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演练17 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导学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演练17 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一

演练17 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一)‎ ‎(时间:40分钟 分值:22分)‎ 一、(2019·重庆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赅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来源:Zxxk.Com]‎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节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叶朗)‎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2.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_xx_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重庆七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1分)[来源:Z+xx+k.Com]‎ 方寸之间中国印 卢浪沙 ‎①“印”,别称玺、节、宝、章、记、信、押、戳、图章、关防和篆刻等。中国的“印文化”,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且历经数千年不曾中断。“印”,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②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实物见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等,如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拍,这是一种在陶坯上抑印纹饰和标识的器具,这一文化征象或早于文字。因天赋的权信功能,“印”很快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商务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主角。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亚罗示”“翼子”和“奇字”玺等实物看,当时的玺印形制已经相当成熟。中国古籍对“印”的诠释为“印,信也”“执政所持信也”和“王者信也”等。较早的文字记载有《春秋运斗枢》:“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者,文曰‘天王符玺’。”《春秋合诚图》:“尧坐舟中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厚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逸周书·殷祝篇》:“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取天子之玺,置之天子之坐左,退而再拜,从诸侯之位。”以上文字虽无实物可据,有可能是春秋战国甚或秦汉之后人所编,却间接反映了春秋战国之后,“印”在改朝换代过程中作为法统凭信的特殊功用,是其他凭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法器。‎ ‎③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为儒、释、道和帝王文化四大体系,那么帝王文化影响最大,乃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秦王朝统一后,“玺印”也“正式”被选定为帝王文化的物化精髓和表征,成为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 ‎④秦王朝虽二世而亡,然其所奠定的玺印体制,已成为中国官僚政体与社稷存废的象征。御玺的传递也成为皇权禅让的标志。‎ ‎⑤随着纸的发明,魏晋之后中国的文字载体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竹木简牍逐渐被纸取代,用印方式及规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至隋唐完成了印史上的一次大转变,官员任命逐渐和职官印相分离,官署公章替代了职官印,印章使用方式亦以钤朱取代封泥。‎ ‎⑥六朝时印章始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其构成的点睛元素。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即多有记述。而唐太宗李世民自书“贞观”印,唐玄宗李隆基自书“开元”印等,更开鉴赏用印之时尚。官僚和文人雅士纷纷仿效,文人斋室、书简往来、年号、别号、世籍门族以及抒情寄意和祈福辟邪等闲章形态和功用逐渐兴盛。北宋时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字的风气十分盛行,出现了诸多的印谱专著,如杨克一的《集古印格》和王顺伯的《汉晋印章图谱》等。明清以降,众多的文人书画家,以叶蜡石等软质材料取代金、银、铜、玉等硬质材料,且直接参与刻制,扩大了印章的文化内涵和个性风貌,涌现出诸多的篆刻大师和流派。中国“印文化”的发展进入新领域,文人篆刻逐渐成为印章发展的主流,并成为一项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亦称篆刻学)。‎ ‎⑦篆刻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渐成文人书斋不可或缺的物件。因其便于携带,可随时把玩自怡,而日见受宠。看似小道的篆刻,学极深邃,既兼书法、绘画和雕刻诸技艺,且蕴涵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文字学等信息,渗透着篆刻家对社会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索。‎ ‎4.下列对于中国印的作用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作为器具的抑印纹饰和标识。‎ B.具有权信功能,作为法统凭信。‎ C.可作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D.体现人类对社会自然的感悟与思索。‎ ‎5.对文中第⑥段中引述材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引述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说明中国印章自唐代起就与书画结缘,并很快成为中国书画的点睛元素。‎ B.引述唐太宗的“贞观印”与唐玄宗的“开元印”,说明鉴赏用印时尚始于唐初,并由此引领闲章形态与功用的逐渐形成和兴盛,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 C.引述杨克一、王顺伯的印谱专著,说明北宋时期收藏、研究古玺印和金石文化的风气十分流行。‎ D.引述明清以降,文人书画家的参与,使篆刻成为印章主流,并发展成为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 ‎6.“中国印文化源远流长”,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述中国“印文化”的发展概况。(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科§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1ZXXK]‎ 答案 演练17 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一)‎ ‎1.选B A项,太绝对了,文中是说“很大程度上”;C项,条件不充分,文中强调的是要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D项,过分延伸,原文中说这些生活实践“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2.选C C项在原文中未涉及;A、B、D三项分别涉及普世价值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收与包容外来文化、世界共同和平的思想。‎ ‎3.①有的人(作品)以偏赅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②有的人(作品)介绍中国文化,满足于肤浅讲述历史故事,肤浅介绍各种文化遗产,没有挖掘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深度。‎ ‎4.选D D项,谈篆刻艺术的内涵,而非作用。‎ ‎5.选C A项,自六朝起而非唐代;B项,“扩大了印章的权信效力”于文无据;D项,“以此说明中国印章到明清已经发展到了巅峰”‎ 于文无据,只能说明印章与书画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6.①最初作为一种抑印纹饰和标识出现在古陶器上,可以看做是一文化征象;②后因其天赋的权信功能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和极权制度的管理工具;③六朝起与书画结缘,展示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并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印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