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复习要点记忆手册
高考生物复习要点记忆手册必修上册! 我这有很全面的高考生物复习要点归纳及知识网络结构 另外还有一些很有用的生物资料 由于文档中有很多结构图在这显不出 只贴一点点给大家看看 如果有用 留个邮箱 我给你们发一份 好东西大家分享! 高考生物复习要点记忆手册必修上册! 1、解题过程和一般思路: 首先是审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考查目的(切忌答非所问),注意分清三种信息:抓住有效信息,放弃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其次是回忆并组织相关知识点; 第三是解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注意用全用准有效信息。看清楚关键字:都、全、一定、必须、根本、只、肯定、完全、直接、主要、正确、不正确、错误…… 2、区分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 应激性:植物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动物趋性、反射(一…就…最普遍) 反 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性:决定、控制时选 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 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结构基础:细胞 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分裂 3、总结10个基础 转基因成功的物质基础: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转基因成功的结构基础:DNA及螺旋结构 有性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基因重组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个体) 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增殖(未得到个体)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00年以前 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1953,标志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提出, 借助实验手段,理化技术 4、 分子生物学阶段: 1953年以后,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0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 发展方向: 宏观:生态学 微观:分子水平 5、必需元素、植物矿质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矿质6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不是Al)、Ni(8种) C最基本 C H O N基本 C H O N P S主要 O湿重最多 不同生物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重点总结:N P K Ca Mg Fe B 的重要作用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常见遗传病总结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软骨发育不全 上臂、大腿短小畸形,腹部隆起;臀部后凸;身材矮小 致病基因导致长骨两端软骨细胞形成出现障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白化病 患者皮肤、毛发、虹膜中缺乏黑色素,怕光,视力较差 缺乏酪氨酸的正常基因,无法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先天性聋哑 听不到声音,不能学说话,成为哑巴 缺乏听觉正常的基因,听觉发育障碍 苯丙酮尿症 智力低下 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正常基因,苯丙氨酸不能转化成酪氨酸而不能变成苯丙酮酸,中枢神经受损 X染色体显性遗传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型腿(O型),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 致病基因使钙磷吸收不良没,导致骨骼发育障碍 X染色体隐性遗传 红绿色盲 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 缺乏正常基因,不能合成正常视蛋白引起色盲 血友病 受伤后流血不止 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基因,导致凝血障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患者肌无力或萎缩,行走困难 正常基因缺乏,进行性肌肉发育障碍 染色体数目异常 常染色体 21三体综合症 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面容特殊,眼间距宽,口常开,舌伸出 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 性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XO) 身材矮小,肘外翻,颈部皮肤松弛,外观女性无生育能力 少一X染色体 XYY个体 男性,身材高大,具有反社会行为 多一Y染色体 八、 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类别 名称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 隐性 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显性 多指、并指、短指、软骨发育不全 性(X)染色体遗传 隐性 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显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数目改变 21三体综合症(先天愚型)结构改变 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良 1、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 常染色体显性: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短指。 伴X隐性遗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 伴X显性遗传:果蝇红眼、抗VD性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伴Y遗传:鸭蹼病、人类印第安毛耳、外耳廓多毛症。 遗传病的判断是中学生物学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遗传病的判断方法和对常见遗传病进行归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并汇总K12网的部分内容,作如下说明: 一、遗传病的判断方法: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患病的女儿,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说明:如果子代是儿子患病,只能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该致病基因究竟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推理。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对患病的夫妇生出正常的女儿,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说明:如果子代是儿子正常,只能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该致病基因究竟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推理。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隔代遗传;②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③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④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说明:父亲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儿子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母亲的致病基因可以通过女儿传递给外孙。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连续遗传②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③父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④儿子患病,母亲一定患病;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5、伴Y染色体遗传:全男性遗传,即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 高中生物必记结论(重新整理了一下) 回归课本 熟记结论 冲刺高考 一、必修本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在育种工作中,人们用杂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以便使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1.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1.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5.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第九章 人与生物圈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99.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生物的稳态。 100.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能量基础。 101.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说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102.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03.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特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105.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一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是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三是环境污染,四是由于外来特种的入侵或引种到到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使这些地区原有特种的生丰受到威胁。 二、选修本 绪论 1、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3、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7、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9、糖尿病人之所以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10、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 1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2、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以后可以使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13、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14、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15、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16、C4植物大大提高了固定CO2?的能力。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气孔关闭。这时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17、确保良好的通风透光,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又可以使空气不断的流过叶面,有助于提供较多的C02,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18、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19、圆褐固氮菌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并且能够分泌生长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20、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以生物固氮为主的固氮作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 2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2、细胞质遗传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两个亲本杂交,后代性状都不会象细胞核遗传那样出现一定的分离比。原因是因为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像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那样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时随机地、不均等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3、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24、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基因所含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的数目是不同的,长度也有差别。 25、真核细胞中,每一个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外显子和内含子。 26、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7、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28、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29、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四章?