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 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比拟 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 的印象。 借代 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 染力。 对偶 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 或两两映衬,或两两互补,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排比 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设问 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 起强化语气的作用。 (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 象而含蓄,耐人寻味。 抑扬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以强烈印象,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托物言志 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主张或哲理。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 思想借助于对某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含蓄地表达出来,能给人留下思考 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白描 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出 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寥寥几笔就能起到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虚实结合 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 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借景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衬托或渲染 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点面结合 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两者结合既能反映出 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 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来 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 联想想象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 2.答题思路 ► 指出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分析概括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 ► 说出具体效果。 [解题指津] 1.看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散文思路、构思的整体分析,绝少不了对线索的分析,因为线索之于散文特别重要: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3)揭示主题; (4)使行文富于变化。 2.看思路特点 梳理全文内容、层次后,再看它在写作顺序上有何特点,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先抑后扬等。 3.看文本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特点 如开头的倒叙,中间的衬托对照,结尾的以景结情等。 答题规范: 结构类 a.开门见山,总领下文。 b.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呼应下文……; 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 文章有波澜。 c.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 由……转而写到……。 d.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 显志,表达了……。 e.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 入,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内容类 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营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表达效果类 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 表达技巧来谈。 读者角度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 回味的空间。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答题思路】 1. 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 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手法有什 么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 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 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典例分析】 一、【2018 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 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 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 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 宝纷纷飞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 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得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 想过《东京梦华录》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 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 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 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 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 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 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 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价顾客 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 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 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逛街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 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 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 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 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 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 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 消淡了很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 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 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 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 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 80 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 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一间小木楼的门窗呀地一声 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 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 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 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 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学科@网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 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 10 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 ①连用 10 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该题重复使用“一”字,详细地描绘了一幅宫灯美人图, 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分析时,要结合文本前后的内容,该段前文渲染的是“闹”, 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静”,形成强烈反差。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交相呼 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二、【2018 年天津语文高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 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 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 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 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 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 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 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 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 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 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 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 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 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履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 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 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 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 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 揉搓、入模、晾墨、描金。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 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 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 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 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 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 刻刻写写画画。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 出的徽墨。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 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清的 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 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回 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 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 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 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菜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 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找徽墨中,我领 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 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 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 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案】 主要运用了拟人(或想象)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欣喜 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 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 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墨与砚台的喁喁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使用徽墨书写时鲜活灵动的状态。“真想只做一个书者。舀一瓢清 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这句运用了联想 和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三、方法小结 【命题角度】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能力层级为 E 级。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为了 检测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 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 1.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 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句式特色,长短整散结合;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 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 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附:部分表达方式技巧简介及作用 顺叙:可以使叙述事件有头有尾,文章条理清楚,读起来顺当流畅。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抓住读者,突出主题,使故事波澜起伏。 插叙: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叙述曲折有致,有时可使内容衔接更紧密,照应更周严。 平叙: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白描:形象逼真,简洁传神,突出人物性格(事物特征)。 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深化主题。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可 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 景物:(1)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2)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精神面貌。(3)为情节的展开 作铺垫。 5.综合考查以上内容。 要求考生首先应熟悉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恰当的较为深入的分析。赏析 时,考生应扣住文章表达方面的要点,既可作比较全面而概括的赏析,也可就某一突出特点作比较深入具 体的赏析,只要言之有理,并能叙评结合,都是符合要求的。 【答题方法】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必须考虑三点: ①指出运用哪种技法, ②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 ③说出具体效果。 针对以上三点答题时,还须树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意识,即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背景,因为任何表达技巧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文章主题;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因为表达技 巧,详略、衬托、虚实、呼应、悬念、线索等写作技巧,都与上下文语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要结合文章 题材、体裁、作家写作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因为文章题材、体裁不同,作家写作风格不同,也对表达技 巧的选择有影响。 【常见错误】 一是缺乏相应的鉴赏意识,如艺术形象的一般分析方法,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缺乏相应的鉴 赏评价术语等; 二是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设题的角度和要求,做必要的、适当的、灵活的变通; 三是语言操作的随意性太大,抓不到得分点,或分寸失当,缺乏根据,或组织混乱,没有层次感。 【答题要求】 1.不能用描写或比喻、拟人化的句子作答。 2.回答不要太抽象,要点明其手法或作用。如果不是明确要求只答抽象的要点,必须紧扣题旨,予以 适当的解释,以表述其来源和依据,使答案准确具体。 3.有几个要点时,要尽量分条作答,多多益善。 ①不能遗漏题目要求中的要点。有些题目看似简单, 但所赋分值却很高,不仅要揣摩得分点的分配,而且要对应题旨,这样才能准确表达,拿全分数。②不能 遗漏对应材料的要点。 4.动笔之前一定要组织好语言,看清字数要求等,应在草稿纸上斟酌好后再往试卷上抄写。 【坚持的原则】 1.要结合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鉴赏 表达技巧属作品形式的范畴,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服务的。“作用”也好,“好处”也罢,首先 是指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和好处。如我们在平常会听到有的高三同学这样说:“考试考试,一天到晚考 试。”问:这位同学连用三个“考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对这样的问题,应当结合当时说话的具体语境作这样的回答:一句话中连用三个“考试”,强烈地表达了部 分高三学生对频繁的考试的一种厌烦情绪。反复的手法,强调对考试的反感。 2.要结合对语言的揣摩鉴赏 在文学作品中,任何表达技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要同揣摩语言相结合。揣摩 语言,从操作方面来说,更多的应该从分析语言的组合关系人手,深人体会。 3.要会简要阐释 鉴赏表达技巧,只说出结论或只举出例子,都是不行的,需要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作阐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