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阅读428江苏高考最新综合探究题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公开阅读428江苏高考最新综合探究题训练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2006年江苏高考最新综合探究题训练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江苏省A县某中学高三(8)班学生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采取多种方式获得如下资料:‎ 表一:A县“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率 人均纯收入 增长率 ‎2001年 ‎6860‎ ‎8.5%‎ ‎2366‎ ‎4.2%‎ ‎2002年 ‎7703‎ ‎13.4%‎ ‎2476‎ ‎4.8%‎ ‎2003年 ‎8472‎ ‎9.0%‎ ‎2622‎ ‎4.3%‎ ‎2004年 ‎9422‎ ‎7.7%‎ ‎2936‎ ‎6.8%‎ ‎2005年 ‎10317‎ ‎9. 5%‎ ‎3303‎ ‎12.5%‎ 注:从2004年起,江苏省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粮食补贴。‎ 表二:A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村民对村委 会的满意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 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 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30%‎ ‎20%‎ ‎6年 ‎10%‎ ‎5%‎ ‎60%‎ ‎50%‎ ‎ ‎ ‎(1)A、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A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 B、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谈谈收集上述材料的一般方法,选择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 ‎(2)该班同学深入该县某村,采访村长关于建设新农村的设想,村长谈到:本村农民虽然年人均收入还只有1500元,但村委会决定在2006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按统一标准改造农民旧房,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你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析。‎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需要各级领导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从政治上说明上述政绩观的正确性。‎ ‎(4)针对该县情况,请你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为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合理化建议。‎ 命题分析 该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大背景,考查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涉及经济、哲学、政治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也反映了“研究性学习”较为完整的过程。该题与学生所学知识紧密相连,学生答题时,既要注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背景,又要结合设问中的小背景和答题指向具体作出阐述。‎ 参考答案 ‎ (1)A、材料反映出“十五”期间,A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特别是2004年以后,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措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材料同时反映出,当前A县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 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艰巨。‎ ‎ B、一般方法:小组合作、抽样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统计。‎ 选题1: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理由:农民收入增收困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的主要制约因素,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要有新的思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课题。‎ 选题2: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生结合材料进行选题,理由充分,均可酌情给分。)‎ ‎ (2)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等客观情况来进行。该村人均收入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村长的设想不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村长把新农村理解为“村容整洁”,是片面的;‎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长设想按统一标准造农民旧房要,是“一刀切”的体现;‎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重视量的积累,稳步推进,村长设想用一年时间建成新农村是急于求成的表现。(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各级领导必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努力发展农村经济; ‎ ‎②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推进产业化经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 ③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 ‎2.材料一:2005年秋冬,一场新的禽流感疫情再次降临到亿万中国人面前。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蒙古、安徽、湖南、辽宁和湖北先后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2005年11月18日,国务院公布《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扑杀、消毒和隔离,坚决把疫情扑灭在疫点上,严防疫情扩散,认真落实对疫区家禽扑杀和受威胁区强制免疫实行合理补偿补助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地区通报情况,加强配合和技术合作;中央财政从今年预算总预备费中安排20亿元,设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防控基金。‎ 材料二:“新农村”建设方案全面铺开---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和巩固农村合作医疗,今年我国合作医疗试点将扩大到农村40%的县,明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是去年的7倍多。‎ 材料三:在过去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矛盾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缓解。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已难有大的突破,只有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才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趋势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进行分析说明。‎ ‎(2)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进行分析说明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济意义。‎ ‎(3)联系材料3,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措施变化的哲学依据。‎ ‎(4)社会主义新农村特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特点要求农村必须进一步塑造、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民,请围绕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一些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1)①我国政府对此疫情的高度重视,并部署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控措施,表明我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也是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同时还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说明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对外国家职能。‎ ‎(2)①有利于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村的医疗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体现。③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④建议农村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是发展农村社会公共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⑤这也是落实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 ‎(3)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就是正确把握了这种联系;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措施是在原有问题解决后产生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国民经济发展是全局,跳出“三农”看“三农”体现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农”问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呈现的新特点,采取新措施解决“三农”新问题。(若答出: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体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可加2分,但该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9分)‎ ‎(4)可从加强经济、环境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治国等角度来回答,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 ‎ ‎3.材料一: 表一: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 ‎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比上年增长(%)‎ ‎3.8‎ ‎2.1‎ ‎4.2‎ ‎4.0‎ ‎4.3‎ ‎ ‎ ‎ ‎ ‎ ‎ 注:1998年到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1268元。2000年至2003年四年农民收入的增量中有47。8%来自外出打工。‎ ‎ 表二:2003年三大产业的增长情况 ‎ ‎ ‎ ‎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产值(亿元)‎ ‎17247‎ ‎61778‎ ‎37669‎ 比上年增长(%)‎ ‎2.5‎ ‎12.5‎ ‎6.7‎ ‎ ‎ ‎ ‎ ‎ ‎ 表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比较图 ‎ ‎ ‎(元)‎ 农村 ‎ ‎ 城市 ‎ ‎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 1978 1985 1999 2003 (年)‎ 材料二: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强化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扶持,为农民增收提高保障。目前,农村教学设备建设、农村乡镇卫生院升级、农村市场“三进”、生产饮水安全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等五项主要工程已相继启动,广大农民陆续从中受益(特别是看病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力促进了本市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和现实生活,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答案 ‎(1)表一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缓慢增长且不稳定;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纯农户收入增长更为困难;外出务工成为当前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表二反映了2003年三大产业比上年都有所增长,但农业产值增长缓慢,明显低于第二、第三产业;‎ 表三反映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绝对量较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且不断扩大。‎ ‎(2) 课题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课题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以税惠农”的关系 ‎ 哲学依据: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全部免征农业税,这将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以税惠农”应该成为今后国家财政支持农民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3)①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改善农民就业环境,扩大农民就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变农村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④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努力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