细胞与细胞工程 30、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他们都是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31、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 32、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3、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4、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35、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的小区室,如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36、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37、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8、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的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由愈伤组织细胞发育分化出新的植物体。 39、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的融合的过程。 40、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41、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42、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43、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44、当单个或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45、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46、一种病毒含有一种:DNA或RNA。核酸中贮存着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一切性状。 47、这些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就叫做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它们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8、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这是由于微生物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很大,使它们能够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9、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50、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 51、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而诱导酶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成的酶。 52、诱导酶的合成与调节,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3、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 54、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55、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两种方式是同时存在,并且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的。 56、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叫做发酵。 57、环境中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和氧。 58、每种微生物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生长。在最适温度生长范围内,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超过最适温度以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会急剧下降,这是由于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59、每种微生物的最适pH不同。当超过最适pH范围以后,就会影响酶的活性,细胞膜的稳定性等,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中生物结论性语句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 .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高中生物核心知识点解读★★ 综观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题,在设计上正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因此,高三的复习备考必须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然而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只有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才能提高能力。考前三个月的复习应把凌乱、模糊的知识加以梳理、明辨。下面分七大块将各章节易忽视、易混淆、重要且难以理解的知识加以归纳、比较。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 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⑴最基本的元素是 C,基本元素有 C、H、O、N,主要元素有 C、H、O、N、P、S。 ⑵P是核酸、磷脂、NADP+、ATP、生物膜等的组成成分,参与许多代谢过程。血液中的 Ca2+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若骨中缺少碳酸钙,会引起骨质疏松。K+对神经兴奋的传导和肌肉收缩有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低时,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K+与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运输有关。 2..水 ⑴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会影响新陈代谢,自由水比例上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相反,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时,新陈代谢就缓慢。 ⑵亲水性物质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脂肪的亲水力最弱。 3.细胞内产生水的细胞器 核糖体(蛋白质缩合脱水),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水),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水),高尔基体(合成多糖产生水)。 4.易混淆的几组概念 ⑴赤道板和细胞板:赤道板是指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的一个平面,是一个虚拟的无形结构。而细胞板则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原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的将来要向四周扩展成新的细胞壁的结构,是有形的,实实在在的,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⑵细胞质与细胞质基质:细胞质是指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例如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就是在此进行的。 5.有丝分裂相关知识小结 ⑴细胞周期的起点在一次分裂结束之时,而非一次分裂开始之时。 ⑵低等植物细胞由于有中心体,因此有丝分裂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 ⑶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因此可直接通过细胞分裂(无丝分裂)进行增殖,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不能直接通过分裂进行增殖,是由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⑷着丝点的分开并非由纺锤丝的拉力所致,即使无纺锤体结构,着丝点也能一分为,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如多倍体的形成)。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着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6.解读对有丝分裂曲线图 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各时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分裂间期:包括复制前期(G1期)、复制期(S期)和复制后期(G2期)。G1期从细胞前一次分裂结束到 DNA 合成开始,在此时期,主要进行 RNA 和各类蛋白质的合成。当细胞开始进行 DNA 的复制,就意味着进入 S期,在此期间,DNA 的复制和组蛋白 (构成染色体的主要蛋白质)的合成基本完成。接着进入 G2期,同样有活跃的 RNA 和蛋白质合成,为纺锤丝形成等做准备。 G2期结束后,细胞便进入分裂期。标志前期开始的第一个特征是染色质不断浓缩,实质上是染色质的螺旋化、折叠和包装过程。此时出现纺锤体线状纤维。随着前期的发展,染色质进一步缩短、变粗,已经能够看到每条染色体包含包含 2条染色单体了。前期末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核膜一解体就意味着进入分裂中期。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染色体、纺锤体十分明显。后期的特征是染色体分成两组子染色体,两组子染色体朝两极移动。后期开始,几乎所有的姐妹染色单体同时分离。末期是染色体到达两极,直至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形成子细胞。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与细胞板的扩散同步,此时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在时间上很短。综上所述,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 的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7.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特征。细胞分裂与分化往往相伴相随,常常出现边分裂边分化的现象。其次,细胞的分化并不是单个或少数细胞的孤立变化,而必须以细胞增殖生成一定数量的细胞做基础。 8.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专题二 新陈代谢 1. 对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全过程的认识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包括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矿质元素离子。根吸收的水和叶吸收的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营养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酶、ATP、色素等提供必需的元素,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呼吸作用为植物(除暗反应外)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而四个代谢过程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此外,根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产物可以合成植物体必需的各种化合物,这是植物一切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 2.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终产物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氨基酸,是在消化道(主要是小肠)内完成。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主要在细胞内完成,代谢的最终产物都有二氧化碳和水,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还有尿素。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各种能源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图可知:⑴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⑵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蛋白质通常不做能源物质。⑶糖类等有机物所含的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太阳能。⑷生物体内的高能化合物除 ATP 外,在动物和人体骨骼肌中还含有磷酸肌酸。当人或动物体内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过分减少时,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转移给 ADP形成 ATP。 5.ADP与 ATP转化发生的场所、生理过程小结 专题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1.地心引力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是地心引力所致,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极性运输依然存在,因此,顶端优势不会消失。向光性也不会消失。但根的向地性和根的背地性会消失。 2.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几种实验方法 ⑴饲喂法:如用甲状腺激素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或在其生活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⑵摘除法:如摘除小狗的甲状腺。 ⑶割除移植法:如割除公鸡的睾丸并植入母鸡的卵巢。 ⑷摘除注射法:如摘除小狗的垂体并注射生长激素。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沿着反射弧的传递也是单向的,但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为什么教材中的图显示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呢?这是因为在动物体内神经元接受刺激的地方通常是神经末端,从而决定了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4.激素调节和相关激素间的作用 从图中可知:⑴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 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对其他腺体的调节既可以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来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而间接地调节腺体对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也可以通过某种神经对腺体进行调节,如对胰岛和肾上腺的调节。⑵垂体具有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分泌促激素实现的。⑶直接对人和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5.人体内几种常见激素的化学本质 6.脱水与渗透压的变化 脱水是指人体大量丧失水分和钠盐,引起细胞外液严重减少的现象。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 专题五 遗传、变异和进化 1.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虽然二者在形态、大小上都不相同,但它们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2.遗传性状、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反密码子的比较 遗传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其体现者是蛋白质,由遗传信息决定。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 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 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个,有 3个终子密码子不决定任何一个氨基酸。 反密码子:是指 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 mRNA 上的特定的 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四者的主要区别是存在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从分子水平看,生物遗传的实质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过程。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的条件 ⑴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在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特有的行为。 ⑵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 ⑶细胞核遗传,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细胞质遗传表现出母性遗传的特性,并且后代的性状都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⑷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才按自由组合定律向后代传递,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则是按照连锁与交换定律向后代传递的。 4.人类遗传病的五种遗传方式及特点 5.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反之,种群越小基因库也就越小。当种群变得很小时,就有可能失去遗传的多样性,从而失去了进化上的优势而逐渐被淘汰。 基因频率: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如果在种群足够大,没有基因突变,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无限的条件下,即没有生存压力,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交配又是随机的情况下,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但这种条件在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即使在实验室条件下也很难做到。实际情况是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基因型频率:是群体中任何一个个体的某一种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 6.几倍体的判别 (1)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则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可按:第一,细胞内相同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第二,在基因型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体细胞中基因型为 AAaaBBBb的生物为四倍体,而AaBB 的生物则是二倍体 2)如果生物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花药)直接发育而来,则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7.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启动子和起始密码 ⑴终止子和终止密码:终止子位于 DNA 上,属于基因非编码区下游的核苷酸序列。它特殊的碱基排列顺序能够阻碍 RNA 聚合酶的移动,并使其从 DNA模板链上脱离下来,从而使转录工作停止。终止密码位于 mRNA 上,共有三种:UAA、UAG、UGA,这三种密码子不能决定任何一种氨基酸,只做一条肽链合成的终止信号。 ⑵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启动子位于 DNA 上,属于基因非编码区上游的核苷酸序列。启动子上有与 RNA 聚合酶结合点。只有在启动子存在时,RNA 聚合酶才能准确地识别转录起点,并沿着 DNA 编码区正常地进行转录。起始密码位于mRNA 上,只有一种:AUG,既决定一种氨基酸,同时做肽链合成的启动信号。 8.伴性遗传与二大遗传定律的关系如果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则符合分离定律。如果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1. 解读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指在某一时间,某一种群数量条件下的瞬时增长率,可用 dN /dt表示)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容量(K 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即此时的增长率为 0,有时会在最大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增长到 1 2K 值时,曲线有一拐点 P,在 P 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可提供的资源也最多,而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当大于 1 2K 值时,种群增长的速率将开始下降。因此,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当种群数量大于1 2K值时就可以猎取一定数量的该生物资源,而且获得的量最大,当过渡猎取导致种群数量小于 1 2K 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将会减慢,获得的资源量也将减少,而且会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在猎取资源时应注意保证剩余量在 1 2K值以上,这样才会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发展。 2.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归纳 ⑴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⑵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⑶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变化是: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而热能是不能重复利用的,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⑷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 ⑸能量流动之所以是单向的原因是:第一,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⑹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⑺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 20% 的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 10% ~20% 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 3. 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比较 高中生物解题技巧 一、生物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1.正推法 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 例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那么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是 。 A 1/4 B 1/8 C 1/16 D 1/9 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可断定双方的基因型一定都是杂合的(Aa)。由此可知,第二胎生出白化病患儿几率应是1/4。第三胎生出白化病患儿的几率也是1/4。所以,第二胎和第三胎都是白化病的几率应1/4×1/4=1/16。因此,应选C。 2.反推法 反推法即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 豌豆红花对白花是显性,下列各组系本杂交,能产生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亲本组合是 。 A 纯合白花与纯合红花 B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C 纯合白花与杂合红花 D 杂合红花与纯合红花 解 题干中有“子代中表现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故先考虑D。杂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纯合红花的基因型为RR。 Rr可产生R和r两种配子,RR可产生R一种配子,子代中可以出现RR、Rr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且表现型皆为红花,正好符合题干的意思。所以应选D。 3.正推反推并用法 正推反推并用法即先从题干入手进行正推,得出中间结论,然后由供选答案反推,结果与中间结论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较复杂的选择题。例 鸡的毛腿(F)对光腿(f)是显性。豌豆冠(E)对单冠(e)是显性。现有一只公鸡甲与两只母鸡乙和丙,这三只鸡都是毛腿豌豆冠,用甲与乙、丙分别进行杂交,它们产生的后代性状表现如下: (1)甲×乙→毛腿豌豆冠,光腿豌豆冠 (2)甲×丙→毛腿豌豆冠,毛腿单冠 公鸡甲的基因型是 。 A F F E E B F F E e C F f E e D F f E E 解 由题干中给出公鸡甲的性状是毛腿豌豆冠,由此可推知公鸡甲的基因型为 F、 E、,A、B、C、D四个供选答案与之都符合,再从四个供选答案中逐一进行反推,B与(1)矛盾。D与(2)矛盾。A与(1)和(2)都矛盾。只有C与(1)(2)都相符合。因此应选C。 4.排除法 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例 在植物细胞里,大量生成ATP的细胞器是 。 A 叶绿体 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解 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能产生一些ATP,但不是产生大量ATP;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不但不能产生大量ATP,而且还要消耗AYP;高尔基体的活动也要消耗ATP。只有线粒体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才能产生大量的ATP。故本题答案为D。 5.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例 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解 色盲是隐性伴性遗传病,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Y ,根据伴性遗传的交叉遗传特点,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据其母亲色觉正常,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护XBXb,又根据外祖父色觉正常(无色盲基因),可知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 二、简答题的解题过程 解答生物学简答题的过程是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基本上属于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所以它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从思维学上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包括概括、联想、回忆、判断和作答五个环节。下面以一道题的解答过程为例加以说明。例 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低的溶液,右室加入钾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人正、负电极,结果发现钾离子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多肽),结果发现钾离子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3)若此时再将电极取出,结果钾离子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 。