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选择填空压轴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选择填空压轴题

‎2015高考数学专题复习:选择填空压轴(一)‎ 高考数学填空题的解题策略:‎ 特点:形态短小精悍、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目标集中,形式灵活,答案简短、明确、具体,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 解填空题时要做到: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作;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一)数学填空题的解题方法 ‎1、直接法: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性质、定理、公式等,经过变形、推理、计算、判断得到结论的,称为直接法.它是解填空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使用直接法解填空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自觉地、有意识地采取灵活、简捷的解法.‎ ‎2、特殊化法:当填空题已知条件中含有某些不确定的量,但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题设条件中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将题中变化的不定量选取一些符合条件的恰当特殊值(或特殊函数,或特殊角,特殊数列,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进行处理,从而得出探求的结论.这样可大大地简化推理、论证的过程.‎ ‎3、数形结合法: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填空题,若能根据题目条件的特点,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做到数中思形,以形助数,并通过对图形的直观分析、判断,则往往可以简捷地得出正确的结果.‎ ‎4、等价转化法: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 ‎5、构造法:根据题设条件与结论的特殊性,构造出一些新的数学形式,并借助于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6、分析法:根据题设条件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减少填空题失分的检验方法 ‎1、回顾检验 ‎2、赋值检验.若答案是无限的、一般性结论时,可赋予一个或几个特殊值进行检验,以避免知识性错误.‎ ‎3、逆代检验.若答案是有限的、具体的数据时,可逐一代入进行检验,以避免因扩大自变量的允许值范围而产生增解致错.‎ ‎4、估算检验.当解题过程是否等价变形难以把握时,可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以避免忽视充要条件而产生逻辑性错误.‎ ‎5、作图检验.当问题具有几何背景时,可通过作图进行检验,以避免一些脱离事实而主观臆断致错.‎ ‎6、变法检验.一种方法解答之后,再用其它方法解之,看它们的结果是否一致,从而可避免方法单一造成的策略性错误.‎ ‎7、极端检验.当难以确定端点处是否成立时,可直接取其端点进行检验,以避免考虑不周全的错误.‎ 切记:解填空题应方法恰当,争取一步到位,答题形式标准,避免丢三落四,“一知半解”‎ 最后:填空题的结果书写要规范 是指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计算填空题,结果往往要化为最简形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要写出函数值,近似计算要达到精确度要求.如:不能写成或写出sin30°等;②所填结果要完整,如多选型填空题,不能漏填;有条件限制的求反函数,不能缺少定义域;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单调区间等,不能缺k∈Z,如:集合{x|x=k,k∈Z}不能写成{x|x=k}等. ③要符合现行数学习惯书写格式,如分数书写常用分数线,而不用斜线形式;求不等式的解集、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结果写成集合或区间形式.等 ‎1.若AB=2, AC=BC ,则的最大值 . ‎ ‎ ‎ ‎2.对于总有≥0 成立,则=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椭圆的四个顶点,为其右焦点,直线与 ‎ 直线相交于点T,线段与椭圆的交点恰为线段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学科网 设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令,若数列有连续四项在集合 中,则= .学科网 ‎5.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薄片,沿一条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剪成两块,其中一块是梯形,记S=,‎ ‎ 则S的最小值是_____ ‎ ‎6.设,其中成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的最小值是 ‎ ‎7.设集合, , ‎ 若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 ‎ ‎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2),B(4,0),P(a,1),N(a+1,1),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过三点A、P、N的圆的圆心坐标是 ‎ ‎9.已知的三边长成等差数列,且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是 ‎ ‎ ‎ ‎10.在面积为2的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则 的最小值是____‎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唯一解,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 ‎ ‎12.设是定义在上的可导函数,且满足.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13.