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真题训练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真题训练 第七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 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 C项。 【答案】D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 【解析】由材料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贩运大量的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黑奴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参与殖民争夺,而“日不落帝国”是18世纪后期的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是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7·北京高考)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新发现”及图片中的罗盘和美洲的地图,可以判断出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故B项正确。A项与新航路开辟及发现美洲无关,排除;智者运动宣告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故排除C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故排除D项。 4.(2017.11·浙江高考·20)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孔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考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是开辟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7.4·浙江高考·19)右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 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 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 D.“商业革命”的兴起 【考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2014·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B项法国、英国、荷兰均有此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欧各国的共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在王室大力支持下,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选A项。 7.(2015·福建高考)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海上贸易尤为发达。荷兰通过建立东印度公司来控制亚洲海上商路,故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最终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特权,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主要处于明朝后期,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太平洋沿岸没有成为过世界贸易中心,故D项错误。 8.(2020·全国Ⅰ卷高考·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考点】巴黎公社;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贫富差距的扩大) 【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及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因,故选B项;波旁王朝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经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排除D项。 【答案】B 9.(2020.1·浙江高考·18)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考点】“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解析】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排除D项。 【答案】C 10.(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 【答案】A 11.(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考点】“蒸汽”的力量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答案】A 1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首先发生的原因) 【解析】这些观点分别从经济、政治、自然条件方面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故A项错误;从传统上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注重政治制度和自然条件的作用,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研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自然要把重心放在英国方面,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是次要因素,故C项错误;后期学者的研究只 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不能以此否定传统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13.(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等,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也导致了工业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情况的发生,故选A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新兴产业,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故D项排除。 14.(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美国铁路轨距建设) 【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答案】A 1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解析】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最后进行概述和评价,概述时要注意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如概述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需要指出它的时间(始于新航路开辟)、地域(亚非拉地区)、方式(武力掠夺、贩卖黑奴、商品贸易等)等要素;最后评价时要全面合理,辩证评价。 【答案】评分标准: 分值 评分要素 4分 3分 2分 1分 (1)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 情节提取于小说,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二个。 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个。 于该时代。 (2)对历史现象的概述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比较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不够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缺少,表述不准确。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 评价全面合理。 评价较全面合理。 评价不够全面合理。 (4)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 ————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分一致。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