(4)上述实验证明 。 1.概括 概括就是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提炼。从而找出问题的焦点的过程,找准焦点是正确解题的基础。通过对上例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所提出的问题的分析、归纳,可提炼出问题的焦点是钾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动所需的条件。 2.联想 联想就是从问题的焦点出发,找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进而确定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找准结合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上例中,问题与知识的结合点就是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形式中的主动运输。 3.回忆 回忆就是要找出结合点知识的具体内容。对于上例,就是要回忆主动运输的原理,即在提供能量且有载体协助的情况下,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的一边运输到高浓度的一边。 4.判断 判断就是根据有关理论知识对试题中的问题进行判别论断。在(1)中不能完成主动运输是缺少载体。在(3)中不能完成主动运输是缺少能量。由于(2)具备了能量和载体,所以能完成主动运输。 5.作答 作答就是使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和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问题的答案。上例答案:(1)磷脂膜上没有载体,钾离子不能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2)钾离子利用缬氨霉素作载体,并由电极板提供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由左室进入右室;(3)缺少能量,不能进行主动运输;(4)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物质从低浓度到达高浓度 三、解答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见到一道试题之后,首先要弄清题目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排除表面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理解准确无误。 例 将无毛桃植株的枝条嫁接到有毛桃植株上。无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有毛桃植株的基因型为aa,在自交的情况下,接上去的枝条上所结种子的胚细胞的基因型是 。 A Aa B AA和Aa C AA D AA和aa 此题首先要弄清嫁接的概念,嫁接属无性生殖,这里没有AA与aa的杂交,只是AA与AA相交,不可能有他的产生。正确答案只能是C。若不仔细分析,很可能按AA与aa杂交对待,误选A。 2.抓住关键 一道试题,不论其本身,还是其涉及的有关内容,都会包含有多个因素。在解题过程中,就是要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解题的关键,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例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寒流侵袭 B 过度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 C 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 地壳运动频繁 此题着重考察生态平衡的基础知识,破坏生态平衡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水旱灾害、山崩等;二是人为因素,如人类对自然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选B。 3. 把握规律 有些试题的解答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并应用好解答规律,就会使解答既迅速又准确。如解答遗传方面的试题就有以下规律。 (1)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数等于各对基因单独形成的配子种数的乘积。 例 某基因型为A a B B C c D d的生物个体产生配子类型的计算。每对基因单独产生配子种类数是:A a→2种,B B→l种,C c→2种,D d→2种,则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2×1×2×2=8种。 (2)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型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积。 例 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子代的基因型数的计算。因A a×A a所产子代基因型是3种,B b×B b所产子代的基因型也是3种,C c×c c所产子代基因型是2种,所以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子代基因型种数为3×3 ×2=18种。 (3)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子代表现型种类数的积。例 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于代的表现型数的计算。因A a×A a所产子代表现型是2种,B b×B b所产子代表现型是2种,C c×c c所产子代表现型也是2种,所以A a B b C c×A a B b c c所产表现型共有2×2×2=8种。(4)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例 A a B b×A a B B相交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的计算。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B b×B B相交子代中B B基因型个体占1/2,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1/2=1/8。 (5)子代个别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别表现型中每对基因的表现型所占比例的积。例 A a B b×A a B B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 B所占比例的计算。因A a×A a相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a占1/4,B b×B B相交所产子代中表现型B占4/4,所以表现型a B个体占所有子代的1/4×4/4=1/4。 高中生物◣复习◥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误认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是无丝分裂。其实,变形虫分裂过程中有核膜解体、纺锤体和染色体形成等过程,是典型的有丝分裂。 误区二:误认为在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其实,在生物体内有些反应是不需要酶的,例如“水的光解”,可参见人教社主编的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56页图3-8“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从图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水的光解只需光和叶绿素分子,没有酶的参与。 误区三:误认为试管婴儿是从试管中培养出的婴儿。其实,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即在体外的一定培养液中让精子与卵结合为受精卵,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一个多细胞胚,再将这个胚移植到母体培养,最终发育为成熟的胎儿。 误区四:误认为动物都具有线粒体。其实,蛔虫、绦虫等体内寄生虫不含线粒体,因为它们长期适应寄生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缺乏游离氧气的环境中,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误区五:误认为腺体都是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实,汗腺、皮脂腺、乳腺、气味腺、垂体等腺体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肾上腺、精巢、卵巢等腺体却由中胚层发育而来。 误区六:误认为原核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其实,原核细胞内有核糖体,只是无其他细胞器的明显分化而已。 误区七:误认为人体的体液只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其实,脑脊液、胸腔液、心包液,消化液、汗液和尿液等都是体液。 误区八:误认为酶都是蛋白质。其实,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酶可以分为三大类:①绝大多数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②有些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③有些酶是由核酸组成的。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误区九:误认为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充当生产者。其实,已发现自然界中大约有500个种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当它们捕虫时则以狰狞的消费者面貌出现。 误区十:误认为“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其实,多倍体应是“由合子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普通小麦是六倍体,由其花粉经离体培育法获得的新植株,体细胞内虽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由于不是合子发育而来的,所以不是三倍体,而是单倍体 常见的“极端化”语言判别{特}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吗?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有核酸?有“菌”字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有“藻”字的生物一定是植物?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2、一般地,活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动物和人体中只有肌细胞和肝脏细胞才能合成糖元?蛋白质不是能源物质?糖只有C、H、O三种元素? 3、脱氧核糖只分布在细胞核,核糖只分布在细胞质?蛋白质只有C、H、O、M四种元素? 4、生物体内的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每种氨基酸分子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二硫键只存在于肽键之间?蛋白质都能调节生命活动? 5、细胞都要利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6、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生物体内的元素一定是必需元素? 7、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自由运输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都要消耗能量和载体?细胞器中,只有叶绿体、线粒体中才有RNA分布? 8、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有线粒体?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壁?植物细胞中都没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都有中央大液泡?内质网只于蛋白质合成有关? 9、真核细胞内都有细胞核?染色体(质)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细胞核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菌细胞内无细胞器? 10、只有动物细胞才能进行无丝分裂?所有生物体都是由受精卵增值分化发育而来?姐妹贪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相同?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相同?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吗?(不是,脘病毒是蛋白质.) 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有核酸?(应该是吧...) 有“菌”字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不是...如...名字我忘了=.=) 有“藻”字的生物一定是植物?(好象不是吧...唉~~好不确定...) 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是...) 3、脱氧核糖只分布在细胞核,核糖只分布在细胞质?蛋白质只有C、H、O、M(应该是N吧?)四种元素?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含脱氧核糖;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核糖.某些蛋白质还有S,P,Fe 4、生物体内的每种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组成?每种氨基酸分子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不是 5、细胞都要利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蛋黄是一个细胞,目前最大的细胞是鸵鸟蛋黄吧.不是,病毒不是. 6、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还有糖类 10、所有生物体都是由受精卵增值分化发育而来? 还有无性生殖 一个北京生物教师的答案。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吗?(除脘病毒以外.北京高中教材回避了朊病毒问题。) 除了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有核酸?(是。更确切地说:除朊病毒外。因为我们一般所说的病毒也是有DNA或RNA的。) 有“菌”字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吗?(肯定不是。酵母菌、霉菌等真菌是真核生物。这是高中重点考点) 有“藻”字的生物一定是植物?(蓝藻算原核生物,六界分类系统中不算植物) 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对!只有部分病毒没有DNA,所以用RNA储存遗传信息。) 一般地,活细胞中水的含量最多?(对。