在等差数列中,,,记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恒成立,则正整数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P为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圆弧上的任意一点,设向量,则λ+μ的最小值为   .‎ ‎15.设m∈N,若函数存在整数零点,则m的取值集合为   .‎ ‎16.已知二次函数(,,为实数,)的图像过点,且与轴交于,‎ 两点,若,则的值为 .‎ ‎17.已知函数,且,其中为奇函数,为偶函数.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 ‎18.将函数()的图象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为锐角),若所得曲线仍是一个函数的图象,则的最大值为 .‎ ‎19.方程在区间[-2010,2012]所有根之和等于 ‎ ‎20.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 ‎21.定义在R上的,满足且,则的值为 .‎ ‎22.已知函数若存在,当时,,则的 ‎ 取值范围是 ‎ ‎23.已知的三边长,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24.已知函数,且 ‎ ‎ ‎,则满足条件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25.已知是锐角的外接圆的圆心,若,则 ‎ ‎26.已知为的外心,,若,且,则面积是 ‎ ‎27.已知数列,满足,,,且对任意的正整数,当时,都有 ‎ ,则的值是 ‎ ‎ ‎ ‎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是第一象限内曲线上的一个动点,点处的切线与两个坐标轴交于两点,则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 2015高考数学专题复习:选择填空压轴(二) ‎ 二、选择填空题的解法 ‎1.如图,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它们的夹角为q =60°,点C在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弧上变动.若= x+y,其中x,y为实数,则x+y的最大值是 .‎ ‎2.函数的定义域被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单调区间,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 ‎3.已知函数若a,b,c互不相等,且,则abc的取值范围是 ‎ ‎4.设偶函数满足,则 ‎ ‎5.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 + b的最大值为 ‎ A. B. C. 4 D. ‎ ‎6.如图,正方体的棱线长为1,线段上有两个动点E,F,且,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 ‎ (B)‎ ‎ (C)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 (D)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定值 ‎ 7.已知过球面上A、B、C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AB=BC=CA=2,则球面 ‎ ‎8.=( ) ‎ A. B. C. 2 D. ‎ ‎9.在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如果a、b、c成等差数列,则 .‎ ‎10.如图,质点P在半径为2的圆周上逆时针运动,其初始位置为,角速度为1,那么 ‎ 点P到x轴距离d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大致为 ‎11.等差数列中,则此数列的前13项的和等于 ‎ ‎12.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已知+-=0,=262,则m= ‎ ‎13.已知,则使得都成立的取值范围是( )‎ ‎14.已知线段AB=2,点C满足|AC|=|AB|,则ΔABC面积的最大值是 .‎ ‎15.数列满足,则的前60项和为 .‎ ‎16.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2对称,则的最大值是 ‎ ‎ ‎ ‎17.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 ‎ .‎ ‎18.已知函数=,若存在唯一的零点,且>0,则的取值范围为 ‎ ‎19.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个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 ‎ ‎20.设函数 ( )‎ ‎(A)有极大值,无极小值 (B)有极小值,无极大值 ‎(C)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 (D)既无极大值也无极小值 已知点A(-1,0);B(1,0);C(0,1),直线y=ax+b(a>0)将△ABC分割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b的 ‎ 取值范围是 ‎ ‎ ‎ ‎1.已知函数f(x)=ex-ln(x+m).‎ ‎ (Ι)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f(x)的单调性 ‎(Ⅱ)当m≤2时,证明f(x)>0.‎ ‎ ‎ 已知函数=,=,若曲线和曲线都过点P(0,2),‎ ‎ 且在点P处有相同的切线.‎ ‎(Ⅰ)求a,b,c,d的值 ‎(Ⅱ)若x≥-2时,≤,求k的取值范围.‎ ‎3.设函数f(x)=.‎ ‎(Ⅰ)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 ‎(Ⅱ)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4.已知函数,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Ⅰ)求a,b的值 ‎(Ⅱ)如果当,且时,,求k的取值范围. ‎ ‎5.已知函数.‎ ‎(Ⅰ)如,求的单调区间 ‎(Ⅱ)若在单调增加,在单调减少,证明>6.‎ ‎6.已知函数满足满足 ‎(1)求的解析式及单调区间 ‎(2)若,求的最大值.‎ ‎7.设函数 ‎(I)若当时,取得极值,求a的值,并讨论的单调性;‎ ‎(II)若存在极值,求的取值范围,并证明所有极值之和大于.‎ ‎8.设函数,曲线在点(1,)处的切线为. ‎ ‎ (Ⅰ)求; ‎ ‎(Ⅱ)证明:.‎ ‎9.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证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