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通用版精致讲义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二章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考纲呈现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成因 5年1考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和评价 未单独命题,但作为研究城市的基础,仍要重点关注 考点(一)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成因 [由图表忆基础] 1.读城市功能区类型及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①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②特点: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各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③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分布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城市功能区的分区是一个动态过程,如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工业区一般会向外扩散和沿交通线延伸。 2.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回忆下列知识。 (1)图甲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形成城市地域结构。其中A表示同心圆模式,B表示扇形模式,C表示多核心模式。 (2)图甲的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3)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因素分析(经济因素): ①图乙中M表示商业区,N表示住宅区,L表示工业区。 ②除距市中心远近影响地租高低外,交通通达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③图乙中L线变成P线时,反映功能区的变化特点是工业区不断向外围扩散。 (4)其他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①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②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2019·山东高考·改编)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3)该城市的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别墅区——经济因素 B.工业区——历史因素 C.绿化区——行政因素 D.零售区——经济因素 [解析] 第(1)题,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线,故③为工业区;绿化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故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第(2)题,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故选C。第(3)题,别墅区远离城市中心,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绿化区位于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零售区位于地价较高的市中心区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 (1)D (2)C (3)D [一站归纳]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成因 (一)3大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功能区 形 态 特 征 位 置 住宅区 集聚成团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商业区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4大成因分析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2)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着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历史、行政、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学审题] [答案] (1)A (2)C [学方法]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9·北京高考)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如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据图判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甲区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甲远离居住区,A项错误;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距离市中心较远,因此出行能耗会较高,同时居住区的人们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班,出行次数也会较多,B项正确;商业网点等级低的服务网点,主要提供大众服务,居住区的人去的次数多,C项错误;由于中心商务区提供的是全面的高等级的服务,无论居住区在哪个区域,往往寻求高等级服务时才会到中心商务区,因此出行次数较低,D项错误。 (2019·四川高考)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2~3题。 2.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 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3.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丘陵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沟谷地区 解析: 2.C 3.B 第2题,甲地带0:00时人口密度较大,10:00时人口密度较小,符合住宅区的人口变化特点,故选C。第3题,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属于团块状,道路呈网格状分布,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可判断为平原地区的城市,故选B。 4.(2019·天津高考·节选)下图表示H市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结合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 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 解析:选D 从图中信息看,随着市区主干道和外环路的增加,商业区要在交通通达度优越的位置出现,故有分散趋势,A错误;老工业区只有一个,新工业区并没有向其集聚,B错误;滨湖地区在图示东南和西北方向,城区并未在湖边有大的扩展,也就不会有大量住宅区,C错误;中部、南部路网密度相比15年前显著增大,D正确。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9·厦门模拟)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东部 B.东南部 C.北部 D.西南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 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解析:1.A 2.D 第1题,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据图分析可知,该市人口昼少夜多分布于该市东部。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①处人口昼夜均少,可能为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可能为工业区或高新产业区;③处人口昼少夜多,可能为住宅区;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可能为商住混合区。 (2019·广州测试)如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下列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区——行政因素 B.商业区——经济因素 C.住宅区——环境因素 D.科教区——历史因素 4.自来水厂应建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3.B 4.D 第3题,商业区位于地价最高的市中心,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住宅区位于商业区的外围,也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科教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工业区的形成受经济、环境、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第4题,根据图中河流干、支流的特点,可判断出河流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④ 地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宜建自来水厂。 考点(二) 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与评价 [由图表忆基础] 根据长江沿岸某城市用地类型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关键是要协调好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1)协调好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关系,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线路。 (2)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以减轻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如对环境污染较大或者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工业,应当布局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和水体的工业应当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3)卫生防护带一般设置在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既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4)城市布局要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如图中的备用土地)。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2019·山东高考·改编)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3)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应安排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四处中规划建设化工园区,应选址在________(填序号),试说明选址理由。 [解析] 第(1)题,该城市为组团式布局,各城区较分散,中间有林地隔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增加了居民出行距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各城区之间联系不便。第(2)题,物流园区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而①处靠近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第(3)题,化工园区的产业易污染大气和水,根据风向玫瑰图显示该城市以东北风和偏南风为主,最小风频为西北风;根据等高线显示该城市地势东部较高,故河流流向大体为由东南向西北。图中③处位于河流下游,且处于最小风频上风向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可规划为化工园区。 [答案] (1)B (2)A (3)③ 化工园区的产业易污染大气和水源,而③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流经城区的河流下游,且位于郊外,对城区污染较小。 [一站归纳] (一)图示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二)常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一般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污染 举例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水污染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区 噪声污染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布局在河流上游 要求水源清洁 自来水厂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需要高科技人才 高新技术开发区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商贸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用地多,交通方便 仓库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靠近市场 奶牛场、蛋鸡场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9·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中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 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学审题]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主要是受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和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A [学方法] 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方法 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2019·全国卷Ⅰ·节选)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 km2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题。 1.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解析:选D 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2019·上海高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据此回答2~3题。 2.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3.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解析: 2.A 3.C 第2题,图中有河流穿过,则图中等高线分布代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等高线凸往高处,所以a处为河流的上游,g处为河流的下游。漂流旅游项目出发地应位于河流上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第3题,g位于城市的外围、河流的下游,工业区污水不会对该市造成水污染;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g地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东北郊外,工业区废气不会对该市造成大气污染。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9·青岛检测)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 A.居住区紧靠旧城、邻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2.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解析:1.D 2.A 第1题,图中某城镇用地规划方案合理科学,优点有:居住区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上风向;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靠近水源。第2题,防护带位于工业区和居住区的中间地带,可以布局人员活动时间较短、少数人使用的停车场、仓库、消防车库等市政工程建筑物。防护带内有污染,不可能布局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筑。 (2019·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读图回答3~4题。 3.工业区最适宜布局在( ) A.A区 B.B区 C.C区 D.D区 4.国道改道的主要原因是( ) A.与火车站对接,实现铁路公路联运 B.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 C.推动郊区城市化,带动郊区经济的发展 D.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 解析:3.A 4.D 第3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A区适宜。从河流流向看,A区位于河流的下游。从交通运输角度看,这里交通便利,所以最适宜布局在A区,选项A对。B区离水源较远,C、D区交通不便,且位于河流上游,所以B、C、D错。第4题,国道是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新国道从城市外环经过,可以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利于国道运输的交通安全,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D对。如果是实现联运,没必要改道到外环经过,市内也能对接,但必然导致交通拥堵,A错。结合前面分析,土地价格上涨不是主要因素,B错。只为带动郊区经济发展,也不必迁移国道,新修路即可,C错。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南阳期末测试)读某城镇略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于河流下游 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D.靠近铁路 解析:1.D 2.B 第1题,据图可知,②位于城市中心,应是商业区,结合答案,只有D项正确。第2题,印染厂对水源有很大污染,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处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B项正确。 (2019·长郡模拟)图1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图2示意MN之间的地价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主城区位于O地( )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4.甲、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和工业区 B.住宅区和商业区 C.工业区和商业区 D.工业区和住宅区 解析:3.D 4.A 由MN之间的地价分布图可知,地价北部最高,表明市中心位于规划区(O地)以北;住宅区应靠近市中心,工业区应远离市中心。 读我国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住宅区规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环境质量好,为高级住宅区 B.②地工人上下班方便,房价较高 C.③地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D.④地交通便利,污染较轻 6.该城市功能区规划存在的不足是( ) A.住宅区分布凌乱 B.工业区距离市区中心太远 C.铁路线穿过市区 D.森林公园占地太多 解析:5.C 6.C 第5题,图中①④两地接近工业区,污染较重;②地与工业区之间有铁路相隔,工人上下班并不方便;③ 地位于郊外,附近有森林公园和地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为高级住宅区。第6题,铁路线穿过市区,会对市区交通产生干扰,造成市区交通拥堵,既不安全,又会产生噪声污染等问题。 (2019·日照一模)如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据此完成7~8题。 7.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 )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8.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 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 解析:7.D 8.A 第7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易遭受噪声污染;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邻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L2占用耕地,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第8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 如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 ) 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②地形平坦 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 ) A.工业区、批发市场 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 C.高速公路、工业区 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 解析:9.D 10.B 11.C 第9题,注意关键词“早期” ,故排除高速公路选项。第10题,乙位于河流上游,且临河分布、周边无工业区,具有环境优美的特点,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第11题,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也不合理,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工业区应布局在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图中布局不合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9分)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1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8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第(2)题,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第(3)题,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答案:(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合理。