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在活细胞含有的各种化合物中,最多的一定是水。) 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对。人教版高中老课本的原话) 动物和人体中只有肌细胞和肝脏细胞才能合成糖元?(不是,人教版大纲版高中教材中提到脑组织也有糖原,但数量很少) 蛋白质不是能源物质?(一般正常机体不用蛋白质做能源。糖尿病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除外) 糖只有C、H、O三种元素?(是的。糖类的定义。参考有机化学) 3、脱氧核糖只分布在细胞核,核糖只分布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含DNA,且能进行复制,当然含有脱氧核糖。信使RNA就是在细胞核合成的。那里当然有核糖) 蛋白质只有C、H、O、N四种元素? (不对。很多重要的蛋白质含磷和硫。还有的含铁(血红蛋白)、锌、锰等) 4、生物体内的每种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不一定。有些简单的蛋白质实际上可以称为多肽,一共还没有20个氨基酸呢) 每种氨基酸分子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不对,是至少含一个…一个…。R基团中可以有氨基或羧基。) 5、细胞都要利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这个问题没有意义。西瓜的沙瓤或人的卵细胞都可以用肉眼看见,但看清?……什么程度叫看清?至于蛋黄,受精卵未分裂时也是可以看成一个细胞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不考虑病毒的情况下可以这么说。) 6、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不对。还有多糖,高三教材还补充了胆固醇 生物体内的元素一定是必需元素?(不对。我们身体里会积累铅而患铅中毒。铅当然不是必需元素。只要能和载体结合,主动运输进去,谁管你需不需要) 7、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自由运输和主动运输?(人教版大纲版高中教材目前就介绍了这些。但还有很多形式) 主动运输都要消耗能量和载体?(对。这是主动运输的特点) 细胞器中,只有叶绿体、线粒体中才有RNA分布?(不对。核糖体也是有rna和蛋白质构成的) 8、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有线粒体?(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有氧呼吸酶就成) 真核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算特例,还有些厌氧的寄生虫可能也没有。这个可不敢确定了。要查一下) 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蓝藻就不是呀?!) 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更错!你吃的土豆是绿的么?)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壁?(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中都没有中心体?(不对。低等植物有中心体) 植物细胞中都有中央大液泡?(不对。分生区细胞没有,干种子没有……) 内质网只于蛋白质合成有关?(不对。人教版大纲版:内质网与蛋白质、糖类、脂类的合成有关。滑面内质网与脂类糖类合成有关) 9、真核细胞内都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特例) 染色体(质)的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应该是的) 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是。教材原话) 细胞核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基本上算对。不考虑病毒) 细菌细胞内无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10、只有动物细胞才能进行无丝分裂?(这个不确定。应该是吧。无丝分裂不是重点内容) 所有生物体都是由受精卵增值分化发育而来?(无性繁殖的生物如细菌等当然不能这么说) 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相同?(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都会使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基因不同。)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定相同? (肯定不是!可能是AA、Aa、aa) 注意:上述答案中所说教材指北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大纲版教材。 高中生物必记结论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绪论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 3、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 *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 2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新陈代谢概述 *26、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27、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8、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29、酶: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水分代谢 *30、水分代谢: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3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32、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渗透吸水。 *33、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4、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3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矿质代谢 *36、矿质代谢: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的过程。 *37、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光合作用 *38、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 *39、生物的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40、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41、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动植物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42、发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如果用于微生物,习惯上称为发酵。 物质代谢 *43、食物的消化:指在消化道中,将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44、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能量代谢 *45、能量代谢:指生物体对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 46、内呼吸:机体内的全部细胞从内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以及氧在细胞内的利用的生理过程。 47、外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48、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49、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氧型。 50、需氧型(有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 51、厌氧型(无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2、生物的生殖:生物体产生自己的后代的过程,叫做生物的生殖。 *53、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4、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55、孢子和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56、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 *57、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8、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59、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60、卵细胞: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的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做卵细胞。 61、精子: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的配子叫做精子。 62、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 *63、减数分裂: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和DNA只复制一次。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只有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64、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65、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66、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7、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68、生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叫做生物的个体发育。 69、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 99、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70、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71、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生命活动的调节 72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73、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4、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 7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76、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77、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8、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79、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80、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81、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82 、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遗传与变异 83、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 84、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85、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86、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87、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88、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89、半保留复制:指DNA 的复制过程中,子代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90、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91、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2、转录: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93、翻译: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一转运RNA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94、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后发现,某些病毒中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95、密码子: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102、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Dd) *103、等同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叫做等同基因。 (DD或dd) 104、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5、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6、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07、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108、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117、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18、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119、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120、诱发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121、诱变育种: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22、染色体变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123、染色体组:细胞中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都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124、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125、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26、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该物种的单倍体。 