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16

‎2014高考历史知识点针对训练16‎ ‎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C 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证明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2.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上表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A 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 ‎3.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D 项错在“基本瓦解”,应为“受到一定冲击”(资本主义萌芽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4.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 ‎【解析】A 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 ‎5.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 A.东晋 B.南朝 C.北宋 D.南宋 ‎【解析】C 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是北宋。故选C。‎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解析】A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 ‎ 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故选A。‎ ‎7.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解析】A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1课第1自然段:距今1万年年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故选A。‎ ‎8.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B 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 “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 ‎9.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解析】D 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西汉时,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但这种两牛牵引的耦犁回转不便,到东汉时,在一些地方开始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取代。由此,战国、秦、西汉都早于东汉,排除A、B、C三项。‎ ‎10.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B ‎ 图一为汉代出现的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图二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部分,因此这直接反映出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 ‎11.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B 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12.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解析】C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故本题答案为C。‎ ‎13.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B 从题干中对社稷二字的解释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 ‎14.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 ‎【解析】D 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B项是原始农业,所以排除。A项是耕作的特点,不是耕作方式。C项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简单分工。D项才是耕作方式。‎ ‎15.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先进的纺织技术 ‎【解析】C 图片中既有曲辕犁又有纺车,反映的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 ‎16.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 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白渠 ④灵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①②③④项中,显然②是属于长江流域,因此,可排除A、C两项。B、D两项有一个共同之选③,那么只需排除①或④,就能选出正确答案,郑国渠是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位于关中(陕西);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 ‎17.‎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解析】C 小农经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人们终生劳动,才能勉强维持保暖。‎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解析】B 材料反映了大规模修水利兴修的条件是铁制工具的发明。而铁制工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可以推断B项正确。‎ ‎19.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解析】D 注意题干中关键词“根本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判断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已经出现,代表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D项所述便是铁农具的出现与使用。‎ ‎20.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 ‎【解析】D 白瓷已知最早在东汉已有出现,南北朝技术基本成熟,唐代邢窑、景德镇的白瓷制作十分精美;青瓷已知最早出现在商周,东汉晚期青瓷制作已有较高水平;青花瓷在唐代已有出现,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瓷器制作中彩瓷达到较高成就。‎ ‎21.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D 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誉,C项错误。‎ ‎22. “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解析】D 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民家争占酒楼玩月”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所以这最可能是宋朝的事。‎ ‎23.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 ‎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徽商发展的历史,徽商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历史的曲折发展,注意两者的内在联系。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整合回答。第(2)问,徽商的成功经验可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其发展障碍要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综合回答。第(3)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耕地少,粮食产量低;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水路交通便利。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和条件,积极寻求出路,知难奋进。‎ ‎(2)经验有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障碍有各种税务摊派;官吏的敲诈勒索;政府的抑商政策;西方列强的经济扩张等。‎ ‎(3)政府搭建平台;广泛联系海内外商界;发挥徽帮的纽带作用;扩大合作领域。‎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 ‎——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 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为切入点,着重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须据材料提炼要点作答。第(2)问,可回忆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同时据材料找出其所作判断的史实依据。第(3)问,据材料一、二内容找到联系点自然得出结论。第(4)问,同样必须据材料分析其论据,作出回答。“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则须依据所学知识尽可能全面考虑作答。影响依据前面结论推理可以得出答案。【答案】‎ ‎(1)原因: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地处交通要冲。‎ ‎(2)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理由:规模大;有分工;生产以出售产品赢利为目的。‎ ‎(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论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大规模海外市场;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封建地租剥削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影响。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始终未能进入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