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化学实验2含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0章化学实验(2)含答案 1.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C )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⑦ 解析 ①普通漏斗:用来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③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⑤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A.用装置甲蒸发、结晶制取粗盐 B.用装置乙加热熔融NaOH固体 C.用装置丙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D.用装置丁进行萃取、分液 解析 蒸发、结晶制取粗盐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A项错误;瓷坩埚中含有SiO2,不能用来加热熔融NaOH固体,应选用铁坩埚等,B项错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C项错误;I2的CCl4溶液与水分层,可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D项正确。 3.下列物质除杂(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及试剂都正确的是 ( C ) 选项 物质 方法 试剂 A 乙烷(乙烯) 洗气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AlCl3(MgCl2) 过滤 氢氧化钠溶液 C CO2(SO2) 洗气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 Al(Mg) 过滤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乙烯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CO2,使乙烷中混入CO2气体,A项错误;AlCl3、MgCl2均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项错误;SO2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CO2,从而除去SO2,C项正确;Mg与NaOH溶液不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不符合除杂要求,D项错误。 4.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可制备1-丁醇,为提纯含少量正丁醛杂质的1-丁醇,现设计如下路线: 已知:①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可生成沉淀;②乙醚的沸点是34 ℃,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③1-丁醇的沸点是118 ℃。 操作1~4分别是( D ) A.萃取、过滤、蒸馏、蒸馏 B.过滤、分液、蒸馏、萃取 C.过滤、蒸馏、过滤、蒸馏 D.过滤、分液、过滤、蒸馏 解析 正丁醛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则操作1为过滤;乙醚难溶于水,与1-丁醇互溶,经操作2得到有机层,则操作2为分液;有机层中加入固体干燥剂进行干燥,经操作3得到1-丁醇和乙醚,则操作3为过滤;乙醚的沸点是34 ℃,1-丁醇的沸点是118 ℃,经操作4得到1-丁醇的纯品,则操作4为蒸馏。 5.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A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 A 苯 溴单质 加亚硫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 淀粉胶体 葡萄糖 水,过滤 C 乙烷 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D 乙酸乙酯 乙酸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解析 溴能与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HBr和Na2SO4而进入水层,通过分液的方法得到苯,A项正确;淀粉胶体和葡萄糖都能透过滤纸,除去淀粉胶体中的葡萄糖,应采用渗析的方法,B项错误;乙烯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CO2,使乙烷中混入CO2气体,C项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反应,应选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再进行分液,D项错误。 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C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 溶液中可能含HCO、SO、HSO等,A项错误;溶液中可能含有Ag+,B项错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H,C项正确;可能含有Ca2+,D项错误。 7.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Ba2+、Mg2+、H+、OH-、Cl-、HCO、SO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1乙溶液中c(H+)>0.1 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甲为氯化钡 B.乙溶液含有Cl- C.丙溶液含有SO D.丁溶液含有NH 解析 根据②中的信息可知乙是二元酸,故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 中提供信息,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则甲只能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 8.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D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SO2(g)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洗气 B NH4Cl(aq) Fe3+(aq) NaOH溶液 过滤 C NaCl(s) KNO3(s) AgNO3溶液 过滤 D Cu(s) Ag(s) CuSO4溶液 电解法 9.某混合气体G可能含有CO、CO2、SO2、H2O(g)等气体,用a.无水CuSO4,b.澄清石灰水,c.灼热CuO,d.碱石灰,e.品红溶液,f.酸性KMnO4溶液等药品可将其一一检出,正确的检验顺序是( C ) A.G→a→e→b→f→d→c B.G→c→d→b→e→f→a C.G→a→e→f→b→d→c D.G→b→e→f→a→d→c 解析 首先用无水CuSO4检验水,然后用品红溶液检验SO2,因为SO2和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需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之后用碱石灰干燥剩余气体,最后用灼热CuO检验CO的存在。 10.(2019·黄冈高三第一次调研)有一包白色粉末,由BaCl2、K2SO4、CaCO3、NaOH、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它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BaCl2、CaCO3一定存在,NaOH可能存在 B.K2SO4、CuSO4一定不存在 C.K2SO4、NaOH、CaCO3、BaCl2一定存在,CuSO4可能存在 D.C为单一溶质溶液 11.下列用水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 A.乙酸乙酯、甘油、硝基苯 B.乙醇、甘油、四氯化碳 C.乙酸乙酯、苯、乙醇 D.苯、四氯化碳、硝基苯 解析 A项,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浮在水面,甘油溶于水,不出现分层,硝基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在水的下层,可以鉴别,正确;B项,乙醇、甘油都溶于水,不出现分层现象,无法区分,错误;C项,乙酸乙酯、苯都不溶于水,且密度都小于水,无法鉴别,错误;D项,四氯化碳、硝基苯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无法鉴别,错误。 12.按如下方案可从样品粉末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A: 下列每步实验所用装置、操作都正确的是( B ) 选项 A B 步骤 (1) (2) 装置、操作 选项 C D 步骤 (3) (4) 装置、操作 解析 操作(1)为过滤,过滤时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A项错误;操作(2)后得到水层与有机层,故为分液,B项正确;操作(3)为从溶液中析出固体,属于蒸发,应用蒸发皿,C项错误;操作(4)是蒸馏,蒸馏装置中应用直形冷凝管,且温度计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D项错误。 13.某溶液中含有Fe2+、Al3+、Ag+、Cu2+,为了分别得到各含一种金属阳离子的沉淀,可采取:①通入H2S;②通入CO2;③加HCl溶液;④加NaOH溶液四个步骤。设试剂均过量,且每次都把所生成的沉淀过滤出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A.③①④②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14.下列实验所用试剂、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 ) 序号 相关实验 试剂 现象和结论 ① 鉴别K2CO3和Na2SO3 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的是K2CO3 ② 鉴别NO2和Br2蒸气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试纸变蓝色的是Br2蒸气 ③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新制Cu(OH)2悬浊液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的是葡萄糖 ④ 鉴别AlCl3溶液和MgCl2溶液 氨水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又消失的是AlCl3溶液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5.某种气体可能是由CO、CO2、H2、NH3、HCl和H2O(g)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使其依次通过下列药品:①澄清石灰水,②Ba(OH)2溶液,③浓H2SO4,④灼热的CuO,⑤无水CuSO4粉末。结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①中未见浑浊,②中变浑浊,③中无明显现象,④中有红色物质产生,⑤中固体变蓝。若以上实验中,每一步反应都充分进行,则原混合气体中( C ) A.一定有CO2和HCl,可能有H2 B.一定有H2、CO2和CO,可能有HCl C.一定有H2、CO2和HCl,可能有CO和H2O(g),肯定无NH3 D.一定有H2,一定没有CO 解析 由①②的现象说明气体中含有HCl和CO2,HCl和CO2与碱反应时,强酸性气体HCl先与碱反应,气体中含HCl,一定不含NH3,气体通过③后,得到的气体一定是干燥的,此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产生,说明气体中有CO或H2,而得到的气体再通过无水CuSO4粉末,固体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H2,CO不能确定。 1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A ) A.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 C.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3 D.装置④:比较MnO2、Cl2、S的氧化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