127、人工诱导多倍体: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 128、多倍体育种:指利用人为的方法使生物的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从中选育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 129、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30、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化石。 *131、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132、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133、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134、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135、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136、适应: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37、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138、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139、阳生植物:在比较强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140、阴生植物:在比较弱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141、长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142、短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14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14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145、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的现象。 14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147、种间互助: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发生的对双方或者一方有利的行为。 148、种间斗争: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所发生矛盾的现象。 *155、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警告作用是自身具有)。 *156、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157、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并且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158、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159、生物群落: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有种群的总和)。 *160、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作用构成)。 16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16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形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63、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有繁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三中类型)。 164、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165、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166、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67、生产者: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168、消费者:指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的动物。 169、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17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171、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17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17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的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其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74、碳的循环:碳以二氧化碳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各成分之间传递,最终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17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176、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者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177、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环境保护 178、就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179、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些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 180、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为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181、生物富集作用: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182、水体富营养化:指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 183、水华:富营养化的池塘和湖泊,由于某些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蓝藻释放的毒素杀死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这种现象叫做水华。 184、赤潮:富营养化的海水,由于某些微小生物的急剧繁殖,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并使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叫做赤潮。 *185、生物净化: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生物净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186、绿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概念辨析 概念辨析 一、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二、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三、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四、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 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改良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性糖: 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 五、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 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 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性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小结 鉴定 试剂 是否加热 现象 还原糖 斐林试剂 是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Ⅲ 否 橘红色 苏丹Ⅵ 红色 蛋白质 双缩尿 否 紫色 DNA 二苯胺 是 蓝色 大肠杆菌 伊红、美蓝 否 深紫、带金属光泽 六、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做单细胞蛋白。 七、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八、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作者:aish 2005-10-5 19:38 回复此发言 -------------------------------------------------------------------------------- 2 概念辨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九、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十、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往往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 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如细胞膜、液泡膜和原生质层。这些膜具有选择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当细胞死亡后,膜的选择透过性消失,说明它具有生物活性,所以说选择透过性膜是功能完善的一类半透膜。 十一、载体与运载体 载体: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运载体:在遗传工程中,用于把外源基因运入受体细胞的运输工具,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十二、糖被与珠被 糖被:在细胞膜的外表,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如:保护、润滑、细胞表面的识别。 珠被:植物胚珠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珠的表面,包被整个胚珠,具保护作用。胚珠形成种子时,珠被发育成种皮。 十三、中心体与中心粒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的一种细胞器,通常位于细胞核附近。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中心粒;组成中心体。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因而细胞中有两组中心粒,在细胞分裂中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另一极。这两组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十四、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水状液体,含有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其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有机酸、色素、生物碱、无机盐等。 细胞内液:一般是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是相对细胞外液而言的。 十五、B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与记忆细胞 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小部分在体内流动,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记忆细胞能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效应。 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骨髓中的一部分造血干细胞随血液流入胸腺,在胸腺内发育成T 淋巴细胞,大部分很快死亡,一部分在体内流动,受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并释放淋巴因子,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则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 十六、原生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生生物:指体积微小、单细胞或群体的真核生物,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如草履虫、衣藻、变形虫等。 原核生物:指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它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较少,一般只有核糖体,如支原体、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十七、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指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单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多细胞生物以细胞分裂方式产生新的细胞。