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13.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甲)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10分) (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 (8分) (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 (10分) 解析:第(1)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种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第(2)题,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主要是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低。第(3)题,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因素: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答案:(1)该市土地利用以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交通和道路广场用地为主。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到21世纪以后,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 (2)A:商业区(商业文化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地租高低)。 (3)老城区地价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而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第二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考纲呈现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5年1考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5年2考 考点(一) 城市区位 [由图表忆基础] 读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大城市分布图,回忆以下基础知识。 1.城市区位 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集中分布规律: ①“沿河设城”是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具有供水、运输和军事防御功能。 ②东部季风区城市密集,因为这里气温适宜、降水适度。 ③从地形上看,平原地区城市较多,因为这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且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除此之外,矿产资源也是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自然因素,如图中辽宁鞍山、四川攀枝花等都是因铁矿而兴起的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数目多,城市化水平较高,与西部相比,东部在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中占有优势。 [温馨提示] 每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其发展历程中区位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因素成为新的重要因素。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2019·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3)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3)联系所学,分析东京城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第(2)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A。第(3)题,分析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供水、运输)、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1)D (2)A (3)①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位于东部季风区,气温适宜,降水适度;③地处平原,地形平坦。 [一站归纳] 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2大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优势条件 举例 自然因素 河流 供水和运输功能 我国南方多沿河设城:①位于河口处,如上海、广州;②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如武汉、重庆;③位于水运起点或终点,如赣州;④公路、铁路过河点位置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和交通联系 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的河谷和开阔低地,自然条件优越 汾河谷地和渭河平原的城市分布 气候 适中的降水、适宜的温度 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我国攀枝花等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沿铁路干线、高速公路等,交通便捷 古代的邯郸、扬州,现在的郑州、石家庄、株洲等 政治 地区的政治中心 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华盛顿、巴西利亚、堪培拉、伊斯兰堡、内比都等 宗教 地区的宗教中心 如耶路撒冷、梵蒂冈、拉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等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9·大纲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学审题]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可知该国主要发展海洋运输业和港口贸易。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D [学方法] 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 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如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或发展,但资源趋向枯竭又严重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区位因素,如科技、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 [由高考到模拟] (2019·汉口模拟)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创客之城”等美誉。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因素 C.便利的交通 D.丰富的劳动力和发达的科技 2.深圳获得这些美誉,说明影响深圳目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资源 C.交通 D.科技 解析:1.B 2.D 第1题,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说明其兴起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策。第2题,设计、创客等产业都需要科学技术来支撑,说明影响深圳目前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科技。 (2019·西安模拟)读美国硅谷高等院校和电子工业分布图,回答3~4题。 3.硅谷的城市空间形态特点最可能类似于我国的( ) A.北京 B.成都 C.重庆 D.兰州 4.形成该城市空间形态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铁路 B.河流 C.地形 D.气候 解析:3.D 4.C 第3题,据图可知,美国硅谷的高等院校和电子工业主要沿着峡谷和海湾布局,城市布局呈带状。选项所列我国四个城市中,北京和成都都位于平原,布局呈同心圆状;重庆是山城,布局呈多核心状;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城市空间呈带状布局。故D项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联系图中铁路、公路的布局可以判断,形成该城市空间形态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 考点(二) 城市等级体系 [由图表忆基础] 读城市体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等级不同,城市数量不同: ①A等级城市数量最少,说明其等级最高。 ②数量最多的是C等级城市。 (2)城市等级不同,城市间距离不同: ①B等级城市间的距离比C等级城市间距离大。 ②城市间距离最小的是C等级城市。 (3)城市等级不同,服务范围不同: 服务范围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C等级城市。 (4)城市等级不同,服务功能不同: ①服务功能最强的是A等级城市。 ②B等级城市可被A等级城市服务覆盖。 [温馨提示] 城市等级体系的几个注意点 (1)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不一定具有。 (2)同一个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读下图,完成(1)~(4)题。 (1)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2)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 ) 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 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 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 D.只要有钱,到哪里消费都一样 (3)关于该区域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县级城市的数量最多 B.厦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 C.晋江的服务范围能完全覆盖石狮 D.县级城市之间的距离最近 (4)试分析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判断:①表示副省级城市,等级最高;其次为②表示市级城市;再次为③表示县级城市;最低级为④表示乡村。第(2)题,城市等级越高,提供的服务功能越全,低级城市只提供服务等级较低的商品。故购买鱼虾等日常副食品可在当地;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可到东山(县级城市);看疑难重病需要到较高级城市(厦门为副省级城市),C正确。第(3)题,乡村城市等级最低,数量最多,距离最近;厦门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晋江和石狮同为县级城市,晋江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完全覆盖石狮。第(4)题,城市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数目越少,彼此距离越远。 [答案] (1)A (2)C (3)B (4)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城市功能越多,城市数目越少,相互距离越远;反之,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小,城市功能越少,城市数目越多,相互距离越近。 [一站归纳] (一)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城市按规模和等级来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服务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现从单一因素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实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区,便于对外联系,服务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务范围小 上海市、乌鲁木齐市 资源条件 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供服务 大同市、黄山市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地区提供服务 株洲市 人口密度与消费水平 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的地区,较小范围内的人口与消费活动即可使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达到饱和,同种服务的范围相对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的地区要小 上海市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1.(2019·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解析:选B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所以B正确。 2.(2019·广东高考)下图为某年许昌与周边部分城市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图,根据流量大小分为五个等级。下列城市与许昌之间的高速公路日均流量处于同一等级的是( ) A.平顶山和新乡 B.焦作和漯河 C.济源和开封 D.郑州和洛阳 解析:选C 读图可知,许昌与郑州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高,与平顶山、漯河、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依次降低,与济源、焦作、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最低。许昌与平顶山、新乡之间,与焦作、漯河之间,与郑州、洛阳之间的日均流量等级都不相同,故不选A、B、D。许昌与济源、开封之间的日均流量属于同一等级,故选C。 (2019·江苏高考)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 A.承德 B.保定 C.张家口 D.廊坊 4.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A.人口多 B.交通便捷 C.环境良好 D.经济实力雄厚 解析:3.BD 4.AB 第3题,交通运输对批发、物流业的影响较大。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可以促进批发、物流业的发展,由统计图可知,廊坊、保定的交通优势较明显。第4题,读图可知,保定具有人口、交通优势,但环境、经济没有明显优势,说明在京津周边城市中人口多、交通便捷是保定服务业较发达的原因。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9·淮南模拟)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 ①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②地势平坦开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④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合肥、安庆、无为 B.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合肥、滁州、长丰 C.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六安、安庆、庐江 D.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排序:合肥、马鞍山、庐江 解析:1.A 2.C 第1题,江淮城市群地处江淮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拥有长江、京沪铁路等便利的水陆交通。该地季风气候显著,但海洋性特征不明显;地处我国中部,工业基础薄弱。第2题,六安市与安庆市城市等级相同,小学数量也大致相同。 (2019·衡水一模)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区( ) A.集镇分为两级 B.集市的周期为三天 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 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 4.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 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 D.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 解析:3.D 4.C 第3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看出集镇分为三级;集市的周期为十天;甲地逢一、三、五,乙地逢二、四,故甲地等级高于乙地,服务范围大于乙地;丙地逢六、七,戊地逢九,故丙地等级高于戊地,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第4题,丁地不能每日成为集市的原因是服务人口少,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故选C。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交通 2.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解析:1.A 2.B 第1题,结合图例,该城市位于河流沿岸,其城市空间形态深受河流影响。第2题,①②两城市建成区均位于河流凸岸,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地形平坦开阔。 (2019·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5题。 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解析:3.B 4.A 5.C 第3题,地铁站点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流动人口,人流量越大消费市场往往越大,地铁站点的服务功能越全,其等级也就越高,故本题选择B。地铁站点的用地面积是根据服务等级而定的,A项所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错误。地铁站点的信息化水平高,其综合服务等级不一定高。地铁站点周边的环境质量对其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影响不大。第4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站点位于内环或其附近地区,地价较高;甲、乙、丙站点等级较高;这三个站点分布相对集中,所以人流量较大。综上可知,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应为中心商务区,故本题选择A。其他三项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区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环附近,故B、C、D错误。第5题,从图中可知,与河流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一级站点,推测该城市有多个核心区,所以该城市最可能为多核心结构,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部分城市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联系越紧密。读图,完成6~7题。 6.廊坊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水平较高 B.离北京市较近 C.城市等级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 7.廊坊的燕郊镇因有30万“北漂”在此安家而成为北京的“睡城”。“睡城”兴起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房价水平较低 B.就业机会较多 C.环境质量较高 D.经济联系紧密 解析:6.B 7.A 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廊坊距离北京比石家庄近,故经济联系指数较石家庄大。石家庄是省会城市,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较多,故劳动力资源也丰富。第7题,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用地紧张,城市房价较高;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廊坊的燕郊买房,因为该地区房价较低,且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 (2019·合肥质检)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示城市圈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9.该城市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天门比武汉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8.A 9.C 第8题,武汉为湖北省行政中心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服务范围最广,等级最高。第9题,武汉服务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低等级城市数量多且相距近;各城市通过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 (2019·河南一模)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 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C.气候温暖湿润 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 11.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 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 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 解析:10.A 11.C 第10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第11题,城镇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图甲(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图乙(武汉部分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 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名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图甲中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12分)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8分)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8分) 解析:第(1)题,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2)题,高校集聚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人才和信息交流、共享基础设施等作用。