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复习专题训练人口的变化
高考复习强化训练《人口的变化》 一、单选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5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令狐安建议,要审时度势,尽快制定城乡一对夫妇稳定生育两胎的政策(少数情况下允许生育第三胎)。下图是我国某省建国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结合图文完成1~2题。 1.该建议的现实背景是( )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B.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C.我国人口总数逐渐减少 D.人口迁移导致部分地区“用工荒” 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 B.若该建议5年前实施,乙拐点会提前 C.①时段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 D.人口总量拐点甲大于拐点乙 2014年,目前北京61.5%的人口集中在“城六区”,“城六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37人,人口出生率为9.75‰。下图为北京市2011~2014年人口变化示意图。回答第3~4题。 3.2011~2014年北京市( ) A.常住外来人口降低了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 B.常住外来人口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统计范畴 C.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 D.人口再生产模式为过渡型模式高增长阶段 4.北京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超过了世界上以人口密集著称的大伦敦(每平方千米5437人)和东京(每平方千米5984人)。这说明( ) A.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 B.北京市城市功能区分布过于集中 C.我国城市化水平过高 D.北京郊区自然环境恶化不宜居住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数的比值。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结论是 A.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 B.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C.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 D.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6.为应对人口抚养比转变产生的影响,日本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迟退休年龄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之间的比率。老年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少年抚养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在最大人口红利期,老年抚养比、少年抚养比大约是( ) A.16.6%,20% B.11.4%,31.4% C.12.7%,22.2% D.25.3%,19.9% 8.下列哪些措施,可能使我国人口红利期在一定阶段内适度延长( ) ①“单独”二胎政策(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 ③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9~10题。 9.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 ) A.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10.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 ) 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 下表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11~12题。 11.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B.①河南、②浙江、③海南、④青海 C.①浙江、②河南、③青海、④海南 D.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12.下列关于四个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人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读图,回答13~14题。 13.2000~2010年间,关于中、美两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增长率高于美国 B.鼓励中国男性移民美国是解决两国性别构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 C.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于美国 D.中、美两国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劳动力都很富余 14.老龄化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中、美两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相同 C.相对于美国,我国老龄化水平还很低,老龄化的压力还不大 D.我国“未富先老”,应提高青少年的比重,从而降低老年人的比重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15~16题。 1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6.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人口红利期”从数量上界定,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为50%以下的一段时期。其中人口负担系数是指0~14岁、65岁及以上的非劳动人口与15~64岁劳动人口的比重。下图是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图,表1是2010年浙江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根据材料完成17~18题。 17.根据上图,浙江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 ) A.2010-2020年 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 D.2040-2050年 18.如果浙江省保持表1的人口流动特点,将对浙江省的影响是:( ) A.增加老龄化问题 B.减轻就业压力 C.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延长人口红利期 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和“该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19~20题。 19.读左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L—Q—N—P—M B. P时期劳动力不足 C. 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Q点过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 20. 读右图数据可知 A. 移民缓解了该国的老龄化问题 B. 中青年比重高主要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 C.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D. 该国可能是印度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表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21~22题。 21.下列有关表中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22.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B.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C.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右图示意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24题。 23.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1970年 B.1985年 C.2005年 D.2013年 24.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 右图为某地2009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25题。 2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二、综合题 26. (26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 青海省2000 年和2010 年人口数据 ⑴ 描述图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4分) ⑵ 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6分) ⑶ 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6分) ⑷ 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27. 阅读关于中国人口的资料,回答问题。(19分)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⑴ 图1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4分) ⑵ 概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4分) ⑶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分析城市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⑷ 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概述人口流动对农村和城市分别产生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D 6.A 7.C 8.B 9.D 10.A 11.A 12.B 13.C 14.A 15.C 16.D 17.C 18.D 19.C 20.A 21.D 22.B 23.B 24.D 25.D 26. ⑴(4分)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 ⑵ (6分)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 天气多变) ,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⑶ (6分)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⑷ (10分)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27.⑴ (4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基本上逐年降低(1分),其原因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1分)(出生率基本稳定或小幅波动,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净增人口多(1分),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1分) ⑵ (4分)2006年至2008年上升、2008年至2011年下降,总体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分)(失衡)。人口性别比失衡不利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2分) ⑶ (6分)有利于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现代化)(2分);带动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2分);为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充裕劳动力(2分);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拉动投资(2分);能创造大量的消费需求(2分) (答出3点得6分) ⑷ (10分)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1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机会优于人口流出地区(1分) 农村: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交流(2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妇老农业),不利于农业发展;出现“留守子女”问题等(2分) 城市: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2分);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可能造成失业、社会治安、住房困难等社会问题等(2分)查看更多