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必备知识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 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抓关键字词,一是品析语言风格。 (一)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多指诗词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 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 1.动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 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 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 及活用的情况。 3.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4.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摹 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虚词 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 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解题指津] 1.选准关键词 有的试题并不明确指出要赏析的对象,怎么办?那就要求我们独具慧眼,选准关键词。 2.联系语境,品味妙处 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语法特点,及其使用的修辞手法。要根据题目要求,把 选定的关键词放在具体的诗句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味。 (二)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 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句子,一般是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形象的关键性句子。它是作者感情的喷 发口,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解题指津] 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意思。 2.根据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作用包括:结构上的作用,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刻画人物和描写环境的作 用,抒发情感的作用等。 (三)鉴赏诗歌的“诗眼” 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 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 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力、翻新诗句的 新意、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 等作用的字词。 [解题指津] 具体说来,“ 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 .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 词 ) , 如 “ 愁 ”“ 思 ”“ 忆 ”“ 惊 ”( 这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义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 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主。 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类字(词)以动词或形 容词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 或动词为主。 我们在判断哪个字(词)是“诗眼”或“词眼”时,以上三条是重要的依据。但在具体分析时,对不同 词性的字(词)的分析思路又有所不同。 (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 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 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 我们在鉴赏诗歌语言风格时,要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淡 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等。 [解题指津] 1.整体品味。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体悟出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2.了解相关知识。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欣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 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等。 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唯其如此,才叫整体品味。 4.多角度体会。诗人的用词造句特点,色彩,境界,情味,绘景描物写人的习惯……不同的角度,我 们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答题规范: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 放、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简要赏析 X 联中“XX”“XX”字词的妙处。 2.简析“XXXXXXX”一句中“X”字的妙处。 3.本诗(词)哪个字最传神?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炼字”答题规范: 1.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 3.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炼句”答题规范: 1.解释该句的意思。 2.展开联想,并简练地分析该句表述的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 3.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诗眼”答题规范: 1.点明哪一个字(词或句子)是全诗的关键,指出该字(词或句子)对主旨表达或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或句子)写了哪些内容。 3.考虑该字(词或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典例分析】 一、【2020 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B 2.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 生活场景。 3.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 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 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 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 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 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故选 B。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 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 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 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 温馨。 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 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 3.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 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 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题干为: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 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 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 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 “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 感受。 二、【2019 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课标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 1.B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 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 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 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 B。 2.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 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 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 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 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 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 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 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 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 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 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 乐府民歌的真髓。 三、方法小结 (一)解答诗歌炼字题“4 看”“1 结合” 1.看传神 即分析字词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 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词语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 (修饰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特 殊 词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 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2.看表情 即分析字词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整首诗歌来揣 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 3.看造境 “看造境”就是分析作者如何利用字词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 4.看显性 就是看字词如何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5.结合语境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根据题目要求,将其放到具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整首诗歌 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其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 (二)解答诗歌炼字题“4 步骤” 步骤 1:释含义 解释该字的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步骤 2:描景象 结合诗歌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步骤 3:点手法 点出该字的特点(如是否为色彩词、叠词,有无活用等)和所用的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步骤 4:析作用 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突出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