第(3)题,一方面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等。 答案:(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13.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9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9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8分)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8分) (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6分) (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进行城市化体系的总结描述。第(2)题,城市级别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服务范围呈正相关,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第(3)题,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人文条件。图示和材料二提示了德清的位置、交通和工业基础条件。第(4)题,协调发展应发挥大、中、小城市各自优势,同时加强分工协作。 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 (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考纲呈现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5年1考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年2考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由图表忆基础]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判断对错。 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②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进程: ①填表完成其时间变化: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②地区差异: 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1)~(4)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19~2019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9~2019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2019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3)目前安徽省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4)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9~2019年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A项错误;2019~2019年城市化速度最快,B项错误;2019~2019年城市化速度继续加快,C项错误;1990~2019年城市化速度最慢,故D项正确。第(2)题,安徽省为发展中国家的省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较低,发展较快。第(3)题,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导致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发展不合理。第(4)题,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可从起步早晚、速度快慢、水平高低、发展趋势等方面归纳。 [答案] (1)D (2)A (3)问题: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起步早,目前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一站归纳]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地区(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图示表达 起步时间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二)巧辩城市化过程中的3种形式 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2019·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2.图中2019~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解析: 1.B 2.A 第1题,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是1965年,此时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60%~70%),乡村人口比重最小,为30%~40%。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2019~2019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代表的国家,其城镇化水平低,但是城镇化水平提高很快,说明其工业化程度提高。 3.(2019·广东高考)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解析:选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项错误,D项正确。 (2019·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9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9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km附近 B.4 km附近 C.8 km附近 D.10 km附近 5.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4.D 5.D 第4题,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 km附近2019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 km附近,2019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 km附近2019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9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 km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选D项。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9·衡水模拟)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1.D 2.B 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对。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2019·西安模拟)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4.2030年与2019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 3.C 4.C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A错。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B错。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对。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D错。第4题,2030年与2019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A错。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B错。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C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D错。 5.(2019·合肥模拟)下图为2019年和2019年江苏省1个副省级市和12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图示反映( ) A.2019年苏北地区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B.2019年部分市已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C.全省由南方向北方城市化水平逐渐降低 D.苏南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在全省是最快的 解析:选B 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不同。初期阶段小于30%,中期在30~70%之间,后期大于70%。根据图例,2019年苏北地区处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A错。2019年部分市已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B对。全省城市化水平整体上南方高于北方,但不是逐渐降低,C错。苏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在全省是最高的,但速度不是最快的,D错。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图表忆基础] 读我国城市不同景观图,回忆下列知识。 (1)城市化的影响: ①有利:图1景观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②不利:图2“握手楼”布局拥挤,不仅说明居住环境较差,而且反映出中心城区房价昂贵,此现象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由问题引知识] [一题串知] 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 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 (2)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 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 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 (3)城市化的发展还会对社会环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城市渠化现象对改善城市供水条件影响不大;能增加休憩娱乐场所,但不是主要作用;对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影响很小;城市渠化使内河河道变直,利于水流通畅,增强城市排污排涝能力,D项正确。第(2)题,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项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B项正确;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下降,C项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D项错误。