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器官。结果细胞数目并没有增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这种特性称之。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十八、脱分化与再分化 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十九、细胞株与细胞系 细胞株:动物细胞培养中,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10代左右就不容易传下去了,细胞的生长就会出现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但是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度过“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二十、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中间代谢 合成代谢:也称同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分解代谢:也称异化作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中间代谢:新陈代谢中间过程的总称。 二十一、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 扩散:一般是指自由扩散,是指水分子等其他物质的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自由运动,如CO2、O2、H2O、胆固醇、甘油等物质。这种运动是自发的,不需要外界对它做功(不耗能的)。 渗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是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可以说是自由扩散,又可以说是渗透。而CO2、O2等物质的扩散只能是自由扩散而不能称为渗透。 二十二、蒸馏、蒸发与蒸腾作用 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沸腾,使其中沸点低的组分首先变成蒸汽,再冷凝成液体,以与其他组分分离或除去所含杂质。 蒸发: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蒸腾作用。 二十三、层析液与解离液 层析液: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所用的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这样,几分钟以后,叶绿体中的色素就在扩散的过程中分离开来。 解离液:解离就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该药液称解离液,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所用的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1:1混合液。 二十四、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的途径有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的途径有光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二十五、同化作用、消化作用、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 同化作用:(见第十九条合成代谢) 消化作用:把食物成分中不能溶解、分子结构复杂、不能渗透的大分子物质水解为简单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经这个过程,使其能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由循环系统送到全身利用。 硝化作用:硝化细菌使土壤中的氨或铵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许多微生物(尤其是各种反硝化细菌),在土壤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并进一步把亚硝酸盐还原成氨及游离氮的过程。 二十六、转氨基与脱氨基 转氨基:一种氨基酸的氨基经转氨酶催化转移给α-酮酸,形成新的氨基酸。 脱氨基:把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氨基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也可合成糖类或脂肪。 二十七、呼吸运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呼吸运动:指胸腔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 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中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也叫细胞呼吸或生物氧化。 有氧呼吸:细胞呼吸的一种类型,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通常讲的呼吸作用即指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一种类型。一般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二十八、自养型、异养型、需氧型、厌氧型与兼性厌氧型 自养型与异养型: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前者能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满足自身的需要。根据合成有机物所利用的能源不同,有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异养型没有这种本领,只能依赖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 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异化作用的三种类型。需氧型是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进行有氧呼吸,维持生命活动。厌氧型是在缺氧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兼性厌氧型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以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二十九、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在动物细胞培养中,将动物的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再将该细胞悬浮液放入培养瓶中,在培养瓶中培养。这个过程称为原代培养。也有人把第1代细胞的培养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细胞在培养瓶中贴壁生长。随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 三十、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在不同的微生物细胞中,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次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不相同,它们可能积累在细胞内,也可能排到外环境中。 三十一、适应性与应激性: 适应性: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性状的现象,即生物与环境相适合的现象。 应激性:生物对外界的刺激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称之。由于生物具有应激性,因而能够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三十二、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与秋水仙素 生长素:一种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细胞伸长)等作用。 生长激素:一种人或动物的激素。由脑垂体前叶分泌,是一种蛋白质,具有促进人或动物生长的作用。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主要是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是微生物的五大类营养要素之一。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以提供。 秋水仙素:一种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能诱发基因突变,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三十三、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和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 孕激素;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催乳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调控某些动物对幼仔的照顾行为,促进某些合成食物的器官发育和生理机能的完成,如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促进鸽的嗉囊分泌鸽乳的活动等。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三十四、侏儒症与呆小症 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特征是身材过于矮小,一般不超过130厘米,智力正常。 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特征除身材矮小外,最明显的是智力低下。 三十五、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三十六、趋性与向性运动 趋性: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定向反应,如趋光性等。 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三十七、白细胞介素-2与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效应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还能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抑制病毒增殖,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感染。 三十八、生殖、生长与发育 生殖;亦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 生长:通常指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发育:生物体生活史中,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在高等动植物中,一般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时为止。 三十九、无性生殖细胞与有性生殖细胞 无性生殖细胞:其产生不经过减数分裂,无性别之分,发育成的后代也无性别之分。无需经过两两结合,就能发育成新个体。如根霉产生的孢子。 有性生殖细胞:其产生需经减数分裂,有性别之分,如精子和卵细胞。需经过两两结合,形成合子,才能发育成新个体,后代有性别之分。但有些不经过两两结合也能发育成新个体。如蜜蜂中的雄蜂就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 四十、孢子和芽孢 孢子:真菌和一些植物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生殖细胞,分为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无性孢子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下在其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壁厚。具有很强的抗性,遇到适宜的环境又可萌发生成细菌繁殖体。 四十一、芽与芽体 芽:植物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根据着生位置有顶芽、腋芽(侧芽)和不定芽之分。 芽体:无脊椎动物(如水螅)和某些微生物(如酵母菌)体旁或体后端长出的小体。能通过出芽生殖(无性生殖)形成子体。 四十二、出芽生殖与营养生殖 出芽生殖:在母体一定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 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落后,能够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四十三、极核与极体 极核:是被子植物胚囊的结构之一。每个胚囊中有两个极核。它是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细胞(其中3个消失),一个大孢子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2个极核和5个其他细胞。它们的基因型都相同。受精时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成胚乳。 极体:由动物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伴随卵细胞形成的。通常一个卵原细胞经两次细胞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这四个细胞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极体不参与受精,产生后逐渐退化消失。 四十四、胚、胚珠、胚囊与囊胚 胚:动物由受精卵或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幼体。或指植物种子或颈卵器内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植物幼体。种子植物的胚有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的分化。 胚珠:种子植物的大孢子囊,即发育成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胚珠的结构可分为珠被和珠心两部分。 胚囊;在被子植物中位于胚珠的珠心内,为具有卵细胞、助细胞、极核和反足细胞的结构。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囊胚:动物胚胎发育的一个阶段,典型的囊胚呈囊状,中央有空腔,称为囊胚腔。 四十五、核孔、胚孔、珠孔 核孔;细胞内核膜上的小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某些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它进出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 胚孔;动物胚胎发育到原肠胚时期,原肠腔与外界相通的孔道。 珠孔:植物胚珠上端珠被未完全闭合而留下的孔隙,是花粉管进入胚珠内的通道。 四十六、核苷、核苷酸、核酸、氨基酸 核苷:由含氮碱基与五碳糖(核糖或脱氧核糖)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与核苷酸的区别为不含磷酸。 