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测试题高考试题及答案j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化生活测试题高考试题及答案j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高考试题)‎ 一、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 ‎1.(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3.(2010年高考·天津卷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4.(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2安徽8)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12广东31)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该县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①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④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2012海南17)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回答8-9题。‎ ‎8.(2012北京)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北京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1南京模拟)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1年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 ‎13.(2012届南通模拟)2011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表明 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14.(2012年广东卷)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1年高考天津卷)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16. (2013年高考全国卷)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3·四川卷·9题)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13·天津卷·4题)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 ‎,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19.(2013·福建卷·30题)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20.(2013·广东卷·31题)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3·广东卷·32题)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3江苏)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 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2012届惠州模拟)电影《孔子》公映以后,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些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经典语句在影院中回荡时,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一位母亲专程带孩子去看《孔子》,希望孩子多了解一些儒家思想和文化。由此可见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C.我们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4.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42分) ‎ ‎25.(2010年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10分)‎ ‎26.(2013·浙江卷·41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盛会、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 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14分)‎ ‎27. (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 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4分)‎ ‎28.(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14分)‎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 ‎1.B 【解析】“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 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2.A 【解析】美籍华人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深远持久则不选。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二项与题意无关。‎ ‎3.B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 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4.C 【解析】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 ‎5.B 【解析】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这些雕塑被称作“城市的眼睛”,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③正确;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感归属感;④“决定”错误。‎ ‎6.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发展及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①项错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②项错误,虽然经济决定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材料中该县依托文化遗产,挖掘当地的中医药和宗教文化,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③项正确;④项正确,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力塑文化旅游品牌,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7.A 【解析】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受海南地理环境影响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社会基本矛盾,故③④项错误。黎族文化是3000前由黎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开始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悠久历史,①②符合题意。‎ ‎8.A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①项正确,优秀城市雕塑显适示了该城市的文化底蕴,②项错误,活跃文化市场不是文化价值,而是其经济价值,故排除; ③项正确,作为优秀文化的城市雕塑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项错误,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是教育的功能。‎ ‎9.C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①项说法错误,‎ 城市环境不能依赖于雕塑风格;②项正确,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城市雕塑体现的理念应与城市环境相统一;③项本身错误,环境作为一种物质现象不能成为时代精神这种意识的产物;④项正确,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体现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10.B【解析】①说法错误,应是“优秀文化”,不选;③说法太绝对,不选;②④本身正确且符合意。‎ ‎11.B【解题】题干信息“通过输出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目的”,体现①、③;世界多极化反映的是多个政治力量相互角逐,②、④观点正确,但明显与题意不符。‎ ‎12.C 【解题】题干信息“必须既反映……又引领……,必须在……获得艺术的伟大”,这说明优秀文化来自于人民的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符合题意;A优秀的文化要彰显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的潮流,但并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更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错误;文化源自于实践,而不是时代的智慧,D错误。‎ ‎13.C 【解析】网络新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这体现了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而不是目的,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B、D错误。 ‎ ‎14.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文化的多样性。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说明了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雷锋精神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②④,故排除②④。‎ ‎15.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中“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符合题意。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C中“总能”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6.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由此可知,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人的健康成长,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决定性作用”、④中“主导力量”表述错误。‎ ‎17.B 【解析】 ‎ 本题的题眼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消费时尚”。本题题干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正确;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错误;文化影响人的价值取向,不是决定,③错误;手机功能的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体现了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④符合题意。‎ ‎18.B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名茶”“种植”“品尝”“茶名由此而得”。题干材料未涉及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故A项不符合题意;“种植”“品尝”“浸泡”等都是人们创造茶文化的实践活动,而名茶对人的诸多回馈,就是人们享用文化的过程,B项当选;优秀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项说法有歧义,排除;D项不选,因为材料所述为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而不是文化影响实践。‎ ‎19.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理解能力,明白题干中所蕴含的道理,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青苔的花虽然小,但是不惭愧仍然自豪的活着,用来比喻人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要被困难吓倒。所以 B 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20.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读书的文化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①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观点错误;本题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 ‎21.D【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说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此分析甲的观点有合理性,但①表述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源是实践,不是传统文化。乙的说法认为浪费时间,对此不足②分析正确,要选。③的观点错误,太绝对。④观点正确,要选。因此,选D。‎ ‎22. B【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对于韩国文化的关注有利于推动韩国产品的销售,从中可以看出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以及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①③说法正确。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23.B 【解析】孔子的经典语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表明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观众在欣赏影片时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正确。A、D与材料主旨不符。C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 ‎24.A 【解析】关注文化的原因在于文化的社会作用。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②错误,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 ‎ ‎25.【解析】‎ 审设问 角度 评析某种观点 知识范围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审材料 关键信息 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 知识链接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关键信息 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知识链接 文化的反作用、影响 ‎【答案】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8分)‎ ‎26.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围绕“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与材料联系分析。如“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励,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某地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猜忌,以及中央强调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说明我们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答案】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分)‎ ‎27.【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对接。依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从总体上看,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具体包括文化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等的作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从材料上看,材料中心主要反映的问题包括:文化带来商机、提升国家形象、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三者分别对应文化对经济、综合国力和个人成长的作用。答案的组织只需将教材理论与材料对接即可。‎ ‎【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 ‎(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2分)‎ ‎28.【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清晰、明确,难度较低,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围绕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作用方面阐述即可。‎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③文化能够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氛围。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