第(3)题,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 [答案] (1)D (2)B (3)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企业外迁导致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 [一站归纳] (一)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素 影响 表现 地形 容易带来滑坡、水土流失、内涝等灾害 改造原有地形地貌、硬化地面并使其趋于平坦 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加剧城市污染 城市热岛效应 水文 排水不畅且容易带来湖水的富营养化 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河流被填埋或被分割成湖 生态 城市生态系统很脆弱,城市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产生城市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二)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由典例学方法] [典例] (2019·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19~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19~2019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学审题] [答案] (1)D (2)C [学方法] 解答城市化问题的两大思路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由高考到模拟] 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 (2019·海南高考)职位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如图是2019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C 2.B 3.A 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 (2019·全国卷Ⅰ·节选)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 4.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选C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充分利用雨水,同时减小了地表径流,起到控制雨洪的作用。故选C。 二、名校模拟重点研究——明趋势 (2019·开封模拟)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下表示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数据,读表回答1~2题。 2019年 2019年 年均增长率 城市化率 39.90% 52.57% 3.01%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 25 973 km2 45 565 km2 5.78% 注:(1)城市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市民)占总人口的比重。(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市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市化水平。 1.2019~2019年( ) A.我国城市化速度慢 B.个体城市化快于家庭城市化 C.城市化已处于较高水平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解析:1.B 2.C 第1题,2019~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率为3.01%,城市化速度并不慢,故A项错;城市化率年均增长率为3.01%,举家迁移比率年均增长率为-0.80%,说明个体城市化快于家庭城市化,故B项对;我国城市化多项指标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故C项错;从举家迁移比率可知农民工举家在城镇生活的比例较低,故D项错。第2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201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是2019年的近两倍,年均增长速度快且远超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城镇土地扩张过快。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在表格中没有信息显示,因而无法判断。 (2019·贵阳模拟)交通拥堵指数是指城市设置的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2019年4月20日,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其中2019年第一季度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较,各大城市拥堵情况变化显著。读图回答3~4题。 3.2019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社会文化因素 B.城市基础设施改善 C.产业转移 D.卫星城市的建立 4.城市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顽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 B.GIS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C.城市拥堵会使城市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加突出 D.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可有效改善城区拥堵状况 解析: 3.A 4.D 第3题,2019年第一季度天津、上海等城市交通拥堵指数较2019年第四季度下降显著,引起短时间内交通拥堵情况变化的最可能是社会文化因素,如实施新的交通法规、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实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A正确。短时间内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比较困难,B错误。产业转移和卫星城市的建立短时间内对交通拥堵的改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C、D错误。选A。第4题,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使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会加剧中心城市的拥堵状况;GIS可以用来分析交通情况,可作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城市拥堵使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缺,交通拥堵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使环境污染加重;在城郊重点开发房地产,如果人们还在市内上班,可能加剧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选D。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盘锦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90年和2019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2.从1990年到2019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解析:1.B 2.D 第1题,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城市规模扩大。第2题,工业由市中心移向郊区的原因一方面是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是改善城市环境,再加上交通的发展。所以不可能的是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2019·河北名校联考)如图示意2019~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3~5题。 3.2019~2019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4.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19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5.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解析:3.C 4.D 5.B 第3题,图示2019~2019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4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第5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目扩张。 (2019·全国卷Ⅰ·节选)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9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6.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同一街道,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说明隔离带景观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人们对隔离带的维护不同。同一街道用地类型、景观规划、居民爱好差别不大。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 7.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 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 8.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交通安全 B.土壤与温度 C.景观协调 D.光照与水分 9.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 D.市场需求不足 解析:7.B 8.D 9.C 第7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化面积。第8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置不同。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第9题,植物墙安装和维护费用较高,故目前没有被大规模采用。 (2019·河南名校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②③ 解析:10.D 11.D 第10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11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10分)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10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13.(2019·潍坊模拟)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10分)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8分)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