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与磷酸三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因含糖的不同,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氨基酸:含氨基的有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人体中的氨基酸又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十七、遗传信息与密码子 遗传信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密码子:遗传学上把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密码子。 四十八、质体与质粒 质体:植物细胞质中的一类细胞器,具双层膜,依其所含色素不同,可分为白色体(不含色素)、叶绿体和有色体。 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自我复制的很小环状DNA分子,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其能“友好”地借居在宿主细胞中,一般来说,它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完成。 四十九、杂交、自交、测交与回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自交:雌雄同体的生物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一般用于植物方面,包括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遗传学上把基因型相同的两个个体相交也称为自交。 测交:遗传学研究中,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交配,用来测定杂种子一代基因型的方法。 回交: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杂交,所得的子一代继续与亲本相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五十、单倍体与多倍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五十一、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性状分离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在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在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五十二、等位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五十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处理生物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原理 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后代中 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 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变异) 诱导精子直接发育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子(染色体变异) 优缺点 方法较简便,但要经较长年限的选择才能获得纯合子(指显性性状的选择)。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突变后有利个体往往不多。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但方法复杂,成活率低。 例子 高秆抗病与矮秆染病小麦杂交产生矮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西瓜和甜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五十四:DNA分子杂交、杂交育种、植物细胞杂交 DNA分子杂交: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两种生物的DNA分子单链放在一起,如果这两个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那么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的双链分子。这种方法称之。 杂交育种(见第五十三条) 植物体细胞杂交: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五十五、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诱导酶与组成酶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DNA连接酶:把两条DNA链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的酶。 诱导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当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才能合成的酶,用于代谢的调节。 合成酶:微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在微生物体内一直存在,其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五十六、互利共生、寄生、竞争与捕食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关系。如地衣。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从对方身上获取养料,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对另一方不利的关系。 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由于要求的生活条件相似,彼此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 高考专题复习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放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性状。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剪刀(限制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点的节点上切割。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具有识别标记的基因,便利于进行筛选。常用的有:质粒,噬菌体,动物病毒) 3.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1)提供目的基因:取得人们所需的特定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监测和表达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 1)突破了传统杂交育种的局限性 2)开辟了生产育苗的新途径 2.动物 1)改良了牲畜经济的新思路 2)动物生物反应器为医药事业开辟了新途径。 三.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1)使用运载体有两个不敌:1.是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新的细胞中去2.利用它在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的大量复制 2)运载体主要有两类: 1.是细菌细胞质的质粒。 2.是运载体是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等。 克隆技术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植物体内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植物体的遗传潜能,植物细胞的这样的特性叫做全能性。 在植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选择表现,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表现出全能性。 二.动物细胞培养和移植技术 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内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到单细胞,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 1)要在液体中进行 2)液体中要包含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3)适应的温度和PH值 4)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3.动物细胞的特点是贴壁生长,接触抑制。 4.核移植技术 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的去除细胞核的成熟细胞的技术。 动物细胞的克隆:是将共有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受体取核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人工组合,借助细胞的发育能力,经过培养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个体的技术。 三.促进细胞融合: 1.物理方法:电激法 2.化学方法:用聚已二醇 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无性繁殖的新课题,他会带来伦理问题,但同时对医学治疗开创了新天地。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一.生长素发展的历史: 1880年,达尔文发现植物在单侧光照下会向光弯曲。 1913年,杰逊用实验证明了达尔文于是提交了化学信号假说。 1926年,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对杰逊的实验进行改善。(运用了琼脂来代替生长素)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蔼等人从笸箩嫩枝,燕麦胚芽鞘等植物种分离出了生长素(吲哆已酸) 小结: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 1.提出问题,做出假使,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2.达尔文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尖端有无,温特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快是否与芽鞘接触过。 二.生长素的作用 1.作用: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应用: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3.生长素的不同浓度产生的效果;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 三.生长素的运输 生长素的运输分为: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方式是主动运输 四.五种植物的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旺盛的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脱落酸,乙烯:在成熟衰老的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抑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五.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 1.促进纤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的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胚胎工程 一.胚胎工程的基础和理论 1.生殖细胞的形成:生殖细胞分别由原始性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成的。 2.胚胎的发育:精子和软细胞受精合成的受精软是下一代新生命的开始。 二.胚胎发育的过程 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是指受精软发育成的幼体的过程,包括软裂,桑堪胚,囊胚,原肠胚等分化阶段。 1.软裂:合子形成后在输软管内进行有丝分裂,这个过程叫做软裂。 2.桑堪胚:当胚胎软细胞到达一定数目后,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堪。 3.囊胚:桑堪胚继续分裂,中间出现了一个空腔,腔内充满了液体称为囊胚。 4.原肠胚:囊胚进一步发育,这时的胚胎称为原肠胚,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做原肠腔。 三.胚胎干细胞的用途: 1.提高生育的质量 2.组织或器官的修复 3.克隆动物 4.干细胞治愈 例字 应读 误读 例字 应读 误读 例字 应读 误读 例字 应读 误读 逮捕 bǔ pǔ 麻痹 bì pí 包庇 bì pì 濒临 bīn pín 哺育 bǔ fǔ 泊位 bó pō 傍晚 bàng páng 鄙视 bǐ pǐ 庇护 bì pì 奴婢 bì bēi 称心 chèn chèng 赔偿 cháng sháng 整饬 chì shāng 觇视 chān zhān 处分 chǔ chù 刹那 chà shà 炽热 chì zhì 粗糙 cāo zào 瞠目 chēng táng 嗔怒 chēn zhēn 重创 chuāng chuàng 阐明 chǎn shán 颤动 chàn zhàn 鞭笞 chī dài 场院 cháng chǎng 茅厕 cè si 翅膀 chì zhì 巢居 cháo cáo 抽搐 chù xù 伺候 cì sì 从容 cóng cōng 憧憬 chōng tóng 淙淙 cóng zōng 不啻 chì zhǐ 谄媚 chǎn xiàn 郴州 chēn bīng 悼念 dào diào 提防 dī tí 咄咄 duō chū 玷污 diàn zhān 缔造 dì dí 真谛 dì dí 澹然 dàn chán 逮捕 dài dǎi 呆板 dāi ái 傣族 dǎi tài 导向 dǎo dào 堤坝 dī tí 踱步 duó dù 恫吓 dòng tóng 婀娜 ē ā 氛围 fēn fèn 渔父 fǔ fù 果脯 fǔ pǔ 藩篱 fān pān 沸腾 fèi fú 俘虏 fú fóu 讣告 fù pú 装帧 zhēn zhèng 栅栏 zhà shān 箴言 zhēn jiān 姊妹 zǐ jiě 爱语文网 粗犷 guǎng kuàng 皈依 guī fǎn 聒噪 guō guǎ 瑰丽 guī guì 桎梏 gù gào 绵亘 gèn gēn 勾当 gòu gōu 刽子手 guì kuì 百舸 gě kè 豁免 huò hé 恫吓 hè xià 负荷 hè hé 教诲 huì huǐ 干涸 hé gū 可汗 hán hàn 巷道 hàng xiàng 徘徊 huái huí 踝骨 huái luǒ 浣沙 huàn wǎn 隔阂 hé hài 攻讦 jié gān 僭越 jiàn zān 隽永 juàn jùn 痉挛 jìng jīn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